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的技能
提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一位提问高手,他使用“精神产婆术”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回答,找出学生回答中的缺陷,使其意识到自己结论的荒谬,通过再思索,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从心理学上讲,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生兴趣,并产生力图了解这一对象的内在愿望——求知欲。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其结果是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求知欲的产生来自疑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悱”状态。
(二)促进学生学习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
…
(三)平稳过渡
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
(五)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反馈教学信息
提问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
(七)管理课堂教学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
三、课堂提问的类型
(一)根据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可把问题分为四类:
1、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会不会”等等。
2、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等等。
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阐释。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你该如何”等等。
4、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等等。
(二)根据布鲁姆教学提问模式,可把提问分为六类:
1、识记性提问:包括判断提问和回忆提问,是考查识记能力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
2、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
3、运用性提问:教师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强化记忆、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
4、分析性提问:要求学生通过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原理分析,对问题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和阐述。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
5、综合性提问: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
6、评价性提问:评价性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做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这是一种评论性的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
四、课堂提问的实施
1.提问前设计问题注意:
(1)问题设计的目的性。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手段,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设问还要抓住教材的关键,于重点和难点处设问,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2)问题的科学性。为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主次分明,围绕问题,范围适中,语言规范,概念准确。
(3)启发性。例如:“养花都需要什么条件”这样的问题就不如改为“给你一粒花籽,为了能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你需要为它创造哪些条件呢”回答这种问题不仅需要记忆,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针对性。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设问要求:问题的难易要适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使多数学生参与,适当兼顾“两头”,并考虑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问题设计的难易深浅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5)问题排列的顺序性。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是分析综合性问题,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这样安排提问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2.提问时在方式方法上注意:
(1)措词措词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们能较快地做出反应。常有这样的情况,问题抓得很准,但文字表述上有毛病,学生听不明白,因而无从思考,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乱猜想,必然会浪费许多时间。
(2) 突出问题中心(焦点化)所谓焦点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指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回忆。
(3) 适当地提示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答问,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的这种指点是提示。
(4)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分市,以此来鼓励所有学生,使他们感到形成一个答案人人有责,而不仅仅只是几个特殊学生的事。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尤其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强迫性的提问也离适当的。同时要查明不自愿应答行为的原因、学生的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