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复习课教案设计元素:步骤、要点、目标和评估

复习课教案设计元素:步骤、要点、目标和评估

复习课教案设计元素:步骤、要点、目标和评估。

一、步骤复习课教案的步骤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明确教学内容与复习内容。

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复习步骤。

复习步骤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既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步骤设计还需注意时间安排,分配时间要恰当。

将复习步骤写入教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习课的内容。

二、要点复习课教案设计要点也是复习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以此为依据设计要点。

要点可以从知识点、技能点和方法点等多个角度展开,既要紧扣教材要求,又要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此外,要点设计需要注重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目标复习课教案设计的目标是指学生在复习课上预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立需要考虑到课程难度、学生基础和学习特点等因素。

可以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来确定目标,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读教材的难度因素,既要恰当,又要有效。

四、评估复习课教案设计的评估是指对学生复习课学习成果的考核和评价。

评估设计需要考虑到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对象等要素。

评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考试、练习、作业或讨论等。

评价标准需要符合教材要求和教育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操作性强。

评价对象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能有效检测学习成果。

评估工作需要重视,考核和评价结果应该公正、客观,评价结果应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姿态,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总结复习课教案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设计要重视步骤、要点、目标和评估等要素,既要科学,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详实的备课设计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常见的元素及其符号。

3. 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常见元素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金属、矿物、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元素吗?元素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表示为H,氧元素表示为O。

三、元素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生物体内等。

2.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制造钢铁、铜元素在制作电线等。

四、实验室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试剂,识别其中的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哪些元素?它们的应用是什么?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引入元素的概念。

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符号表示方法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知识。

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元素周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论文

元素周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论文

元素周期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建构而来;学习产生于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阐释;学习是学习者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对意义理解的过程。

教育建构主义的根本信条是: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

高三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对学生讲解已懂的知识,而是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知识网络、融合提升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活动要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调控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学科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建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运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借助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逐步形成认识世界客观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某些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归纳法六、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元素周期律,这一节我们复习元素周期表,那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师: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工具,那我们该不该把工具拿在手里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周期表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对元素周期表的复习)学生:该。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崇仁县河上中学黄国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现代元素概念,了解元素的存在和在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文献、数据分析等活动,初步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

2、通过绘制物质构成的关系图,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化学思维意识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课前查阅元素资料及课上汇报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元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实践价值。

2、通过了解元素提出及现代元素概念建立的过程,感受到人类对物质组成认识的不断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科学家不懈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3、通过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逐渐深入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基本元素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现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观的初步形成。

难点:现代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观的初步形成。

三、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对微观物质世界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药品、食品等标签中见过有关元素的知识,这为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教法分析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并通过打比方如人和人种和组织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分类、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3.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4. 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金属的腐蚀、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元素。

二、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元素的概念、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知识。

3.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特性。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划分,以及周期表的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会在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位置。

3.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一些典型元素的周期表位置,让学生进行识记。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见的元素,如氢、氧、铁、碳等,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五、元素周期律的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元素周期律的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复习化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准备好应对高考。

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为化学专题复习,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点。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例演练,让学生参与讨论与互动,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元素:通过表格或周期表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让学生对元素的性
质有更直观的认识。

2. 讲解化学键:介绍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
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演示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或图示展示不同化学反应的类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和产物。

4.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让学生参与练习编写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练
习来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复习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梳理,
同时指导学生未来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教学
效果的依据。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
和方法,为学生的高考复习提供有力支持。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知识与技能】1. 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3. 掌握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本质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及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元素与人类生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难点】1. 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讲解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

3.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的各个区域及其含义。

4. 讲解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血红蛋白中的作用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练习题,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挂图、实物模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复习提问: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有什么区别?2、讲解: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而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二、讲授新课:1、元素的概念(板书)讲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都是6,所以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都属于碳元素。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板书)讲解: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例如,碳元素的符号是C,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符号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3、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板书)讲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用来分类元素的表格,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有118种已知元素,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周期和族中。

4、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一些常见的元素,如碳、氧、氢、氮等,并说出它们的符号和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2、元素的概念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板书)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周期性,即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数;二是族性,即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板书)讲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电子排布、化合价等信息。

元素的教案初中

元素的教案初中

元素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元素模型、元素卡片、周期表海报等;2. 教学用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2. 学生分享对元素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概念。

二、探究元素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15分钟)1. 教师展示元素卡片,引导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和名称;2. 学生分组游戏,加深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记忆;3. 教师抽取学生回答,检查记忆效果。

四、学习元素周期表(15分钟)1.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 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表中的特点,如周期性、族别等;3. 教师举例讲解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判断化合物类型等。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元素模型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绘制元素周期表,标注常见元素的位置;2. 拓展阅读:了解元素发现的历史,学习相关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用语和概念,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元素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练习和指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自然的联系,但对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元素知识的能力。
2.利用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与元素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7.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符号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入手,分析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元素周期律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板书设计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的一轮复习课。

我通过对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背景的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此设计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最后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效果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高考说明中强调:要借助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一定的化学思想方法;并适当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时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分析:周期表就是周期律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就是学生备考元素化合物科学知识的关键工具,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领域就是每年中考的热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一轮备考,可以深刻的认知位――二重――性的关系,体会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接下来我根据教学理念和中考表明以及教材分析,从学生的实情启程,确认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会用元素周期表去推测和判断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2、使学生体会结构同意性质、质变至量变、通常与特定的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领域,体悟科学理论对科学实践和自学的指导意义。

2、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严谨求实、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为了全面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主要使用明确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总结概括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构成物质基本粒子的比较,是否真正意识到宏观世界中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简介元素概念发展史,比较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总结元素的含义,引领学生经历元素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认识一切事物都要从其根本开始
目标二:
正确理解元素的意义
任务一
能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
是否能顺利默写出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与名称
临时听写前20号元素的符号与名称,检测元素默写作业的完素的意义
给出一种元素,是否可以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出发去分析其意义
以H为例,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引导学生说出元素符号代表的意义;要使学生意识到:一般来说,元素有两种意义:(1)表示某种元素(宏观)
课题名称
元素与元素符号复习课
学科
化学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元素概念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能从元素的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教学条件与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伴你学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亘古不变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元素)
新课讲授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下面我们就对元素进行总复习。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教学活动
目标一:
熟练掌握元素的概念
任务
建立起元素的概念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要点明:金属元素Fe、稀有气体、He这样的元素,还有第三种意义,表示这种物质
目标三:
通过对纯净物的分类,掌握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
任务一
回顾旧知,知道物质大致分为两类
是否能准确回忆起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对纯净物进行再次分类,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举例:氧气O2、氢气H2、铁Fe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举例:CO2、H2O等)
任务二
学会从元素组成层面对物质进行分类
是否会区分单质与化合物
采用分类别的方法,先回忆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再从元素的种类层面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总结:纯净物的区分最好根据物质的化学符号
小结
1、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检测反馈
1.现有氧化镁、空气、氧气、铁、二氧化碳、水、海水7种物质,其中(纯净物写化学符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元素符号的复习,感受符号蕴含的关于抽象、简化、规范的智慧。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书写;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
学情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的因素是质子数,即元素的概念以及内涵的揭示;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策略是启发与理解应用,关键问题设计是元素概念的导入、引出与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