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版配套课件-11-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淹溺、中暑、电击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6
生命指征评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救处理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一、概述
• 淹溺(drowning)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 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 由于罹难者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 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缺氧、二氧化 碳潴留,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进而导致死亡。 • 从水中救起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称为近 淹溺(near drowning)。
• 液体吸入肺所致称为湿性淹溺(wet drowning),占淹 溺患者的90%;因喉痉挛所致无(或很少)液体吸入肺, 称为干性淹溺(dry drowning),占淹溺患者的10%。 • 发生淹溺的液性介质以海水(salt water)和淡水 (fresh water)最常见。淡水属低渗液,海水属高渗 液。
36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临床表现
3. 重症中暑
•先兆和轻症症状加重,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 昏迷等症状。
•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3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重症中暑
• (1)热痉挛: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或 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骨骼 肌痉挛伴疼痛,体温正常。临床表现为以活动较多的 四肢肌肉、腹部、背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疼痛,尤 以腓肠肌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可出现肠 痉挛性剧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 可以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高温环境下强体 力作业或运动。
*** ***大学 ***医院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目录
1. 淹溺 2. 中暑 3. 冻伤 4. 烧烫伤 5. 电击伤
4
6. 强酸、强碱损伤 7. 动物咬伤 8. 节肢动物螫伤 9. 毒蛇咬 伤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第一节
淹溺
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主要内容
1
概述 临床表现
2 3
2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第二节
中暑
29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主要内容
1
概述 病因
2 3
4 5
30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救处理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概述
•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 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和电解质丢失过 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 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33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颅脑疾患的病人、 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
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
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 发生中暑。
34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全球每年发生淹溺超过50万 例,淹溺是引起儿童与青少 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在
我国淹溺是人群意外伤害致
死的第3位死因,0~14岁年龄
组为第1位死因。
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通常将因淹溺而死亡称为溺死(drowned),用以下两 种术语来对比描述淹溺导致窒息的机制:
3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 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 而发生虚脱。可表现为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 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 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但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不明显,其中病情轻而短暂者也称为热晕厥 (heat syncope),可发展为热射病。常发生于老年人、 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 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 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
3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临床表现
2.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出现早期循 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 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 血压偏低、心率加快。
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体温。
14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各系统表现
1.神经系统 :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肌张力增加、 视觉障碍、牙关紧闭。
2.循环系统: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心音微弱或消失,血压不稳、 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
3.呼吸系统:剧烈呛咳、胸痛、血性泡沫状痰,两肺可闻及干湿啰 音,偶有喘鸣音,呼吸困难,呼吸表浅、急促或静止。 4.消化系统 :吞入大量水呈胃扩张,复苏时及复苏后有呕吐。 5.泌尿系统 :尿液可呈桔红色,可出现少尿和无尿。淡水溺水者 复苏后的短期内还可出现迟发型肺水肿及凝血障碍。
3. 防治急性肺损伤
4. 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 5. 防治低体温
6. 对症治疗
23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1. 机械通气
•对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全身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下降及 血氧饱和度<85%,并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进行气管插管, 并进行人工机械通气。 •原则是尽可能维持合适氧供及尽可能低的气道压。当患者意识清楚、 呼吸恢复、循环稳定、血气分析正常、胸部X线好转后再考虑撤机。
• 根据淹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即可诊断。但须鉴别继发于 其他疾病的淹溺,要通过详 细了解既往史和检查资料作 出判断。
20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五、急救处理
(一)现场急救 1.淹溺复苏 缺氧时间和程度是决定淹溺预 后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紧急治疗是尽快对 淹溺者进行通气和供氧。要尽可能迅速将淹溺 者安全地从水中救出。一旦从水中救出,立即 清除口鼻内水、泥沙污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对无反应和无呼吸的淹溺者应立即进 行心肺复苏(CPR),特别是呼吸支持(参考 第十五章章第三节“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 苏”)。
2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3. 防治急性肺损伤
•早期、短程、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防治淹溺后急性肺损伤的根 本。 •淹溺产生的炎性反应,即使患者迅速复苏,肺损伤过程仍要持续 发展,出现透明膜形成,急性炎性渗出,广泛的肺水肿,严重时发 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降低肺毛细
1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生命指征评估
• 1. 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 2. 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率及节律、皮肤色泽, 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 3. 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效果。 • 4. 判断是否存在低体温。
19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2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肺部进入污水可发
生肺部感染。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发生呼吸急速,低
氧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合并 症。此外还有化学物引起的中毒作用。 • 如为海水淹溺则高渗海水可通 过肺泡将水吸出,引起血液浓 缩及血容量减少,电解质扩散
•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淹溺救治的关键,在进行机械通气 时,要加强气道管理,勤翻身、拍背及吸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可用 支气管镜进行气道吸引灌洗,另外可给予镇静剂或肌松药,降低气道 压力,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24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衡
2.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淡水淹溺时,因血液稀释,应适当限制入水量,并适当 补充氯化钠溶液、浓缩血浆和白蛋白; •海水淹溺时,由于大量体液渗入肺组织,血容量偏低, 需及时补充液体,可用葡萄糖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浆,严格控制氯化钠溶液;注意纠正高钾血症及酸中 毒。
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并可刺激肺泡Ⅰ型细胞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有助于稳定肺泡功能,同时作用于肺损伤的多个环节,减轻炎性反 应等作用。
26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4. 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
• 及早有效的脑复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患者淹溺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损害,尤其是发生 呼吸衰竭的患者,因此,改善通气,维持血液中二氧化 碳处于正常水平,降低颅内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病情 不同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及速尿等治疗减轻 脑水肿,降低脑组织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2版
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沈洪 刘中民 王育 珊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于组织缺氧将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11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淹溺的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所致的心搏、呼吸骤
停,严重缺氧引起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损害及复苏后的 再灌注损伤;多伴有酶谱升高及脏器损害表现。 • 如为淡水淹溺,低渗水可从肺泡渗入血管中引起血液稀释, 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使钠、氮化物及血浆蛋白 下降,可使心脏骤停。
到肺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钾及钠
增高,肺水肿。
13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患者常表现窒息、昏迷及意识不 清,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一 般表现有颜面、指端发绀,面部 肿胀,双眼结膜充血,口鼻充满 泡沫或杂质,肺部听诊可闻及干
性及细湿啰音,四肢冰冷,腹部
鼓胀,寒战。溺入海水者有口渴 感,可伴有头、颈部损伤。常表
9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的许多症状和体征只发生在淹溺现场。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根据淹溺时间和淹溺后送院时间的 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10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缺氧是淹溺患者共同的和最重要的表现。当人淹没于粪 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存池等液体时,除淹溺的窒息外, 还会伴有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和全身中毒。在淹溺过 程中罹难者有可能得到救援,但如果无有效的复苏,由
1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可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蛋白阳性。
•吸入淡水较多时,可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吸入海 水较多时,可出现短暂性血液浓缩,高钠血症或高氯血症。
•淹溺肺的首次X、CT表现呈多种征象并存,其中肺纹理增粗很常见, 典型表现有局限性分布的斑片状影,广泛分布的棉絮状影,主要分 布于两肺下叶,肺水肿及肺不张可同时存在。 •住院12~24小时吸收好转或发展恶化。 •约有20%病例胸片无异常发现。
•疑有颈椎损伤时,应进行颈椎X线检查。
16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淹溺肺CT
1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心电监测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变、室 性心律失常、心脏阻滞。 • 动脉血气分析约75%病例有明显混合性酸中毒,几乎所 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 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等。
2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5. 防治低体温
•对冷水中淹溺者按低体温处理,可采用体外和体内复温 措施。
6. 对症治疗
•对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积极防治急性肾功 能不全的发生;溶血明显时可输血,以增加血液携氧能 力;强有力的抗感染、保持酸碱、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 疗;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21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2.倒水方法 现场常用的倒水(控水)动作有:将 患者腹部置于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施救 者平压患者背部,将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或由施 救者抱起患者的腰腹部,使背部朝上,头部下垂予以 倒水。
22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二)急诊处理 经现场抢救的淹溺患者应及时送至医院给予进一步 的评估和监护,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循环呼吸功能。 1. 机械通气 2.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1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二、原因
• 高温环境作业,或在室温>32℃、湿度较大(>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32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 受阳光的暴晒,使大地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 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
6
生命指征评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救处理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一、概述
• 淹溺(drowning)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 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 由于罹难者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 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缺氧、二氧化 碳潴留,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进而导致死亡。 • 从水中救起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称为近 淹溺(near drowning)。
• 液体吸入肺所致称为湿性淹溺(wet drowning),占淹 溺患者的90%;因喉痉挛所致无(或很少)液体吸入肺, 称为干性淹溺(dry drowning),占淹溺患者的10%。 • 发生淹溺的液性介质以海水(salt water)和淡水 (fresh water)最常见。淡水属低渗液,海水属高渗 液。
36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临床表现
3. 重症中暑
•先兆和轻症症状加重,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 昏迷等症状。
•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3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重症中暑
• (1)热痉挛: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或 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骨骼 肌痉挛伴疼痛,体温正常。临床表现为以活动较多的 四肢肌肉、腹部、背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疼痛,尤 以腓肠肌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可出现肠 痉挛性剧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 可以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高温环境下强体 力作业或运动。
*** ***大学 ***医院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目录
1. 淹溺 2. 中暑 3. 冻伤 4. 烧烫伤 5. 电击伤
4
6. 强酸、强碱损伤 7. 动物咬伤 8. 节肢动物螫伤 9. 毒蛇咬 伤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第一节
淹溺
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主要内容
1
概述 临床表现
2 3
2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第二节
中暑
29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主要内容
1
概述 病因
2 3
4 5
30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救处理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概述
•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 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和电解质丢失过 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 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33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颅脑疾患的病人、 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
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
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 发生中暑。
34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全球每年发生淹溺超过50万 例,淹溺是引起儿童与青少 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在
我国淹溺是人群意外伤害致
死的第3位死因,0~14岁年龄
组为第1位死因。
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通常将因淹溺而死亡称为溺死(drowned),用以下两 种术语来对比描述淹溺导致窒息的机制:
3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 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 而发生虚脱。可表现为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 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 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但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不明显,其中病情轻而短暂者也称为热晕厥 (heat syncope),可发展为热射病。常发生于老年人、 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 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 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
3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临床表现
2.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出现早期循 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 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 血压偏低、心率加快。
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体温。
14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各系统表现
1.神经系统 :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肌张力增加、 视觉障碍、牙关紧闭。
2.循环系统: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心音微弱或消失,血压不稳、 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
3.呼吸系统:剧烈呛咳、胸痛、血性泡沫状痰,两肺可闻及干湿啰 音,偶有喘鸣音,呼吸困难,呼吸表浅、急促或静止。 4.消化系统 :吞入大量水呈胃扩张,复苏时及复苏后有呕吐。 5.泌尿系统 :尿液可呈桔红色,可出现少尿和无尿。淡水溺水者 复苏后的短期内还可出现迟发型肺水肿及凝血障碍。
3. 防治急性肺损伤
4. 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 5. 防治低体温
6. 对症治疗
23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1. 机械通气
•对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全身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下降及 血氧饱和度<85%,并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进行气管插管, 并进行人工机械通气。 •原则是尽可能维持合适氧供及尽可能低的气道压。当患者意识清楚、 呼吸恢复、循环稳定、血气分析正常、胸部X线好转后再考虑撤机。
• 根据淹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即可诊断。但须鉴别继发于 其他疾病的淹溺,要通过详 细了解既往史和检查资料作 出判断。
20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五、急救处理
(一)现场急救 1.淹溺复苏 缺氧时间和程度是决定淹溺预 后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紧急治疗是尽快对 淹溺者进行通气和供氧。要尽可能迅速将淹溺 者安全地从水中救出。一旦从水中救出,立即 清除口鼻内水、泥沙污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对无反应和无呼吸的淹溺者应立即进 行心肺复苏(CPR),特别是呼吸支持(参考 第十五章章第三节“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 苏”)。
2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3. 防治急性肺损伤
•早期、短程、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防治淹溺后急性肺损伤的根 本。 •淹溺产生的炎性反应,即使患者迅速复苏,肺损伤过程仍要持续 发展,出现透明膜形成,急性炎性渗出,广泛的肺水肿,严重时发 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降低肺毛细
18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三、生命指征评估
• 1. 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 2. 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率及节律、皮肤色泽, 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 3. 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效果。 • 4. 判断是否存在低体温。
19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2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肺部进入污水可发
生肺部感染。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发生呼吸急速,低
氧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合并 症。此外还有化学物引起的中毒作用。 • 如为海水淹溺则高渗海水可通 过肺泡将水吸出,引起血液浓 缩及血容量减少,电解质扩散
•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淹溺救治的关键,在进行机械通气 时,要加强气道管理,勤翻身、拍背及吸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可用 支气管镜进行气道吸引灌洗,另外可给予镇静剂或肌松药,降低气道 压力,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24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衡
2.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淡水淹溺时,因血液稀释,应适当限制入水量,并适当 补充氯化钠溶液、浓缩血浆和白蛋白; •海水淹溺时,由于大量体液渗入肺组织,血容量偏低, 需及时补充液体,可用葡萄糖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浆,严格控制氯化钠溶液;注意纠正高钾血症及酸中 毒。
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并可刺激肺泡Ⅰ型细胞产生表面活性物质,
有助于稳定肺泡功能,同时作用于肺损伤的多个环节,减轻炎性反 应等作用。
26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4. 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
• 及早有效的脑复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患者淹溺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损害,尤其是发生 呼吸衰竭的患者,因此,改善通气,维持血液中二氧化 碳处于正常水平,降低颅内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病情 不同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及速尿等治疗减轻 脑水肿,降低脑组织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2版
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沈洪 刘中民 王育 珊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于组织缺氧将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11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淹溺的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所致的心搏、呼吸骤
停,严重缺氧引起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损害及复苏后的 再灌注损伤;多伴有酶谱升高及脏器损害表现。 • 如为淡水淹溺,低渗水可从肺泡渗入血管中引起血液稀释, 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使钠、氮化物及血浆蛋白 下降,可使心脏骤停。
到肺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钾及钠
增高,肺水肿。
13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患者常表现窒息、昏迷及意识不 清,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一 般表现有颜面、指端发绀,面部 肿胀,双眼结膜充血,口鼻充满 泡沫或杂质,肺部听诊可闻及干
性及细湿啰音,四肢冰冷,腹部
鼓胀,寒战。溺入海水者有口渴 感,可伴有头、颈部损伤。常表
9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的许多症状和体征只发生在淹溺现场。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根据淹溺时间和淹溺后送院时间的 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10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缺氧是淹溺患者共同的和最重要的表现。当人淹没于粪 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存池等液体时,除淹溺的窒息外, 还会伴有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和全身中毒。在淹溺过 程中罹难者有可能得到救援,但如果无有效的复苏,由
15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可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蛋白阳性。
•吸入淡水较多时,可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吸入海 水较多时,可出现短暂性血液浓缩,高钠血症或高氯血症。
•淹溺肺的首次X、CT表现呈多种征象并存,其中肺纹理增粗很常见, 典型表现有局限性分布的斑片状影,广泛分布的棉絮状影,主要分 布于两肺下叶,肺水肿及肺不张可同时存在。 •住院12~24小时吸收好转或发展恶化。 •约有20%病例胸片无异常发现。
•疑有颈椎损伤时,应进行颈椎X线检查。
16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淹溺肺CT
1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心电监测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变、室 性心律失常、心脏阻滞。 • 动脉血气分析约75%病例有明显混合性酸中毒,几乎所 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 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等。
27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5. 防治低体温
•对冷水中淹溺者按低体温处理,可采用体外和体内复温 措施。
6. 对症治疗
•对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积极防治急性肾功 能不全的发生;溶血明显时可输血,以增加血液携氧能 力;强有力的抗感染、保持酸碱、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 疗;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21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2.倒水方法 现场常用的倒水(控水)动作有:将 患者腹部置于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施救 者平压患者背部,将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或由施 救者抱起患者的腰腹部,使背部朝上,头部下垂予以 倒水。
22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二)急诊处理 经现场抢救的淹溺患者应及时送至医院给予进一步 的评估和监护,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循环呼吸功能。 1. 机械通气 2.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1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二、原因
• 高温环境作业,或在室温>32℃、湿度较大(>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32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 损伤
•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 受阳光的暴晒,使大地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 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