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浅析
高校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浅析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监督,教学相长。
师生之间,尤其是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会有很多共同之处和共同语言,创作一个和谐的“教与学”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途径。
所以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教师必须面临和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关键词:师生关系;道德规范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由此可见,在高校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交流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途径,所以目前“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优良的师生关系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
老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付出了很多脑力与体力。
据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工作效率被心情影响着。
而在老师的日常工作中,和他们相处最多的就是学生,故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升老师教学的热情。
并且当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情感纽带时,也会激发起学生对于老师工作的认可,尊重老师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求知欲,不断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益。
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与教师相处感到十分愉快;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 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独立学院英语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独立学院英语课堂教学【摘要】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愉快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之间也常会发生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久而久之,教师教学激情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上升,教学质量很难得以保证。
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独立学院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和谐合作关系双向交流【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9-01前言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教师虽然清贫,但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必须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划清界限,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但不善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习他所教授的那门学科。
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更善于同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喜欢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学科,学习也格外努力。
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而更加致力于教育事业。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信任和互相理解。
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遵循教学规范,营造公正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让学生能够在舒适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地展现自我,积极地参与课堂教育。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耐心指导、激励鼓励,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去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学生在这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环境中往往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也可以接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信息和知识,增长见识,发展综合素质。
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
与一种冰冷、严肃、僵硬的教学氛围相比,教师从学生中获得的喜悦、愉悦、轻松等情感体验,会让教学更具生命力,更加人性化,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修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信、互动、互相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教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是我们应该一直努力追求和维护的目标。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宗旨。
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什么是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
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人本主义教育中的教学思想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了学习者,认为环境和教育不要试图控制他们的发展方式,只是提供给他们一般意义上的需要的条件。
因此,如何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就成为了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师生关系疏离的状况愈加严重,从课堂教学互动方面到课后的学术交流或情况交流方面,师生关系普遍“冷淡”。
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师生之间沟通减少,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程度降低,功利主义色彩加重,传统教学观念与现代学生主体意识的冲突,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与学生迫切需求的冲突。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迫切性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指的是在人格上老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不再是传统的绝对遵从,在活动交往中遵循的原则是民主融洽的,相互尊重,教学相长。
其核心是师生民主平等,心灵理解相通。
其宗旨是尊重个性,自主全面发展。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和沟通,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到激发,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位富有激情和耐心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当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时,课堂氛围会变得活跃而愉悦,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学生也会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再畏惧犯错,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老师还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交往,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为人师表的品质和技巧。
老师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营造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温暖和关爱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
谈师生的心理协调艺术摘要: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程度。
教师与学生心理的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本文阐述了师生心理协调的几种方法,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理协调欣赏期待耐心倾听空间距离身体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肯定积极的反应;反之,当心理对抗时,一方的行为只能引起另一方的消极反应。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然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无法避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距离。
这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一道厚墙。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怎样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呢?一、传递欣赏期待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
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
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
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激发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因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作用1.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过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
1.2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学生学习中的归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及客观的评价,引导他们采用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1.3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情绪能够指导认知过程和影响推理。
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沮丧、愤怒的情绪则不利于智力活动。
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切的期望和爱护,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愉悦,对智力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和组织作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的场所。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2.1 与学生平等相处。
教师为学生的长辈,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道德。
但正是这种辈份关系,影响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长辈自居,唯我独尊,不知不觉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划上一道鸿沟,使学生不敢亲近,这与“亲其师,而信其道”严重背离。
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关振国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05期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愉快的情绪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教师满腔热情投入课改,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教好,而学生则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对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反之,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给教育活动带来阻碍。
因此,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奠定好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同时也是师生互尊互敬,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
但是,在当前新课改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中诸多问题亟需改善。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的民主平等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社会基础。
虽然事实上,师生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旧式模式,局面有所改观,但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较大的比重,教师说了算的权威地位仍旧难以动摇。
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立化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它使师生之间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
2.依赖化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习惯采取服从的态度。
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稳,无冲突。
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自由化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
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
由于就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二、新课改中不良关系形成的原因造成新课改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师生关系最基本的特点是教与学,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形成新课改不良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教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既是相互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又以合作者、共享共创者并存。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特殊的身份和主体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禀赋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与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尊与自信,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刻不容缓。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就我个人之见,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
教师方面。
尽管师生关系的建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做到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与方法、个体特征、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还要掌握班集体的集体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在教育教学及与学生的其他形式的交往中,避免认知偏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
需要教师保护其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维护其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尊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发展。
最后,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艺术、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影响,同时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前提条件。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感,使师生能够更加自由地交流和表达。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解答。
学生也能够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友好关系能够营造出一种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心和鼓励,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也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同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能够更加努力去学习,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水平。
师生之间的关系概述
师生之间的关系概述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他所授的那门学科。
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善于同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喜欢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学科。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为博取教师的喜爱和好感,为获取与教师交往的满足而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
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二、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考察班级社会中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因素和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
就其指向的社会目标而言,有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就发生关系的社会形式而言,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制度化关系,也有以认知和情感行业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按照在何种组织中发生的关系来看,又可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变量都可能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班级社会师生关系的性质首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班级体制中的地位、身份和角色行为模式。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正式委托,以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职责的人。
社会学家西尔伯曼扩大了教师范畴的外延,不仅仅指学校背景中直接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还包括国家教育目的、方针的制定者,教科书、教材的编定者,教育组织的管理者,以及家长、社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及新闻界工作者等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关键词〕师生关系;高效课堂;师德修养;学习氛围;平等交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老师。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构建高效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师德修养,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要用自己的好榜样去救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修炼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认识到学生的合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并且有保护学生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理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当然,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还必须加强人际的沟通,融洽各种关系,一切从细处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常的每个教学环节入手,方能使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构、巩固和发展。
二、以师爱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上要优化师生关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教师的角度上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受到“老师在期待着我”、“我能行”。
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课堂上同学的嘲笑是学生最害怕的,所以他们往往用沉默来保护自己,或是对教师的提问不予回答,或是遇到问题畏手畏足,也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要以平等为基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关键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何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 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母和子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
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改善旧式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人格上的尊重。
强制手段、高压政策和“师道尊严”都只会阻碍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更多的依靠责任心和义务感,而不仅仅是自身的知识优势。
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师生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独立完整的社会人看待,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教师应该委婉地指出学生错误,而不能当众批评学生;学生因为各自家境的不同,难免会出现贫富现象,教师不能带有色眼光看学生,以貌取人;不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区别,尤其是对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恶劣的态度则会使他们更加地讨厌学习。
浅谈新时期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新时期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的探究由来已久,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就知道了“因材施教”,也懂得了“教学相长”,但直到今天,当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仍在探讨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教育旨在教书育人,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即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
因此,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故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何谓“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念的阐述所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所结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关系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而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教师是教育者,经过专门的训练,受社会的委托以培养学生为已任,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教育计划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方向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生德、智、体各方面是在教师指导下发展的。
教师要对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负责。
但是,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的人,教师教育学生,并不像雕塑家用粘土雕塑或用大理名雕刻精美的艺术品那样随心所欲,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有效,因此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就能有成效,否则,就有可能失败。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其不仅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而且对学生走向社会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影响。
幼儿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何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 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母和子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
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改善旧式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人格上的尊重。
强制手段、高压政策和“师道尊严”都只会阻碍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更多的依靠责任心和义务感,而不仅仅是自身的知识优势。
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师生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独立完整的社会人看待,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教师应该委婉地指出学生错误,而不能当众批评学生;学生因为各自家境的不同,难免会出现贫富现象,教师不能带有色眼光看学生,以貌取人;不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区别,尤其是对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恶劣的态度则会使他们更加地讨厌学习。
特别是当这些同学看到教师对待成绩较好的同学时,态度友善,和自身比较后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重厌学情绪,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同时不能片面的认为只有班干部才有能力办好事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2 教师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浅谈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109-02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一、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有以下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在我看来,这种工作关系就是我们平常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在校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就是学习。
而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
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进步。
而师生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
在近两年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渐渐的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智商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要想建立一种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靠教师的努力。
就拿我班做例子来说,刚刚接收的新一年级,面对一群刚刚从幼儿园聚到一起的小孩子,班里的气氛可想而知,孩子们是没有经过各项小学生常规训练的,都是我行我素,不知道什么是团结协作,不知道什么是遵守纪律,更别提与老师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了。
上课初始,老师们都反应没法上课。
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教训,只有让学生们知道老师的厉害,才能唬住他们,然后就可以顺利的实施教学了。
于是,我经过几个周的严格训练,学生们果然被训练得遵守纪律了,上课能一板一眼的听讲,下课能有秩序有文明的活动。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育方法。
古语说的没错:严师出高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良好的家校沟通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良好的家校沟通在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以下几点体会:要热爱学生,学着换位思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心灵深处经常地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学会宽容,懂得欣赏。
尽可能从多角度看待事物,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树立现代学生观,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设身处地想想,假如我是学生,该怎样对待老师的教育、教学及老师的言与行,以达到心心相印的目的,这是师生心理上的感情交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克服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主人: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给他们施展才华、发展潜能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环境里幸福成长。
尊重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标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促使师生间更能相互信赖,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论文篇1浅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中小学这块领域里,这种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教与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传授知识的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学交往关系的好坏。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合作精神,即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这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教师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做到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
教师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据,了解学生则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其次,师爱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只有从这一基本要求出发,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师生之间才可能有良好互动的基础。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深化课堂教育教学,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深知糟糕的师生关系只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却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人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与教师相处感到十分愉快;当心中有了秘密时,只有3%的学生会告诉老师,“老师”排在“知心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之后的最后一位(该数据来自《文摘周报》)。
这一数据显示了师生关系存在较大的隔阂。
国外有关研究资料也指出:学校暴力事件与缺乏师生交往也有一定程度关联。
与父母、教师有良好交往的学生很少制造暴力事件。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内在要求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有教的意图,学生有学的愿望。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没有压力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合作,无疑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简捷有效地获取专门知识,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加深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助于教师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帮助教师去调整、完善自己,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当前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师生关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总的来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合作的师生关系,体现出的是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是主流,但是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也给教师和学生关系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诸如: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否定;对现有教育模式的不满;师生之间商业化气息的渗透;师生之间怎样进行真诚沟通等一系列问题。
当今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经验也日益增多,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显著提高,受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他们不再唯父母、师长之命是从,特别是受追求高收入、高消费、高享受的社会现象影响,他们对教师的正面教育表现出怀疑和不屑,而且对教师的权威性也表现出明显的不恭。
因此,社会的诸多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沟通和良好关系的建立。
由于师生缺乏真诚的交往,教师不能准确地从学生那里了解自己,师生之间距离越拉越大,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师生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比如在课堂师生言语交往中,如果教师只对少数优秀学生关注表扬,对大多数中差生冷言冷语,只会造成绝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敌意。
有些性急的学生敢公开与教师顶撞,有些学生还发生人格的变异。
这些都给社会带来不和谐氛围。
我每周都要批阅学生的日记,从学生的日记中我窥见了许多学生对一些教师的行为充满了怨气,其主要原因就是师生之间缺少了交往沟通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面对新形势下师生关系存在的冲突和不良现状产生的负面效应,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积极主动地探索教育教学科学化的路子。
作为一名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即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或所持的态度。
不良的学生观有两种:一种是“专制型”的学生观,主要表现为教师把学生作为“奴隶”对待,要求学生对教师保持绝对遵从。
显然,在这种学生观指导下的师生交往会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是“放任型”的学生观,即指把学生当作“完全成人”看待,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美其名曰“顺乎学生自然,助长其个性的独特发展”,究其实质,不难发现,在这种学生观指导下的师生交往会导致学生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缺乏集体意识,不守社会规范。
因此,正确的学生观应当是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竭尽其能,又平等相待,因材施教,不能单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
2.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教师应紧紧抓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三个环节,对学生倾注爱心、尊重学生人格,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面前不要盛气凌人,即使学生有什么过错,也切忌讽刺、训斥,即要严格要求,又要“和风细雨”地讲明道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尊重教师劳动,体谅教师的艰辛,“亲其师则信其道”。
只有这样,师生关系的融洽性、亲密度才有基础。
3.健全和强化师生交往的原则。
交往原则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的交往原则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原则就是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教师要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行为。
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管理,才能出一流的人才”、“严师出高徒”。
所以在师生交往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努力发挥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作风。
当前,努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2浅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要以平等为基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关键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何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 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母和子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
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改善旧式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每一个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人格上的尊重。
强制手段、高压政策和“师道尊严”都只会阻碍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更多的依靠责任心和义务感,而不仅仅是自身的知识优势。
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师生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独立完整的社会人看待,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教师应该委婉地指出学生错误,而不能当众批评学生;学生因为各自家境的不同,难免会出现贫富现象,教师不能带有色眼光看学生,以貌取人;不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区别,尤其是对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恶劣的态度则会使他们更加地讨厌学习。
特别是当这些同学看到教师对待成绩较好的同学时,态度友善,和自身比较后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重厌学情绪,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同时不能片面的认为只有班干部才有能力办好事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2 教师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只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真诚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
尽管学生的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
高尔基也说过:“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
有爱的教育所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融化学生心灵的冰川,让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就是严格要求学生,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常常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从爱出发,从严出发。
一味的纵容放任学生并不是真正的爱学生的表现,相对的,如果不爱学生只是严格要求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的严格。
所以,爱严结合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生仍处在生长之中,各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此时如果教师一味的放任自流、不管不顾的话,只会害了他们。
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
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
这样,学生对老师才能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
当然我们的严格要求也要讲求科学性,即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严而有理。
严格要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由教育过程的需要及教学教育任务决定的。
只有当这种严格要求能促进人的智能、道德、体力、综合技术和美育上的发展时,才是正确的。
②严而有度。
教师首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的要求。
③严而有方。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