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守法观念
大学生懂法知法的演讲稿

大学生懂法知法的演讲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大学生懂法知法》。
法律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懂法、知法,并且积极投身于法治建设。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需要懂法知法呢?下面我将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大学生需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一个人对法律的尊重、遵守和维护的意识状态。
法律意识的形成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合法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如按时交纳税款、遵守交通规则等。
此外,我们也应该拥有公平正义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法盲少年。
例如,当我们遭受侵害时,需要及时维权和申诉,不能就此放弃。
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我们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行使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大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是我们懂法知法的基础,也是我们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工具。
大学生应该熟悉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诈骗事件时有发生。
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群体,必须学习有关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知识,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的追捧对象。
此外,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能够有效维权,提升个人价值。
最后,大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法律实践。
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真正体会到法律的力量和保障。
法律实践既包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也包括参与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例如,加入一些志愿者组织,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
此外,参与法律援助工作,为无法支付法律费用的人提供法律帮助,推动司法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
我们既要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懂法知法水平。
只有在法治的指引下,才能够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培养学生(xué sheng)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我国的法制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建设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大学生当前正处于长知识、长才干的时期,他们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轻法等现象有所存在。
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少见。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不难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是一知半解,处于感性阶段。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杀人是违法的行为,但是法律上的依据却茫然不知,他们的法律意识是一种片面的、不系统的状态,缺乏理性的认识;第二,有被动的法律意识,但缺乏主动的法律意识。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多处于被动守法的状态,这与学校法制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局限性有关系。
我们经常在普法宣传栏上看到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罚,辅以法律课程上老师的讲解,这使得学生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法律的强制性,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并没有体会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武器,法律课堂上甚至有部分学生表达了“我不违法为什么要学法呢?”具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往往会以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为由而对学院开设的法律类公共课产生抵触、厌学情绪。
笔者在课堂上讲授刑法、民法、婚姻法等内容时,很多学生都反映对这些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都只是知道一些,但不是很详细。
这种状态可能导致学生权利观念的缺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所谓的“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产生的可能性。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910)通过本学期法律知识的学习,我懂得了法制观念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一)进行普法教育:学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学校的《法律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老师也应该改善教育手法,多举一些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
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一类的活动来,让学生在假设的环境中了解并利用法律知识。
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或者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还应该在假期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三)社会和学校应加强法制氛围的制造: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
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让互联网同样也成为法律宣传的一个新平台。
摒弃网络弊端,发扬网络平台的广泛性。
加强社会注意荣辱观的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进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大学生应遵守的法律纪律与规范

大学生应遵守的法律纪律与规范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社会的新生力量,应该自觉遵守法律纪律和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自己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将以法律纪律、学术道德和社会规范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应遵守的法律纪律与规范。
一、法律纪律作为公民,大学生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和约束,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大学生要明确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不得违法乱纪。
比如,我们要维护社会治安,不得进行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保护他人权益,不得进行诽谤、侮辱等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同时,大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二、学术道德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遵守学术道德,保持学习的诚信和学风。
大学生要诚实守信,不得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也不得伪造或篡改他人作品。
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要注重引用他人成果和资料的正确方式,尊重知识产权。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遵守考试纪律,不得舞弊作弊,以保证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维护学校和社会的学术声誉。
三、社会规范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要遵守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形象。
校园作为一个小社会,也有一定的规则和规范需要遵守,比如要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不得搞窝里横、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
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无礼、粗暴对待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方式和习惯。
同时,大学生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的守法良民和道德楷模。
总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该自觉遵守法律纪律和社会规范。
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
因此,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做到学法、守法、用法。
大学时期是我们奋发向前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用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大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精)

一、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
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
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
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
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
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
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演讲稿(通用3篇)

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演讲稿(通用3篇)演讲稿一: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
法治社会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作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应该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
了解法律,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法律素养,例如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参与法律援助等。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知法守法。
其次,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自觉地守法。
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发扬正义、守法遵纪的品质。
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尊重他人的权益等都是我们守法的表现。
同时,在面对违法行为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为建设法治社会添砖加瓦。
最后,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示范守法,引领他人。
在守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成为别人的榜样和帮助。
在校园中,我们可以组织法治文化活动、开展法律咨询等,帮助同学们了解法律并守法。
在社会中,我们还可以参与公益活动,为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做到示范守法,引领他人的同时,也能够加深自己对守法的理解和遵守。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法治社会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
通过学习法律、自觉守法以及示范引领他人,我们能够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做法治社会下的知法守法大学生”的话题。
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法律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关于大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体会7篇

关于大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体会7篇关于大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体会7篇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
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下面带来的大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体会(篇1)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教育培训。
通过培训,本人有一点粗浅的感悟,现写出来让同行共免。
一、感悟收获戴主任告诉我们,“法制教育进课堂”是高港区“六五”普法的品牌项目,市、区领导很重视,符合区政府“平安高港”、“法治高港”建设的决策部署。
按照法制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基本要求,突出“法制教育进课堂”主题,不断提高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使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奋力开创我区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由此,我体会到了法制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所占的分量将越来越重,也要求我们教师对此应高度的重视。
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的道理。
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法制教育进课堂,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通过培训,我还学到了如何在法制教育进课堂方法,就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还有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等等;再有,法制教育进课堂,在方法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如何做知法守法的大学生

如何做知法守法的大学生
1.学习法律知识: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自学、参加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及其意义等。
2.注重法律素养: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包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了解法律、运用法律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可以更好地知法守法懂法。
3.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等,通过实践了解法律的运用和实际效果,进一步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而采取不当的行为。
同时,也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法律的应用情况,加深对法律的认识。
5.建立法律意识: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自身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5篇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群体犯罪率略有上升,各种恶意犯罪事件均有大学生参与其中。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教学的主要平台,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还需重视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工作。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篇一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调查主体1 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简要情况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
3 调查方法与过程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开不记名调查,共征集问卷139份。
4 调查结果及分析(原始问卷见附录)你的性别A男 45.61% B女 54.39%你的你所在年级A 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A很重视 40.29% B一般关心 56.12% C无所谓3.6%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A很强13.67% B一般62.59% C较弱17.88% D很弱5.87%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A 很紧密41.77%B 一般50.21% C几乎没有8.02%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
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意识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
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
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1]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3) 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调查表明,28.4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法制教育”,其中有11.34%的人把自己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内容选定为“法制教育”;38.04%的大学生已明确意识到自己法律意识方面的不足,认为自己必须“积极学习法律知识”。
大学生法律素养知识报告

大学生法律素养知识报告引言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并提高法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将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三个方面,介绍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养知识。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规则的遵守和对法治的尊重,以及面对法律问题时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是公平和公正的理念。
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社会中,作为公民的大学生享有各种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
同时,也应该明确自己的义务,不侵犯他人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其次,大学生应该树立法治观念。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遵循道德规范,并能够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最后,大学生应具备辨别法律风险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能面临各种法律问题,如合同纠纷、侵权事件等。
因此,大学生应具备辨别法律风险的能力,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指对法律基本原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法行为。
首先,大学生应该了解宪法和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
大学生应该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此外,他们还应了解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其次,大学生应当了解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理。
刑法是国家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惩罚的法律规范,而民法则是调整个人之间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有助于他们避免违法行为。
最后,大学生要了解司法制度和法律服务资源。
了解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维权。
知法守法的演讲稿大学生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知法守法。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
在此,我将以“知法守法,共筑美好校园”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知法守法的重要性1.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2. 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利器。
法律赋予我们权利,也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
3. 法律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知法守法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大学生知法守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法律意识。
2. 部分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存在违法行为。
3. 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运用能力不强,无法正确应对法律问题。
三、如何做到知法守法1. 学习法律知识。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2. 树立法治观念。
我们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增强法律意识。
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4. 传承法治精神。
我们要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四、共筑美好校园1. 建立健全校园法治教育体系。
学校应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3. 加强校园法治管理。
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治安管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4. 家校共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法治教育,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法治素养。
同学们,知法守法是每一位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知法守法,共筑美好校园。
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谢谢大家!。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教育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识别并应对法律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和问题,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
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就难以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其次,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养。
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同时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法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使其具有辨别是非、遵守法律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
最后,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通过了解和遵守法律,大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自身道德水平,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中。
二、法律教育的意义法律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通过开设法律相关课程,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大学生熟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增强对法律的认知和了解。
其次,法律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法律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后,法律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通过法律教育的渗透和培养,大学生能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以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德。
以下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1. 合同法常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签订各种合同,如租房合同、网络购物合同等。
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意义和必要性(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改革是强国之路,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改革、发展、稳定是辩证统一的,关键是发展。
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方针,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作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大学生的起码条件。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也发生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不懂法或者法制观念淡薄。
例如,有的大学生用刀扎伤了人,明明是犯了罪,公安机关传讯他时,他还质问公安人员:“为什么传讯我?我又没有犯罪。
”又如,有的大学生交朋友、谈恋爱,当对方不愿意并提出中断恋爱关系时,他就不择手段地威吓甚至用暴力伤害对方,这明明是违法犯罪行为,他反而认为是在谈恋爱。
这些例子都说明由于他们不懂法律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学习“法律基础”课后,分清了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法律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有助于教育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以法律己,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和守法。
同时,学习“法律基础”课,也是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有些大学生由于不懂得法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私了”,或者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有的人一辆新自行车被坏人拦路抢走了,不去向公安机关报案,而是约几个同学去向坏人索要,并将那个坏人打伤致残,结果自己反倒犯了故意伤害罪。
还有的人被汽车撞伤,不去向交通民警报案,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是采取“私了”办法,结果不但自己的合法权益未得到合法维护,反而受到了损害。
学习了“法律基础”课,知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当你的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著作权、人身权等受到非法侵害时,你就可以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到法院去告状,请求法院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而不再去用非法手段解决有关问题或“私了”。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第3部分 PART 3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对孩子的法律意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成员能够以身作则,尊重法律,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的法制教育是否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权益保护,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法律讨论,展现出强烈的法治精神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尽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所增长,但部分学生仍存在对法律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们可能认为法律只是统治者的工具,而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手段。这种法律信仰的缺失,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真正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他们对于法律的理解、评价和信仰,体现了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推动社会的法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2部分 PART 2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法律知识普及:随着法制教育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普遍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对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xxxxxxxxxxxx
-
1
引言
2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3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4
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5
结论
第1部分 PART 1
引言
引言
大学生如何遵纪守法论文

大学生如何遵纪守法论文大学生如何遵纪守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遵纪守法是社会和家庭的期盼。
遵纪守法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文将从大学生遵守校规、遵循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以及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等方面论述大学生如何遵纪守法。
I. 遵守校规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有一系列的校规校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大学生应该主动了解和遵守这些校规,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
例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不迟到早退以及尊重师长、守时守信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遵纪守法的基本要求。
II. 遵循法律法规作为公民,大学生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这意味着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明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合同条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III. 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这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实现,比如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关注社会新闻、法律案例等,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
此外,大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签订就业合同、购买商品时注重合法合规等。
IV. 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除了遵循法律法规,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规范,它在法律之上。
大学生应该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不参与丑恶的勾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V. 结语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遵纪守法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
通过遵守校规,遵循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以及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可以树立榜样,引领社会风尚。
期望每位大学生都能自觉遵纪守法,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在当代社会中,法治思维、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大学如何培养法治思维以及提高大学生合规观念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具有依法办事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首先,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具备法律意识的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自身权益,知道如何合法维权。
其次,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守法办事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在法律意识的引导下,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使大学生养成合法、合规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大学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承载着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重任。
以下是几种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具体措施。
首先,法律课程的加强。
学校应该加大对法律课程的投入,开设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思维培养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全面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方法。
其次,开展创新型法治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实务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注重招聘和培养高水平的法学专业师资,提供专业的法学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塑造法律意识。
最后,注重法律实践教育。
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实习、调研等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实际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法治思维。
三、提高大学生合规观念的途径合规观念是指个人具备依法合规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法律

大学生法律大学生法律指的是大学生在法律方面应该遵守和了解的相关规定和法律知识。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同样要遵守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对大学生而言,了解和遵守法律至关重要,不仅可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法律进行探讨。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对法律权威的认同,并依法行事的观念和态度。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这意味着大学生要明确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遵守法律的底线。
在校园中,大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不得擅自违反规定。
同时,大学生还要尊重各种法律程序,不得以任何手段逃避法律的制裁。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才能够理智地行事,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是指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对大学生而言,至少应该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大学生在校园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扰,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用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例如,大学生可能会遭遇网络侵权、消费者维权、合同纠纷等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得到合适的法律支持,就需要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解。
通过了解法律知识,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权益进行保护,既能够解决问题,又能够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纠纷中。
最后,大学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对违法行为者进行制裁和追究的法律后果。
大学生要承担起自己的法律责任,不得逃避法律制裁。
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底线。
对于那些故意违法、犯罪行为的大学生,应该依法追究其责任。
同时,大学生也要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要予以合法维权。
只有对法律责任有清晰的认识,大学生才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遵守法律纪律。
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法律观念,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常识,并且要承担起自己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专业:17眼视光姓名:黄诗舒学号:3170515016
我们小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守法观念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研究,数据以及研究结果如下:
本次问卷一共有67人参加,都为在校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辨别是非观念比较差,自控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在明显增加,提高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刻不容缓。
问卷中的第三题:“身边是否有人触犯法律?”其中41.79%的同学选择了“是”,58.21%的同学选择了是“否”。
许多同学认为我们和法律没有太大关系,新闻报纸里的案件离我们很遥远。
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和法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法律规范之内的,身边的人触犯法律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所以我们要加深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警惕性不做触犯法律的事情。
第四个问题:“你有想过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取利益吗?”其中13.43%的同学选择了“有”,86.57%的同学选择了“没有”。
绝大多数的同学觉得自己不会为了获取利益而使用非法手段,但我认为这主要是内心的道德约束住我们,很多人不清楚违犯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也没有法律责任的担当,所以在一时的冲动下就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
第五个问题:“你是否了解过与大学生有关的法律?”38.81%的同学选择了“是”,而61.19%的同学选择了“否”。
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当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认识还很少。
现在除了法学院的学生对于当前国家的各类法律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之外,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法律基本知识掌握并不到位。
例如:对于宪法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对于当前很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清楚。
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法律法规其实和每个大学生都息息相关,如果在大学期间适当学习法律法规,会对我们的生活和以后的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我们的第六个问题是:“如果你自己或他人有违法犯罪行为你会监督和举报吗?”其中74.63%的同学选择了“会”,其余25.37%的选择了“不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无论是亲情和友情都不能放在放在法律前,不能因为所谓的兄弟情义而包庇自己他人。
而当自己违犯了法律时,也应当主动承认,而不是企图逃避法律责任。
第七个问题:“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吗?”74.63%的同学选择了“是”,25.34%的同学选择了“不是”。
第八个问题:“你认为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吗?”95.52%的同学选择了“有”,4.48%的同学选择“没有”。
这两个问题,体现了同学们对自身的一个定位,令人欣慰的是,大家大多知道自己还需多加对法律的了解,并不是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法律。
第九个问题:“你认为违法和犯罪有区别吗?”91.04%的同学选择了“有”,8.96%的同学选择了没有。
第十个问题:“以下哪种行为构成了犯罪?”只有13.43%的同学选择正确答案“在网络随意散播谣言”。
第十一个问题“犯罪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了错误答案“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这三个问题,是对大学生法律基本知识水平的考察,但情况令人堪忧,在第十题绝大多数同学知道犯罪和违法有区别,但在接下来的问题却只有少数人选择正确。
可见大家法律知识的知识储备量很小。
虽然我国的大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接受法律知识的基础教育,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的水平并不理想,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其中原因有大多数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课而忽视公共基础课,在这种只重视分数的思想支配下,大学生是很难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并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这些问题:①法律知识的知识储备量小。
②法律观念非常淡薄。
③缺少践行法律的行为。
④没有建立正确的法律信仰。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①大学生对于法律的学习不够积极。
②大学生对于法律的运用不够娴熟。
所以,我提出认为有一些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应该值得我们去践行。
①加强法学基础知识学习。
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习法学基础知识,更还有平时的课外活动宣传也很重要。
②将法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中学到的法律基础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③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增强法制实践能力。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生活在法律法规范围之内,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是需要法律加以调节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神圣重任。
我们的法律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实现。
因此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刻不容缓。
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较强的法治观念,能够从更多角度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