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层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当前乡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基层党建的角度出发,探讨基层党建如何引领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现代化治理的相关内容。
二、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意义1. 加强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有效引领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
2. 增强农民自治能力:通过基层党建,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治意识,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党建可以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1. 加强党组织建设:a. 完善党组织机构,健全党组织职责,确保党组织的有效运行。
b.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党员队伍。
c. 加强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联系和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2.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a. 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
b. 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壮大乡村产业集群,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c.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金融支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b.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c.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a.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b. 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一、引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当前,我国乡村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二、加强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推进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完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和监督机制。
推进村级民主决策,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
完善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加强农村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
推进农村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
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五、促进德治与自治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
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将德治与自治相结合,以德治促自治,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治理有效
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扎实推进农村 “ 雪亮工程 ” 建设,加强农村警务、消防、 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建设平安 乡村。
8
5
治理有效三: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进社会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 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传播正能量
6
治理有效四:建设法治乡村
理面临问题
乡村空心化、治理方式滞后 不良风气滋长、社会价值体系面临重朔
乡村人口结构重构、治理模式亟待创新
3
治理有效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坚持和健全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 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 构建村级党组织统揽全局、村民委员会自治、村民小组配合、农民群众 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 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 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 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和 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侵害农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同 时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坚持法治为本,引导农民增强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6.24•【文号】•【施行日期】2019.06.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23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要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现就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并把它写入了党章。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农”工作领导力的一次升华。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谋划,抓住重点,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战略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
自觉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任务。
乡村振兴不仅要靠农民自身努力,而且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乡村。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坚持把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强化农业基础,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让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城里同样的服务,努力形成“三农”发展新格局。
自觉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任务。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吃饭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绝不能把粮食安全寄予别人。
要严格保护耕地,高质量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务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充分考虑农村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生产的现实,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自觉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任务。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心得体会: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心得体会: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指明了方向,更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找到了路径。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幸福美丽乡村。
一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委会班子。
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自治活动。
加快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城乡社区协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规范开展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抓好法治乡村建设。
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农民夜校、法宣画廊、法律图书室等阵地,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
加大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力度,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承担农村法律顾问工作。
三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依托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广场舞、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主动革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推动移风易俗,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十星户”“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使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形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乡村振兴五大目标
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产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要求保护好生态资源,修复好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培植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
三、推进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企业,推动农村产业现代化。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四、加强农村治理能力建设。
乡村振兴要求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村法律服务水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要求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人口融合、资金融合、政策融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
此外,还要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双赢。
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旨在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
这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摘要】新时代乡村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治理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建议建设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乡村治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可以在新时代下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发展趋势、能力建设、展望、重要性1. 引言1.1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新时代乡村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乡村治理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定和幸福,关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
在当前我国面临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稳定和发展乡村是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农村是党的执政基础,乡村治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示;乡村治理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乡村治理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深刻理解乡村治理对国家、人民、社会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加强基层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成效。
1.2 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意义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层治理新格局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新时代下,乡村治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
强化基层治理,能够加强对乡村事务的管理和协调,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浅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作用
党建新风147作者简介:桑雪芸(1986— ),女,汉族,山东肥城人。
主要研究方向:党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
而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
因此,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领导基层各经济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指导并支持基层人民群众开展各项活动,行使宪法以及法律所规定的基本民主权利。
可见,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既是党凝聚民心、发动群众、引领发展的核心,又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是落实党的目标任务,实施党的方针政策的根本组织保障,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当前,随着基层社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乡村社会逐渐出现了治理结构与体系碎片化、治理机制僵化单一、多元治理主体的理念分歧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关键就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没有全面发挥。
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各级提出的新要求,精准对接乡村治理的新任务,才能把握主动、有的放矢。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夯实根基
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夯实根基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根基,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根基的关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
同时,要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注重从青年农民、妇女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组织纪律性。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机制是夯实根基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发展农村经济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根基的物质基础。
农村基层组织要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如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根基的有力支撑。
要吸引和留住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
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在农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治理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建设一个良好的乡村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加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措施与意义。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核心力量。
首先,需要提高村干部的能力素质,通过培训、选拔、考核等手段选拔优秀人才,培养乡村治理的专业化人才。
同时,应加强干部队伍的纪律性教育,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提高服务意识。
通过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基石。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组织力。
同时,发挥农民合作社、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民自治,推动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此外,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公益服务。
三、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对于加强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益保护制度,保证农民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同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村经济新动能,提高农民收入。
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五、强化农村治理法治建设法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社会法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法律体系,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和农村纠纷解决机制。
同时,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律素质,倡导农村社会秩序的健康稳定。
六、加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注重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管理制度改革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治理机制
农村管理制度改革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治理机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管理制度改革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治理机制的完善对于推动农村管理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以下十个方面探讨农村管理制度改革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治理机制。
1.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最基础的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基础。
要加强对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使党员队伍成为能够履职尽责的主力军。
2. 建立党组织与村民自治机构的有效对接农村管理既需要党组织的领导,也需要村民自治机构的参与。
党组织与村民自治机构的有效对接,可以实现党的领导和群众自治的有机结合,推动农村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也是基层党组织的广泛基础。
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其组织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4.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是农村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组织作为农村治理的中坚力量,要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各种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增强农村治理的协同效应。
5.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农村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和专业化,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 拓宽农村治理的渠道和方式农村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拓宽农村治理的渠道和方式。
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推动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基层农村治理的效能。
7.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党组织要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8. 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农村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中央一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系列解读之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者:张天佐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20年第5期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2019 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党的传统,也是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有的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农民群众的手段较弱;有的地方干部作风不实,宣传政策不及时、落实政策不到位。
这些情况,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和执政基础的巩固。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要完善党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
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要把乡村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目前,全国有128 万农村基层党组织,这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乡村治理五个一行动内容
乡村治理五个一行动内容一、引言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乡村治理,提高治理效能,我们提出了“五个一”行动内容,即构建一套制度体系、实施一批惠民工程、打造一支先锋队伍、建设一批示范典型、形成一套治理机制。
二、构建一套制度体系1. 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确保乡村治理有章可循。
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3. 推进村民自治: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三、实施一批惠民工程1.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公共服务提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打造一支先锋队伍1. 培养优秀村干部: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发挥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等,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五、建设一批示范典型1. 创建示范村: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村庄,开展示范村建设,发挥示范村的引领作用。
2. 推广先进经验: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的乡村治理经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3. 宣传优秀案例:宣传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提高农民群众对乡村治理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六、形成一套治理机制1.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具体措施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具体措施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措施: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组织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
二、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
要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意识。
依法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活动。
三、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要加强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自治能力。
制定完善乡村文化传承保护政策,保护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四、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法治水平。
要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执法能力。
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探索建立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社会建设和社区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信用体系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六、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治理绩效。
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化基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以上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一些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可以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乡村治理的前提条件,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党组织建设活动可以进一步的引领农村的振兴发展。
基于此,本文就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及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关系逻辑出发,对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党组织;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前言:实现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
所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破解乡村治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引领农村的振兴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的关系逻辑1.1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安全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
乡村治理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乡村社会自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向着城市化进行建设发展,导致乡村传统与城市文化的断裂加深,城乡发展不平衡,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差距依然明显。
1.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的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农民的沟通桥梁,为乡村治理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1.3乡村治理是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变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组织的权威性以及领导能力更显重要,现代化乡村治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对乡村治理工作的策略进行调整,充分地发挥出政治以及组织优势,将发挥出来的作用转化到乡村治理工作之中,同时巩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2.1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也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结构。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任务与目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乡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流转难、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
因此,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要发挥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乡村自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目标。
要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解决农村矛盾纠纷。
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任务。
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健全土地权属和流转制度,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要在农村发展产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六、完善农村扶贫体系完善农村扶贫体系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之一。
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扶贫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
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向。
要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乡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同时,要加强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八、提升农村居民素质提升农村居民素质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
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乡村精神文明。
九、创新农村治理模式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必经之路。
要加强对乡村发展的研究,探索适合各地农村治理的新模式。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5.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6.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7.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承包关系,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8.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9.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10.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通过以上意见建议的实施,可以为三农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推进“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指明了方向,更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找到了路径。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推进和谐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幸福美丽乡村。
一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委会班子。
及时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自治活动。
加快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城乡社区协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规范开展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是抓好法治乡村建设。
大力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农民夜校、法宣画廊、法律图书室等阵地,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
加大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力度,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承担农村法律顾问工作。
三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依托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农村文化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广场舞、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主动革除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推动移风易俗,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十星户”“文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使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形成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
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一、引言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对于保障农村稳定有序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提高党在农村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通过党员干部的带领和引领,推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三、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体系是保障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可以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效能。
四、推进农村社会问题矛盾防治农村社会问题的防治是农村工作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农村社会问题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类矛盾和纠纷,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完善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工作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方面。
要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引导和推动,鼓励农村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在道德规范的引领下,促进农村的良好风气形成。
六、农村社会组织健全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工作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组织有效运行,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水平。
七、加强农村智力支撑农村智力支撑是农村工作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要注重培养农村中的各类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确保农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八、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是农村工作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持续改善。
九、加强与城市的对接与合作农村工作的社会治理机制需要与城市的对接与合作。
要加强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涉及农村的重大问题,借鉴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为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陈幼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如何落实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的要求,构建和谐乡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的措施。
一、农村基层乡村治理的现状1、乡村两级组织关系交叉错位。
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党委与村党组织是领导关系,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也是领导关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是指导关系。
从基层的实际运作来看,乡镇党委、政府大都是一体运作,常常以乡镇党委名义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发号施令、布置工作,以党组织之间的领导关系代替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指导关系,而村委会有时则以自治指导关系来对付。
同时,由于乡、村两级组织的权力来源和合法性基础的不同,也导致了党的政治领导权和村民自治权之间存在着交叉与冲突、争斗与协调的现象和问题。
2、村两委运行机制不够协调。
农村工作繁杂且对象具体,在实际工作中,村级组织的领导主要是对公共事务和个体事务的领导和管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重叠交叉。
而有关法律和党内法规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及关系规定得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这就使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有时难以明确区分,规定的工作程序容易流于形式。
而村“两委”的矛盾经常集中在谁主谁次的问题上,实际工作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个人的素质、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书记和主任有一方更强,往往不是村党组织代替村委会就是村委会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如果双方都很强,大多数情况下是互不买账,难以团结协作或配合协调。
3、村级自治组织功能弱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农民不再依赖村级组织而相对独立。
一方面,由于一些村级组织缺乏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对经济资源和公共事务的调控手段也逐步减少,且一些干部自身素质偏低,群众公认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自治功能。
另一方面,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在一些地方的强化,不仅影响了村民自治,也制约了公共权力,有的甚至左右党员大会或者支委会的决定。
4、村级其他组织职能多方制约。
目前村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群团组织和老人协会等群众自助互助组织,普遍缺乏稳定的经费、活动场所和热心于这些工作的人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名存实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规模小、运行不规范、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5、农民主体意识缺乏正确引导。
一些农民在富裕以后,不再仅仅满足于关心村务政务,而是表现出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利用更多的手段参与村务政务。
而这种意识又常常受到金钱、宗族或其它因素的影响。
但一些地方的村级组织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和进步,对群众这种参政议政的需求缺乏正确的引导,对如何完善乡村治理没有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其中既有自身素质的问题,也有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结构体系1、选准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
一是配齐和建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
要以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德才兼备原则和“五重五不简单”的用人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民主,严格程序,改进方法,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或通过法定程序选举到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中来,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二是选好选准村“两委”班子。
要进一步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在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接选举”,抓好民主选举环节,把握好选人标准,扩大候选人提名中的民主。
2、加强配套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青年、妇女、民兵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要按照“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的思路,加强群团组织的班子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载体建设,为他们搭建作为的平台,教育引导和团结带领农村广大团员青年、妇女、民兵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
二是加强“六大员”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服务带动作用。
要通过加强培养开发、强化管理、服务带动等措施,逐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中心,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总量的扩充和素质的提高,不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3、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一是完善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市场推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各种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切实发挥专业技术服务组织、民营公司、科技示范户、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科技含量。
二是引领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
要加快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
要把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观管理—企业与农户微观经营”的农业行政管理新机制。
三是引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进一步拓宽“公司+农户”这一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努力形成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和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新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作用1、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建设服务型乡镇机关。
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职能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进一步整合乡镇内设机构,转变工作运行模式,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上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打造新型基层政府。
二是改革和完善乡镇对村的管理体制。
要强化乡镇对村的领导关系,认真落实管党责任,加大对村级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的投入和工作力度。
要减少对村级自治组织的行政干预行为,将那些属于市场和社会范围的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自身解决,促进农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增强村民管理自身事务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党组织领导和参与村民自治的方式、程序。
要加强工作指导,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质询会议制度和罢免村干部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党支部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保证村委会服从党支部的领导,使村“两委”的工作统一协调,建立起村民自治背景下党支部领导村委会的新体制。
2、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强化加快发展功能。
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从调查研究入手,切实找准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思路。
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二是强化服务引导功能。
要借鉴“三级核心网络”建设、农村社会服务三级联动网和“支部+协会”的做法,继续深化“农业155”、“村会协作”、“双带双创”三项活动,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党小组)为骨干、党员中心户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提升农村党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
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三是强化维护稳定功能。
要扎实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落实“阳光村务”,推进管理民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权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要开展平安农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3、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实施“三向培养”工程。
即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
要通过采取培养、培训、帮带、扶持等措施,把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
二是实施“素质工程”。
要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采取加强实践锻炼、严格组织生活、完善民主评议、开展党性分析等方法途径强化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确保“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要按照“一手抓阵地,一手抓基地,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模式,加大农函大、农广校办班培训力度,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
三是实施“载体工程”。
要认真落实《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开展“奉献在岗位、创业在海西”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党员义务奉献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分类管理等做法,深化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
4、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一是积极扩大村级干部来源。
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打工返乡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的优秀分子中选拔人才,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和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到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
二是改进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方式。
要坚持以市、县、乡党校组成的培训网络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教网络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也可以采取与高校联合办学方式,举办专题研讨班、村镇管理大专班等,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三是建立完善激励保障制度。
要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积极推行村干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离职补偿等制度,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激发村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