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安康市科技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7 文章

录入:admin ]

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特征。市辖 1 区 9 县, 200 个乡镇办事处, 2937 个行政村,人口 294 万,面积 2.35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 92.5% 、丘陵占 5.7% 、川道占 1.8% 的。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也是天然无污染的药用生物资源宝库,被称为“中药材之乡”。为认真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把“药、水、游”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中药产业,特制定《安康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五”以来,安康把中药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的重点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相继形成了以绞股蓝、黄姜、葛根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开发格局,十余年医药加工产值增长了 9.4 倍。 2003 年,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 83 万亩,中药产业实现总产值 12.6 亿元,实现 GDP6.5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6.3% 。

(一)自然条件独特。安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2 ~ 16 ℃,极端最低气温 -7 ~ -11 ℃,极端最高温度 42 ℃;无霜期 215 ~ 278 天,年日照 1660 ~ 1852 小时,年降水量 736 ~ 1238 毫米。市内森林植被茂密,林业用地 2402 万亩,有林地 1761 万亩,森林覆盖率 50.2%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

征,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全市汇集了各类经济植物 3300 多种,动物 430 余种,原生植物 600 余种,南北物种交汇,生物物种繁多,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市内降雨丰富,自产水资源总量达106. 5 亿立方米 ;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 属国内少有的一类地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低,是天然无污染的生物药用资源宝库。优越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份等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绿色药用资源,使安康成为国内环境质量优越、独特的生态区,是建立集观赏、旅游、保护环境为一体的生态型药用植物种植示范基地的最佳区域。安康也是国内稀有的富硒地区之一,开发富硒保健食品极具优势。

(二)资源独具特色。安康自古以来就盛产中药材,历史上被称为“中药材之乡”。《唐书•地理志》就有金州杜仲、秦艽、黄柏等药材作为“贡品”的记载。镇坪的黄连、紫阳的厚朴、岚皋的杜仲、平利的八仙党参等地道中药闻名遐迩。 200 多年前这里就是“山中药农过半,药商络绎不绝”。据中草药资源普查,全市中草药种类 1299 种,总数占全省 53% 以上。属于 200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 290 种,占《药典》中药总数的 68.4% 。绞股蓝、葛根、黄姜、黄连、当归、杜仲、淫羊藿、叶下珠、黄柏、厚朴、麝香、蜈蚣、熊胆、桔梗、秦巴硒菇、玄参、独活、云木香、川牛膝、猪苓、魔芋(药食两用)等产量居全省首位。全市中药材野生分布十分广泛,仅野生葛根面积就有 80 万亩,属于《药典》规范以外的中草药有 1042 种,中草药的蕴藏量(不含矿物药)约为 9 千万公斤。历史上传统出口的药材有杜仲、党参、川牛膝、银耳、银花、桃仁、柴胡等,主销香港及东南亚。地道中药材近

百种,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兴药的传统和丰富的资源为安康绿色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基地初具规模。我市历届党委、政府都把秦巴医药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一大优势产业来抓,在不改变野生药材品质的前提下,一方面模拟野生药材的生态环境,二十年前就对药材的良种选育、平衡施肥、测土配肥、高产栽培等技术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药材适生区组织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人工种植。 2003 年,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已达 83 万亩,野生中药材 100 多万亩,年采集量 39 万吨,实现农业产值 7.2 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16% 。黄姜、绞股蓝、杜仲、桔梗、天麻、秦巴硒菇、玄参、丹参、薄荷、板兰根、柴胡、山药、黄精、枣皮、银杏、厚朴、辛夷花等 60 多个品种在我市有一定面积种植,尤其以黄姜为最, 2003 年底全市种植黄姜 69 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基地。药材种植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初步统计全市有 27.8 万户种植药材,药农从种药中人均取得收入 654 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 350 元来自种药。

(四)加工基础较好。随着全市中药基地规模的扩大,依靠地产药材的中药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以黄姜、绞股蓝、葛根等为原料的一批中药制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截止目前,全市拥有中药加工企业 40 家 ( 含医药中间体提取企业 ) ,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 5 家,通过国家 GMP 认证企业 4 家。我市 299 户药品经营企业已有 109 户通过了 GSP 认证。 2003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4 亿元,实现税收 4000 万元。形成了以黄姜、绞股蓝、葛根三大药源开发利用为主体的制药工业,

以黄姜为药源进行生产的企业有 30 余家,生产能力为:黄姜干燥物1589 吨 , 皂素 900 吨,双烯 100 吨 ; 以绞股蓝为原料的制药企业有两家,生产能力为:绞股蓝总甙 20 吨,可加工绞股蓝 1000 吨,绞股蓝总甙片 3 亿片,绞股蓝皂甙胶囊 1 亿片;以葛根为药源进行生产的企业有五家,生产能力为:葛根素 10 吨,葛根素小针剂 500 万支。以杜仲为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一家,已形成年产杜仲初胶一百吨的能力。制药工业产品以三大中药资源的利用形成三大产品体系,共有六种剂型(片剂、胶囊、口服液、针剂、中成药、原料药), 112 个品种, 2003 年主要产品产量为:绞股蓝总皂甙 15 吨,绞股蓝总甙片 1 亿粒,绞股蓝总甙胶囊 0.5 亿粒,乳康片 1 亿片,葛根素 4 吨,葛根素注射液 200 万支。以富硒保健食品和功能性保健品的开发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已开发的富硒茶、富硒米、富硒矿泉水、硒多糖产品、玉蚕胶囊市场走俏。

(五)研发能力良好。全市拥有各类中药研究院所 24 家,政府设立研究所 9 家 , 民营研究院所 10 家 , 企业内设研究所 5 个,拥有北医大药物研究院徐世明教授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员 220 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的 40 人。近年来,一手抓地产药材开发,一手抓中药研究开发工作,中药研发起步良好。在中药材良种方面,我市先后选育出了三、四倍体绞股蓝和皂素含量高的黄姜品种;在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杜仲的环剥再生技术、黄姜人工栽培技术等一批成果大面积推广成功,黄姜人工种植、林麝驯化、活体取香等科研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绞股蓝总甙的制取方法”和“杜仲胶及杜仲浸膏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