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绪论部分(精),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绪论部分(精),推荐文档

绪论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汉民族使用的方言和普通话我们这里讲述的是普通话。

2.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文学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与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方言。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7.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有声调③元音占有优势,词汇方面①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②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③双音节词占有优势,语法方面①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非常重要②量词丰富有语气词③词法和句法结果类似④词语和句子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12.韩语、日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她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汉语语素论——精选推荐

汉语语素论——精选推荐

提要本文通过尽可能详尽的描写特点及其对于汉语结构系统同时也从语素的性质从布龙菲尔德对语素的认定方法看一是作为语素的形式必须能够以大致相同的意义出现在其他复合形式中汉语语素识别中形式化汉语中诸如等双音节词文炼只不过不是单独表达意义而已最小的显示意义的单位语素分为别义语素明显暗示一类是表达词汇意义词根词缀构成的是复合词因此表达词汇意义的语素与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组合从语素的特点看也缺少印欧语那样的构形形态基于这一特点AABB ABAB AA AAA ABB AABÔÚÇø±ðдʺÍÉúÔì´ÊµÄʱºòÓÐЧÒò´ËËõÂÔÓïµÄ¹æ·¶Óë·ñÍùÍù²»ÄÜ´ÓËùν´ÊÐλò¹¹³É³É·ÖÖ®¼äµÄÀí¾Ý¹ØϵÀ´¼ÓÒÔÅжϴò·Ç汉语语素成词入句不需要有与语法定型性相应的词形变化词义的离散性为词结构的离散提供了条件复合词结构与句法结构有一致性rank scale的变化因而不可能出现句法结构中所特有的兼语式等构造意义的整体性往往掩盖了句法结构在词法结构中的反映语素成词入句在形式上没有区别的特点本文对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与词语结构分析语素意义的特点与语素多功能现象语素义增生与语素结合能力的增生更与语素义的特点有关构词的需要论证语素有语法性质曲解进行了辩误分析了造词法与构词法的关系必然混淆造词手段和结构分析AbstractThe dissertation studies Chinese morphemes, especially its characters and its affection on the structur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It also deals with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structural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on the basis of morpheme characteristics.This dissertation analyses the complex situation in the morpheme iden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we give a new definition for morpheme that a morpheme is a unit which make a show of meaningmanifesting itself; suggestion; so morpheme can be classfied as manifesting morpheme and suggestion morpheme.Monosyllabic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 of Chinese morphemes, which means Chinese is monosyllabic language and it doesn’t have derivational and inflectional affix like Indo-European Language. Chinese morpheme shows no difference with monosyllabic word. By comparing the base and reduplication,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rivational reduplication and inflectional reduplication on the forms of “AABB/ABAB ” “AA ” “ABB ” “AAB ”.Chinese word does not need configuration in sentences; this makes the line between compound and phrase vague. Because morpheme’s rank shift of rank scale doesn’t have the related form shift, and this leads to the agreement on compound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However, there are exceptions: a. compound structure does not have function word as the syntagmatic means; b.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uctural constituents within word structures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meaning relation, while that withi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 has; c. since the meaning and structure of compound have strong integrality, 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the specific pivotal object in compound structure. The integrality in compound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ten hides the reflection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the structure of word.Because Chinese morpheme’s rank shift of rank scale does not show difference on its form, the combination of grammatical units in one sentence have the characters of combination based on meaning, and this leads to the structure difference from Indo-European Language.The dissertation also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s of morpheme meaning and the phenomenon of morpheme multi-function, etc.The dissertation also discusses whether morpheme can b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proves that morpheme has grammar characters. It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rrects some mistakes in analyzing syntactic structure.Having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coinage and word formation, the dissertation points out that word coinage is not the same as word formation; otherwise it will lead to the mixture of language units of different rank scale.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语素的概念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引进语素的概念出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美国人类学家为此创造了语素的概念及有关语素分析的一整套方法1933/19801认为一个层次是音位的另一个层次包括形式不可能仅仅依靠音位的配列这种形式布龙菲尔德指出simple form1933/1980»¹½øÒ»²½½âÊÍ˵Èç¹ûËûÓÐÒâÀ´·ÖÎöÓïÑÔÐÎʽPoor John ran away的直接成分而这两个形式又各自是一个复合形式Poor John的直接成分是语素Poor和JohnÓïÑÔÖÐ×îСµÄÓÐÒâÒåµÄÓïÒôÐÎʽ¾ÍÊÇÓïËØÖйú´«Í³ÓïÑÔѧһÏò²ÉÓÃËäÈ»Öйú´«Í³ÑµÚ¬Ñ§ÒѾ-×¢Òâµ½2但一直既用也用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但大都采用3虽然曹伯韩早在1947年出版的的概念文炼说词尾词素汉语语法学界大多采用所谓词素不管它的意义是虚还是实这个意义的morpheme译做也就是要区分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字据陈光磊最早使用1940/1987Ëù³ÉµÄÓï±ãÊǺϳÉÓïËù³ÉµÄÓï±ãÊÇÍƳöÓï会合不便再称为语所谓推出语就是虚素和实素接合的孳乳语把morpheme 定名为吕叔湘在1958年发表的语言的两个最基本的单位是语素做morpheme的译名词素词语素是比词更加基本的东西1979²»½ö°ÑÓïËض¨ÒåΪ¶øÇÒ¶ÔÓïËصĽøÒ»²½²ûÊÍÒ²³ÉΪÓïÑÔѧ½çµÄÒ»°ã¹²Ê¶ÓïËؽ²ººÓïµÄÓ﷨С¾äµÄÖØÒªÐÔ²»ÑÇÓÚ¾ä×Ó1979还设想没有所谓语素词词素里分析出来的语素不以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语素的争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否定语素的存在1997ÈÏΪÉõÖÁÁ¬ÓïËصĸÅÄîҲûÓÐ×ÖÆݹðÑçÔÙÈ¥»®·ÖÕâÖÖÓïËغÍÄÇÖÖÓïËØ1997ÔòÈÏΪÊ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有没有语素这个名称因为汉语社团中本没有语素的概念在物质结构中是人的感官根本无法感知的可是不能因此说在夸克被发现以前的物质结构中没有夸克汉语但四声的客观事实早在沈约不能因此说方言学者分析语法句法语法的名称直到唐宋才出现这并不意味着上古时代的汉语是没有语法的语言P1967ÈËÃÇ·¢ÒôºÍÌýÒôµÄ×îСµ¥Î»ÖÁÉÙ²»µÃСÓÚÒô½ÚÊéÃæÉÏʵÐзִÊÁ¬Ð´ÓïÑÔÖоøûÓÐʲôÌìÈ»µÄµ¥Î»´Ê×黹ÊǾä×ÓÊÇÈËÃÇÓÃ×ÖÇзÖÓïÒôÁ÷µÄ½á¹ûËùÒÔºº×ÖÔÚ´ó¶àÊýÇé¿öÏ´ú±íÁËÒ»¸ö×îСµÄÓïÑÔµ¥Î»Òò´ËÒ»¸ö×Ö²»Ò»¶¨¼Ç¼ÁËÒ»¸öÓÐÒâÒåµÄÓïÑÔµ¥Î»Ò²¿ÉÄܶÔÓ¦µÄÖ»ÊÇÒ»¸ö¹¹´Ê³É·Ö中国传统语言学用并没有语素之说所谓复合词也大都意义不够凝固字汉语中一些语言成分性质粘着成分也大量增加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语言的分析需要爸爸翩翩都是重叠形式没有语素的概念宝宝而个个想想没有语素的概念混淆构词法和构形法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先有语言字在文字产生之前潘文国潘文国如美洲的印地安人语言等等发现程序在利用汉字或汉语拼音创制了文字以后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与如果相对于手势语而言语言学一般原理来说否则就不是语言实物记事用的也不是语言并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把这些符号组织起来形成话语表音体系的语言并不是语言本体系统的分类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说文字就可以决定语法日语都曾经用汉字记录日语的语法分析曾经受到汉语语法分析多少影响日语不管是用汉字记录假名记录日语本身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但还存在着种种疑难问题语素的分类等等问题至于语素的性质更是缺乏全面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任何一个系统的研究都应以最小结构单位的研究为基础功能以及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应是语言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了解汉语语素的性质性质的影响1981Õâ¸öÌصãÃèÊöººÓïÓï·¨¹æÂÉʱÓô«Í³Ó﷨ѧµÄ·½·¨Ñо¿ººÓïmorphology syntaxÖ¼ÔÚ½ÒʾººÓïÓïËصı¾À´Ãæò°üÀ¨´Ê·¨ÏµÍ³µÄÓ°Ï캺ÓïÓïËصÄÌص㼰ÆäÓ°Ï켸ºõÉæ¼°ººÓïϵͳµÄËùÓз½ÃæÒÔ¼°Óï·¨Ñо¿Öеĸ÷ÖÖÒÉÄÑÎÊÌâÒÔÍùµÄÓïËØÑо¿²»¹ÜÔÚÉî¶ÈÉÏ»¹ÊÇÔÚ¹ã¶ÈÉ϶¼ºÜ²»¹»正因为如此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对于汉语语素的了解还仅仅限于一些片断基于这一认识对汉语语素的性质应该是有益的IdentificationË«ÏòÌæ´ú1926/1961ÓÐÒâÒåµÄsimple form的比较complex formsimple formblackberry是个复合形式strawberry等有部分相似才能找到跟其他任何形式在语音语素morpheme刀身绿柱石确认语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依据布龙菲尔德对语素的定义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通常采用替换法语素这种对立法陆志韦在确定单音词说话说话说话听话说梦谈话说书左栏用替换右栏用替换替换的结果可以证明话同形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相同同形替代从形式跟意义两方面说isotypes±±¾©»°µ¥Òô´Ê»ã1998°Ñ1ÀýÈçÄܵ¥ËµµÄµ¥Òô½ÚÓïËØ不改变语素的意义和语素之间结构关系书架书架书架书包衣架书房货架书库井架左栏用与包替换书房组合后的结构关系与但仅仅替换既替换也替换才是双向替换衣做同样的替换书架不能用同形异义的语法单位比如不能用书架架°ÑÓïËØʶ±ð·½·¨¾ßÌ廯Õâ¾Í±ÜÃâÁ˶ÔÓïËؼìÑéµÄѵڬʽ·½·¨³þνÎÞÔµÖ®ÒÂÔ»ñÜÑïÐÛÃÀ״Ϊñ»ÑïÐÛΪ֤ñºñ»ñÜñÚñÜñ»¶øÊÇ´ÊÓïµÄº¬ÒåÓÌÔ¥张斌汉语中有的语言单位只能那也得视为一个语素蟾蜍蜍蟾酥¿ÉÒÔÔÚ±ðµÄÓïÑÔµ¥Î»ÖÐÌæ»»³öÀ´·Ûµû󸹬Ìæ»»µÄ½á¹ûÖ¤Ã÷¶¼ÊÇÓïËØ也是一个语素是一个语素也是一个语素蝴蝶仿佛蜘蛛驼仿造吸血蝠母驼毒蛛因此驼二豌豆荞麦鳜鱼等双音节词豇豆豇豆豇豆豇豆蕹菜蕹菜蕹菜青豆豇榨菜蕹单向替换后剩余的前一成分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出现在其他复合形式中的可能国家也只能进行单向替换家国际户窗框单向替换后剩余的成分他可能讲的是汉朝的构词法这里有可能是让一个活语素跟一个化石复合的中的都不能以同样的意义出现在其他复合形式中门户户剩余成分布龙菲尔德称之为uniqueelements布龙菲尔德指出蔓越橘1933/1980½âÊÍ˵ËüÊÇcranberry strawberry中共同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它有一个固定的语音形式跟所有其他的浆果不同经验指示我们可以把这种例子概括为独一无二的unique elements霍凯特他指出cranberry就不得不作为单个语素来看待首先其次尽管它除了在cranberry这个组合以外不在任何别的地方出现raspberries是不同的东西浆果根据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µÄÓïÒ峡ΪÀý¼´¸÷¸ö´ÊÖеÄÇ°Ò»Òô½Ú²¢·Ç±íʵÒåµÄÄÏ·½Ã»ÓйØϵÓëÖÁÓÚÞ³²Ë²¤Ò²¶¼ÊDZíÒô½ÚµÄÒ»°ãÒ²²»»á·¢ÉúÎó½âÎÄÁ¶Ö»²»¹ý²»Êǵ¥¶À±í´ïÒâÒå¶øÒѾ¡¹ÜËüÃÇÔÚÈκÎÆäËû¸´ºÏÐÎʽÖж¼²»³öÏÖÖеÄÓÐÇø±ðÒâÒåµÄ×÷Óô°´°»§¹ú»-³÷´°¹ú¹ú¼ÒÕâ˵Ã÷ÓÐÇø±ðÒâÒåµÄ×÷ÓÃÓïËصÄÒâÒåÓÐÁ½ÖÖÓÉ´Ë×îСµÄÏÔʾÒâÒåµÄÓïÒôÐÎʽÃ÷ÏÔ°µÊ¾三语素分为暗示义语素明显义语素暗示义语素明显义语素一类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可以独立成词的和不能独立成词的它们是词结构中的表达词汇意义的语素有的不能独立成词词根可以独立成词的和不能独立成词的它们构成的是虚词词缀构成的是复合词思想说明心虚构成的是派生词木头是词根老鹰前一成分表达语法意义后一成分表达词汇意义盎然盎然盎然盎然幌子幌子幌子傲然盎碟子幌盎则是表达语法意义的成分盎然词根+词缀明显义语素组合区别意义的形式是纯粹表音的豌豆荞麦鳜鱼之类的词的前一成分豇荠鲣鹣究其实而是通过区别意义蕹菜燕麦蝮蛇前一成分是区别意义的语素是前偏后正式复合词痤疮黧黑缜密旭日豢养谰言前一成分尽管汉字的写法有异它们与后一表义语素组成偏正式复合词市侩后一成分意义模糊因为从结构关系看²»ÄܽøÐÐË«ÏòÌæ»»侧目瞑这些词中的两个成分都是表义成分因此国家暗示明显义语素与暗示义语素构成并列式偏义复词商榷脂肪泥泞雷霆这类词是偏义并列的复合词蝴蝶蝙蝠奥林匹克也可能把它们分析出明显义语素和暗示义语素粉蝶仿造吸血蝠蛛网美国之类的替换提取出仿蛛俄佛蛛罗斯这里的界限有两点蝶蝠与仿佛是等义关系部分佛并没有表义或别义作用美利坚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没有意义俄美国中的奥美利坚也是不可分解的第二节形式与意义语素的声音形式连绵词写下来就是一个字汉语语素的切分是比较容易的有下列情况需要注意合音字仨等二十不用俩卅因此不能看作两个语素硃朱砂只能看作一个语素付诸东流诸的合音字但从音义结合的角度看付诸东流的结构为亮相荧屏À²le + a这个不能吃啦咑呐啊碰头压缩而成的这个篮子是那个卖菜的没有语音形式的存在所谓兼语式复合词是不存在的讨嫌逼迫招供引诱敌人投降既无语音形式出现汉语的声调不是语素霍凯特既然只是而不是音义结合体或因此语素就可以分为片段语素和超片段语素不是词的一部分的语素是超片断语素也是超片断语素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没有自己独立的语音形式若认为声调附着于韵母根据音义结合的要求汉语中就没有单语素词好是由音段hao和超音段的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19885ÎâÕñ¹úÆä±íÒ幦ÄÜÏ൱ÓÚÓïËؽ²»°±íʾ±êµã·ûºÅ23是无法诵读的而且标点符号的代用时所表示的语素意义及语素的数量都是不可确定的6¶ù»¯ÊÇ·ñÓïËØ1985ÕÔÔªÈÎÐìÊàÒ²ÈÏΪ´ÊµÄ¶ù»¯²¿·ÖÊÇÓïËضùµ«¸½¼ÓÁËÒ»¶¨ÒâÒå×À¶ùzhuor benr-儿票儿中没有变词或区别意义但在诸如眼儿尖儿确定词性的作用虽然但不能认为它没有语音形式发音时只有成阻阶段但是塞音韵尾仍然是存在的儿儿这个卷舌动作可以看作是一个语音形式因此可以看作音位语素如崔嵬因此都只包含一个语素只代表一个语素巧克力等如DINK克音义兼顾的借词黑客借形词一类是日语把古汉语词借去用于翻译印欧语选举环境精神这一类词包含两个语素如景气等字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冰激凌意义是整体性的不等于新+西兰冰激凌南斯拉夫之类应看作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捷克斯洛伐克与但25犹如菩提萨埵pudihsattva pudihÈøˆÊsattvaÆÐÈøÆÐÈø字的析形产生的双音节词立早如惊蒺藜 之类的形式才能作出有效的分析作用不明的情况下英制度量单位有两读英亩的旧称英寸的旧称盎斯的旧称英里的旧称浬liÕâÀàÓ¢ÖƶÈÁ¿µ¥Î»¶Á×÷Ò»¸öÒô½ÚʱÊÇÒ»¸öÓïËØ14Ë-µ«Ö»ÊÇͬһ¸öÓïËصÄÁ½¸öÓïÒô±äÌå°¡呀哪啊八它们的各种变调形式分别是同一个语素的语音变体非轻声音节与轻声音节是原调和变调的关系情况比较复杂虾子xiaziduitou touÍ·µØµÀ地下通道纯粹的两读道道路后者的妇道都念轻声字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表示汉语的书写习惯是分语素书写汉语的语素切分就显得比较容易汉字的形体有以形别义1982Ö¸³öÏÉÏÆÏËͬÊÇÒ»¸öÐÎʽ´ÓÕâ·½Ãæ¿´借助汉字辨认语素有一定的方便之处字繁简字另一方面30因此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繁简字峰-峯的形体有异¶þ×ÖºÜÈÝÒ×±»ÎóÈÏΪÊÇÁ½¸öÓïËØÖ»ÊÇÓ¢Óï´Êtitle的音译抬头猫的藏匿否则就不能解释猫腻猫匿其实是来自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踟躇语素的辨认要避免汉字的干扰字如陆志韦等实在不能归类的例子1968/1979Ò²ÈÏΪÊÇÔ¬¼ÒæèÖªµÀµÃÌõÓÐÒ»ÒåÏîµÃµÀÖªµÀ¼´¹Ö²»µÃÖªµÀ¾õµÃÄËÖÁͬÊôÒ»Öֽṹ·½Ê½µÀµÄÒ²²»ÊDZíʾµÀ-得对方言口音误导的字形变化也要有足够的认识由于方言口音的影响导致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字的写法上的意义理解上白费工夫字形的不同对语素同一性的判断造成困难常常因为书写方式即字形的改变比如其实是自道首首饰不具有同一性的是一个语素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字往往也是语素识别的障碍汉语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用汉字记录的X 光中的T辞海中国国民党内以陈果夫á都代表一个语素用汉字记录时写成两个或三个字现代汉语词典爱克斯射线甲种射线伽马射线毫升射线伽马射线/ ã射线中的音译成分在日语中本身就是个里面没东西的汉语音译日文假名写作二语言符号的意义只能根据音义关系理解但字体的构成成分毕竟不是语言符号的构成成分1993把字的偏旁分为语根和语系而所谓语根和语系能否单立成字的问题粘着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作为语素识别的参照日月为明把看作月和武1997Ôç¾ÍÅúÆÀ¹ý´Óºº×ÖÆ«ÅÔÀ´½²Óï·¨µÄÆæ̸¹ÖÂÛÑÔÂÛѵÞдӴÓÒôÒåµÄ½áºÏ½Ç¶ÈÓ¦¸Ã¿´×÷Ò»¸öÓïËز»µÄÒâ˼Ïà¼Ó¾ÍÊÇÖ®ÀàµÄЦ»°1979Ö¸³öÖ»ÒªÕ⼸¸öÒâ˼ÁªµÃÉÏÈç¹û¼¸¸öÒâ˼Áª²»ÉÏͬʱָ³öÀýÈç¿ìËÙÍ´¿ìµÄ¿ìÏÖ´úººÓï´Êµä±ð²å¹Ò±ðÈ¥µ«ÊÇ3个不同的语素现代汉语词典胡闹胡子胡同与这4个语素没有关系白3先说白2Óë°×1×ÔȻӦµ±Ëã×÷Ò»¸öÓïËض¼Óë±í°×µÀ°×ËÕ°×一共8个义项白跑一趟和义项无报偿白给应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语素义项明白不白之冤根据同样的原则义项白了他一眼的但是词性显然不同白色有多少联系姓之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中白1ÏÖ´úººÓï´Êµä°×¿ªË®ÏóÕ÷·´¶¯即白3ÏÖ´úººÓï´ÊµäûÓÐЧ¹û°×·ÑÁ¦ÆøÎÞ´ú¼Û°×¸ø即白5ÏÖ´úººÓï´ÊµäÐÕÏÖ´úººÓï´Êµä即表白道白苏白白2白5°×1°×2白6是单义语素直着身体停留2为某种业务而设立的机构123ÓëÒåÏî2有直接的联系2·ÖΪËø1锁门语法性类也不同一把锁和把但意义不同39语素的识别要建立在同一性的基础上调停义难解近试上张水部对于停停放通夜不灭停烛的1983ÑÕ调停也就不会把其中的停留停要避免把有同一性的形式分为不同的单位这个词没有组合能力麻布其实其中的麻绳的在名词喻指纷乱是个以以与与指在此义项上则是偏正式复合动词特点的影响第一节汉语语素的特点与汉语的语言类型据陈明远汉字属于Greenberg所说的分析语或粘着语1984¸öµ¥Òô½ÚÓïËØÒ²²»¹ýÎåǧ¶þÈý°Ù¸ö»Æ²ýÄþÓïËØÏî¹é²¢ÎªÓïËØÓÐ10442个占总数的93.0%43两种统计结果差不多可见从汉语中词的形式看然而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的参数孤立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叫粘着语前苏联语言学家宋采夫如汉语中调停也就不会把其中的停留停要避免把有同一性的形式分为不同的单位这个词没有组合能力麻布其实其中的麻绳的在名词喻指纷乱是个以以与与指在此义项上则是偏正式复合动词特点的影响第一节汉语语素的特点与汉语的语言类型据陈明远汉字属于Greenberg所说的分析语或粘着语1984¸öµ¥Òô½ÚÓïËØÒ²²»¹ýÎåǧ¶þÈý°Ù¸ö»Æ²ýÄþÓïËØÏî¹é²¢ÎªÓïËØÓÐ10442个占总数的93.0%43两种统计结果差不多可见从汉语中词的形式看然而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的参数孤立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叫粘着语前苏联语言学家宋采夫如汉语中非句法的语法标志因此粘着和孤立在语言中不是互相排斥的从根据词的结构对语言类型所做的分类来说语素除个别情况外与音节长度相等音位在音节中一般是可以相当自由地进行搭配组合46ÆÕͨÓïÑÔѧ»ù´¡中对语言类型的分类依据有二A B¶íÓïµÈÓ¡Å·ÓïÔò¿ÉÒÔ47这一分析对于我们认识汉语的语言类型特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形法一1933/1980˵¹ýÔÚ´Ê·¨ÉϱȾ䷨Éϸü´óÄÚ²¿ÇüÕÛÈçÓ¢ÓïÖеÄfoot和 feet'insult和in'sult¶ø×÷Ϊ¹¹´ÊÊֶεÄÄÚ²¿ÇüÕÛµÄ×ÌÉúÄÜÁ¦ÔÚÏÖ´úÓ¢ÓïÖÐÒѾ-ºÜÈõ¼´¾ä·¨ºÏ³É´Ê±ÈÈçarmchair(扶手椅)旗杆workerre-汉语的情况则很不相同而汉语的语素大都是单音节的重音移位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内部屈折也就是有意义的词根与词根的组合与印欧语中的词缀相比如书桌石头化石师生之间老鹰鹰击长空派生词中的附着成分往往就被压缩删略一汉语以音节作为构词的基本形式单位是区分复合词与派生词的重要条件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复合词构词成分的语素在古汉语中大都是独立成词的虚化的程度不同阿--儿之外因为意义的虚实是个连续统者笔者意义是虚化的读者作者者要实在一些中的标记为员员3ÈËÔ±学员会员病员议员演员阁员售货员员工减员把所以根据语素意义的虚实来区别词根与词缀1995搬迁户解释学惯犯保守派-夫懒鬼医生博士歹徒国别高度热带历史观进化论汉语热都看作准后缀伪军亚热带但凡是结合面宽的语素都可以算做词缀了员工减员对于缩略词中结合面较宽的语素1995-大< 大学农大鞍钢-委< 委员会纪检委 如果说大电绝大多数语素的意义都具有按照马庆株准词缀真是不计其数确认词缀时意义是否虚化应是必要条件由于汉语语素的特点上述在我们看来因此根据虚实区分词缀和词根时阿--儿等于属于终于予以以上虽然本来后来但是可是有一个较为严格的标准49典型的词缀意义都是虚化的中的这样的尽管意义模糊但凡是词缀有能产性结合面宽的语素也可能是词根能产性较高的语素-者-手等由于语素意义的虚实是一个连续统我们不妨设立一个标准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类词缀的泛滥二老--头以以以前以下加以可以是可以说出其例外的原因的本是独立的介词以incorporationÖ»ÓÐλÖÃÉϵĹØϵµäÐ͵ĴÊ׺¶¼ÊǶ¨Î»µÄ°»È»÷óºÚÉÌȶµÄºóÒ»Òô½Ú关于定位不定位与意义是否虚化后者是决定性的自爱自发现代汉语八百词29页自私自1968/1979Ò²ÌÖÂÛ¹ýÕâ¸öÎÊÌâ×ÔÖÎ×Ô¶¯ËûÈÏΪÕâÖÖ¸´ºÏ´ÊÖнáºÏÃæ¿íµÄµÚÒ»ÓïËظ´ºÏ´ÊÄ©Á˵ĽáºÏÃæ¿íµÄÓïËؽÏʵÔÚµÄÓïËØ×Ô×ÔÒò´Ë²»ÒË¿´×÷´Ê׺ÔòÓë´ËÏà·´三阿-后缀但是比如带后缀花儿盖儿本儿等少数例外因为可以通过例举的方式把作为例外于社科院语言所编至于看作动词后缀善于中的这种分歧问题也不大构成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介词副词功能是如此复杂标示功能的作用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一样予以足以何以美化强化退化是动词腐化是形容词绿化淡化进化 以上我们描述了汉语中词根与词缀区分的复杂性我们也试图对词缀的确认表达一些看法的汉语中没有印欧语那样的词缀在现有确认词缀的标准中没有意义上的关系汉语的词缀是非常少的有前缀约170个加上-员-化这似乎让我们很失望从汉语中的派生词数量较少这一事实看19571992认为汉语的构词法与其说是形态学的一部分不是没有道理的汉语中合成词的主要构造方式是用语素复合成词1968/1979ÈÏΪdecompounds对新时期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析派生法构造的新词因此认为派生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较强的构词能力都不是真正的派生词股份制多角度等-学之类都看成后缀或类后缀因为它们都有明显的词汇意义只不过结合面较宽有一个明显的事实仅有等少数几个词cognitive schemaÒ²ÍùÍùÔÚµ¥Òô½ÚÓïËصÄÓÅÊÆ×÷ÓÃϱä³ÉÓÐÒâÒåµÄÒô½ÚºÜÄÑ˵ººÓïµÄ´Ê׺»áÖð½¥Ôö¶à-者构成员工裁员者从本节对通常所用的如何把这些条件结合起来运用不过说到底在确认词缀的诸多条件中以及每一条件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在现有认识的条件下是比较可行的二构词还是构形指出也可以看作一种语缀作为语法手段的重叠构词产生新的词语法功能举例说明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的区别。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第二章词的构造的读书笔记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第二章词的构造的读书笔记

浅谈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语法讲义》第二章词的构造的读书笔记内容摘要: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语法学界的最有权威的一部语法学著作,此书的第二章词的构造主要讲述的就是合成词的构造,朱先生对汉语构成合成词的三种方式,即重叠、附加、复合做了翔实的解释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仅就此书的第二章做一些基本内容的概述及阐述一下本人阅读此章节后的体会及其启示,另外提出几个阅读后的疑惑。

关键词:词的构造,复合式,合成词,重叠式,附加式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可谓是语法学著作里面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在语言学界也具有极高的声誉。

作者以现代语言学的眼光, 用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结论。

并且该书建立了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论述了语法单位、词的构造、词类、体词、谓词、代词、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等重要知识点。

可以说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吧。

《语法讲义》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对一些语法现象论述得很详细。

一《语法讲义》之“词的构造”的主要内容语法是可以被分为句法和词法两个部分的,句法研究的是句子的内部构造,以词作为基本单位:词法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以语素作为基本单位。

可见句法和词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平面上的东西:句法包括句子和词,而词法则是包括词和语素的。

在这一章里面主要研究的是词的内部构造,即语素是怎样组合成为词的。

单纯词是由单个语素组成的,是没有构造问题的,因此此章节要讨论的实际上就只是合成词的构造了。

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方式有三种。

作者在第二章的2.2节至2.6节就分别阐释了现代汉语合成词的这三种构成方式。

另外朱德熙先生在2.7节单独列出了复杂的合成词。

这一章的重点基本上就是2.2节至2.6节,可以说是主体部分吧。

在2.2这一节之中,朱先生首先说明了研究重叠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喝语音特征,即重音和变调;第二,就是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最后一点讲的是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所在。

语素与词素研究综述[权威资料]

语素与词素研究综述[权威资料]

语素与词素研究综述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H146 A 1006-026X(2014)01-0000-0150年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morpheme这个术语并传入我国,morpheme最早时被译作形素,指的是词的形态成分,而后被译为“词素”,在“词素”这一译名流行的同时,morpheme的另一译名“语素”以崭新的面目问世,吕叔湘先生根据朱德熙先生的建议把它译作“语素”,用来指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词素”和“语素”这两个名称一直在不同的汉语研究著作或教材中使用。

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两个指称,发现它们内在的特点以及产生不同的根源,笔者通过相关论文和著作的阅读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四种不同派别。

一、语素派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重申了他的观点,指出“morpheme作为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不管他是词还是词的部分,译作语素最合适,不仅把语素定义为‘最小的语法单位’、‘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并且对语素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认为语素这一名称反映了汉语语法的的特点,并且采用“语素”这一名称可以避开划分词的矛盾,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

”为了避开是词与否这个棘手的问题,采用语素说确有其方便之处。

陆俭明在《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中采用“语素派”的观点,指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语素的功用有两个,一是用来构成词,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作为词的组成成分的一种语素的组合‘语素组’,得出语素是词的‘建筑材料’的结论”。

董义连、胡宇慧在其论文中《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词汇系统语素问题比较研究》指出:“词素”和“语素”都是morpheme的译名,但实际上二者从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别。

从汉语实际情况看,如果仅仅研究词的内部成分,不涉及其他方面,“词素”这个术语是恰当的,如果把morpheme作为一级语言单位来研究,并进一步扩展到语调、停顿、重音等超语段语素来研究的话,用“词素”就不如用“语素”这一术语内涵更严密,外延更精确。

单音外来词素及其构词意义

单音外来词素及其构词意义

单音外来词素及其构词意义单音外来词素及其构词意义陈婷敏摘要:外来词素是汉语词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缩是单音外来词素形成的关键环节,在音节提取中体现首字提取原则。

汉字型单音外来词素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能产性较强,在构词中其语义发生类化或泛化。

字母型单音外来词素是新兴词素,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关键词:简缩;单音外来词素;构词“词是由它的组成成分组成的,词的组成成分就是词素。

词素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的结构单位。

”(1)现代汉语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双音节词大多是由单音词素组合而成的,可见单音词素的构词能力是很强的。

外来词素,即来自外族语言,并经过汉语加工而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词的结构单位。

而本文将要探讨的是单音节外来词素,如“啤酒”中的“啤”,“蹦迪”中的“迪”等等。

“外来词素的单音节化符合汉语词素的典型形式,更贴近汉语的实际。

”(2)由此可见,单音外来词素是汉语词素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并且在构词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单音外来词素的产生(一)简缩是单音外来词素产生的关键一步外来词素是汉化后的产物。

陈海洋指出,漢语中的语素(3)很大一部分是单音节形式的,而吸收外来语言成分,并将其汉化后形成的一般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

(4)大部分外来词素是通过对外来词进一步加工而成,而在这一“汉化”过程中,简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在大部分字母词的形成过程中就有简缩这一过程。

如“CPU”由“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缩而成。

字母汉字合成词中的字母部分也是通过简缩而成为字母词素,与汉语词素组合成词,如“IP卡”中的“IP”是由“internet protocol”简缩而成。

苏新春认为,外来词先通过简缩变为单音节形式,之后这些单音节能够以独立的身份参与构词,并且具备重复构词的能力,这样,单音节的语素化才算最终完成。

(5)可见,要想把多音节的外来词单音化,首先要将其变为单音节形式,而简缩正是单音外来词素形成的首要一步。

浅谈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的成词性

浅谈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的成词性

浅谈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的成词性作者:郭华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在体现语素两大语法功能(单独使用和构词)上具有不均衡性,成词与否的自由度有强弱之别,其中“单用和构词较均衡”这一类动语素在两大语法功能上均表现突出,是现代汉语语素的活跃分子。

另外,动语素从成词到不成词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成词性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是语素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语素的两大功能单独使用和构词在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上表现的并不均衡。

按照能否成词,我们把动语素分为三种:可成词动语素(所有义项都可以单独成词)、半成词动语素(部分义项可成词部分义项不能成词)和不成词动语素(所有义项都必须作构词成分,不能单独入句)。

一、可成词动语素的成词性按照能单说、单用和纳入一定语法框架[1]的原则,我们将现代汉语单音节动语素[2]进行再分类,统计出可成词动语素1059个,占动语素总数的50.43﹪。

可见,可成词动语素占动语素的多数,这反映出动语素是一种比较独立的语素,大多数的动语素可以单独成词,独立运用。

按照自由度[3]的强弱,我们将可成词动语素进一步划分为:A只能单独使用、B主要单独使用、C单独使用和构词较均衡和D主要构词四种。

A类: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参与构词的动语素。

这类动语素(实质上都是单纯词)在表意上多使用本义,表达比较具体的行为。

如:呛qiāng、闷mēn、耙pá、犁lí、炸zhá、烩huì等。

大多数的此类语素搭配对象都比较单一,我们不妨将之称为“专限可成词语素”。

比如:语素“板bǎn”只用于脸,“眯mī”只用于眼,“捋lǚ”只与胡须搭配。

只能单用的单音节动语素没有构词力,但是单用频率也并非都很高,只有少数的如“是”、“得děi”等的单用频率高。

从这点看,语素的单用频率和自由度并非是一个正比关系。

B类:主要用于单独成词的语素。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分析古汉语单音词的语素之间的汉语意义
被其他因素所带动,从而走向语素化。被语素化了的单音词还应当具备泛义性语义特徵。我们注意到,单音词在语素化过程中,语义通常是由具体变抽象,语义逐步概括化,有提升爲更抽象的上位义的倾向。如名词语素化过程中,语义泛化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原本是语义场中心词的,发展爲类名,构词中多做中心语素,如在现代汉语中以“衣”爲中心语素构成的双音词有大衣、单衣、便衣、布衣、法衣、风衣、睡衣等;另一种原本不是语义场中心词的,演变爲较抽象的性质义,有向形容词游移的倾向,常作爲修饰性语素参与构词,如在现代汉语中由“壁”构成的双音词有壁挂、壁柜、壁纸、壁炉、壁虎、壁画等。动词在语素化时,也有两种基本的演化方式:一种是抽取动作的外部行爲特徵作爲核心义素融入到语素中参与构词。如“示”原本是一个复杂的动作,语素化中,将这一行爲义剥离出来,将之注入新构成的双音词语义结构中,在词与构词语素两种不同层级的语言范畴发生嬗变的同时,语义要素的蜕变与传承也宣告完成。“示”在现代汉语中构成的双音词有:示范、示威、示衆、告示、宣示、演示、展示、出示、提示、请示、暗示等,都包含有这一义素。旧单音词与新双音词除了词形上的部分相似外,核心义素的保留,昭示了新旧成分之间的历史联系。另一种方式是将动词的情状、方式等特徵保留在语素中,作爲修饰、限制中心语素的成分参与构词。如“侵”最初表示入侵,是一种进攻的方式,但在“侵”所构复合词的词义结构中,只隐含了“侵”泛化了的抽象意义。具体説来,“侵”在“侵+X”式双音词中,常常并不表示具体的“进犯”义,而是表示“隐蔽(缓慢、不自主)地”这种情状义,双音词的语义核心通常落在“X”上,构词方式有由并列式向偏正式转变的倾向,如侵入、侵占、侵害、侵袭等(陈练军,2010e)。通常情况下,具有泛义性特徵的语素构词能量大,所以在单音词语素化过程中,词义发生泛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构词语素的一个显着特性是复现性,即能以同样的音义形式与多个语素组合成词。具有泛义性特徵的语素构词时所受的语义限制会比较少,所以由之构成的双音词也会比较多。由此可以看出,语素泛义性特徵的强弱和该语素复现率的高低以及构词力的大小成正相关关系。从历时角度看,由单音词转变爲构词语素,语义的泛化是一种强烈的演变倾向。2.单音词语素化的阶段语素化与词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杨晓黎认爲,汉语词汇双音化大量出现的时期也就是语素化普遍发生的时期,这一阶段应该在汉语发展史上的中古时期(杨晓黎,2008)。我们基本赞同这一观点,但语素化的发生并不等於语素化过程的完结,每个词语素化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存在个体差异。总体而言,双音化模式的普遍形成是在唐代(朱庆之,1992),但语素化的基本形成通常要晚於双音化形成的阶段,因爲语素化一般来説都是在双音化定型之後才完成的。从时段上讲,大多数单音词语素化完成的阶段是在元明清时期,中间的时间跨度很长。着眼於语素化的进程,我们又可以分爲三个阶段:④语素化早期(自由):自由度黏着度,这一时期大约从战国末期至东汉时期。语素化中期(半自由):自由度≈黏着度,这一时期大约从三国至唐宋时期。语素化晚期(黏着):自由度黏着度,这一时期大约从元代至民国时期。2.1语素化早期⑤双音化在先秦已经启动,战国末期发展速度加快,语素化也是在战国末期开始萌动的。战国至东汉时期,汉语的双音化总体上呈蓄势待发之态,双音组合的凝固度不高,语义的分析性强,词义透明度高,所以大量的双音组合并没有词汇化,而单音词在句法层面也比较自由,句法自由度高。这一时期,单音词还是个自由语素,既可独立成词,偶尔也加入双音组合,是语素化演变的早期阶段。如“侵”,先秦时既可单独入句,又可以双音组合入句。2.2语素化中期从魏晋南北朝起,汉语双音化已经蔚然成风,很多双音组合已经凝固成词,原先独立的单音词已经嵌入双音结构中,降格爲词内成分(构词语素)了。这一时期的单音词既可独立成词,又可参与构词。演变进程不一的单音词,这时都是在自由与黏着的杠杆上摇摆:有的双音化程度已经很高,语素化程度也相应较高,单独成词时要受较多的条件限制,黏着度高於自由度;有的双音化程度还不高,单用时还比较自由,自由度高於黏着度,如“侵”的不同义位语素化程度不一(参附表五)。不管属於哪种情况,它们都只能算是半自由语素了。之所以将这一时期的单音词称之爲半自由语素,是因爲它们单用时已经不是絶对自由了,往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有的是出现在特定语境中,如诗歌、韵文、四字格等,如“衣”(见前例4—10)。又如“志”,在南北朝至宋期间,形成了“志+V在/存+NP/VP”的句法框架,用法已经习语化,後代这类结构多见。这种四字格或类四字格的使用,显然是受汉语韵律制约的,构成了两个天然的音步(冯胜利,1997)。半黏着的单音词有时与某些特定成分组合也能单用。如通常不能单用的名词,在前面加上代词“其”、“之”等,构成—个双音的韵律词後又可以单用了,如“志”。而半黏着的单音动词往往选择与副词组合构成双音的韵律词,从而取得在特定语境中独用的资格,如“侵”从西汉起,单用的情况在减少,而多以双音组合的形式出现。“侵”与前面的单音副词(不、未、相、交、方、稍、敢)、方位名词(外、内、东、南、北)等组合入句。董秀芳(2004)揭示的现代汉语半自由语素所能出现的多种特定句法格式,实际上在本文所説的语素化中期就已经形成了。2.3语素化晚期在唐代以後,汉语双音化已成定势,单音词的使用已经滑向了黏着状态的一端,黏着度大大高於自由度,所以视之爲“黏着语素阶段”(参附表四)。这一时期,单音词独用所受到的限制比较严格,限制条件的类型舆语素化中期是基本类似的,只不过有两种现象在这一时期比较突出:一是动宾分用现象比较多见,单音名词可以单用做分用结构的宾语,如“志”;单音动词也可以单用做分用结构的宾语,如“示”。这类现象在宋代语录和元明时期口语性强的语料(如元杂剧、民歌、白话小説等)中,非常多见,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些用法明显减少了,大多已被双音词所取代。这两种用法应当是语用因素造成的,它们起到了突出、强?{的作用。这类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阻碍了单音词语素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看,却又是延长了单音词的使用寿命。其他四字格、熟语、惯用语等格式对单音词语素化的影响,也当作如是观。从理论上説,语素化中期的半自由语素,进一步发展之後就会变成完全的不自由语素,而不会变成自由语素。也就是説其语音的依附性会进一步增强而句法的独立性则会减弱。这种预测

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知识点整理词法分析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词的构成、分类、形态变化以及词的语法功能等方面。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词法分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整理。

一、词的构成(一)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纯词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音节单纯词,如“天”“地”“人”“走”“跑”等。

2、多音节单纯词:联绵词,包括双声联绵词(如“伶俐”“蜘蛛”)、叠韵联绵词(如“骆驼”“徘徊”)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如“鸳鸯”“马虎”)。

叠音词,如“猩猩”“姥姥”。

音译外来词,如“咖啡”“沙发”“巧克力”。

(二)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复合式联合型,如“道路”“骨肉”“国家”。

偏正型,如“冰箱”“红花”“飞快”。

补充型,如“提高”“说服”“船只”。

动宾型,如“司机”“管家”“美容”。

主谓型,如“地震”“月亮”“民主”。

2、附加式前加式(前缀+词根),如“老”(老虎、老师)、“第”(第一、第二)。

后加式(词根+后缀),如“子”(桌子、椅子)、“头”(苦头、甜头)、“儿”(鸟儿、花儿)。

3、重叠式完全重叠式,如“姐姐”“哥哥”“刚刚”。

部分重叠式,如“绿油油”“红彤彤”“白茫茫”。

二、词的分类(一)实词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学生”“书本”“北京”。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如“跑”“想”“有”“发展”。

3、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如“美丽”“聪明”“高”“大”。

4、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如“一”“二”“第一”“第二”。

5、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如“个”“只”“条”“把”。

6、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如“你”“我”“他”“这”“那”。

7、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如“很”“都”“已经”“常常”。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作者:高苗红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7期摘要:“单音节语素+于”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形式,但此形式又有其特殊性。

它是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它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除句法特征、短语特征而提高词化程度的过程;它实际是一个词化链条,不同的词处于链条的不同位置,词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关键词:“单音节语素+于” 词法化成因词化程度“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由于、至于、善于、长于、用于”等词俯拾即是。

很多学者注意到这类结构,但其研究主要侧重于语法功能方面,大多都是对其中“于”字的语法研究,很少有人从词汇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因此,本文将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一、“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类型许多“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已被学者认同为词。

《现代汉语词典》也将其作为词条收入其中。

我们通过对《现汉》中所收的词和从语料库中所查到的词进行分析,从构成成分和词性两个方面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从构成成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形容词性语素+于。

此结构的词较多,有善于、长于、短于、苦于、勇于、高于等。

2.动词性语素+于。

此类结构的动词性语素不论是及物性的还是不及物性的,加上“于”后均可带上宾语。

有:死于、融于、写于、善于等。

3.名词性语素+于。

此结构的词语较少,有源于、基于等。

(二)从词性方面来看,有以下三类:1.作动词用。

此类词均可以带宾语,马庆株将它们称为“粘宾动词”。

它所带的宾语是必有宾语,不能省略。

我们根据其所带宾语的句法性质,又可将其分为几小类:只带名词性宾语的,如“精于、忠于”等;只带动词性宾语的,如“善于、勇于、敢于”等;既带名词性又带动词性宾语的,如“等于”。

2.作介词用。

作介词用,如“关于、对于、至于”等。

3.作副词用。

如“过于、终于”等。

二、“单音节语素+于”词法化的成因“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形成是句法结构虚化的结果,是由句法结构降格为词法结构的一种跨层组合。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色词汇 (或称语汇 )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体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符合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姑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停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表现。

比较稳固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停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见迭出,新词汇就层见迭出。

世界创建出了“电脑”这个奇特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用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屡次改变。

因此,词汇这玩艺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表现繁华的场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就被教课语法所汲取,形成新的教课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升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相同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色作一些商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其实不意味着它的全部规律均在改动中,应当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向两种,保持稳固的静态规律主假如构词规律,不停变化的动向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边就分两部分来议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固的静态规律(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半。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 ;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部分状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当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奇特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因此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目能够以字的数目来计,常用的大体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分析

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分析

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分析通过分析近年来流行语中“党”“控”“狗”等词的类词缀化,从形成基础、衍生模式、用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X+指人语素”这一构词形式进行剖析,试图找出近年来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类词缀化的特征。

标签:类词缀化指人语素XX党XX控XX狗一、引言近年来,流行语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指称某一类人的单音节语素(有研究者称其为“指人语素”[1],本文使用这一名称),并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产生出无数的同构词,使得这些指人语素呈现出类词缀化的特征。

“X+指人语素”这一构词形式在流行语中十分盛行,如“XX党”(标题党、复制党、飞车党、自拍党、刷屏党)、“XX哥”(犀利哥、雪碧哥、淡定哥、潇洒哥、蒙面哥)等等。

如今,被作为词语类后缀使用的“狗”在流行语中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XX狗”成为指称一类人的构词模式,在这个结构中,“狗”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等都发生了变化,同样呈现出了一定的类词缀化特征。

这个现象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例如,洪帅认为,“XX狗”尤其是“单身狗”的流行反映了使用者标新立异的语言认知心理和违反大众的语用逆反心理,且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2];夏宗平则从构词语素、语用意义和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了“XX狗”,并认为“狗”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类词缀化语素[3]。

“狗”作为一个具有类词缀化特征的指人语素,能否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成熟的类词缀呢?本文认为,“狗”目前尚处于类词缀化的初期,且由于“狗”这个语素自身的特性,它几乎没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类词缀。

但本文仍将其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分析和对比“党”“控”“狗”等流行语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探讨流行语中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及其特征,并由此管窥网络流行语的一些特性。

二、指人语素类词缀化的形成与发展“类词缀”通常被看作“词汇意义有所虚化而又未完全虚化”[4]的一种构词成分。

流行语中的指人语素在类词缀化的过程中,其词汇意义同样经历着一定程度上的虚化过程,但与此同时,当它们不作为类词缀化的指人语素使用时,仍然是自由的成词语素,仍然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如“XX控”中的“控”,除了作为类词缀造出“动漫控”“眼镜控”等词语,其原有的义项和构词法仍然被广泛使用,如“控制”“调控”等等。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 3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 3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3王 娟 邢红兵提要 本文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数据库中的“单音节语素数据库”随机选取一些多义语素作为实验材料,来考察多义语素的家族问题,结果发现:语素的多义性对留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很大。

根据研究成果,我们提出“语素教学”要有针对性,尤其是面对“多义语素”,更要根据其自身的不同特征及家族成员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从而有效地贯彻“语素教学”的构想。

关键词 多义语素;义项类型;自由;粘着;构词能力;语义相关性一 引言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还只是以词的教学为主,很少涉及语素。

尽管有研究者(吕文华2000,王周炎、卿雪华2004)已经意识到了语素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但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的,缺乏从留学生习得角度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众所周知,无论是复合词的学习还是语素的习得,都是获得意义的过程。

语素义是认识词义的基础,它是汉语中最底层的语义单位(苏宝荣1999),以往的研究都未深入到语素的意义内部———义项,更是忽略“多义”这一特征。

典型的例子是“语素教学法”,它忽视了语素的多义性及其家族的特性,给学习者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王艾录2003)。

同时,语言学界普遍存在着“少量的语素可以构成大量的词语”这样的看法,代表性的理论是词素分解储存的通达表征结构。

然而从统计上看,这并非绝对。

如果将多义语素的各个义项拉伸开来,会发现它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邢红兵2006),这一体系绝不亚于词汇体系。

徐晓羽(2004)实验发现:多义语素影响了留学生对新词的理解。

可见,语素义项增多,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留学生学习的难度;这种难度不仅来自于语素构词本身的多义选择,更来自于多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苑春法等(1998)、吕文华(2000)、钱润池(2004)等认为,语素在构词时意义绝大多数保持不变。

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词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相加”这种构词类型非常有限(杨润陆1995,成燕燕2005),多数词义的获得要通过或多或少的语素义的引申和转化。

单音节动-介兼类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单音节动-介兼类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2019年11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19第36卷第6期LudongUniversity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6ꎬNo.6㊀㊀收稿日期:2019-09-20㊀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大规模标注语料库的兼类词概率分布研究 (15BYY094)㊀㊀作者简介:徐艳华(1976 )ꎬ女ꎬ山东烟台人ꎬ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ꎻ张青青(1995 )ꎬ女ꎬ黑龙江绥化人ꎬ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系硕士研究生ꎮ单音节动—介兼类词的句法语义研究徐艳华1ꎬ张青青2(1.鲁东大学㊀文学院ꎬ山东烟台264039ꎻ2.中央民族大学㊀少数民族语言系ꎬ北京100081)㊀㊀摘㊀要:兼类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复杂的语法现象ꎬ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ꎮ动 介兼类词由于数量少ꎬ鲜见成系统的研究成果ꎮ鉴于此ꎬ在明确动 介兼类词判断方法的基础上ꎬ以北京大学的 现代汉语语料库 为基础ꎬ统计45个单音节动 介兼类词的词性概率分布ꎬ归纳它们的语义类别ꎬ分析它们的语义特征㊁句法特点ꎬ从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㊁语法化㊁隐喻以及现代汉语词汇吸收方言词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形成机制ꎬ以期为对外汉语兼类词教学提供参考ꎮ㊀㊀关键词:动 介兼类词ꎻ语义分析ꎻ家族相似性ꎻ隐喻ꎻ语法化㊀㊀中图分类号:H04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8039(2019)06-0051-05㊀㊀1.引言㊀㊀自马建忠[1]首次提出 兼类 这一概念以来ꎬ语法学家对兼类词的研究可谓是层次不穷ꎬ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ꎬ但主要集中对名 动兼类词㊁名 形兼类词㊁动 形兼类词这三类实词的兼类情况进行研究ꎮ动 介兼类词由于在汉语中数量少ꎬ目前学界还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ꎬ专门研究动 介兼类词的文献也为数不多ꎬ大部分学者只是在一些相关著述中提出一些对于动介兼类词的看法或认识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ꎬ零星的几篇文献也多是对«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动词㊁介词的划分提出自己的观点ꎮ许红花[2]㊁尹春梅[3]㊁孙博[4]阐述了«大纲»处理动 介兼类存在的问题ꎬ提出了动 介兼类词分类的标准ꎮ㊀㊀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ꎬ鲜有关于动 介兼类词句法语义特点研究的文献ꎬ而这一点恰恰对汉语学习者学习动 介兼类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ꎬ因为动 介兼类词在句中的句法语义功能十分突出ꎬ在汉语表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ꎬ因此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ꎮ鉴于此ꎬ笔者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开发的 现代汉语语料库 为基础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为了阐述方便ꎬ下文中统一简称为«现汉»)中的45个单音节动 介兼类词为研究对象ꎬ在确定动 介兼类词判断方法的基础上ꎬ对语料库中动 介兼类词的语法概率分布以及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分析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汉语动 介兼类词的形成机制ꎬ以期为汉语学习者正确运用动 介兼类词提供参考ꎮ㊀㊀2.动 介兼类词的判定及词性概率分布㊀㊀2.1动 介兼类词的判定方法㊀㊀介词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ꎬ在虚化的过程中ꎬ有一部分动词的虚化并未完成ꎬ就形成了动 介兼类词ꎮ动介兼类词难以判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ꎬ跟汉语中存在同音词㊁一词多义㊁一词多类等语言现象关系密切ꎬ另外ꎬ有一些动 介兼类词的用法非常相似ꎬ也会给判断动介兼类词带来一定的困扰ꎮ为了确保语料分析的准确性ꎬ笔者归纳了判断动 介兼类词的方法ꎬ除了参考刘月华[5]提到的动 介兼类词三个区别以外ꎬ又新增加了三个判断方法:㊀㊀(1)介词属于虚词ꎬ除了不能充当主语㊁谓语外ꎬ介词也不能做谓语中心ꎬ动词则都可以ꎻ㊀㊀(2)介词不能带补语ꎬ动词可以ꎻ15㊀㊀(3)动词所带的宾语可以外移到其他位置ꎬ也可以将宾语删除ꎬ而介词则不可以进行外移或删除ꎮ比如:㊀㊀我写好了信ꎮң信ꎬ我写好了ꎮң我写好了[㊀]ꎮ㊀㊀我从南门走ꎮң∗南门ꎬ我从走ꎮң∗我从[㊀]走ꎮ㊀㊀2.2单音节动 介兼类词的词性概率分布㊀㊀2.2.1介词用法占优势的词语分布表1㊀介词用法占优势的动介兼类词一览表词介词用法的概率分布词介词用法的概率分布按97%比97%把99%趁99%被99%将99%比97%齐98%趁99%顺94%同90%依98%往99%由97%向99%在98%沿99%朝83%当71%给87%连84%㊀㊀2.2.2动词用法占优势的词语分布表2㊀动词用法占优势的动介兼类词一览表词动词用法的概率分布词动词用法的概率分布奔93%起98%顶99%让99%赶98%如99%管96%似96%进99%望98%叫96%问97%尽98%掌98%可97%坐98%拿90%挨70%乘83%照70%㊀㊀2.2.3动词介词用法均衡的词语分布表3㊀动词介词用法相对均衡动 介兼类词一览表词用法分布(动/介)词动词用法的概率分布跟41/59等38/62归66/34临50/50㊀㊀表1中的动 介兼类词虽处在由动词向介词演化的过程中ꎬ但是该部分词已经虚化得比较成熟ꎬ在实际运用中介词的用法占明显优势ꎮ㊀㊀表2的动 介兼类词处在由动词向介词演化刚刚开始的阶段ꎬ在实际运用中动词的用法占明显优势ꎮ㊀㊀表3动词㊁介词的用法相对均衡ꎬ说明动词向介词的演化过程早已开始并正在持续ꎬ但还未接近结束ꎮ㊀㊀3.动—介兼类词语义分析㊀㊀3.1动 介兼类词用作动词时的语义分析㊀㊀3.1.1语义关系㊀㊀当兼类词在句中用作动词时ꎬ出现的语义关系主要为以下20种:㊀㊀(1)动作 受事:挨㊁让㊁归㊁按㊁把㊁管㊁比㊁用㊁乘㊁讲㊁除㊁临㊁问㊁望㊁等㊁连㊁拿㊁顶㊁赶㊁给㊁跟㊁掌㊁坐㊀㊀(2)动作 处所:挨㊁奔㊁临㊁乘㊁顶㊁赶㊁归㊁齐㊁依㊁用㊁讲㊁坐㊁拿㊀㊀(3)动作 结果:挨㊁跟㊁按㊁奔㊁等㊁归㊁讲㊁可㊁连㊁拿㊁起㊁给㊁问㊁照㊁赶㊁坐㊁管㊀㊀(4)施事 动作:跟㊁挨㊁赶㊁奔㊁等㊁管㊁讲㊁顶㊁问㊀㊀(5)动作 目的:奔㊁赶㊁讲㊁拿㊀㊀(6)动作 时间:奔㊁等㊁赶㊁起㊁问㊁归㊀㊀(7)动作 方向:朝㊁坐㊁望㊀㊀(8)动作 数量:等㊁讲㊁拿㊁用㊀㊀(9)动作 系事:当㊁叫㊀㊀(10)动作 原因:等㊁归㊀㊀(11)动作 方式:跟㊁讲㊁尽㊁用㊀㊀(12)方式 动作:归㊁问㊀㊀(13)动作 对象:赶㊁临㊁如㊁似㊀㊀(14)动作 事件:赶㊀㊀(15)动作 与事:给㊁归㊁讲㊁就㊁替㊁问㊀㊀(16)动作 条件:管㊁讲㊀㊀(17)动作 属事:归㊀㊀(18)动作 等事:讲㊁同㊀㊀(19)动作 工具:拿㊁照㊀㊀(20)动作 依据:凭㊁顺㊀㊀3.1.2语义特征㊀㊀动 介兼类词在句中用作动词时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自主][±持续]ꎬ具体情况如下:㊀㊀(1)[+自主ꎬ+持续]㊀㊀挨㊁按㊁跟㊁把㊁奔㊁朝㊁赶㊁乘㊁当㊁等㊁顶㊁归㊁讲㊁连㊁临㊁拿㊁凭㊁顺㊁似㊁替㊁同㊁管㊁望㊁依㊁照㊁坐㊀㊀(2)[-自主ꎬ+持续]㊀㊀趁㊁归㊁叫㊁拿㊁齐㊁起㊀㊀(3)[+自主ꎬ-持续]㊀㊀按㊁问㊁比㊁讲㊁处㊁顶㊁给㊁尽㊁就㊁临㊁拿㊁让㊁归㊁用㊁掌25㊀㊀(4)[-自主ꎬ-持续]㊀㊀可㊁临㊁起㊁如㊀㊀3.2动 介兼类词用作介词时的语义分析㊀㊀3.2.1动 介兼类词用作介词时的语义分类㊀㊀(1)表示依据:挨㊁按㊁凭㊁齐㊁依㊁由㊁照㊀㊀(2)表示对象:把㊁被㊁比㊁朝㊁对㊁给㊁跟㊁由㊁叫㊁连㊁拿㊁似㊁替㊁同㊁望㊁向㊁掌㊁将㊀㊀(3)表示利用机会或条件:趁㊁乘㊀㊀(4)表示不计算在内:除㊀㊀(5)表示时间:当㊁等㊁赶㊁由㊁在㊀㊀(6)表示范围:就㊀㊀(7)表示空间:顺㊁往㊁沿㊁在㊀㊀(8)表示方式:用㊀㊀(9)表示缘由:由㊀㊀(10)表示条件:在㊀㊀3.2.2动 介兼类词用作介词时介词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㊀㊀(1)依据:挨㊁按㊁凭㊁齐㊁依㊁照㊀㊀(2)处置:把㊁掌㊀㊀(3)比较:比㊁似㊀㊀(4)对待:朝㊁望㊀㊀(5)伴随:趁㊁乘㊀㊀(6)范围:处㊁就㊀㊀(7)时间:当㊁等㊁赶㊀㊀(8)对象:给㊁叫㊀㊀(9)与事:跟㊁同㊀㊀(10)介引:连㊁拿㊀㊀(11)处所:顺㊀㊀(12)目的:替㊀㊀(13)工具:用㊀㊀3.2.3动 介兼类词用作介词时介词的语义功能㊀㊀(1)引出依据㊁凭借:挨㊁按㊁趁㊁乘㊁凭㊁齐㊁依㊁由㊁照㊀㊀(2)引出动作㊁行为的受事:把㊀㊀(3)引出动作㊁行为的施事:把㊁被㊁叫㊀㊀(4)引出对象:比㊁朝㊁对㊁给㊁跟㊁将㊁似㊁替㊁掌㊀㊀(5)引出排除的因素:除㊀㊀(6)引出时间:当㊁等㊁赶㊁由㊁在㊀㊀(7)引出动作㊁行为的关涉者:对㊁就㊁拿㊁望㊁向㊁由㊀㊀(8)引出动作㊁行为所经过的路线:顺㊁沿㊀㊀(9)引出动作㊁行为的方向:往㊁向㊁朝㊀㊀(10)引出动作㊁行为的目标:向㊀㊀(11)引出进行动作㊁行为的方式:用㊀㊀(12)引出引发动作㊁行为的原因:由㊀㊀(13)引出动作㊁行为发生的处所:在㊀㊀(14)引出发生动作㊁行为的条件:在㊀㊀4.动 介兼类词的句法特点㊀㊀通过对语料中这些兼类词的语法分布进行统计分析ꎬ发现动 介兼类词在句法上主要呈现以下特点:㊀㊀4.1动词性弱㊀㊀在45个动 介兼类词中ꎬ如 归 尽 可 等大部分词动词性比较弱ꎬ动作较虚ꎮ如:㊀㊀ʌ尽jǐnɔ动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㊀㊀从«现汉»对 尽 的解释来看ꎬ 尽 的动词义的动作性并不明显ꎬ我们无法知道动作如何进行ꎬ无法知道动作进行的方向ꎮ由此可知ꎬ该类词的一大特点为动词性比较弱ꎮ㊀㊀4.2带抽象性宾语㊀㊀该类词在句子中作动词时ꎬ带的宾语也多为非实物性宾语ꎬ即抽象性宾语ꎮ如:㊀㊀ʌ比ɔ动比较ꎻ较量:~干劲/学先进ꎬ~先进ꎮ㊀㊀ʌ往ɔ动向某处去:一个~东ꎬ一个~西ꎮ㊀㊀从«现汉»的解释来看ꎬ 比 往 的宾语 干劲 先进 东 西 具有抽象性ꎬ而从整个单音节动 介兼类词看ꎬ属于此类只可以带抽象性宾语的词语居多ꎮ㊀㊀5.动 介兼类的形成机制㊀㊀5.1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㊀㊀袁毓林[6]指出ꎬ汉语的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ꎬ是根据词与词在功能上的家族相似性聚集成类的ꎮ同一词类的词既有典型成员ꎬ但同时又有非典型成员ꎬ典型成员是一类词的原型ꎬ是非典型成员归入词类时的重要参照标准ꎮ对于形容词的归类ꎬ典型成员为性质形容词ꎬ它们有共同的区别特征ꎮ而状态形容词由于不具备受 很 修饰等形容词的典型区别特征ꎬ但仍可以根据 冰凉㊁煞白㊁通红 等状态形容词同 凉㊁白㊁红 等性质形容词在分布上的相似性把二者归为一类ꎮ再比如 苹果㊁桃㊁梨㊁樱桃㊁西红柿 属于水果范畴ꎬ但它35们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区别特征ꎬ之所以把它们划作一类ꎬ原因是每种水果都和其他几种水果存在一些家族相似性ꎬ关于家族相似性比较大的ꎬ如苹果㊁梨㊁桃 即为水果中的典型成员ꎬ而 甘蔗㊁西红柿 相似性则较少ꎬ即成为非典型成员ꎮ同时ꎬ假如某一类别的非典型成员ꎬ如 西红柿 ꎬ和其他类别的典型成员存在某种相似性ꎬ那么这种事物则处于两个范畴的边缘地带ꎬ如 西红柿 可称为水果ꎬ有时又可称为蔬菜ꎮ袁毓林在文中给出的这个例子ꎬ很好地证明了一部分动 介兼类词的成因ꎮ如ꎬ一部分词属于动词类的非典型成员ꎬ同时又与介词的典型成员具备一定的相似性ꎬ因而形成动 介兼类词ꎮ㊀㊀5.2语法化㊀㊀张赪指出ꎬ实词在某个句法位置上或者从词义的变化开始ꎬ或者从句法组合功能的变化开始ꎬ最终自身的语法性质发生了变化ꎬ丧失了自身原来的词汇意义ꎬ仅存某一类语法意义ꎬ这被历史语言学家称为 语法化 [7]ꎮ㊀㊀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基本都是中古以后产生ꎬ大都来源于动词ꎬ多数是在连动式的第一个动词的位置上演变而来ꎬ如 向 打 在 对 等ꎬ其中 向 在 对 现在仍为动 介兼类ꎬ而 打 已经完全虚化为介词ꎮ㊀㊀那么连动式的第一个动词是如何演变为介词的呢?如 向 ꎮ 向 本为名词ꎬ但随着语言的发展ꎬ 向 的动词义在使用上成为主流ꎬ其词义可以理解为 对着ꎬ朝着 ꎮ如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秋水») ꎬ 望洋向若 为动宾式连动结构ꎬ 洋㊁若 分别做 望㊁向 的宾语ꎬ这时 向 还是动词用法ꎮ后来动词义逐渐削弱ꎬ魏晋南北朝时期ꎬ 向 开始出现介词的用法ꎬ义为 表示动作的对象 ꎬ如 后有人[向]虞(子嵩)道此 («世说新语 雅量») ꎮ到了唐代ꎬ 向+N+V 特别普遍ꎬ 向 出现介词意义ꎬ如 日从海边没ꎬ水[向]天边流(«赠崔郎中宗之») ꎮ到了现代ꎬ 向 的介词用法更加普遍ꎬ如 向东走 ꎮ由于语言具有系统性ꎬ以及语言演变的相关性作用ꎬ本来词义相近的一组动词ꎬ其中的一个意义向介词虚化ꎬ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动词也会受到该词的影响开始向介词演化ꎬ如 往 ꎮ可见ꎬ现代汉语中出现动 介兼类词的必要原因之一就是 语法化 ꎮ㊀㊀5.3隐喻㊀㊀所谓隐喻ꎬ就是指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ꎬ即用来表达一个抽象的含义的认知方式ꎬ但前提条件是这两种含义之间要相互关联ꎮ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的发展决定着语言的发展ꎬ同时其也要先于语言的发展ꎮ动词的动词义逐渐演化为介词义ꎬ也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ꎬ是一个认知域转向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ꎮ隐喻是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方式ꎬ是词语新的含义产生的重要途径ꎮ动词向介词虚化ꎬ产生动 介兼类现象ꎬ其中也和隐喻相关ꎮ㊀㊀在隐喻这种概念下ꎬ两种看起来原本似乎并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可以被联系起来ꎬ原因在于人们在认知中对这两种概念进行了相似联想ꎮ当人们的思维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ꎬ这时人们的思维除了要对具体概念进行认知和表述ꎬ同时也产生了对于抽象的概念㊁含义进行认知和表述的诉求ꎬ但人们表述事物的能力要受到种种限制ꎬ同时考虑到语言的经济性ꎬ人们并不是盲目地去创造新词语ꎬ而是将新认识待表述的抽象含义与已知的具体含义相联系ꎬ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ꎬ从而用原有的含义㊁认识来表述新的含义ꎬ从而也就有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ꎬ隐喻也就随之发生了ꎮ如 在 原为动词ꎬ表示 存在㊁处在 ꎮ例如:㊀㊀关关雎鸠ꎬ在河之洲ꎮ(«诗经 国风 关雎»)㊀㊀而当 在 (V1)后出现了 V2 ꎬ表示人不但处在这一空间中ꎬ而且也同时产生了V所表示的行为㊁动作ꎬ并且随着这一结构的广为使用ꎬ 在 的后一个动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ꎬ认知域也随之转移到后一个动词上ꎬ于是 在 由原来的动词义变为介词义ꎬ具有介引动作㊁行为发生的空间的功能ꎮ并且在动作发生在一定的空间的条件下ꎬ同时产生动作也必定会经历一段时间ꎬ所以在这种隐喻机制下ꎬ 在 由 空间域 投射到 时间域 ꎬ介引动作发生的时间ꎬ表示 在 的时候 ꎮ例如:㊀㊀上变政则民易教ꎬ其在汤武则治ꎬ其在桀纣则乱ꎮ(«墨子 非命中»)㊀㊀由此可以看出ꎬ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之中ꎬ由于人们表达的需要等因素ꎬ认知域发生转移ꎬ随即隐喻发生ꎬ导致了词语用法上的演变ꎬ也正因为隐喻ꎬ动词逐渐介词化ꎬ产生了动 介兼类现象ꎮ㊀㊀5.4普通话吸收方言㊁口语的结果㊀㊀在日常交际过程中ꎬ由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45有时无法准确表达方言或口语中部分词汇的意思ꎬ为了表达的需要ꎬ普通话会吸收方言词汇㊁口语词汇ꎬ以使普通话这一系统更加丰富ꎬ表义更加完善ꎮ在«现汉»中45个单音节动 介兼类词中ꎬ有6个介词用法来自方言ꎬ有1个介词用法来自口语ꎮ这7个词分别为: 趁㊁顶㊁赶㊁可㊁起㊁掌㊁坐 ꎮ由此可见ꎬ普通话吸收了方言㊁口语中的部分词语ꎬ导致了一部分词出现动 介兼类现象ꎮ㊀㊀6.结语㊀㊀文章通过检索北京大学 现代汉语语料库 中动 介兼类词的运用实例ꎬ采用定量分析法首次对45个单音节动 介兼类词词性分布进行统计ꎬ结果表明: 把㊁被㊁比 等21个动 介兼类词多用作介词ꎬ 顶㊁让㊁赶 等20个动 介兼类词多用作动词ꎬ只有 跟㊁等㊁归㊁临 4个词用作动词和介词的概率基本均衡ꎬ这一数据对教师安排动 介兼类词词性的教学顺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ꎮ另外ꎬ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ꎬ分析了动 介兼类分别用作动词和介词时的句法语义特点ꎬ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动介兼类词形成的机制ꎬ研究结果对汉语学习者掌握动 介兼类词的用法进而能够正确运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ꎮ㊀㊀参考文献:㊀㊀[1]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83.㊀㊀[2]许红花.HSK甲级词中的兼类词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ꎬ2004.㊀㊀[3]尹春梅.«HSK词汇大纲»词的兼类问题通考[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ꎬ2007.㊀㊀[4]孙博.«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级词汇词性标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ꎬ2011.㊀㊀[5]刘月华ꎬ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04.㊀㊀[6]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ꎬ1995(1).㊀㊀[7]张赪.汉语简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ꎬ2016.StudyofSyntaxandSemanticsonMonosyllabicVerb ̄prepositionWordsXUYanhua1ꎬZHANGQingqing2(1.SchoolofLiteratureꎬLudongUniversityꎬYantai264039ꎬChinaꎻ2.DepartmentofMinorityLanguagesꎬMinzuUniversityofChinaꎬBeijing100081ꎬChina)㊀㊀Abstract:Multi ̄classwordisacomplexgrammaticalphenomenoninmodernChineseꎬandisoneofthedifficultiesforChineselearners.Duetothesmallnumberofverb ̄prepositionwordsꎬthesystematicresearchresultsarefewer.Inviewofthisꎬafterclearingthejudgmentmethodofverb ̄prepositionwordsꎬthepapercountsuptheprobabilitydistributionofpartofspeechof45monosyllabicverb ̄prepositionwordsꎬsumsupthesemanticcategoriesꎬandanalyzesthesemanticandsyntacticfeaturesonthebasisof ModernChineseCor ̄pus ofPekingUniversity.Andthenitanalyzestheformationmechanismofverb ̄prepositionwordsfromthefamilyresemblanceofcategoryofpartofspeechꎬgrammaticalizationꎬmetaphorꎬanddialectwordabsorptionofmodernChinesevocabulary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eachingtheforeignersChineseverb ̄prepositionwords.㊀㊀Keywords:verb ̄prepositionwordꎻsemanticanalysisꎻfamilyresemblanceꎻmetaphorꎻgrammaticaliza ̄tion(责任编辑㊀梅㊀孜)55。

汉语言不同角度解析:现代汉语构词法研究视角综述

汉语言不同角度解析:现代汉语构词法研究视角综述
母 ” , “ 知 有父 ”的 内容 ;二 是 姓用 于妇 女 。 而也 由此 引出 不
了 “ 氏” 表男 子 ,这 也体 现 了: 者 的 区别 。它 的 区别 还有 ,二 二
者 的 引 申义 ,姓 ,表 同一 祖 先 ,且 表婚 娴 ;氏表姓 的分支 ,且
总 之 ,正 如 葛本 仪先 生 《 现代 汉语 词 汇 学 》 叶的界 定 :“ I 造 词 法就 是 创 制新 词 的方 法 ” , “ 构词 法指 的是 词 的 内部结 构规 律 的情 况 ,也就 是词 素 结 合方 式 方法 。” “ 的形 态 变化 就是 词 构 形法 ” 。l 问题 研 究 的对 象 、范 同和研 究 目的及 结果 都有 二个 本 质 的 区别 ,因此 ,绝 不 能将 者 混淆 。
语言文字
的字 ,且 “ ” “ 姓 氏” 同训 为姓 氏 。如 《 记 - 世 家 》 巾 史 夕戚 “ 钩弋 夫人 ,姓赵 氏 ,河 间人 也 ” ,在 这里 , “ 赵 氏 ”就是 姓 构 形法 指 的是 一 个词 在 语法 上 发 生各 种形 式 变化 的法则 , 也 就 是词 的 形态 变 化法 ,主要 有 两种 类 型 : 加 词 缀 ,如指 人 一是 名 词加 后 缀 “ ”表 示 群体 。二 是重 叠 ,如 形 容词 重 叠表 示程 们 度 的加 深 ,如 “ 干净 — — 于千 净净 ”。
表 贵贱 。那 么就 要说 了 ,两 者 的意 义差 别 如此 大 ,为 什 么在 有 些 书 中还互 用 呢 ?通 过前 面 的分 析 ,我 想 已经 呼之 欲 出 了 ,这 说 明 了他们 的 差异 性 不断 消失 的特点 。两者 的 混用 始 于 _汉 , 西 既 然 已经 混用 ,那 么 就说 明其意 义 在逐 渐靠 拢 ,遂 成 一 义 。就 像在 现 代汉 语 中 ,姓 氏 已经作 为一个 独 立 的词 ,而 常 用语 中也

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语义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语义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 本文是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研究在前人的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文共分为五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明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并且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给中文信息处理带来的语义分析和词的切分等困难形式逻辑中的指称意义还重点阐述了在内涵逻辑理论指导下分析汉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基于现代逻辑模型论的方法着重说明了与以往不同的词汇构词理论和抽象类义的方法古为今用第二章在考察单音节形容词主要句法功能的基础上即模糊性特征的不确定性数量性特征的连续性和精确性花说明抽象类义的重要性初步建立了单音节形容词语义结构的研究框架和模式是陆汝占先生汉语内涵逻辑理论在形容词语义结构分析中的初步提取单音节形容词低晚初步建立了度量形容词是对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语义组合结构第四章为了减少歧义给计算机处理带来的困难尝试着用内涵逻辑理论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希望能摸索出一种适于中文信息处理用的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路子总结本文的研究特点并指出今后要继续完成的工作中文信息处理¾ä·¨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ogical Semantics, referring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xic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monosyllable adjectives of modern Chinese for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ttempting to study Chinese Semantic structure in a new metho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orm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Semantic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paper.Chapter one is giving the background, the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First, it introduces some correlative theorie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lexicology, modern Chinese lexicology and formal semantics. 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study of modern semantics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adjectives, it analyses some problems that cause some difficulties of componential analysis in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t also introduces the fields and key issues of our study, it special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functions of formal semantics such as referential meaning, intension, denotation and congruence principle. The focus is on the directions and ways of analyzing Chinese in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nsion logic theory. The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is: following the way of modern logical model theory, finding illumination in the theory of Montague grammar, absorbing the del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xicology, emphasizing on the explaining the different theory of the lexical formalization and the way of abstract category, It is an inventive try of making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Chapter two discusses some issue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main sentence functions of monosyllable adjectives, studying the same semantic features, that is: indeterminacy, relative determinacy and quantification of vagu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inuity and delicacy. Finally we choice the morpheme word ‘flower’ for exampl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explanation in common dictionary,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abstract synonymity; combining the way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xicology, we show the exact ways to primitively found the framework of our research and the model of analyzing the monosyllable adjectives with the theory of the Intentional Logic.Chapter three is the important and inventive part of this paper, it is the primitive and concrete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Intension Logic Theory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Lu Ruzhan in the analysis of adjective semantic structure. Through the overall study and analysis,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abstract elements and semantic factors of monosyllable adjectives such as ‘gao’(tall), ‘ai’(short), ‘zao’(early), ‘wan’(late), ‘bai’(white) and ‘hong’(red). It primitively founds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models of analytic semantic structure of the measurement adjectives, time adjectives and color adjectives. It is a new sample of studying seman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monosyllable adjectives, of studying the syntactic combination and the semantic restriction of the lexical items, and of studying the semantic paradigmatic system.Chapter fou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ifficulties in computer processing brought about by ambiguity, we attempt to analyze and distinguish the semantic difference of the adjectives followed by an object, with the ways of the intension logic theory. The aim is endeavo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words with the multiple parts of speech引 言 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都不断受到外国语言学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在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到语法现象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语法认知语法学多角度的发展趋势就是都愈来愈重视语义研究语义指向在不同的句中是什么意思而多数停留在一些具体的这大体上还是句法基础上的语义研究大多数是从人文的角度来研究语义题此后的结构语义学上下关系50年代开始用义素研究来确定词义当代语言学对某些语义课题的探讨量词辖域等等都是对语义的某个角度所做的探讨当今比较全面要求研究者有较宽的学术背景运用形式化的思路来分析理解汉语的人就更少了徐烈炯先生1提出了一个精辟的论述研究语言系统内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多义研究词语与外界事物的关系窄但后来进入了科学领域就会作出巨大贡献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语研究的理论应该走形式化的道路当今国外的语言学教授中已经有人指出2如果我们的语法很难有新的突破运用了传统的汉语语言学主要是内涵逻辑1 参见徐烈炯2001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我们是在传统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着眼于信息处理用的逻辑语义研究不懂得现代汉语对于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4实践证明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语文学小学就是研究文字中国的训诂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和实用性质的注释学以语言解释语言训意为词义解释古训诂古今异言疏通文意但以语义解释为主包括了几乎全部的语文学尤其是探究词的本义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所以它侧重诠释词语词义变化研究得比较详尽比西方研究语义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可借鉴的著作也颇为丰富首先在众多的训诂学工具书中说文解字尔雅互为参照讲明字体的结构和本义我们研究词的意义不仅要对古汉语中词的本义从词义的发展中了解一个词的诸多义项古汉语单音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义性一个词的意义是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是复杂的一个概念所包含的特征里往往有若干特征跟其他概念的某些特征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词义的演变不一定就是新旧的交替有时候如如词义的转移共有两种情形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很多意义至今仍然存在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引申义是由本义联想有什么共同享有的核心意思类义非本质的属性最终提取出本义因子这是一种与现在的现代汉语各类词典中不完全一致的思路说文解字由此看来1.1.2.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理论 可以说训诂学是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前身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再到现代语义学是两次飞跃包括词义的扩大还有多义词反义词狭义语义学但是在研究现代语义学时仍然离不开传统语义学的基础七八十年代才被介绍到我国大陆比如解释语义学切夫的语义理论等等义素分析法语义学但多数都仍是介绍外国语义学理论义素分析使语义研究避免了传统语义学中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描写语义的相互关系母亲[+人类+女性+直系+长辈]µ«ÊÇÕâÖÖÍêÈ«°ÚÍѾ䷨½á¹¹尽管借鉴的方法和研究的成果都不少正如1987年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举行的语义学讨论会上所总结的那样因此可以说仍是一块处女地19901.1.3. 形式语义学理论 目前关于形式语义学国内研究的人还不多王维贤Logic inLinguistics的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蒙太古的语言理论1998ºÍ·½Á¢µÄformal semantics运用真值条件模型论的方法对语言进行语义解释简单地说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句子的真值条件denotstionÔÚµ±½ñÓïÑÔµÄÐÅÏ¢´¦Àíʵ¼ù»î¶¯ÖеçÄÔ¶Ô×ÔÈ»ÓïÑÔµÄÀí½âºÍ·ÖÎö±ØÐëÊÇÐÎʽ»¯µÄ¾ÍÊÇÓïÒå½âÊÍÊÇ¿ÉÒÔÐÎʽ»¯µÄ蒙塔古蒙塔古他提出了一种关于自然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他的代表作描写了自然语言的真值语义特性并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他认为他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语义的新方向GPSG LCFÔÚ¹úÄÚ»¹ºÜÉÙÓÐÈËÄÜÓÃÕâ¸ö·½·¨À´·¢Õ¹ººÓïÓïÒåÀíÂÛ½áºÏѵڬѧµÄ֪ʶ¶øÇÒ¸üÌùÇеط´Ó³ººÓï×ÔÉíµÄ½âÊÍËü¸æËßÎÒÃÇ´ÓÒ»¸ö¾ä×ÓµÄÕûÌåÒâÒåÈçºÎ¿ÉÒÔ´ÓËüµÄ²¿·ÖÒâÒåÖÐÍƵ¼³öÀ´²¢ÕýÔÚŬÁ¦ÍêÉƲ¢Ñ¸ËÙ×ßÏòÔËÓÃÎÒ¹úÖÐÎÄÐÅÏ¢´¦ÀíµÄµÚÈý¸öÁ÷ÅÉ1.1.4. 计算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悠久的语言学和新兴的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人们就想用计算机来研究和处理自然语言机器翻译一直是研究的中心词对词机器翻译的困境使人们意识到因此语义和语用等基本问题也就是人用自然语言向计算机提出问题除了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理解之外文字自动识别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众多领域计算机技术飞跃进步为利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提供理论模型这和过去以人为对象的语言研究显然不同广义的计算语言学几乎包括了与计算机狭义的计算语言学一般指的就是自然语言理解不论是计算语言学还是自然语言理解都是边缘性的交叉学科还是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既要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但是计算语言学只与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结合还不够统计学比如东北大学董振东先生领导开发的知网尽管知网描述的是关系由概念的其他特征在树与树之间形成关系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理论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算语言所已联合开发了1998ÏÖ´úººÓïÓïÒå´ÊµäÎÒÃǵÄÓïÒå·ÖÀàÌåϵÊÇΪÁ˸¨ÖúÓï·¨·ÖÎö¶øÉè¼ÆµÄÓ¦ÓÃÓïÒå֪ʶӦ×ÅÖØÓÚ½â¾öÄÇЩ½ö¿¿Óï·¨¹æÔòÄÑÒÔ½â¾öµÄÎÊÌâ¶ÔÓÚÕâ¸öÎÊÌâÎÒÃÇÓв»Í¬µÄ¿´·¨ÕâÑùÒ»¸öÁ÷³ÌͼÓôËÀ´Ö¸µ¼ÓïÒå·ÖÎöÄ¿Ç°ÓïÒå×Ô¶¯·ÖÎö»¹À§ÄÑÖØÖز»ÊǶøÊÇÓÃ×îºóµÄ½á¹û×÷ΪĿ±êÀ´Ò»²½Ò»²½µØÌá³öÒªÇóÒª½¨³É×ÔÈ»ÓïÑÔÀí½âËùÐèÒªµÄ×ÛºÏÓïÑÔ֪ʶ¿â»¹ÓкܶàºÜ¶à¹¤×÷Òª×öÏÖÔÚÓïÒåÐÅÏ¢»¹ºÜƶ·¦Àí½â¶øÒâÒåµÄ·ÖÎöºÍÀí½âÔÚ×ÔÈ»ÓïÑÔÀí½âÑо¿ÖÐÊÇÒ»¸ö×îÖØÒªµÄ»ù´¡»·½ÚÖÁÉÙÒªÂú×ãÒÔÏÂÁ½¸öÒªÇó±ãÓÚ²Ù×÷HNC认为主体基元概念有六个一级节点转移状态作用必然产生某种在达到最终效应之前或在达到最终效应之后或过程新的效应又会引发新的作用这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法则把汉语句子分成了七个基本句类不过语言所表达的并非是真正的客观世界需要相互参看的地方太多1.2.2. 语法学界的形容词研究 1ÐÎÈÝ´ÊÔÚ×÷Á˽âÊÍÊÇÐðÊö´Ê¿É×ö¶àÖÖ¾ä×ӳɷֳ£±öÓïÂÀÊåÏæ̽ÇóÏÖ´úººÓïÐÎÈÝ´Ê×öνÓïÕâÒ»Ö÷Òª¾ä·¨¹¦ÄÜ·½ÃæÖìµÂÎõ10均认为现代汉9参见黄曾阳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统计的结果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在书面语和口语材料中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首次对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比如单音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格式是有的看看哪些是造句格式12高慢走轻重打 重罚如何进行切分单音节形容词用法研究是迄今为止对单音节形容词的研究中最为深入和全面的初稿形+动形容词作谓语的特点等诸多问题的论述主要的分类有形容词内部分为一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形容词作为动词的一个次类或复杂形容词小型亲生也不能作主语和宾语和可以作为形容词的又一个小类朱德熙先生把它们叫做2所谓的需要分为几个小类性质形容词/形容词或一般形容词非谓形容词/区别词或非谓词唯谓形容词/唯谓词11参见莫彭龄19851997199914分别参见吕叔相1981情状形容词/情状词状态形容词或复杂形容词/状态词或派生形容词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这个分类比较细致1.2.2.3. 形容词的配价有关汉语形容词配价的研究比较早的是奥田宽16他根据句中形容词谓语同N1和N2的联系情况一类是单价大低等双价仔细等谭景春18又根据形容词的语义特点对双向形容词和多向形容词作了较为细致的分类自由补足语单价这是一种具有特殊的格式主体成分的形容词 a1+A+a2+a3 老张高我三寸 a1+A+a2 老张高了三寸对于这种格式我们在本文的第四章有相关的研究可以确定形容词的语义性质但是词汇的意义是十分复杂和多变的比如就可以运用词汇内涵逻辑语义的方法来研究我国的汉语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比如并且是一种重意义型语言另外研究的目的大多不是面向应用的汉语语法研究正面临着来自应用和理论两方面的挑战198219921995语义研究的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在语义方面汉语还有自身的特点况且还缺少独立汉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只要把词的意义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任何一个完善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都要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俄语的机器翻译系统中在英语机器翻译系统中在日语机器翻译系统中而在汉语的机器翻译系统中如果不给语义分析以足够的重视现在语义信息还很贫乏就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来看尤其是汉语语义形式化的研究但就汉语来说研究方法有待更新中文信息处理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词的切分问题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和英语等不同在输入一个句子时汉语是连续书写的汉语的自然语言理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单词的自动切分问题国内多家单位着手开发自动分词系统和自动词性标注系统比如人名专业术语等仍然离不开人工校对词对于计算机处理来说可适用的人的语言知识还极度贫乏阶段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虽然应用软件准备了但是其原理仍是把词字宽宏字和词处理之间语言处理字处理20 20参见许嘉璐1.3.2. 形容词研究的主要问题 1ÏÖ´úººÓïÐÎÈݴʵľ䷨¹¦ÄܺͷÖÀàÎÊÌâÇé¿ö±È½Ï¸´ÔÓµ«ÊÇÖÁ½ñ¹ØÓÚËüÃǵÄһЩ×î»ù±¾µÄÎÊÌâÐÎÈݴʵķÖÀàÕýÈçºúÃ÷ÑïÏÈÉú21所说的 不是差不多了一部分性质形容词既能做定语这部分形容词不表示性质而表示数量频度情状等多晚远完全等等从句法上看从语义上看减少兼类和兼类所造成的歧义本文的研究试图从语义上对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分类寻找出每一类形容词的本质特征2Õâ¸öÏÖ´úººÓïÖеľ-µäÄÑÌâÐÎ+名慢远看远望重细看细想细说也就是朱德熙先生所说的哪些是造句格式动+形摔坏类似这样的问题不仅在汉语研究中是个重要问题是凝固的词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用传统方法已经难以解决了词短语暂不涉及双音节形容词都以单音节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几乎所有的语言里都有表示度量这些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基本词汇范畴最基本的形式入手2001b位就是认为双音节词占优势还是词汇学则往往一带而过成了当前汉语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两面性又能作为语素构成多音节词使用频率高是描写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切入点单音词在语言单位中的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张泊江1996大坏等朱德熙先生早就指出了小老坏快旧这样一些表示度量价值1.4.2. 选择哪些单音节形容词 研究和考察范围是从并从每一类中选取三个进行语义抽象和构词研究 矮 暗 白 饱 笨 惨 差 谗 长 沉 迟 丑 臭 纯 蠢 粗 大 淡 低 陡 短 对 钝 多 饿 乏 烦 肥 富 干 高 古 鼓 光 好 黑 红 厚 滑 坏 欢 慌 黄 浑 活 急 挤 假 尖 贱 僵 娇 紧 近 精 净 静 久 旧 渴 空 苦 快 宽 狂 困 阔 辣 蓝 懒 烂 滥 牢 老 累 冷 凉 亮 烈 绿 乱 满 慢 忙 美 闷 猛 妙 难 嫩 浓 偏 平 破 浅 强 巧 亲 勤 青 轻 清 穷 全 热 软 弱 傻 少 深 湿 瘦 帅 死 松 酥 碎 痛 透 歪 弯 晚 稳 稀 细 鲜 咸 香 响 邪 新 凶 虚 严 痒 野 硬 冤 远 杂 早 窄 胀 真 整 直 重 壮 准 紫 足 为什么要以这151个单音节形容词为研究对象不同的用途对词语的收录起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祥解在选词时除了遵循人在编词典时一般注意的规范性能产性如花花朵作为名词收入则作为形容词收入所以20001999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这是比较合理的要求语义的分析和解释是便于计算机的形式化和可计算的重点选取了几个单音节形容词进行抽象类义的研究单音节形容词不论在句法上还是语义特征上都是最典型的形容词要比较详细地研究它们首先以及和双音节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异同A单+N A单A单+了V+A单着重从语义结构的角度探讨单音节形容词提出各类中的一些词类V+A单哪些不能作补语研究单音节形容词的本质特征和共性特征它们是表示事物的好坏颜色时间和范围等等的但也呈现出共性特征2ÕâÊǾßÌåµØÔËÓÃеÄÑо¿Ë¼Â·ºÍ·½·¨µÄÖØÒªÕ½ڵ«ÊǶÔÓÚÓÉÆäÖеÄһЩÎÊÌâÐÎÈÝ´Ê´ø±öÓïÎÊÌâµÈµÈÓйص¥Òô½ÚÐÎÈÝ´ÊÓïÒåÑо¿Ò²¶¼ÊǼ¯ÖÐÓÚ¹²ÐÔÌØÕ÷µ¥Òô½ÚÐÎÈÝ´ÊÓÐÓïÒå¹²ÐÔ±¾ÎÄÑо¿µÄÖصã¾ÍÊÇ´ÓÓïÒåÉÏÓдú±íÐÔµÄÈýÀàÐÎÈݴʸßƵµÄµ¥Òô½ÚÐÎÈݴʵÍÍíºÍÓÃÄÚº-Âß¼-ÀíÂÛ½øÐÐÓïÒå½á¹¹µÄÑо¿ºóλµÄÓïÒå×éºÏ×÷ΪÓïÒåÐÎʽ»¯µÄµÚÒ»²½×îÖÕÄÜΪÖÐÎÄÐÅÏ¢´¦ÀíµÄÓïÒåÀí½âºÍ½âÊÍ·þÎñÐÎÈݴʵľ䷨ºÍ¼æÀàÎÊÌâ´ÊÀàÎÊÌâÒ»Ö±ÊÇÏÖ´úººÓïÖеÄÒ»¸öÀÏ´óÄÑÎÊÌâ在中文信息处理中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形容词和动词如何处理这些兼类问题但仅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少有时显得似乎有些无能为力希望能摸索出一种适于中文信息处理用的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一是复合词内部组成部分间的意义关系有并列式述补式二是复合词组成部分的语素义与整体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他把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29¶¼ÊÇÔÚÓï·¨·¶³ëÄڶԴʵĽṹÒâÒåµÄÑо¿ÊÇΧÈƽṹ¾ä·¨½øÐеĺÍÒÔÍùººÓïѧ½çµÄÑо¿ÓÐËù²»Í¬具体做法是从最基本单位语素比如单音节形容词从语素的角度看也是成词语素或词更不是词的引申义具有共性特征的抽象类义第一非本质的属性最终提取本义内涵抽象类义是研究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从中提取它们的外延指称意义将它在和其他语言单位的结合中得到验证或词或词28参见符淮青完全地表示词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比喻义1.5.2. 内涵逻辑理论的运用 许嘉璐先生30指出许多专家已经感觉到这以词义为基础我们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这种基于内涵模型的汉语语义分析方法和思路是陆汝占先生提出来的第三个流派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12345ÕâÊÇÓë¹ýÈ¥µÄÑо¿Ë¼ÏëºÍ³ö·¢µãµÄ¸ù±¾Çø±ðËùÓеÄÎÊÌⶼÊÇΧÈÆ×Å¿ÉÒÔÐÎʽ»¯µÄÂß¼-·½·¨ºÍÓïÒå·ÖÎö²¢ÖØÐÂÉóÊÓһЩ³¤ÆÚδÄܽâ¾öµÄÎÊÌâ第一部分是句法把句法树转换成内涵逻辑表达式的理论和方法内涵逻辑公式的语义解释无法用逻辑语言来描述使汉语语义分析和解释可形式化运用模型论复合原理的方法将汉语分词词表及分词规范作了深入的检测和协调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汉语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些难题陆汝占先生认为分析内部结构组成规律分布这就是语言模型它的特点是分布和功能关系称为外延指称语义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形式和意义的一一对应发展得很迅速2000辑学科等现代理论语言表达了人的思维也就是说逻辑则是把各思维推理过程记录下来形式化现在有人脑科学都是既有交叉又一致的1ÎÒÃÇÑо¿µÄÊǴʺÍÍⲿÊÂÎïµÄÖ®¼äµÄ¹Øϵreference又称referentialexpression )指称关系不是语法中抽象的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关系32我们通过词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内涵denotation 或 extension¶ÔÓÚÕýÈ··ÖÎöººÓïÓïÒåÒÔ¼°¹¹ÔìеÄÓï·¨ÀíÂÛÓÐÖØÒªµÄÒâÒåÊ×ÏÈÌá³öÕâ¸ö¸ÅÄîµÄÊÇÄÂÀÕ°×Ö½ÓÐЩÈËÈÏΪÃû´Ê¾ßÓÐÍâÑÓ¶¯´ÊºÍÐÎÈÝ´Êͳһ´¦ÀíÒ»¸ö±í´ïʽµÄÄÚº-ÊÇÒ»¸öº¯ÏîÒ»¸ö±í´ïʽµÄÄÚº-¾ÍÊÇ°Ñÿһ¸ö¿ÉÄÜÊÀ½çºÍÔÚÄǸöÊÀ½çÀïµÄ±í´ïʽµÄÍâÑÓÁªÏµÆðÀ´µÄÒ»¸öº¯ÏîÄÚº-Âß¼-Ä£ÐÍÀíÂÛÇ¿µ÷¾ä·¨ÓëÓïÒåÖ®¼ä´æÔÚÒ»Ò»¶ÔÓ¦µÄͬ¹¹¹ØϵÕâÒ²½Ð×öͬ¹¹»òÕß意义的组合原则或叠置原理简言之复合组合凡是符合这个原则的就是复合结构否则就是转指义词通过句法规则将以上原则运用到汉语的语素构词中 A B = |A| + |B|A1995ÄÚº-sense2001»ò´ÊAB¸´ºÏºÏ³Éµ¥Òô´Ê±ãÓÚÎÒÃÇÔËÓø¥À׸ñµÄµþÖÃÔ-Àí36中的占总数的16.7%三音节词覆盖率则不及1%另外的个数来说据统计其他18%则是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固定词组而在双音节中又有85%的词是符合三音节和四音节的词可以转化成双音节1+1+1四音节词语结构则可以划分成3+1 张斌先生曾肯定了我们的思路和方法发现规律建议先做双音节的语素构词并取得了一些突破371.5.3. 结合训诂学的方法 在构词法研究中历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现象进行探原性的分析还有必要辅之以传统训诂学动态的研究抽象引申义中舍弃了个别的本质的属性这种抽象的却很符合训诂研究的基本原理词的本义在这部著作中可以查到發,射发也从的本义是我们提取出速度面积等等象形字汉字部首之一说文后来才逐渐抽象指称事物的属性特征的本义高情绪水平价格级别频率说文提取出由A B. 观察点36 参见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2001总之对于复合词的研究也都是重形式而轻意义同构构词研究才不滞留于分类和命名问题化繁为简同时也可以直接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现汉不容易找出其本质2000第2章 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 2.1. 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分布 名词动作和属性属于谓词范畴汉语句子的基本语义可以由形容词与它相关的名词性成分来表示速度形容词在具体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必须对它们进行句法在句法功能中提取和总结语义语言成分的共现给我们提供了确定语素和词的多方面的数据句法结构词和词之间的组合是要受到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和句法选择性的双重制约的研究形容词句法结构分布主要是考察它们在句子中的句法范畴Syntactic category¶¨ÓïÓëÐÎÈÝ´ÊÓйصľ䷨·¶³ë·Ç³£·á¸»Ö÷ÒªÊǶ¨Óï´ÎÒª¹¦ÄÜÊDZöÓïµ¥Òô½ÚÐÎÈÝ´ÊÔھ䷨¹¦ÄÜÉÏÓëË«Òô½ÚÐÎÈÝ´ÊÓвîÒì2.1.1. 作定语是形容词的一个重要的句法功能大小冷暖和好坏却十分频繁地不加标记地充当定语42是个偏正结构单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的情况不同有的则表示状态或情态的中的而聪明的孩子一般说来经常用来给人或事物进行分类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20011956˵°×Ö½µÄʱºòÕâ¸öÀàºìÖ½ºÚÖ½ÀàÃûÕâÒ»µã¿ÉÒÔ´ÓÁ½·½ÃæÀ´ËµÃ÷µ¥´Ê»¯¶¨ÓïºÍÖÐÐÄÓïÊÇ»¥ÏàÑ¡ÔñµÄµÚÒ»ÌرðÊÇÆäÖеÄÃû´ÊÊǵ¥Òô½ÚÃû´ÊʱA单+N单这种结构我们都作为一个词来看待定语和中心语互相选择的情况分析表明我们在对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内涵意义的研究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凉菜而一般不说白手这不是语法上的限制而是词汇意义上的选择和限制就必须对形容词白另外单音节形容词更容易和单音节名词结合高山而不说一般说而不说可见 2.1.2. 做谓语 吕叔湘先生44关于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这一主要句法功能的论述朱德熙45也都认为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根据对语料的考察例如这间屋子大吗才可以单独作谓语有些是非谓形容词乏 浑 烈 整 紫等几个这几个都是不成词语素语法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动比如了起来因此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90a1982年2.1.3. 单音节形容词+过过作用有点像化学里的试剂鉴定字能否带过对于考察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很重要一种认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是其语法特点之一另一种观点认为具体的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了以后便是动作的意味形容词带动态助词后大便实质的意义上吕叔湘先生47的看法与此相同了的形容词明确地归类动态助词是动词的语法特征着丁声树等48认为了花红了因此了是形容词自身的特点之一王力先生49指出二字并不是专为动词而设的红本身不是动词理想的鉴定字了它们对形容词都有很大的开放性热了一个月/高了三公分 /早了十分钟/常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她红过一阵子 /这东西一直是这个价钱现在瘦了如果冷能加这里的换句话说是不是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说明这个分类方法有问题加不加而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共同特点目前接受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多了51以第三种比较合理了是形容词自身的特点之一有关这个问题在本文的第四章 46参见黎锦熙48 参见丁声树等1945徐 枢2.1.4 作状语早来了几分钟还存在一些老问题有作状语的功能二是人认为形容词不具备高喊远望斜插据初步统计约占总数的35%¾ÍÐÔÖÊÀ´Ëµ²»ÊÇÏÞÖÆÐԵĔ52“A单+V”结构的语义复杂性和“A单+V”的切分等问题其中单音节形容词198个后得出结果是地%地应处理为形容词兼副词时间我们认为意义上表示数量范围的形容词都可以表示事物的属性从句法上分析意义有所改变直哭死沉换句话说不作谓语而不是兼类有时界限不清楚这样的结构来说尤为突出其中的形容词当然是状语而不是句法成分高喊近看斜插A单+V单像这样的结构到底是词还是短语即不容易判断是造句格式还是凝固格式清唱红烧A单+V单比如细看 细想 细说 细描 重横写 横看 横放 横卧 在这样的结构里单音节形容词和单音节动词结合得十分紧密而只有当有些词作了动词的修饰成分后意义完全改变了歪戴/着白跑/了朱德熙先生是拿复合动词来试验的不能放在任何复合动52参见朱德熙1996a。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研究人类语言习得过程的学科语言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随着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国外学习,研究他们之间的语言习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研究主要关注留学生在习得多义语素构词(polysemous morphemes)方面的过程。

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monosyllabic polysemous morphemes)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们具有“可拆解”和“不可拆解”两种形态,对留学生学习外语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观察留学生在习得多义语素构词方面的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七周的实验研究。

招募了20名中国华裔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都是从中国留学出国的。

这些学生已在所在国家住了六个月,正在学习当地的语言。

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先对这20名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评估,以确定他们的英语水平相似。

接下来,我们给每个学生准备了100个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他们每天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受课程。

每个多义语素构词有4个不同的意思,需要学生通过例句、定义和图片来记忆其含义。

另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测试,让学生每周完成,以评估他们的多义语素构词习得情况。

经过七周的实验,我们发现,学生们在多义语素构词习得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学习速度较快,而测试成绩也显著提高,说明他们较快地掌握了多义语素构词的概念,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语言学习中。

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多义语素构词习得方面与他们最初的英语水平有关,有较高的语言能力者学习更容易,反之,有较低的语言能力者则学习较慢。

从这项实验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留学生能够较快地习得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其习得情况也与初始的英语水平有关。

这一发现不仅对学习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为研究人类语言习得过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本文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留学生在习得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方面的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留学生可以较快地习得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其习得情况也与最初的英语水平有关。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

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留学,大部分留学生都会接受各种单音节多义语语言训练,以满足目的地国家的语言要求。

然而,能够掌握单音节多义语语言的能力仍有待研究。

本文的重点是以《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的实验研究》为标题,探讨留学生掌握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以及该问题对留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影响。

单音节多义语是指单一音节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可能不同。

根据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规则,素构词是指由多个原始单音节词组成的复合词。

这些复合词常常用于表达抽象概念,如法律、商业等,这有利于更多的单词可以用来描述更多的内容。

然而,由于复合词的成语形式,使其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探究留学生掌握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本研究以40名来自中国大陆不同城市的留学生作为实验样本,采用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和问卷调查。

根据分析的结果发现,留学生在掌握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分析和推断词义,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单音节多义语的成语组成,使其学习变得复杂困难。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学习不同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的留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于会说母语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单音节多义语的拼写形式和意义,比较能够准确地表达词义。

但是,对于不会说母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更长,由于缺乏基础知识和词汇量,学习成果也不如会说母语的学生。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中,留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会说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优于不会说母语的同学。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学生更合理有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有效的帮助,以满足其学习需求。

总之,本研究旨在探讨留学生掌握单音节多义语素构词习得过程中的挑战,以及该问题对留学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学习背景的留学生在掌握单音节多义语语言中的差异。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内容摘要: 汉语历史悠久,构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复合词,以及一小部分派生词。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构词法的研究十分薄弱,进入90年代以后,构词法才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构词法复合词派生词正文:我国对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末(《马氏文通》1898),这一阶段开始对汉语双音词结构方式进行分类。

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

一、构词法基本类型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讲,语素也可以叫词素。

一般情况下语素可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1)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意义比较实在。

例如:“电灯”中的“电”和“灯”。

(2)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词缀还可以根据它在构词时出现的位置,再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

例如:阿姨桌子来得及(一)单纯词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节词,就都是单纯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语素可能有两个以上的音节。

这主要有以下三类: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1.连绵词连绵词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

大多数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叠音等关系。

例如:A.双声:伶俐、忐忑、参差、弥漫、淋漓B.叠韵:逍遥、叮咛、汹涌、玫瑰、从容C.非双声非叠韵:妯娌、玛瑙、芙蓉、蝴蝶D.叠音:猩猩、娓娓、潺潺、隆隆2.口语词群众口头上习用、不能拆开来使用的双音节词。

例如:囫囵、蘑菇、嘀咕、吩咐3.音译词直接从外语用音译的方式引进的外来词。

例如:幽默、引擎、香波、基因、克隆、萨其马、迪斯科、三明治、海洛因、奥林匹克、可口可乐、布尔什维克(二)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从构造上看,合成词也有不同的类型。

1.重叠词:重叠词是指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它有两种情况:(1)AA式。

例如: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叔叔宝宝星星仅仅常常明明偏偏刚刚渐渐恰恰(2)AABB式:例如:大大咧咧形形色色、花花绿绿密密麻麻、轰轰烈烈2.派生词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单音节语素+于”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形式,但此形式又有其特殊性。

它是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它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除句法特征、短语特征而提高词化程度的过程;它实际是一个词化链条,不同的词处于链条的不同位置,词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标签:“单音节语素+于” 词法化成因词化程度“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由于、至于、善于、长于、用于”等词俯拾即是。

很多学者注意到这类结构,但其研究主要侧重于语法功能方面,大多都是对其中“于”字的语法研究,很少有人从词汇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因此,本文将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一、“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类型许多“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已被学者认同为词。

《现代汉语词典》也将其作为词条收入其中。

我们通过对《现汉》中所收的词和从语料库中所查到的词进行分析,从构成成分和词性两个方面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从构成成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形容词性语素+于。

此结构的词较多,有善于、长于、短于、苦于、勇于、高于等。

2.动词性语素+于。

此类结构的动词性语素不论是及物性的还是不及物性的,加上“于”后均可带上宾语。

有:死于、融于、写于、善于等。

3.名词性语素+于。

此结构的词语较少,有源于、基于等。

(二)从词性方面来看,有以下三类:1.作动词用。

此类词均可以带宾语,马庆株将它们称为“粘宾动词”。

它所带的宾语是必有宾语,不能省略。

我们根据其所带宾语的句法性质,又可将其分为几小类:只带名词性宾语的,如“精于、忠于”等;只带动词性宾语的,如“善于、勇于、敢于”等;既带名词性又带动词性宾语的,如“等于”。

2.作介词用。

作介词用,如“关于、对于、至于”等。

3.作副词用。

如“过于、终于”等。

二、“单音节语素+于”词法化的成因“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形成是句法结构虚化的结果,是由句法结构降格为词法结构的一种跨层组合。

又因语言系统自身的发展和使用者的认知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这一结构进一步凝固虚化,并最终固化为词。

句法结构是指由语法性成分与词汇性成分共同组成的句法单位。

在汉语史上,一些句法结构由于其中的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退而变成了词,原来可以自由运用的语法性成分往往变为词缀,原来的固定句法结构降级成为词,这种变化就是句法结构的词法化。

古汉语中,介词结构与谓语的语序有两种句法形式,即:“V+P+N”(介词结构后置作补语)和“P+N+V”(介词结构前置作状语)。

如:(1)“我于周为客。

”(2)“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当时置于中心动词后边的介词结构,多有“于”来引进对象,处于句法关系阶段的“丧于、归于”等从结构上看,结合得并不紧密。

随着语法系统的发展变化,到了现代汉语中,古汉语中的“P+N+V”句法结构虽没发生变化,但“V+P+N”这一固定句法结构却逐渐发生变化,“P+N”移至动词之前做了状语,介词结构后置作补语的形式逐渐消失。

同时由于方位词的出现,介词结构前移时,多由方位词来引领介词结构,所以古汉语中的介词便留在原来的位置上逐渐虚化,并紧附于动词之后,成为一个词缀,其介引对象的功能也逐渐减退,此时的“V+P”更像是一个复音词。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其成因:(一)韵律和谐——双音化的结果所谓双音化,就是指两个音节构成基本韵律单元的(音步)的倾向。

在这个韵律单元的作用下,两个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就有可能“复合”成一个语言单位。

“复合”的前提是这两个单音节成分必须“高频率共现”。

[1]众所周知,就音节而言,汉语的发展轨迹是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演变。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了绝大部分,由于语音系统的变化,汉语同音词的比例大大增加,于是汉语向双音节词演变,汉语的合成词逐渐增多。

徐通锵先生认为,合成词大多是原来的词组或句法结构降级为词的结果,“单音节语素+于”这类词的形成也源于此。

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语素+于”是一个句法结构,“单音节语素”一般为单音动词,“于”是功能众多的介词,引导介词短语结构。

由于单音动词中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成员经常与“于”结合使用,并逐渐和它融合,原本两个独立的词复合为一个词,这正符合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

如“属于”“善于”“患于”等。

(二)语位凝固化的结果语位,即词在语句(短语与句子)线性结构与语法结构中所居的位置。

语位在汉语构词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一些必要条件的配合下,不但可以构造单音词,而且还可以构造双音词。

[2]至于、关于、归于、勇于、居于等在古汉语中,都是位于谓语位置上单音动词、形容词与位于宾语位置上的介词,两者在线性结构上长期语位相邻,又受汉语双音化影响,其中的“于”逐渐虚化成为一个没有实义的词缀,并固化成为一个双音动词。

(三)词语的重新分析的结果词语的重新分析,是促使新的语法手段产生的重要认知模式,就是不改变结构表层形式而改变它的内部切分方式,表示为(AB)C→A(BC)[3]它的形成源于旧结构僵化和由此引起对旧形式理解上的不清,从而产生结构的重新搭配。

比如:(3)“王命众,悉至于庭。

”在这一句中“悉至于庭”应分析为“悉至/于庭”,是动词“至”带上了一个介词短语“于庭”,“至”为“到”,“于”为介词,意思为“都来到朝堂之上”。

此时的“于”后多接时间,地点等词。

到现代汉语中,“至于”有所变化。

如:(4)“至于他好不好,我就不知道了。

”其中的“至于他好不好”我们就应分析为“至于/他好不好”。

它将“至于”看作一个整体,作为介词来使用,后接一个小句。

就这样,通过重新分析,古汉语中的“至/于”变成了现汉中的“至于”。

现汉中的“善于、敢于、用于”等大多数的词的形成离不开此原因。

三、“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化程度分析此结构的词化程度,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句法功能是否减退;词性是否改变;词义是否改变。

(一)词化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其句法功能基本没变化,词性和词义也没发生多大变化,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结构紧密程度比短语要紧一点,比词要松一点,类似于吕叔湘先生所说的“短语词”,属于“单音节语素+于”类复合词的非典型成员。

如:(5)“印度尼西亚二十八日又有一人死于禽流感。

”(6)“程峰生于四川,死于陕西。

”例句中的“生于、死于”后面接的仍是处所成分,而且这些成分可以移至动词之前。

与古汉语中的“V+于”句法区别不是太大。

(二)词化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其句法功能有所变化,但是词性和词义没变化。

“于”依附于前面的单音节语素,虽然仍有一定的介引功能,但后面接的不一定是时间或地点成分,也可以是其它表事物或状态的成分,此时“于”进一步虚化,和前面的单音节语素结合得更为紧密,更像是词。

如:(7)“这和演员们善于汲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华有很大关系。

”(8)“社会地位最脆弱,最易于受到伤害。

”(9)“它收录的著述,仅限于建国以前。

”这一类中的“单音节语素+于”一般作句子谓语的中心成分,“于”后面的成分不能迁移到单音节语素之前,并且“单音节语素+于”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必须有后接成分。

我们认为这些结构处在词化的较高等级,类似的词还有“敢于、见于、乐于、甘于、处于、归于、易于、忠于、居于、限于、勇于”等。

(三)词化的高级阶段此阶段中它的句法功能功能、语义、词性均有所变化。

“于”的介引功能进一步减退,可以不再接宾语;它的词义也进一步虚化,由实词演变为虚词,属于“单音节语素+于”类复合词的典型成员。

如古汉语中:(10)“王命众,悉至于庭。

”在这一句中动词“至”带上了一个介词短语“于庭”,“至”为“到”,“于”为介词,意思为“都来到朝堂之上”。

而现代汉语中“至于”可以是介词,介引话题,如:“至于他怎么样,我不知道”。

再如“终于”一词,古汉语中是“V+于”,作谓语,译为“结束”例如:(11)“愚者始于乐而终于哀。

”可在现代汉语中,它可用作副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处于此阶段的词还有:过于、在于等。

四、小结综上所述,“单音节语素+于”结构是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和语言使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位的凝固性、词语的高频率共现、语音的双音化倾向是它词法化的基础;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发展变化,是其形成的内因;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重新解读、重新分析是其外因。

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词语结构分析法去分析它。

我们应该将其看作合成词中另一新类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另外,“单音节语素+于”结构实际上应该是一条词化链,几个等级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每个等级还是有它的典型成员,我们所描写的词化程度就是以这些典型成员的特征为依据的,不同词化程度的典型成员之间的语法性质和功能都能相互区别,而非典型成员或者说处于过渡地带的成员,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容易把它们区分开来。

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1]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2003,(2).[2]陈宝勤.试论汉语语位构造双音词[J].语文研究,2004,(1).[3]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2).(高苗红,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