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人糕_第2课时-人教二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千人糕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千人糕具体是怎么做成的,体会千人糕的来之不易。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叫“千人糕”,“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

课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3 组对话来展开叙述。第一至五自然段是第一组对话,爸爸告诉孩子什么是“千人糕”。最初孩子对“千人糕”是陌生的,因而当爸爸提议今天来吃千人糕时,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什么是千人糕。爸爸一句“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引发了孩子的大胆想象,觉得它“一定特别大”,而爸爸端上来的“千人糕”让孩子感受到了它的平常。在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它的味道后,孩子再次体验到“千人糕”其实并不特别,“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对“千人糕”不以为然。

第六至九自然段是第二组对话,爸爸和孩子探讨“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孩子的言行及心理变化,爸爸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不动声色地继续与孩子交流,通过“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引出下一个话题。爸爸抓住孩子的回答“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给孩子讲述了米糕的制作材料“米”和“糖”的种植、生产过程。爸爸在讲述的时候,都未把话说完,留给孩子和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就算……还得……又……”一句,进一步介绍了米糕制成后的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以及相关过程中人们付出的劳动。这组对话以爸爸说为主,对孩子心理的变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第十至十一自然段是第三组对话。爸爸的总结性发言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从“仔细想了想”“的确

应该”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已经充分认同爸爸所说的话。

课文语言朴实,平中见奇,表达比较有特色。一是题目“糕”前冠以“千人”,使其变得富有悬念,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二是以人物对话为主展开叙述,爸爸循循善诱,孩子心领神会,爸爸关爱孩子,孩子深受教育,很有情趣。

课文有两幅插图,连接起来可以看出米糕能“摆在面前”的整个过程。第一幅图:稻米、种子、插秧、甜菜、甘蔗、熬糖,展现了制作米糕的主要材料“米”和“糖”是怎么来的。第二幅图:展现了米糕制作、包装、运输、销售的劳动过程。通过两幅插图,可以很直观地感受米糕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许许多多人的劳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下面我们来做个摘苹果认字的游戏,你们会读吗?(出示生字词语)那把生字、词语放进课文里,你还会不会读呢?(出示无拼音版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巩固旧知,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的课文学习中。

二、课文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过渡: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米糕是经过很多劳动才做成的,那么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

1.请分男女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读好问句,体会孩子的好奇心理。

2.思考:孩子最初理解的千人糕是什么样的?(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二)学习课文第5-11自然段,了解千人糕具体由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1.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说说千人糕需要哪些劳动做成?

原料:

磨成粉的大米+ 糖= 千人糕

具体劳动:

种植大米: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种植甘蔗、甜菜: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熬糖:需要工具、火……

磨粉:需要工具……

买卖:需要包装、送货、销售……

2.你还能想象千人糕需要哪些环节、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种地要用犁,犁是钢铁做的,需要采矿、炼铁、炼钢、铸造……

磨米要用机器,机器的制成需要经过很多劳动……

如果蒸糕,就要用蒸笼,蒸笼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砍竹子,锯木头,做蒸笼,这又要经过多少人的手?

如果糕里有枣,枣是农村运来的,种枣树的,运枣的,又要多少人……

蒸糕的时候要用布垫在下面,又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3.总结:所以说一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糕,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的面前。

4.理解课文句子: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粮食啊。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讨论、想象、练习生活实际、读好对话等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从多角度理解课文,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体会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

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三、巩固练习

1.当个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千人糕因为特别大,味道很特别,所以叫“千人糕”。( )

(2)千人糕不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 )

(3)千人糕需要很多劳动才能完成,告诉我们千人糕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

(4)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大家分工合作,努力团结的道理。( )

2.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3.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齐,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我和群众事业融合在一齐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参考答案:

1.(1)×(2)×(3)√(4)√

2.略。

3.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从多角度理解课文,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体会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五、课后作业

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