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饲养汇总

合集下载

鱼类养殖鱼苗养护技术

鱼类养殖鱼苗养护技术

鱼类养殖鱼苗养护技术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鱼类养殖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鱼苗的养护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从鱼苗的选育、饲养环境的建设以及养殖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鱼苗养护技术。

一、鱼苗的选育鱼苗的选育是整个养殖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养殖效益。

在选育鱼苗时,首先要选择健康的种鱼作为亲本,保证其良好的遗传品质。

同时,需要根据鱼类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繁殖方式,如人工授精或自然放养。

此外,还应注意及时清理和消毒孵化容器,确保孵化环境的卫生。

二、饲养环境的建设饲养环境的合理建设对于鱼苗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养殖场所的水质良好,鱼苗生长的水质要求较高。

在鱼苗养护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溶氧量、酸碱度等,及时调整和维护水质稳定。

此外,要保持水体流通,避免水质污染,同时提供适当数量的饲料。

三、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鱼苗养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饲料的管理、疾病预防和生长监测等方面。

首先,必须根据鱼类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选择和配制饲料,确保鱼苗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及时清理养殖池塘或箱子,保持其清洁卫生,避免病菌的滋生。

定期检查鱼苗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或减少饲料的投放量。

另外,可以采取生物控制剂等方法,预防和控制鱼苗疾病的发生。

四、鱼苗的交接与销售在鱼苗养护完成后,需要进行鱼苗的交接与销售工作。

在交接过程中,应仔细核对鱼苗的数量和品种,确保无误,同时对鱼苗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减少运输和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在销售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方式,确保鱼苗能够及时并安全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总结:鱼类养殖鱼苗养护技术是鱼类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选育鱼苗、建设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养殖管理和严格的交接与销售流程,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作为养殖技术撰写者,我们应不断总结和推广优秀的养殖技术,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鱼苗的培育管理与注意事项

鱼苗的培育管理与注意事项

鱼苗是养鱼生产的基础,鱼苗投放、培育、管理是养鱼生产的关键环节。

刚引入或自繁的鱼苗体质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必须细心管理,抓实抓好。

1.池塘选择鱼苗培育池应选择水源充足稳定、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地方。

要求鱼池土质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且地势平坦,光照条件良好,环境安静。

池塘面积以2~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水深1.5~2米,池形规则,四边平直,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操作,池底保持10厘米左右的淤泥,无水草、杂物,且不渗漏。

鱼苗入池前应对池塘进行适当平整,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及进排水设施,清除池周、池内杂草,确保环境洁净。

2.清塘消毒鱼苗入池前1周左右,选择晴好天气对鱼池进行清塘消毒,以彻底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及病菌。

清塘消毒方法有生石灰清塘法、漂白粉清塘法、茶麸清塘法、氨水清塘法等。

一般常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时可每亩使用生石灰70~80千克溶水趁热泼洒池中及池周,带水清塘可每亩每米水深使用生石灰125~150千克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4.放养原则鱼苗培育到夏花,一般采用单养方式,放养量宜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水平等综合情况合理掌握。

一般人工繁殖鲢、鳙鱼种苗,每亩可放养10~12万尾,青、草鱼种苗可放养8~10万尾左右。

鱼苗下塘前要注意三点:一是试水下塘。

鱼池消毒7~10天后,可投放少量鱼苗入池试水,待水体毒性全部消失后方可放苗;二是带水下塘。

鱼苗下水时,应使用氧袋等运鱼器具带水下塘,以防损伤鱼苗;三是调温下塘。

要将池塘与运输器具中的水温调至基本一致时方可放鱼苗入池,一般氧袋运输时可将鱼苗带氧袋放入培育池中浸浴15分钟左右再开袋放鱼。

3.适时肥水一般施肥8~10天后,出现轮虫旺盛高峰期。

因轮虫大小适口,营养丰富,是解决鱼苗开食的好饵料。

鱼苗入池到体长15~20毫米时的适口饵料顺序是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鱼池中浮游生物的发展顺序也是如此,这种一致性使鱼苗在各个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技术第一节鱼苗鱼种饲养鱼苗鱼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鱼苗培育是将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长成3cm左右的稚鱼,习惯上把这时的稚鱼称为“夏花”。

许多地区是将鱼苗经8~10天的饲养,全长达到17~20mm就拉网分塘,再培育成夏花,这种稚鱼称为“乌仔头”;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分塘,经2~5个月的饲养,使其长成10~20cm 的幼鱼,习惯上把这时的幼鱼称为一龄鱼种或当年鱼种。

一龄鱼种秋季出塘的称为“秋花”或“秋片”,到第二年春季出塘的称为“春花”或“春片”。

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商品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规格适宜、体质健壮的鱼种,关键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为此必须根据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点提供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条件,促进其生长。

一、鱼苗种类和质量鉴别鱼苗饲养中放养的是刚能平游、开口摄食,处在仔鱼期的鱼苗(水花)。

对其种类和质量进行鉴别,有助于生产者或经营者区分和选择优质鱼苗,为提高鱼苗饲养成活率奠定基础。

(一)鱼苗种类鉴别可根据其外形特征、鳔的大小和形状、体色和色素分布的情况、尾鳍的形状和部分区域的血管分布情况等特征进行区分。

区分时,先观察群体的体色和大小情况,然后捞取少量鱼苗观察个体的特征。

(二)鱼苗质量鉴别鱼苗质量的好坏对鱼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影响极大。

一般可用下列方法区分其质量的优劣:看体色,群体鱼苗体色相同,无白苗死苗现象,体色微黄或稍红为强苗;而鱼苗群体体色不一,称为“花鱼苗”,苗体拖带污泥,体色发黑或带灰色为弱苗。

看苗群的游动情况,受惊吓能迅速分散下潜,用手在盛苗容器内搅动水体形成漩涡,大部分能逆水游泳者为强苗;相反,受惊吓后行动慢,大部分被卷入漩涡者为弱苗。

再者,随机捞取少量鱼苗放入白瓷盆内,口吹水面,能逆水游泳,倒掉水后,鱼苗在盆底剧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圆圈者为强苗;相反,顺水游泳,挣扎无力,头尾仅能扭动者为弱苗。

二、鱼苗鱼种生物学特点(一)鱼苗阶段生物学特点1.个体小,活动能力弱鱼苗身体幼小,全长0.5~0.9cm,体表无鳞只有鳍褶,活动能力弱,对外界不良环境以及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极低。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
• 2. 在国际上首先大规模将催产剂应用于鱼类人工繁殖
» 并首先合成了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从而提高了 鱼类催产效果和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效率。
• 3. 开发了大量的鱼类增养殖新对象。
» 主要有:中华鲟、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虹鳟、银鱼、鳗鲡、 荷沅鲤、建鲤、三杂交鲤、芙蓉鲤、异育银鲫、彭泽鲫、淇河鲫、 胭脂鱼、露斯塔野鲮、大口鲇、革胡子鲇、长吻鮠、黄鳝、鳜鱼、 鲈鱼、大口黑鲈、条纹石鲳、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福寿鱼、 河鲀、大黄鱼、真鲷、牙鲆、石斑鱼、中华乌塘鳢等。
系的科学。
– 池塘养鱼学 – 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 – 特种水产养殖学 – 海水鱼类增养殖学
• (三) 、鱼类养殖的基本阶段-----四个
– 鱼苗获得:
• 大多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
– 鱼种获得:
• 鱼苗经过数十天或数月培育成鱼种;
– 食用鱼养殖:(成鱼养殖)
• 鱼种经过数月,或终1~3年养成食用鱼;
5、养殖品种
• 淡水养殖品种
• 青鱼、草鱼、鲢鳙、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 非鱼、鳜鱼、鳗鲡、罗虾、河蟹、鳖、甲壳类、贝 类、虾、河蚌、珍珠
• 海水养殖品种
• 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
四、我国水产界的突出成就
• 1.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的技术 难关,孵化出鱼苗。
» 1958年5月,钟麟首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鲢、鳙鱼在池塘中人工繁殖 的技术难关,孵化出鱼苗。
表1: 全国水产品总量与捕捞产量(万t)
年 份
淡水
海水
总量 小计 捕捞 养殖 小计 养殖 捕捞
1957 283.61 2004 4901.66 2005 5101.65 2006 5250 2007 4538.0 2008 4896 2009 5120

鱼苗的培育技术及注意事项

鱼苗的培育技术及注意事项
是要实行专人管理,日夜巡
塘。坚持每天测量水温、溶氧
及 pH 值等,观察鱼情,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冰雪天气
要及时扫雪打冰处理,池水结
冰,池面覆盖,严重影响阳光
穿透力,应及时扫除冰面积
雪,结冰时间较长时要及时破
冰增氧。三是防冻保温,越冬
鱼塘应尽量加深水位到 3 米以
上,防止水温骤降。平时注意
气象预报,一旦寒潮来临,就
池放养。
放养密度应根据不同鱼种及水质等因素综合
确定,一般每亩可放养鱼苗 10~15 万尾。放养
鱼苗前可先用密眼网拉网 1~2 次,以清除苗池
中可能混入的野杂鱼、虾类等敌害生物,然后在
鱼池中放置一网箱,放入几十尾鱼苗试养,观察
24~48 小时,如鱼苗活动正常,说明鱼池清塘
后药效已经消失,可以放养鱼苗下塘。鱼苗放养
鱼苗入池时池塘水深以 50~70 厘米为宜,
此后每隔 3~5 天加水一次,每次注水 10~15 厘
米。注水时应在注水口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敌害
生物进入鱼池,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搅
混池水。注水时间和数量要根据池水肥度和天气
情况灵活掌握。保持水体透明度在 25~30 厘米
左右,pH 值 7 .
5~9 .
前,可在网箱中暂养,适量喂饲熟蛋黄水,实行
鱼苗饱食下塘。鱼苗下塘时,保证鱼池水温与鱼
苗容器中水温相差不超过 2 ℃,调节好池水温
度。选择晴好天气放养鱼苗,鱼苗下塘时操作要
轻,将盛鱼苗容器倾斜放置于水池中,让鱼苗缓
慢进入水中。
5.细心饲养
鱼苗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培育鱼苗时应以
施用有机肥料为主,同时补充投喂人工饵料,按
极易诱发多种病害,如暴发性

鱼苗、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术

鱼苗、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术
全池的 1 / 5 ~ 1 / 3 , 然后再加新水 。
后第 2 d即可投喂豆浆 ,每天每亩 用黄 豆 3 k g 泡胀 后磨浆全 池泼洒 , 5 — 7 d 后用粉料 。 经过 1 5 — 2 0 d的培育 , 鱼苗可达 1 . 7 ~ 2 . 7 c m或 1 寸规格左右 , 这时即可出售 或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此时必须 进行拉 网锻炼 2  ̄ 3次 , 便于长途运输。

济 动

1 鱼 苗培 育
运鱼 的氧气袋放人塘中 1 0 ~ 1 5 mi n , 待水温基 本一致后将 鱼种
鱼 苗塘 的 面积 放人塘 中。
鱼苗 、 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 术
1 . 1 池塘 的 准备
以2 - 3亩 ( 每亩 6 6 7 m 2 ) 最好 , 水 深
l m,要求池底平坦 ,淤泥 2 0 c m左
格在 1 5 0 g以内水 位控制在 O . T m以内 ; 1 5 0 g 以上水位控制在 1 . 0 m以内。池塘水位应随气温上 升和鱼体生长 而逐 步加水 , 直至养殖水位 控制到 1 . 3 ~ 1 . 5 m为止 。当达到最大控 制水位 后, 水质调控可用换水法 , 其方法为先抽排池底部水 , 水量为
治其他鱼病 。 3 成鱼饲养
1 . 2 鱼苗放养及管理 最好以肥
水下塘 , 一般水温 2 O ~ 2 5 ℃时 , 在鱼 苗投放前 4 d左 右施有机肥 、绿肥
韩 树

或粪肥均 可 , 粪 肥必须腐熟后 才能 下 塘 。 每 亩 有 机 肥 用 量 为 绿 肥 5 0 0 k g 或粪 肥 3 0 0 k g , 保证鱼苗下塘 后有充足的天然开 口食物 。 以每 口塘 放养 1 种鱼 苗为好 , 1 次放 足。 一般投放量分别为鲢 、 鳙 鱼 每亩 1 O 一 1 5万 尾 , 草鱼 、 青 鱼每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一、仔鱼培育刚孵化的仔鱼,常侧卧在水草等附着物上,以自身卵黄囊内源性营养生活。

随着仔鱼发育不断完善,其活动能力也逐渐增强,并开始向外界摄食,行混合性营养。

此时,是乌鳢苗种死亡的高峰期,务必精心驯养。

(一)适时喂食鱼苗出膜后的第5一7天,死亡率较高。

经解剖观察发现:一是吞食大型浮游动物消化不良腹胀致死;二是开口饵料不足导致饿死。

在实际生产中,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开口向外界摄食时,要及时投喂适口的饵料。

一般采用100一120目的浮游生物网捞取浮游动物,并经30-40目筛绢过滤,以其滤液均匀地泼洒在孵化池内。

也可投喂熟蛋黄,每1万尾鱼苗用蛋黄1一2个,经30~40目筛绢过滤,以其滤液均匀泼洒在孵化池。

(二)保持水质清新鱼苗出膜后,大量的卵膜及死苗等沉积于水底,极易腐败,污染水质,造成缺氧。

应每天坚持排污1一2次,并经常保持一定的微流水,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网箱孵化,要勤洗刷网箱。

(三)加强病害防治在鱼苗阶段,容易被水霉、原生物所寄生。

鱼苗完全出膜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1 -0.2克亚甲基蓝全池泼洒1次。

二、鱼苗、鱼种培育其基本方法与“四大家鱼”鱼苗发花相似,主要包括清塘消毒、施肥培水、放养、投饲和日常管理等生产环节。

(一)池塘准备乌嫂苗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50一100平方米,池深1米左右,淤泥少,排灌方便。

在鱼苗繁殖的前20天干池,按每公顷用1 500一2500千克生石灰化浆泼洒。

在投苗前10天,培育池注水40-50厘米,施足基肥,采用发酵腐熟的绿肥或厩肥。

绿肥:每公顷3 000一6000千克。

厩肥:每公顷1500一7 500千克。

施肥后5一6天,水蚤大量繁殖。

(二)鱼苗放养鱼苗出膜后第4一5天,开始向外界摄食饵料,这时才可将乌鳢苗投放于培育池中。

放养的鱼苗必须是同一批孵化出膜的鱼苗。

放苗的日子要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最好是风平浪静的时候。

放苗时应将容器口一半浸入水中,倾斜容器,让鱼苗缓慢地随水流入池水中。

10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饲养

10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饲养
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饲养) 将鱼苗培育成鱼种 的过程,一般分为鱼苗 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 段。 第一阶段:鱼苗培育 指将鱼苗经15~20天的 饲养,成为全长3cm左 右的稚鱼,生产上称为 夏花。
• 第二阶段:鱼种培育
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
养,经2~5个月的培
育,养成10~20cm的
幼鱼。
• 苗、种的名称:
2 对水质的要求 • 苗种池应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以保证鱼苗、 种旺盛代谢、迅速生长的需要; • 对pH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范围小,最 适pH值为7.5~8.5; • 盐度:苗、种的适应力比成鱼差,在盐度 为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很低。鲢苗在 盐度为5.5的水中不能存活; • 氨:NH3对草鱼苗、种(47日龄)的致死 浓度为1.298mg/L,池中最大允许浓度为 0.054~0.099mg/L
2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育过程中通常是逐 渐的量变与较迅速的质变相交替;两个质 变这间的量变时期称为发育阶段; 3 从一个阶段转变为另一个阶段是在短时间 内完成的,是质的变化,各种特性都发生 明显变化; • 每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早期发 育阶段比晚期发育阶段短,如仔鱼阶段只 有几天,而幼、成鱼阶段可能长达数年;
四 栖息习性
1 鱼苗下塘后的分布特点
• 刚下塘的鱼苗常在池边和表面分散游动; • 下塘5~7天的鱼苗逐渐离开池边,但不成群 活动; • 下塘10天以后,鲢、鳙苗离开池边,在池 中央处的上中层活动;
• 草、青鱼苗下塘5天后逐渐移到中、下层活 动,草鱼苗达15mm时喜成群顺池边循环游 动;
• 鲤苗体长12mm之前,单个在池塘浅水处游 动,15mm左右时开始成群在深水层活动。

• •
计算公式:
体长日增长率(RL)=GL/(L2+L1) /2×100%(%) 体重日增长率(RW)=GW/(W2+W1) /2×100%(%)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鱼类苗种培育技术—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项目七 鱼类苗种培育
任务一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任务一、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鱼苗、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的环节。
鱼苗培育就是指将初孵仔鱼(水花)经一段时间的饲养,培育成3
cm左右的稚鱼(juvenal fish)的过程,这个时期的稚鱼通常称为夏花鱼种
(寸片或火片)。
鱼种培育是指将夏花鱼种经几个月或一年以上时间的饲养,培育成
二、鱼苗、鱼种的食性与摄氏
2、摄食发生率(Feeding incidence) 又称初次摄食率。 研究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发生率,目的是探明仔鱼初次摄食的
时间和适宜的开口饵料种类,从而为鱼类苗种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3、摄食量和摄食节律 鱼苗、鱼种阶段处于鱼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新陈代谢水平高,
所以摄食量很大,其绝对摄食量随个体增长而增大,相对摄食量则随个 体增长而逐步下降。刚下塘的鲢鱼仔鱼,体重1.6~3.4mg,日绝对摄食 量仅为2.23~4.7mg,而相对摄食量高达139.3%;体重达到63mg时,日 绝对摄食量增大到19.34 mg,相对摄食量却下降到30.7%。
(一)鱼苗、鱼种的分期 鱼类生活史(life history of fish)一般分为胚胎期(embryonic
period)和胚后期(postembryonic period)二个发育阶段。 1.胚胎期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受精)到鱼苗孵出阶段。
2.胚后期是孵出的鱼苗到成鱼衰老死亡的阶段,按形态特征差异通常 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21.0~24.0 13.0~24.0
鲢鱼
6.9±0.3 34.9±2.2
1.2±0.4 403.6±85.8
18.0~21.0 24.0~27.0
饥饿致死时间(d)
50%

鱼苗种培育方案

鱼苗种培育方案

鱼苗种培育方案1. 引言鱼苗种培育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方案,可以提高鱼苗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种鱼苗种培育方案,包括选种、饲养、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2. 选种2.1 选择适宜品种在进行鱼苗种培育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鱼种。

不同鱼种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到养殖水质、温度和养殖地的情况。

常见的鱼苗种类包括鲤鱼、鳜鱼和鲈鱼等,在选择品种时可以咨询专业养殖技术人员或养殖指导手册。

2.2 确保种苗质量选种不仅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还要确保种苗的质量。

优质的种苗有着较高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可以减少养殖风险和投资成本。

在购买种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正规的鱼苗供应商,确保种苗的来源可靠。

•观察种苗的外观,选取体形完整、鳞片齐全、活动力强的种苗。

•检查种苗的健康状况,包括鳃部是否有红肿、溃烂的情况,有无异常分泌物等。

3. 饲养管理3.1 鱼苗饲料饲养管理是鱼苗种培育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鱼苗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

饲料在鱼苗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包括粉状饲料和颗粒状饲料。

根据鱼苗的口径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粒径。

•定时定量喂养,避免过度喂食和浪费。

鱼苗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在喂食时要控制好饲料的用量。

•关注鱼苗的饮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配比。

观察鱼苗的食欲和排便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3.2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鱼苗饲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优质的养殖水质对于鱼苗的生长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注意事项:•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和pH值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的水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水质调整: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整措施。

比如,通过增氧设备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通过添加硝化细菌等方式降低氨氮含量。

鱼苗、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术

鱼苗、鱼种的培育及成鱼饲养技术

时袁提前 5~7d 培肥水质袁如果来不及肥水袁在鱼苗下塘的当
天袁 将菜饼泡胀后全塘泼洒或用豆浆全塘泼洒袁 连续 5d 以
上袁1 次 /d遥
建议所有品种的总量控制在每亩 1.0~1.5 万
尾左右袁对提高鱼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有意义遥
以 1 寸规格的鱼种下塘时袁要注意水体温差袁一定要将
运鱼的氧气袋放入塘中 10~15min袁待水温基本一致后将鱼种 放入塘中遥
一般要求每天至少投喂 3 次遥 看水色尧天色尧 鱼群活动情况袁定点尧定时尧定质尧定量投喂遥 每年的白露前后 是鱼种发病的高峰期袁主要是草鱼鱼种袁在此期间要控制投 喂量袁以降低死亡率遥
饲料的投喂量要缓慢增加袁3~5d 增加 5%左右遥 停食一定 要晚袁最好喂到降霜袁这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季节袁提 高产量袁 而且养出的鱼种体质好袁 明年养殖成活率也较高遥
应坚持以防为主尧防治结合尧正确诊断尧合理 用药尧 严防药物污染等遥 坚持每月用消毒药物对全池消毒 1 次袁并用防细菌性疾病的药饵投喂 1 次遥 高温季节袁每半月对 食场消毒 1 次遥 每月在晴天中午鱼类集群摄食时间袁用杀体 外寄生虫药物对食场泼洒 1 次遥
104 2013 年第 12 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所谓的科学投喂袁应是根据不同天气尧不同 品种尧不同规格来合理确定饲料品种尧规格尧投喂量尧投喂次 数和投喂时间遥 一般来说投喂做到野 4 定冶袁即定点尧定时尧定 质尧定量曰投喂的饲料要与鱼体的大小相适应袁与生长相适 应遥饲料的粒径为鱼体口径的 1/2 为好曰投喂饲料的蛋白质含 量为肉食性鱼类 > 杂食性鱼类 > 草食性鱼类曰投喂量和次数 按不同种类尧不同规格进行控制遥 投喂量按鱼的体重计袁常为 体重的 2%~5%袁通常肉食性鱼类 > 杂食性鱼类 > 草食性鱼 类曰小型鱼类 > 中型鱼类 > 大型鱼类曰幼鱼 > 成鱼遥 投喂次数 为小型鱼 3~5 次袁大尧中型鱼 2~4 次曰幼鱼 3~5 次袁成鱼 2~4 次遥 当大部分鱼停止吃食袁游离食场袁剩余鱼抢食速度缓慢 时袁即可停止投喂遥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鱼苗鱼种培育技术摘要:鱼类养殖生产所称的鱼苗为孵化后的仔鱼,鱼种为稚鱼和幼鱼。

鱼苗鱼种的培养就是将鱼苗培育成鱼种的过程,一般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鱼苗鱼种是发展渔业养殖的平“瓶颈”之一。

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食用鱼数量充足、规格合适整齐和体质健壮的鱼种中心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关键词:鱼苗、鱼种、培育正文: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是将鱼苗养成全长的鱼种,淡水养鱼业称夏花鱼苗培育,海水养鱼业称仔稚鱼前期培育。

鱼苗培育时间的长短,依鱼苗大小、鱼种的培育规格以及饲养条件与技术水平而异,淡水养鱼业鱼苗培育期一般为20d左右,也有缩短为15d或延长到30d,海水养鱼业的鱼苗培育期一般为30-50d。

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一)、鱼苗池的选择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等。

具体应具备下列条件:第一,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

因为鱼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第二,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

这种鱼池水温易升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因此;对鱼苗生长有利。

第三,面积和水深适宜。

面积为~0.2公顷,水深1. 5米为宜。

面积过大,饲养管理不方便,水质肥度较难调节控制;面积过小,水温、水质变化难以控制,相对放养密度小,生产效率低。

第四,堤坝牢固,不漏水,底质以壤土最好,沙土和粘土均不适宜。

有裂缝漏水的鱼池,易形成水流,鱼苗顶水流集群,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和生长。

(二)、鱼苗池的清整和消毒1.清整鱼池一般每年进行1次,最好是在秋天出池后或冬季进行。

方法是:先把池水排干,经过日晒,杀死病虫害,并使土壤疏松,同时整修加固损坏的池埂,堵塞漏洞裂缝,平整塘底,铲除杂草,挖出过厚的淤泥,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池塘肥力。

鱼苗培育管理技巧

鱼苗培育管理技巧

鱼苗培育管理技巧鱼苗培育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饲养成夏花的过程。

它既是养鱼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

因为鱼苗细小幼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

要提高鱼苗成活率,培育出数量多、体质壮的夏花鱼苗,需把握以下技巧。

1.备好苗池。

鱼苗池又称发花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易于培育、背风向阳。

一般面积为1~2亩,水深1~1.5米,淤泥厚5~10厘米。

放苗前要排干池水,建好进排水系统,修整池埂,堵塞漏洞,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杂物。

鱼苗投放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对水全池泼洒消毒,3~4天后经筛绢过滤注水50~70厘米,便于培水和提高水温。

2.施足基肥。

鱼苗下池前5~6天,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5克对水全池泼洒,然后每亩洒腐熟的人畜粪尿200~300千克,或饼肥100~150千克、硫酸铵2.5~5千克和磷肥5~1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使池水呈淡黄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

鱼苗下池前1天用密眼网在池内拉网1~2次。

3.选择优苗。

从外表观察,优质苗群体体色嫩滑,略呈微黄色且透明,大小整齐。

劣质苗体色暗黑,无光泽,大小参差不齐。

从活力观察,取少量鱼苗放入盘中,将水体搅动成旋涡状,鱼苗能在旋涡边缘逆水游泳的为好苗,否则为劣苗,弱苗。

4.合理放养。

培育池一般一池只养一个品种,不宜混养,且同一池塘要放同批孵化的鱼苗。

因不同批次的鱼苗身体大小和强弱、游动和摄食能力都不同,会影响成活率,规格也不整齐。

放养密度要适当,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过多,培育过程中易造成鱼苗浮头或因饵料不足,抑制鱼苗生长。

一般每亩放养量为:早期放鲢、鳙鱼苗10~12万尾,青、草鱼8万尾。

鱼苗下塘应细心操作,选择晴天上午放养,放时在池塘上风处,将盛有鱼苗的容器放入水面下,缓缓倒入水中。

若是从外地购回的鱼苗,可将装运鱼苗的塑料袋放入池水中30分钟左右,待袋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基本一致时再将袋内的鱼苗倒入苗箱内。

苗种培育与成鱼饲养(“饲养”相关文档)共6张

苗种培育与成鱼饲养(“饲养”相关文档)共6张
一、仔鱼的发育与管理
3.放养密度 (1)阿特金斯孵化器:30×30×2cm仔鱼饲育盘,1500尾/盘; (2)平列槽:50×50×25cm饲育小槽,1万尾/槽; (3)室内水泥育苗池:5000尾/m2。 4.培育要点 (1)避免直射光照射;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3)避免鱼体堆积,调整好水体流量,保持水流通畅;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1)阿特金斯孵化器:30×30×2cm仔鱼饲育盘,1500尾/盘; (1)避免直射光照射;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1)阿特金斯孵化器:30×30×2cm仔鱼饲育盘,1500尾/盘;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1)阿特金斯孵化器:30×30×2cm仔鱼饲育盘,1500尾/盘; (2)平列槽:50×50×25cm饲育小槽,1万尾/槽; (2)平列槽:50×50×25cm饲育小槽,1万尾/槽;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3)室内水泥育苗池:5000尾/m2。
(4)及时清除死苗。
(3)室内水泥育苗池:5000尾/m2。 (3)室内水泥育苗池:5000尾/m2。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1)避免直射光照射;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1)避免直射光照射; (1)避免直射光照射; (1)阿特金斯孵化器:30×30×2cm仔鱼饲育盘,1500尾/盘;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1)阿特金斯孵化器:30×30×2cm仔鱼饲育盘,1500尾/盘; (1)避免直射光照射; (2)注意流水供氧,此阶段鱼苗耗氧率高,对水中溶解氧需要量大; (3)室内水泥育苗池:5000尾/m2。 (2)平列槽:50×50×25cm饲育小槽,1万尾/槽;

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技术引言鱼苗养殖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和养殖管理,培育出健康快速生长的鱼苗。

鱼苗是指刚孵化出来的小鱼,通常需要特殊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鱼苗养殖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鱼苗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1. 鱼苗孵化鱼苗的孵化是鱼类养殖的第一步,孵化过程中的环境和管理对鱼苗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鱼苗孵化技术:•温度控制:孵化箱中的水温对鱼苗的孵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鱼种有不同的孵化温度要求,通常在鱼苗孵化过程中需要稳定地控制水温。

•氧气供应:孵化箱中需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或者使用氧气泵等设备来提高氧气供应。

•光照管理:一些鱼类在孵化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光照条件,以促进鱼苗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2. 鱼苗饲养鱼苗孵化出来后,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质环境来促进鱼苗的生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鱼苗饲养技术:•饲料选择:不同鱼种鱼苗对饲料的要求有所不同,可以根据鱼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包括鱼粉、鱼饵、饲料颗粒等。

•饲料喂养:饲料的喂养要适量,不可过量或者过少。

鱼苗的消化能力有限,过量饲喂容易导致水质污染和鱼苗生长不良。

•水质管理:鱼苗生长需要适宜的水质环境,包括水温、溶氧量、pH 值等。

需要定期测试水质,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3. 鱼苗管理鱼苗管理是指对鱼苗的健康状况、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鱼苗管理方法:•疾病防控:鱼苗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可以通过定期观察鱼苗的行为和外部表现来判断是否有疾病发生。

•清洁管理:保持鱼苗养殖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污物和更换水质是保持鱼苗健康的关键。

•每日观察:每日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和行为特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鱼苗养殖技术是鱼类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和养殖管理,可以促进鱼苗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技术鱼类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和经济资源,其养殖业务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发展。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养殖品质,鱼苗的养殖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苗的养殖技术,包括选种、饲料管理、水质调控以及疾病防治等内容。

一、选种技术1.种苗选择在鱼苗养殖过程中,合适的种苗选择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好的种苗供应商,确保其健康和品质;其次,要根据养殖业务的需求,选择适宜品种的鱼苗;最后,要注意种苗的体形和活力,选择体型匀称、游动活跃的种苗。

2.种苗养护从选种到养护过程中,鱼苗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饲料条件来保障其健康成长。

提供充足的水源和氧气以及适宜的水温是鱼苗养护中的重要因素。

此外,宜选择优质饲料,并注意定期更换养护水体,以保持水质清洁。

二、饲料管理技术1.合理饲喂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时间是饲料管理的关键。

根据鱼类的品种和生长阶段,科学地控制饲料的投放量,以避免过度喂食和粪便积累对水质带来的不良影响。

2.饲料选择饲料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来确定。

同时要选择质量可靠、成分均衡的饲料,并根据季节或气候变化,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以促进鱼苗的健康生长。

三、水质调控技术1.水质检测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是鱼苗养殖中的必要步骤。

包括测定溶解氧、温度、酸碱度和氨氮等指标,以及观察水体中是否有异味、浑浊等异常情况。

2.水质调整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水质是保障鱼苗养殖效益的关键。

通过增加溶解氧、调整酸碱度和水温,控制氨氮浓度等手段,维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性。

四、疾病防治技术1.预防为主在鱼苗养殖过程中,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应加强水质管理和饲料管理,避免过度饲养和污染水质。

同时,定期对鱼苗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疫苗接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疾病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鱼苗的抗病能力。

同时,要注意疫苗的存储和使用方法,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鱼苗养殖技术的详细介绍,相信读者对鱼苗养殖的技术要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水花:刚出孵化器的鱼苗; • 乌仔:鱼苗下塘后10天左右养成全长2cm左右 的稚鱼; • 夏花鱼种:鱼苗下塘15~20天养成全长3cm左右 的稚鱼,又称为寸片鱼种、火片等; • 秋花鱼种:夏花鱼种分塘后继续培育2~5个月, 养成全长10~20cm的幼鱼,又称秋片,1龄或当 年鱼种; • 冬花鱼种:冬季出塘; • 春花鱼种:次年春季出塘
– 清塘效果
• 能杀死野杂鱼、蛙卵、蝌蚪、螺蚌和 部分水生昆虫; • 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还能促进细菌 繁殖; • 能助长绿藻、裸藻的繁殖; • 毒性消失时间为5~7天。
4) 巴豆清塘 – 原理:巴豆素是一种毒性蛋白,使血液 凝固,破坏表皮组织,能杀死鱼类。 – 方法与用量:捣细装坛,3%盐水浸泡, 密封2~3天后将巴豆连渣带汁冲稀全池 均匀泼洒;用量:水深1m,3kg/亩, 0.3m时1.5kg/亩。 – 清塘效果:能杀死大部分野杂鱼,对蛙 卵,蝌蚪,水生昆虫,致病菌和寄生虫 没有杀灭作用;对人、畜的毒性很大, 可自行消除,毒性消失时间为7~10天。
第六章 鱼苗鱼种的培育(饲养) 将鱼苗培育成鱼种 的过程,一般分为鱼苗 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 段。 第一阶段:鱼苗培育 指将鱼苗经15~20天的 饲养,成为全长3cm左 右的稚鱼,生产上称为 夏花。
• 第二阶段:鱼种培育
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
养,经2~5个月的培
育,养成10~20cm的
幼鱼。
• 苗、种的名称:
3 影响生长速度的因素 • • • 有放养密度、水质、水温、饲料 条件相同的池塘养同种鱼,放养密度小的 生长速度较快,密度大的较慢; 在合理的放养密度范围内水质和营养对苗 种的影响远远大于密度的作用;



池塘生物量影响生长,适量的生物量 (20~40mg/L)鱼苗生长迅速,过低和过 高都不利于鱼苗的生长,过高易缺氧,过 低吃不饱; 食物的种类影响生长。不易消化种类的数 量比例越大生长越慢。鳙鱼,轮虫比枝角 类好;红虫喂草鱼种生长最快。 水温:最适温度25~32℃,低于30℃生长 减慢,高于34℃生长水的缓冲作用,保持pH值的稳定,呈
微碱性;
• 中和底泥中的有机酸; • 澄清池水,使悬浮状的有机质胶体沉淀;
– 改良土质,碳酸钙能疏松淤泥,改善底泥的通 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 – 起施肥作用。 • 直接作用:钙本身是绿色植物及动物必须的 营养元素; • 间接作用:能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N、P、K 等营养盐,增加水的肥度;药性消失的时间 为7~10天。
• 石灰的使用方法与用量:
– 干塘清塘:方法排水至5~10cm,用量
60~75kg/亩; – 带水清塘:方法泼洒,用量125~150 kg/ 亩; • 生产上各地用量不同,石灰的质量问题。
• 清塘效果:
– 能杀死害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螺、蚬、 虾、青泥苔、水网藻、致病的寄生虫和病原体 及其休眠孢子;

方法:氨水与几倍的塘泥搅拌均匀,然后 全池泼洒,加塘泥是为了吸附氨,减少氨 挥发损失。清塘一天后向池中注水,再过 5~6天毒性消失,可放鱼苗。
8) 各种清塘药物效果的比较 A 清除敌害及防病效果 • 清除害鱼的效力生石灰、五氯酚钠最迅速 彻底,茶粕、漂白粉次之,巴豆、氨水、 鱼藤酮差一些; • 杀灭致病菌的效力为漂白粉最强,生石灰 次之,巴豆、鱼藤酮、氨水对细菌无杀灭 作用,茶粕有助长细菌繁殖的作用。 • 漂白粉和生石灰清塘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 清塘效果
• 同生石灰,但是没有改良水质、底质 和肥水的作用; • 用量少,药性消失快,用生石灰不便 或急于使用鱼池时可采用此法; • 药性消失时间4~5天。
3) 茶粕清塘 • 是山茶科植物的果实榨油后所剩的渣 滓,形状同冷轧豆饼。
– 原理:含皂角甙,是一种溶血性毒素, 破坏红血球。 – 方法与用量:捣碎——浸泡1天——全 池泼洒,对水生动物 的致死浓度为 10ppm;水深15cm用10~15kg/亩; 1m用40~50kg/亩。
2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育过程中通常是逐 渐的量变与较迅速的质变相交替;两个质 变这间的量变时期称为发育阶段; 3 从一个阶段转变为另一个阶段是在短时间 内完成的,是质的变化,各种特性都发生 明显变化; • 每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早期发 育阶段比晚期发育阶段短,如仔鱼阶段只 有几天,而幼、成鱼阶段可能长达数年;
二 鱼苗池的清整
• 目的: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以种于鱼苗 的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1 修整池塘 • 排干池水, • 挖除淤泥, • 修补堤洞, • 修整进、排水口, • 清除杂草、砖石, • 曝晒池底。
2 药物清塘 • 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鱼苗的各种凶猛鱼、 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为鱼苗培育创造 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 1) 生石灰 • 原理: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 量热能,产生Ca(OH)2,使水的pH值迅速 提高到11以上,具有强烈破坏细胞组织的 作用,可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及病原体
B 对浮游生物的作用 • 生石灰、漂白粉最初要杀死池中原有的浮 游生物,生石灰清塘后第4天,漂白粉第2 天池中浮游生物量显著上升,生石灰第8天, 漂白粉第6天达最高峰; • 氨水清塘后浮游植物会大量繁殖。 • 生石灰清塘能始终保持浮游生物量在较高 的水平,持久性长,漂白粉、茶粕次之, 巴豆、鱼藤酮较差。
• 计算公式: • 体长日增长量(GL)=(L2-L1)/(t2-t1) (cm/d) • 体重日增长量(GW)=(W2-W1)/(t2-t1) (cm/d) • 式中L1 、W1 ,L2 、W2 分别代表t1和 t2时 的体长和体重。
3) 相对生长:绝对增长量占前后2次测定的 累积生长的平均值的百分数。通常叫日 (月、年)增长率或增重率。
2 对水质的要求 • 苗种池应保持充足的溶氧量,以保证鱼苗、 种旺盛代谢、迅速生长的需要; • 对pH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范围小,最 适pH值为7.5~8.5; • 盐度:苗、种的适应力比成鱼差,在盐度 为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很低。鲢苗在 盐度为5.5的水中不能存活; • 氨:NH3对草鱼苗、种(47日龄)的致死 浓度为1.298mg/L,池中最大允许浓度为 0.054~0.099mg/L

• •
计算公式:
体长日增长率(RL)=GL/(L2+L1) /2×100%(%) 体重日增长率(RW)=GW/(W2+W1) /2×100%(%)
4) 生长加倍次数:在一定时期内,鱼体生长
量加倍的次数。
5) 其他:瞬时增长率、相对增长率、肥满度 (K)=W/L3×100
2 生长的特点 • 不同种类的苗、种生长速度不同:下塘1~4 天草鱼最快;第6天鳙超过,鲢第三;8天 以后鲢>鳙>草>青。 • 同一种鱼在个体发育中各阶段的生长速度 不同。 • 相对生长速度,下塘3~10天最快,(日增 长率15~25%,日增重率30~57%)然后逐 渐变慢,鱼苗饲养后期相对生长速度又出 现第二个高峰。
5) 鱼藤酮清塘
• • • • 一种植物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为黄色结晶体。 用量:2ppm,即水深1m,1.3kg/亩; 用法:加水10~15倍,喷雾器喷洒; 效果:能杀死鱼类和部分水生昆虫,对浮 游生物、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及其休眠孢子 没有什么作用,毒性7天左右消失。
6) 五氯酚钠清塘 • 酚类杀虫除草剂,触杀型药剂。
2) 漂白粉 • • CaOCl2+H2O → HClO+CaClOH HClO → [O]+HCl 方法与用量 • 溶解于水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用量 20ppm。 • 注意:极易挥发分解,受潮失效,应密封 在陶瓷容器内,存放阴凉干燥处;使用时 先测定有效氯;操作人员应带口罩,上风 处泼洒,以防中毒。
• 鱼苗鱼种培育的中心问题 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第一节 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一 鱼苗鱼种培育期的发育特点 1 鱼类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 鱼苗、鱼种培育期正处于胚后发育的
仔鱼(larva)、
稚鱼(juvenile)、
幼鱼(young) 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其形态结构 和生态生理学特征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
2 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的转变

在生长过程中口、鳃耙、肠襻(消化道增 长)等的变化引起食性的改变,根据食性 的变化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期:
早期



食性转化期
已分化期
• 早期:
– 全长7~10.5mm,摄食器官发育不完全, 口小肠管发育不完善,鳃耙还不能过滤 食物 – 摄食方式:靠视觉主动吞食; – 主要食物:轮虫、无节幼虫、小型枝角 类。
• •
已分化期: 全长20~100mm,摄食器官的发育已接近 成鱼,食性分化更加明显,与成鱼相似, 全长50mm时摄食器官与成鱼相同。

生产上是乌仔头至3寸鱼种的阶段。
三 生长
1 分析研究鱼类生长的方法
1) 累积生长:某日龄或年龄鱼体的实际长度 和重量。是鱼类个体在测定前整个时期的 生长累积的结果。 2 ) 绝对生长: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 量,表示鱼类一天或一月内的生长速度。
3 肥水下塘的生物学原理
4 每个发育阶段的长短还受外界条件(营养、 温度、水质等)的影响;
– 营养不足,温度过低<13℃或缺乏食物,仔鱼 便停止发育以至死亡; – 早期发育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力低于晚期 各阶段;
– 发育阶段通常与体长有密切关系,当营养和 水温条件不好时,生长慢。体长不能达到应 有的长度,而不能转入下一发育阶段。
C 对池水酸碱度的影响 • 生石灰清塘池水的pH值高达11以上,24小 时内急剧下降,以后缓慢下降,至9.4以下 时浮游生物生长特别旺盛; • 氨水对池水的影响类似生石灰,由于缓冲 作用差pH一般较高; • 漂白粉、巴豆清塘后pH值略有增高 • 茶粕无什么变化。
三 鱼苗下池前适口饵料的培养
1 肥水下塘:清塘后,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池 中注入水50~80cm,施基肥培养鱼苗的适 口天然食物,鱼苗入池后可吃到充足食料, 称为肥水下塘。 2 清水下塘:鱼苗池不预先施基肥,水质较 清,天然饵料少,这时放养鱼苗称清水下 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