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doc
行测逻辑推理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1ee25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b.png)
行测逻辑推理技巧1. 引言逻辑推理是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的重要部分。
在行测中,逻辑推理的题目数量较多,因此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逻辑推理技巧,帮助考生提高解题能力。
2. 什么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基于已知条件和规则,通过一系列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判断。
逻辑推理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推理过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3. 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3.1 分析问题在进行逻辑推理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弄清楚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将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和推理过程。
3.2 列出条件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逐个列出,形成一个条件表格或者逻辑图。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为推理过程提供便利。
3.3 善用逻辑关系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需要善用一些逻辑关系,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等。
熟悉这些逻辑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推理和判断。
3.4 使用排除法在行测中,有时选项多达5个甚至更多,一一对比往往效率较低。
这时可以利用排除法来缩小范围。
将显然错误的选项先排除,再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更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4. 理解常见逻辑题型在行测中,常见的逻辑题型有排列组合、逻辑演绎、因果关系等。
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4.1 排列组合题排列组合题在行测中出现频率较高。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关注顺序、重复、限制条件等。
采用穷举法或者统计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规律。
4.2 逻辑演绎题逻辑演绎题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一步一步进行推理,注意条件之间的关系,逐步缩小答案的范围。
4.3 因果关系题因果关系题要求我们判断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善于辨别因果关系的真实性,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避免过于片面或者武断。
行测判断推理:加强型题目理论讲解及练习题
![行测判断推理:加强型题目理论讲解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715a38360cba1aa811dae8.png)
行测判断推理:加强型题目理论讲解及练习题判断推理:增强型题目讲解增强型题目的题干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因为前提条件不够充分或者因为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以得出该结论,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能够增强或支持题干的选项。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以下哪项最能增强上述反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观点?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给上述断言以的支持?一、增强论点/论据(一)题干特点:1.题干先介绍一些背景材料后提出论点或者论点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2.题干论点指出某种措施或者通过某一方法达到一个目的。
(二)解题核心:1.直接指出论点/论据是准确的;2.说明方法是可行的。
【例题1】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
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
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
当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含有的蛋白质能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水平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15%D.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解析:题目中要求增强的是研究发现,即文段的论点。
题干论证为:A项虽然也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但是仅仅对论据起到了一定的增强作用;B项反而削弱了题干论点;C项“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降低蛀牙发生率”,直接说明喝酸奶能够预防蛀牙,增强了题干的论点;D项“正在研究”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结论,不能增强题干研究发现。
所以答案为C。
点拨:当选项中增强论据和增强论点同时存有时,增强论点要强于增强论据。
二、增强论证方式——增强归纳论证(一)题干特点:题干由对样本/部分的调查、研究、问卷或实验结果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部分答题技巧.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部分答题技巧.doc](https://img.taocdn.com/s3/m/7bd1a865de80d4d8d15a4fed.png)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部分答题技巧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部分答题技巧。
首先要熟悉什么叫做类比推理,顾名思义,类比就是有比较和对比,推理就是有推导,类比推理就是有比较的推导。
题干中通常出现有两个人或两个事物间的比较,通过对比发现二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属性,已知事物A还具有另一种属性,可以推知事物B也具有该属性。
这就是类比推理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是男性,18岁,身高188cm,都留个小平头,已知张三考上了北大,所以可以推知,李四也能考上北大。
题干中出现了张三和李四两人的四个共同点,即性别、身高、年龄、发型,通过他们的相似度很高,得出结论,李四和张三一样,都能考上北大。
这就是典型的类比推理的论证方式。
对于该类题型我们该如何加强或削弱呢?很简单,从两者的相似度入手,如果有一个选项告诉我们,张三一天吃10个鸡蛋,李四一天只吃1个鸡蛋,能不能削弱?我们思考一下,虽然说吃几个鸡蛋和结论中的能否考上北大并无直接关系,但起码这是两者的一个不同点,只要是不同点,就能证明他俩没有那么像,也就对相似度进行了削弱,既然题干是通过相似度来论证的,那么削弱了相似度也就降低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所以类比推理的削弱方式就是,找两者的相同点,当然,如果有一个选项说,张三是学霸,而李四是学渣,明显就比刚才吃几个鸡蛋的选项削弱力度要大,因为学霸和学渣是对于学习能力的一种评价,而结论考不考得上北大正是由学习能力决定的,所以,两者与本质相关的不同点是最强的削弱方式,同理,加强的方式与之相对,就是找两者的相同点,其中与本质相关的相同点加强力度最大。
掌握了类比推理论证方式的削弱和加强方式之后,我们来具体应用两道题目。
例题:生活在沙漠中的啮齿类动物,由于常年面对缺水干旱、强光照以及天敌、昼夜温差较大等问题,大都体型较小且具备即时钻地能力。
因此,不到千里外的戈壁滩上,跟它近亲的另一种啮齿动物也应该具有上述体征和能力。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目“无关”选项分类探析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目“无关”选项分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f4d9c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5.png)
⾏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关”选项分类探析 ⼤家在做⾏测逻辑填空题时常常会被虚词所困扰、⼲扰,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关”选项分类探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加强型题⽬“⽆关”选项分类探析 我们在做⾏测可能性推理题⽬时,⼀般将选项划分为“可削弱”、“可加强”以及“⽆关”三类。
那么,什么样的选项是⽆关选项呢?⽆关选项⼀般分为四类——论述时间不⼀致、主体不⼀致、题⼲允许出现情况以及话题不⼀致四类。
今天就带⼤家来学习⼀下。
【例1】烟雾中毒是室内⽕灾最常见的致命因素。
某推销员声称,他所在公司⽣产的新型⽕灾报警器内置声⾳感应器,房屋建筑材料暴露于⾼温时会发出的独特声⾳,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并在建筑材料实际着⽕前便发出警报,使住户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因此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烟雾报警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推销员的论述? A.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实际着⽕时发出的声⾳在⼏百⽶之外也可以听得见 B.许多室内⽕灾开始于床垫和沙发,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 C.有数据表明,烟雾报警器的使⽤拯救了许多⽣命 D.内置声⾳感应器的报警系统⽐传统烟雾报警系统的安装费⽤⾼得多 解析:题⼲论据为房屋建筑材料暴露⾼温时会发出声⾳,报警器可以监测到这些声⾳;结论为报警器能取代传统报警器,B 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A项为⽆关选项,因为题⼲所谈论的是⽕灾发⽣前,报警器进⾏报警,A项论述的是实际着⽕时,论述时间不⼀致,⽆关。
【例2】研究⼈员对中风幸存存者进⾏分组实验。
他们让⼀组中风幸存者在研究⼈员的监督下进⾏为期3个⽉的户外健步⾛锻炼。
另⼀组不进⾏运动,⽽是接受治疗性按摩。
实验结束后,研究⼈员发现在持续6分钟的测试中,步⾏组的⼈⽐按摩组的⼈⾛得更远,能⽐后者多⾛17.6%。
研究者认为,⾝体适度受损的中风幸存者仅通过简单廉价的运动就能获得更有效的效果。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不能加强”怎么办换个思维来看看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不能加强”怎么办换个思维来看看](https://img.taocdn.com/s3/m/19c4567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5.png)
公务员⾏测判断推理技巧:“不能加强”怎么办换个思维来看看 做模拟题的时候总是感觉⽅法⽤的不到位,感觉分数⼀直提升不上去?不⽤担⼼,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公务员⾏测判断推理技巧:“不能加强”怎么办换个思维来看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公务员⾏测判断推理技巧:“不能加强”怎么办换个思维来看看 关于⾏测判断推理部分加强削弱题⺫,有同学是这样的:“有的问的是加强削弱,我还能会⼀些,⼀旦变成不能加强不能削弱我就懵了。
”也有同学这样的:“不能加强这类的题型只能死记硬背选削弱⽆关项吗?有没有什么别的⽅法?”同学们别急,今天就带你⼀起看看这种题我们要怎么突破,这次的干货你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
例:⽇前,研究⼈员发明了⼀种弹性超强的新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由1英⼨被拉伸到100英⼨以上,同时这⼀材料可以⾃⾏修复且能通过电压控制动作。
因此研究者认为,利⽤该材料可以制成⼈⼯肌⾁,替代⼈体肌⾁,从⽽为那些肌⾁损伤后⽆法恢复功能的患者带来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持研究者的观点( ) A.该材料制成的⼈⼯肌⾁在受到破坏或损伤后能⽴即启动修复机制,⽐正常肌⾁的康复速度快 B.该材料在电刺激下会发⽣膨胀或收缩,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与正常肌⾁⼗分接近 C.⺫前,该材料研制成的⼈⼯肌⾁尚不能与⼈体神经很好的契合,⽆法实现精准抓取物体等动作 D.⼀般材料如果被破坏,需通过溶剂修复或热修复复原,⽽该材料在室温下就能⾃⾏恢复 【解析】C。
第⼀,我们先看问法,题干中出现⽀持字眼,则加强型题⺫。
第⼆,分析题干论证主线,题中的结论是“利⽤该材料可以制成⼈⼯肌⾁,替代⼈体肌⾁,从⽽为那些肌⾁损伤后⽆法恢复功能的患者带来福⾳。
”第三,分析选项。
A项说明该材料制成的肌⾁恢复速度⽐较快,阐述其优势,证明的确能够帮助患者,直接⽀持了题干中的结论;B选项说明材料柔韧性好,与正常肌⾁接近,也在阐述其优点,⽀持结论;C选项则证明⼈⼯肌⾁和⼈体并不能有效契合,⼀些动作⽆法操作,阐述了该材料的劣势,不能够帮助患者,削弱题干结论;D选项说明材料具有⾃⾏修复的优势,⽀持题干结论。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538b0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7.png)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行测和判断推理的解题技巧可以结合以下方法:
1.掌握基础知识:行测和判断推理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逻辑、语言、数学等。
因此,在解题前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
2.理解题目要求:在解题前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背景,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思路。
3.寻找关键词:在行测和判断推理中,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认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进行推理和分析。
4.排除法:在行测和判断推理中,排除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
可以通过排除一些不可能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5.归纳总结:在解题后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将答案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总之,行测和判断推理的解题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题目的要求,同时运用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6264fa6f111f18582d05a35.png)
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四、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那就是假设法。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
①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②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
(3)选项A“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
(4)选项C“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墓中没有被冲刷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
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要考查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直观”题的特征是:从几个并列的条件中直接推出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如:雨亭学习好、身体好、事业心强。那么可以直接单独推出“雨亭事业心强”。亦可“重复式”地全部推出。这样的推理在普通逻辑中被称做“联言推理”。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逻辑判断解题方法.doc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逻辑判断解题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9ae0215acfa1c7ab00cc36.png)
公务员行测备考之逻辑判断解题方法纵观几年来公务员录用考试此部分试题的命题趋势,逻辑判断可能会体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题目内容广泛;②题型以推断结论型为主,并兼顾其他题型;③突出能力考查(主要是分析和推理能力); ④更多的涉及或然性推理。
一、基本解题方法True True True 解答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质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
但必须明确,这段陈述在此次考试中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而完全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逻辑判断题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界定的范围。
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
(3)当某个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不能从短文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时,就应排除。
(4)注意区别提问用语,如支持或反驳判断观点的正确与错误以哪项为真或为前提、依据等,只有弄清题干中这些用语的含义,才能选出合适的选项。
二、快速解题技巧1.排除法排除法在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排除题干中已经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题干中未涉及的选项为答案,或者通过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作为答案,实际上解答每一道逻辑判断(演绎推理)试题时都可以试着运用排除法。
2.代入法代人法是指当错误选项不容易排除,而正确选项又难以选择时,就应该运用代人法试一试。
这种方法是说,先假设某一个备选项是成立的,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导致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该选项是不成立的。
3.计算法有些逻辑判断试题,需要应试者首先进行必要的数字计算,尤其是当题干或备选项中出现了数据或者与数据有关的文字的时候。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的力度比较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的力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b4dbcc9bceb19e8b8f6baee.png)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的力度比较在公职的考试中我们都会接触到行测的学习,说起行测考试就不能不提起削弱加强型的题目,我们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难点就是在于比较选型的削弱、加强的程度,那么就来说一说这类型的题目怎么去解。
我们在比较的时候自然地认为比较时应该按照削弱或加强的是结论还是论据来比较,但是这样并不适合考试的思路,那今天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力度比较。
一种情况就是题干中涉及了多个概念,但是选项里只涉及一部分概念,这时候我们可以从概括全面的角度入手,来看下这个例题。
例题. 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
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上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A. 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B. 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C. 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D. 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解析】我们先来梳理下题干的论证主线,题干先告诉我们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迁移,第二件事情发生了冷事件,并且冷事件造成了植被的消减。
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研究者认为这两件事具有因果关系,就是冷事件导致了这次的文化迁移。
我们来分析下选项,A说明了大汶口文化的迁移是因为有传统所以在削弱题干的观点,不能体现加强。
B说明的是龙山文化搬来之后的事与题干无关。
C说明了大汶口文化的迁移与植物有关系,通过植物的消减建立起冷事件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够加强保留。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答题常识与技巧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答题常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0c8ed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4.png)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答题常识与技巧
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答题常识与技巧如下:
1、常识:
常识判断主要考的是考生对于常见定义和结论的熟悉程度,所以考生在备考阶段需要积累一定的常识,并注意积累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常识。
2、技巧:
(1)最大信息法:在片段阅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名、地名、时间、
数字等词语,一般会和解题有关,考生要学会从这些词语中判断出题目的重点。
(2)选项排除法:如果选项中出现过于绝对的词语,或者明显的矛盾
选项,那么这些选项一般就可以作为排除选项。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920e72f12d2af90242e6ec.png)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行测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加强一直是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又因为对选项的理解容易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变得特别难。
其实呢,对于削弱加强类的题目,确实容易产生疑问,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知道怎么找论证主线,理解到选项的侧重,了解到这些解题技巧之后,才能知道命题人想考察的要点是什么。
那今天先带大家来看看加强类题目。
加强类题目的问法通常是“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结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问法是“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这里需要注意,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这种问法,需要我们从选项中找到三个加强选项,然后进行排除,而不是直接找削弱。
因此如果跟题干论证无关的话,也是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所以这里需要注意。
【例】:某科研机构提出潮湿的沙子是古埃及人在沙漠中搬运巨大石块和雕像的关键。
研究人员指出,古埃及人将沉重的石块放上滑橇后,先在滑橇前铺设一层潮湿的沙子,再牵引它们,这种搬运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流变仪测试沙子的硬度,以证实需要多少牵引力才能使一定数量的沙子变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牵引模型,从中发现将潮湿的沙子铺在滑橇前能更容易移动重物,而且沙子所含水分决定了沙子的硬度和牵引力。
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A.在一幅古埃及墓室壁画中,一名男子站在滑橇前方,似乎正在浇水B.滑橇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潮湿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C.实验证明,铺设在滑橇前的潮湿沙子容易堆积,形成较大滑动阻力D.一个实验室版的埃及滑橇被成功建造,能够模拟古埃及工地的实况【答案】B。
第一步:找到结论和论据。
结论是科研机构提出的观点,第一句话:潮湿的沙子是古埃及人在沙漠中搬运巨大石头和雕塑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ce74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5.png)
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解题方法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合理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准确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正确答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判断推理题的解题水平。
一、分析题干信息在解决判断推理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
题干常常提供了一些关键信息,如案例文本、背景知识、条件限制等等。
考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干信息,确保对问题有准确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进行推理。
二、辨析选项细节判断推理题的答案通常是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干信息的选项。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每个选项,并进行辨析。
有时候,选项之间的差异非常细微,考生需要精确地揣摩选项间的细微差别。
同时,要注意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以缩小选择范围。
三、利用排除法在判断推理题中,选项往往有一个或多个是可以通过排除法确定为错误选项的。
考生可以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项范围,提高正确答案的选取概率。
排除法是解决判断推理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考生需要注意不要过分依赖排除法,避免漏掉正确选项。
四、抽象概括信息在判断推理题中,有时候需要从给定的信息中进行抽象、概括,以便更好地进行推理。
考生可以将具体情况抽象为一般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和选项。
通过抽象概括,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推理过程的逻辑连接在解决判断推理题时,考生需要进行推理过程的逻辑连接。
逻辑连接要求考生在推理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将各个步骤和判断关系联系起来,确保推理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题干、选项以及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六、多练习解答判断推理题需要一定的思维和推理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和提高。
考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模拟题和真题来熟悉和掌握解题技巧,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
同时,多做题也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增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题解题方法包括分析题干信息、辨析选项细节、利用排除法、抽象概括信息、推理过程的逻辑连接以及多练习。
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快速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快速提高判断推理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c6f52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0.png)
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快速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公务员行测是招录国家公务员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其中判断推理是被广泛关注的内容之一。
拥有较高的判断推理能力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行测考试,提高通过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提升判断推理能力的技巧。
1. 增加题目的阅读理解判断推理题目通常会通过一段文字描述或是图表数据给出一些信息,并要求考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应的推理判断。
因此,提升判断推理能力首先需要加强对题目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读一些文章、新闻或是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通过阅读提升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针对不同题型进行分类总结判断推理题目有多种类型,如推理判断、比例判断、因果判断、逻辑判断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考生可以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例如,在推理判断题中,可以尝试找出题干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题目的解题过程往往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快速提高判断推理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逻辑学知识,如命题逻辑、谬误推理等,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多进行逻辑推理的练习,例如完成数学题目或是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逻辑问题。
4. 注重细节和逻辑的判断判断推理题目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细节的判断和逻辑的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细致入微,细心观察题干和材料中的细节信息,避免因为一个细小的疏忽而导致答案的错误。
同时,在进行逻辑分析时,应注意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尽量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是无法推导出的结论。
5. 制定合理的解题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判断推理题目,考生可以制定一些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处理数量关系题目时,可以先通过拟合法或试错法来快速筛选出正确选项;在处理逻辑判断题目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来逐渐缩小选项范围。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解题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加强支持型题型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加强支持型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8459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0.png)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加强支持型题型解题技巧第一篇: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加强支持型题型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加强支持型题型解题技巧论证推理分为前提(假设)型、支持型、削弱型、因果型和解释型等,是国考和各地方考试的重中之重。
而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也是必考题型之一。
在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题型中,构成支持的方式有四种:连接性、可行性、一致性和实质性。
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中的可行性是指题面中由原因到结果的论述是可行的,或是题面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由此来支持结论。
因此,可行性分为因果可行和方法可行两种。
因果可行是指题面中是一段因果关系的论述,我们通过找到一个能说明题面因果关系正确的选项来构成支持。
所谓加强就是加强论点的正确性,方法主要有加强论点、加强论据、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加强的效果从程度上也是加强论点大于加强论据大于证明论证方式的有效性。
也就是说从论点角度加强是最为有效的。
这一题型是公考逻辑判断测查中常见题型。
支持(加强)型论证推理的提问方式有如下几种:“最有力支持以上论述的是?”“以下结论如果正确,能最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如果以下哪项正确,上文所提出的论点将得到加强?”等等。
看到这类问法的论证推理,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支持(加强)型的。
下面通过几个真题来强化此类题型的学习。
【例题1】(2011·国家)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母亲在怀孕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出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
他们认为,妇女怀孕后不久胚胎大脑便开始发育,因此怀孕前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杀虫剂较多可能改变孕妇体内正在发育的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A.由于母亲接触杀虫剂较多,导致许多婴儿提前出生B.杀虫剂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它还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C.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的甲状腺出现问题,而孕妇的甲状腺状况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D.研究人员对1500个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的孕妇所生育的孩子在【答案】C【解析】题干中,论点是:母亲在怀孕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则会导致婴儿智力差;论据是:杀虫剂影响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
加强消弱题型判断推理题技巧
![加强消弱题型判断推理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114a96d6294dd88d1d26b48.png)
判断推理题型分析以及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题型可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题型。
(一)判断推理备考方略之削弱型试题技巧一、削弱型题目: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削弱型的题目是以分析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为主的一类题目。
削弱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
一般来讲,题目本身直接要求削弱论据的提问方式很少,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削弱结论或者是论证。
而要求削弱结论或论证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削弱论据、直接削弱论点或者直接削弱论证关系来达到目的,其中直接削弱论证关系主要可以从前提与结论没有联系、因果倒置、另有他因这三个方面考虑。
注意:当一个题目中有多个选项对题干有削弱作用时,要观察哪个选项是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削弱论据,哪个选项是削弱论点,哪个选项是削弱论证关系。
一般来说,直接削弱比间接削弱的削弱作用强,削弱论点比削弱论据或论证关系的削弱作用强。
例题:在—些地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尤其是该法的一项重要精神——管理过程中采用监督和评议等手段制约村官滥用权力,远远没有落实到位。
在这—背景下,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可能不能解决问题。
下面哪句话最能削弱上述相关内容?A.有的地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B.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必然不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C.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D.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有可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的结论为“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者司法渠道的‘两院’,似乎很难解决问题”。
行测中的判断推理技巧
![行测中的判断推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52b12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5.png)
行测中的判断推理技巧判断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考察的是考生在碰到具体问题时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行测中常见的判断推理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
一、对于数量关系的判断推理数量关系是行测判断推理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其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数字、比例和百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最终结果。
例如,题目中给出两个数量关系A和B,要求判断A与B的大小关系,可以将A和B分别用x和y表示,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建立相应的方程,通过求解方程来得到答案。
2. 利用百分数的计算:部分判断推理题中给出的是百分数,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找出最终结果。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一个商品在打折销售,原价100元,现在打8折,要求计算折后价格。
我们可以利用百分数计算公式:折后价格=原价×折扣。
3. 比较大小的技巧:在进行数量关系的比较时,可以采用逐项比较或者求差值的方式来进行判断。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两个商品的价格关系,A商品比B商品便宜了15元,要求判断A与B的价格关系。
我们可以采用逐项比较的方法,分别计算A商品和B商品的价格,然后进行比较。
二、对于逻辑关系的判断推理逻辑关系是行测判断推理题中另一个常见的类型,它考察的是考生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转化关系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分析因果关系: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一个工作报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要求判断工作绩效的高低与工作报酬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工作绩效越高,工作报酬越高;工作绩效越低,工作报酬越低。
2. 推理转化关系:题目中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转化关系,要求考生通过推理找出最终结果。
例如,题目中给出了一个数列的规律,要求计算第n项的值。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总结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a6271aa8956bec0975e3bd.png)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逻辑填空一、把握对应关系P8二、辨析词语差异P10三、警惕成语设置陷阱P12四、掌握常考关联词P14第二节阅读理解一、主旨观点题P17二、细节判断题P23三、推断下文题P26四、标题添加题P29五、词句理解题P31第三节语句表达一、语句排序题P34二、语句填充题P38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必备一、算术基础知识(一)整数的特性1.质合性P42质因数分解2.整除的判定P423.公因数与公倍数P4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二)比例性质1.比例关系P442.倍数判定P443.连比P45二、代数工具(一)不等式与均值不等式1.不等式P462均值不等式P46(二)数列1.等差数列P472.等比数列P47(三)同余特性1.同余P482.利用同余特性解不定方程P48三、实战技巧(一)特值法P49(二)排除法1.直接代入P512.选择性代入P51(三)盈余亏补1.平均数P512.盈亏思想P523.鸡兔同笼P52(四)图表法P53第二节数学运算高频考点一、几何问题1.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P54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P553.勾股定理P564.三角形相似P565.平面图形最短距离P586.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线P58二、工程问题1.比例关系P592.多人合作P603.轮流工作P604.蓄水问题P61三、行程问题(一)基本行程问题1.平均速度P612.比例关系P62(二)相遇问题1.简单相遇问题P622.直线多次相遇P633.环线相遇问题P63(三)追及问题1.直线追及P642.环线追及P64(四)牛吃草问题P65四、利润问题(一)收支计算P66(二)利润计算P66(三)打折计算P671.整体打折2.部分打折五、排列组合P68(一)基本原理(二)排列与组合(三)经典方法1.捆绑法2.插空法3.插板法4.归一法5.分析对立面(四)经典问题模型1.环线排列2.错位重排六、概率问题P721.古典型概率2.分类分布事件概率七、最不利原则P741.最不利原则2.相等型和定最值3.不等型和定最值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考点一、浓度问题P771.基本浓度问题2.浓度混合问题二、日期问题P781.平年与闰年2.月历分析三、时钟问题P791.钟面问题2.坏钟问题四、策略制定P81五、推理分析P82六、年龄推算P82七、容斥问题P831.两集合容斥2.三集合容斥3.多集合容斥极值八、周期循环P85第三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考点一、数量类考点1.点P882.线P893.角P914.面P925.其他元素P94二、结构类考点1.对称性P962.曲直性P973.封闭性P98三、位置类考点1.移动、旋转、翻转P982.相对位置P100四、叠加类考点P101五、空间类考点1.空间折叠P1032.三视图P104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精讲一、顺推型图形推理P106二、类比型图形推理P106三、九宫格图形推理P107四、分类型图形推理P109第三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一、求同分析法1.特征属性求同P1102.构成元素求同P110二、特征图形定位法1.阴影图形定位P1112.汉字、字母定位P1133.小图形定位P114第四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第一节定义判断实战技巧一、分析定义特征P116二、归纳定义特征P119三、判断定义间关系P121四、对比选项内容P124第二节定义判断考查学科一、心理学P125二、经济学P126三、社会学P127四、法律法规P127五、行政管理P128六、语言文学P129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精讲一、两词型P132二、三词型P132三、对当型P132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P133二、言语关系P134三、常识关系1.经验常识P1352.理论常识P136第三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一、代入排除法P137二、遣词造句法P137三、横纵对比法P138第六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第一节必然性推理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分类P140(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P140(三)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P1431.换质推理2.换位推理二、概念和三段论P145(一)四种概念间关系(二)三段论推理1.结论型三段论2.前提型三段论三、复言命题P150(一)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二)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化4.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四、模态命题P158(一)矛盾关系(二)等值转化五、智力推理P159(一)假设、代入、排除法(二)找突破口法(三)图表法第二节可能性推理一、削弱、加强型P164(一)总体结构分析(二)类比论证(三)强加因果(四)共变论证(五)缺桥论证(六)原因分析(七)数据比例(八)提出方法二、结论型P173三、评价型P175(一)常规评价(二)结构评价四、解释型P177五、选项分析P178(一)识别迷惑选项(二)选项比较原则第七章资料分析第一节核心统计知识一、基期与现期P182二、增长P1821.同比与环比2.求基期量3.求现期量4.求增长量5.求增长率三、贡献率与利润率P1861.贡献率2.利润率四、顺差与逆差P188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一、比重P1891.比重的概念2.比重的递推3.基期分量及增长率4.基期总量5.基期比重及大小比较二、倍数、翻番P1931.现期倍数及翻番2.倍数与增长三、平均数P1961.现期平均数2.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3.加权平均数与增长四、隔年增长P199五、年均增长P200第三节实战快解技巧一、实战速算方法P2021.数据定位法2.反算法3.首数法4.尾数法5.有效数字法6.特征数字法7.同位比较法8.差分法9.错位加减法10.乘除法转化法二、高频公式速解P2091.ab型2.a1+x%x%型3.a b ×1+y%1+x%型4.bx%型。
2016省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加强型题“搭桥”方法与技巧
![2016省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加强型题“搭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73874e4f61fb7360a4c6515.png)
2016省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加强型题“搭桥”方法与技巧一、什么是加强型题加强型题,是指题目中给出的前提并不充分,不足以充分证明结论的真实性,需要通过补充一个前提,让前提更充分,真实性更强,从而更好的推理出结论。
二、加强型题目此类题型的特点是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而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要求考生能够寻找到能使题干中的论证正确或者变得完整的选项,从而加强或支持题干。
做加强型和削弱型的题目一样,同样要在分析好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的基础上,再去看四个选项依次是加强题干、削弱题干还是无关项。
加强型题目可以从直接加强论据、直接支持结论、在前提与结论之间建立联系、排除他因、从反面场合加强题干等几个方面考虑。
一般而言,直接对结论的加强或削弱程度要比对论据和论证逻辑的加强或削弱更深。
有些题干本身就是两方的对话或者是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话或论战一方的观点,同时也就是要削弱对方论战的观点。
例1:一个已经公认的结论是,北美洲人的祖先来自亚洲。
至于亚洲人是如何到达北美的呢?科学家们一直假设,亚洲人是跨越在14 000年以前还连接着北美和亚洲,后来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北美的,在艰难的迁徙途中,他们靠捕猎沿途陆地上的动物为食。
最近的新发现导致了一个新的假设,亚洲人是驾船沿着上述陆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鱼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两个假设中更相信后者?A.当北美和亚洲还连在一起的时候,亚洲人主要以捕猎陆地上的动物为生B.上述连结北美和亚洲的陆地气候极为寒冷,植物品种和数量都极为稀少,无法维持动物的生存C.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亚洲和北美文化,显示出极大的类似性D.在欧洲,靠海洋生物为人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端于10 000年以前【答案】B。
解析:题干中是一个具有对抗性的对话。
要加强后一个假设就是要削弱前一个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加强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
行测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加强一直是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又因为对选项的理解容易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变得特别难。
其实呢,对于削弱加强类的题目,确实容易产生疑问,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知道怎么找论证主线,理解到选项的侧重,了解到这些解题技巧之后,才能知道命题人想考察的要点是什么。
那今天先带大家来看看加强类题目。
加强类题目的问法通常是“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结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问法是“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这里需要注意,最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这种问法,需要我们从选项中找到三个加强选项,然后进行排除,而不是直接找削弱。
因此如果跟题干论证无关的话,也是不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所以这里需要注意。
【例】:某科研机构提出潮湿的沙子是古埃及人在沙漠中搬运巨大石块和雕像的关键。
研究人员指出,古埃及人将沉重的石块放上滑橇后,先在滑橇前铺设一层潮湿的沙子,再牵引它们,这种搬运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流变仪测试沙子的硬度,以证实需要多少牵引力才能使一定数量的沙子变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牵引模型,从中发现将潮湿的沙子铺在滑橇前能更容易移动重物,而且沙子所含水分决定了沙子的硬度和牵引力。
如果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在一幅古埃及墓室壁画中,一名男子站在滑橇前方,似乎正在浇水
B.滑橇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潮湿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
C.实验证明,铺设在滑橇前的潮湿沙子容易堆积,形成较大滑动阻力
D.一个实验室版的埃及滑橇被成功建造,能够模拟古埃及工地的实况
【答案】B。
第一步:找到结论和论据。
结论是科研机构提出的观点,第一句话:潮湿的沙子是古埃及人在沙漠中搬运巨大石头和雕塑的关键。
论据是结论之后的:古埃及人将沉重的石块放上滑撬后,先在滑撬前铺设一层潮湿的沙子,再牵引它们,这种搬运方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选项。
A项:举了壁画的例子去说明似乎在浇水,到底有没有浇水,却不清楚;浇水与滑撬的牵引是否有关,也不明确,排除;B项:滑橇牵引力与沙子硬度成反比,潮湿沙子的硬度是干燥沙子的两倍,也就是说潮湿的沙子硬度更大,那么需要的牵引力就更小,刚好解释了潮湿的沙子铺到地上更容易移动重物的原因,属于加强。
保留。
C 项:潮湿的沙子容易堆积形成较大滑动阻力,阻力越大越不容易搬运重物,削弱结论,排除;D项:举了实验版的埃及滑橇能模拟古埃及工地的实况,但是这个实验是否与潮湿沙子有关吗,并不知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其实对于加强型题目对于大家而言,最容易出现找不清逻辑主线,对于选项来说忘记对选项进行利力度比较也是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接下来复习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对选项进行力度比较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找到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