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全集和补集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必修1主要考点

高一数学必修1主要考点

高中数学必修1主要考点考点一:集合间的运算:求交集(A∩B)、并集(A∪B)、补集(C U A)类型题1: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对于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A∩B(交集)为A与B的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A∪B(并集)为A与B的所有元素合在一起并把重复元素去掉一个所组成的集合,C U A(补集)为在全集U中把A拥有的元素全部去掉剩下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1、已知全集U={1,2,3,4,5,6,7,8,9,10},集合A={1,3,5,7},集合B={2,5,8},求A ∩B,A∪B,C U A。

解:A∩B={1,3,5,7}∩{2,5,8}={5}A∪B={1,3,5,7}∪{2,5,8}={1,2,3,5,7,8}C U A={2,4,6,8,9,10}类型题2: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主要针对用不等式描述元素特征)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主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集合用数轴或文氏图表示出来(常选用数轴表示),再通过观察图形求相应运算。

A∩B(交集)为图形中A与B重叠即共同拥有的部分表示的集合。

A∪B(并集)为图形中A加上B所表示的集合。

C U A(补集)为图形中表示全集U的部分中去除表示A剩下的部分所表示的集合(若全集为R,则数轴表示时是整条数轴)注意表示数轴是带有等于号的用实心点表示,没带等于号的用空心点表示。

例2、已知集合A={x|0<x<2},B={x|-1<x<3},求A∩B,A∪B,C R A。

C R A={x|x≤0或x≥2}考点二:求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0;(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0取0次方没有意义(即指数为0的幂函数底数不能为0);(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0;(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5)当函数涉及实际问题时,还必须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6)如果f (x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2 子集、全集、补集ppt版本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1.2 子集、全集、补集ppt版本

定义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 ∁SA={x|x∈S,且x∉A}
图形语言
(1)A⊆S,∁SA⊆S; (2)∁S(∁SA)=A; 性质 (3)∁SS=∅,∁S∅=S; (4)A∪(∁SA)=S; (5)A∩(∁SA)=∅
题型探究
类型一 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解答
(2)若一个集合有n(n∈N)个元素,则它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 验证你的结论. 解 若一个集合有n(n∈N)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如∅,有一个子集,0个真子集.
解答
反思与感悟
为了罗列时不重不漏,要讲究列举顺序,这个顺序有点类似于从1到 100数数:先是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在两位数中,先数首位是1的 等等.
本课结束
再见
2019/11/21
第1章 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学习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 2.能用符号和Venn图,数轴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3.掌握列举有限集的所有子集的方法,给定全集,会求补集.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子集
思考
如果把“马”和“白马”视为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中的元 素有什么关系? 答案 所有的白马都是马,马不一定是白马.
12345
解析
答案
4.若A={x|x>a},B={x|x>6},且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6_,__+__∞__).
12345
答案
5.设集合U={1,2,3,4,5,6},M={1,2,4},则∁UM等于_{_3_,_5_,6_}__.

高中数学详细目录章节

高中数学详细目录章节

高中数学目录数学必修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简单性质映射的概念2.2指数函数分数指数幂指数函数2.3对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2.4幂函数2.5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数学必修2第3章立体几何初步3.1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和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直观图画法空间图形的展开图柱、锥、台、球的体积3.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4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4.1直线与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4.2圆与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数学必修3第5章算法初步5.1算法的意义5.2流程图5.3基本算法语句5.4算法案例第6章统计6.1抽样方法6.2总体分布的估计6.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6.4线性回归方程第7章概率7.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7.2古典概型7.3几何概型7.4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数学必修4第8章三角函数8.1任意角、弧度8.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8.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9章平面向量9.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9.2向量的线性运算9.3向量的坐标表示9.4向量的数量积9.5向量的应用第10章三角恒等变换10.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0.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0.3几个三角恒等式 数学必修5第11章解三角形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12章数列12.1等差数列12.2等比数列12.3数列的进一步认识第13章不等式13.1不等关系13.2一元二次不等式1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与方程第3章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2导数的运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第1章统计案例1.1假设检验1.2独立性检验1.3线性回归分析1.4聚类分析第2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公理化思想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第4章框图4.1流程图5.2结构图选修2-1第1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空间向量的应用选修2-2第1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2导数的运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第2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2.4公理化思想第3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1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第2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6正态分布第3章统计案例3.1假设检验3.2独立性检验3.3线性回归分析4.4聚类分析。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1.3.2《全集与补集》ppt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1.3.2《全集与补集》ppt课件
• ∴∁UA={x|x<-1或x≥1}. • (2)∵U={x|x≤2},A={x|-1≤x<1},
• ∴∁UA={x|x<-1或1≤x≤2}. • (3)∵U={x|-4≤x≤1},A={x|-1≤x<1},
• ∴∁UA={x|-4≤x<-1或x=1}.
• [规律总结] 全集主要在与补集有关问题中用到, 要注意它是求补集的条件,研究补集问题需先确定 全集.
V∁eUBn=n图{7表,8示},出∁UB,A=A,{0B,,1,易3,得5}∁.UA={0,1,3,5,7,8},
• 5{5.}已,知则集实合数Am=={_3_,_4_,__m_}_,. 集合B={3,4},若∁AB=
• [答案] 5
• [解析] 由补集的定义知5∉B,且5∈A,故m=5.
课堂典例讲练
• 解法2:如图所示.
• 因为A∩B={4,5}, • 所以将4,5写在A∩B中. • 因为(∁SB)∩A={1,2,3},所以将1,2,3写在A中.
• 因为(∁SB)∩(∁SA)={6,7,8}, • 所以将6,7,8写在S中A,B之外.
• 因 在为 B中(∁.SB)∩A与(∁SB)∩(∁SA)中均无9,10,所以9,10
• (∁SSA,)∩且(A∁∩SBB集)==合{{4S6,=,57}{,,x8|}(x,∁≤S求B1)0集∩,合A且=Ax和{∈1B,N.2+,}3,},A S,B
• [思路分析] 本题可用直接法求解,但不易求出结 果,用Venn图法较为简单.
• [规范解答] 解法1:(1)因为A∩B={4,5},所以 4∈A,5∈A,4∈B,5∈B.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3.2全集与补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3.2全集与补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已知∁RA={x|x≤-1或x≥1},B={x|x≤a}. (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x|x<1},求a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集合A,B,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
(1)设U={1,2,3,4,5,6,7,8},A={3,4,5},B={4,7,8},则(∁UA)∪(∁UB)=
;
(2)设全集为R,A={x|3≤x<7},B={x|2<x<10},则(∁RA)∩B=
;
(3)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则∁U(A
答案 B
利用集合的运算性质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由集合的运算性质求解参数问题的方法: (1)当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时,可结合定义与集合知识求解; (2)当集合中元素是连续实数时,一般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
已知A={x|-1<x≤3},B={x|m≤x<1+3m}. (1)当m=1时,求A∪B; (2)若B⊆∁R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1)将m=1代入集合B中 求出A∪B. (2)当B=⌀时,列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 值范围 确定m最终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当m=1时,B={x|1≤x<4}, ∴A∪B={x|-1<x<4}.
全集与补集
全集与补集 1.全集:在研究某些集合的时候,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 给定的集合叫作全集,常用符号U ① 全部元素 .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则由U中所有② 不属于 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作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③ ∁UA
∪B)=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2课时全集、补集及综合应用)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2课时全集、补集及综合应用)

解析:选 D.由题意,知aa=2-22,a+3=3,得 a=2.
4.设全集为 R,A={x|3≤x<7},B={x|2<x<10},求∁R(A∪B) 及(∁RA)∩B. 解:把集合 A,B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由图知,A∪B={x|2<x<10}, 所以∁R(A∪B)={x|x≤2 或 x≥10}, 因为∁RA={x|x<3 或 x≥7}, 所以(∁RA)∩B={x|2<x<3 或 7≤x<10}.
1.已知全集 U={1,2,3,4,5,6},集合 P={1,3,5},Q
={1,2,4},则(∁UP)∪Q=( )
A.{1}
B.{3,5}
C.{1,2,4,6}
D.{1,2,3,4,5}
解析:选 C.由题意得,∁UP={2,4,6}, 所以(∁UP)∪Q={1,2,4,6}. 故选 C.
2.设全集 U=R,区间 A=(0,+∞),B=(1,+∞),则
15=0},B={-3,3,4},则∁UA=________,∁UB=________.
【解析】 (1)借助数轴易得∁UA=(0,2].
(2)法一:在集合 U 中, 因为 x∈Z,则 x 的值为-5,-4,-3,3,4,5,所以 U= {-5,-4,-3,3,4,5}. 又 A={x|x2-2x-15=0}={-3,5}, 所以∁UA={-5,-4,3,4},∁UB={-5,-4,5}.
A∩(∁UB)=( )
A.[0,1)
B.(0,1]
C.(-∞,0)
D.(1,+∞)
解析:选 B.因为∁UB=(-∞,1], 所a2-2a+3},A={1,a},∁UA={3},
则实数 a 等于( )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第一章(第四课时)子集全集补集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第一章(第四课时)子集全集补集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训练练习教案课件

课 题:1.2子集 全集 补集(2)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使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4)使学生了解全集的意义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全集的意义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讲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本节重点是巩固子集的概念,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讲授全集与补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所学知识点(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 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作:A B B A ⊇⊆或 ,A ⊂B 或B ⊃A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B A B x A x ⊆∈⇒∈,则若任意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注: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4)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不同与同义;与如B A B A A B B A ⊇⊆⊇⊆(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 A 若A ≠Φ,则Φ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6)易混符号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1,1R N N N ⊆∉-∈Φ⊆R ,{1}⊆{1,2,3}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如 Φ⊆{0}={0},Φ∈{0}(7)含n 个元素的集合{}n a a a ,,21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n2,所有真 子集的个数是n 2-1,非空真子集数为2-n二、讲解新课:全集与补集1 补集:一般地,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即S A ⊆),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 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A C S ,即C S A=},|{A x S x x ∉∈且2、性质:C S (C S A )=A ,C S S=φ,C S φ=S3、全集:如果集合S 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 表示三讲解范例:例1(1)若S={1,2,3,4,5,6},A={1,3,5},求C S A(2)若A={0},求证:C N A=N *(3)求证:C R Q 是无理数集解(1)∵S={1,2,3,4,5,6},A={1,3,5},∴由补集的定义得C S A={2,4,6}证明(2)∵A={0},N={0,1,2,3,4,…},N *={1,2,3,4,…}∴由补集的定义得C N A=N *证明(3)∵ Q 是有理数集合,R 是实数集合∴由补集的定义得C R Q 是无理数集合例2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1≤2x +1<9},求C U A R∴C U A ={x |x <0,或x ≥4}例3 已知S ={x |-1≤x +2<8},A ={x |-2<1-x ≤1},B ={x |5<2x -1<11},讨论A 与C S B 的关系解:∵S ={x|-3≤x <6},A ={x|0≤x <3}, B ={x|3≤x <6}∴C S B ={x|-3≤x <3}∴A ⊆C S B四、练习:1、已知全集U ={x |-1<x <9},A ={x |1<x <a },若A ≠φ,则a 的取值范围是 (D )(A )a <9 (B )a ≤9 (C )a ≥9 (D )1<a ≤92、已知全集U ={2,4,1-a },A ={2,a 2-a +2}如果C U A ={-1},那么a 的值为 23、已知全集U ,A 是U 的子集,φ是空集,B =C U A ,求C U B ,C U φ,C U U (C U B= C U (C U A ,C U φ=U ,C U U =φ)4、设U={梯形},A={等腰梯形},求C U A .解:C U A={不等腰梯形}.5、已知U=R ,A={x |x 2+3x+2<0}, 求C U A .解:C U A={x |x ≤-2,或x ≥-1}.6、集合U={(x ,y )|x ∈{1,2},y ∈{1,2}} ,A={(x ,y )|x ∈N*,y ∈N*,x+y=3},求C U A .解:C U A={(1,1),(2,2)}.7、设全集U (U ≠Φ),已知集合M ,N ,P ,且M=C U N ,N=C U P ,则M 与P 的关系是( )(A ) M=C U P ,(B )M=P ,(C )M ⊇P ,(D )M ⊆P .解:选B.8、设全集U={2,3,322-+a a },A={b,2},A C U ={b,2},求实数a 和b 的值. (a=2、-4,b=3)210-14B A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补集、全集及性质C S (C S A )=A六、作业:1.已知S ={a ,b },A ⊆S ,则A 与C S A 的所有组对共有的个数为(A )1 (B )2 (C )3 (D )4 (D )2.设全集U (U ≠φ),已知集合M 、N 、P ,且M =C U N ,N =C U P ,则M 与P 的关系是 M =P3.已知U=﹛(x ,y )︱x ∈﹛1,2﹜,y ∈﹛1,2﹜﹜,A=﹛(x ,y )︱x-y=0﹜,求U A (U A=﹛(1,2),(2,1)﹜)4.设全集U=﹛1,2,3,4,5﹜,A=﹛2,5﹜,求U A 的真子集的个数5. 若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C S B= .C S B={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6. 已知A={0,2,4},C U A={-1,1},C U B={-1,0,2},求B= 利用文恩图,B={1,4}7. 已知全集U={1,2,3,4},A={x|x 2-5x+m=0,x ∈U},求C U A 、m. 解:将x=1、2、3、4代入x 2-5x+m=0中,m=4、6.当m=4时,A={1,4}; m=6时,A={2,3}. 故满足题条件:C U A={2,3},m=4;C U A={1,4},m=6.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讲解_子集、全集、补集_基础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讲解_子集、全集、补集_基础

子集、全集、补集: :【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要点梳理】要点一、集合间的“包含”关系1.子集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记作:A B(B A)⊆⊇或,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或要点诠释:(1)“A 是B 的子集”的含义是: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2)当A 不是B 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不包含于B ”(或“B 不包含A ”). 2.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 B(或B A)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A B B A ⊆⊆且,则A 与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要点诠释: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作A A ⊆.要点二、全集、补集1.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2.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U A A={x|x U x A}∈∉;即且;痧补集的Venn 图表示:要点诠释:(1)理解补集概念时,应注意补集U A ð是对给定的集合A 和()U A U ⊆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个确定的集合A ,对于不同的集合U ,补集不同.(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则Z 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则R 为全集,这时Z 就不是全集.(3)U A ð表示U 为全集时A 的补集,如果全集换成其他集合(如R )时,则记号中“U ”也必须换成相应的集合(即R A ð).【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1. 请判断①0{0} ;②{}R R ∈;③{}∅∈∅;④∅{}∅;⑤{}0∅=;⑥{}0∈∅;⑦{}0∅∈;⑧∅{}0,正确的有哪些?【答案】②③④⑧【解析】①错误,因为0是集合{}0中的元素,应是{}00∈;②③中都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正确;④⑧正确,因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而④中的{}∅为非空集合;⑤⑥⑦错误,∅是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总结升华】集合的符号语言十分简洁,因而被广泛用于现代数学之中,但往往容易混淆,其障碍在于这些符号与具体意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突破方法是熟练地掌握这些符号的具体含义. 举一反三:【变式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x||x|≤1} {x|x 2≤1};(2){y|y=2x 2} {y|y=3x 2-1}; (3){x||x|>1} {x|x>1};(4){(x ,y)|-2≤x ≤2} {(x ,y)|-1<x ≤2}.【答案】 (1)= (2) (3) (4)【总结升华】区分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例2. 写出集合{a ,b ,c}的所有不同的子集.【解析】不含任何元素子集为∅,只含1个元素的子集为{a},{b},{c},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a ,b},{a ,c},{b ,c},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为{a ,b ,c},即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3=8个不同的子集.如果集合增加第4个元素d ,则以上8个子集仍是新集合的子集,再将第4个元素d 放入这8个子集中,会得到新的8个子集,即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4=16个不同子集,由此可推测,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不同的子集.【总结升华】要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我们可以按子集的元素个数的多少来分别写出.当元素个数相同时,应依次将每个元素考虑完后,再写剩下的子集.如本例中要写出2个元素的子集时,先从a 起,a 与每个元素搭配有{a ,b},{a ,c},然后不看a ,再看b 可与哪些元素搭配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和它本身.举一反三:【变式1】(2014 广西桂林开学测)满足{1}⊆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为()A . 4B .6C . 8D . 16【答案】D【解析】∵{1}⊆M ⊆{1,2,3,4,5},∴ 2,3,4,5共4个元素可以选择,即满足{1}⊆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可化为{2,3,4,5}的子集个数;故其有16个子集,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及集合的子集个数,若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有(21)n -个真子集.【变式2】同时满足:①{}1,2,3,4,5M ⊆;②a M ∈,则6a M -∈的非空集合M 有( )A. 16个B. 15个C. 7个D. 6个【答案】C【解析】3a =时,63a -=;1a =时,65a -=;2a =时,64a -=;4a =时,62a -=;5a =时,61a -=;∴非空集合M 可能是:{}{}{}{}{}{}3,1,5,2,4,1,3,5,2,3,4,1,2,4,5,{}1,2,3,4,5共7个.故选C.【变式3】已知集合A={1,3,a}, B={a 2},并且B 是A 的真子集,求实数a 的取值.【答案】 a=-1, a=3±或a=0【解析】∵, ∴a 2∈A , 则有:(1)a 2=1⇒a=±1,当a=1时与元素的互异性不符,∴a=-1; (2)a 2=3⇒a=3± (3)a 2=a ⇒a=0, a=1,舍去a=1,则a=0 综上:a=-1, a=3±或a=0.注意: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需分类讨论.【集合的概念、表示及关系377430 例2】例3. 设M={x|x=a 2+1,a ∈N +},N={x|x=b 2-4b+5,b ∈N +},则M 与N 满足( ) A. M=N B. M N C. N M D. M ∩N=∅【答案】B【解析】当a ∈N +时,元素x=a 2+1,表示正整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而当b ∈N +时,元素x=b 2-4b+5=(b-2)2+1,其中b-2可以是0,所以集合N 中元素是自然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即M 中元素都在N 中,但N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1不在M 中,即M N ,故选B.例4.已知},,,0{},,,{y x N y x xy x M =-=若M =N ,则+++2()(x y x )()1001002y x y +++ = .A .-200B .200C .-100D .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入手,本题应侧重考虑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答案】D【解析】由M=N ,知M ,N 所含元素相同.由0∈{0,|x|,y}可知0∈若x=0,则xy=0,即x 与xy 是相同元素,破坏了M 中元素互异性,所以x ≠0.若x ·y=0,则x=0或y=0,其中x=0以上讨论不成立,所以y=0,即N 中元素0,y 是相同元素,破坏了N 中元素的互异性,故xy ≠00,则x=y ,M ,N 可写为M={x ,x 2,0},N={0,|x|,x}由M=N 可知必有x 2=|x|,即|x|2=|x|∴|x|=0或|x|=1若|x|=0即x=0,以上讨论知不成立若|x|=1即x=±1当x=1时,M 中元素|x|与x 相同,破坏了M 中元素互异性,故 x ≠1当x=-1时,M={-1,1,0},N={0,1,-1}符合题意,综上可知,x=y=-1 ∴+++2()(x y x )()1001002y x y +++ =-2+2-2+2+…+2=0【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易忽视集合的元素具有的“互异性”这一特征,而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因此,集合元素的特征是分析解决某些集合问题的切入点.举一反三:【变式1】设a ,b ∈R ,集合b {1,a+b,a}={0,,b}a,则b-a=( ) 【答案】2【解析】由元素的三要素及两集合相等的特征: b 1{0,,b},0{1,a+b,a}a 0a b=0a∈∈≠∴+,又, ∴当b=1时,a=-1,b {0,b}={0,-1,1}a∴, 当b =1a时,∴b=a 且a+b=0,∴a=b=0(舍) ∴综上:a=-1,b=1,∴b-a=2.类型二、全集、补集【集合的运算 377474 例6】例5. 设全集U={x ∈N +|x ≤8},若A ∩(C u B)={1,8},(C u A)∩B={2,6},(C u A)∩(C u B)={4,7},求集合A ,B.【答案】A={1,3,5,8},B={2,3,5,6}【解析】全集U={1,2,3,4,5,6,7,8}由A ∩(C u B)={1,8}知,在A 中且不在B 中的元素有1,8;由(C u A)∩B={2,6},知不在A 中且在B 中的元素有2,6;由(C u A)∩(C u B)={4,7},知不在A 中且不在B 中的元素有4,7,则元素3,5必在A ∩B中.由集合的图示可得A={1,3,5,8},B={2,3,5,6}.例6.已知集合S ={2,3,a 2+2a -3},A ={|a +1|,2},S C A ={a +3},求a 的值.【思路点拨】求a 的值,需要充分挖掘补集的含义, ,S A S C A S ⊆⊆.S 这个集合是集合A 与集合S A 的元素合在一起“补成”的,此外,对这类字母的集合问题,需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及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应用.【解析】由补集概念及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知a 应满足()1a 3 3 |a 1|a 2a 3 a 2a 3 2a 2a 3 3 222+=①+=+-②+-≠③+-≠④⎧⎨⎪⎪⎩⎪⎪或+=+-①+=②+-≠③+-≠④(2)a 3a 2a 3 |a 1| 3 a 2a 3 2a 2a 3 3 222⎧⎨⎪⎪⎩⎪⎪ 在(1)中,由①得a =0依次代入②③④检验,不合②,故舍去.在(2)中,由①得a =-3,a =2,分别代入②③④检验,a =-3不合②,故舍去,a =2能满足②③④.故a =2符合题意.【总结升华】含参数问题要分类讨论,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类型三、子集、全集、补集综合应用例7.(2014 福建南安期中)已知集合{}{}{}48,210,A x x B x x C x x a =≤<=<<=<. (Ⅰ)求A B ;()R C A B ; (Ⅱ)若A C ≠∅,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画数轴;(2)注意是否包含端点.【答案】(Ⅰ){}210x x <<,(Ⅱ)()4,+∞【解析】(Ⅰ)∵ {}{}48,210,A x x B x x =≤<=<<∴ 如图,{}210A B x x =<<;{4R C A x x =<或}8x ≥∴ ()R C A B {24x x =<<或}810x ≤<(Ⅱ)画数轴同理可得:()4,a ∈+∞.【总结升华】此问题从表面上看是集合的运算,但其本质是一个定区间,和一个动区间的问题.思路是,使动区间沿定区间滑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x ∈Z 时,求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3)当x ∈R 时,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当m +1>2m -1即m <2时,B =∅满足B ⊆A .当m +1≤2m -1即m ≥2时,要使B ≤A 成立,需⎩⎨⎧m +1≥-22m -1≤5 ,可得2≤m ≤3 综上m ≤3时有B ⊆A(2)当x ∈Z 时,A ={-2,-1,0,1,2,3,4,5}所以,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8-2=254(3)∵x ∈R ,且A ={x |-2≤x ≤5},B ={x |m +1≤x ≤2m -1},又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则①若B =∅即m +1>2m -1,得m <2时满足条件.②若B =∅,则要满足条件有:⎩⎨⎧m +1≤2m -1m +1>5 或⎩⎨⎧m +1≤2m -12m -1<2解之m >4 综上有m <2或m >4。

1.2 子集、全集、补集讲义

1.2 子集、全集、补集讲义

1.2 子集、全集、补集要点一子集、真子集[重点]在上一节中,我们用约定的字母标记了一些特殊的集合,在这些特殊的集合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正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自然数集中;自然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整数集中;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有理数集中;有利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实数集中.其实,上述各集合之间是一种集合见得包含关系;可以用子集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关系.1.子集(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成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于集合A”.(2)举例:例如,{4,5} Z,{4,5} Q,Z Q,1-2-1来表示.(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①“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既由x∈A,能推出x∈B,例如{-1,1} {-1,0,1,2}.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它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属于集合A本身,记作A A.③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有 A.④在子集的定义中,不能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 ,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但此时都说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以上②③点告诉我们,在邱某一个集合时,不要漏掉空集和它的本身两种特殊情况.(4)例题:例1设集合A={1,3,a },B={1,a 2-a +1},且A B,求a的值.解:∵A B,∴a 2-a +1=3或a 2-a +1=a,由a 2-a +1=3,得a =2或a =-1;由a 2-a +1=a,得a =1.经检验,当a =1时,集合A、B中元素有重复,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符合题意的a 的值为-1,2.2.真子集 (1)定义:如果A B ,并且A≠B ,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 “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2)举例: {1,2} {1,2,3}.(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②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③若A B ,则⎩⎪⎨⎪⎧A=B A B 且B A A ≠B A B .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于不属于的关系,分别用符号“∈”和“ ”表示;集合 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真包含于、相等的关系,分别用符号“ ”“ ”“ ”和“=”.(4)例题:例2 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真子集,哪些是非空真子集. 解:{a ,b ,c }的所有子集是: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其中除了{a ,b ,c }外,其余7个集合都是它的真子集.除了 ,{a ,b ,c }外,其余6个都是它的非空真子集.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2,4,6} {2,3,4,5,6}; (2){菱形} {矩形}; (3){x |x 2+1=0} {0}; (4){(0,1)} {0,1}.根据子集的定义,判断所给的两集合中前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是否都是后一个集合的元素.解:根据子集的定义,(1)显然正确;(2)中只有正方形才既是菱形,也是矩形,其他 的菱形不是矩形;(3)中集合{ x | x 2+1= 0 }是 ,而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中{(0,1)} 是点集,而{0,1}是数集,元素不同,因此正确的是(1)(3),错误的是(2)(4). 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时,主要是看其中一个集合的元素是不是都在另一个集合评点中.2.写出集合A ={p ,q ,r ,s }的所有子集.根据集合A 的子集中所含有元素的个数进行分类,分别写出,不要漏掉.解:集合A 的子集分为5类,即 (1) ;(2)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p },{q },{r },{s };(3)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p ,q },{q ,r },{r ,s },{s ,p },{p ,r },{q ,s }; (4)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有:{p ,q ,r },{p ,q ,s },{q ,r ,s },{p ,r ,s }; (5)含有四个元素的子集有:{p ,q ,r ,s }.综上所述:集合A 的子集有 ,{p },{q },{r },{s },{p ,q },{q ,r },{r ,s },{s ,p },{p ,r },{q ,s },{p ,q ,r },{p ,q ,s },{q ,r ,s },{p ,r ,s },{p ,q ,r ,s },共16个.给定一个含有具体元素的集合,写其子集时,应根据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进行分类.以下结论可以帮助检验所写子集数的正确性:若一个集合含有m 个元素,则其子集有2m 个,真子集有(2m -1)个,非空真子集有(2m -2)个.3.给出下列命题: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 A ,则A≠ .其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④______.从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以及空集的特点入手,逐一进行判断. 解析:①错误,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②错误,如空集的子集只有1个;③错误, 不是 的真子集;④正确,∵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求解与子集、真子集概念有关的题目时,应记住以下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有 A .(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 ,有A A . 4.满足集合{1,2,3} 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是 __2____ . 根据所给关系式,利用{1,2,3}是M 的真子集,且M 真包含于{1,2,3,4,5}的关系判断集合M 中的元素个数.解析:依题意,集合M 中除含有1,2,3外至少含有4,5中的一个元素,又M {1,2,3,4,5},∴M={1,2,3,4}或{1,2,3,5}. 评点 评点(1)解答此题应首先根据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判断出集合M中含有元素的可能情况,然后根据集合M中含有元素的多少进行分类讨论,防止遗漏.(2)若{ a1,a2,…,a m } A {a1,a2,…,a m ,a m+1,…,a n } ,则A的个数为2n-m.若{ a1,a2,…,a m } A {a1,a2,…,a m ,a m+1,…,a n },则A的个数为2n-m -1.若{ a1,a2,…,a m } A {a1,a2,…,a m ,a m+1,…,a n },则A的个数为2n-m -2.要点二补集、全集[重点]1.补集设A 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作 S A(读作“A在S中的补集”),即S A={ x | x∈S,且x A}.C S A可用图1-2-22.全集.(1)定义: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2)举例:例如,在实数范围内讨论集合时,R便可看做一个全集U,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集合时,N便可看做一个全集U.3.理解补集、全集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全集概念的理解: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含有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例如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看做全集;在立体几何中,三维空间是全集,这是平面是全集的一个子集;而在平面几何中,整个平面可以看做一个全集.(2)求子集A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方法:从全集U中去掉所有属于A的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为A在U中的补集.如已知U= a,b,c,d,e,f ,A= b,f ,求C U A.该题中显然A U,从U中除去子集A的元素b、f ,乘下的a、c、d、e组成的集合即为 U A= a,c,d,e .求补集,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性来求解.如已知U=R,A= x x > 3 ,求 U A.用数轴表示如图1-2-3,可知 U A= x x > 3 .4.例题 例2 不等式组⎩⎪⎨⎪⎧2x -1>0,3x -6≤0的解集为A ,U=R .试求A 及C U A ,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在数轴上.解:A= x 2 x -1 > 0且3 x –6 ≤ 0 =122<x x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2-4(1).C U A=1,22x x x ⎧⎫≤>⎨⎬⎩⎭或,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2-4(2).练习5.已知全集U=R ,集合A={ x |1< x ≤6},求C U A .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 ,结合补集的定义求解.解:根据补集的定义,在实数集R 中,由所有不属于A 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就是C U A ,如图1-2-5,结合数轴可知,C U A={ x |1< x ≤6}.涉足与数集有关的补集,求解时一般要利用数轴只管求解,求解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6.已知全集U={不大于5的自然数},A={0,1},B={x |x ∈A ,且x <1},C={x |x -1 A ,且x ∈U}.(1)判断A 、B 的关系;(2)求C U B 、C U C ,并判断其关系.根据题意,先写出全集U ,按所给集合B 、C 的含义,写出B 、C ,并求其补集后求解第(2)题.解:由题意知U={0,1,2,3,4,5},B={0},又集合C 中的元素必须满足以下两 个条件:x ∈U ,x -1 A .若x =0,此时0-1=-1 A ,∴0是C 中的元素; 若x =1,此时1-1=0∈A ,∴1不是C 中的元素; 若x =2,此时2-1=1∈A ,∴2不是C 中的元素;同理可知3,4,5是集合C 中的元素,∴C={0,3,4,5}. (1)∵A={0,1},B={0},∴B A ;(2)C U B={1,2,3,4,5},C U C={1,2},∴C U C C U B . 1212评点若给定具体的数的集合,判断其两个子集的补集之间的关系时,应先求集合的补集. 7.设全集U={1,2,x 2-2},A={1,x },求C U A .要求C U A ,必须先确定集合A ,实际上就是确定x 的值,从而需要分类讨论.解:由条件知A U ,∴x ∈U={1,2,x 2-2},又x ≠1,∴x =2或x = x 2-2. 若x =2,则x 2-2=2,此时U={1,2,2},这是与互异性矛盾,舍去. 由x =x 2-2得x 2-x -2=0,解得x =-1或x =2(舍去). 此时U={-1,1,2},A={1,-1},∴C U A={2}.求解此题首先确定参数x 的值,然后确定出U 和A 的具体结果.在求解集合问题时必须密切关注集合元素的特征,并且特别注意互异性,以免产生增根.8.已知A={x |x <5},B={x |x <a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1)B A ;(2)AB .紧扣子集、全集、补集的定义,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出a 范围. 解:(1)因为B A ,B 是A 的子集,如图1-2-6(1),故a ≤5.(2)因为A B ,B 是A 的子集,如图1-2-6(2),故a ≥5.9.已知M={x |x = a 2+1,a ∈N *},P={ y | y =b 2- 6b +10,b ∈N},判断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解法一:集合P 中,y =b 2-6b +10=(b -3)2+1当b =4,5,6,…时,与集合M 中a =1,2,3,…时的值相同,而当b =3时,y =1∈P ,1 M ,∴M P .解法二:对任意的x 0∈M ,有x 0=a 20+1=(a 0+3)2-6(a 0+3)+10∈P(∵a 0∈N *,∴a 0+3∈ N),∴M P ,又b =3时,y =1,∴1∈P .而1<1+ a 20+1=(a 0∈N *),∴1 M ,从而M P .10.已知全集U ,集合A={1,3,5,7,9},C U A={2,4,6,8},C U B={1,4,6,8,9},求集合B .求集合B ,需根据题意先求全集U ,由于集合A 及C U A 已知,因此可用V enn 图来表示所给集合,将A 及C U A 填入即可得U解:借助V een 图,如图1-2-7.评点 (2)(1)由题意知U={1,2,3,4,5,6,7,8,9}. ∵C U B={1,4,6,8,9} ∴B={2,3,5,7}.求本题中的全集,用V een 较直观,本题的求解实际上应用了补集的性质C U (C U B)=B .教材问题探究1.教材第8页“思考”对于集合A 、B ,如果A B ,同时B A ,那么A=B .这是因为由A B 可知,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又由B A 知,集合B 的元素也都是集合A 的元素,这就是说,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是完全相同的,因而说集合A 与集合B 是相等的.当A=B 时,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B 中,集合B 中的元素也都在集合A 中,即A B 与B A 同时成立.综上所述,A B 与B A 同时成立的等价条件是A=B . 例 判断下列两个集合的关系: (1)A={x |(x -1)(x +1)= 0},B={x | x 2=1};(2)C={x | x =2n ,n ∈Z },D={x | x =2(n -1),n ∈Z }. 解:∵(1)A={-1,1},B={-1,1},∴A=B .(2)易知集合C 为偶数,∵n ∈Z ,n -1∈Z ,∴集合D 也为偶数集,∴C=D .2.教材第9页“思考”在(1)(2)(3)中除有A S ,B S 外,不难看出在S 中属于A 的所有元素均不属于B ,即x i∈S ,x i∈A ,但x iB ,在S 中属于B 的所有元素均不属于A ,即x i∈S ,xi ∈A ,但x iA ,也就是说,A 、B 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且它们的元素合在一起,恰好是集合S 的全部元素.探究学习1.教材第8页“?”集合{a 1,a 2,a 3,a 4}的子集有: ,{a 1},{a 2},{a 3},{a 4},{a 1,a 2},{a 2,a 3},{a 3,a 4},{a 1,a 4},{a 1,a 3},{a 2,a 4},{a 1,a 2,a 3},{a 1,a 2,a 4},{a 2,a 3,a 4},{a 1,a 3,a 4},{a 1,a 2,a 3,a 4}.拓展:集合{a 1,a 2,a 3,a 4}有多少个真子集?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由上可知,集合{a 1,a 2,a 3,a 4}有15个真子集,有14个非空真子集. 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所有自己有2n 个,真子集有(2n-1)个(去掉集合本身),评点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去掉集合本身及空集).典型例题解析例1 设A={x | ( x 2-16)( x 2+5x +4) = 0},写出集合A 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要确定集合A 的子集、真子集,首先必须清楚集合A 中的元素,由于集合A 中的元素是方程( x 2-16)( x 2+5x +4) = 0的根,所以要先解该方程.解:将方程( x 2-16)( x 2+5x +4) = 0变形,得( x -4)( x +1)( x +4)2=0,则可得方程的根为x =-4 或x =-1或x =4.故集合A={-4,-1,4},真子集有 ,{-4},{-1},{4},{-4,-1},{-4, 4},{-1,4},{-4,-1,4},真子集有 ,{-4},{-1},{4},{-4,-1},{-4,4},{-1,4}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首先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 和自身;其次,依次按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等一一写处,就可避免重复和遗漏现象的发生.-2},A={| 3a -2 |,4},C U A={3},求实数a 的值.∵C U A={3},∴3∈U ,且3 A ,由补集的定义知A={1,4}. 解:∵C U A={3},说明3∈U ,且3 A ,∴a 2+4a -2=3,∴a =-5或a =1. ①当a =1时,| 3a -2 |=1≠3,此时A={1,4},满足题意. ②当a =-5时,| 3a -2 |=17,此时A={17,4} U ,不满足题意. ∴a 的值为1.例3 已知{1,2} M {1,2,3,4,5},则这样的集合M 有 8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集合M 中至少含有元素1、2,至多含有元素1、2、3、4、5,故可按M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集合M ,解析:(1)当M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 为{1,2};(2)当M 中含有三个元素时,M 可能为{1,2,3},{1,2,4},{1,2,5}; (3)当M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 可能为{1,2,3,4},{1,2,3,5},{1,2,4,5}; (4)当M 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 为{1,2,3,4,5};所有满足条件的M 为{1,2},{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共8个.评点首先根据子集的概念判断出集合M 中含有元素的可能情况,然后根据集合M 中含有元素的多少进行分类讨论,防止遗漏.例4 已知集合A={x | - 2 ≤ x ≤ 5},B={x |m +1≤ x ≤ 2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 值范围.对B 要进行讨论,分B 为空集和非空集合两种情况.解:(1)若B ≠ ,则由B A (如图1-2-5),得 ⎩⎪⎨⎪⎧m +1≤ 2m -1,m +1≥ -2,2m -1≤ 5, 解的2 ≤ m ≤ 3.(2)若B= ,则m +1>2m -1,m <2,此时B A 也成立. 由(1)和(2),得m ≤ 3,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m | m ≤ 3}. 求解.例5 已知集合A={x | 1 ≤ a x ≤ 2},B={x | | x | < 1},求满足A B 的实数a 的取 值范围.对参数进行讨论,写出集合A 、B ,使其满足,求a 的值. 解:(1)当a = 0时,A= ,满足A B .(2)当a > 0时,{}21A=.B=11,A B x x x x a a ⎧⎫⊂<<-<<=⎨⎬⎩⎭又.∴11 2.21a a a ⎧≥-⎪⎪∴∴≥⎨⎪≤⎪⎩(3)当a < 0时,{}2121A= B=11 2.1 1.ax x x x a a a a⎧≥-⎪⎧⎫⎪<<-<<⊆∴∴≤-⎨⎬⎨⎭⎩⎪≤⎪⎩,,又,A B .综上所述,a = 0,或a ≥2,或a ≤-2. 根据子集的定义,把形如A B 的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A= 的情况.在建立不等式的过程中,借助数轴,是解决本题 重要一环,若不等式中含有参数,一般需对参数进行讨论,进而正确解出不等式.评点 评点例6已知全集S={1,3,x3+3 x2+2x},集合A={1,|2x-1|},如果C S A={0},那么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由C S A={0}可知0∈S,但0 A,所以x3+3 x2+2x=0,且|2x-1|=3,从中求出x即可.解法一:∵S={1,3,x3+3 x2+2x},A={1,|2x-1|},C S A={0},∴0∈S,但0 A,∴323201. 213x x xxx++=⎧⎪=-⎨⎪-=⎩,解的,综上知,实数x存在,且x=-1.由C S A={0}可知0∈S,但0 A,由0∈S可求x,然后结合0 A来验证是否有A S及是否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从而得出结论.解法二:∵C S A={0},∴0∈S,但0 A,∴x3+3 x2+2x=0,即x(x+1)(x+3)=0,∴x=0或x=-1或x=-2.当x=0时,|2x-1|=1,A中已有元素1,故不符合互异性,舍去;当x=-1时,|2x-1|=3,而3∈S,符合题意;当x=-2时,|2x-1|=5,而5 S,舍去.例7已知A={x|x<-1或x>5},B={x∈R|a<x<a+4},若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注意到B≠ ,将A在数轴上保释出来,再将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使得A B,即可得a的取值范围.解:如图-2-6,∵A B,∴a+4≤-1或a≥5,∴a≤-5或a≥5.本题利用数轴处理一些实数集之间的关系,以形助数直观、形象,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但一定要检验端点值是否能取到,此题的易错点是各端点的取值情况,方法一数形结合思想1-4a+a4a+51-评点例8 设{}{}2A=8150B=10,x x x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集合B 是方程ax -1=0的解集,该方程不一定是一次方程,当a =0时,B= ,此时符合B A .解:集合A={3,5},当a =0时,B= ,满足B A .∴a =0符合题意. 当a ≠0时,B≠ ,1.x a = ∵B A ,∴综上,a 的值为0或13或15.当B A 时,B 中含有参数,而A 是一个确定的非空集合,要特别注意B= 的情况, 考点点击:高考中对子集、真子集、补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考察较多,但难度不大,命题多为填空题.例1 (2010·重庆高考)设,若,则实数.{}{}{}2U U =0123.A=U 0A=12x x m x ∈+=,,,,若,,ð }{} U 0A=12 m x =,若,,ð则实数m = -3 .解析:{}{}2U A=12A=030 30 3.x mx m ∴∴+-∴=-,,,,,是方程的根,ð 例2 (2010·天津高考)设集合{}{}A=1R B=2R A Bx x a x x x b x -<∈->∈⊆,,,,若, }2R A B x >∈⊆,,若,则实数a ,b 满足 3 a b -≥ .解析:{}{}A=11B=22x a x a x x b x b -<<+>+<-,或,由A B ⊆得12a b +-≤或12a b +-≥,即3a b -≥或3a b --≤,即 3.a b -≥ 例3 (2007·北京高考)记关于x 的不等式01x a x -<+的解集为P ,不等式11x -≤的解集为Q .(1)若a =3,求P ;(2)若Q P ,求整数a 的取值范围. 解:{}3(1)0P =13.1x x x x -<-<<+由得方法二 分类讨论思想 评点{}{}(2)Q =11,02x x x x -≤=≤≤{}0P=1.Q P 2a x x a a >-<<⊆>由,得又,所以,即a 的取值范围是( 2,+ ∞). 学考相联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是集合中的重要题型,且是高考热点之一.下面举两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帮助你开拓思想.1.对比集合的元素例1 {}{}*A =N 8B =2N05,x x x x k k k ∈≤=∈<<已知,,,且那么集合A 与B 的关系为( B A ).解析:因为A={1,2,3,4,5,6,7,8},B={2,4,6,8},集合B 中的元素2,4, 6,8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而集合A 中的元素1,3,5,7不是集合B 中的元素,所以 B A .2.数形结合比较范围例2 已知{}{}2A=y y=26R B=475x x x x x --∈->,,,那么集合A 与B 的关系为( B A ) .解析:对于二次函数{}{}2A =y y =26RB =475x x x x x --∈->,,,,{}4(6)47A =y y 7.4y ⨯---==-∴≥最小,又{}B=3x x >,由图1-2-7知,B A .3.利用传递性判断例3 已知集合11A B B=Z C =Z 4284k k x x k x x k ⎧⎫⎧⎫⊆=+∈=+∈⎨⎬⎨⎬⎩⎭⎩⎭,,,,,那么集合A 与C 的关系为( A C ).解析:将B 、C 变形得242B =Z C =Z 88k k x x k x x k ⎧+⎫⎧+⎫=∈=∈⎨⎬⎨⎬⎩⎭⎩⎭,,,,可知B C .又A B C ,即A C .例4 已知集合(){}{}22A=4640B=0 6x x m x m -++=,,,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A B B=0 6 A=A=0A=6A=0 6.⊆∴∅ ,,,或或或, (1)当A= 时,Δ=(4m +6)2-4×4m 2<0,解得m <- 34.(2)当A={0}时,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0+0=46004m m +⎧⎨⎩⨯=,,此方程组无解.(3)当A={6}时,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6+6=46664m m +⎧⎨⎩⨯=,,此方程组无解.(4)当A={0,6}时,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0+6=4606=4m m +⎧⎨⎩⨯,,解得m =0.综上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34或m =0解决子集问题时,往往易溢漏“ ”和它“本身” ,所以杂解决有关子集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两个特殊的子集:“ ”和它“本身” ,并注意单独验证它们是否符合题意.。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件:1.1.3.2补集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课件:1.1.3.2补集

题型三
题型四
Z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题型五
正解:∵A={x|-1≤x<3},
∴∁RA={x|x<-1,或x≥3}.
∵B={x|-2<x≤3},
∴(∁RA)∩B={x|-2<x<-1,或x=3}.
反思若已知集合是“连续”的数集(如本题中的集合A,B),求其补
UBIAODAOHANG
Z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2
2.补集
对于一个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
文字
的集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 A 的补
语言
集,记作∁UA
符号
∁UA={x|x∈U,且 x∉A}
补集
题型二
UBIAODAOHANG
题型三
题型四
Z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题型五
【变式训练4】 若将例4中条件“(∁UA)∩B=⌀”改为“(∁UB)∪A=R”,
其他条件不变,求m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A={x|x≥-m},∁UB={x|x≤-2,或x≥4}.
集合的补集时,首先要明确全集,否则容易出错.如集合
A={1,2,3,4,5,6,7,8,9},B={0,1,2,3,4},C={1,3,4},则
∁AC={2,5,6,7,8,9},∁BC={0,2},很明显∁AC≠∁BC.

第1章-1.2-子集、全集、补集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

第1章-1.2-子集、全集、补集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苏教版
44444 4
537
424
= {⋯ , , ,1, , , ,⋯ },易知集合A中任一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但B中的有些元素不在
集合A中,故 ⫋ .

2
1
4
(特征法) 集合A中的元素为 = + =
=

4
1
+
2
=
+2
4
2+1
(
4
∈ ),集合B中的元素为
∈ ,而2 + 1 ∈ 为奇数, + 2 ∈ 为整数,故 ⫋ .
知识点4 有限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
例4-10 (2024·广东省深圳中学月考)若集合满足 ⫋ {1,2},则的个数为( B
A.2
B.3
C.4
D.5
【解析】集合满足 ⫋ {1,2},集合{1,2}的元素个数为2,则的个数为
22 − 1 = 3.
)
例4-11 (2024·河南模拟)已知集合 = { ∈ | − 2 < < 3},则集合的所有非空真
第1章 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教材帮丨必备知识解读
知识点1 子集、真子集
例1-1 能正确表示集合 = { ∈ |0 ≤ ≤ 2}和集合 = { ∈ | 2 − = 0}关系的
Venn图为( B
A.
)
B.
C.
D.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由2 − = 0得 = 1或 = 0,所以 = {0,1},故 ⫋ .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解析】因为 2 − 5 + 6 = 0的两根为2,3,故A正确;
因为⌀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故B正确;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版必修1教案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版必修1教案

集合的运算(全集、补集)-沪教版必修1教案篇一:高中数学《子集、全集、补集》教案(1)子集、全集、补集教学目标: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讲、议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二、活动尝试1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x3?2x2?x?2?0} {-1,1,2}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14,23,32,41,50}11111{1,,,,{x|x?,n?N*且n?5}n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23454.用列举法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x?Z||x?2|?3}={-1,5}5.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共性)(1)A={-1,1},B={-1,0,1,2}(2)A=N,B=R(3)A={xx为北京人},B= {xx为中国人}(4)A=?,B={0}(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三、师生探究通过观察上述集合间具有如下特殊性(1)集合A的元素-1,1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2)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3)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4)A中没有元素,而B中含有一个元素0,自然A中“元素”也是B中元素. 由上述特殊性可得其一般性,即集合A都是集合B的一部分.从而有下述结论.四、数学理论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请同学们各自举两个例子,互相交换看法,验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定义.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并且A?B,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或B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这应理解为:若A?B,且存在b∈B,但b?A,称A是B的真子集. 3.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B(或BA).如:A={2,4},B={3,5,7},则AB.4.说明(1?A(2若A≠Φ,则Φ(3A?A(4)易混符号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1?N,?1?N,N?R,Φ?R,{1}?{1,2,3}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如Φ?Φ={0},Φ∈{0}五、巩固运用例1(1)写出N,Z,Q,R(2)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①Φ?A ②Φ③A?A ④A 解(1):N?Z?Q?R(2)①正确;②错误,因为A可能是空集;③正确;④错误;思考1:A?B与B?A能否同时成立?结论:如果A?B,同时B?A,那么A=B.如:{a,b,c,d}与{b,c,d,a}相等;{2,3,4}与{3,4,2}相等;{2,3}与{3,2}相等. 问:A={x|x=2m+1,m∈Z},B={x|x=2n-1,n∈Z}.(A=B)稍微复杂的式子特别是用描述法给出的要认真分辨.思考2:若AB,BC,则AC?真子集关系也具有传递性若AB,BC,则AC.例2写出{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分析:寻求子集、真子集主要依据是定义.解:依定义:{a,b}的所有子集是?、{a}、{b}、{a,b},其中真子集有?、{a}、{b}. 变式: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解:Φ、{1}、{2}、{3}、{1,2}、{1,3}、{2,3}、{1,2,3}猜想:(1)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2?16)(2)集合4?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2n)注:如果一个集合的元素有n个,那么这个集合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 -1个.六、回顾反思1.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2.性质:(1?A(2(A≠Φ)(3A?A(4)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非空子集数为2?1;真子集数为2?1;非空真子集数为2?nnnn七、课外练习1.下列各题中,指出关系式A?B、A?B、AB、AB、A=B中哪些成立:(1)A={1,3,5,7},B={3,5,7}.解:因B中每一个元素都是A的元素,而A中每一个元素不一定都是B的元素,故A?B及AB成立.(2)A={1,2,4,8},B={x|x是8的约数}.解:因x是8的约数,则x:1,2,4,8那么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的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故A=B. 式子A?B、A?B、A=B成立.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x|x≤10}解:不正确.因数2不是集合,也就不会是{x|x≤10}的子集.(2)2∈{x|x≤10}解:正确.因数2是集合{x|x≤10}中数.故可用“∈”.(3){2}{x|x≤10}解:正确.因{2}是{x|x≤10}的真子集.(4) ?∈{x|x≤10}解:不正确.因为?是集合,不是集合{x|x≤10}的元素.(5) ?{x|x≤10}解:不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6) ?{x|x≤10}解: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7){4,5,6,7}{2,3,5,7,11}解:正确.因为{4,5,6,7}中4,6不是{2,3,5,7,11}的元素.(8){4,5,6,7}{2,3,5,7,11}解:正确.因为{4,5,6,7}中不含{2,3,5,7,11}中的2,3,11.3.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正方形},试用Venn 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一数学必修1主要考点

高一数学必修1主要考点

高中数学必修1主要考点考点一:集合间的运算:求交集(A n B)、并集(A U B)、补集(C u A)类型题1 :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对于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A n B (交集)为A与B的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A U B (并集)为A与B的所有元素合在一起并把重复元素去掉一个所组成的集合,C u A (补集)为在全集U中把A拥有的元素全部去掉剩下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1、已知全集U={1,2,3,4,5,6,7,8,9,10},集合A={1,3,5,7},集合B={2,5,8},求 A n B, A U B, C u A。

解:A n B={1,3,5,7 } n {2,5,8}={5}A U B={1,3,5,7 } U {2,5,8}={1,2,3,5,7,8}C u A={2,4,6,8,9,10}类型题2 :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主要针对用不等式描述元素特征)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间的运算,主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集合用数轴或文氏图表示出来(常选用数轴表示),再通过观察图形求相应运算。

A n B (交集)为图形中A与B重叠即共同拥有的部分表示的集合。

A U B (并集)为图形中A加上B所表示的集合。

C u A (补集)为图形中表示全集U的部分中去除表示A剩下的部分所表示的集合(若全集为R,则数轴表示时是整条数轴)注意表示数轴是带有等于号的用实心点表示,没带等于号的用空心点表示。

例2、已知集合A={x|0<x<2} , B={x|-1<x<3},求A n B, A U B, C R A。

解:A n B={x|0<x<2 } n {x|-1<x<3}={x|0<x<2}数轴表示:(此部分可在草稿纸进行)-10123U B={x|0<x<2 } U {x|-1<x<3}={x|-1<x <3}AC R A={X| x < 0 或x > 2}数轴表示:(此部分可在草稿纸进行)I ■: —』/彳"・考点二:求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 (1) 分式的分母不为 0;(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 0, 0取0次方没有意义(即指数为 0的幕函数底 数不能为0);(3) 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 0;(4)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 0且不等于1; (5) 当函数涉及实际问题时,还必须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1.2子集、全集、补集

1.2子集、全集、补集
变式2:已知A={x|1<x≤3 }, B={x| x-a>0 },且AB,求实数a的取 值范围.
数学应用
2.已知集合P = {x | x2+x-6=0},集合Q = {x | ax+1=0},满足Q P, 求a所取的一切值.
思考: 设集合A={-1,1},集合B={x|x2-2ax+b=0},若B≠,B A, 求a,b的值.
解不等式3x-6≤0得x≤2, ∴A={x|1<x≤2}. 则∁SA={x|x≤1或x>2}.
小结
1.包含与子集: 2.真包含与真子集: 3.包含——真包含与相等 4.关于空集的规定: 5.关于补集的理解:
1.集合也可以定义运算. 根据一定的规则,由已知集合生成新的集合,叫做集合的运算.
2.全集;
3.补集:
大前提:A S ; 运算法则:∁SA= { x|xS,且xA}.
数学里研究问题的程序一般是
数学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数学运算
数学应用
1.已知A={x|1≤x≤3 },B={x| x-a≥0 },且A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1:B={x| x-a>0 },且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若AB且BA,则A=B .
AB 若aA,则aB.
注意:与的区别.
数学应用
例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 (2)写出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数学建构
2.真子集的定义:
如果AB,并且A ≠B ,那么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 如: {1,3}{1,2,3},{3}{1,2,3}
数学建构:
补集的性质: 1.补集的反身性: 设全集为S,A是S的一个任意子集,则∁S (∁S A )= A .
2.补集的互补性. ∁S S= , ∁S = S .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讲 子集、全集、补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讲  子集、全集、补集

BA第二讲子集、全集、补集子集的定义:如果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BA⊆,读作A包含于B;或者记作AB⊇,读作B包含A.子集的性质:(1)A⊆∅, AA⊆(2)若一个集合中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有n2个真子集的定义: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读作A真包含于B.真子集的性质:(1)∅⊂≠A(其中A是任意的非空集),(2)若一个集合中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真子集个数有12-n个子集、真子集(BA⊆, A⊂≠B)关系用韦恩图表示为:全集的概念:如果一个给定的集合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

补集的概念:一般地,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即A U⊆),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U A;读作:A在U中的补集;符号语言表达式为:∁U A{},x x U x A=∈∉且;韦恩(Venn)图表示,如右图(阴影部分):补集性质:(1)UCU=φ(2) φ=UCU(3) AACCUU=)((4)BA⊆,则BCACUU⊇例1.(1){}aA,3,1=,{}1,12+-=aaB,BA⊇,求a。

(2)已知{}01|=+=ax x A ,{}056|2=--=x x x B ,B A ⊆,求a 。

(3)已知{}04|2=+=x x x A ,{}01)1(2|22=-+++=a x a x x B ,若A B ⊆,求a 。

经典练习:已知{}52|≤≤-=x x A ,{}121|-≤≤+=m x m x B ,若A B ⊆,求m 的范围例2.设全集{}32,3,22-+=a a U ,{}2,12-=a A 。

(1) 若{}5=A C U ,求实数a 的值(2) 若A B ⊆,集合{}3=B C A ,求集合B 与集合U 。

高中数学必修一子集、全集、补集知识点和练习.docx

高中数学必修一子集、全集、补集知识点和练习.docx

子集、全集、补集[预习自测]集合的运算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定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设S是一个集合,A是S 义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组成的集合,叫做A,B 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记作AQB (读作的并集.记作:AUB 集(或余集)'A 交B,),即AQB= (读作'A并B,),记作C/,即{ X I X€ A,且XG B}・即AUB ={x|xeA,或xeB}).CsA 二{x|xwS,山纟A}韦(/I D) 恩C A C A图\/示 F. 1图2性AQA=A AUA二A (CuA) n (C U B)Ap e二e AU e二A二C u (AUB)质ARB^BAA AUB 二BUA (C U A) U (C U B)AABcA AUBo A =C u (A n B)AABcB AUBoB AU (GA)二UAA (GA)二 e.例1.判断以下关系是否正确:(1){。

匕何;(刀{1,2,3} = {3,2,1};(3)0/°};⑷0e{0};⑸0屮};⑹0珂0};例2.设A = gTv兀<3,"Z},写出A的所有子集.例3.已知集合M={d,Q + d,d + 2d}, N = \a,aq,aq‘ ,其中心。

且M = N ,求§和d的值(用d 表示)•例4.设全集”={2,3,° +2d-3},人={|2°-1|,2}C〃A = {5},求实数G的值.例5.已知 A = {g<3},B = {gs}.⑴若B Q A,求Q的取值范围;⑵若AgB,求d的取值范围;⑶若c討吳C』,求d的取值范围.[课内练习]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oe {0),②eQ{0},③{0, 1}^{ (0, 1) },④殳(a, b) } = { (b, a) }A) 1 (B) 2 (C) 3 (D) 42. 集合松,4,6,8}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 16 (B)15 (014 (D) 133. 集合人={正方形}, 〃 = {矩形}, C 二{平行四边形}, 0 = {梯丿切,则下面包含关系中不正确 的是( )(A) A ^B⑻ BuC(c) C Q D①)A U C4. 已知 M 二{x| —2WxW5}, N 二{x| a+1WxW2a —1}・ (I )若M^N,求实数a 的取值范圉; (II )若M — N,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巩固提高]1.四个关系式:①0u {O };②o*{O };③0w {O };④0 = {0}.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 ①,④D.②,④ 2・若 U 二{x | x 是三角形}, p={X 1x 是直角三角形},则CuP = ------------------------- []A. {x x 是直角三角形}B. {x | X 是锐角三角形}C. {x | x 是钝角三角形}D. {x | X 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3.下列四个命题:①0 = {°};②空集没有子集;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子集;④空集是任 何一个 集 合 的 子 集5. 若5尺,A = {g )»x}, 3-{(讪;-1},则 A,B 的关系是—[] A ・兔人 B 聂B ・A BC. A = BD.6 •设 A 二何X <5K N},B={X I 1< x <6/旳,则 C 』A. 0个B. 1个 C ・2个4・ 满足关昊{1,2} G A------------------------ [1A ・5B. 6 C・7D. 3个{1,2,3,4,*的集合A 的个数是D. 87. U二{x | /—8x + 15 = 0,xw/?},则u 的所有子集是8.已知集合A=UI GVXV5},B = {x\x^2}且满足Ac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9.已知集合p 二{x | F+ —6 $ 二{x | Q + 1 =若SUP,求实数Q的取值集合.1 0.已知M 二{x | x>°,兀丘尺}, N 二{x | x> ⑦ xwR}(1) 若M匚N ,求a得取值范围:(2) 若心N ,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思考2:不等式 0 x 1 3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集是什么?在整数范围内的解集是什么?
{x |1 x 4}
{2,3,4}
思考3:在不同范围内研究同一个问题,可能 有不同的结果.我们通常把研究问题前给定的 范围所对应的集合称为全集,如Q,R,Z等. 那么全集的含义如何呢?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 有元素,则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思考2:在上述各组集合中,把集合U看成全集, 我们称集合B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一 般地,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是由哪些元 素组成的? 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思考3:怎样定义“补集”?用什么符号表示 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 集U的补集.记作 ðU A .
{x | 2 x 3}
例3 设全集 U {x | x 7, x N } ,已知 (ðU A) B {1,6} ,A (ð U B) {2,3} , , 求集合 A 、 B. ð ( A B ) {0,5} U
U
0,集U={1,2,3,4,5},集合 2 2 A {x | x 5x a 0}, B {x | x bx 12 0},
问题提出
1.对于集合A,B,A B 和 A B 的含义如何? 2.对于任意两个集合,是否都可以进行交与 并的运算? 集合{x|x是直线}与集合{x|x是圆}的交集 是什么? 3.两个集合之间的运算除了“并”与“交” 以外,还有其他运算吗?
知识探究(一)
思考1:方程 ( x 2)( x 3) 0 在有理数范围内 的解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是什么? {2, 3, 3} {2}
已知 (ðU A) B {1,3, 4,5},求实数 a, b的值.
a 6, b 7
作业: P11练习: P12习题1.1A组: B组:
4. 9,10. 4.
思考4:如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如何用venn图表示 ðU A?
ð U A {x | x U , 且x A}
U A
ðU A
思考5:集合 ðU , ðU U , 痧 , A (ðU A) , U ( U A) A (ðU A) ,分别等于什么?
思考6:若 ð ,则 ðU B等于什么? UA B 若 A B ,则 ðU A与 ðU B 的关系如何?
理论迁移
例1 设全集U= {x N | x 9}, A={1,2,3,4},B={3,4,5,6,7}, 求 ðU ( A B) , (ðU A) B .
*
ðU ( A B) ={1,2,5,6,7,8}; (ðU A) B={3,4,5,6,7,8}.
例2已知全集U=R,集合 A {x || x 1| 2}, B {x | 2 x, 4} (ðU A) 求 . B
知识探究(二)
考察下列各组集合: (1)U={1,2,3,4,„,10}, A={1,3,5,7,9},B={2,4,6,8,10}; (2)U={x|x是师大附中0705班的同学}, A={x|x是师大附中0705班的男同学}, B={x|x是师大附中0705班的女同学}; (3)U= {x | 0 x 3} ,A={x | 0 x 1} , B={x |1 x 3}. 思考1:在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U,A,B三者 之间有哪些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