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体格检查61785
(一) 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⑴ 生理状态 :肥胖 ⑵ 病理状态 :腹腔积液(蛙腹) 腹内积气 腹内巨大包块
2.局部膨隆:⑴ 脏器肿大 ⑵ 腹内肿物 ⑶ 胃肠曲胀气 ⑷ 腹壁肿物、疝
(二)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消瘦、脱水。 舟状腹 见于恶病质
2.局部凹陷: 腹壁瘢痕收缩
二、呼吸运动
(一)肝脏触诊
1.目的: 了解其大小、质地、表面 边缘、压痛、搏动等
2.检查方法:双手触诊法 单手触诊法 勾指触诊法 沉浮触诊法
⑴双手触诊法:
病人:仰卧、屈腿、腹式呼吸 医生:
左手:托住病人右腰,前推; 右手:中间三指并拢,指尖或桡侧
平放右上腹,自下而上触摸 锁骨中线上右髂窝向右肋缘 前正中线上由脐部向剑突下
血流方向均向下 下腔静脉阻塞:侧腹壁、臀部
血流方向均向上
⑶血流方向的判断:指压法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1.检查方法: 适当体位(俯视、侧面观) 可用手轻拍腹壁而诱发
2.临床意义:正常人:一般看不见 见于胃肠道梗阻
肠型:
五、腹壁情况
⑴ 皮疹 ⑵ 色素 ⑶ 腹纹 ⑷ 瘢痕 ⑸疝 ⑹ 脐部 ⑺ 体毛 ⑻上腹搏动
⑸搏动
一般人:无 见于 :右心室扩大(扩张性)
腹主动脉搏动(传导性) 肝颈静脉回流征
⑹肝区摩擦感
见于:肝周围炎
⑺肝震颤
见于:肝包虫囊肿
(二)脾脏触诊
1.检查方法:双手触诊法 ⑴病人:仰卧、屈腿、腹式呼吸
(可右侧卧位) ⑵医生:左手置左腰部,向前托起
右手平放上腹部,与肋弓垂直 从脐由下而上至左肋缘
⑵ 肝区叩击痛阳性:肝炎、肝脓肿
2、胆囊叩诊:
目的:胆囊区叩击痛 方法:间接叩诊 临床意义:胆囊炎
健康评估-腹部检查
第九节腹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视、听、叩、触四种基本方法在检查腹部时的应用(2)通过相互检查,能掌握正常人腹部的检查方法和正常体征(3)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常见的腹部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重点难点视、听、叩、触四种基本方法在检查腹部时的应用腹部的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l,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在此范围内包含腹膜腔和腹腔脏器等内容。
腹部检查顺序:按视、听、叩、触诊的顺序进行(避免叩诊、触诊对胃肠蠕动的影响,使肠鸣音发生变化)。
以触诊为主。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一)体表标志1、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2、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用于判断体型。
3、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4、髂前上棘:髂嵴前上方的突出点,为腹部九区分法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5、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6、腹中线: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腹部四区分法的垂直线。
7、耻骨联合:为腹中线最下部的骨性标志。
8、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二)腹部分区1.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2.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
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二、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
(一)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两侧对称。
1、生理情况:正常范围(1)腹部平坦:平卧时,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或略低,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腹部饱满:腹部外形较圆,可高于肋缘至耻骨平面――肥胖者及小儿(尤其餐后)。
临床诊断学——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一)体表标志肋弓下缘剑突:腹部体表仪表的上界,常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脐腹中线:前正中线的延续,此处易有白线疝.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作为手术切口和胆囊点的定位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二)腹部分区1. 九区法:肋弓下缘水平线和髂前上棘水平线, 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右侧、右下腹;左上、左侧、左下腹;上腹、中腹、下腹部。
2.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
第二节视诊一.视诊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光线宜充足而柔和,医生立于患者右侧,检查时自上而下全面细致观察; 尤其注意腹部外形、腹壁静脉、细小的隆起包块、胃肠型和蠕动波等。
二. 视诊检查的项目: (重点)(一)腹部外形腹部平坦: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微低凹,健康正常成人;腹部饱满:比腹部平坦稍隆起的外形,健康稍肥胖者及小儿腹部外形较圆;腹部低平:比腹部平坦稍低凹的外形,健康偏瘦者;腹部膨隆:腹部外观明显凸起者,称腹部膨隆,分为全腹膨隆和局部膨隆两种;--全腹膨隆:腹腔积液(腹水):大量积液可形成蛙腹。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等;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腹部常呈尖凸型,称为尖腹腹内积气:球形,可见于肠梗阻、肠麻痹、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腹内巨大肿块:以巨大卵巢囊肿最常见。
腹部凹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
·严重者呈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二)呼吸运动:正常人可以见到呼吸时腹壁上下起伏,即为呼吸运动。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而成年女性则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壁起伏不明显。
(三) 腹壁静脉:门静脉高压: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分流下腔静脉阻塞: 脐下脐上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均向上。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述并能在腹部指示。
划分法得4分,只
操
(二)视诊方法
作
流
程
1、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
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
会一种分区法得2 分。
2、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 观察; 3、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三)视诊主要内容 1、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 2、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操作错误扣2分 操作错误扣1分
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 致成
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
直至触及脾缘或肋缘。 2、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
操作错误扣1分
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
3、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 脾
手法错误扣3分 手法错误扣4分 手法错误扣4分 手法错误扣3分
41
3、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
41
手法不正确扣2分 操作错误扣3分
操作错误扣2分
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 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三)肝脏触诊
操作错误扣3分
1、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 肋
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 下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考生:
(视、触、叩、听)
所在科室: 主考老师:
考核日期:
年 月日
规范项目
操 着装规范、洗手 作 前 准 评估: 备 1.查对病人
2.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做好解释 分 3.环境温度适宜,相对独立,注意保护隐私。
(医学课件)腹部体格检查PPT演示课件
病人低枕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注 意避受凉。
光线充足、柔和、从前方入投射, 自上而下观察腹部。
.
病人的 体位
.
1、腹部外形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4、胃肠型和蠕动波 5、腹壁其他情况
.
正
常
平 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 缘至耻骨联合平面略低 饱 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 略高于肋缘。 低 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
胆囊触痛检查示意图胆囊触痛检查示意图医生以左手掌放医生以左手掌放于病人的右肋下部于病人的右肋下部将左手大拇指放将左手大拇指放界处胆囊点胆囊点用力按压腹壁用力按压腹壁然后嘱病人缓慢然后嘱病人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停止称而突然停止称murphymurphy征阳性征阳性可见于急性胆囊可见于急性胆囊炎炎医生以医生以左手掌左手掌托住右腰部并向上推起托住右腰部并向上推起右手掌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于患者吸气时于右肋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双手夹触肾脏
.
• •
2.双手触诊法: 医生右手位置通单手法,而左手放在患者右背部第12肋骨与髂嵴之间脊柱旁肌肉外的。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 贴前腹壁。
.
触及肝脏应注意:
肝脏的大小、质地、硬度、形态、压痛、
边缘及表面情况。
.
肝 脏: 正常成人肝脏一般触不到,但腹壁松软
的瘦者深吸气时可触及肝脏(肋下<1CM、
.
肾脏疾病压痛点示意图
季肋点 上输尿 管点 中输尿 管点
肋脊点
肋腰点
(1).腹面
.
(2).背面
• • •
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将 手抬起,腹痛加重,称反跳痛。 意义: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 被激惹所致,是腹腔内脏器病变累及临近腹膜的标志。
腹部体格检查
2)正常肝脏: 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腹壁松软 的瘦人可触到。 正常成人,于深吸气时肝上界在 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隙,下界在右肋缘 下1cm,剑下3cm以内,质地柔软, 边缘整齐,厚度一致,表现光滑,无 压痛及叩击痛。
2、脾脏触诊 1)触诊要领: ①触诊手法正确; ②误诊: A、增大的左肾; B、肿大的肝左叶; C、胰尾部囊肿; D、结肠脾曲肿物; E、第11肋前端。 。
二、腹部叩诊音 正常:除肝、脾所在部位呈浊音或实 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
三、腹腔脏器的叩诊 (一)腹腔脏器浊音界确定 1、肝浊音界 1)正常: 叩诊肝脏上、下界时,一般都沿 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 由肺区叩向腹部,由清音转浊音(肝 脏相对浊音界),转实音处(肝绝对 浊音界),由实音转鼓音处,即肝下 界。定下界也可由下向上叩(下界不 准确,胃、结肠重叠)。
2、脾浊音界: 触诊不满意或在右肋下触到很小脾 缘时用叩诊法,在腋中线上叩。 1)正常: 右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4~7cm, 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二)腹腔脏器叩击痛:肝、胆、肾 1)正常情况下各脏器无叩击痛,出现 叩击痛—提示相应脏器器质性病变。 肝脏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 一定的意义。 胆囊叩击痛:急、慢性胆囊炎的重要 体征。 肾脏叩击痛:见于肾炎、肾盂肾炎、 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
五、腹壁其他情况: (一)腹壁皮肤 (二)上腹部搏动 正常一般看不到 。但可见于正常较性 1、腹部检查以触诊最为主要。 2、确定视诊所见,补充视诊之不 足,为叩诊、听诊提示重点。 3、有些腹部疾病的诊断,触诊有 重要的作用,例:急性阑尾炎、 宫外孕。
(三)病理 1、肠鸣亢进:>10次/分 1)响亮不高亢(仅肠蠕动增强): 见于急性肠炎,服泻剂后,胃肠道大 出血。2)响亮、高亢、气过水声: 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2、肠鸣减弱或消失:持续3~5min以上 才听到一次或听不到,不规则时有 时无。见于急性腹膜炎,电解质紊 乱(低钾),肠梗阻后期,肠麻痹, 肠坏死。
诊断学之腹部检查篇
常见于发疹性传染病(如伤寒、腥红热等)。
多为手术、皮肤感染或外伤所致。 可分为腹外疝和腹内疝,以前者多见。
与年龄、营养状况等有关。
呼吸运动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 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呼 吸为主。 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 部疾患。
腹式呼吸增强不常见, 常为癔病或胸腔疾病。
腹部静脉
脐
腹部触诊的内容
1. 腹壁紧张度 2. 压痛和反跳痛
3. 液波震颤
4. 腹部包块
5. 腹部脏器触诊
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 局限性腹膜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腹壁柔软 局限性腹壁紧张 全腹弥漫性腹壁紧张, 呈板状腹
结核性、癌性腹膜炎
腹部揉面感或柔韧感 慢性消耗性疾病、瘦弱 全腹紧张度减低 的老年人和经产妇、刚 大量放腹水者 全腹紧张度消失 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 重症肌无力 脊髓灰质炎或周围神经 腹壁局部松软无力 损伤所致局部腹肌瘫痪
脾脏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上第9~11肋间,其宽度约
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在左前胸下部,上为
肺下缘及膈,左为脾,右为肝左叶,下为肋弓,呈半月形。 肾脏叩诊: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生用左手掌平 贴在肋脊角处,右手握空拳用轻至中等强度的力量向左手 背徐徐叩击。正常肾区无叩击痛。 膀 胱叩诊:当膀胱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方可叩得浊 音。
正常腹部无血管音。
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疾病 急性 弥漫 性腹 膜炎 视诊 腹式呼吸消失,病 初腹肌痉挛可引起 腹部轻度凹陷,之 后由于肠麻痹出现 腹部膨隆 触诊 全腹腹肌紧张, 呈板状腹,有 明显压痛反跳 痛 叩诊 听诊 胃肠空腔脏器 肠鸣音减 穿孔者,肝浊 弱或消失 音界缩小或消 失 明显鼓音 肠鸣音明 显亢进呈 金属音调
腹部查体(2010 药理学院)
四、腹部叩诊 percussion) (abdominal percussion)
叩诊的目的: 叩诊的目的:(purpose of percussion) 叩诊可叩出某脏器的大小、 ( 1 ) 叩诊可叩出某脏器的大小 、 界限及叩 如胃与膀胱扩大程度、胃肠充气情况。 痛。如胃与膀胱扩大程度、胃肠充气情况。 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包块。 (2) 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包块。
2、 振水音
( succesion splash in the epigastric area) area)
(1.)检查方法 (2.)临床意义 1)正常胃内进较多的液体可听到振水音 2)异常空腹时如晨起或进餐6-8小时后听到 异常空腹时如晨起或进餐6 振水音, 提示幽门梗阻、胃扩张、胃液分泌过多。 振水音, 提示幽门梗阻、胃扩张、胃液分泌过多。
upper lower
左侧分区 左上腹部( quadrant) 左上腹部(left upper quadrant) 左下腹部( quadrant) 左下腹部(left lower quadrant)
右上腹
左上腹
右下腹
左下腹
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四分法
1 体检前的准备 preparation
(1)膀胱空虚 (2)腹部肌肉松弛 膝关节、 交谈) (头、手、膝关节、手、交谈) (3)正确暴露腹部 (乳房至耻骨联合、女, 保暖) 乳房至耻骨联合、 保暖) 光线宜充足、柔和(自然、侧光) (4)光线宜充足、柔和(自然、侧光) (5)检查者的位置
荨麻疹
带状疱疹
Grey-Turner征伴Cullen征
热敷痕
股疝
脐 疝 和 斜 疝
脐 (umbilicus, location & shape) 炎症、脐尿管未闭、结核、癌性 炎症、脐尿管未闭、结核、
腹部体格检查
急性弥漫
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
性腹膜炎
2、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 又称柔韧感)
定义:由于腹膜的慢性炎症引起腹膜增厚、肠管 及肠系膜粘连致腹壁柔韧而具有抵抗力, 触之似揉面,故称揉面感。
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加
见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
观察局部膨隆的注意事项:
(1)根据膨隆发生的位置和形态,判断 病变的来源;
(2)膨隆是否随呼吸上下移动; 如为膈下脏器的病变则可随呼吸上 下移动
(3)膨隆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膨隆是否随腹压变化而膨出或消失; (5)较表浅的肿物应区分是腹腔内还是腹壁
上。
局部膨隆:
见于脏器肿大、 肿瘤、炎性包块等
(二)压痛点:压痛局限于一点称为压痛点 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常为腹部脏 器急性炎症重要体征之一。
莫菲氏点(Murphy点,又称胆囊点) 提示急性胆囊炎。
麦氏点(McBurney点,又称阑尾点) 提示急性阑尾炎。
(三) 反跳痛:提示腹腔内炎症已累及腹 膜壁层,是腹膜刺激征之一。
压痛点示意图
Murphy McBurney
四、液波震颤(Fluid thrill) 意义:提示腹水在3000—4000ml以上。
见于肝硬化腹水及癌性腹水
五、肝脏触诊
饱满:前腹壁略高出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水 平面。见于儿童及肥胖者。
低平:腹部稍凹陷,前腹壁低于肋缘至耻骨 联合的水平面。见于消瘦者。
腹部外型
正常 平坦
(二)异常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Abdominal bulge) 全腹膨隆
(1)腹腔积液 (腹水 Ascites)
特点:腹部外形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意义:见于肝硬化、心衰、结核性腹膜
腹部检查(上课用)
A、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的腹部呈球形或椭圆。 a. 腹腔积液: b. 腹内积气: Ⅰ胃肠内 Ⅱ腹腔内(气腹) c. 腹内巨大包
块
B、局部膨隆: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症肿 块,胃或肠胀气,腹壁上肿物和疝。
腹壁肿块:注意与腹腔内肿块鉴别
C、 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 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用拇指或并拢的2至3个手指逐渐深压探测 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压痛点。出现压痛 后停留片刻迅速将手抬起,出现腹痛加剧 和伴痛苦表情称反跳痛 适合:阑尾、胆囊、输尿管各压痛点、反 跳痛
右手2、3、4指末端逐渐压向腹后壁, 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适合: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右手同上,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后 面托起 适合:肝、脾、肾等脏器和腹腔肿
大量腹水时,用冲击触诊法触诊腹部可感到波动感。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游离腹水大于 3000ml),检查腹水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腹部叩诊
主要作用在于叩知脏器的大小、叩痛、肿块、积液、 积气等。直接和间接叩诊法。
正常情况下,腹部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
脏器叩诊
肝脏及胆囊叩诊 脾脏叩诊 膀胱叩诊 肾脏叩诊
肝脏叩诊
当小量腹水时(<1000ml) 采用肘膝位或直立位。
下列情况易误为腹水,应鉴别:
①肠管内大量液体潴留时②巨大卵巢囊肿 A.仰卧时腹中部叩浊音,两侧腹部叩鼓音 B.不移动性 C.尺压实验,可感觉腹主动脉搏动。
胃泡(traube氏)鼓音区: 呈半园型,因胃底含气而形 成,其上界为膈和肺下缘, 下界为肋弓,左为脾脏,右 为肝左缘
第Ⅰ测量(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cm表示) 第Ⅱ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第Ⅲ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腹部检查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腹部检查一、腹部的体表标志1、腹部的上界:也就是肋弓下缘。
由8、9、10肋软骨和11、12浮肋构成2、剑突:胸骨体的下端。
构成腹部体表标志的上界之一。
3、腹上角:也称胸骨下角。
是指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交汇所形成的角,相当于横格的穹窿部。
正常为70—110度4、脐:腹部的中心5、腹中线:胸骨中线向下延续的部分,也是腹部四分法的垂直线。
6、髂前上棘:腹部平卧位最突出的地方,时髂嵴向前突出的点,液腹部九分法常用的标志之一,也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7、腹股沟韧带:腹部体表的下界,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处,是定位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
8、耻骨联合:两侧耻骨所形成的纤维性联合,构成腹部的下界。
9、腹直肌的外侧缘:两侧腹直肌的外侧缘相当于两侧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10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椎体之间的夹角,其深面是肾脏,肋脊角有叩击痛是常提示肾脏有病变。
二、腹部的分法(四区法和九区法)1、四区法:以脐为中心分别做一条水平线和垂直线,把腹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2九分法:沿左右肋弓做一横线,在沿左右髂前上棘做一横线,再分别在左右髂前上棘到腹中线的中点做两条垂直线,把腹部分为九个部分,分别为左季肋部、左腰部,左髂部、右季肋部、右腰部、右髂部,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 3提问:腹部刺激征的临床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答:腹部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三、腹部视诊(先俯视后侧视)1、被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者的右侧,充分暴露腹部,线俯视全腹(由上腹向下腹),之后取坐位,弯腰低头使视线与腹部水平。
应观察腹部的外形(正常人平卧位时前腹壁大致与两侧肋缘和耻骨联合的连线相平或是略低称为腹部平坦)、腹部呼吸、腹部静脉有无怒张、有无胃型、肠型及其蠕动波。
有无皮疹、色素沉着、手术瘢痕、腹纹等等。
2、腹壁怒张静脉血流方向的判断:取手背(或前臂)一条没有分支的静脉,用示指和中指并拢放在曲张的静脉,一只手指(如中指)向静脉方向往外滑动,大概2—3公分,则静脉的血流被挤向外侧,松开中指后有充盈,则血流的方向为中指流向示指,再用示指重复以上动作,如松开后不充盈,则可以进一步肯定血流方向。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讲解
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
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
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
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上腹部(右季肋部)(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
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进行腹部视诊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光线要充足而柔和,最好是自然光线。
腹部查体操作技能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腹部查体操作技能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腹部查体操作技能(一)腹部视诊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1)体表标志:包括肋弓下缘、腹上角、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和脊肋角等。
(2)腹部分区:包括四区法、九区法和七区法。
1)九分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2)四分区法:通过其画一水平线与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3)七分区法:根据九分区法的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分为上中下区,上下腹部再由腹正中线分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
中腹部则按照九分区法的两条垂直线分为左右中腹部和中腹部。
2.腹部外形、腹围(1)外形:健康人平卧时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连线水平或略低,称为腹部平坦。
明显高于该水平称为腹部膨隆,明显低于该水平称为腹部凹陷。
全腹膨隆见于腹腔积液、积气、胃肠胀气、腹腔巨大包块。
局部膨隆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腹壁肿物、疝等。
全腹凹陷见于消瘦、脱水、恶病质。
(2)腹围测量:排尿后平卧,软尺绕脐一周。
在同样条件下动态测量。
3.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和妊娠;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
4.腹壁静脉一般不可见,但在消瘦、老人或皮肤白皙者可见静脉显露。
病理状态下可见腹壁静脉曲张。
判断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对病因诊断很有帮助,方法为: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指腹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指紧压不动,另一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抬起该手指,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帮助判断血流方向。
腹部查体_图文
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 晚期肝硬化。
脾脏触诊
平卧位: 医生的左手绕过病人前腹壁,将 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脾从后 向前托起右手平放于腹壁,方向与肋缘垂直,自
脐平面由下至上逐渐向肋方向移动,并呼吸配合, 触诊要领与触诊肝脏方法相同。
意义:正常人在餐后或进食大量液体之 后可 产生振水音。但如在清晨空腹或 餐后6—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 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血管杂音
部位及意义: 上腹部收缩期杂音:常提
示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 狭窄 中腹部两侧收缩期杂音: 常提示肾动脉狭窄 下腹部两侧收缩期杂音: 常提示髂动脉狭窄 脐周或上腹部连续潺潺杂 音:常提示静脉性杂音
脾肿大意义
轻度脾脏肿大见于: 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急性疟疾、亚急性细
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SLE。 脾脏质地柔软。 中度脾脏肿大见于:
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慢性溶血性黄疸 等。脾脏质地一般较硬。
高度脾肿大见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等。
胆囊触诊
正常时胆囊隐于肝之后,不能触及。肿大胆囊可在肋缘 下、腹直肌外缘处触及肿大胆囊呈梨形或卵园形、 张力较高的包块,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质地视病变 性质而定
视诊内容
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 腹壁其他情况 (皮疹、手术瘢痕、疝等)
腹部外形
平 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 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水平或略低。
饱 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 较圆,略高于肋缘。 低 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
腹部外形
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圆形,见于 腹腔积液:呈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 腹内积气:呈球形(不随体位变化) 腹内巨块: 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等
腹部检查
(四)肾触诊
1.方法:双手触诊法 方法: 2.肾肿大的常见病: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 2.肾肿大的常见病: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 肾肿大的常见病 囊肾 3.肾脏和尿路炎症或其他疾病时的压痛点: 3.肾脏和尿路炎症或其他疾病时的压痛点 肾脏和尿路炎症或其他疾病时的压痛点: 季肋点压痛: 季肋点压痛:肾脏病变 上输尿管点或中输尿管点压痛:输尿管结石、 上输尿管点或中输尿管点压痛:输尿管结石、 结核或化脓性炎症 肋脊点、肋腰点压痛:肾盂肾炎、肾脓肿、 肋脊点、肋腰点压痛:肾盂肾炎、肾脓肿、肾 结核
2.双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腹部, 2.双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腹部, 双手触诊法 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 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 提高触诊效果,右手位置同单手法; 提高触诊效果,右手位置同单手法; 3.钩指触诊法:适用儿童和腹壁薄软者。 3.钩指触诊法 适用儿童和腹壁薄软者。 钩指触诊法: 描写触及的肝脏: 描写触及的肝脏: 1.大小: 1.大小 大小: (1)正常:肋弓下—<1cm (1)正常 肋弓下— 正常: 剑突下—<3cm或 剑突下—<3cm或5cm
腹部检查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 郑雪玲
概述
腹部组成:腹壁、腹腔、 腹部组成:腹壁、腹腔、腹腔内脏器 腹部范围: 腹部范围:横膈 骨盘 腹部检查顺序: 腹部检查顺序:视、听、触、叩 触诊最重要, 触诊最重要,亦较难掌握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体表标志:肋弓下缘、剑突、腹上角、 体表标志:肋弓下缘、剑突、腹上角、 脐、髂前上棘、腹直肌外 髂前上棘、 腹中线、腹股沟韧带、 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 耻骨联合、 耻骨联合、肋脊角 腹部分区: 二、腹部分区: 1.四区分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 1.四区分法 四区分法: 分为:右上腹部、右下腹部、 分为:右上腹部、右下腹部、 左上腹部、 左上腹部、左下腹部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范围以膈为顶,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下至耻骨联合和腹股沟,后边为脊柱及腰肌。
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部分生殖系统及脾和肾上腺等。
由于腹腔脏器很多,且又互相交叉重叠,故体检时正常脏器部分与异常肿块简单混淆,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及鉴识。
腹部体检中以触诊为主,尤以脏器触诊最为重要。
不论任何现代化的特别检查方法,目前还没有法代替医生的体检。
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部体检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记及分区为了正确描述和记录脏器及病变的地址,熟悉腹部体表标记和分区及其内在脏器十分必要。
现将常用分区及标记介绍以下:一、腹部体表标记腹部前面体表标记1.胸骨剑突。
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 8~10 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4.脐为腹部中心,位于 3~4 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记。
5.髂前上棘髂嵴前面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记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连续,常用做手术切口地址,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 ( 腹白线 )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
为前正中线的连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搜寻股动、静脉标记,并为腹股沟疝的经过部位 ( 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 。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 12 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地址。
脊肋角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
有 3 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11.第 12 肋骨。
二、腹部分区 (abdominal areas)依据腹部自然标记及若干人为画线将腹部分为几个地域。
常用的是九区法和四区法。
1. 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订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 ( 季肋部 ) ,左右侧腹部 ( 腰部 ) ,左右下腹部 ( 髂窝部 ) 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腹部分区与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
4 ㈠九区法
4 上面的水平线为肋弓线,下面的水平线为髂棘线, 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 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自上而下,正中的三区为上 腹部、脐部和下腹部;两侧各三区分别为左、右季肋 部、左、右腰部和左、右髂部。
4 ㈡四区法
4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腰部 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4 (1)全腹凹陷:
4 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 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
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全腹呈舟状,都见 于显著消瘦、严重脱水、恶病质等,如慢性消耗性疾 病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糖尿病、垂体前叶功 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晚期病人。吸气时出现 全腹凹陷可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4 (三) 七区法
4 在九区法的基础上,将两侧腹部的三区改为通过脐的 水平线分成上下两区。为左上、下腹部,右上、下腹 部,上、下腹部和脐部。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4
视诊
4 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腹壁状态、 脐部改变、蠕动波及腹部搏 动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腹部分区和体表标志
4 5.疝 可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腹内疝少见,腹外
疝多见,是腹腔内容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 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4 6.脐 4 7.腹部体毛 4 8.上腹部搏动 大多由主动脉腹部搏动传导所致,
见于较瘦的正常人。有时见于右心室肥大、主动脉腹 部或其分支的动脉瘤病人。也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和肝血管瘤。
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称为蛙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范围以膈为顶,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下至耻骨联合和腹股沟,后面为脊柱及腰肌。
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部分生殖系统及脾和肾上腺等。
由于腹腔脏器很多,且又互相交错重叠,故体检时正常脏器部分与异常肿块容易混淆,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及辨别。
腹部体检中以触诊为主,尤以脏器触诊最为重要。
不论任何现代化的特殊检查方法,目前尚无法代替医生的体检。
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部体检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为了准确描述和记录脏器及病变的位置,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及其内在脏器十分必要。
现将常用分区及标志介绍如下:
一、腹部体表标志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
1.胸骨剑突。
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4.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腹白线)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
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脊肋角
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
有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11.第12肋骨。
二、腹部分区(abdominal areas)
依据腹部自然标志及若干人为画线将腹部分为几个区域。
常用的是九区法和四区法。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腹部体表分区九区法
各区的脏器分布情况如下:
(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right hypochondrial region)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
(2)左上腹部(左季肋部,left hypochondrial region)胃、脾、结肠左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3)上腹部(epigastric region)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4)右侧腹部(右腰部,right lumber region)升结肠、空肠、右肾。
(5)左侧腹部(左腰部,left lumber region)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
(6)中腹部(脐部,umbilieal region)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
(7)右下腹部(右髂部,right iliac region)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8)左下腹部(左髂部,left iliac region)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9)下腹部(hypogastric region)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或增大的子宫。
2.四区法通过脐分别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个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
腹部体表分区四区法
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脏器如下。
(1)右上腹(right upper quadrant)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2)右下腹(right lower quadrant)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
(3)左上腹(left upper quadrant)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4)左下腹(left lower quadrant)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左输尿管。
(三)七区法七区法与九区法相近,即在九区法的基础上,将两侧腹部的三区改为通过脐的水平线分成上下两区。
计为左上腹部、左下腹部、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七区。
各区的主要脏器分布情况如下。
腹部体表分区七区法
1.左上腹部(left upper abdominal region) 脾、胃、左肾、左肾上腺、胰尾、结肠脾曲、降结肠。
2.左下腹部(left lower abdominal region) 降结肠、乙状结肠、左输尿管、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
3.上腹部(epigastric region) 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
4.脐部(umbilical region) 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
5.下腹部(hypogastric region) 回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和增大的子宫。
6.右上腹部(right upper abdominal region) 肝右叶、胆囊、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
7.右下腹部(right lower abdominal region) 回盲部、阑尾、右输尿管、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