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内容,是必修1的重难点之一。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了

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

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二单元大气圈的呼应,又与第

三单元地理环境差异性中自然带有密切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本节内容的学习比较抽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加上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气候类型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高中学生在情感上走向内敛,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也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思路设计: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本节教学将采用“315”课堂模式,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结合探究任务,全员参与讨论,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推广、师生点评;1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补充不足,精讲易错点;1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题组训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记住世界主要气候的名称,初步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归纳总结、成果展示、

多元评价等突破本节重难点,教师结合小组成果补充其不足,点拨重难点,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来

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多关注生产生活中气候的变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

2、掌握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且能进行综合运用

2、能够初步绘制气候类型模式图

七、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启发法合作探究法、绘图法、列表对比法

本部分探究活动难度较大,教师参与组内讨论

年雨型的有:

夏雨型的有:

冬雨型的有:

少雨型的有:

探究3:结合理想大陆气候类型模式图,说说主要气候类型

的成因、特点、分布,完成下表。

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

气压带影响

全年分布在南北

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

气压带和信

风带交替控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

湿季

分布在南北

之间的大陆

中西部

热带沙漠气

气压带影响

全年分布在南北

之间的大陆

中西部

亚热带地中

海气候

气压带和西

风带交替控

夏年

冬年

分布在南北

之间的大陆

西部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带影响

全年分布在南北

之间的大陆

西部

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

带季节移动

夏年

冬年

分布在南北

纬之间

的大陆东部

学生认真观

察气候模式

图,尝试归纳

总结

题组训练教师重点讲解学生错题、疑难点四、板书设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

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五、题组训练

1.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

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

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

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

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

2.读下图,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AB

学生从题组

训练中验证

所学内容,将

零散知识点

整合到一起,

形成整体认

A

教师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总结反思3.阅读A、B两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

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地的主要降水类型: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的气候类型: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降水形成的原因:A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