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翻译赏析
《相见欢》全诗赏析
《相见欢》全诗赏析[出自]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相见欢》阅读答案
《相见欢》阅读答案《相见欢》阅读答案「篇一」纳兰性德《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相见欢【清】纳兰性德①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鲮被,水沉②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①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
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
此篇作于出使途中。
①微云一抹:即一片微云。
②恰与二句:意谓那一抹微云的远山恰似清晨那人(指闺中人)所画出的眉毛。
③水沉: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的香。
这里指香气。
宋周邦彦《浣溪沙》:“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簧尽日水沉微。
”④黄茅野店:即黄茅驿。
参见《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翻译】:遥远的山峰上飘着一抹微云,那一抹微云的远山像极了她清晓画的`眉形。
妻子一人孤独凄清着盏着红蜡,盖着青菱被,任那香气沉晕。
但此时自己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感到凄迟伤感。
【赏析】:见到了冷溶溶的远山便联想起她清晓所画的眉形,于是不免怀念起她来。
故于下片待以“红蜡泪”三句描绘想象中妻子正孤独凄清的情景。
但此时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又怎能不凄迟伤感,孤清寂寞呢!从词中所绘之情景看,此篇大约作于出使之途中。
【阅读训练】:(1)“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词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
请简要赏析。
(3分)【参考答案】(1)(3分)词人由远望中萦绕远山的这抹微云,自然联想到心爱的妻子的画眉(1分),体现出他对亡妻的难以忘怀(1分);而把微云与亡妻在世时清早的画眉相似写人词中,更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词人写了微云、远山、野店、西风等眼前所见的凄冷景象(1分),又通过红烛、青绫被、沉香等回忆起昔日美好的生活(1分),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在旅途中内心的凄凉、孤独,寄托了对亡妻凄婉缠绵的怀念。
《相见欢》原文+赏析
《相见欢》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相见欢》原文+赏析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相见欢》古诗鉴赏
《相见欢》古诗鉴赏《相见欢》古诗鉴赏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诗词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诗词鉴赏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1/ 1。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见欢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全文翻译: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
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
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对照翻译: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李煜《相见欢》原文与注释翻译赏析导读: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创作背景在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相见欢》原文、译文及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塑造了闺中女子伤春怀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原文清代:纳兰性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①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②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③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④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柳永《甘草子》:“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赏析《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
《相见欢》译文注释及赏析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原文_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_翻译及赏析东风吹尽江梅。
橘花开。
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
英雄泪。
老相催。
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宋代·朱敦儒《相见欢》相见欢东风吹尽江梅。
橘花开。
旧日吴王宫殿、长青苔。
今古事。
英雄泪。
老相催。
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痴云压地风尘卷。
雪共春寒浅。
山城寒夜不烧灯。
时见竹篱茅舍、两三星。
九衢风里香尘拥。
十载鳌山梦。
如今独自倚冰檐。
落尽短檠红灺、不成眠。
——宋代·周紫芝《虞美人》虞美人痴云压地风尘卷。
雪共春寒浅。
山城寒夜不烧灯。
时见竹篱茅舍、两三星。
九衢风里香尘拥。
十载鳌山梦。
如今独自倚冰檐。
落尽短檠红灺、不成眠。
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
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
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
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
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
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
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
——宋代·李弥逊《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满庭芳(中秋次刘梦弼韵)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
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
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
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钗摇绣户,枕并华裀。
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
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
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
水光山影浮空碧。
柳丝摇曳春无力。
柳岸系行舟。
吹箫忆旧游。
旧游堪更忆。
望断迷南北。
千古恨悠悠。
长江空自流。
——宋代·蔡伸《菩萨蛮(广陵盛事)》菩萨蛮(广陵盛事)水光山影浮空碧。
柳丝摇曳春无力。
柳岸系行舟。
吹箫忆旧游。
旧游堪更忆。
望断迷南北。
《相见欢》宋词赏析
《相见欢》宋词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相见欢》宋词赏析,欢迎阅读!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1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古诗赏析
相见欢古诗赏析相见欢古诗赏析1遥思当日情浓,梦匆匆。
暗想低回何处伴征鸿。
含泪叹,言辞淡,冷心融。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相见的欢愉竟然会和乌鸦夜半啼哭的凄哀相同。
这个倒是千真万确,世间的事总是在好了一时后滑到了低谷,甚至是直接坠入深渊。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我们古人说的天理循环的道理。
一个声明极高、用了十数年堆起来的声望,可以被一时糊涂糟蹋成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丑;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本来满是希望,一段飞来的横祸,可能留给你只有愣神的份;一个有梦的、有能力的追梦的人,见到了世事百态堕落到了混世的地步;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一个好好的家,一些好好的人,一个美美的生活可能就会被命运设计出来的一个个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闹剧破坏的残碎败落。
以前听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还不信以为只有自己家才有。
在这难念的经念到我头疼得不行的时候,又听了些朋友的.故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记得听人说过中国人的劣根,不担心自己家的牛死,就怕邻居家的牛不死。
我居然也是劣根很重,听了别人的苦,自己的负累居然觉得轻了。
想想其实也并非全然如此,有人和自己一样那不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沦落人,也算得上是一种知心,有了知心自己的心锁不就解开了许多。
正月十五刚刚过完,今年年过得早,这个时候离着开学还很远。
能在这个时候回来学校,心思不全然是学习的人大概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有个朋友很有志气,来自重山之中却思量着自己飞翔于四海九州之上。
背负着行囊,怀揣着梦想,独自到了四平小城,无家可归、流浪几日后才被特批回到寝室。
她做得一切为的只是给自己的梦做得真实加上些筹码。
哭笑过后,留给我的是对她的钦佩。
还有个朋友,含泪于破梦之刻,肩头担子重得千斤。
在人前却怎么也看不出她的苦楚,看到的最多也就是怀疑她家境的困难而已。
这样的人我称之为英雄,英雄不一定要经天纬地,英雄需要有一颗英雄的心。
对于第一个朋友我有的是惭愧,我游手好闲二十年还是没有变化,差不多成了啃老族。
对于第二个朋友,我有的还是惭愧,我怎么也没有她那份坚强。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初中语文必学古诗《相见欢》全景赏析
《相见欢》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①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既写了庭院中清的幽景色,又写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无言和独上,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相见欢原文及翻译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见欢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全文翻译: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创作背景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
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鉴赏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
倩(qìng):借助。
一: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4分)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1.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
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4分)2.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
(4分)3.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1分4.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煜诗词《相见欢》原文赏析篇1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4、西楼:指西边的楼。
5、般:一种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
【导语】《相见欢》是李煜的名作,上阕极⾔寂寞之深,下阕极写离愁之重,凄婉⾄极,泣⼈泪下。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相见欢》 ⽆⾔独上西楼,⽉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般滋味在⼼头。
【译注】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乱如⿇的,正是离愁。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头,是另⼀种⽆可名状的痛苦。
①锁清秋:深深被秋⾊所笼罩。
清秋,⼀作深秋。
②剪,⼀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般:另有⼀种意味。
别是,⼀作别有。
【赏析】 “⽆⾔独上西楼”句,叙事直起,将⼈物引⼊画⾯,“⽆⾔”⼆字活画出词⼈的愁苦神态;“独上”⼆字勾勒出作者孤⾝登楼的⾝影。
“⽉如钩”以环境烘托⼈物的凄凉处境,似乎不带任何感情,⼜似乎带有千愁万绪。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叶稀稀疏疏,在秋风中瑟缩,词⼈不禁“寂寞”情⽣。
然⽽,“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也要被“锁”于这⾼墙深院之中。
⽽“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还有落魄的⼈、孤寂的⼼、思乡的情、亡国的恨……此景此情,⽤⼀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离愁的滋味,词⼈已经尝尽,它“剪不断,理还乱”。
这种离愁,是追忆荣华富贵的⽣活时的惆怅,是思恋故国家园时的伤感,是失去帝王江⼭后的悔恨。
它像丝⼀样缠绕在⼼头,然⽽,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这愁却终究⽆法排遣。
这是⼀种难以⾔说的滋味,它积压在⼼头,能真切感受到,却说不明道不破——“别是⼀般滋味在⼼头。
”“别是”⼆字极佳,昔⽇⼀国之主,今⽇阶下之囚,⼼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也难以说清,只得默默承受,⽆⾔独上西楼……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般滋味在⼼头’句妙。
”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托情景中为难⼯也。
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般滋味在⼼头。
” 扩展阅读:李煜的⼈物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九六⼀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相见欢翻译和原文
相见欢翻译和原文相见欢翻译和原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相见欢翻译和原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创作背景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
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翻译赏析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作者为金朝诗人蔡松年。
其古诗全文如下:云闲晚溜琅琅。
泛炉香。
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
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
【前言】《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是金朝词人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所作出的一首小令。
种菊西岩,夜置酒,与友人陈公辅对钦赏乐。
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词一首。
此词描写了与友人秋夜对饮的场景,仅有三十六字,却创造出一个耐人品味的境界。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而不露痕迹,表面看上去纯乎写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的外在展现,但实际上闲云松菊,表现的正是陶渊明式的境界。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云根:山石。
⑶金葩玉蕊:指菊花,黄色的花瓣白色的花蕊。
⑷蜜炬:蜡烛。
蜜蜂蜂巢中的蜡可作蜡烛的原料,故以“蜜炬”代称蜡烛。
⑸蓊:本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郁勃。
⑹要:邀请。
⑺度:谱曲。
⑻溜:细流。
琅琅: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⑼斜川:地名,其地在江西都昌县,近庐山。
陶渊明有《游斜川》诗。
川,平原,平地。
⑽鹄:鸿鹄,一种水鸟。
古代鹄又通“鹤”。
⑾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
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赏析】这是蔡松年退隐山林之后所作出的一首小令。
种菊西岩,夜置酒,与友人陈公辅
对钦赏乐。
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词一首。
小词字不多,仅36字,然而却给人留连其中,周而忘返的迷人境界。
一个“清”字概括了这一境界的特点: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
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
青松黄菊,炉香菊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
作者对退隐山林,种菊南山的陶渊明十分敬仰,字里行间透出到陶的倾佩。
“斜川松菊”似与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同趣。
陶渊明的清旷高古的精神,与陶借松菊抒发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的心境,无一不令作者折服,不自觉地便流露纸端,见于词上。
这首词与平常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抒情而不露痕迹。
表面看上去纯乎写景,不言世事人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的外在展现。
但实际上闲云松菊,此情此景不正是人们追求的那种陶渊明式的境界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