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合集下载

系统化教学设计范文

系统化教学设计范文

系统化教学设计范文引言: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是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帮助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次、技能层次和情感层次。

认知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理解相关概念;技能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情感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选择教学内容: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学科需求。

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编排,选取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融入社会实践和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设计教学策略:在系统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等。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如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可以包括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作品展示等。

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演讲、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

四、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评价,通过试卷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设计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化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个教学设计的实例。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精品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精品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精品资料⼀、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的,运⽤系统⽅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标、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2、教学⽬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现有技术⼿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3、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4、⼴义的教学⽅法指为达到教学⽬的、完成教学任务,⽽采⽤的⼀切⼿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5、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的⼿段和谋略。

6、教学媒体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的的媒体,⽤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7、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义:泛指学⽣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过程,进⽽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和创造能⼒。

8、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际关系的⼀种动态的组合。

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际互动的因素。

9、认知⼯具是⽀持和扩充使⽤者思维过程的⼼智模式和设备。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切有效的技术⼿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法。

⼆、填空题1、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深⼊发展四个阶段。

2、教学系统设计⼀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教学产品层次、教学过程层次、教学系统层次。

教师教学计划系统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计划系统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计划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一、引言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教学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教学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的预期成果。

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系统规划教学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

四、确立教学步骤教学计划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教学步骤的安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明确每一步骤的顺序、内容和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五、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来选择,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整合跨学科知识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地整合跨学科知识。

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八、注重实践与应用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实践与应用。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九、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通过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十、评价与反馈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该设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名词解释:第二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第三章: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构建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构建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教 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教育理念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案 例和实践经验,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创新教育理念。
求紧密相关
课程目标设定
确定培训目标:根据教师需求和课程要求,明确培训目的和预期效果。
分析教师现状:了解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现有水平,为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确定课程主题:根据培训目标和教师现状,选择合适的课程主题,确保课程内容与培训目标相 符合。
制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主题,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确保教师通过培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 培训需求和目标,确 定课程内容和目标
选择课程内容:根据 课程目标和学员需求, 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组织课程内容:按 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组织课程内容,使 其结构清晰、层次 分明
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呈现课 程内容,如文字、图 片、视频等
课程实施与评价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X-XX
层次分明:系统性原则要求课程设计层次分明,针对不同层次教师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 课程内容。
资源整合:系统性原则要求课程设计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提高培训效果和质 量。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应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育学]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二章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第二章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詹姆斯与布朗(James W, etc. Brown)等人在 《视听教学:媒体与方法》(Audiovisual Instruction: Media & Methods)(1969年第三版) 中提出了系统化教学的模型。
此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的教学设计活动 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 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修改教学。教师的主要 作用是对系统化的教学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分为8个 步骤:
激相联系; ❖ 链接:学习将多个S-R联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
链,形成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一)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在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应用于人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 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且总结了一系列的教 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
生所能显现的行为,保证行为主义心理 学的基本方面—可观测的反应; 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 复习和修正,以便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 预期的行为;
(二) 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 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 达到较低的错误率;
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
一、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S. Pressey)在二十 年代就提出了利用机器进行教学的想法,并在 1924年自行设计了一台自动教学机器。
这台机器的诞生却表明了机器辅助教学的思 想已经开始萌芽。
一、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作为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的代 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斯金 纳(B.F. Skinner)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 •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 •通过对行为的研究,可以获得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 进行分析的方法,从而可以影响和预测有机体(包括 人和动物)的行为。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摘要: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是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的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计划。

本文将介绍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案,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

一、引言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教育教学设计的要点1.明确教学目标:教育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和可测量的,以便教育工作者可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成果。

2.适应学生的需求:教育教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设计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评估和反馈:教育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评估和反馈的环节。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教育教学实施的策略1.准备充分:在实施教育教学方案之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准备,包括准备教学材料、教具和课堂活动等。

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进行。

2.精心组织教学环境: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秩序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积极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

通过提问、引导或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思考、表达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系统化设计

教学系统化设计
教学系统化设计
主讲教师:徐 苗

教学系统化设计是一门融理性与创造性与一体 的设计课程。 教学系统化设计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并 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的研究方向 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发展是建立在学习理论、传 播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各种媒体技术在教育实 践中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的。
六个“为什么”
开发教学策略
确定为达到最终的目标在教学中要采用 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呈 现、练习和反馈、考试以及延展活动。

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纸质材料 录像带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 学习网站和网页

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开展多种评价活动,为设计者提供不同 种类的教学改进信息。

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 西方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中国 《周易》 中医五行论 系统科学的创立 上世纪40年代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 贝塔朗菲成立系统论,目前的系统论又 加入了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等 内容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1、整体原理 2、反馈原理 3、有序原理
1、整体原理要点 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属性,是系统理论的核心。 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组成的,要素之间不同的 结构方式使得系统有不同的功能。 系统中的要素不是孤立的,要把它放到系统中 去考察,系统也不是孤立的,要把它放到环境 中去考察。 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产品设计

说文解字——教学系统化设计
“教”与“学” 系统化 设计

“教”与“学”
广义的教 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学 可以理解为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 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存在的不同观点: ❖ 一是“计划”说:
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 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 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美国学者肯普(J.E.Kemp)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 二是“技术 ”说。
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 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 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与内涵 ❖ 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特征 ❖ 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发展 ❖ 教学设计五种概念的交替发展
一、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
❖ 设计与其他形式的计划的主要区别在于计划过程中 所要求的精确性、仔细性和科学性的程度不一样。
❖ 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 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系统观指出,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它所设计的教学 目标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 者已有的准备状态,力求所设计的教学从最恰 当、有利的位置起步。
❖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传播媒 介的选择,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的, 又要考虑学习者不同的性格特点。
对应于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不 同的学者对教学系统设计作了不同的界定。
加涅 肯普 史密斯 梅瑞尔 帕顿 何克抗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
“一个系统化(有系统的)规划教学系统的 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 利于学习的安排”。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 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 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教学 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 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 教学系统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起源于美国。塞尔冯出版了可以被 看作是第一个教学设计模式的著作。 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 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与深入发展阶段。
1、构想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先 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和美国心理学 家、测量学家桑代克。 杜威 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 书中就设想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桑代克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在的 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 称为学习动力。 分类: 内部动机(兴趣)与外部动机(结果) 认知内驱力:被了解和理解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二、教学目标的阐明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明 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布卢姆( 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 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以及我国当前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改革的理论 。
(2)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理论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辨别学习的目标、认知策略学习目标、言语 信息学习的目标、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和态 度学习的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① 结果性目标 主要是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阐明结果的行为动词 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把结果分为知识领 域与技能领域。 知识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者回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 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包括再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要点

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要点

教师招录面试: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要点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试讲成功的前提是完美的教案,而完美的教案除了完整的要素之外,还需要有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思想。

今天,我们就教师招录面试环节试讲所需的教学设计知识要点为各位考生做一个梳理。

(1)教学设计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2)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具体包括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

(3)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即“学什么”;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对比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学习。

(4)教学设计重视对学生的分析。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条件,所以教学设计重视对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5)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依据。

教学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学和教的过程,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规律为依据建立的一套策略体系,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考核方式:笔试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学与教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想;掌握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并能在实践教学方案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不断地教学改革和初步实践,使学习者掌握教学设计的思想,并能应用到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去,不断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使学习者对教学设计产生兴趣。

从而能够为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为技术类课程提供理论支持,而且还可以为学习者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的知道,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难点:基本理论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学教并重的教学方法,以云班课为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用几个项目作为推动形式,结合课堂研讨、课下阅读和小组作业,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反思教学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作业展示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2 学时)1.教学内容(1)从教育技术中定位教学设计(2)从设计大家庭中定位教学设计(3)从教学设计的发展中定位教学设计(4)教学设计课程内容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教学设计课程内容(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的发展第二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6 学时)1.教学内容(1)教学设计的概念(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3)教学设计的理论(4)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学习需要分析( 4 学时)1.教学内容(1)学习需要分析的概念(2)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3)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4)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2)教学难点: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第四章学习者特征分析( 6 学时)1.教学内容(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概念(2)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3)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4)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2)教学难点:起点能力分析第五章教学目标分析与阐明( 8 学时)1.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的概念(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3)教学目标的分析(4)教学目标的编写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编写(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的分析第六章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分析( 8 学时)1.教学内容(1)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概念辨析(2)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3)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4)协作学习教学模式(5)综合教学模式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2)教学难点:活动设计第七章学习环境的设计( 6 学时)1.教学内容(1)学习环境的概念(2)学习环境的类型(3)物理学习环境(4)技术学习环境(5)人际学习环境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智慧教室网络学习环境(2)教学难点:学习环境的概念第八章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4 学时)1.教学内容(1)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设计中的评价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第九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4 学时)1.教学内容(1)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2)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3)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2)教学难点: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八、学时分配九、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版)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参考书目;[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杨九民,梁林梅编著,(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著,王小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赖格卢斯主编,裴新宁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5]《教学系统化设计》Walter Dick,Lou Carey等著.汪琼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精品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

【精品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概念和理解
•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 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 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 它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 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梓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 这样做。
2.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
•(1)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操作程序的设计。 •(2)教学系统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3)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4)教学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目的是促进学生更 有效学习。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 一是“计划”说。 • 二是“方法”说。 • 三是“技术”说。 • 四是“过程”说。 • 五是“操作程序”说。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主,即 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和 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景,以促 使生更有效的学习。
4.反馈评价原理
• 反馈控制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利用反馈信息, 使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 的一般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以达到系统输出状态与 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 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确 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 过程。

第一课教案设计要点梳理与优化

第一课教案设计要点梳理与优化

第一课教案设计要点梳理与优化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教师教案设计的要点进行梳理与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确保教学过程贴合目标。

二、分析学生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学习水平,明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素养,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案中的任务和活动。

三、设计导入活动在教案中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

四、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明确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同时,设计教案时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五、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案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设置适当的教学步骤在教案中设置合理的教学步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条不紊,逻辑清晰。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步骤,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教案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要注意任务的有效性和任务的难度适应性。

八、精心设计学习评价方式教案中设计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定性评价,又要注重定量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九、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案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素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案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满意的学习体验。

十一、反思与改进教学实践教案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及时调整教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总结起来,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对教案设计要点的梳理与优化,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一、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过程的认识观;是用来设计教学系统(含课堂、产品、系统)的科学方法论。

包括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整个教学系统的系统化程序。

系统方法的含义: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简化形式。

它包含三个要点:(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模式是对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再现。

(再现性)(2)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内容。

(理论性)(3)它是简化的形式、是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精心简化。

(简化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它是一套用来据顶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了是学习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重点是要确定达到教学目标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而不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步骤。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P28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方法。

三、1、以“教学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产品设计特征:(1)确定开发的教学产品要能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

(2)确定某些产品需要开发而不是选择或修改现存材料。

(3)开发的教学产品必须被大量的教育管理者使用。

(4)非常重视试验和修改。

2、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特征(1 )该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而不是开发新的教学产品。

(2 )该层次的重点是选择、改编和采用已有的材料并选择已有的合适的教学策略而不是从头开发它们。

(3 )这一层次的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3、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特征:(1)系统级是比课堂教学和教学产品要大和复杂的系统。

(2)教学系统开发后要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 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 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 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 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 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 ②小群体评价。根据一对一评价获得的信息,教师已对 教学材料作了修订,此时应选择8-20名学生进行小群 体评价,目的在于确定经过一对一评价之后做出改进的 效果如何,确定学生是否仍然碰到遗留下来的学习困难 问题及学生是否不需要教师的指点帮助,自己使用教材。
•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有归类分析法、层 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 教学目标的表述:常用的方法有ABCD法、格朗伦模 式、麦克阿瑟模式、加涅模式、布卢姆模式等。
• (2)教学策略的设计
•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 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这一环节是为了完 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因素进行总 体考虑,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是教学策略中的最核心环节。
• (3)学习内容的分析。
• 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 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 学习内容划分为:课程(指狭义的课程)、单元、 项目(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项技能等)。 分析学习内容一般步骤: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 元目标;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评价内容;分析任 务;进一步评价内容。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常见的 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 工分析法、使用卡片的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摘要: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

设计采用了全面的方法,包括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课程材料,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并强调了教师角色的变化和反馈机制。

设计旨在提高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1.引言1.1 研究背景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重要性。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和词汇的传授,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维能力培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1.2 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能力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认可为一项关键素质,它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多重益处。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更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课程中的内容。

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解决复杂的语言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2.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2.1 整体教学设计的概念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中心,考虑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估和反馈等多个方面,为教学活动建立一个有机的结构。

这种方法强调教育的全面性,追求更深入的学习和更高水平的思维。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整体教学设计可以确保思维能力培养不是独立的部分,而是与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相互关联。

2.2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框架为了将思维能力融入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建立一个教学设计框架。

这个框架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涵盖了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评估方法的确定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

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学习者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教学内容是否稳定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1)写下教学目的(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

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

把这些确定的技巧用一张图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除了分析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分析学习者,分析他们学习的环境,分析他们的应用环境。

学习环境和最后技能的应用环境的特征决定了学习者当前的技能、偏爱和态度。

这些因素形成了模型中许多关键的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

(4)编写绩效目标在明确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的基础上,你要具体写出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这些描述来源于教学分析中技能的确定,这些描述决定来要学习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条件和成功完成的标准。

(5)开发评价工具根据刚才描写的目标,开发相应的评价方案,衡量学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标的能力。

重点在于把目标中描述的行为类型和评级需求相关联。

(6)开发教学策略根据前五步获得的信息,确定你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的呈现、练习与反馈、测试和后续活动几个部分。

教学策略要基于当前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媒体传递教学内容时的特点、教授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为基础。

这些特征被用来开发或选择材料以及开发课堂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在这一步你将使用你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

典型材料包含学生手册、教学材料和测试。

(当我们使用教学材料这个词时,包含了所有形式的教学,如教师指导、学生、模型、投影胶片、录影带、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的网页。

我们试图使用材料这个词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是否决定开发原始材料取决于被教授的学习类型、现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开发的资源。

还要提供已有的资源中选择的标准。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完成教学草案后,一系列评价杯开战,目的是收集数据提高教学。

形成性评价的三种类型是: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

每种评价都为设计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来改进教学.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对已有的材料和课堂教学做形成性评价。

(9)修改教学最后一步(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学。

形成性评价中获得的数据在这一步被总结和及解释,目的是确定学习者在获得目标过程中的困难尽力并且把这些困难与教学中具体的不足联系起来。

图表中“修改教学”的流程线暗示通过形成性评价获得的数据并不是简单的只修改教学本身,而是被用来重新检验教学分析的有效性和对学生入门技能以及学生特点的假设。

根据手机的数据重新检查绩效目标和测试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策略被重新考虑,最后所有这些被整合成教学的修改版,成为促进有效教学的工具。

(10)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虽然总结性评价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评价,但它通常不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价值作绝对或相对评价的,他发生在对教学进行了形成性评价和为满足设计者要求标准进行了有效修改后。

由于总结性凭借通常不包括教学设计者而是包括独立的评价人员,所以本质上这一部分不应包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九个基本步骤描述了一个使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方法,因为他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产生预期的产品。

关于系统有效性的数据同样被搜集,因此最后的产品可以被修改直到达到预期水平。

当开发教学材料时,数据被收集并且材料被修改,这一切使教学更加有效益和效果。

在总结我们关于系统方法模型的讨论以前,必须澄清这不是课程设计模型,要设计一堂课,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更多的步骤要做。

其中的一些技术是需求分析和任务分析。

在课程开发项目中要使用这个模型必须教学目标确定之后。

图示,说明了迪克凯里模型使用更广泛的课程开发过程。

第二章评估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一、绩效分析1、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罗宾逊的绩效分析模型:(1)绩效问题是可以通过组织的目的和使命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来确定(2)绩效分析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信息,以确定问题,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

(3)绩效分析的结果是对问题作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的原因的证据,提出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3、需求评估的方法有调查问卷、访谈、直接观察。

二、明晰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含糊的目的没有说明学生达到了母系,她能做什么,如欣赏、知道、感觉等字眼。

2、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方面是描述学习者能够做什么,包括:学习者;在什么样的应用环境下;利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做什么。

三、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1、目标陈述让接受者信服2、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教学时间)最主要的教学考虑是尽可能的选择最好的教学策略来教学习者必须掌握技能,然后再决定需要多少时间。

3、教学内容是否稳定,具有开发价值。

4、能够找到学习者试用教学。

5、设计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

第三章教学目的分析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确定教学应该包含的技能和知识。

教学分析应用于某个教学目的的时候,导致了对实现目的的相关步骤以及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从属技能。

包括目的分析和从属技能分析。

目的分析有两个基本步骤:①按照将要发生的学习种类对目的进行分析;②确定并顺序化完成目的所需要的主要步骤。

一、能力分类1、言语信息:需要学习者对于相对特定的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

2、智慧技能:即问题求解任务。

要求学习者做独特的认知活动,其独特性在于学习者使用以前没有碰到多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包括形成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问题分为:良好结构(有正确答案)和病态结构(多个答案,但没有正确答案)。

3、心智运动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要有肌肉运动,可以借助设备,也可以不借助设备达到某个目的。

4、态度技能:趋向于做出某种选择和决定。

这种目的通常都是长期的,非常重要的,在短期内难于评估。

态度教学目的可以视为影响学习者在某种环境下的行为选择,看他们所做的智慧技能、运动技能或陈述的言语信息就知道他们的选择。

二、目的分析过程1、对于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的目的分析就是对要执行步骤的分析,精确描述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者每步要做什么。

一步该有多大?一步应有多少内容?主要与学习者有关。

描述每个步骤的语句必须要有一个动词,来描述可观测到的行为。

2、言语信息目的的分析则是列出要学的主要主题。

3、态度目的的分析要确定为了证明态度要展示的行为。

三、子步骤分析审核目的中的每个关键步骤,想象如何执行这一步,或者向学习者解释。

对每个步骤作目的分析。

第四章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一、分析从属技能1、智慧技能和心智运动技能——层次方法加涅所提出的层次分析技术就是要问:“学习者必须具备什么指示,只要再有少连搞得叫徐饿就能学会这个任务?”,通过问这个问题,设计者能够确定一到多个关键的从属技能,这些技能是学习者进入教学步骤前所必须要掌握的,在确定了这些从属技能后,设计者就要对这些从属技能问同样的问恩提,“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如何做什么,才能学会从这个从属技能”,这将确定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找出越来越低层次的技能,很快就能达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很基本的层次。

关键是确定学习者成功所必须要知道的。

2、言语信息——簇分析法确定目的中所隐含的信息主要种类。

3、态度目的——综合(1)学习者选择做某个心智运动和智慧技能,这一部分使用层次分析技术。

(2)用言语信息描述,这一部分使用簇分析法。

二、入门技能1、入门技能:是学习者为了学会教学中所包含的新技能而必须已经掌握的技能。

2、教学设计师要确定理想的学习者入门技能,就需要不断的做教学分析,直到所确定的技能都是学习者的基本技能为止。

3、如何区分是学习者的一般描述,还是入门技能?①如果教师认为值得或有可能在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测试学习者是或否具备那个技能,最好定义为入门技能;②如果认为在教学之前测试学习者不合适,则作为学习者一般特征来描述。

4、如果人群中只有一部分学习者具备入门技能,如何调整?方法一:教学有不同的起点,学习者的入门测试分数给他们分类;方法二:该教学只是为具备入门技能的学习者准备,则不具备入门技能的在别处先学会这些技能。

第五章分析学习者和环境一、学习者分析1、分析目标人群的有用信息:入门技能、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对教学内容和将采用的传递系统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业能力水平、学习偏好、对培训机构的态度、群体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