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家族祭祀
宗祠又称“祠堂”、“祠庙”,或称为 “家庙”等,是族人祭祀祖先聚会议事的地方, 是原始社会祖先崇拜的社会遗留。
江南一带聚族而居的家族“族必有祠”
宗庙是供奉祖先灵魂的地方,宗庙的规制分成 不同的等级。西周春秋时期,宗子为天子者七 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南宋陆游《示儿》: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宗族势力发展鼎盛时期。
家族简介
1.琅琊王氏 琅玡王氏家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 功至伟,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 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 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魏晋南北朝时 期士族如林,几乎没有哪个士家大族勘与琅琊王氏比肩,能在 这方面勘与王家并称的,只有陈郡谢氏。虽不及王氏家族繁荣 昌盛。但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曾是:“王谢”并称的年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阴道上桂花初, 王谢风流满晋书。” (1)文才相继 作为文化世族,琅琊王氏子弟几乎无人不能 为文,无人没有文集。 (2)晋代书法,最具代表的人物与作品无不出自琅琊王氏家 族。在所有艺术门类中,王氏最精擅书法,其书家之众,书艺 之妙,皆空前绝后,无可比拟。 (3)晓音乐,习歌舞
八、取名习俗
命名礼。
伯、孟、仲、叔、季
夏商时代,采干支之字为名。十天干,十二地支。如天乙、太甲、外丙。 秦汉时期,除姓名外,多有字,名、字并用。如刘邦,字季;张良,字子房;曹 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 魏晋南北朝,多用“之”。如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祖冲之,颜延之,裴松 之。
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就要命名,为婴儿剪发。民间有“贱 名好养活”的说法,所以小名都比较朴实。
宋代建立了新的家族制度。 明清时期,由于理学家的大力提倡,家族观念 在社会基层得到广泛的渗透,家族成为维系社 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家谱之风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以文 字形式记在本族肇迁繁衍的脉络, 记录本族的分支状况及历代族人的 功绩等。家谱名称繁多,如宗谱、 世谱、族谱等,又可分为总谱、通 谱支谱等。
文
化
李新科 主讲教师:李新科
家 族 文 化
家族文化是古代宗法社会的产物。村社 是中国人祖祖辈辈聚族而居以繁衍生息的物 质载体,宗族则是中国人道德伦理意义上的 精神家园。
一、家族演变
原始社会组织先后经历了前氏族社会组织 (原始群和血缘公社),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三个发展阶段。 西周宗法家族制度十分完备。 春秋战国之际,宗族和宗法制度逐步瓦解,单 个独立的个体小家庭构成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 础。
家国一体,国有国史,而家谱就是 家史。 家谱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地位要比 国史更为现实和重要。修家谱、续 修、补修、重修。
家谱的历史起 源。 口述口传的世 系正是家谱的 滥觞。 一般而言,家 谱是由家族源 流、堂号、世 系表、家训、 家传、艺文、 图像七部分内 容构成。
家谱纂修的目的是惩恶扬善,宏扬封建 伦理道德,因此凡是本家族的著名人物、受 过褒奖者、为家族争光者,都要浓墨重彩、 大书特写。
笔名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
谥号是人死后盖棺论定给予的称号。
避讳 • 在封建社会里,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相同的字或读音,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 这叫做“避讳”。(注,古代一般避名不避 字) • 避讳分避正讳和避嫌名。 –正讳即所避之名相同的字。嫌名,指与所 避之名音同或音近的字。 –一般说,礼不避嫌名,但历史上有很多连 嫌名都得避的。如宋代将“蒸饼”改成 “炊饼”,就是避宋仁宗赵祯的嫌名。
• ⑶ 避圣人或上司名讳 –为避孔子讳,人们将“丘”写成“ ”。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宋代田登做州官,自 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 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民 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即本乎此。 • ⑷ 避家讳 –苏轼的祖父苏序。所以苏轼给人作序用“叙”或 “题首”,苏辙给人作序则用“引”,都回避 “序”字。 –范晔是《后汉书》的作者,因其父名泰,所以其 书将郭泰改成郭太,郑泰成郑太。 –《医说•太素之妙》:“予伯祖讳,字子充,歙 人也。”句中“讳” 指“扩”,避宋宁宗赵扩
珠玑巷,位于广东南雄市北9公里沙水村, 是粤港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南雄珠玑巷得 名于宋时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县) 的珠玑巷,是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宋时移居此地的官吏 士民眷恋故土而得名。《广东新语》载: “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 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 从驾入岭,止至南雄,不忘竔榆所自,亦 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国 之思也。”
• ⑵ 避庙讳 –已故君主七世之内的名讳叫庙讳。一般3世之内 最严格。 –有的先世不是皇帝,但后代做了皇帝,追封先人 帝王的庙号,同样要避。如: ① 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父赵弘殷。宋人便 改《新修本草》的作者苏敬为苏恭。宋本《外台 秘要》写《殷荆州要方》的作者殷仲堪为商仲堪。 ② 唐高宗李渊的父亲叫李昞,故唐代兼讳 “丙”,凡遇“丙”字多改为“景”。唐修《晋 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北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八史, 书中“丙”皆作“景”,今本多已回改。杨上善 撰注《黄帝内经太素》,凡注文中“甲乙丙丁” 皆作“甲乙景丁”。
固始是中原姓氏的一个重要的迁出地,在东南沿海和台 湾等省的许多华人的族谱上都写有“光州固始”的字样。 第一次南迁始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 光父子先后率兵3600名赴福建地区镇抚山民骚乱。陈政父 子所率入闽将士及眷属8000余人,计有80余姓,落籍闽地。 第二次南迁始于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人 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乡民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 (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所率将士50余姓, 也在闽地落户。据考证,在固始南迁的中原后裔中,既包 括陈水扁的祖辈,也包括连战的先人。1953年台湾官方的 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 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 个姓氏共670512户,占当年台湾总户数828804户的80.9 %。这就意味着: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先民来自固始。 固始成为东南人民眼中的“大槐树”。
结婚后的婚龄:
第1年——纸婚
第3年——皮婚 第5年——木婚 第30年——珍珠婚 第50年——金婚
第2年——棉婚
第4年——麻婚 第25年——银婚 第35年——玛瑙婚
七、门第姓氏
姓与氏在古代并不是一个概念。姓起源于女系,表 示母系血统。氏起源于氏族图腾标记或名号。
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 陈、杨、吴、刘、黄、周。
• ⑶ 缺笔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在原字基础上缺 漏笔画,多为最后的一二笔,叫做缺笔法。 这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方式。如: ① 为避唐太宗讳,将“世”字写作 “ ”或“ ”。为避宗太祖讳,将 “胤”字写作“ ”或“ ”。 ② 为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讳,将“玄” 字写作“ ”。
3.避讳的范围
• 讳又分避君主名讳、避庙讳、避圣人或上司名讳、 避家讳(父祖)。 • ⑴ 避君主名讳 –在位帝王的名讳是最要避的。如: ① 薯蓣→山药 薯蓣因唐代宗名李豫,避讳改为 薯药,又因宋英宗名赵曙,最终改为山药。 ② 玄→元 宋代避始祖赵玄朗、清代避康熙玄烨 (yè 叶)讳,改“玄”为“元”,如玄参→元参, 玄明粉→元明粉。 ③ 丸→圆 宋代药丸叫圆,因避宋钦宗赵桓讳。 如六味地黄圆、苏合香圆等。
古人常在名姓之前加上排行如伯、仲、叔、季等字,表兄弟排行, 伯代表老大,仲代表老二,叔代表老三,季代表老四或者老小。如; “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兄弟,一个是老大,一个事老三。孟姜女 是姜姓人家的长女,而不是孟家的女儿。
唐以后时期出现了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四、家法族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族为了维持必 要的传统宗教教育,往往拟定一些行为规范 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 源。
历代都有“家诫”、“家训”问世, 《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
五、社交礼仪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相见礼
2.避讳的方法
•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 ⑴ 改字法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 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称为讳字,改用 的字称为避讳字。如: ①《汉书》“邦”→“国” 。为避汉高祖刘邦之讳。 ②《太素》 “太渊”穴→“太泉”。为避唐高祖李 渊讳。 ③ 中药“恒山”→“常山”。为避汉文帝刘恒、 唐穆宗李恒、宋真宗赵恒之讳。 ④ 孙权的太子叫孙和,所以改浙江禾兴县为嘉兴 县。
• 唐宋时,甚至偏旁相同的也要避, 如: –泄→洩 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谈→谭 避唐武宗李炎的讳。 • 避讳流行于秦汉,盛行于隋唐,而 两宋时期最为严格。直至民国废除 帝制,这一旧习才基本废止。
• 古代避讳严格,不避讳就是犯罪:“诸上书 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 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 三年。”(《唐律疏议》卷十《职制篇》) • 金代医学家张元素二十七岁时参加经义进士 考试,就是因为试卷中用字“犯庙讳”而落 第的。明清时期,因犯君讳而引起文字之祸, 甚至无辜遭戮的,也不少见。 • 历代医书受此影响,颇多用讳。
• ⑵ 空字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则空其字而不写,或用空 围“□”、“某”、“讳”来代替,叫做空字法。 如: ① 李世勣→李勣 《新修本草》的参修者有 李世勣,但其书扉署名则作李勣,这是避太宗李 世民名讳而删去“世”字。 ② 陶弘景→陶景 同书卷十七《葡萄》: “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这是避唐高宗太 子李弘名讳而删去“弘”字。 ③ 刘裕写作刘讳,或写作刘□ 沈约修《宋 书》时为了避宋武帝之名,而这样写。今本《宋 书》已回改。 –④《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 子”,其中“某”指“启”,讳以景帝刘启之名。
陈郡谢氏在保卫东晋朝是有至伟的贡献的,著 名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胜而终结,此战在后 方指挥的谢安,在前方领兵作战的是谢玄、谢琰, 谢氏一门多出功臣,此后一直为东晋以及南朝的 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 谢尚 谢奕 谢安 谢玄 谢道韫 谢琰 谢灵运 谢朓等。
隋唐时期,关陇士族集团与鲜卑贵族的门阀政 治显赫一时。
中国姓氏起源途径很多,大体有古代帝王赐姓, 或因避祸改姓,上古圣贤遗留之姓,古国遗姓, 古职业、官职遗姓,外域之姓等。 周作明《民俗通书》总结出姓氏的来源有以下 几种情况:一是以氏为姓,如姬、姜、姒等;二 是以国名为姓,如房、杜、阮、彭,三是以封地 为姓,如苏、阎、欧阳等,四是以居住地为姓, 如东门、邱济等,五是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如 风、朝等,六是以官职为姓,如史、粟等,七是 以技艺为姓,如索、陶、屠等,还有以天干命名 的,如大甲、祖丁等。
姓氏寻根
河南有三个地点是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梦魂牵绕的寻根圣地, 一是洛阳的洛阳桥、二是信阳市固始县、三是开封的宋都珠 玑巷。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西晋灭亡后 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 大的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 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今天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 人口超过1亿,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港澳台地区;在海外的 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客家人根在河洛, 不少台湾人和海外华人都称自己是“河洛郎”,认定“根在河 洛”。
迎送礼仪
六、称谓习俗
孔子:名不正,言不顺。
“尊人抑己”
秦汉时期对自己使用的自谦语,有 “臣”“仆”“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称为“仆”,尊称为“卿”。
男子年龄的称谓:
女子的年龄还有专门 的称谓: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碧玉年华 20岁——桃李年华
20岁——弱冠 30岁——而立 40岁——不惑 50岁——半百、知天命 60岁——花甲、耳顺 70岁——古稀 80.90岁——耄耋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