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文化的世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01 ,2 3,.456&74 3,.801 9/:;&.7:4<( %,=:01 %=:&/=&7)
%&’( !""# >,1?#) 3,?*
中国西部文化的世界意义
彭岚嘉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摘 BC""B")
东西方文化史上曾经有两件非常富有启示意义 的事件,一件是《史记》所载:中国的道教创始人 老子,把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留给世人之后, 乘一头青牛飘然出函谷关,消逝在西天流沙之地; 另一件是在西方有着鼎wenku.baidu.com大名的英国文化学家阿诺 尔德 ・汤因比,当有人问他愿意生在何时何地时, 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他愿意生活在公元一世纪左 右的西域。生活的时间跨度达两千五百多年的两位 世界文化伟人,都把中国西部选定为人生归宿之 地,这给我们留下了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意味深长 的文化启示。
然环境,而是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统一关系也正 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在人与自然的协 调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对自然的看法,产生了利 用自然的实践知识,而各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 自然的知识又体现了各自的价值观念,这些认识和 知识便通过不同的文化模式控制着人们处理与自然 的关系。 西部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从存在方式上看,不同 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反映着不同民族的 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艺等。从地理形态上 看,西部的大山把文化区分割成了最小单元,出现 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狩猎文化、山地文化、走 廊文化、盆地文化等不同的样态。在西部不同民族 甚至同一民族因自身的特殊性,形成了各民族自身 的文化体系,进而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西部文化 的多样性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兼容性中体现。各民族 的文化一方面具有封闭性即地方性,一方面又具有 开放性即扩张性。地方性与扩张性成为各民族文化 多样性的内涵和外延。各民族为了自身文化的保存 与发展,历史上总以频繁的民族战争与频繁的民族 迁徙的方式而付诸实施。即使到现在,尽管各民族 文化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的条件更为成熟,相对先 进的那一民族的文化更具有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渗 透与同化的能力,使其他民族文化自觉不自觉地显 现出某种程度不同的依附性。 “现代化所指的是精 神与物质活动的层次与时代的生产与科学技术水平 相契合,由于时代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与科学的进 步,所以与时代发展是同步的。居于时代相对先进 的水平的发展状态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化的影响也是相当的, 并不是所有产生于当时时代的新潮都是现代化…… 历史如此,当代也是如此,现代化不是西方文化的 普及。我们并不否认西方文化对于现代化有推进作
[!]
化本身具有一种流动性,它既处于外在环境广泛影 响之中,又保持着一种对历史传统抵制和兼容的状 态。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民族走廊, 如河西走廊、藏彝走廊、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 在这些走廊上,各民族文化发生着频繁的碰撞和融 合,发展成今天多民族交错分布和文化多样性格 局。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了西部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亦 具有流动性,即处于一种抵制和兼容共存的状态。 无论是抵制还是兼容,都决定于各民族文化模式所 体现的各民族的价值观念。如果能够发挥民族文化 中兼容性因素,无疑有助于解决现代化与民族传统 文化保护的关系。西部开发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 程,文化的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自身的实力、潜力和凝聚力,可对西部地 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技术和精神动 力。因而,西部文化的历史性转型,必须着眼于全 球文化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潮流,必须注重源远流长 的历史文化与丰富多彩的现实文化相融合,必须突 破现存的封闭状态,承传西部文化本来就具有的开 放性和兼容性的历史个性,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吸收 来自不同文化的营养,努力培养出兼容区域文化、 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科技文化等多种
要]中国西部不仅是自然地理上的高地,而且也是文化地理上的高地。历史与地理的双重聚合,造就了这片土
地的文化多样性。而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又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文化气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曾经融合 了东西方文化而形成多样性的中国西部文化,对全人类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西部文化;历史传统;现代转型;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 D "C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A! (!""#) "*@""#C@"*
性,就是尊重和肯定了各民族的文化价值和谋求本 民族发展的权利。 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态,在社会转型期又面临 着一次新的考验。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条件 的变化,文化也会发生转型。西部文化以自然经济 为基础,商品经济的介入必然导致文化转型。保护 和传承并不是要把该地区人民同现代生活隔绝开 来,还应通过转型使当地人民适应工业文明、都市 文明;通过创新和开发文化资源提高文化的品位, 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同时享受到现代文明。 “考 察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种族、文化、思想意识和技 术,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区域文化特征正在消 失。文化移入和文化交流的现象并不鲜见……然而 在这个思想意识不断交流和扩散的世界上,具有强 烈的文化印记的地理区域仍然存在。实际上,它们 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了。例如, 在亚洲、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殖民主义的消失使长 期压抑的传统得到复活,在那里区域肖像再一次出 现。西方世界持续的繁荣不仅强化了其自身的特 点,而且使之与欠发达地区的对比更加明显。因 此,文 明 的 世 界 仍 然 是 一 个 分 裂 的 世 界。 ”
西部高地:历史与地理的双重聚合
西部这片地处欧亚大陆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 在两到三千米以上,属自然地理上的高地;西部又 处于世界四大古代文化过渡地带,是东西文化的融 汇点,也成为人文地理上的高地。由于历史悠久和 民族众多,西部文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多姿多彩, 地理单元的独特性与相对封闭性,造就一方天地生 生不息的文化品格;历史的连贯性与延续性,又延 伸着本区域的薪火相传的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形成 了六大文化圈层,即新疆伊斯兰文化圈层、青藏藏 传佛教文化圈层、陕甘儒道释文化圈层、蒙宁蒙古 西夏文化圈层、巴蜀儒道释文化圈层、滇黔桂多神 崇拜文化圈层。在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七大文化板 块,即秦陇文化板块、宁夏文化板块、内蒙文化板 块、西域文化板块、雪域文化板块、巴蜀文化板
块、滇黔桂文化板块。它们是西部文化多样性的宏 观特征,但就其微观而言,在六大圈层与七大板块 中又包含着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 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历 史上曾经是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区域。西部文化 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腊玛古猿、元 谋猿人、蓝田猿人证明这片土地曾是人类起源的关 键地区,大地湾遗址、半坡遗址、三星堆遗址与马 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则是人类原始生活留下的浓重 的历史痕迹。原始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 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成胚胎,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 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就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而 言,西部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是三分天下而居其 一。在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 处中,西部就 占了 )) 个,多于 ) F C。$$ 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 城中,西部就有 C# 座,占 ) F C。))$ 处国家级重点 名胜 区 中, 西 部 多 达 #C 处, 占 ) F C 略 强; 而 在 )!AG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部共有 CGG 处,约占 ) F C。中国 !" 世纪 )"" 项考古大发现中, 西部总共有 CC 项,恰好为 ) F C。再看看历史演变过 程中青藏高原上的古格王朝、象雄帝国,云贵高原 上的大诏王国,四川盆地的巴蜀王朝,银川平原上 的西夏王朝,蒙古高原的元蒙帝国,以及西域和河 西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王朝政权,就不难想象到历 史上西部地区的辉煌。 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 都比较复杂,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南北两个亚区。西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彭岚嘉()$A#—) ,男,甘肃景泰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从事西部文化与文学研究
#C
北亚区深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貌多为高原、走廊、 沙漠、戈壁,其中间有面积大小不等的绿洲、河 谷,气候干旱。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各民族根据 特殊的自然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生计方式,并形成 了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如汉族主要从事高原农业, 维吾尔族从事绿洲农业,哈萨克、塔吉克等族从事 绿洲、戈壁草原游牧业,撒拉族、保安族、回族等 从事旱地犁耕农业。西南亚区主要由青藏高原、云 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组成,高原上横亘着多列山脉, 山脉间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广泛分布着高山草甸、 河谷平坝;除了有热带、温带等气候外,尚有典型 的立体性气候。西南各民族亦根据居住地的特殊条 件从 事 山 地 粗 放 农 牧 业,彝、苗、瑶、布 朗、景 颇、傈僳等族多从事山地粗放农业,哈尼族从事山 地梯田稻作农业,傣族、部分壮族、布依族等在河 谷、平坝进行稻作农业的生产,藏、珞巴、羌等民 族既有从事高山草场游牧的,又有从事小面积的草 原农业的。西部地区各族在采取适当的生计方式进 行生产活动的历史过程中,积极调整自身与客观环 境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如独特的饮食、传统服饰、建筑风格、节日习俗、 人生礼俗、宗教信仰等等。这些不同民族在繁衍生 息过程中,根据自己所依赖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生活方 式造就不同的文化传统,剽悍勇猛的民族习性,淳 厚质朴的民族风俗,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独树一 帜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闻名世界的 民族史诗,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舞,色泽艳丽的民族 绘画……独特的民族生活方式,生成于民族生活之 中的民族文化,皆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民族都 有自己的文化个性,这些民族的文化历史和汉族一 样悠长、一样重要、一样珍贵。历史上各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不断发展,形成了特点鲜 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得以 斑斓多姿。所以说,西部不仅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 高地,也是文化地理意义上的高地。
[$] 文化形态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系统。 西部文化要以
("#$!)这种分裂对文化来 说,无 疑 是 一 大 幸 事。 经济的一体化与文化的多元化应当是世界的两大发 展趋势。不管是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 还是德国学者哈拉尔德 ・ 米勒的“文明共存论” ,都 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景下,对世界文化区域的构成 所采取的一种现实的态度。可以这样说,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和米勒的“文明共存论”都是文化 存在的一种暂时状态,冲突也只是文明共存的一种 特殊形式而已。实际上, “历史上每一次文明冲突 的结果往往是进一步形成文明共存与融合,而每一 次经过文明共存与融合产生的新的文明又会孕育着 更为深刻的文明冲突。文明冲突和文明共存引发世 界文明的变迁、演进、发展和多样化,不同文明在 交融中发生碰撞而走向整合。 ” 西部文化的历史变 迁证明了这一点,而西部文化的转型也将会经历这 样一个过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西方文化与中国 文化的矛盾在西部地区表现为一条崎岖的“现代 化”之路:整个西部地区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由 于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裂变 过程中尚未整合为新的民族文化时,已出现了令人 担忧的现象。西部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又是多 种文化的结合部。但文化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文
文化生态: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 展的状态。而文化生态则是把人和人所赖以存在的 地理环境看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对自然环 境适应、加工、改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 状态。文化生态也就是文化的行为方式、交往规则 和生存形态。西部各民族不是被动地适应独特的自 &&
[!] 用,但西方化并不是现代化。 ” ( "#$%)在现代社
会,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消亡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个 自觉过程,它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 则,倘若有一天它所凭借的环境改变了,在此基础 上产生的文化模式肯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 各区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各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是 形成西部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原因。文化是表达 价值观念的符号体系,文化多样性现象是各民族历 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差别所致,所以充分了解西 部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尊重和保护这种文化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