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细节分析与易错点总结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高一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高中物理的阶段,由于知识点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很容易出现迷惑和混淆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电路图符号的混淆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电路图符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然而,由于一些符号形状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记忆错误。
例如,电源符号中,直流电源符号和交流电源符号的形状相似,但是交流电源符号上多了一个波浪线。
学生们在画电路图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符号的区别,避免混淆错误。
二、力和压强的概念混淆在高一物理中,力和压强是两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学生们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压强是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通过多做练习题,加深对力和压强的理解,可以避免混淆这两者。
三、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分高一物理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而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学生们容易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混淆,造成对物体运动状态的错误理解。
理解和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提高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
四、静电和电流的区别在高一物理学习中,静电和电流是两个常见易混概念。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没有电流流动;而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学生们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电流是由电荷的流动所产生的。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的理解和探索,可以明确静电和电流的概念差异,避免混淆错误。
五、劈尖放电和雷电的区别劈尖放电和雷电是高一物理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劈尖放电是指空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是指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学生们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雷电是大气中特定条件下的放电现象。
通过学习相关实验和案例,学生们可以区分劈尖放电和雷电的特点和产生条件,避免混淆错误。
总结: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例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释和提示,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中物理考试有哪些易错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中物理考试有哪些易错点】在物理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做大量的试题、模拟题。
然而对不少同学来说,即便题做得再多,也总是出这样那样的错。
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避免物理题出错呢?高中物理考试有哪些易错点呢?请看以下的高中物理考试易错点总结及解析。
易错点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要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易错点2: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易错分析: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④“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易错点3: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易错分析: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
易错点4: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易错分析: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易错点5:对杆的弹力方向认识错误易错分析:要搞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点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易错点6: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问题易错分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分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变得简明直观.易错点7: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错误易错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度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才能实现“对话”,如果让力和速度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干多德的观点永不悔改的“顽固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要求: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3 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
16 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归纳有很多学生在复习高中物理必修一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归纳【一】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分运动的独立性;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运动的等时性;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分析及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弹力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3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4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3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4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Fx=F1x+F2x+F3x+…… ;Fy=F1y+F2y+F3y+……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我们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k==y/x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仿此,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V/t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反应时间是秒s=15=12总的距离就是+12=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对比上面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你就会容易理解一点的;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t=t2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 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 v0/t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vt2=2gs竖直上抛运动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v0 gt位移公式:h=v0t gt2/2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2g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 S1=S3 S2=S4 S3=……=△S=aT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 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 1:√3 √2:……:√n √n 15a=Sm Sn/m 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2 v02=2as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高一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10m/s2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s V2=s V3=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S;机械能1.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1J=1Nm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当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2.功率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高一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高一学年,学生接触到了许多新的物理知识,其中有些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易错的物理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运动学相关知识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混淆在运动学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位移,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而加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经常有同学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混淆,导致对运动学问题的解答产生错误。
2. 平抛运动的问题平抛运动是高一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也是同学们易错的地方。
在平抛运动中,我们需要注意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受重力的影响,而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在解决平抛运动问题时,同学们要注意区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和加速度,避免产生错误。
二、力学相关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同学们易错的一个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合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但同学们常常会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和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理解为一回事。
实际上,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合力作用,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都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可以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规则合成为一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力。
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同学们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合成时忘记考虑矢量的方向,或者在分解时误将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为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电学相关知识点1.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在电学中,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是两个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阻指的是将多个电阻按顺序相连,而并联电阻则是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电路中。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的特性包括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是指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取参考系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采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采用电磁打点。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在物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公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
动摩擦因数μ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0<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高一物理易错基础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基础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理科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能量的变化以及宇宙的规律。
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点往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但是,有些基础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们犯错。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中容易错的基础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解析和提醒。
一、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运动。
但是,在高一物理中,学生们常常混淆力和势能的概念。
势能是因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而力是改变物体位置和状态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记住,力是引起物体运动和位置变化的原因,而势能是因位置而储存的能量。
二、运动的描述在进行物体运动的描述时,我们常用到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等概念。
然而,有些学生容易混淆这些概念,导致在求解问题时出错。
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变化速率,它是瞬时的,而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整体位移,它是矢量量。
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其质量的比值。
因此,在解题时要明确这些概念的区别,避免混淆。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学中的常见思维工具,它可以将复杂的力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力,或将若干个简单的力合成为一个复杂的力。
然而,在应用这些工具时,学生们往往容易忽略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力的分解时,要根据力的矢量性质,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几何关系来求解。
在进行力的合成时,则需要将多个力的矢量相加求和。
因此,在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关系,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四、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力,它阻碍了物体的运动。
在解题时,学生们常常忽略了摩擦力的特点,导致答案错误。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压力成正比。
同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所以,在解题时要注意摩擦力的特点,正确应用摩擦力的公式和原理。
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易错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必修一是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
然而,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很容易出现易错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物理高一必修一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重力。
高一物理中,学生会学习到重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和重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
然而,很多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惑。
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质量越大,物体所受的重力就越大,这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正相关,但也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也就是说,即使质量很大,如果距离很远,物体所受的重力也会减弱。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物体的质量来判断所受的重力大小。
其次,我们来谈谈力的合成。
在高一物理中,学生会学习到多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合成方法。
然而,有些学生在进行力的合成时容易出错。
常见的错误是只考虑了力的方向而忽略了力的大小。
实际上,在合成力时,我们需要将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起来。
如果只考虑力的方向或只考虑力的大小,就会导致合成力的计算错误。
因此,在力的合成问题中,要同时考虑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在高一物理中,学生会学习到电流的定义、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以及电阻的计算。
然而,很多学生在电路问题中容易出错。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规则混淆。
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等、电压是分配的,电阻则累加;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是分配的、电压相等,电阻则是倒数累加。
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根据电路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规则。
最后,我们来讨论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在高一物理中,学生会学习到加速度与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然而,一些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容易出错。
他们误认为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
实际上,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量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一致时,速度会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反时,速度会减小。
因此,要正确理解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不可依仗速度的大小来判断。
高一物理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关系式:(1)t 0v v t a =+ (2)201v t 2x at =+(3)22t 0v =2ax v - (4)()0t v v v 2x t +==平均 外加一个常用推论公式: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2v v v 2t +=易错现象:1、在这些基本公式中,不注意速度和加速度正、负;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公式: ①t v gt = ②21h 2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点】: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情况。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1) x —t 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 、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一定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等;3、在计算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能后退。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高中物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概念和公式,其中有一些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困惑。
下面是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的一些易错知识点的总结。
一、牛顿定律和受力分析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下,如果静止则会保持静止,如果运动则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常见的错误是将物体的自由下落误认为是没有受力的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 = ma。
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们容易混淆物体的质量和重量,并忘记用力的单位是牛顿。
3.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到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而只单独分析一方的受力情况。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对于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合力等于力的矢量和。
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在求合力时,只考虑了力的大小,而忽略了力的方向。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力,沿着给定方向的分力之和等于原力。
常见的错误是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忽略了分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机械能指的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指的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指的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易错点是容易忽略物体的势能,只考虑动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没有能量损耗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常见的错误是在问题中没有注意到外力做功和能量损耗的情况。
四、电学1. 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
常见的错误是将电流和电流强度混淆,或者没有正确计算电流强度。
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指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阻率指的是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
易错点是没有正确计算电阻值和电阻率,或者将电阻和电阻率概念混淆。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易错点归纳(三)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易错点归纳(三)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 F1x+ F2x + ………+ Fnx =0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九、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理解: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理解: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3、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高一物理易错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知识点(这些很有用,建议收藏)高一物理易错学问点1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开头的运动。
2、条件:a、只受重力;b、初始速度垂直于重力。
3.运动性质:虽然速度和方向不断变化,但其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于重力g,因此,平抛运动是一种匀速曲线运动。
4.讨论平抛运动的方法:一般来说,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子运动的合动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垂直方向(沿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水平和垂直的两个子运动既独立又等时。
5.平抛运动规律:水平速度:=v0、垂直速度:vy=gt6.平抛运动的几个结论①着陆时间由垂直运动打算。
②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初始水平速度打算。
③任何时候平抛物体的瞬时速度v和平抛物体的初始速度v0夹角θa 位移s和水平位移x夹角的正切值θ正切值的两倍。
④反向延长线与初始延长线的交点与抛出点的距离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⑤速度在任何时间内的变化Δv=gΔt,方向恒定为垂直向下(与g同向)。
在任何同一时间内Δv都是一样的(包括大小和方向)⑥速度v的方向总是与重力方向成一个夹角,所以它总是曲线运动。
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v越来越接近重力,但永久无法到达。
⑦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影响,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地保持恒定。
7、类平抛运动1.有时物体的运动与平抛特别相像。
它还在某个方向对物体进展匀速直线运动,在另一个垂直方向进展初始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这种运动,如平抛而不是平抛,通常称为平抛。
2.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征:物体的合力为恒力,垂直于初始速度。
3.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在初始速度方向上进展匀速直线运动,在外力方向上进展初始速度为零的匀称加速直线运动。
处理时,和平抛运动相像,但应分析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并使用两个子运动的直线规章进展处理。
高一物理易错学问点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反向操作,也遵循平行四边形规章(三角形规章,很少使用):将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与已知力共享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近表示已知力的两个分裂力。
物理高一上易错知识点
物理高一上易错知识点1. 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内在性质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物理量是可量度的属性,例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而单位是用来量度物理量的标准,例如米、秒、千克等。
在物理学习中,要准确理解各种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以避免在计算和问题解答中出现错误。
2.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置,可以用公式v=d/t表示,其中v代表速度,d代表位移,t代表时间。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可以用公式a=(v2-v1)/t表示,其中a代表加速度,v2和v1分别代表末速度和初速度,t代表时间。
易错点在于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或者物体将保持在静止状态。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对于解决问题中判断物体受力情况以及分析物体运动状态至关重要。
4.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而运动的情况。
自由落体运动则是指一个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情况。
在解决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问题时,需要注意平抛运动中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独立的,而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呈加速变化的关系。
5. 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其中,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理解力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动力学中的问题,如确定物体受力情况、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等。
6. 能量和功的概念能量是物体因存在而具有的能做功的能力,可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高一物理易错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知识点高一物理是学生们接触物理学科的起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能因为概念不清晰、公式记错等原因导致错误答案的产生。
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些高一物理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释。
一、力的平衡在学习力的平衡时,许多学生常常弄混力的大小和方向,导致最后得出的结果与预期不符。
力的平衡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十分基础和重要的概念,理解不深入的话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困扰。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合成为零的情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需要分析物体上所有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将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考虑。
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在学习电路时,很多学生常常忽视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导致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时出错。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元件连接方式。
串联是指多个电器或电阻按照顺序相连,电流只有一个通路,而电压则分配在各个元件上。
并联是指多个电器或电阻同时连接在电源的两个引脚上,电压相同,而电流则分别通过各个元件。
要正确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我们需要根据电路的具体连接方式,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分析求解。
三、物体运动规律在学习物体运动规律时,学生常常因为没有把握好公式的使用时机,或者是没有注意参考系的转换,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物体运动的描述需要考虑参考系的选择,参考系的不同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的观察和描述。
在选择参考系的时候,要注意使得问题的分析变得简单明了。
在运用运动规律的公式时,应该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不同方程的选择。
比如,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可以使用位移公式;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可以使用加速度公式。
四、能量守恒在学习物体的能量转化与守恒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概念,导致对物体能量的理解有误。
能量转化是指物体之间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的大小不会改变。
物理高一必修一易错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易错知识点物理非常重要,它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
而在高一的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有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今天就让我们来逐一解析这些易错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
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但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忽略外力的作用。
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让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不要忽视外力的作用。
2. 动力的合成与分解:动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起来,通过矢量法则来求出合力。
而动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矢量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将问题简化,从而找到更容易解决的路径。
3. 重力与斜面: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决定了物体与斜面的压强,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决定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加速度。
在计算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力来计算。
4. 牛顿定律和平衡: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而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些力必须满足平衡条件,即合力为零。
在解决平衡问题时,要利用合力为零的条件来推导出各个力的关系式。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与物体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有关。
在转换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或者反之。
在计算问题时,要注意正确地选择动能和势能的表达式,并且不要忽略能量转换的关系。
6. 空气阻力:当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空气对物体的运动产生阻力。
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形状有关,当速度较小时,空气阻力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但当速度较大时,空气阻力对物体的运动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在解决与空气阻力相关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第一章:力与运动1. 结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B.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结论可知,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并没有说明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 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并没有在结论中提到,所以 C 和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B。
2. 结论:一个物体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方向改变,那么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根据该结论可知:A. 一个物体速度变化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B. 一个物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C.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不一定变化解析:根据结论,一个物体在速度方向改变时具有加速度,但并没有说明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所以 A 和 B 错误;因为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独立的量,所以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 结论: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
那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物体都不会有加速度B. 物体受到外力时一定会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没有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才可能有加速度解析:根据结论可知,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 分析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速度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A. 物体所受的恒力变化了B. 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物体所受的阻力发生了变化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此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B 错误;阻力与速度无关,所以C 错误;重力是一个固定的力,未发生变化,所以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A。
高考物理必修一易错点大全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 末、4s 时、第5s 初……均为时刻;4s 内、第4s、第2s 至第4s 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物理意义分类决定因素方向联系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量标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无方向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意义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的物理量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单位决定因素vm/sxtam/s2vtv v v0m/sv 的大小由v0、a、t决定a 不是由v、△v、△t v 由v 与v0 决定,决定的,而是由 F 和而且 v a t ,也m 决定。
由a 与△t 决定由 v v v0 或方向与位移x 或△x 同向,与△v 方向一致即物体运动的方向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v a t 决定方向大小v v v01/6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物理高一上册易错知识点
物理高一上册易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知识点可能会容易产生迷惑或错误的理解。
在高一上册的物理学习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并进行解析。
1. 关于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理解错误物理学中,物理量是指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进行测量并用数值来表示的性质。
而单位则是用于表示物理量数值大小的度量标准。
易错的地方在于混淆量和单位的概念。
举个例子,有的学生容易混淆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而重量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现象。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而重量的单位是牛顿。
2. 对参考系的理解模糊在物理学中,参考系是用于观察和描述物理现象的基准。
在解题时,需要明确选择一个适当的参考系,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一致。
但有些学生容易在选择参考系时产生混淆,导致结果错误。
例如在平抛运动中,选择垂直向下为正方向时,速度的分量和加速度的分量的正负符号容易出错。
3. 对力的平衡和合成的理解错误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能出现力的平衡或力的合成的情况。
有些学生容易混淆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的概念,导致错误的结果。
例如在斜面上有一个物体,受到斜面对物体的重力分解和摩擦力的作用,学生容易忽略其中一种力的影响,导致解题错误。
4. 坡度和倾斜角的概念混淆在描述坡面或斜面时,常用坡度或倾斜角来表示其陡峭程度。
坡度是指坡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距离之比,倾斜角则是坡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混淆坡度和倾斜角的概念。
在解决有关斜面问题时,混淆坡度和倾斜角的定义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5.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模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守恒定律指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在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进行问题求解时,学生容易理解模糊。
例如,在机械能守恒的问题中,容易忽略非弹性碰撞或存在摩擦力的影响,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一细节知识点分析(易错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v a 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12V V V 2+=平均。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t 0v v t a =+ (2)位移公式201v t 2x at =+(3)速度与位移式22t 0v =2ax v -(4)平均速度公式()0t v v v 2x t +==平均 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 2-x 1=x 3-x 2=……=x n -x n-1=aT 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t 2v v v 2t +=。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 0和末速度v t 的关系为v 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4∶9∶……∶n 2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 1:1):::--⋯-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v gt = ②位移公式:21h 2gt = ③速度—位移公式:2t v 2gh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方向与v 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t 0v v gt =- ②位移公式:201h v t 2gt =- ③速度—位移公式:22t 0v v 2gh -=-两个推论: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0v t g= 上升的最大高度20v h 2g=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 A 、B 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 为最高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CA 相等,同理tAB =t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一点]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易错现象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四、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 —t 图象和v —t 图象.(1) x —t 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③两种特殊的x -t 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 -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 —t 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相遇和追及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必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五、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3)摩擦力的大小:① 滑动摩擦力:f N μ=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 静≤f m(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4) 注意事项: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六、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