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与琼州海峡的形成

合集下载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一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一集 海南

1.琼州海峡的成因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导致海南岛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2.火车轮渡优势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

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

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4.风能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问: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同属经济因素)7.湿地列举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红树林、沿海滩涂等问:分析沿海红树林在经济、生态方面的功能答:形成稳定、特殊的生态系统,成为鱼类、水鸟等动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工业原料、药材等资源;削弱台风,保护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净化海水和空气,淡化海水,滞留入海河流泥沙;保护海岸,防止海浪侵蚀。

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的划分:东边从广东省徐闻县的山狗吼角与海南省文昌县木栏头连线的中点(东经110°36′06″, 北纬20°17′42″),向西经海安湾1号灯标与海口湾1号灯标连线的中点(东经110°15′24″,北纬 20°09′24″),再向西至徐闻县灯楼角灯标与海南临高角连线的中点(东经109°48′54″,北纬 20°07′00″)。以上各点的连线,以北为广东省管辖区域,以南为海南省的管辖区域。
水温。琼州海峡太阳辐射强,故海水温度高,年平均表层水温为25℃~27℃,2月份为20℃左右,8月份为 30℃左右,表层盐度在30‰左右,海水透明度为5米左右。
潮汐。琼州海峡的潮汐属不正规日潮混合潮型,潮差小,通常为1米左右。受台风影响时,潮差增大,沿岸最 大潮差可达3~4米。海峡潮流属规则周日潮流,为往复流性质。中部潮流流速一般为4~5节,东西口为3~4节。其 中海峡中层表层流速大于6节,底层流速大于4节。海峡东向流大于西向流,表层流大于底层流,海峡中部退潮流 达1节左右。海峡南岸的近岸水流有涨潮东流和涨潮西流、落潮东流和落潮西流四种水流形式。其中南渡江三角洲 和澄迈角外海域流速较大,达2节左右;海口湾和澄迈湾内流速较小,只有0.5~1.0节。
罗斗沙
罗斗沙,位于徐闻县前山镇山海村约9.4公里海面处,呈月牙状,长达8公里,宽达1.5公里,面积约4.9平方 公里,是湛江市最大的无人岛。
琼州海峡南岸的临高角
海峡南北两岸岸线呈锯齿状,岬角、海湾相间。北岸自东向西分布有红崖角、排尾角、屿角、教尾角。海峡 南岸的岬角,有临高角、天尾角、海南角比较突出,临高角,岬角东西两边是天然游泳胜地。
马村港(古称石石矍港),港湾呈长弧形,水域面积平方公里,航道水深10至13米,船只靠岸处水深9.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 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1。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讲评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讲评

海南各地的年平均雨量为923~2459毫米。等雨量线呈环状分布, 中、东部多,西部少;山区丘陵多,沿海平原少;多雨中心位于万 宁西侧至琼中一带,少雨区位于东方市沿海。多雨中心的琼中县, 年平均雨量为2458.5毫米,年最多雨量为3759.0毫米(1978年),年 最少雨量为1398.1毫米(1959年)。少雨区的东方县,年平均雨量为 922.7毫米,年最多雨量为1528.8毫米(1980年),年最少雨量为 275.4毫米(1969年)。琼中与东方直线距离不足150公里,雨量相差 竟如此悬殊。海南岛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有明显的多雨季和 少雨季。每年5~10月是多雨季,总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 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 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干旱常常 发生。 21.(1)请结合上图和材料分析海南岛降水季节差异的特点及原因 (8分);
A.内力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
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
屿。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
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根据以上材
料,回答第3题。
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 方面考虑;水系特征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 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结合海南岛的 河流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 方面考虑;水系特征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 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结合海南岛的 河流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8.海南岛的水文水系特征是什么?(8分) (1)水文特征:①海南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大,故河 流径流量大;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雨集中于夏秋季,故夏季为汛 期,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径流量小;③在地形的影响下,东 部降水比西部多;④海南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植被覆盖好,故 河流含沙量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 (2)水系特征:①海南岛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部山区丘陵 向四周以辐射状流入海, 如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都是发源于五 指山;②构成河流众多、河短坡陡等特点。 因此,海南的治水方针为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

海南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海南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海南省情省貌(公职考试必备资料)公职考试必备资料海南省情省貌海南岛素称“宝岛”,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1988年4月26日,XXX、XXX 正式挂牌。

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形成于约1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由于地壳断块作用琼州海峡下沉,海南成为脱离大陆的岛屿。

全省陆地面积仅有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35%,是全国最小的省份,然而却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

包括海南岛及其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等岛屿,所辖海洋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省辖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和1个办事处(XXX,县级),基层设置183个镇、21个乡。

地级市即海口市、三亚市;县级市即五指山市、琼海市、儋州市、文昌市、万宁市、东方市;县即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自治县即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发区即洋浦经济开发区;办事处即XXX(县级)。

其中省会城市海口市和三亚市、琼山市、儋州市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椰树是海南的标志树,因而海南有椰岛之称,“椰风海韵” 是海南最好的写照。

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邻,东濒香港、台湾省,东南是菲律宾,南部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相接,是我国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1海南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种。

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

海南话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一边转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一边转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一边转旋转漂移着的海南岛根据研究模拟绘制的海南岛复原图。

地质专家梁光河认为,海南岛是6500 万年前开始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出去的,海南岛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转了约150 度达到现在的位置,目前仍在左旋并向东南漂移中。

海南岛是镶嵌在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以往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已意识到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中国大陆有相似性,有可能是从大陆分离出去,但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实到底是从哪里分离出去的?何时分离出去的?分离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梁光河经过长期研究,找到了8 大科学证据,包括地形地貌、山脉走向、地层、构造带、主要断层、火成岩分布、成矿带以及地球物理异常等。

根据这些证据,梁光河认为,海南岛是6500 万年前开始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出去的,海南岛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转了约150 度达到现在的位置,目前仍在左旋并向东南漂移中。

“刮蹭出来的海南岛” “海南岛和北部湾存在必然的连续性。

”梁光河说,驱动海南岛分离漂移的动力机制是大陆漂移。

据了解,现代大地构造发展的三部曲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三个假说,这三个假说都存在动力机制的问题。

由于有诸多地质现象用海底扩张假说难以给出合理解释,由此诞生了地幔柱(羽)等假说。

梁光河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的漂移动力机制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俯冲及东南亚地块的逃逸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梁光河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刊物《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同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年会上进行了相关报告。

“海南岛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出去是齿轮驱动模式。

”梁光河认为,其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向中国强烈挤压,遇到峨眉山地幔柱后(峨眉山地幔柱类似一个根基很深的钉子),生成向南东的切向力,同时由于菲律宾板块向中国东南部施加北西向的力。

使得东南亚地块(包括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被从中国的西南地区挤出,挤出方向是东南向,同时伴随着右旋。

琼州海峡喇叭口

琼州海峡喇叭口

龙源期刊网
琼州海峡喇叭口
作者:林方能
来源:《椰城》2008年第03期
海南岛山岭屹立其中,大海摩荡于外。

它的东南面是南海,西边是北部湾,北边是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是中国第二大海峡,它的西边是北部湾,东边是南海,将海南岛与大陆切断。

有说琼州海峡是个酒杯,还有说它是个喇叭口,喇叭尾在西边,喇叭口在东北边。

喇叭口的一端在海南岛文昌市的月亮湾,另一端在广东的徐闻东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口,也叫“八”字口。

琼州海峡东大西小,横亘千里。

喇叭口因为面对浩瀚的南海,风大浪急,吞噬过不少船只。

尤其是宋朝及明朝,金胜宋,明败清之后,不少朝廷大官及商贾,纷纷从京都及富庶之地,乘船过海峡逃往琼州。

他们从杭州、温州、泉州等港口启航,没能走海峡最狭的徐闻到海南一段水路,而必经喇叭口,水道宽且风浪急,因而沉没了不少船。

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因为是从陆上打到雷州半岛的,因而挑选了最近的水路。

航拍中国第一季全部第二季一二集地理知识点详解教学提纲

航拍中国第一季全部第二季一二集地理知识点详解教学提纲

《航拍中国(海南)》地理高考考点(一)1琼州海峡的成因\问:海南岛成因: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2.火车轮渡\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

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答: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受海洋影响大,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骑楼\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骑楼。

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

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

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

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5.风能\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景点知识:海南岛的形成

景点知识:海南岛的形成

海南岛中已知的最早的地层年龄是18亿年,但海南岛的形成却在6500万年前。

关于海南岛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

权威的说法是:海南岛本与⼤陆相连,⼤概在6500万年前,由于在北部发⽣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与⼤陆分离,屹⽴南海,成为我国第⼆⼤岛。

海南岛与⼤陆相连时,也⼏经沉浮,时⽽在海⽔下,时⽽露出海⾯。

沧海桑⽥,地壳变迁。

经历了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和成矿作⽤等,形成今⽇壮丽的⼭川和海湾景⾊。

海南岛北部处在雷琼断陷,⾃6500万年新⽣代以来,⽕⼭喷发活动频繁,4000多平⽅公⾥内全是⽕⼭岩分布,⽕⼭⼝三五成群,熔岩隧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

五指⼭是由⽕⼭岩喷发构成的⾼⼤⼭体,延绵不断的热带⾬林,是万泉河和昌化江的发源地。

海南岛有独特的⼭岳奇峰、⽕⼭地貌、岩溶景观、瀑布、温泉和地震遗迹;还有1500多公⾥的海岸线,众多沙⽩⽔平的海湾、沙滩、珊瑚礁⽯和海蚀地貌。

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琼州海峡,是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之间所夹的水道,因海南岛的别称琼州岛而得名,为中国三大海峡之一。

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

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南海,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呈东西向延伸,长约80公里,宽20~40公里,最窄处18公里,面积0.2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

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周高中低,为—东北—西南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东、西两口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海峡区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海流自西向东流动,流速大,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流速小。

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

在中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

它因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得名。

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

琼州海峡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

琼州海峡南岸南渡江三角洲凸出于海峡中,其突出点成为海峡南岸东端的岬角,后海至天尾间的礁石群便成为南岸西端的岬角。

北岸西端的突出点为灯楼角,东端的突出点为排尾角。

琼州海峡与渤海海峡、台湾海峡比较,有四点相异之处:地理纬度低;是岛屿与半岛之间的水道;海峡海底地形是一个潮流深槽;海峡中没有岛屿。

自然分界琼州海峡连通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是海南省和广东省的自然分界。

形成原因琼州海峡从地质学上讲,琼州海峡位于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断陷的中部,而断陷指的是受地壳断裂带造成的地块下陷。

琼州海峡两岸的海岸曲折,呈锯齿状,岬角和海湾犬牙交错,而它的海底基本上是个潮流通道,其大体组成为一个中央潮流深槽及东西两端两个潮流三角洲。

深槽是潮流强烈冲刷的地方,槽内地形起伏不定,深槽主槽轴水深大于80米。

在深槽形成的深水盆地中,却还断断续续地分布着椭圆形的隆起地形,它是由潮流冲蚀而成的。

全国3大海峡之一位于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约80公里,宽20至40公里,平均水深约44米,最大深度120米。

海南历史资料

海南历史资料

海南历史资料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大约在人类出现的第四纪,由于地壳断裂才与大陆分离,其间形成15~30公里宽的琼州海峡,此岛孤悬南中国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岛”。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1.唐虞至南北朝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将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

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

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

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路博德、楼船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设县,至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前后历时65年,海南岛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的。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

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

朱卢改为玳瑁。

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

属交州。

不久废珠官县。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

以珠官、朱卢属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

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

《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

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

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共7页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对应练习学生版共7页

“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篇对应练习海南岛中已知的最早的地层年龄是18亿年,但海南岛的形成却在6 500万年前。

海南岛的形成与琼州海峡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说法不一。

海南岛本与大陆相连,6 500万年前,也有的说是100万年前,还有的说是50万年前,由于在北部发生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与大陆分离,屹立南海,成为我国第二大岛。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海南岛的成因是A. 因构造作用,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B. 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呈长长的直线形。

C. 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

D. 因海蚀作用使其与大陆分离而成的称冲蚀岛2.在海南岛及琼州海峡形成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属于A.内力作用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如同闯关的,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用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第3题。

3.引起10万人闯海南的因素是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第4题。

4.海南沿海地区的湿地资源类型包括A.沼泽地B.红树林和沿海滩涂C. 湿草甸D.河流、湖泊5.海南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小个头更容易散热。

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整体性的A.地形要素对生物的影响B.水资源要素对生物的影响C.气候要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要素对气候的影响6.海南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水分B.土壤C.地形D.热量7.影响海南环岛高铁分布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科技D.经济发展8.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洞”,它们之所以被叫做蓝洞,就是因为它们海面上的水,要比周围的水看起来更深。

2023届高考地理预测专题课件之海南

2023届高考地理预测专题课件之海南
(3)独立的地理单元与天然的离岛优势;秀丽的自然风光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特区改革精神与创新经验;中央政策支持与三大主导产业。
【解析】【分析】(1)由图知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光照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水分条件优越,有利于缩短育种周期。海南育种基地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 繁育基础好。南繁育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全局性的作用,是我国农业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政策支持。
(2)海南岛与其他育种基地相比,纬度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育种时间短,一年可以育种三次。另外,海南岛野生植物 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稻进行杂交育种;海南省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环境破坏和污染小,因此育种试验环境质量好。
(3)海南岛的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应该从图中的气温、降水资料来分析;首先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岛内西部沿海位于夏 季风的背风坡,全年温度较高但是降水较少,水分不足以大面积森林生长,因而形成稀树草原。
(2)为了减少橡胶损失,研学小组为万宁橡胶园提出建议,重点强调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可操作性建议。台风有 三大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材料中重点提及台风的强风对橡胶园危害最大,所以措施主要针对强风。应对强风 可以选择避风的环境种植;选择抗风橡胶品种;对橡胶树修枝整形,减少分枝,因为分支多遇强风会折枝、断干、倒伏; 通过营造防护林降低风速减小橡胶的损失。
(2)中国热带雨林资源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广西南部及西藏东南河谷地带。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有必要。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集中连片整合自然保护地,创新保护管理体制,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管理,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能够更加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珍稀自然资源的世代传承。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合多个单一自然保护地,修复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廊道,有利于保 护生物多样性、抢救濒危物种、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利于正确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全生态保护补偿 制度,促进当地脱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冲刺必刷】2020高考地理快练(3)

【冲刺必刷】2020高考地理快练(3)

【冲刺必刷】2020高考地理快练(3)快练二等值线判读型(2019·北京文综)莫霍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答案 B解析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以上到地表为地壳。

莫霍面深度越小,地壳越薄,图中①地莫霍面深度为38.5~39.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壳厚度不是最薄的,A错。

②地位于河流附近,且该处河流大致沿莫霍面等深线发育,说明②地可能位于莫霍面断裂带上,金属矿产丰富,B对。

③地莫霍面深度为37.5~38.0千米,不是最小的,地幔深度不是最浅的,C错。

④地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D错。

(2019·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3.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答案 2.D 3.B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山麓地带,乙地位于山脉北坡山麓地带,两者皆为山麓地带,植被相似,但坡向不同,甲地位于阳坡,乙地位于阴坡,A、C错误,D正确;甲、乙两地所在的山麓地带皆离山谷中的河流较远,B 错误。

第3题,根据左图可知,建筑物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建筑物所在地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缓和。

结合右图可知,建筑物南侧分布有大量农田,地势相对低平,故选B。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图”。

7月份某高中的地理社团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回答4~5题。

4.若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经过图中a~b段需要的时间约是( )A.5小时B.6小时C.8小时D.9小时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地区最高点的学生看到太阳大致在P方位落山B.考察期间白昼不断变长C.M地地处迎风坡,水分热量条件较好D.P地正午太阳高度比Q地更大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根据比例尺,a~b段实地距离约为32千米,速度为5千米/小时,故经过a~b段需要时间约为6小时。

海南岛东部海域简介概况

海南岛东部海域简介概况

海南岛东部海域简介概况《海南岛东部海域》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和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

而海南岛东部海域则是海南岛东部与南海之间的海域区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

以下是关于海南岛东部海域的简要概况。

海南岛东部海域地处北纬18°52′36″至20°28′36″、东经108°28′24″至110°03′22″之间,总面积约为6.2万平方公里。

它的东部与南海相接,连接着万宁湾、美人湾和蓝洞湾等多个海湾,向北逐渐扩展进入琼州海峡。

海南岛东部海域的海洋特点主要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这个区域是热带季风气候的代表,雨量充沛,气温适宜。

海洋温度较高,年平均在24-30℃之间,具备良好的养殖条件和物种多样性。

在海南岛东部海域,底质主要是珊瑚礁、火山岩和沙泥质海域。

这里的海域复杂多样,有珊瑚礁、海底峡谷、岩浆火山活动和深渊等地理地貌,为众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这里栖息了许多珍稀的海洋动物,如海龟、海豚、鲸鱼等。

海南岛东部海域还是典型的渔业养殖区,渔业资源丰富。

渔民们从事着渔捞、养殖和海产品加工等业务。

此外,该地区还是海洋旅游和水上项目发展的热门地区。

万宁湾、美人湾等海湾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海上运动如冲浪、帆板、游艇等也很受欢迎。

随着海洋保护意识的增强,海南岛东部海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与修复。

相关政府机构和环保组织在这里开展了海洋生态保护和科研合作项目,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海南岛东部海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温暖湿润,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各种海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海南岛东部海域也是海洋旅游和水上项目的热门地区。

这片海域的发展与保护相结合,为海南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地层剖面揭示琼州海峡的形成时代

浅地层剖面揭示琼州海峡的形成时代

2014年8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4,No.4第34卷第4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Aug.,2014DOI:10.3724/SP.J.1140.2014.04079浅地层剖面揭示琼州海峡的形成时代倪玉根1,2,夏真1,2,马胜中1,2(1.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2.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510760)摘要:通过对琼州海峡东西口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的解释,结合14 C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浅地层剖面上的R1反射界面指示琼州海峡的完全开启,其下为海峡完全开启之前的低能海相沉积,表现为一套无层理的相对均一的地层,其上为海峡完全开启之后的潮流三角洲沉积,表现为一套层理发育的进积地层,海峡贯通前后,底流发生剧烈变化,导致该界面上下地层沉积结构明显不同;琼州海峡完全开启的时代为距今8 000a左右,归因于该区的全新世海侵。

关键词:琼州海峡;浅地层剖面;形成时代中图分类号:P73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4)04-0079-04 琼州海峡为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所夹的水道,东西长约80km,南北平均宽约30km(图1)。

关于琼州海峡的成因与时代问题,有诸多争论。

其成因有海岸侵蚀说[1]、构造断裂说[2-7]和海侵低地说[8-11]。

其形成时代有上新世[7]、第四纪初[3]、中更新世之前[4]、中更新世之后[2,6]或全新世[8-11]等说。

赵焕庭等[12]对这些学说进行了总结,在分析了琼州海峡地质、海洋和区域古生物地理等新资料后认为,琼州海峡是海侵低地成因,形成于全新世(10 570±560)~(7 125±96)aBP。

Yao等[13]通过数值模型重建了南海西北部的古地理演变过程,结果显示琼州海峡完全开启的时间为8.5cal.kaBP。

本文依图1 琼州海峡位置(C3钻孔概位参见文献[12])Fig.1 Location of Qiongzhou Strait(The location of core C3is after Zhao et al.[12])基金项目:国家专项(1212010914027)作者简介:倪玉根(1984—),男,硕士,主要从事海洋地质研究工作,Email:niyugen@163.com收稿日期:2013-07-14;改回日期:2013-10-25. 张光威编辑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的中德合作项目“南海北部湾全新世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所取得的调查资料,尝试从浅地层剖面上来讨论琼州海峡的开启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岛与琼州海峡的形成
海南岛是大陆架的岛屿,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

距今约7000万年前,全地壳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也就是地质学家称的“燕山运动”。

由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使其发生了地壳断裂,在海峡之内产生了3条北东东——东西向的深断裂,其中东西向的1条断裂,分布于海峡南岸靠近海口附近,另2条断裂为北东东向,处在海峡中轴线以北。

约在300万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初期,全球地壳再次发生大规模的运动,这时的喜马拉雅山脉开始隆起,由于地壳运动的内力作用,使分布在琼州海峡的断裂产生剧烈活动,断裂两盘的地层出现升降幅度较大的差异运动,南北两盘提升,中间陷落下沉,形成凹陷的长条形的断裂区,从而塑造了海峡的基本骨架。

这是海南与大陆的第一次分离。

由于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断裂活动而形成的低地,便是琼州海峡最早的雏形。

第四纪以来,雷琼断陷区火山活动频发。

距今约10万年的地质时代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在雷州半岛西南的徐闻至乌石一带,地球内部的高温岩浆,通过这一带断裂的地壳的裂缝溢出地面,流至琼州海峡两岸,这种冷却的熔岩较坚硬,从而奠定了断陷先形成低地的轮廓,这就出现了早期的琼州海峡。

距今12000年左右,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更新世末最后一次冰期结束,陆地上的冰川消融,世界陆地的沿海发生海侵,使海岸线后退,海平面普遍上升100米左右,原有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山谷、平原、低地被海水淹没而形成了海湾、浅海或海峡,而丘陵和山岗却被海水包围形成了暗噍、石岛、半岛或岛屿。

在海陆变迁的演替过程中,处于琼雷之间断陷而先形成的低地,后遭海侵,就形成了波浪滔天的琼州海峡。

而原来分布于低地之南的一块隆起陆地,则成了一个大岛屿——海南岛。

地壳的断裂,海洋水面上涨受淹,才有今天的海南岛。

地壳断裂的时间,从生物界的进化来看,熊比老虎出现要早,可以设想,海南岛与大陆分离是在熊出现以后,所以海南岛上有熊等动物。

也就是说,海南岛不是海底火山喷发、珊瑚
繁殖和海沙堆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故不属海洋岛屿。

海南岛的地壳物质组成主要是花岗岩,其次是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还有北部海口市一带,由火山的喷出形成的玄武岩,它与徐闻的地层相似。

海南岛南北最宽39.6公里,最窄处仅19.4公里,距广东的雷州半岛约18海里,琼州海峡最长约43海里。

琼州海峡呈一矩形,其水深20~80米,最深处120米,仅次于台湾海峡和渤海海峡,为我国第三大海峡。

海南岛地处北纬18°9′~20°11′,东经108°26′~111°3′之间的热带北缘,光热资源丰足,降水量充沛。

故海南岛是四季常春,终年花香,惹人陶醉的宝岛。

大自然造就了这一神奇的海峡、美丽的海峡——琼州海峡,宋代两位被贬诗人在渡海时有感而发赋下了美妙的诗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槎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渡海②(宋·李光)
(一)
三载藤江守药炉,身轻那复羡飞凫。

琼山万里乘风便,始觉惊涛异坦途。

(二)
潮回齐唱发船歌,杳渺风帆去若棱。

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

①《海南岛风光诗词选》十二页。

②《海南岛风光诗词选》十七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