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陈堡油田陈3块油藏地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陈堡油田陈3块油藏地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陈堡油田陈3块油藏地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陈堡油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境内,是陕北地区重要的油气田之一。

其中,陈3块油藏是陈堡油田的主力储层之一,储量丰富,产量稳定。

然而,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陈3块油藏地质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对该油藏的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油田的后期优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陈3块油藏的地质研究,了解油藏的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为油田的后期优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油藏构造特征的分析通过对油藏的钻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确定油藏构造类型及其演化过程,并阐述其对油田勘探和开发的影响。

2. 储层特征的研究通过对储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价储层的质量以及储集层的分布特征,为后期的注采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3. 流体性质的分析通过对油藏流体性质的分析,确定油藏类型、开发方式以及剩余油藏等,为后期的注采方案及油藏增储、提产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熟悉陈3块油藏的研究现状。

2. 野外调查:对已有钻井资料和地震测井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和验证,收集更多有效数据。

3. 岩心分析:对钻井获得的岩心样品进行岩石学、储层属性分析等。

4. 地震分析:对地震反演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确定油藏构造及储集层分布规律。

五、研究意义陈3块油藏是陈堡油田的主力储层之一,储量丰富,产量稳定。

该油藏的地质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期优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全国其他类似油藏的研究提供借鉴。

辽河西部凹陷陈家反转断层构造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辽河西部凹陷陈家反转断层构造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2 反转构造特征
反转构造是断层 面上两种力学性质逆转而成 的叠加构造 。反转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为:基底波 呈 明显 “ 盆状” ;断层上盘发生反转 ,断面两侧地层厚度差异明显 , 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正反转构造 和负反转构造 。前者为正断层逆转活动 ,使得半地堑 、地堑等构造 的同期沉积层序 向外凸出。当反转作 用强烈时,可使整个半地堑 、地堑同期沉积层序全部愈出,形成强烈反转构造。后者是逆断层转化为正 断层 ,即先挤压 、后伸展形成半地堑 、地堑。负反转构造多发生在早期逆冲断裂的基础之上 ,由于应力 场的转化 ,断面发生反向活动,形成断陷边界正断层 。其 中正反转构造更利于油气的聚集 。 3 . 1构造 几何 学分 析 陈家 断层 为研究 区 内主要 断层 。它是 台安 —— 大洼 断 裂 所 派生且 是该 断裂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陈家断 层与 区域 构 造走 向一 致 ,剖 面呈上 陡下 缓 的逆 冲断层 。陈家 断层在 区 内延伸长度超过 2 5 k m,断距一般在 1 0 0 ~ 1 0 0 0 m 。陈家断 层在 中部的位移量最大 , 因此本文选取研究区域中部的地 震剖面 A B与剖面 C D进行构造分析。( 图2 、图 3 ) 陈家断层为北东走 向, 断面东倾 ,向深部切穿台安一 大洼断层 。断面上部陡 6 0 。 8 0 。 ,下部较缓 3 0 。~ 4 0 断层两侧地层厚度差异明显 。陈家断层切穿地层至下 而上依次为 A r 、M z 、E s 、E 2 s 、E 3 d 、N 。 g 。陈家断层上 图 2 地 震解 释 剖面 A B 下盘的次级断层较为发育。从 A B 、 C D两张地震剖面的相 对 厚度来 看 ,E : S ” ~E S ” 期 间 ,断层 上盘 的厚 度 比其 在 下盘 的厚度较小 , 说明 E s "至 E s 冲沉积期间 ,陈家断层 上盘沉积物相对较少 , 或者因挤压抬升作用而使岩层遭受 剥蚀 。该时段 的陈家断层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的逆 冲断 层 ,其倾角较小 3 0 。~ 4 0 。。E : s 抻~ E z s 沉积期间,断 层上盘厚度却 明显大于下盘对应 的地层厚度 , 说明该时期 内断层上盘沉积物较多 , 陈家断层表现为拉张作用形成 的 正断层。倾角为 4 0 。~ 6 O 。 ,比之前 的逆 冲断层较陡。 E z s h ~N 倡沉积期间 ,断层上盘厚度相对小于下盘对应的 地层厚度 , 倾角为 7 0 。~ 8 0 。。 说 明该时期 内地层遭受挤 压 、抬升 或者剥 蚀作 用 ,该 时期 内陈 家断层 活 动 陛质 为拉 张作用形成 的正断层 。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 陈家断层具 图 3 地 震 解 释 剖 面 CD 有 多期 反转 的性 质 。 3 . 2 构造 运动学 模 拟 构造变形 的运动学数值模拟是指在断层的几何形态已知的情况下, 按照对应构造几何模 型编制 的计 算机软件, 计算不 同位移量下上盘地层的几何变形。 如果模拟的构造叠加变形与实际剖面对应的几何形态 致, 说明原始未变形剖面按照相应 的构造几何模型能够达到现今的变形状态,因此其构造解释是合理 的。反之则表明断层的形态勾画或构造模型出现问题, 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嘲 。 为验证 陈家断层多期反转叠加 的合理 I 生 并再现其构造变形的运动学过程 ,笔者结合地震剖面 ,利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陈家断层活动解释方案进行几何变形模拟 ( 图4 ) 。 从模拟的构造变形剖面可以看出 E z s "至 E s 冲陈家断层活动 l 生 质为早期挤压的逆冲断层( 图4 , 1 2 ) 。 E z s ~ E z s 期间,陈家断层继续活动 , 断层上盘沉积物不断增多 , 其厚度最终明显大于下盘厚度 , 这恰 好是生长正断层的特征 ( 图4 ,3 - 6 ) 。在 E s "至 E s ¨ 时期内,陈家断层的力学性质由之前的挤压转为 拉张,表明陈家断层具有正反转构造 的特征 。它是陈家断层 的第一期构造反转。卷入地层为受挤压剥蚀

东营凹陷王家岗油田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及输导体系

东营凹陷王家岗油田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及输导体系

东营凹陷王家岗油田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及输导体系[摘要]本文提出了东营凹陷王家岗油田沙三段油气成藏机制及输导体系。

分别对该区烃源岩、储盖特征、圈闭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有效油源岩生标特征上各有特点,并阐明了油气形成之后的输导体系。

[关键词]沙三段成藏条件输导体系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312-01王家岗地区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为典型的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不对称箕状盆地。

王家岗地区处于南部缓坡带,基底埋藏浅,刚性强,属于较稳定的块体,相对陡坡带的构造变动要弱些。

褶皱变形主要为鼻状构造,轴向与缓坡带的走向垂直或斜交,这些鼻状构造与不同规模和方向的断裂组合形成规模不等的断鼻状构造,如王家岗断鼻状构造带、八面河-羊角沟断裂鼻状构造带等。

1、烃源岩特征王家岗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与其优质烃源岩是分不开的。

研究区西接博兴洼陷,北靠牛庄、利津洼陷,东临青南洼陷,油源条件得天独厚。

其中各生烃洼陷共有六套生油岩系,即上古生界的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下第三系的沙四下-孔店、沙四上、沙三段、沙一段。

勘探实践表明,只发现了来自于沙四上和沙三中下亚段烃源岩的原油。

因此,研究区邻近各洼陷只存在沙四上、沙三中下亚段两套有效油源岩。

这两套生油岩系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之中,在其生油岩生标特征上各有特点。

沙四上亚段生油岩以灰质页岩、灰色白云质泥岩、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膏岩,富含生物化石。

沙四上生油岩围绕广利、博兴两个厚度中心广泛分布,但成熟度低。

微量元素sr/ba比值1-2,硼当量46-130ppm,古盐度15-30‰,属半咸水沉积环境。

这套生油岩系有机质丰富,可溶性烃含量高,干酪根类型有利于生油,生标主要表现在沙四上生油岩具有较强的植烷优势,姥/植比均小于0.5;具有丰富的伽玛蜡烷,伽玛蜡烷/c30藿烷均大于0.5,部分样品达到1.0以上。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濮城油田位于山东省濮阳市,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所属的第二大油田,也是全国十大大油田之一。

沙三中6-10油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对于油田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剩余油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以期为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一、地质条件沙三中6-10油藏位于濮城油田的南部,处于黄河洪积扇沉积体系内部,主要由黄河洪积扇三角洲前缘的三角洲前缘部分、隆起带、中部凹陷带和北部缘山带所组成。

在地质构造上,主要是以黄河洪积扇构造为主,构造特征主要有斜坡、断块、断层等。

地层分布上,沙三中6-10油藏主要由上白垩统、下第三系和第四系岩相组成。

其中上白垩统为近岸相碳酸盐岩,主要由砂岩、页岩、泥岩组成;下第三系为陆相砂岩和泥岩,主要是以砂岩为主,沉积环境属于陆相;第四系为淡水环境下的陆相砂岩、泥岩和砾岩等。

二、剩余油分布特点沙三中6-10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附近的裂缝中、孔隙中以及油藏岩石孔隙隙缝中。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 构造附近的裂缝中富集沙三中6-10油藏处于黄河洪积扇构造内,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裂缝。

这些裂缝成为了油藏中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域,其裂缝密度和裂缝宽度直接影响了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2. 孔隙中的剩余油沙三中6-10油藏中的孔隙主要是砂岩、页岩中的孔隙,以及碳酸盐岩中的孔隙。

这些孔隙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载体,孔隙的连通性、孔隙度等特征直接影响了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3. 岩石孔隙隙缝中的剩余油岩石孔隙隙缝是由岩石岩性和成岩作用造成的。

沙三中6-10油藏的岩石孔隙隙缝中富集了大量的剩余油,这些剩余油在油藏中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三、影响因素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岩石孔隙隙缝的连通性等因素。

3. 岩石孔隙隙缝的连通性岩石孔隙隙缝的连通性是指岩石中孔隙隙缝之间的相通程度,连通性好的岩石能够形成大气孔隙网络,剩余油会在孔隙隙缝之间自由流动;反之,连通性差的岩石孔隙隙缝则会导致剩余油受到一定的阻碍,无法充分流动。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兴隆台油田位于中国辽宁省盘锦市,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曾经是中国石油开采的主力油田之一。

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的重要产层之一,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针对沙三段的综合地质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产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性质,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沙三段地质特征沙三段主要分布在盘锦凹陷东缘,主要由火山碎屑岩和凝灰质碎屑岩组成。

其岩性特点为致密坚硬、灰黑色、具有较强的颗粒状构造。

在地质构造上,沙三段主要受到了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形式,如断裂、褶皱等。

这些地质特征使得沙三段在储层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进行综合地质研究来加以解析。

二、沙三段储层性质沙三段主要储层类型为致密砂岩和火山碎屑岩,具有较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由于构造影响,储层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构造缺陷和渗流通道,使得沙三段在储层性质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储层物性上,沙三段的物性参数具有一定的异质性,需要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来揭示其分布规律和性质特征。

三、沙三段油气藏特征沙三段油气藏主要以致密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沙三段油气成藏形式复杂多样,包括构造圈闭、断裂圈闭、泥质岩圈闭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沙三段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机理受到不同地质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地质研究来解析其形成和分布规律。

四、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意义综合地质研究对于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沙三段的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地层构造、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过程,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通过对沙三段储层性质的研究,可以揭示其物性参数的分布规律和异质性特征,为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沙三段油气藏特征的研究,可以揭示其成藏规律和分布特征,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各层系成藏规律

各层系成藏规律

1、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以气藏为主,主要集中在滨县凸起东部和林樊家地区。

气藏的分布有如下几个特点:a、相对较高的区域构造背景;b、油田(尤其是油质偏稠的油田)的边部较为富集;c、储层以河道砂体为主,断层和河道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气藏分布与古河道分布有关。

馆陶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a、以稠油油藏为主,分布在单家寺、高青、尚店和林樊家油田;b、油藏类型以披覆或地层超覆模式为主;c、平面分布与区域构造背景有关,主要富集在凸起的边缘地带。

2、东营组—沙一段:于单家寺、尚店和金家油田最为富集,a、油藏类型-以地层、构造岩性油藏为主;b、储层-以凸起边缘的扇体发育区和地层超覆尖灭带最为有利;c、成藏关键-区域盖层的发育和分布情况。

3、沙二段:a、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和地层尖灭控制,在断裂带形成断鼻或断块油藏,地层超覆尖灭带则以地层岩性油藏为主;b、储层基本上是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三角洲在推进方向存在多个砂层组的尖灭带,是寻找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带;c、在一定构造背景下,相对低洼的地区由于岩相的横向变化也能形成构造岩性油藏;d、平原相分支河道是较为重要的勘探领域。

4、沙三段:a、油藏类型-岩性油藏、地层岩性油藏;b、沉积体系-三角洲(东营、高青、柳桥)滑蹋浊积扇梁家楼远岸水下扇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或近岸浊积扇火成岩c、油藏分布-火成岩油藏探明含油面积主要分布在滨三区的滨338块和滨348背斜;近岸水下扇型油藏主要分布在靠近物源的山前陡坡带;近岸浊积扇型主要分布在地层沉积时断裂活动较强烈的断裂带附近;远岸水下扇分布于梁家楼、纯化、史南、董集浊积扇分布在洼陷带及周缘各种沉积体系边缘形成的上倾尖灭是重要的油藏类型5、沙四段:a、油藏类型-生物礁、岩性、构造岩性油藏b、生物礁油藏主要在平方王地区。

沙四上沉积时期,该区属于坡度相对较缓的滨、浅环境,可形成礁或滩相沉积。

通常由多个较小的单礁体组成复合体,一个礁体可划分为后礁相、主礁相、前礁相和礁缘相,前面三个相带是主要油气聚集相带。

五号桩地区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特征与储层分析

五号桩地区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特征与储层分析
关 键 词 : 号 桩 洼 陷 ; 积 体 系 ; 三 下 段 ; 三 角 洲 ; 期 扇 体 五 沉 沙 扇 多
五 号 桩 次洼 即孤 北洼 陷 的东 次洼 , 于 济 阳坳 位 陷沾 化 凹 陷东 北部 , 五号 桩 油 田的油 气 主体 分 布 是 区 。主力 含 油层 段 为沙 三段 , 目前 已探 明 含 油面 积 5 k 储 量 46 4m, 4 0×14 是 一 个 富集 的 、 0t , 高勘 探 程 度
层 段 分 别 为 位 于 沙 三 段 下 亚 段 油 泥 岩 的 顶 部 和底
部 , 自生 自储 的岩性 油藏 , 为 储层 发 育程度 控 制洼 陷 区成 藏规 模 , 构造 和 岩性 双重控 制 , 受 岩性 是 影 响成 藏 的主要 因素 。
图 1 五 号 桩 地 区 勘 探 形 势 图
收稿 日期 :0 00 .2 修订 日期 :0 0 1.2 2 1.61 ; 2 1.02 作者简介 : 逢丽 民, , 男 工程师 ,9 8 19 年毕业于抚顺石 油学院计算机专业 , 现从事地 震 、 地质综合研究 工作 。联系 电话 :0 4 )7 5 9 ,. a : (5 6 8 9 9 3 E m i l pn l n 9 8 iacr, agi 19 @s . n 通讯地址 :2 72 ) mi n o (5 0 2 山东省东营市北 一路 2 0 1 号物探研究院桩孤室 。
积发育于沙三段下亚段沉积 中期 , 洼陷东部长堤潜
山和南 部 孤 岛潜 山构 造带 断 裂 活动 强 烈 , 成 了 山 形 高 水 深 的古 地貌 , 时物 源 充 足 , 温 湿 , 此 气 雨量 充 沛 , 浊流 活 动 提 供 了 良好 的环 境 , 成 了分 布广 、 为 形

热河台油田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

热河台油田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

热河台油田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摘要】在落实热河台油田构造、沉积相、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找出剩余油分布规律,为下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油气分布规律热河台油田储层构造沉积相1 油藏地质特征热河台油田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下第三系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其中沙三段(e3s3)、沙二段(e3s2)、沙一段(e3s1)为含油气目的层。

沙三上沉积期为一套曲流河沉积,发育有曲流河道、边滩、决口扇和河漫湖沼等微相。

沙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按照空间展布规律及沉积特点,细分为:水下辫状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河口砂坝、前缘薄层砂四个微相。

全区储层孔隙度较大、渗透率高、碳酸盐含量、泥质含量低、粒度细、分选较好,储层物性条件较好。

沙一段储层物性条件较沙三段优越。

储层内非均质性较严重,大部分单砂层层内储层性质属于中等—强非均质性储层。

2 油气分布及油藏类型热河台油田油气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为构造一岩性油藏。

构造面积14km2,油田含油面积6.0km2,石油地质储量1043×104t。

2.1 油层分布沙三上油层分布:该段油层发育,是热河台油田主要产油层位。

油层厚度变化大,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在1.7~18.5m之间,平均为6.9m。

平面上油层在热102块、热104块、热21块、热1块及热25块均有分布。

(1)沙一下油层分布:该段油层欠发育,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变化大,在1.1~18.3m之间,单井有效厚度平均为6.3m,单井平均层数为3.2层。

平面上在热104块、热102块、热25块、热1块有分布。

(2)沙一中油层分布:该段油层比较发育,在热102块、热104块、热21块、热25块和热1块有分布,其中热102块油层相对较厚。

沙一上及其以上地层中,目前还没有发现油层分布。

2.2 气层分布(1)沙一下气层分布:该层位单井气层有效厚度在18.8~0.5m,平均6.6m单井层数平均为3.9层。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濮城油田是中国闽北盆地的一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深层低渗透储集层之一。

其中的沙三中6-10油藏是濮城油田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沉积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的研究重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沙三中6-10油藏的剩余油分布,对于提高油藏的开发效率和探索其他潜在藏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油藏储集条件及主要产出层位沙三中6-10油藏位于山东省沂水县橘园镇北约4km处。

该油藏属于海陆相沉积,形成于第三系第三纪中新世晚期。

主要的产出层位为沙三中第9段和第10段。

沙三中第9段厚度为45米,孔隙度较高,平均为16.9%,渗透率为39.4mD。

沙三中第10段厚度为35米,孔隙度为14.2%,平均渗透率为12.7mD。

2.剩余油分布特征2.1.沙三中第9段沙三中第9段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以油层圈闭为主,始发圈闭剩余油占比较高。

由地震资料得知,该层段具有较好的物性差异性,出露带内油井的产量表现较为突出。

在潜山顶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双峰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其中北侧较为丰满,南侧剩余油量较少,整个区域的剩余油分布呈现出"田"字形。

在下部区域,主要的剩余油分布在始发圈闭内,剩余油曲线有两个峰值,北侧的峰值比南侧稍高。

沙三中第10段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以斜坡型优势勘探型油层圈闭为主,中部圈闭的剩余油占比较高。

在潜山顶区域,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南侧的沿侧边缘部位。

在潜山底部,油藏主要呈现出单个顶部圈闭和斜坡型圈闭,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斜坡型圈闭内。

3.剩余油分布对于油田开发的启示在开发沙三中第9段的时候,需要主要关注剩余油分布的特征。

始发圈闭内的剩余油含量较高,可以通过改善水驱体系,提高采收率。

在下部区域,需要细化勘探技术,找到更多的始发圈闭,提高剩余储量的挖掘能力。

在开发沙三中第10段的时候,需要主要关注油层圈闭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斜坡型圈闭内的剩余油含量较高,需要进行地质细节描画,找出更多具有剩余储量潜力的油层圈闭。

乔庄油田沙三中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乔庄油田沙三中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乔庄油田沙三中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沙三中储层位于山西油田乔庄油田区,是该区域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

然而,该储层结构复杂,储层特征不稳定,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带来了挑战。

因此,对该储层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储层的性质和规律,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薄片分析、物性测试等手段,深入研究乔庄油田沙三中储层的岩石组成、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征,探明其地质特征和规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现场观察和样品采集,了解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基本情况。

2.岩石薄片分析: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薄片观察和分析,研究其组成、结构、孔隙类型和分布等特征。

3.物性测试:通过物性测试,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指标,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渗流特征。

4.数据分析与成果展示:通过对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对储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展示,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区地质特征和规律。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乔庄油田沙三中储层的组成、结构、孔隙性质和渗透性等特征,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油气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科学管理能力。

盐家地区沙三段中浅层砂砾岩扇体成藏特征

盐家地区沙三段中浅层砂砾岩扇体成藏特征

其水体逐渐 加深 , 陡坡带主要 为半深 湖一深 湖沉
积, 因此 , 主要 发育 重 力 流 成 因 的 退 积式 近 岸 水 下
扇沉积。扇中亚相是近岸水下扇的主体 , 其 中辫状
水道 微相 、 前缘 砂微 相 是最有 利 的储集 层 。在 沙 三
上沉 积 时期 断陷湖 盆构 造演 化 向平稳 期 、 萎缩 期过
导致 , 即浅层 原 油性质 的改变造 成 了沉积 相 带物性
该类 油藏 主要 发育 在沙 三下 亚段 , 由于该段 埋 深大, 成 岩作 用较 强 , 近岸 水 下 扇 的扇 根 和 扇 中亚
藏较 好 的勘探 潜 力 。研 究 发 现 砂 砾 岩体 处 于不 同 构 造部位 、 不 同埋 深 范 围其 成 藏 特 点存 在 差 异 , 与 之相 关 的成藏 模 式 和 富 集 程度 也 不 同 。对 中浅 层 砂砾 岩体 油藏 成 藏 条 件 深 入研 究 , 解 剖 已知 油 藏 , 明确其 成藏 特征 及类 型 , 对 盐 家地 区沙 三段砂 砾 岩 体 油藏 的勘 探具 有重 要意 义 。
程度 低 。近年 来盐 家地 区 主探 中浅层 砂砾 岩油 藏 ,
多 口探井 钻 遇油层 , 展 现 了该 区 中浅 层砂 砾岩 体油
较陡 , 砂砾 岩扇 体广 泛发 育 。沙三 中下 沉积 时期 为 断 陷 中后 期 , 陡坡 带 主 断裂 边 界 坡 度 加 大 , 湖 盆 的 沉降 速率 大于 沉 积速 率 , 成 为非 补 偿 性 沉 积 湖 盆 ,
王 文 彬
( 中石化 胜利油田分公司 , 山东 东营 2 5 7 0 1 5 )
摘要 : 综合应用地震 、 测井、 录 井、 岩心、 铸体 薄片及相 关分析测试 等资料 , 对盐 家地 区沙三段 中

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摘要】陈家地区沙三段为深水环境下的湖底扇沉积,通过岩心分析、薄片观察、电镜扫描等资料,结合录测井及试油生产资料,对该区沉积相进行划分,再此基础上针对该区沙三段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沙三段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条件控制,渗透性相对较好的低渗细喉及特低渗中喉砂岩都分布于分流水道砂体中,而特低渗微细喉大都分布于水道间及主水道砂体中,而且含油性好的储层分布于湖底扇中扇砂岩中。

另外,由于本区机械压实作用强烈,溶蚀作用微弱,在相同沉积条件下,埋藏深度与储层性能密切相关。

此次研究为今后在陈家地区沙三段滚动勘探、调整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沉积环境储层特征低渗透油气分布沙三段兴隆台油田1 储层特征1.1 储集层岩石学特征根据岩芯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本区沙三段砾岩、砂质砾岩中成分复杂,砾石成分为花岗岩质岩块占绝对优势,少量中酸性喷出岩、沉积岩块、长石、石英。

滑塌带砾径一般10~20mm,大者可达84~50mm,次棱~次园状,分选差~极差,多为基质支撑,夹有内碎屑泥砾。

分流水道砾径一般3~4mm,大者可达6~10mm,以中~细砾为主,磨园度中等~较好,多为颗粒支撑,局部砾石定向排列。

泥、灰质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

砂岩的碎屑组分中,长石、岩屑含量高,石英颗粒含量变化区间在20~40%,长石含量较高,多为30~40%,多数样品长石含量超过石英,而且钾长石略高于斜长石,反映岩石成熟性低,长石风化普遍,但不均匀。

砂石中杂基以泥质为主,泥微晶碳酸岩次之,泥质高达4~6%,最高可达7%,显然,泥质含量较高,降低了砂岩储渗能力。

自生胶结物不仅类型少而且数量也很少,其中方解石含量相对较高,石英次生加大普遍,并有极少量白云石胶结物,对于本区深埋藏条件下,自生粘土矿物含量很少。

1.2 岩石结构特征通过岩芯观察(岩芯图版),本区砂岩的粒级在纵向上变化迅速,横向上非均质程度强,分别见有不等粒砂岩、含粘土粉砂质细砂岩、含中砂含粉砂粗砂岩、含砂砾岩、砾岩等,磨园度次棱~次园,碎屑间以线接触为主,点及凹凸接触少见,表明本区砂岩的压实程度中等~偏强,岩石较致密。

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砂砾岩体发育特征及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发布时间:2021-03-16T11:41:17.40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作者:李方涛陈国宁[导读] 盐家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部,西起胜北断层,东至永北地区,南邻民丰洼陷带,北到陈家庄凸起,有利勘探面积约 200 km2。

受箕状断陷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条件影响,盐家地区沉积类型多样,沙三段和沙四段砂砾岩体是目前重要的勘探增储领域。

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李方涛陈国宁摘要:盐家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部,西起胜北断层,东至永北地区,南邻民丰洼陷带,北到陈家庄凸起,有利勘探面积约200 km2。

受箕状断陷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条件影响,盐家地区沉积类型多样,沙三段和沙四段砂砾岩体是目前重要的勘探增储领域。

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盐家地区逐步进入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目前砂砾岩体勘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难题:一是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有效储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二是控藏因素复杂多样,油水关系复杂,缺乏系统认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砂砾岩体类型及展布规律,明确砂砾岩体油气成藏和富集主控因素,可为盐家地区砂砾岩体的勘探部署提供资料。

关键词: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部;砂砾岩体;勘探部署1.砂砾岩体沉积发育特征1.1沉积相特征通过大量岩心观察描述及分析,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认为盐家地区沙三段、沙四段主要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4–5]。

扇根亚相位于近岸水下扇根部,可划分出主水道与主水道间两个微相。

其中,主水道微相由高密度洪水冲蚀而成,主要发育块状杂基支撑砾岩相、颗粒支撑砂砾岩相,砾石粒径一般为 5~10 cm,砾石基本无分选,磨圆较差、多呈棱角状或次圆状,垂向上一般由多个正旋回砂砾岩体叠置组成。

主水道间微相沉积物以深色泥岩为主,厚度较薄。

扇中亚相是近岸水下扇的主体,可划分出辫状水道与水道间两个微相。

陈堡油田陈3块油藏地质研究

陈堡油田陈3块油藏地质研究

陈堡油田陈3块油藏地质研究陈堡油田陈3块赤山组油藏属于中生界低渗透油藏。

目前虽已开发多年,但仍存在地质特征认识不清、沉积相研究较弱、油水关系复杂等问题,极大了影响了进一步的剩余油挖潜。

论文针对油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为指导,以现代油藏描述技术为手段,对研究区进行细致研究,主要包括:(1)通过等时地层对比,确定了目的地层在平面及剖面上的展布规律:赤山组地层区域性SSE 倾,倾角约28°,呈叠瓦状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依次排列;地层砂泥岩配置关系为大套砂体夹少量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储层发育较多,而隔、夹层相对较少。

(2)认识了赤山组不整合面构造特征及小层砂体顶面构造特征:陈3块赤山组为一西北部被断层切割的,地层东南倾的略有起伏的断鼻构造,各小层砂体顶面构造较为简单,构造线基本平直;不整合面也为一倾斜的平面,与各小层砂体顶面倾角呈一定角度,倾向略有不同。

(3)通过对研究区的沉积背景、沉积环境等进行调研工作,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识别等为手段,开展了沉积相研究,认为陈3块赤山组地层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特点,具体可划分为风成沙丘、沙丘间及干盐湖沉积,同时建立研究区风成沉积模式。

(4)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赤山组地层整体非均质性不强,具体来讲,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层内连通性较好,而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砂体内夹层不发育,而砂体间隔层较为发育,对赤山组油藏有较大影响的为10、11小层间隔层和15、16小层间隔层,其余物性隔层对油藏的隔阻作用较小。

(5)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陈3块赤山组北东方向水淹严重,边水顺不整合面侵入;在研究区东南方向水淹相对较弱,主要由地层缓慢侵入,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且尚未生产的区域。

(6)对水平井进行了初步设计,根据砂体展布及不整合面渗流特点,提出了两套水平井开发设计方案,同时分析了开发风险。

八面河油田沙三段和沙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八面河油田沙三段和沙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同。
沙 三 段 和 沙 四段 薄 片 鉴 定 统 计 表
碎 屑颗 粒 的结 构 特 征 主要 表 现 为 粒 度 特 征“ , 粒度 反 映碎屑 岩 的粗 细 , 行碎 屑粒 度分类 , 而可 进 进 以表 明介 质性 质和 搬运 环境 特征 。利 用粒 度测试 数 据进 行各 种粒 度参 数 的计算 统计 , 结果 表 明 , 区沙 本 四段 储层 的平 均粒 径 分 布 在 3 9 5 7 平 均 位 4 .~ . , . 8 , 体上 属于 细砂 到粉 砂 。标准 偏差 为 1 4到 3 4 7总 . . 之间, 平均 为 2 2 , .3 反映 其分 选为 较差 到差 。偏度 分 布在 O 3 ~O 7 . 3 . 8之 间 , 平均 O 5 3 , 很正 偏态 。 . 34为 峰 值 在0 9和2 5之 间 , . . 平均 为 1 5 1 反 映粒 度频率 曲 .6 , 线 很尖 锐 。 总 体看 , 沙三 段到 沙 四段 , 碳酸 盐胶 结物 含量逐 渐增加, 反映 沉 积 环境 是 水 体逐 渐 加 深 陆源 物 质逐 渐 减 少 的过程 , 由三 角 洲 相 河道 砂 体逐 渐过 渡 到 湖 泊滩 坝 相砂体 , 体成 分成 熟度 总体 偏低 , 沙三段 砂 但 到 沙 四段 , 分成 熟度 总体 上增 加 , 成 反映 了搬运 距 离 变长 , 积环 境 由三角 洲到 湖泊 水体 加深 的过 程 。 沉 2 储层 物性 特征 基于 八面 河油 田 1 l口取 心井 的物性 报告 分析 ,
20 年第 2 期 O8 4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15 2
八面河 油 田沙三段 和沙 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苑保 国 , 树 安 , 向 吝 文
(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能 源 学 院 , 京 1 o 8 ) 中 北 北 O o3

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

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

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范春花;王英民;陈振岩;张文明【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31)002【摘要】辽河西部凹陷陈家洼陷具备形成良好隐蔽圈闭的石油地质条件.在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和岩芯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和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进行隐蔽圈闭预测.结果表明,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并在四级层序内部以最大水进面为界,识别出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受断裂体系和古地貌的控制,该区北部发育扇三角洲-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南部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隐蔽圈闭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1个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靶区.【总页数】5页(P31-35)【作者】范春花;王英民;陈振岩;张文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砂砾岩沉积特征 [J], 张玥;昝灵;张坤2.细粒沉积物中不同级次高频层序划分及其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为例 [J], 杜学斌;陆永潮;刘惠民;刘辉;王勇;熊仕鹏;郭来源;刘占红;彭丽3.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西斜坡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以滨南油田滨648区为例 [J], 成克男4.细粒沉积物层序地层划分方法初探:以东营凹陷樊页1井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为例 [J], 杜学斌;刘辉;刘惠民;陆永潮;王勇;郝雪峰;杨万芹;丁桔红5.沙三下亚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以五号桩洼陷为例 [J], 逄丽民;杨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陈家洼陷浊积砂体刻画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陈家洼陷浊积砂体刻画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陈家洼陷浊积砂体刻画赵淑琴【摘要】辽河油田经历了40年的油气勘探,目前已经进入勘探中后期,岩性油气藏勘探逐渐取代了整装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如何准确地刻画沉积砂体空间展布,预测其含油气性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以陈家洼陷主要目的层段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L3)深水浊积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刻画为例,系统阐述了利用Landmark 工作站一体化解释软件结合Strata反演软件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与方法,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出沉积砂体的立体沉积模式,预测出与油气关系密切的沉积微相.该方法对深化老区勘探及在盆地坡洼过渡带寻找类似的岩性油气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5页(P55-58,63)【关键词】辽河坳陷;岩性油气藏;浊积砂体;坡洼过渡带;砂体刻画【作者】赵淑琴【作者单位】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陈家洼陷东邻中央凸起,是西部凹陷主要的生烃洼陷之一。

钻井资料显示,自下而上发育古近系房身泡组(Ef)、沙河街组沙四段(Es4)、沙三段(Es3)、沙一二段(Es1+2)、东营组(Ed),新近系馆陶组(Ng)、明化镇组(Nm)及第四系平原组(Qp)地层。

Es3早期,湖盆基底裂陷活动剧烈,来自中央凸起的陆源碎屑直接推进到洼陷深湖区。

在陡坡一侧坡折带所处的部位,重力流成因的浊积砂体比较发育[1],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受重力流沉积及相带展布特点影响,浊积砂体平面分布稳定性差,侧向上厚度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很大。

前人研究表明,波阻抗与含油气储层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之一[2]。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对储层预测的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3]。

但是,目前在生产实践中仍以波阻抗反演作为储层预测的主要手段。

辽河盆地陈家洼陷沙三段下亚段有利储层预测

辽河盆地陈家洼陷沙三段下亚段有利储层预测

井和岩心 资料 , 对沙三段下亚段 4 s Q 2 和4 S Q 3 层 序顶 界面 的有利砂 体进行 了预测 。结合 沉积相划 分结果 ,
对沙 三段下亚段地层 岩性 圈闭的形成模式进行 了分析 , 预测了有利圈闭 的分布 区域 。 关键词 : 陈家洼陷 ; 沙三段下 亚段 ; 属性分析 ; 分频处理 ; 波阻抗 反演 ; 有利储层 ; 形成模式
关 于 陈家 洼陷 沙三段 沉 积物 源 的说 法 尚有 争 议 , 对 层序地层 的 研究 较 为 粗 浅 , 且 主要 是针 对沙 三段 的
三维可视化等和 S t r a t a 模型约束反演技术, 开展了
三维精 细构 造解释 、 砂 体描述 和储 层预测研 究 。
收 稿 日Leabharlann : 2 0 0 7 一O l 一2 8 ; 改 回 日期 : 2 0 0 7—0 4 —1 2 。
针 对 沙三段 中部主 要 目的层 的构 造 形 态 以及 断 裂 展 布 。张金 亮等 ] 根 据地球 化 学 、 化 石 组合 和生 态 习性 分析认 为 , 陈家 洼 陷的 主体物 源来 自西 侧 , 在
图 1 辽河盆地陈家洼陷构造地理位 置
目前关 于沙 三段砂 岩 类型 的观 点基 本一 致 , 但
摘要 : 陈家洼陷是辽河盆地西部 凹陷 内的一个生 油洼陷 , 洼陷 内沙三段下亚段发 育有多套浊积砂体 和厚层泥 岩 , 具有 自身发育地层 岩性 圈闭的条件 。利用地震属性分析 、 地震分频 处理 和模 型约 束波阻 抗反演 等技术 , 对 沙三
段下亚段 的砂体沉积规律 和分布特征 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 预测了砂体分布的优势 区。在此基础 上 , 结 合钻井 、 测
维普资讯

陈堡油田陈3块赤山组沉积特征研究

陈堡油田陈3块赤山组沉积特征研究
向盆地搬运 , 成风 砂沉 积 为主 的 沙漠 区 , 形 仅局 部 低 洼
地段及山前区存有沙漠湖、 干盐湖及沙漠绿洲沉积。至 晚 白垩系末 早 第 三纪 早 期 ( 州期 ) 断裂 活 动 再 次加 泰 , 大、 雨影区扩大 , 湖水淹没原砂区, 为赤山组的保存创造 了条 件 。
2 沉积相标 志
2 2 颜 色 .
旱副热高压带, 是该 区各 内陆盆地的重要成盐期 , 苏北 盆地也不 例外 。晚 白垩系 赤山期 , 盆地转化 为缓慢坳 陷 并渐次封闭, 地形亦渐次夷平高差小 , 在干热条件下雨 影 区缩小 , 从而湖水 渐次干涸 , 面积缩 小 , 大区域 的风 而 扬 作用将 盆地边缘 冲积 扇及 冲 积平 原 区 的砂质 沉 积 物
料、 前人研 究资料及收 集到的 最新的地质 、 井资料对 该 区沉积 相进 行 了研 究 , 据 多种 沉积 相标 志 测 根
及特征 确定 赤山组为风成 沉积 , 主要 沉积相 划 分为风成砂 丘 、 砂丘 间沉积及 干 盐湖。 关键词 : 山组 ; 赤 沉积相 ; 成砂丘 风
中图分类 号 : l13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O 4 5 1 (OO O一O6~ O TE 2. A 10— 7 62 1)5 O 6 3
4 认识 与体会
20 . 02
渤南 油 田近几 年滚动 勘探开 发实践表 明 ,切香 肠” “ 式 的水道砂 体油藏模 式是正 确的 , 效地指 导 了渤南 地 有 区的滚动 勘探开发 , 渤南油 田近几年 在沙三段 所发 现的
[] 李丕龙 , 2 庞雄奇 , 陆相断陷盆地 隐蔽 油气藏形成——以 等.
为主, 磨圆度为次棱 角一次圆、 棱角状 , 分选差一 中等 。 绝大多数碎屑颗粒周围包裹一层赤铁矿薄膜 , 据刘东生 等人 认 为 , 颗粒 具有 氧化铁 薄膜 是 干旱 荒 漠沉 积 的重 要 特 征 。颗 粒与 颗粒之 间呈 接触式 胶 结 , 局部 为 孔 隙式 胶 结 , 结 物极少 , 胶 以铁质 为 主 , 质 泥岩 。存 在 大 量 的粒 砂 间孔隙 , 孔隙呈三角形 、 多边形 , 大小在 0 0 ~0 1 m .5 .m 甚 至更大 , 因此 , 这种分 选性 和磨 圆度较 好 的砂 岩 , 乏 缺 胶结 物 以及 具有 较高 的孔 隙度 等特 点 , 映为 风成 砂 堆 反 积 的结构特 征 。 2 4 石英 颗粒 表面结 构 . 将砂岩 的试样 粉 碎 后 , 先用 1 的草 酸 热 处理 , 0 去 掉包 裹在颗 粒表 面的氧 化铁 薄膜 , 后任 意 挑选 若 干 颗 然 大小 在 0 1 . mm 的石 英颗 粒制 成样 品 , 扫描 电镜 . ~O 3 在 下进行 观察 可见颗 粒表 面具有 不 规则 的凹坑 , 般 发育 一 有翻卷 片 , 在溶 解 沉 淀 作 用 下 , 着 颗 粒 表 面碰 撞 凹 有 沿 坑和碎 裂部位 形 成 不 规则 的 凹 沟状 、 纹 状 、 块 状 结 条 斑 构 。从 石英颗 粒 的表 面结 构 可 以看 出 石英 颗粒 在 沉 积 前 后经 历 了复 杂 的改 造过 程 。可 能 首 先 经 历 了河 流 或 湖水 的搬 运 , 后 又 受 到 强 烈 的 干 旱 环 境 下 的 风 扬 作 然 用, 石英颗粒发生碰撞和机械破碎 , 表面产生 凹坑河 在 翻卷片 , 同时 刀刃 状 的棱 和 角逐 渐 被 磨 蚀 , 较 长 时 期 在 的荒漠 型气 候 条件 下 又 发 生 了颗 粒表 面 的 氧化 硅 溶 解 沉 淀作用 , 当然 还 有后 期 的成 岩 作 用 影 响 , 以至 今 所 所见 到 的这 种 颗粒 表 面 结 构是 由一 个 复杂 的作 用 形 成 的,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 , 这种石英颗粒 圆化 以及表面 凹坑等产生主要是机械碰撞作用 的结果 , 而这种碰撞最 有利 的环境 是风扬 的搬 运作用 。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

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综合地质研究兴隆台油田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重要的大型油气田之一,其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为1287平方千米。

油田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其储集时期相对于其他地层较为晚,具有较高的含油气性。

本文主要对兴隆台油田沙三段的综合地质研究进行分析。

一、沙三段地层特征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其时代为古近系晚期,主要分布在兴隆台凹陷北部,地表呈现为黄褐色的风沙积土和冲洪积沉积物。

该地层由砂岩、泥质岩和灰岩构成,主要砂岩类型为低阶成岩砂岩和中等阶成岩砂岩,地质储层具有垂向和水平方向的成岩裂缝和孔隙。

沙三段的厚度在不同地点之间变化较大,最大的地方可达到300米左右。

二、油藏特征沙三段是兴隆台油田主要的油藏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

在该地层中储存的油气主要是干酪根型油气,且油气由于长时间受热作用而发生了质量变化。

沙三段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特征,主要为低孔、低渗、高压的储集条件。

根据钻井和测试资料,沙三段的有效储层厚度在10米以上,含油饱和度较高,油藏温度普遍较高,可达90℃以上。

三、油气成藏条件兴隆台油田的沙三段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油气源、成藏构造和成藏时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沙三段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和近岸滨海带,沉积环境为沙质河道和泥质河道。

沙三段的油气源主要来自于古近系下部系及其上覆系的岩性含油气源岩,油气源岩具有良好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条件。

成藏构造主要是凹陷和隆起构造,其中以凹陷构造为主,沙三段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藏。

成藏时期主要是中-晚期两个阶段,其中中期以断裂运动和热运动为主,晚期以构造作用为主。

四、储层特征沙三段储层是一种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性、高压力的储层类型,总体孔隙度在1.0%~8.0%,渗透率在0.01~10.0mD之间。

储层中主要含有微小孔隙和微裂缝等次生孔隙类型,且储层砂粒的比表面积较大,沿着沉积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家地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摘要】陈家地区沙三段为深水环境下的湖底扇沉积,通过岩心分析、薄片观察、电镜扫描等资料,结合录测井及试油生产资料,对该区沉积相进行划分,再此基础上针对该区沙三段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沙三段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条件控制,渗透性相对较好的低渗细喉及特低渗中喉砂岩都分布于分流水道砂体中,而特低渗微细喉大都分布于水道间及主水道砂体中,而且含油性好的储层分布于湖底扇中扇砂岩中。

另外,由于本区机械压实作用强烈,溶蚀作用微弱,在相同沉积条件下,埋藏深度与储层性能密切相关。

此次研究为今后在陈家地区沙三段滚动勘探、调整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沉积环境储层特征低渗透油气分布沙三段兴隆台油田
1 储层特征
1.1 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岩芯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本区沙三段砾岩、砂质砾岩中成分复杂,砾石成分为花岗岩质岩块占绝对优势,少量中酸性喷出岩、沉积岩块、长石、石英。

滑塌带砾径一般10~20mm,大者可达84~50mm,次棱~次园状,分选差~极差,多为基质支撑,夹有内碎屑泥砾。

分流水道砾径一般3~4mm,大者可达6~10mm,以中~细砾为主,磨园度中等~较好,多为颗粒支撑,局部砾石定向排列。

泥、灰质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

砂岩的碎屑组分中,长石、岩屑含量
高,石英颗粒含量变化区间在20~40%,长石含量较高,多为30~40%,多数样品长石含量超过石英,而且钾长石略高于斜长石,反映岩石成熟性低,长石风化普遍,但不均匀。

砂石中杂基以泥质为主,泥微晶碳酸岩次之,泥质高达4~6%,最高可达7%,显然,泥质含量较高,降低了砂岩储渗能力。

自生胶结物不仅类型少而且数量也很少,其中方解石含量相对较高,石英次生加大普遍,并有极少量白云石胶结物,对于本区深埋藏条件下,自生粘土矿物含量很少。

1.2 岩石结构特征
通过岩芯观察(岩芯图版),本区砂岩的粒级在纵向上变化迅速,横向上非均质程度强,分别见有不等粒砂岩、含粘土粉砂质细砂岩、含中砂含粉砂粗砂岩、含砂砾岩、砾岩等,磨园度次棱~次园,碎屑间以线接触为主,点及凹凸接触少见,表明本区砂岩的压实程度中等~偏强,岩石较致密。

1.3 储层孔隙特征
1.3.1 孔隙分布特征
本区孔隙度一般在14%~21%,属中孔储层。

从本区孔隙分布状况分析,可见储层的孔隙变化很大,最高21%,最低8.3%,最高与最低为同层砂体的不同部位,可见本区孔隙分布是十分复杂的。

1.3.2 次生孔隙
本区砂岩埋深一般为2400~2900m,因此为次生孔隙形成提供了条件,从岩石薄片鉴定报告来看,本区次生孔隙以粒间溶蚀孔为主,其次是粒内溶孔,其它少见,反映本区次生孔隙发育不好,主要与
非均质及泥质含量较高,造成溶蚀作用不强。

1.3.3 孔隙结构
本区储层孔隙结构属于较差的类型,砂岩粒间孔平均孔径为40~60μm,少部分样品孔径大于100μm,反映小孔隙的特征。

毛管压力资料表明,本区砂岩喉道十分细小,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为149.49μm,(冷169井2400.85m),最小仅0.65μm,(冷95井3012.55m),孔隙半径均值也相应呈低值,最大24.29μm(冷169井2400.85m),最小值0.09μm,(冷95井3012.55m),均质系数为中等偏低的特点,均匀型少见,多数为较均匀和不均匀型。

2 油气分布规律
研究区沙三段油层埋深在2520~2850m之间,埋藏较深。

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三上亚段、和沙三中亚段。

沙三上亚段油层分布主要分布在兴北构造带上,发育了三套含油砂体,其中以ⅱ、ⅲ套含油砂体最为发育,i油组最厚35.3m(冷168井);ⅱ油组最厚61.1m,如冷168井ⅱ油组厚61.1m;ⅲ油组最厚39.5m,如兴古7-15-19
井ⅲ油组厚39.5 m。

沙三中亚段油层分布主要分布在冷东构造带上,发育了两套含油砂体,其中以ⅱ套含油砂体最为发育,i油组最厚91m(兴古2井),有5口井钻遇;ⅱ油组最厚70.2m,如兴201井ⅱ油组厚70.2m,有9口井钻遇。

3 油层分布的控制因素
3.1 储层发育程度好坏是油层富集程度的首要条件
沙三段油源丰富,保存条件好,有砂体就有可能形成油藏,因此
有无储层是成藏的根本条件。

从沉积相研究、储层砂体分布研究及各砂岩组油层分布情况分析,中扇辫状沟道与沟间及侧缘微相区砂体发育,油层也发育。

3.2 储集性能好坏是油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沙三段储层岩性混杂,杂基含量高,分选差,储集空间不发育,造成含油性差,因此在储层发育的基础上,物性条件好坏是能否形成油藏的关键。

如兴58井位于沟道间微相,储层很致密,试油出0.253t/d,为差油层(2542-2561m),微相带部位对储层物性好坏影响较大。

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储层储集性能好于其它微相带。

如兴北1位于沟道微相上试油出9t/d(2515-2551m)。

沟道上最好的油层,可以出到160.2 t/d(2821-2794m冷162井)。

3.3 储层与构造有利配置形成的圈闭是油气成藏的良好场所
兴隆台二级断裂背斜构造带是在北东向潜山带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带,呈披覆构造特点。

研究区处于该构造带的北东向倾没部位,构造轴部位于兴93、冷170及兴58井一线,构造东翼与沙三段近源主体相带沉积的砂体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加之向西上倾方向被近南北向断层遮挡形成良好的储油圈闭。

4 结论
(1)沙三段储层为深水环境下的湖底扇沉积模式,储层是以东部物源为主的湖底扇(斜坡湖底扇)、水下浊流水道等重力流沉积体系。

(2)沙三段浊积岩储层岩性混杂,杂基含量高,分选差,储集
空间不发育,造成含油性差。

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储层储集性能好于其它微相带。

(3)沙三上亚段储层在冷168~兴古7-15-19井区附近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大于15%。

沙三中亚段孔隙度在冷162~冷169井区附近物性条件较好,孔隙度大于10%。

(4)沙三上亚段油层主要分布在兴北构造带上,沙三中亚段油层主要分布在冷东构造带上。

(5)油气分布主要是受储层的发育程度、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和有利圈闭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书礼,唐许平,李伯虎.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设计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1):23-24
[2] 李道品.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式[j]. 低渗透油气田,1997,2(1):38-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