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黄豆种植课程设计

大班黄豆种植课程设计

大班黄豆种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大豆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以及动手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掌握大豆种植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学会大豆种植、管理和收获的基本技能。

4.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大豆种植》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大豆的生长过程:介绍大豆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过程。

2.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讲解土壤、水分、光照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3.大豆种植技巧:教授播种、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基本技巧。

4.实践操作:安排户外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大豆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大豆种植技巧。

2.讨论法:学生讨论大豆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安排户外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植物生长与栽培》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大豆栽培技术》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大豆的生长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铲子、水壶、记录本等。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记录并评价其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的种植实践活动和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评价。

作物栽培学(大豆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大豆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大豆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垄三”栽培技术要点
“三垄栽培法”。

“垄三”指的垄底深松、垄体分层施肥、垄上双行精量点播。

1.品种选择
2. 伏秋精细整地
3.播种
4.施肥
5.病虫草害防治
(二)窄行密植技术要点
1.选择品种
2.整地要求
3.播种方法
4.播种密度
5.施肥
6.除草
7.病虫害防治和收获
(三)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1.选择品种
2.选择地块
3.整地
4.适量施肥
5.选择地膜和地膜用量
6.播种
7.除草
8.残膜回收
7.病虫害防治和收获
二、无公害大豆生产关键技术(一)生产基地选择(二)选择优良品种(三)种子质量
(四)施肥
(五)病虫草鼠害防治
1.农业防治
2.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

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

作物栽培学各论-大豆栽培

(二)茎
包括主茎和分枝。茎发源于胚轴。在营养 生长期间,茎尖形成叶原始体和腋芽,一些 腋芽后来长成主茎上的第一级分枝。大豆栽 培品种有明显主茎。
主茎高度50-100cm,茎粗 6-15mm。主 茎12-20节,有晚熟品种多达30节,有早熟 品种仅8-9节。
幼茎有绿色与紫色两种。绿茎开白花,紫 茎开紫花。茎上生茸毛,灰白或棕色,茸毛 多少和长短因品种而异。
2。栽培大豆究竟起源于我国何地? ——多中心起源。起源中心不止一个,而是多 源。 ——起源于黄河流域。比较野生大豆和栽培大 豆对昼夜变温和光周期的反应,证实35°N的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差别最小;品质分析, 我国34°N一35°N地带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 的蛋白质含量最为接近;种子蛋白质电泳证明 胰蛋白酶抑制剂Tiª等位基因的频率,栽培大豆 为100%,野生大豆中只有来源于32N-37 N° 者才是100%,与栽培大豆相同。
野 生 大 豆
(二)中国大豆的分布
1。分布很广,除高寒地区>10℃年活 动积温在l900℃以下或降水量250mm以 下无灌溉条件地区不能种植外,凡有农耕 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种植。
2。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为集中产区 。东北三省和华北及豫、鲁、皖、苏等地 ,是我国大豆生产中心。
(三)中国大豆种植区划
作物栽培学各论
第六章 大豆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大豆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一)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 (二)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 (三)重要的饲料作物 (四)重要的养地作物
大豆色拉油
大 豆 纤 维 棉 被
大豆纤维系列
大豆纤维混纺
二、大豆的起源和分布
(一)起源
1。世界公认大豆起源于中国。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大豆”。 汉代《史记》中即提及轩辕黄帝时“艺 五种”(黍稷菽(shu一声)麦稻),菽就 是大豆。 1959年山西侯马考古发掘出多颗大豆 粒,经14C测定,距今2300年,系战国时 代遗物。

大豆栽培学教案

大豆栽培学教案

大豆栽培学教案教案标题:大豆栽培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大豆栽培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大豆的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大豆的栽培要点,培养其对农业技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2.掌握大豆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施肥、灌溉等方面。

3.了解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2.大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

3.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1.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大豆栽培学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2.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土壤、肥料、农具等。

3.实验设备:播种机、喷雾器、温湿度计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大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大豆栽培学的兴趣。

步骤二:理论学习(30分钟)1.讲解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2.介绍大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施肥、灌溉等方面。

3.讲解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步骤三:实践操作(6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大豆的播种实验,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施肥等操作。

2.观察和记录大豆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率、生长速度等指标。

3.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观察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步骤四: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3.总结大豆栽培学的要点和技巧。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介绍大豆栽培学的研究领域和前沿,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2.听取学生的报告和分享,评价其对大豆栽培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大豆产业参观或实地考察,加深对大豆栽培学的实际应用的了解。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要点。

2. 学生能了解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3. 学生能了解作物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合适的作物栽培计划。

2. 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进行作物栽培的播种、施肥、灌溉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作物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生产观念,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作物栽培中的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作物栽培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作物栽培基本原理:介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育周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 教材章节: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总论》- 内容列举:作物生长发育、生育周期、环境因素影响。

2. 作物栽培技术:详细讲解播种、施肥、灌溉、中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播种技术、施肥原则、灌溉方法、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

3. 常见作物栽培实例分析: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为例,分析其栽培技术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主要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水稻、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生长发育特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作物栽培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作物栽培实践》- 内容列举:实践操作安排、操作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组织与安排。

豆类种植教案

豆类种植教案

豆类种植教案教案标题:豆类种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豆类的基本特点和种植要求。

2. 掌握豆类的种植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种植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一、豆类概述1. 豆类的分类和特点。

2. 豆类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豆类的种植要求1. 土壤要求:土质、排水性、酸碱度等。

2. 水分要求:浇水量、浇水时间、保持土壤湿润等。

3. 光照要求: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等。

4. 温度要求: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三、豆类的种植方法和技巧1. 豆类的播种方法:直播和育苗。

2. 豆类的育苗技巧:选择适宜的苗床、播种量、浇水管理等。

3. 豆类的移栽和定植:适宜的移栽时间、移栽间距、定植深度等。

4. 豆类的生长管理: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5. 豆类的收获和储存:收获时间、收获方式、储存条件等。

四、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豆类种植园地,观察豆类的生长情况。

2. 种植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豆类的育苗和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豆类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4.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种植实验的结果和心得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豆类种植的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种植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和讨论任务。

评估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对豆类种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豆类种植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心得体会。

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对豆类种植园地的观察和分析报告。

拓展活动:1. 豆类的烹饪与食用:组织学生学习豆类的烹饪方法和食用价值,进行豆类制品的制作。

2. 豆类的加工与销售:引导学生了解豆类的加工方式和市场销售,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和模拟销售活动。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案的深度和难度,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和活动。

大豆教学大纲

大豆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大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作物栽培学,即作物栽培学总论,是农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大豆是作物栽培学中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须的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基本掌握当地大豆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大豆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了解大豆产品品质标准,了解大豆的良种引种与繁育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规律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根据作物的要求,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总学时为30学时,各章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概述(2学时)一、大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二、大豆的起源、分布于栽培区划三、世界及我国作物生产发展概况第二章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6学时)一、大豆的形态特征二、大豆的类型三、大豆的生长发育第三章大豆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学时)一、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第四章大豆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学时)一、大豆的产量形成二、大豆的品质第五章大豆的栽培技术(4学时)一、轮作和耕作二、施肥三、播种四、田间管理五、收获与贮藏第五章高油大豆栽培技术(4学时)一、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二、高油大豆生产技术规范三、高油大豆保质提质技术第六章呼伦贝尔市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2学时)第七章大豆深加工(2学时)第八章我国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研究(2学时)四、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总学时为2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一、大豆试验地的设计、规划、试验用具的准备工作(4学时)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规定(4学时)三、试验地种植(8学时)四、大豆各时期的生物学形态观察及易发生的病虫害辨别(4学时)五、试验地的除草与施肥(2学时)六、叶面积系数与降水量的测定(2学时)七、大豆收获适期的确定及田间测产(2学时)。

XXX《种植大豆》教学设计

XXX《种植大豆》教学设计

XXX《种植大豆》教学设计XXX的教学设计《种植大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认识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以及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

通过研究大豆生产过程,学生将对农业生产有更全面的了解,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研究惯,并让他们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尊重农业生产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大豆或某一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的概况;观察生产劳动的特点,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尊重农业生产者,养成珍惜他们劳动成果的良好惯。

由于城市里的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相对较少,本课程将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常吃的事物入手,以大豆为例,使学生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教学策略方面,本课程采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思路,融合多学科知识,包括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和历史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教育等,使学生对社会要素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课程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是多元、复杂而难以把握的,与分科课程相比,难度更大。

总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认识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并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以此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研究惯。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课件和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如课件和图片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加趣味性和启发性。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大豆田里长见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想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来展示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例如大豆的用途、生长过程、种植区域和生长周期等。

小学劳动教案种大豆

小学劳动教案种大豆

小学劳动教案种大豆教案标题:小学劳动教案-种植大豆教案目标:1. 了解大豆的生长特点和种植要求。

2. 学习如何准备土壤和种植大豆种子。

3. 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大豆种子2. 耙子、铁锹等园艺工具3. 肥料和水壶4. 小铲子和种植盆5. 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豆的生长过程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植物生长单元中学到的知识,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大豆是如何生长的。

探究:2. 展示大豆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大豆的生长过程和种植要求。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豆的种植要求,包括土壤、阳光、水分和温度等因素。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

实践:4. 准备土壤:学生使用耙子和铁锹清理种植区域,确保土壤松散并去除杂草。

5. 种植大豆种子:学生使用小铲子在准备好的土壤中挖小孔,然后将大豆种子放入孔中,轻轻覆盖土壤。

6. 浇水和施肥:学生使用水壶给种植区域浇水,并在适当的时候添加适量的肥料。

7. 观察和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图片、绘画或写作等方式。

总结:8.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9. 引导学生总结种植大豆的要点和技巧,并提醒他们继续关注大豆的生长情况。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种植大豆,继续观察和记录大豆的生长情况。

11. 学生可以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他们的种植经验和观察结果。

1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场,了解更多关于大豆种植的实际情况。

评估:13. 观察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14. 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评估他们对大豆种植要求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科学、地理、语言艺术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大豆种植和农业的认识。

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大豆种植经验的文章,或制作一个关于大豆的科学展示。

园艺专业大豆栽培教案

园艺专业大豆栽培教案

园艺专业大豆栽培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大豆的基本特点和栽培要求。

2.了解大豆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大豆的基本特点和栽培要求。

2.大豆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大豆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如何操作。

2.如何解决大豆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大豆种子、土壤、肥料等栽培材料。

2.栽培工具、测量仪器等实验设备。

3.大豆栽培技术和方法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大豆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大豆栽培的兴趣和热情。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大豆的栽培要求,包括土壤要求、气候要求、肥料需求等内容。

并介绍大豆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包括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3.实验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定数量的大豆种子、土壤和肥料。

学生按照讲解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实际的大豆栽培操作。

包括选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

4.观察记录(20分钟)学生观察大豆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叶片颜色、根系情况等内容。

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5.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大豆的生长情况和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方案和解决方法。

6.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针对大豆栽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进行课堂小结和回答问题。

七、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操作和尝试,提高实践能力。

2.带领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实际大豆栽培情况。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了解其他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以及课堂小结和问答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种植大豆劳动实践教案

种植大豆劳动实践教案

种植大豆劳动实践教案教案标题:种植大豆劳动实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要求。

2. 学习大豆的种植过程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要求。

2. 大豆的播种和管理技术。

3. 大豆的生长观察和记录。

4. 大豆的收获和储存。

教学准备:1. 大豆种子。

2. 种植土壤和盆栽。

3. 农具和园艺工具。

4. 观察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大豆的重要性和种植大豆的意义。

2. 介绍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要求。

实践操作:3. 组织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块土地或盆栽。

4. 学生根据种植要求,准备土壤,将大豆种子播种。

5. 学生学习和实践大豆的管理技术,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6. 学生观察和记录大豆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

总结:7. 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大豆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8. 教师总结大豆种植的关键要点和技术要求。

9. 引导学生思考大豆种植的意义和劳动实践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0. 学生可以进行大豆收获的实践操作,学习收获和储存的技术。

11. 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大豆种植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家庭菜园或学校农田。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技术运用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格和总结报告。

3. 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豆的用途和经济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大豆制品的制作实践,如豆腐、豆浆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大豆相关的科学研究,如大豆的营养成分分析等。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园艺专业大豆栽培教案

园艺专业大豆栽培教案
名称
第三节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目的要求
了解大豆的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形成
重点难点
大豆产量形成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大豆的器官平衡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0
10
20
20
10
10
20
大豆的一生
大豆生育时期的记载
大豆的个体与群体
大豆产量形成的两个生理过程
群体生物产量的积累
大豆的群体生物产量
大豆的器官平衡和经济系数
重点难点
根瘤是如何形成的,固氮的过程,大豆的固氮量。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0
10
20
20
20
20
20
20
大豆根的组成。
大豆根瘤形成过程。
大豆根瘤固氮过程。
大豆茎形态解剖特征。
大豆叶片形态解剖特征。
大豆花的形态解剖特征。
大豆的荚和种子。
大豆的类型。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单元教学计划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讲授法
单元教学计划
名称
第四节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目的要求
了解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重点难点
大豆对光照、温度和土壤养分的要求怎样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对光照的要求
大豆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对降水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质地、有机质和酸碱度的要求
大豆对土壤矿质营养的要求。
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1790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引进大豆,作为观赏植物。1804年美国文献才初步提到大豆。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生物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生物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2. 掌握大豆的栽培方法;3.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2. 大豆的种植方法;3. 大豆的生长管理。

教学步骤:一、大豆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10分钟)1. 讲解大豆的生长环境:大豆生长适宜温度在20-28摄氏度,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2. 介绍大豆的生长特点:大豆萌芽期短,生长迅速,需充足光照和水分。

二、大豆的种植方法(20分钟)1. 展示大豆的种子和种植工具;2.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种植土壤并铺设;3. 指导学生如何种植大豆种子;4. 讲解大豆的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方法。

三、大豆的生长管理(15分钟)1. 指导学生如何定期浇水和施肥;2. 讲解大豆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大豆的生长情况;3. 提醒学生定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保障大豆的生长健康。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指导开始实际操作种植大豆;2. 教师在旁引导学生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3. 学生完成种植后进行总结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重点;2. 强调学生需要持续关注和照顾种植的大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耐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技能掌握程度和注意事项是否遵守;2.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馈;3. 对学生的种植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检验学生对大豆栽培知识的掌握程度。

扩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农民来校园进行大豆栽培讲座和实践指导;2.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农田大豆种植情况,加深对大豆栽培的了解;3. 开展大豆加工食品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体验大豆的多种用途。

教学反思:本教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日后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
13
面积稳步增加
1961年,收获面积2381万公顷,2003年达8361万公顷;发 展最快的是南美,1961年仅26万公顷,2003年达3310万公 顷;
种植面积美国最大,近3000万公顷;其次是巴西(1843万 公顷,1961年仅24万公顷),阿根廷第三(1240万公顷), 中国第四(950万公顷),印度第五(645万公顷);
美国产量水平近年呈下降趋势.
总产显著提高
1961年2688.2万吨,2009年达23800万吨;
主产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上世纪50年代前亚洲 第一;2002年前北美第一;而此后南美第一
2008\2009,美国8000万吨;巴西6250万吨; 阿根 廷5050万吨,中国第四;
国际上大豆利用趋势
19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1
Glycine ussurieensis
Glycine max L

Raceme

600-700kg
第三节 大豆栽培技术
78
90-120
300 000 - 450 000 株/公顷
600 000 株/公顷
225 000 株/公顷 300 000 株/公顷 300 000 株/公顷 375 000 株/公顷
好。 3 查苗补苗或补种。
4
大豆含脂肪20%左右; 豆油含22-33%的油酸和50-60%亚油酸; 大豆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
5
2、籽粒和豆饼均为优质饲料
每100克植物干物质含蛋白质12克、脂肪4克; 豆饼蛋白质的可消化率较玉米、高粱高26-28%; 青刈大豆更是优质的青饲料和青贮饲料。
6
3、可制成多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
大豆栽培
1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学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年份
1998
2008
大豆总产与进出口量(1983~2009)
进口与总产(万吨)
4500
4000
总产
3500
进口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年份
1.3 我国大豆的分布与区划
我国大豆的分布
2)战国时期燕国、齐国把大豆传入了与其毗邻的朝鲜; 西汉时期大豆可能被传到了日本。
3)1740年法国传教士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1790 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
大豆的传播(b)
4)1765年,东印度公司海员S.鲍文(Bowen)将中国大 豆带到美国佐治亚州;1770年,美国驻法大使B.富 兰克林(Franklin)第二个把大豆由法国引入美国费 城;soybean一词在1804年被首次使用,soy为菽的音 译。
4)种粒大小:大粒(18g以上)、中粒(12~17.9g)和 小粒(11.9g以下)。
5)结荚习性:可分无限结荚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和 有限结荚习性。
大豆的结荚习性
无限
亚有限
有限
无限结荚习性
1)主茎和分枝的顶芽不转变成顶端花序,条件适宜时 可保持继续生长的能力。
2)在开花结荚后,仍进行茎叶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 生长重迭时间较长。
我国的大豆生产
1)历史上我国一直是大豆生产第一大国和出口大国;种植面 积最多的是1931年达1526.7万hm2,总产最高的是1938年 达1210万吨,占同年世界总产的93%;此后受战争等因 素影响,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解放后有所恢复。

作物栽培学大豆教案(1-2节)

作物栽培学大豆教案(1-2节)
1.2.4大豆低产的原因
1.3大豆的品质
1.3.1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
1.3.2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因素
第五节大豆的栽培管理技术
1大豆的轮作倒茬
1.1轮作倒茬增产的原因
1.2主要的轮作方式
2播前整地
3科学施肥
3.1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3.2施肥的方式
4合理灌溉
4.1需水规律
4.2灌溉方式
5高质量播种技术
5.1种子处理
5.2适期早播
5.3合理密植
6.田间管理技术
6.1查苗补种
6.2间苗定苗
6.3中耕培土
6.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6.5防治病虫草害
7.科学收获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穿插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进程
1、点名。3分钟
2、简要回顾上两节所学内容,并提问。3分钟
3、组织学生讨论。4分钟
《作物栽培学》大豆教案(1-2节)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章节
第八章大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大豆高产的条件
章节分析
重点
1、我国的大豆分布
2、大豆的生物学器官
难点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关键点
大豆栽培种的形态特点、产量特性及对环境要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大豆的重要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2.1脱落原因
2.2.2防治脱落的途径
第三节大豆高产的条件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对土壤的要求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
2学时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条件;2. 学习大豆的种植技巧和管理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大豆的生长过程;2. 大豆的种植技巧;3. 大豆的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大豆的生长习性;2.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教学图片;2. 学生准备观察大豆生长过程的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教学图片展示大豆的果实和植株,引导学生观察大豆的特征;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大豆的了解和种植经验。

二、大豆的生长过程(10分钟)1. 教师介绍大豆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期、结实等阶段;2.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本,记录大豆的生长过程。

三、大豆的种植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大豆的种植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种子、土地准备、播种深度等;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种植技巧;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四、大豆的管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大豆的管理方法,包括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管理方法;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五、大豆的病虫害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病虫害防治方法;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豆的生长过程和管理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大豆种植实践,观察并记录大豆的生长过程;2. 学生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实践,观察并记录防治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种植技巧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教案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教案

第一节概述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大豆作为主食营养价值很高每斤大豆产热量为2055千卡,同量的小米产热量为1810千卡,小麦面粉为1780千卡,稻米l745千卡。

大豆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于所有其他粮食作物,而且质量好。

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全,特别是大豆蛋白质中含赖氨酸多,大豆蛋白属于“全价蛋白”,易被吸收。

如以标志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生理价”表未,小米蛋白质的生理价是57,玉米蛋白质是60,而大豆蛋白质为65。

若以40%玉米面、40%小米面和20%大豆粉混食,可使食物中氨基酸互相补充,从而使“生理价”提高到73。

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盐,钙的含量比小麦高12倍,磷比小麦高2倍,铁比小麦高2.6倍。

这些矿物盐是保证人们正常神经和筋肉活动、骨胳形成以及碳水化含物代谢所不可缺少的。

大豆除维生素C含量较少外,其他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B族含量特别高,对防止脂肪肝和肝萎缩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大豆所含碳永化合物与禾谷类不同,其淀粉含量很少,主耍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纤维素,因此大豆可作为宜食低淀粉食物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大豆价值可与肉、鱼、蛋等食物相媲美,是能代替动物性食物的植物产品。

大豆作为我国人民主副食对增进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含油量虽然不及其他油料作物,但大豆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大豆油约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6。

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

大豆总产量的1/4用于榨油,长期以来大豆油是我国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主要食油。

动物油、蛋黄、奶油含胆固醇较多。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胆固醇渗入到动脉血里凝集成微粒团;逐渐形成不透明的粥样症结即粥样硬化,进而发晨成血管硬化、心脏病、风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大豆油只含有脂醇而没有胆固醇,因此大豆可代替肉类,防止血管硬化。

3.大豆是良好的饲料随着养猪、养鸡等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将越来越重要。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物理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物理

栽培大豆教案初中物理课程类型:初中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

2. 学习大豆的物理特性,如密度、比热容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豆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2. 大豆的物理特性实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吃的豆制品是怎么来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通过栽培大豆得到的。

二、讲授(20分钟)1. 教师讲解大豆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2. 教师讲解大豆的栽培方法:选种、播种、施肥、除草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大豆种子和种植工具。

2. 学生在教室外的空地上种植大豆。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种植大豆的感受和观察到的问题。

2. 教师总结:大豆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养分等条件。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大豆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讲授(20分钟)1. 教师讲解大豆的物理特性:密度、比热容等。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测量大豆的物理特性。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大豆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豆物理特性实验。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2. 教师总结:大豆的物理特性对其生长和利用有很大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大豆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

2. 学生能正确进行大豆物理特性实验,并得出正确结果。

3. 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大豆物理特性对其生长和利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大豆作为主食营养价值很高每斤大豆产热量为2055千卡,同量的小米产热量为1810千卡,小麦面粉为1780千卡,稻米l745千卡。

大豆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于所有其他粮食作物,而且质量好。

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全,特别是大豆蛋白质中含赖氨酸多,大豆蛋白属于“全价蛋白”,易被吸收。

如以标志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生理价”表未,小米蛋白质的生理价是57,玉米蛋白质是60,而大豆蛋白质为65。

若以40%玉米面、40%小米面和20%大豆粉混食,可使食物中氨基酸互相补充,从而使“生理价”提高到73。

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盐,钙的含量比小麦高12倍,磷比小麦高2倍,铁比小麦高2.6倍。

这些矿物盐是保证人们正常神经和筋肉活动、骨胳形成以及碳水化含物代谢所不可缺少的。

大豆除维生素C含量较少外,其他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B族含量特别高,对防止脂肪肝和肝萎缩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大豆所含碳永化合物与禾谷类不同,其淀粉含量很少,主耍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纤维素,因此大豆可作为宜食低淀粉食物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大豆价值可与肉、鱼、蛋等食物相媲美,是能代替动物性食物的植物产品。

大豆作为我国人民主副食对增进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含油量虽然不及其他油料作物,但大豆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大豆油约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6。

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

大豆总产量的1/4用于榨油,长期以来大豆油是我国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主要食油。

动物油、蛋黄、奶油含胆固醇较多。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胆固醇渗入到动脉血里凝集成微粒团;逐渐形成不透明的粥样症结即粥样硬化,进而发晨成血管硬化、心脏病、风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大豆油只含有脂醇而没有胆固醇,因此大豆可代替肉类,防止血管硬化。

3.大豆是良好的饲料随着养猪、养鸡等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将越来越重要。

豆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

豆饼含蛋白质42.7-45.3%,脂肪2.1-7.2%,碳水化含物22.4-29.0%,纤维素4.8-5.8%。

豆饼蛋白质特别适宜作为猪和家禽的配合饲料。

因为猪和家禽等单胃牲畜不能大量利用纤维素,豆饼蛋白质的可消化率一般较玉米、高粱、燕麦高26-28%,易被牲畜吸收利用。

每公斤大豆饲料单位为1.4,玉米为l.l7,燕麦为1.01,小米为l.l9,豆饼为1.3。

大豆秸含粗蛋白质5.7%,可消化率2.3%,饲料单位0.32,其营养成份高于麦秆、稻草、谷糠等,是牛、羊的好饲料。

豆秸磨碎后可喂猪。

绿色的大豆植株可作青饲、青贮或直接放牧。

青刈大豆的营养价值不亚于苜蓿。

但是在我国实际上用作青饲的面积还很小。

4.大豆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豆饼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有机质肥料,果农、瓜农、花农都以饼肥提高产品品质。

由于以豆饼直接作肥料不经济,故提倡用豆饼先喂牲畜,再用牲畜粪作肥料。

大豆根上长有根瘤,根瘤菌有固定空气氮素的特殊功能。

大豆是其他作物的优良前作,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5.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大豆在工业方面的用途近几年有很大发展。

大豆可以作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像胶卷、脂肪酸、卵磷脂以及医药工业的维生素鞣酸蛋白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代乳粉、人造黄油等。

大豆制成品不下数百种之多。

大豆的综合利用前途极其光明。

大豆还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物资,在历史上,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品质极佳,畅销于三十多个国家。

大豆曾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最多的一种,甚至超过茶、丝。

二、大豆的起源与分布(一)大豆的起源大豆起源于我国已是国内外早已公认的事实,我国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这有多方面可靠的证据;第一、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进化而来,野生大豆遍及我国各地,而且有进化程度高低不同的各种类型;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大豆文字记载的国家,商代甲骨文称大豆为菽豆的初文,秦汉后才改称菽为豆子。

国外称大豆为“Soy”便源于菽。

三国时期曹植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既是大豆起源于我国的证据,同时也说明了大豆的两个用途,豆可煮食,豆秸可以烧火。

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

1790年荚国皇家植物园引进大豆,作为观赏植物。

1804年美国文献才初步提到大豆。

至于大豆具体起源于我国何处,目前说法不统一。

吕世霖和王金陵等认为大豆在我国的起源中心不止一个。

徐豹等对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对昼夜变温和光周期反应、蛋白质含量、胰蛋白酶抑制剂T a I等位基因的频率等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大豆起源于黄河流域。

(二)我国大豆的分布和种植区划我国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东南至台湾、海南,北至黑龙江黑河、呼玛,西至新疆阿勒泰、塔城,西藏的察隅、墨脱、波密一带都有栽培;内蒙古、甘肃、青海及新疆、四川西部的一些高原寒冷干旱地区则无栽培;其自然限制界线大致在全年≥10℃积温1900℃以下,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无灌溉设施的地区。

我国大豆生产最集中的地点,在东北为松嫩辽平原和三江平原,在黄淮海流域则为黄淮平原,其次较为集中的产区为华北的海河平原、黄河中游的晋陕边界和河套灌区;在南方有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鄱阳湖平原、浙北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沿江地区、闽粤沿海地区、台湾台西平原等。

产量历来最多的省份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8个省。

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3个大区;第二级根据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10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从而进一步规划并综合考虑技术措施。

温度、降水、光照,这三个主要气候条件因素,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影响我国大豆的分布和区别品种类型,形成不同耕作制度,也是区划的重要依据。

Ⅰ.北方春作大豆区一年只种一季作物,辽南地区冬小麦收获后可播夏大豆,但面积不大。

全区范围包括东北三省、蒙、宁、新和冀、晋、陕、甘四省北部,分3个亚区。

Ⅰ1.东北春作大豆亚区为全国两大主产区之一,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东北四盟可种大豆地区,而以松嫩、三江、辽河等平原栽培最集中。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成熟。

品种生育期为100-150天,当地品种对长光照反应不敏感,感温性强,以无限结荚习性为主,大部种植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种皮黄色、黄脐、光泽好的品种。

本亚区为我国重要的大豆内、外销商品基地。

换茬作物有高粱、粟、玉米、春小麦、甜菜等。

Ⅰ2.北部高原春作大豆亚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北,晋、陕两省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和河套灌区及宁夏。

由于大陆气候强烈,降水较少,土质较差,大豆栽培较少。

品种以耐瘠薄干旱的黑豆较多,也有黄豆、青豆。

生育期105-145天,多为无限结荚习性。

Ⅰ3.西北春作大豆亚区基本为新疆绿州地带种植,甘肃河西走廊有零星种植,但不稳定。

种植面积及产量与各个亚区比较,历来是最小的。

基本都是春作,品种有限,无限结荚习性都有,子粒较小,多蔓生或半蔓生,生育期120-140天,多在5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

Ⅱ.黄淮海流域夏作大豆区为华北冬小麦主产区域,基本为小麦后茬接种大豆,少数地方春播。

分为2个亚区。

Ⅱ4.冀晋中部夏、春作大豆亚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线以北,山西中部和东南部。

在50年代以前原以春作大豆为主,以后由于冬小麦面积不断扩大,正在发展早熟的复作大豆品种,所以本亚区为春、夏作大豆过渡地区。

在冀中多为一年二熟,在晋中和晋东南则多为二年三熟。

生产较多地点有天津市的宝抵、武清,河北的抚宁、迁安、滦县、沧县、固安、清苑、涿县,山西的襄垣、武乡、高平等县。

Ⅱ5.黄淮流域夏作大豆亚区包括河北石家庄、天津线以南,山东全部,河南大部,江苏灌溉总渠和安徽沿淮河两岸以北,晋西南、陕西关中和甘肃天水、武都地区,为我国二大主产区之一。

生产最集中的地点为山东的荷泽、惠民、潍坊、济宁、临沂等地区,河南的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开封等地区,安徽的阜阳、宿县,淮河南岸等地区和江苏的徐州、淮阴等地区。

本亚区基本在麦收后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生长期正值雨季,温度较高,因而适合夏作大豆生长。

所产大豆除部分外销外,基本供应制豆制品加工食用。

品种以黄色种皮为主,也有青色,瘠薄地区还有褐色和黑色,脐多为褐黑色,多为有限结荚,生育期90-110天左右。

Ⅲ.南方多作大豆区在苏北灌溉总渠、洪泽湖、安徽沿淮河两岸以及秦岭等地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属南方大豆区。

雨水充沛,气温较高,无霜期短,为亚热带气候。

分为5个亚区。

Ⅲ6.长江流域夏春作大豆亚区包括苏、浙、赣、鄂、湘等省长江两岸,豫、陕两省南部,浙北、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为南方产大豆较多的地区,居10个亚区的第3位。

生产较多的地区有江苏的江都、泰兴等县,安徽的合肥、嘉山、来安等县,浙江的淳安、肖山等县,湖北的恩施和勋阳两地区及钟祥、监利、天门、潜江、汉川等县,江西的波阳等县,湖南的安化、慈利、桑植、桃源等县,四川的万县、涪陵两地区和巴县、合川、合江、乐山等县。

本亚区以夏作为主,接种麦类、油菜茬口,在旱地常与玉米、甘薯等间作,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20-150天。

近来推行春作大豆接种晚稻,在4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需选用早熟品种,生育期95-120天。

全生育期温度充足,水分不缺,仅日照较少,除沿江一带农场及部分地区种植的大粒品种出口外,一般均作为豆制品加工和青嫩期菜用。

Ⅲ7.东南部秋、春作大豆亚区包括浙江南部、江西鄱阳湖以南浙赣铁路两侧各县,福建大部和台湾全部。

大豆生产较多的地点有浙江的东阳、衢县、兰溪、天台、仙居等县,福建的莆田、福清、晋江、惠安等县。

本亚区的浙南、闽北及赣东等地区原有秋作大豆习惯,种一季稻后多在7月底收获,为了培养地力,常接种一茬大豆,在11月上旬左右收获。

60、70年代以来,秋作大豆面积减少,春作面积扩大,一般3-4月播种,7月中下旬成熟。

在福建沿海和南部旱地原来即为春作大豆,品种基本为有限结荚性。

Ⅲ8.中南部春、夏、秋作大豆亚区本亚区包括赣西部、南部、湘、粤、桂三省大部。

生产较多的地区有江西的吉安,湖南的邵阳、邵东,广西的宜山、来宾、都安、平果等县。

原来本地区有较大的秋作大豆面积,近年大为减少。

春作大豆在3月下旬播种,6月底、7 月初成熟;夏作在6月播种,10月收获;秋作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11 月上、中旬成熟。

Ⅲ9.西南高原春作大豆亚区包括黔、滇两省绝大部分,湘、桂西部,川南。

以黔滇两省边界高原地区如贵州的毕节地区、水城、盘县等,云南的镇雄、宣威等县生产较多,常与玉米间混作,收油菜后4月上、中旬播种,9月收获或麦类收后5月上、中旬播种,10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