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第0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B卷提升篇)【带答案解析】
高二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二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含答案)班级某某学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哪一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A.1982年B.1985年C.2001年D.2005年2、下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亦变的必然结果3、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循环再生C.废物资源化D.生物相互依存4、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B.自然资源破坏C.大力植树造林D.人口的急剧增长5、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B.地震、火山、水灾、旱灾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6、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沙漠化C.降雨量减少D.空气污染严重7、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依次是()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8、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A.生物种类减少B.食物网简化C.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D.分解者增多9、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少用烟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的能源⑥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⑤10、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是()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D.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11、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C.世界X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12、现在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和“免赠贺卡”的出发点是()A.保护森林资源B.养成良好卫生习惯C.减少固体垃圾量D.节省开支13、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生态系统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动物行为的多样性14、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五灵脂、海鳔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药物B.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野生生物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灭,就无法再生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15、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某小组同学们通过调查活动,提出了若干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
其中一条是把人们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
能够比较好地达到这种目的的做法是把垃圾分成 [ ]A.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B.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C.食品类,外包装类,玩具类,建材类,其他类D.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纸张、竹木类,厨余(废弃食物)类,土石类,其他类3.请你对下列做法作出评价。
对于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其后面的括号中打“radic;”号;对于不利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在其后面的括号中打“×”号。
(1)建立沼气池,把人粪尿收集起来生产沼气,供人们使用,沼气渣做肥料。
(2)实行“封山”,禁止砍伐一切树木。
(3)禁止一切捕捞活动,好让江河、湖泊中的鱼长得又肥又大。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禁止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禁止使用氟利昂作电冰箱、空气调节机等电器的致冷剂。
(5)建立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循环得用。
( ) ( ) ( ) ( ) ( )4.以旧报纸或用过的纸制造再生纸,在做纸浆时要加一些淀粉,淀粉在其中起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1.C2.D3.(1)radic; (2)× (3)× (4)radic; (5)radic;4.粘合作用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测试题(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6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小草为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作为食物属于间接价值。
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
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B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解析化石燃料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开发的新能源若不含C和S元素或含量较少,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C3.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
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基因多样性增加解析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A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项错误;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项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错误。
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章单元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附答案和解释)
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 章单元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附答案和解说)生物学是 21 世纪的主导科目。
小编准备了必修三高二生物第 6 章单元测试题,希望你喜爱。
一、关注全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种类及主要原由种类主要成因全世界天气变化 CO2 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水资源欠缺①人口多 ;②污染严重臭氧层损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酸雨化学燃料的焚烧土地沙漠化植被的损坏海洋污染①污染物质经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 ; ②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生计的环境被损坏2.特色:全世界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迫,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计和发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所有基因以及各种各种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1.保护种类(2)易地保护①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特意保护。
②实例:成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③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供给最后的生计时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过反对盲目地、打劫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严禁开发和利用,而是供给合理利用。
四、可连续发展人类的必定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将来几代人需要的状况下,知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长远而协调的发展。
2.采纳举措(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成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花费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知识点一全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见面对的重要问题,以下与环境污染没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A. ①⑥B. 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答案D分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地点变化使月球对海水吸引力变化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因为缺乏碘元素,而不可以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所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致使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 ;光化学污染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激烈太阳光照耀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响,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迷信等多学科技术。
以下是生态环境的维护专题提升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2.以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重组可招致多种等位基因的发生,从而提高遗传多样性B.生物入侵可添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动摇性C.森林可以修养水源、调理气候等,这能表达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就地维护可维护生物及其生境,是最有效的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D3.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遭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项食物结构()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海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牲畜的肉类为主解析:人口急剧增长招致人类各种需求添加,从而会招致粮食充足。
为了提高能量的应用率,人们可以经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增加能量损耗。
答案:A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维护的描画中,错误的选项是()A.生物多样性是坚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维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坏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维护大熊猫的基本措施是树立自然维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应调理答案:D5.环境效果是全世界人民亲密关注的效果,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形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度经济继续增长和可继续开展的重要经济形式。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煤、石油和自然气的少量熄灭,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添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协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鼎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独一方法解析:近代工业的迅速开展,招致化学燃料被少量熄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是增加化学燃料的熄灭;光协作用和化能分解作用都可以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单元综合测试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逐渐下降B.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值达到峰值(15亿),然后持平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值达到峰值(15亿)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B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体现.小草为生产者,体现其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C项中“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体现了它的潜在价值.为某种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其间接价值的体现,D项正确.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此题联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对选项逐一对比,可迅速找出正确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若自然环境恶劣,则生物多样性小.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减弱、繁殖率降低,这些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 项错误、D项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灭绝量,C 项正确.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在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A正确;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木或弃耕形成灌木林后,其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D均正确;通过管理提高牧草产量,只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及物质的合成和积累,物种多样性并未增加,垂直结构上也没有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没有提高,反而会因清除杂草使物种多样性下降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选项B错.6.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加以控制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解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巨大的,而生物圈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7.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但不管哪种保护措施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或物种自然的生存和进化规律.一部分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饥饿的威胁,对于幼鹭个体来说是不利的,但是对于整个幼鹭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所以人们不用给幼鹭提供食物,不要干扰幼鹭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优胜劣汰.8.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B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增设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升高.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反复循环运动,但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不循环的.9.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可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当可见光和红外线到达地面后,再从地面向大气层反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像温室中玻璃顶罩那样阻碍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大量破坏和化学燃料的燃烧,所以改造的措施主要是营造森林绿地.10.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解析:目前,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所以,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因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具有生态学的观点,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对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已先后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注意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并不是保护所有的种类,对有害的动植物还要消灭,如苍蝇、蚊子等.11.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外来物种与原地物种间会因争夺食物、空间等形成竞争关系,外来物种的生活能力较强,会争夺到有利的生活条件致使其疯长.若外来物种是喜阴植物,它与原地物种不争夺阳光,但需争夺空间与资源,也不会恢复原来的平衡.外来物种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我们国家有许多物种都是引进的.12.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环境选择的生物变异类型也存在差异,故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两个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13.“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解析:“低碳”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D错误.14.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解析: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解析:森林能调节气候是其生态功能的体现,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16.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B )A.减少汽车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解析: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频繁发生.17.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C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A、D错误;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B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C正确.18.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 )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析: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及其生存环境,A错误.19.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生物多样性不仅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其他地方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降低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或上升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体健康.脱氧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生物脱氧工艺流程示意图:(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异养需氧型,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2)在2级反应池中,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消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并通过无氧呼吸把NO-2和NO-3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氢.解析:在1级反应池内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氧气,需氧细菌、原生动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使有机物减少,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它们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在1级反应池内分解者产生的NH3合成有机物,但是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分解者大量繁殖,和硝化细菌形成竞争关系,同时分解者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等物质使pH改变,抑制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相同,产物是丙酮酸和[H],因此反硝化细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为还原反应提供了氢.22.(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1)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K值(或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群落演替是群落水平稳态实现的一种形式,其起始条件不同,类型不同,但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必须尽快改善其栖息环境以提高其K值(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此外,保护区风景秀丽,对其合理的开发可陶冶人的情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和加工的青蒿素能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针对全球气候变暖,请你提出关于减排方面合理化建议.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解析:(1)在一个资源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为“S”型曲线,其特征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相对稳定,并在K值(或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群落演替在适宜环境中,总趋势均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提高被保护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根本方式;陶冶情操属于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3)能治疗疾病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所以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23.(14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捕食对象/食物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下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4.(10分)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光照强度密切相关.(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S”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少.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1.4%(11.37%)(不考虑粪便量).(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1)藻类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由于不同水域深度的光照强度不同,因此不同藻类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由于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不断减少,因此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4)图1中,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λ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λ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图中该种群在ad段增长速率由慢到快再到慢,最后种群趋于稳定,为“S”型增长.该种群数量在de段λ小于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故e点种群数量比d点少.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终极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6+5=21[J/(m2·d)],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21+272+90=383[J/(m2·d)],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383+2。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模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B.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D.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5.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D.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7.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8.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实施该条例有利于A.减少物种数目B.降低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C.保护生物多样性D.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地热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10.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C.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11.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精品】高中生物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关于大气污染的污染物错误的是A.烟尘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2.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被一定程度上阻断3.下列四种重金属中,对生物造成危害的是A.Zn B.Mn C.Hg D.Cu4.与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无关的是A.形成酸雨,危害生物 B.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作用C.致癌作用 D.诱发水俣病5.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源的多级利用 B.物质的循环再生C.废物资源化 D.生物相互依存6.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A.淀粉餐具 B.塑料餐具 C.植物纤维餐具 D.纸质餐具7.《中国21世纪议程》中放弃了下列哪一种经济发展模式A.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B.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C.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D.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8.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不流水中甲基汞含量大3000倍左右,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A.饮水 B.食物链 C.腮呼吸 D.皮肤主动吸收9.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10.无机物污染水源后,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无机污染物是A.重金属污染 B.DDT C.传染性病原体 D.热能污染1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物种退化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1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13.假如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植物不能生长的荒岛上,给你3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从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才能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更长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C.交替食用玉米,然后再吃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14.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进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6—6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B.在A期间,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C.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D.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15.1970年。
【推荐下载】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章单元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附答案和解释)
[键入文字]
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章单元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附答案和解释)
生物学是21世纪的主导科目。
准备了必修三高二生物第6章单元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及主要原因
类型主要成因
全球气候变化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水资源短缺①人口多;②污染严重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酸雨化学燃料的燃烧
土地荒漠化植被的破坏
海洋污染①污染物质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
②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
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测试
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关于大气污染的污染物错误的是A.烟尘....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2.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被一定程度上阻断3.下列四种重金属中,对生物造成危害的是A.Zn....B.Mn........C.Hg....D.Cu4.与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无关的是A.形成酸雨,危害生物.........B.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作用C.致癌作用...................D.诱发水俣病5.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源的多级利用..............B.物质的循环再生C.废物资源化..................D.生物相互依存6.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A.淀粉餐具.......B.塑料餐具...C.植物纤维餐具..D.纸质餐具7.《中国21世纪议程》中放弃了下列哪一种经济发展模式A.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B.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C.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D.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8.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不流水中甲基汞含量大3000倍左右,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A.饮水...B.食物链...C.腮呼吸...D.皮肤主动吸收9.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其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10.无机物污染水源后,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无机污染物是A.重金属污染...B.DDT...C.传染性病原体...D.热能污染1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物种退化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污染和改变1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13.假如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植物不能生长的荒岛上,给你3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从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才能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更长.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C.交替食用玉米,然后再吃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14.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进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6—6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B.在A期间,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C.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D.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15.1970年。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学案: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答案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编制人:郭佳静审核人:仝静飞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
概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
2。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重点和难点: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读教材,完成预习案.2。
本章聚焦:目前我国的人口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人口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怎么保护?【教材助读】一、通读教材,完成《金牌学案》P71、P73自主预习二、思考课本P118、P125 资料分析三、请在下面的方框内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探究案【探究点】保护生物多样性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其内容具体包括哪三方面?2。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注意理解!)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4。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5。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预习自测6。
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是很大的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2.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⑤推进生态农业A.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得到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4。
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带参考答案)-word文档
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生态环境的保护(带参考答案)生物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
小编准备了高二必修3生物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1.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C.严格控制污染D.就地保护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B.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C.为保护草原、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然后才有可能下降5.(2018年重庆卷)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二、双项选择题7.生活废物中常有生活污水、洗涤剂、生活垃圾、塑料袋等,对其处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入河流的污水含有机物多,会引起水质富营养化B.洗涤剂帮助杀死腐生性细菌和腐生性真菌,利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C.生活垃圾是土地污染的主因,且有机物降解时还会吸引害虫传播疾病D.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制品方便卫生,应提倡使用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三、非选择题9.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影响
6.海洋,病毒之家.调查显示病毒多样性热点在北冰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海洋病毒对人类无害,但它们可以感染各种海洋生物
B.大型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在赤道附近最高而在两极附近最低
C.在北极的夏天,有许多微生物会变得活跃,而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病毒的宿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8.位于南美洲西海岸900公里处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群岛上生活着14种“达尔文地雀”,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群岛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种类、生物个体的多少有关
B.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主要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
22.(10分)某河流水体污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和景观单调.当地相关部门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河流进行改造,使河流生态系统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恢复河流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的多空隙空间,从而加速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改造恢复后,还应继续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
25.(13分)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入淀污水增多,水体重金属污染加剧.研究人员发现可通过定期收割沉水植物地上部分,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
(1)沉水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其根部能从底泥和水中吸收________,净化水体,体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例如草食动物的增多导致草消耗过多,反馈调节引起草食动物减少,利于恢复草的生长。
答案D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①基因②细胞③组织④物种⑤生态系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三个层次进行,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3.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可见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就属于美学价值中的一个典型,可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而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答案A4.据报道:“一枝黄花”在上海市20多万亩土地上蔓延,如不加以控制,本地区首先被破坏的是A.生态环境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解析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直接影响当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从而使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答案C5.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水平,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整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解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__21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2009·威海质检)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B.生物圈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物的多样性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高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析: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负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则低。
答案:C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解析:据题干信息: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不能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使用过多会带来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若长期使用农药,由于农药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将出现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难以控制、害虫的天敌被毒死等问题。
另外开辟荒地、围湖造田等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B3.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生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4.(2011·南通质检)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高二】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高二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1.划区轮牧就是草原维护的关键措施,下面关于划区轮牧的描述不恰当的就是()a.有利于牧草的恢复b.减少牧草的践踏c.有助于牲畜的肥育d.防止“冬瘦春丧生”2.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成西北防护林带,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a.化解了环境污染问题b.并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3.掌控人口的唯一方法就是()a.把罪犯放逐到荒岛上去b.降低出生率c.拒绝接受自然让渡给人类的管制d.发生改变人群中的性别比例4.人们为提高粮食产量,曾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已证明为错误的是()a.发展农业科学,培育高产优质粮食品种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保证灌溉和机械化耕作c.大规模围湖造田,垦殖草原以不断扩大耕地d.实行农地规划,加强农田管理5.我国曾利用野生水稻与栽培水稻展开杂交,培育成高产优质的水稻,表明野生植物就是()a.发展经济作物必要的原材料b.保持草原植被的重要种类c.改进现有植物品种的种源d.恢复正常足球场的草种来源6.下列有利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严禁开发利用森林资源b.人工鱼塘的鱼充份长大后才捕鱼c.根据人类的需要确定草原载畜量d.海洋渔业中实施休渔制度7.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大量食品药材和工业原料,它们具备关键的经济价值,这是因为它们可以()a.加工成保健食品b.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c.做为发展科研基础d.减少艺术气氛8.氨水会污染水质,对生物生存有害。
家畜的排泄物含有氨的成分,为减少污染,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必要的()a.对家畜展开饲养,出任其在自然条件下生活b.不允许家畜饮水,以降低其排泄物的量c.管理不好家畜的粪水,避免其污染外界水体d.对所有家畜进行训练,让其在指定地点排泄9.草原生态环境转差和生态平衡紊乱的下列原因中,哪一项属人类阻碍的间接促进作用()a.盲目开垦破坏草原植被b.鼠害严重破坏草原植被c.超负荷耕作并使草原发育d.掠夺性研发草原资源10.对“警惕地球变暖”错误的理解是()a.地球暖化将就是一场灾难,将引致海平面下降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c.为避免气候暖化,人类应当尽可能植树造林,维护植被d.热带雨林极大的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11.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出现时,海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产卵,并使水体呈圆形白、青色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2019-2020年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第0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A卷基础篇)(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A卷基础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期末)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B.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D.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答案】C【解析】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A正确;植被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错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D正确.2.(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经济价值【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综上分析,“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A、C、D均错误。
3.(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A.消减CO2的排放量B.燃料脱硫脱氮处理C.消减氟利昂的使用量D.消减化肥的使用量【答案】B【解析】消减CO2的排放量,与酸雨无关,A错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治酸雨,应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B正确;氟利昂导致臭氧空洞,与酸雨无关,C错误;消减化肥的使用量,与酸雨无关,D错误。
07生态环境的保护(B卷)-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3)含解析
(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60分,每题3分)1.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⑤推进生态农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能够升高引起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①正确;②臭氧层空洞是由于大量使用和释放氟利昂等气体组成的,②正确;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排放,③错误;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④错误.所以①②正确.3.开展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人口现状。
预测某地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年龄组成的作用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故D正确. 4.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
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A.粮食问题B.人口问题C.环境问题D.资源问题【答案】B【解析】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均是由人口过度增长引起的。
因此,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过度增长的问题, B 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5.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近日,我国各地反复无常的雾霾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仅靠个人努力即可解决B.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国家经济高速的发展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D.人类活动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是造成雾霾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答案】D6.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 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B卷提升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18-2019学年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C正确;间接使用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D正确;故选A。
2.(广东省陆丰市东海中学2018-2019学年期末)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③鸟类的栖息地④工业用水的资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答案】B【解析】①湿地能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①正确;②湿地能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②正确;③湿地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能保护物质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③正确;④工业用水的资源,是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故④错误;故选B。
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调研)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桉树和菠萝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B.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C.桉树和菠萝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动D.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桉树和菠萝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B正确;桉树和菠萝之间不存在捕食和被捕食关系,不存在能量流动,可能存在信息传递,C正确;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D。
4.(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联考)在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A.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C.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D.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答案】A【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而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藏羚羊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A正确,B、C、D均错误。
5.(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期末)微塑料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微塑料可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B.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人类C.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D.海洋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价值有: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们还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护水资源、维护水体的自然循环,减少旱涝,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如药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等,据此分析。
根据题意,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因此会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A正确;食物链是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因此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导致危害,最终危害人类,B正确;生物多样性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海洋污染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6.(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第二次调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长期投放较多的鱼类饵料B.严格监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C.在一定时期进行增殖放流D.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禁捕【答案】A【解析】长期投放较多的鱼类饵料,会导致鱼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系统的内部平衡,A选项错误;严格监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能够优化生态系统的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量,是合理的保护措施,B选项正确;在一定时期进行增殖放流,可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还包括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属于合理的保护措施,C选项正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禁捕也有助于恢复种群数量,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属于合理的保护措施,D选项正确。
因此错误的选项为A。
7.(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期末)浮萍(一种被子植物)能分泌某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主要通过竞争水和无机盐来抑制藻类生长B.浮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属于分解者C.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的生长D.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浮萍降低水华的机理是通过分泌某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影响其繁殖,达到降低水华发生的目的;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作用。
浮萍与藻类属于竞争关系,主要争夺光照和空间等,A错误;浮萍属于生产者,B错误;根据题意,浮萍通过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从而抑制的蓝藻生长,C错误;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即间接价值,D正确。
8.(安徽省宣城市八校2018-2019学年联考)“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A.茱萸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茱萸会适当改变秋蚊的种群密度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D.将茱萸中的驱蚊物质制成蚊香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茱萸属于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A正确;依题干可知:”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因此茱萸适当改变秋蚊、害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将茱萸中的驱蚊物质制成蚊香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D。
9.(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质量检测)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
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题干中对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C.调査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属于同一个种群【答案】A【解析】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说明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A正确;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说明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百山祖冷杉),故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C错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D错误。
10.(海市闵行区2019届质量调研)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
此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解析】根据“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可知基因编辑改变的是基因,使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化,从而使种群中基因库发生变化,但不会因该基因的改变而形成新物种或新的生态系统,所以该技术改变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也称为遗传多样性,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8-2019学年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C.生物圈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当外界干扰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选项中的生物只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
12.(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期末)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答案】B【解析】由于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不同导致该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种类和数量,B错误;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对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D正确;故选B。
13.(湖北省襄阳市2018—2019学年期末)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不会改变湿地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C.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D.梭鱼草和风车草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态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湿地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B错误;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不同的分布是由于地形不同引起,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梭鱼草和风车草存在竞争关系,如阳光,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