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15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模板15篇教案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学评价,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讲授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等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3篇)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3篇)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3篇)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

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

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七年级:参观调查(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实践探究(一)无土栽培(二)学做园艺师(三)吃自己种的蘑菇八年级:参观调查(一)调查本地鱼类资源(二)参观特种养殖专业户实践探究(一)培育绿化苗木(二)嫁接(三)试种良种综合应用致富参谋三、实施建议(一)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我校生物校本课程修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必学部分;选学部分;助学部分。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主要生长因素。

2.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掌握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主要生长因素。

2.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主要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1. 植物的主要生长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2. 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实物。

3.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询问学生对植物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以及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二、生长过程的学习(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2. 讲解植物的主要生长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进行实验演示,如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因素的作用。

三、繁殖方式的学习(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2. 讲解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如根茎繁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等。

3. 进行实验演示,如扦插繁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更多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如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生长和繁殖情况,或进行家庭小实验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总结和拓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掌握了植物的主要生长因素和繁殖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提问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教材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呼吸反应,了解生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

实验材料:酵母菌、玻璃试管、蔗糖溶液、装有水的试剂瓶、玻璃棒、小玻璃器皿、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团酵母菌放入小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取一个玻璃试管,将装有水的试剂瓶颈对准试管口,将试管倒立放入水中,确保试管口与水接触。

3. 快速将酵母菌和蔗糖溶液混合液倒入试管中,注意不要让液体溅到试管外面。

4. 观察试管中液体变化,并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过程。

5. 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原理: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将蔗糖分解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在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后,酵母菌开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使试管中的液体产生气泡。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小心,避免液体溅到身体或眼睛。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适应,请及时向老师求助。

教学亮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拓展应用: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其他生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初中趣味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趣味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趣味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课程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多样性。

适用年级:初中生
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的定义、特征、分类等;
3. 探索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生物的分类;
3. 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4.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活动1:观察身边的生物,讨论生物的共性和特征;
活动2:介绍生物的定义和主要特征,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类身边的生物。

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
活动1:介绍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活动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外形、行为等特征分类不同生物。

第三课时:生物的多样性
活动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讨论它们的相似和差异;
活动2:设计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特点和习性。

第四课时:生态系统
活动1: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活动2: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活动和户外探索,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课程反思和总结:
总结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讨论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下一次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初中十五分钟生物教案

初中十五分钟生物教案

初中十五分钟生物教案
课时:1课时(15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认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3. 能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难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 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8分钟)
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体系的多样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科学和文化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目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大规模的砍伐、生态环境的污染等情况。

三、讨论(3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

四、总结(1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1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文章,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堂氛围良好,效果较好。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讨论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生物多样性。

初中生物15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15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15分钟教案
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认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5分钟)
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之间的遗传差异。

2.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物圈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生物资源的利
用效率。

三、案例分析(3分钟)
1. 分析一个具体案例,例如某种珍稀动物的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2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五、总结(综合训练)(1分钟)
1. 整理学生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让学生逐一阐述并加以总结。

六、作业布置(1分钟)
1.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小论文,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十五分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理解。

2. 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准备:1. 显微镜、细胞模型、细胞图片等教学用具。

2. 提前让学生预习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如生物的基本特征等。

2. 提问:“你们认为细胞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概念。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结合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各个部分。

3. 讲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和物质交换、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储存等。

三、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5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或细胞模型。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胞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提问:“你们认为细胞的重要性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2. 布置一道有关细胞结构功能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验课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学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15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教学15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教学15分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细胞的不同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 掌握细胞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玫瑰花叶片。

3. 绘制教学模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一张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图片,并问学生们对细胞有什么了解。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器等。

2. 演示细胞结构图,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4分钟)
1. 老师展示玫瑰花叶片的镜片下细胞图,并让学生们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2. 学生们用细胞观察镜观察并描述细胞的结构。

四、讨论与总结(3分钟)
1. 学生们讨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 老师总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各部分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细胞正常运作。

五、作业布置(1分钟)
要求学生们回家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讲解细胞的功能和生物代谢过程。

初中生物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教材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来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功能,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引发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片中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功能,然后每组分享给全班。

5. 总结: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和对实验的理解。

2. 知识检测: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1. 结合生物学中的其他知识,如细胞分裂、细胞器官等,拓展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2. 让学生自主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生物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生物

校本课程教案初中生物
教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3.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举例说明。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器的功能及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2.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三、细胞结构模型制作(20分钟)
1.学生分组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模拟细胞的基本组成。

2.每组分享自己的模型,并说明模型中各部分的功能。

四、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探究(15分钟)
1.学生观察不同细胞器的功能,并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细胞的生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机联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在探究细胞器功能及相互作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细胞的生命活动及相关知识。

生物初中15章讲解教案

生物初中15章讲解教案

生物初中15章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2. 了解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3. 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2. 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2. 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2. 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 实验演示结合的方法;
3. 提问引导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功能:营养、呼吸、分泌等。

二、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1. 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
2.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三、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1. 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 细胞分裂的过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 细胞分裂的重要性:生长、发育、修复等。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细胞的认识,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果实,学习了解不同果实的特点和分类。

实验材料:
1. 苹果、梨、香蕉、橙子等各种果实
2. 刀具
3. 果实图示卡片
实验步骤:
1. 切割果实:老师将各种果实切割成适当大小,并展示给学生观看。

2. 观察果实外观: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果实的外观特点,如形状、颜色、表面纹理等。

3. 比较果实: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将果实进行分类比较,如圆形果实、椭圆形果实等。

4. 根据果实分类:学生将观察到的果实分类,用图示卡片进行整理。

5. 结论: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各种果实的分类特点,并总结出结论。

实验评估:
1. 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描述果实外观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准确分类各种果实。

3. 学生是否能根据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延伸实验:
1. 观察果实的种子分布情况。

2. 观察果实内部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刀具时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意外伤害。

2. 对过敏果实的学生进行提醒,避免接触过敏果实。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残留果实,保持实验室清洁。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果实,了解了解果实的外观特点和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初中生物校本课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教案
授课对象:初中学生
授课内容:人体健康与生命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
2. 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持健康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人体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2. 保持健康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 理解如何保持健康。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3. 模型人体器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身体不适?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健康?
二、学习人体构造和功能(15分钟)
1. 用PowerPoint课件介绍人体的构造和功能,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2. 展示模型人体器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个器官的作用。

三、了解保持健康的方法(15分钟)
1. 讲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2. 探讨保持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四、小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体器官的作用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习惯。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健康计划,描述自己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保持健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并学会如何保持健康。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意识。

初中生物教案(精选17篇)

初中生物教案(精选17篇)

初中生物教案(精选17篇)初中生物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二)新课学习: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师:巡回指导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即20xx年的人口数量生:讨论,计算,交流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对照实验过程(3)汇报交流结果(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板书设计: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二、环境问题严峻1、酸雨。

初中生物学科校本教案

初中生物学科校本教案

初中生物学科校本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2. 能够区分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3. 知道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4. 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工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课堂互动游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示,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看一些观察植物生长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2. 老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和环境条件,让学生总结出生长植物的关键因素。

三、实践(2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植物生长实验的结果,讨论不同养分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和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所需的重要因素。

2.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5分钟)留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写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15篇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15篇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15篇初中生物教学教案模板15篇教案是指教师为一节课或一项教学活动所准备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文件,用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将手放在胸前,深深的吸气和呼气,感受胸部的运动。

提问:呼气和吸气时胸部是怎样运动的?(吸气胸部向外扩;呼气胸部向里缩。

) 提问:我们能够感受到呼吸时胸部的变化,那么呼吸到底是怎样的过程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多媒体展示肺部图片,提问:肺的位置、形态特点及生理功能?(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明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播放呼吸时胸廓和肋骨变化的Flash动画,组织学生观察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提问:在吸气和呼气时肋骨是怎样运动的呢?胸廓是如何变化的呢?(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增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3.提问:是什么导致胸廓容积的扩张和收缩呢?学生无法解释,教师讲解原因: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还与膈的运动有关。

顺势介绍膈的位置及组成。

4.再次播放视频,提问:呼气和吸气时,膈肌怎么运动的,胸廓容积又有怎样变化的?同时组织学生填写表格。

(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5.过渡: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学生疑惑。

)6.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分别模拟胸腔内部的哪些变化?如果气球破损漏气,或者罩口密封不严,结果会怎样?(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橡皮膜向上运动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模拟的是膈肌舒张,胸廓变小,胸腔内气压变大,肺变小,呼气。

初中生物教学15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教学15分钟教案

初中生物教学15分钟教案课时安排:1 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其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知道科学家们的重要实验和结论。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其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科学家们实验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绿叶、酒精、碘液、显微镜等。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利用阳光生长。

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生长的呢?”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绿叶,并提出问题:“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它们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呢?”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其意义。

三、实验演示光合作用(10分钟)1. 进行实验:将绿叶放入酒精中脱色,然后用碘液染色,观察绿叶的变化。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包括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和鲁宾卡门的实验及结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结论,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精神。

五、案例分析(5分钟)1. 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及其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

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

思考两个问题: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葡萄科、爬山虎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树皮有皮孔,髓白色。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顶端有吸盘。叶互生,花枝上的叶宽卵形,长8~18cm,宽6~16cm,常3裂,或下部枝上的叶分裂成3小叶,幼枝上的叶较小,常不分裂。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cm,较叶柄短;花5数;萼全缘;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浆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活习性:
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
繁殖与栽培:
爬山虎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及压条法繁殖。
播种法:采收后的种子搓去果皮果肉,洗净晒干后可放在湿沙中低温贮藏—冬,保温、保湿有利于催芽,次年早春3月上中旬即可露地播种,薄膜覆盖,5月上旬即可出苗,培养1~2年即可出。
扦插法:早春剪取茎蔓20~30cm,插入露地苗床,灌水,保持湿润,很快便可抽蔓成活,也可在夏、秋季用嫩枝带叶扦插,遮荫浇水养护,也能很快抽生新枝,扦插成活率较高,应用广泛。
压条法:可采用波浪状压条法,在雨季阴湿无云的天气进行,成活率高,秋季即可分离移栽,次年定植。
移植或定植在落叶期进行,定植前施入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并剪去过长茎蔓,浇足水,容易成活。爬山虎可种植在阴面和阳面,寒冷地区多种植在向阳地带。幼苗生长一年后即可粗放管理,在北方冬季能忍耐—20℃的低温,不需要防寒保护。
分布:语文阅览室东墙。
2.竹子
学名:Bambusoideae(Bambusaceae)。
分类:禾本科。
形态特征: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初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编号2课题一中西校校园植物2级部检查
设计者设计时间上课时间使用者班级审阅者
学习目标:
认识:校园植物:爬山虎、竹子。
了解:校园植物爬山虎、竹子的特征。
教师活动
导学内容
学生活动
1.爬山虎
别名:又称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等。
学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ieb. et Zucc.)Planch.
竹子水培方法
首先选当年生的嫩竹尽量多带宿根,洗净根,尽量晾干,然后用高锰酸钾消毒晾干,再用B12浸泡5分钟后稍晾,用定植篮加陶粒固定根部,把定植篮放在容器上,水位距定植篮底部始终保持1公分左右(植物的根会自动向水面生长),保持陶粒湿润,每天向竹叶喷水多次,直到水生根自定植篮底部生出延伸之水中,继续降低水面,以诱始根须继续向水中生长,直到你满意的长度。在出水根之前要注意避光,通风,保湿。
生活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22℃,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用途:
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是垂直绿化中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
用途:
常用于园林绿化,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分布:印刷厂东墙外。
(教)学后记


自评
师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