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整理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d0e610eefdc8d377ee321f.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致老师们42第一单元单元说明2411 在山的那边2402走一步,再走一步2393生命生命2384紫藤萝瀑布2375童趣23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235第二单元单元说明2346理想2337短文两篇2328人生寓言(节选) 2319我的信念23010《论语》十则229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22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22711春22612济南的冬天22513山中访友22414秋天22315古代诗歌五首22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221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2016化石吟21917看云识天气21818绿色蝈蝈21719月亮上的足迹21620山市215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214第五单元单元说明21321风筝21222羚羊木雕21123散步21024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寄母亲20925《世说新语》两则208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207第六单元单元说明20626皇帝的新装20527郭沫若诗两首20428女娲造人203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0230寓言四则201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200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致老师们42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90da98d6ad51f01dc281f1c9.png)
单元归属要求:音、体、美、微机、综合、校本、地方、技术按16周做计划。
编排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家庭亲情)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学习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科学世界)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1套 含教学反思 138页)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打包31套 含教学反思 138页)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dd79c83186bceb19e8bb32.png)
1 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3 雨的四季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过程写景教学反思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 秋天的怀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 散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7 散文诗二首教学过程学习《金色花》学习《荷叶·母亲》教学反思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过程学习《咏雪》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过程环节三指导训练一、写作指导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
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
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3.结构要完整。
要注意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安排,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dbf0bd2f60ddccdb38a02c.png)
说明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供中学生物教师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学时参考。
二、本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科书,在本书的开篇安排了《致使用本书的教师》,就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编写方式和教学建议作了说明。
在每个单元的开始,都有单元说明。
各章都设有本章提示。
每一节都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参考答案等几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包括正文中学生活动讨论题的答案、技能训练的答案和练习的答案等。
大多数节后面还附有背景资料。
三、本书的主编是朱正威、赵占良。
编写人员是朱正威、赵占良、李红、吴成军、王伟光、张怡、王洁、毕晓白。
责任编辑是李红。
四、为本书绘制插图的有郭威、高巍等。
希望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做进一步修改。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7月致使用本书的教师辛勤工作在教学改革第一线的老师们:你们好!在新世纪的曙光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不同以往。
我们作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对其中的一些特点应当尤为关注。
一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的人才;二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加快,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日趋明显,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面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课程的理念和内容需要更新,教学和评价的方法需要改革。
当然,教材也需要改革。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教材,谨就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编写方式和教学建议作以下说明。
编写指导思想本书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018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的语文全册名师教案(78页,WORD彩色版)
![2018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的语文全册名师教案(78页,WORD彩色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f02a1c87c24028915fc399.png)
2016年秋用《名师教案》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5b3ef314192e45361066f555.png)
2001年7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241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
20山市215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214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213
21风筝212
22羚羊木雕211
23散步210
24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寄母亲209
25《世说新语》两则208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207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206
26皇帝的新装205
27郭沫若诗两首204
28女娲造人203
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
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
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
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
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
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
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
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
高教学质量。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
【人教版】2018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16页,Word版)
![【人教版】2018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16页,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038ed2ba0d4a7303763a17.png)
初语七上教案〖2017级语文备课组〗执教者: 2018年秋季使用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初语七上教案·第 1 页共 65 页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初中语文】2018-2019学年度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教学计划-精品可打印
![【初中语文】2018-2019学年度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教学计划-精品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744c950ccc7931b765ce1557.png)
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新版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四季美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笔下的四季,是那么的五彩缤纷。
本单元课文都是抒情类的,有现当代散文和古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名家名篇,内容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这里描写了美的的景物(《春》、《济南的冬天》),描写了美的情感……第二单元至爱亲情: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是那么的动人心弦。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引起感情共鸣。
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所选的四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第三单元学习生活,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外著名作家的童年时代的学习经历,有乐趣,有艰辛。
学习本单元,将会引导学生珍惜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时光,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初一开始引领学生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第四单元人生之舟: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关于生命的意义,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将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提高朗读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第五单元动物与人:在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涉及人与动物的密切相关。
读这些文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珍爱生命,热爱动物,平等对待动物。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同时也突出了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人类的智慧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勉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第六单元想象之翼: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
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体味世界别样的魅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班语文教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f5b853f5856a561252d36fb9.png)
单元归属要求:音、体、美、微机、综合、校本、地方、技术按16周做计划。
编排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家庭亲情)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学习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科学世界)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精品】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6页-Word版)
![【精品】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6页-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b7e8de284ac850ad0242f5.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的诗文,以开阔视野,学生去搜集关于春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课文中这一幅当我们带着对美春天是美丽的,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们感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赞美之情的时候,好景物的热爱、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
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a.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b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颂春——春风图——风唱春绘春盼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动的活力和生着跃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a) 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为什么喜欢.说说b、读一读,读出情。
c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话写得形象、生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45c4e258f5f61fb73666d1.png)
目录致老师们 (3)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5)1 在山的那边 (6)2 走一步,再走一步 (13)3短文两篇 (17)4 紫藤萝瀑布 (23)5 童趣 (3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39)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2)6 理想 (43)7 短文两篇 (50)8 人生寓言(节选) (56)9 我的信念 (63)10 《论语》十则 (74)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 (79)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95)11 春 (96)12 济南的冬天 (102)13夏感 (112)14 秋天 (117)15 古代诗歌五首 (121)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14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51)16 化石吟 (153)17 看云识天气 (162)18 绿色蝈蝈 (168)19 月亮上的足迹 (179)20 山市 (186)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 (191)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203)21 风筝 (204)22 羚羊木雕 (224)23 散步 (234)24 诗两首 (246)25 《世说新语》两则 (260)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265)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273)26 皇帝的新装 (274)27 郭沫若诗两首 (286)28 女娲造人 (296)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99)30 寓言四则 (305)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 (311)附录 (325)致老师们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
![初一上册(全册)教师用书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d9c500ce2f0066f43322b6.png)
《向日葵》教学设计东莞市南城区南城中学吴琼教学过程:《傲雪梅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84份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84份](https://img.taocdn.com/s3/m/d18d3506bd64783e09122b5b.png)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设计(84份).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辨别;(重点)2.初步学会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1.若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km,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货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5.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程的概念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4×5=3×7-1;(2)2x+5y=3;(3)9-4x>0;(4);(5)2x+3.解析:根据方程的定义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1)不是,因为不含有未知数;(2)是方程;(3)不是,因为不是等式;(4)是方程;(5)不是,因为不是等式.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一概念中要抓住方程定义的两个要点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探究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辨别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A.x+3=y+2B.1-3(1-2x)=-2(5-3x)C.x-1=-2=2y-7解析:A.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B.化简后含有未知数项可以消去,不是方程,错误;C.分母中含有字母,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D.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1;(3)是整式方程.【类型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次数的值方程(m+1)x|m|+1=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m=±1B.m=1C.m=-1 D.m≠-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等于0,所以,解得m=1.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相关字母的值.探究点三:方程的解下列方程中,解为x=2的方程是( )A.3x-2=3 B.-x+6=2xC.4-2(x-1)=1 D.x+1=0解析:A.当x=2时,左边=3×2-2=4≠右边,错误;B.当x=2时,左边=-2+6=4,右边=2×2=4,左边=右边,即x=2是该方程的解,正确;C.当x=2时,左边=4-2×(2-1)=2≠右边,错误;D.当x=2时,左边=×2+1=2≠右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探究点四:列方程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 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A.1.2×0.8x+2×0.9(60+x)=87B.1.2×0.8x+2×0.9(60-x)=87C.2×0.9x+1.2×0.8(60+x)=87D.2×0.9x+1.2×0.8(60-x)=87解析:设铅笔卖出x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支铅笔的售价+(60-x)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2×0.9(60-x)=87.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三、板书设计1.方程的定义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用字母)②找等量关系(表示出相关的量)③列出方程本课首先用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初一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初一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1571966bec0975f465e25e.png)
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
全课围绕主题,向学习者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
首先,介绍炎帝、黄帝和炎黄战蚩尤,为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进一步揭示其主题──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
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有关他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
至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佛山市2018-2019【人教版】精英新课堂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
![佛山市2018-2019【人教版】精英新课堂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6180ce5ef7ba0d4b733b16.png)
第1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学目标】1.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
2.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教学重难点】理解大陆漂移学说。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由“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引出海陆变迁的地理现象,激起学生探究这一地理现象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世界地图【自主探究】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变迁学生读课本图2.13,2.14,2.15,结合P37页活动,思考以下问题:1.(1)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域海底会出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什么问题?教师点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变迁;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学生再搜集一些例子,说明海陆变迁。
例:(1)旅游者在峨眉山山顶发现大量的贝壳化石。
(2)南京雨花台盛产美丽的雨花石。
(3)渤海海底发现了约达7千米的海河古河道。
【合作探究】理解大陆漂移学说1.学生读世界地图,思考: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说明:教师可先不要求学生急着回答,可先让学生读课本P39页图2.16,了解两种观点,表明各自的立场,教师作统计。
(正确观点: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1页的材料,向学生介绍魏格纳的事迹及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魏格纳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在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而且这种分布状况还在缓慢变化。
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P40页活动,为大陆漂移学说找证据。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证据:南美洲与非洲形状相互吻合表明它们有可能原来是一块大陆;南美洲与非洲相吻合,部分古老地层的一致性以及动物分布的一致性可证明以前它们是一块大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czyw/jszx/tbjxzy/jsys/qs/200703/t20070311_310242.htm 致老师们42第一单元单元说明2411 在山的那边2402走一步,再走一步2393生命生命2384紫藤萝瀑布2375童趣236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235第二单元单元说明2346理想2337短文两篇2328人生寓言(节选) 2319我的信念23010《论语》十则229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22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22711春22612济南的冬天22513山中访友22414秋天22315古代诗歌五首22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221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2016化石吟21917看云识天气21818绿色蝈蝈21719月亮上的足迹21620山市215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214第五单元单元说明21321风筝21222羚羊木雕21123散步21024诗两首金色花纸船寄母亲20925《世说新语》两则208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207第六单元单元说明20626皇帝的新装20527郭沫若诗两首20428女娲造人203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0230寓言四则201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追寻人类起源200附录199 /czyw/jszx/tbjxzy/jsys/qs/200703/t20070311_310199.htm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致老师们42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但愿它能成为老师们的好帮手。
一、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2.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3.编写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4.注意吸收语言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前面有单元说明,简要说明这个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阅读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这篇课文进行整体解读,帮助把握课文精义;问题研究是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帮助教师从细部把握课文。
2.练习说明:主要说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题思路,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如何灵活引导。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不是惟一的,可以有多种答案。
3.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课文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建议。
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力求做到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
4.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
鉴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不足,这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时可有选择地使用,不要求全部讲给学生。
三、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这次教材编写也是一个尝试。
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
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这套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学参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活动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
2.教师准备:指教师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
这些准备使教师能够在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3.活动参考: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4.活动评价:建议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5.有关资料:围绕活动内容,向教师提供比教科书更为详细的参考材料,以便指导活动时自由选用。
四、过去教科书只有一本,凡编入教科书的都要教给学生,只要有所遗漏,就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大家使用这套教科书时要改变这个观念。
现在的教科书不止一本,而且用于课堂上讲授的这一本,内容也有不同层次,不要求全部教给学生,相当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学。
课文分教读和自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自读课文后的练习尤其可以灵活处理。
一本书中要求讲授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点需要明确。
教师教学用书仅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有时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
而教学建议更是就一般情况设计的,只是起一个参考的作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时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书编写者(按姓氏笔画):宋子江、刘真福、郑晓龙、贺敏、聂鸿飞、顾之川、顾振彪、黄伟、温立三、程翔、翟小宁。
责任编辑:刘真福。
审稿:顾振彪、温立三、吕达。
特约审稿:黄成稳、宋子江。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7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241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
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
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要有示范,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活动。
1在山的那边240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诗中所说的“海”是什么呢?诗人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说,“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
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
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
“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长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
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问题研究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