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年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来源:学*科*网]1. 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 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形成原因。

4.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了解其危害。

5. 掌握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来源:学科网]1、设疑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把握她的脉搏,倾听她的心声。

谈谈自己对黄土高原的了解。

学生活动:谈论各自外出的见闻,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2、播放黄土高原图片,同时思考图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过渡】: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黄土高原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概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来源:学.科.网Z.X.X.K]讲授新课1、文明的摇篮【过渡】谈谈生活中你对黄土高原的了解【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和地形类型。

读图6.25,学生在老师相关问题的引导下,认识黄土高原的地形。

提问:(1)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分析讨论:(1)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2)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课标要求】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是本册教材中重点分析的我国的一个地形区,非常具有典型性。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解决措施,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只能看到零星的几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

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民俗的影响。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4.通过实验、材料及小组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概括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民俗的影响。

难点: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航拍中国——陕西》黄土高原片段。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内陆腹地,该地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深的奥秘。

今天,我们跟随航拍中国摄影团队,一起飞越黄土高原,去探访高原上的窑洞,见识该地深处的别样生活,开启我们的寻根之旅。

新课讲授:(一)高原之魂——中华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得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结合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得出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2.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讨论:为什么黄河流域能成为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

学生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二)高原之情——多彩的风土民情1.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讨论: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生活及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且不易崩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冬冷夏热,且黄土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6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以及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2.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貌特征。

2.讲解法: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讲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上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PPT课件,对黄土高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点评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其地貌特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8下地理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说课 教案设计

人教版8下地理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说课 教案设计

《第六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课标解读: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部分以下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二)本节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前半部分内容。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惟一一个地形区,从人地和谐、可持续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安排,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教材重组和资源整合,突出讲授“黄发展的角度讲,对学生的今后理论与实践活动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课土高原地域文化”,“位置、范围”,“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等。

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章节将做一专题放在下一节课学习。

二、说学生: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等中国区域地理专题。

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北方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黄土高原的学习打下较好地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另外由于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候,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的“黄土风情”2、结合地形图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3、学会识别和描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黄土高原基本地貌,认识和了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征。

4、认识和了解黄土高原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收集整理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资料,”,以课件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掌握黄土高原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图片: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3.视频:黄土高原地貌形成的过程4.课件:教学PPT5.学生活动材料:小组讨论报告、问题思考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美丽与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本概念,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形成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人类活动的图片和资料。

3.地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4.视频: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类活动的影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类活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1、找到黄土高原的四至点。

2、黄土高原周边有哪些地形单元?3、找到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省区。

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利用表格进行总结:活动二:黄土高原的形成1、阅读课本26页材料,认识黄土“风成说”。

2、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怎么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上厚厚的黄土是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颗粒物被风吹来的。

2、①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②说明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③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3、地面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过程: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侵蚀。

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墚、岇、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岇: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活动三:探究水土流失1、读图,说说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2、讨论不同土质(沙土、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轻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读图,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哪些?4、阅读材料,谈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了哪些危害?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1、实验的结果证明: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

2、①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②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③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总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山区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采矿、修路等。

4、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导致土地肥力下降;②是河流含沙量剧增;③造成旱涝灾害频繁;④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题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课标与考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关于黄土高原的“风成说”。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梁、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及难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关于黄土高原的“风成说”。

学情分析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及范围这部分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相对比较零散,初二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较差,所以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依据知识的结构关系来提高地理学习技能教学方法及教具探究引导、合作学习、分析展示多媒体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认定目标: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出示图片)(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合作探究:(2)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图片,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6省。

(3)出示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黄土高原。

一、学生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和课本24页图6.25。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2、了解关于黄土高原“风成说”。

二、自主学习和交流:指图说出(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在我国北方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的黄土覆盖的地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图中A是_____________,B是 _____ ,C是 _____ ,D是_____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地理现象的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准备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案例,用于分析。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黄土高原》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中的内容。

是在学生从理论知识角度认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和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使学生又从实际了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事例,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阅读地图的能力,初步形成分析人地关系的科学观念,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学生们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一课”。

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教材突出的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地理学科对于初二年级学生讲是一门“老”课程,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内容,对于地理学有了相对系统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的阅读。

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相对有较深基础。

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对于黄土高原的环境相对知道些许。

根据这一现状,我在准备依据教材内容采取自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并有意识的渗透文化底蕴,将地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1、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知晓黄土高原多样地貌的形成及相互联系。

2、运用读图,资料分析等方案掌握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以及形成千沟万壑特点的原因。

3、通过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及不同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教学难点:黄土的来历分析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讲授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课程资源(微课)。

五、板书设计:黄土高原一、位置范围二、风成说三、黄土地貌:塬、梁、峁、川四、文明摇篮什么问题。

证据一: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证据二: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形成与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节教材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以及其形成机制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地理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地理特征等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实地考察点位的介绍和安排。

4.学生分组讨论的相关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地理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理解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哪些?”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黄土高原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深入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视频资料,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生态环境。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土高原的独特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二)德育目标: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4.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教师:我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指图7-1-1“黄土高原的范围”,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地理知识。

教材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土高原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深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图片,分析其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黄土高原相关的案例资料,如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如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容,呈现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人教版八下地理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地理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识别本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知道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的煤矿。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简要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描述、辨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解决措施;通过数据材料等了解该地区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和解决措施”的分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了解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培养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能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

【教学方法】情景设计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归纳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平凡的世界》的小段宣传片)前一段时间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被拍成电视剧,很火,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

这部作品的背景是我国的陕西榆林,即黄土高原地区(展示电视剧中的背景图片)。

那黄土高原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学习(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思考:地理位置可以用什么来描述?1.经纬度位置观察中国地图,辨认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

读教材89页图B黄土高原地形图,找出其大致经纬度范围。

2.相对位置读教材89页图B黄土高原地形图,圈出黄土高原四周的地形区,据此描述黄土高原在地形方面的相对位置;(二)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展示电视剧中的黄土高原背景图和梅县的景观图)大家看这两幅图,有什么明显的差异?(黄土多)好,那这里的黄土是这个地区本身就有的还是从哪里来的呢?阅读书本91页的阅读卡片,回答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风成说”)(三)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平凡的世界》这部剧给我们的感受是很震撼的,这不仅仅是指心灵上的,也有视觉上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

此外,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图表等教学素材。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独特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治理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治理和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黄河的水为什么那么黄,它流经了那个地形区?引出新课。

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一)黄土高原的范围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观察黄土高原在哪些地理事物的什么方位?再
总结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最后找出黄土高原主要跨越的省级行政区。

(二)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
同学阅读课本第25页,回答。

承转过渡: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二、风吹来的黄土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
请同学阅读课本第27页活动1和第26页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风成说”的观点是什么?
2.支持“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
3.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黄土高原的地形景观
介绍黄土高原地形景观分类。

(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川)
结合图片说明:
A B
C D
1.黄土高原的地貌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
2.黄土地貌按照演变顺序如何排列呢?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在哪种地貌?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承转过渡: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也就是说,他们的水土流失程度不同,下面我们来了解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板书: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让学生阅读图6.34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覆盖率下的水土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总结出与水土流失有关的因素——植被。

假设:在同样的植被覆盖情况下,雨大和雨小、雨急和雨缓水土流失的情况会怎样?
总结出与水土流失有关的因素——降水(气候)。

假设:在同等降雨量情况下,雨下在疏松的尘土里和紧致的粘土里,水土流失的情况会怎样?
总结出与水土流失有关的因素——土质(土的特性)。

以上三种因素都属于自然原因,除了以上三种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导致水土流失?(人类活动)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黄土具有什么特性?
2.观察延安的气温降水量柱状图和教材34页2.18图,延安的年降水量接近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
3.分析窑洞与哪些自然环境有关系?
4、对照以上几种因素,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③土的特性——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④人类活动——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三)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
黄土高原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2.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请同学们阅读30页课文和图6.36,回答水土保持的措施。

[课堂小结]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一)黄土高原的范围
(二)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
二、风吹来的黄土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
(二)黄土高原的地形景观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三)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
四、水土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