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建设理论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健全资产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一是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 二是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是关于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 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理论。 五是关于以系统工程思路建设生态文明 的理论。 六是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制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生态公益林的规划与建设

生态公益林的规划与建设

生态公益林的规划与建设一、引言生态公益林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合理规划与建设,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公益林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生态公益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规划目标1. 生态保护目标生态公益林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实现对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

2. 水源涵养目标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构建健康水源涵养功能区域,提供清洁饮用水源,并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3. 气候调节目标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重要功能。

通过规划和建设生态公益林,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生态旅游目标生态公益林规划中应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通过提供自然风光和生态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

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殊地理环境。

2. 可持续利用原则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

通过科学种植、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参与原则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

形成共识,促进社会稳定。

4. 综合协调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与其他规划相协调,形成整体规划。

四、规划内容1. 生态保护与恢复通过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2. 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位作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景观设计实例。

本文通过介绍生态位的定义及其发展,阐述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植物种群、群落演替、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学等领域,为生态位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位;园林应用;案例研究1 引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日益发展,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基础理论,现阶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量生态位的重要影响,将园林景观设计与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协调多种自然因素,以促进现代生态理论的进步,从而满足当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需求。

2 生态位定义及其发展J.Grinnel在1917把生态位定义为“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1]。

这一定义更加强调物种的空间分布的意义,因此被称为空间生态位[2]。

C.Elton在1927中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态关系,给生态位下的定义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特别强调物种在群落营养关系中的角色,后人将他的定义称为功能生态位[3]。

Hutchinson在1957年提出了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模式[4]。

将生态位定义为:在多维空间中一个物种能够存活和繁殖的范围。

后来他又提出了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两个概念。

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理论上所能栖息的最大空间,但实际上很少有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

由于竞争的存在,该物种只能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实际占有的生态空间叫实际生态位。

多维超体积概念为现代生态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5]。

不同的学者对生态位的定义并不统一。

但尤以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最具代表性。

3 生态位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3.1植物种群3.1.1种间竞争当多种生物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生态平衡时,各个生物的生态位原则上不会重合,如果这种重叠是在环境容量充分饱和的情况下存在,那么便会导致竞争排斥现象的发生。

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学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科领域。

生态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生态学研究领域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生态学研究的现状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生态学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积累,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生态学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生态学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成果通过数据的展示和分析,证明了环境污染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公众环保意识。

除此之外,生态学研究也为生物学、农业学、地理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例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生态学研究面临的问题1.数据质量问题数据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现在有些研究机构为了追求快速出成果,不够谨慎,导致一些数据的可靠性存在疑问。

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需要改进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质量和标准。

2.学科交叉困难生态学研究的学科涵盖很广,因此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多方面的交叉合作,如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农业学等。

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科的研究机构都很专业化,学科间的通讯交流不够顺畅,协作难度较大。

在碰到生态系统跨学科问题的时候,面临合作难度。

3.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一些生态学研究成果没有体现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能形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环境问题虽然重要,但是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也是重要问题。

因此,生态学研究需要更好地和产业合作,更好地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中。

三、生态学研究需要思考的方向1.提高数据可靠性在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偏差或者人为干扰。

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与可信度,生态学研究机构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管理。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在过去的20年来,景观生态学已从局限于中、东欧的地区性应用学科发展成为体现生态学主流并盛行于全球的综合性科学。

随着最近空前的发展,景观生态在理论、方法论和应用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

为了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世界景观生态学家就景观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和优先研究领域在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进行了专门讨论。

第一次是在2001年美国景观生态学会年会上(2001年4月25-29日)的题为“21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研讨会。

十几位世界景观生态学集大成者应邀对什么是21世纪景观生态学最重要的研究论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会后,邬建国和Richard Hobbs 经反复斟酌,将与会者的观点归纳为6个学科发展要素和10个关键研究论题[1]。

第二次是在2003年世界景观生态学大会上题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关键论题和优先研究领域”的研讨会。

会上,十几位著名世界景观生态学家应邀围绕着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逐个地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此文拟将这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略加综合,与国内同行商榷,以求共识。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1)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理解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这一目的尚远未实现。

缀块动态是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核心概念。

迄今为止,景观研究中涉及格局分析方面的内容较多,往后应该多重视过程本身,以及过程和格局的关系。

种群过程与空间格局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较大,但许多复合种群模型只局限在基础研究范畴。

有必要加强种群动态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景观可持续性结合起来。

至今,我们对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所知甚少。

比如,生态系统过程速率如何因空间和尺度而异?在受不同特征和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各种景观中,生态系统过程速率的差异性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在探究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时,景观生态学须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相整合[2]。

园林生态学心得体会.doc

园林生态学心得体会.doc

园林生态学心得体会篇一:园林生态学论文园林生态学论文对“生态园林”的认识马椿栋222010325022***10园林一班对“生态园林”的认识:园林的生态化设计马椿栋1引言提起生态园林,会让人联想起很多关联的词语,比如绿色景观、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低碳模式、注重人文、高技术与高情感相结合等方面。

我对于生态园林的认识是强调园林的生态化设计,生态原理是现代园林的重要核心。

生态园林将是过去园林建设的价值偏离的归宿。

2什么是生态园林“以人为本”、“宜居”、“生园林”等概念的涌出,令人眼花缭乱,那么“生态”到底是什么?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报告中提出:“生态的园林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来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换言之,好的园林设计能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园林和景观、人、自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存在、园林、自然生态相融相生。

而且,园林的生态化设计应该是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和友爱的关系。

3生态园林的作用单纯的从生态学角度讲,生态园林自然具有突出的生态作用,宛如人工自然。

光照、温度、空气、风、水分、土壤、植物群落结构等共同作用者园林绿地的生境。

3.1生态园林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地转化率,能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其生长繁茂为城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城市的热岛效应显著,植物叶片能吸收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量,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空间可以调节气温。

此外,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热城市的通风提供良好条件:在冬季,带状林地又能发挥防风作用。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及基本理论核心思想。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及基本理论核心思想。

一、景观生态学当前研究热点答:从“21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各国学者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提出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

而从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年会看,景观生态学热点话题除了,景观生态动态模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外,新的研究热点方向还包括:首先,经济观念与生态学研究的融合,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经济要素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同时,自然生态价值的经济学量化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研究上,以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剖析景观格局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加深对景观异质性作用的了解。

例如,景观格局与过程对鸟类繁殖、迁移、觅食等活动影响。

在景观变化分析方面,重要成果包括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的模拟模型,可选择性未来景观分析模型等,对由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过去、未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对多方位,参数的分析。

在景观生态过程研究方面,主要有流域尺度上的生态过程研究;不同管理措施下林地演替过程的研究;河谷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等。

另外生态恢复方面研究,体现人们在物质需要满足后,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过渡时期的特点。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在实际中的应用答: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耗散系统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实践意义: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周围的物质不断的发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其远离热力平衡态,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来源于外界环境连续不断的负熵流使生态系统稳定;森林景观系统通过植物和其他生理过程使系统通过耗散结构保持稳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是指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通过整体规划、协同发展等手段,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一理念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相统一,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

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时,需要考虑到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需要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协调。

这意味着政府在生态建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企业、公民履行环境责任。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需要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结合。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因此,在生态建设中,需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还需要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平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生态建设中,需要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融入到现代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态文化。

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如何平衡国家、企业和公民的利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法制建设来促进生态建设,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促使公众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努力。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也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自然是人类的生存基础,是一切生产力的源泉。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的发展,更是人的全面发展。

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与生产方式转变紧密相关的。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转变生产方式,以适应当代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理念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保护理念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问题并非单纯的自然问题,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产物。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且要在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契合。

通过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五、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园林生态学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PPT课件

1、生态学的定义
• (1)原初定义:是由德国学者海克尔1866 年提出的,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 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2)现代定义 •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
科学。
一品红
• (1)理论生态学: • 研究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索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环境间的基本规律,为人类应用生 态学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分 三、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 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各组成要 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转移、物质循 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通而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 组织、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风格
中国的写意 山水式园林
风格
3、园林的演进
• 古代园林多数属于统治阶级私有,主要类 型为帝王的宫苑,地主、官僚、贵族修建 的宅院。
春秋(吴王夫差)消夏湾和馆娃宫→秦汉 (阿房宫、上林苑)
魏晋南北朝园林走向民间,如西晋石崇的金 谷园、北魏张伦宅园。还有寺观园林成为 居民娱乐的中心。
唐宋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造园思想更丰 富,出现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三、园林生态学的内容与学习、研 究方法
• • 1、研究方法有: • 野外考察 • 实验分析 • 生态模型
• • • •
第一章园林生态系统
结四 三 二 一 构、 、 、 、
园园生系 林林态统 生生系 态态统 系系 统统 的
第一节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 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所有的组分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对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还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所突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思想观点为我们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提供了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自然条件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要考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第三,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

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社会主义被定义为解放生产力,为全面发展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系统治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科学管理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中,人与自然不再对立,而是和谐共生。

这种观点指导着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重要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力理论支持。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该积极探索新的风景园林规划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

而生态规划是目前最科学、最高效的风景园林规划方式,所以在实际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该积极研究生态规划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并不断优化风景园林规划技术,提升其应用水平。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规划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生态规划;应用;分析引言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化,工程项目的数量日益增多。

如果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和植物景观施工时未能遵循工程建设的原则,分析场地因素、气候因素、工程的客观成本控制因素,合理的完成相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很可能在后续施工和养护的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影响到植物景观的构成效果,造成项目资源的浪费和景观规划的不合理性。

通过详细探究园林景观工程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方法,找到植物景观建设中的要点,也可达到施工优化的目标,提高相关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

1涵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在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的同时,更加体现出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从而在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环境保护方面。

主要是以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基础,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第二,景观结构方面。

主要是通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空间布局方面。

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来实现的;第四,功能区划方面。

园林研究立项范围

园林研究立项范围

园林研究立项范围园林研究立项范围主要是针对园林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和方向,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过程。

其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以下是其主要分类及简介:绿化设计类:主要研究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景观元素设计等内容,旨在创造美观、舒适、生态的园林环境。

植物种植类:主要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技术、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涉及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园艺学等多个学科,旨在提高植物种植和养护的技术水平,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生态保护类:主要研究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旨在保护和改善园林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类:综合以上几类内容,研究园林事业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

如园林历史与文化、园林经济与管理、园林法规与政策等,旨在推动园林事业的全面发展。

此外,园林植物生理生态与栽培也是园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研究设施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植物水分生理、营养生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仅为部分可能的立项范围及简介,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资源条件进一步细化和选择研究方向。

园林研究立项的范围相当广泛,因为它涵盖了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到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园林研究立项范围:1.园林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不同地域、时期园林风格的比较研究。

园林与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

园林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园林生态与环境研究: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配置与养护管理。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评估。

生态恢复与园林建设的结合。

3.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园林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原理。

人性化、可持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园林与城市规划的整合。

新型园林材料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园林工程与技术研究:园林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38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月 Vol.38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6──────────基金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4BSJJ01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QN-252) 收稿日期:2015-10-27作者简介:刘吟霄(1984-),男,回族,安徽蚌埠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24-政治学法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刘吟霄(郑州轻工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

“建设美丽中国”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树立科学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1-0124-04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1.034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LIU Yin-xiao(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0, China)Abstract: The Party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realistic need to develop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p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idea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e resources and energy, trans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path,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 word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circular economy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文明形态。

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

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

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简述景观生态学理论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

但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用理论这一术语表达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适宜些。

相关学科为景观生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生物进化;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

应该说,真正的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里门茨。

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大时空尺度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大生态学观点。

坦斯里提出生态系统学说以后,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

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里门茨的顶极学说而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

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气候和小气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

毫无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里门茨演替理论不但一致,而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生态演替进化理论。

生态演替进化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生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

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

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

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和密集,而且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园林绿化管理涉及到城市公园、庭院、绿地等各类生态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心灵愉悦等多种功能,同时也具备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城市生态建设;重要性;发展引言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逐渐被建筑和道路所占据,大量的自然绿地被破坏或消失,给城市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管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并且对气候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园林绿化管理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园林绿化管理通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负氧离子,促进空气质量的改善。

它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过滤有害气体、减轻噪音、净化水源等,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生态功能。

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和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物种灭绝。

园林绿化管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得到心灵愉悦和放松。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降低压力、缓解疲劳和抑郁情绪,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园林绿化管理通过森林覆盖、湿地保护和水体治理等措施,能够调节城市内部的气候,降低城市的气温,并缓解热岛效应。

它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染物和粉尘,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生态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城市绿地结构、提升景观品质、加强植被保护,可以实现城市的绿化美化、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还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的定义生态文明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政策和有效的管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

它强调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张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发展绿色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文化:提倡生态意识的普及,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生态学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框架;社会学则关注人类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湿地恢复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这些实践经验表明,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够有效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缓解,代价将会非常昂贵。

因此,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当今社会需要考虑和实践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持续发展理念,旨在修复失去的生态功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时间表,具有高度灵活性,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本质特征和不同时期的特定考虑而确定。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让人们关注当下的环境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们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达到人与自然都能幸福发展的目标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由“中国梦”、“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词汇所诠释的。

它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且不可分离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等措施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全局系统思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从全局层面去思考,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单个事物本身,也要看到其与外界的联系和影响。

我们需要从环境、社会、经济的全局视角出发,更好地使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实现自然、人类和经济的和谐共生。

因此,全局系统思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必要前提。

2.环境保护型发展:环境保护性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所在。

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制度建设、推广技术创新、采取符合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好的概括。

人们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受力,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内容摘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

确立生态文明新目标,这是党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新认识、新理念、新任务。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着重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发展方式、政府的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上升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这是党的生态观、文明观的升华。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厘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实践基础和现实路径等几个层面的问题。

本文就这些基本而重要的问题展开探讨。

从生态文明运行轨迹把握其科学内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

既有特殊的运行轨迹,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运行轨迹看,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新一轮的“生态革命”,逆转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的退化趋势,恢复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和谐协调,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贯穿的是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信息控制和生态平衡的生态规律。

从社会线形繁荣走向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立体繁荣;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基本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陈寿朋在《生态文明建设论》中指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个生态关系问题方面的积极成果,包括精神成果和物化成果,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实现人类自身的进步和改善,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及其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及其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及其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破坏迫切需要得到修复。

为了使园林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应用生态修复理论,本文探讨了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的应用,分析了当前应用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应用策略。

通过研究生态修复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理论;应用现状;应用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规划设计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修复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旨在分析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的应用现状,探讨应用策略,为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1.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生态修复理论强调通过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恢复其自然功能[1]。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主要涉及群落生态学、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等基本原理,以实现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2]。

1.1群落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根据项目特点和场地条件,构建不同类型的绿地,以满足不同生态需求。

例如,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提高生态效益。

1.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注重物种多样性的配置,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环境的物种,增加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实现物种多样性的目标。

1.3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非物质利益。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重视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地对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作用。

例如,设计具有水源涵养、碳汇、净化空气等功能的绿地,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价值。

2.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应用现状当前,园林规划设计中生态修复理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园林建设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全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现代园林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去建设现代园林,才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产生的生态功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提出了当前生态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阐述了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再配以合理的植物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生态功能。

生态园林建设需遵循以下八个原则:生态效益原则、地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互利共生原则、生态位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人与自然协调原则、综合性原则。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原则;植物配置
1.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性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994年我国国务院批准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园林建设的绿地不仅有生态、景观的效果,兼有休憩、文化教育的功能。

此外,生态园林同样也是一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绿地资源,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生态园林建设原则
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园林规划建设和建设,并注重植物群落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

生态园林建设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园林建设。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才能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生态功能。

生态园林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八个原则。

2.1生态效益原则
生态园林建设要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目的,充分发挥植物配置在维持碳氧、调节温度、调节湿度、净化空气、杀死病菌、净化水体、土壤、通风、防风、减低噪音等生态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并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

园林建设要广泛利用生态学先进技术,同时农业、工业、交通、水利、矿山等自然开发工程都要与园林建设相结合,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它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在园林景观建设当中,应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进行造景。

如在厂区附近,可选择一些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像对so2抗性强的旱柳、女贞,对氟化氢抗性强的美人蕉、大叶黄杨、槐树,对氯气抗性强的黄杨、女贞等;在高速公路附近,可选择一些减尘、滞尘的植物,如女贞、刺槐等;在居住区、商业街、机场附近,则可以选择一些吸声量多、减噪能力强的植物。

2.2地方性原则
生态园林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量力而行”,根据
城市环境具有的多样复杂、胁迫深刻、系统脆弱等特点,尊重传统历史文脉与地域乡土知识,考虑土壤、环境和功能等多种综合因素,使用当地植物材料。

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利用城市多变的特殊小气候环境,遵循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多挖掘当地的优良树种,因地制宜建设园林绿地,保持园林绿地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

以福州为例,福州素有榕城的美誉,皆因福州大街小巷遍布着千姿百态的榕树。

在此区域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可以多考虑榕树或榕属或其它乡土植物,既可以打造城市的个性,又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原则。

2.3多样性原则
生态园林建设中要注重生物多样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景观上是单调的,在生态上是贫乏的。

具体来说一方面园林物种配置要以本土和天然为主,以地带性植被等作为园林绿化的主体,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等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的建设,将带来动物多样性,能诱惑更多的昆虫、鸟类等小动物来栖息。

另一方面要增加园林景观斑块类型,以此来增加生物多样性,如观赏型植物群、生产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疏林草地、湿地植物群落等。

一般认为,在一个系统较为复杂、稳定的群落当中,各种群落对各种资源利用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因而,在生态园林建设时,应尽量避免在植树造林当中造纯林,应当建设营造一些较为复杂的
针阔混交林。

以福建南平为例,福建南平林业资源丰富,但在今年的暴雨侵袭下,屡屡发生洪灾和泥石流灾害。

经调研,该地区因年年伐木过度,新生林带又主要以一两种乔木组成,造成山林呈现纯林或是群落系统简单,进而产生蝴蝶效应。

2.4互利共生原则
生物的互利共生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物间相互关系。

互利共生指的是不同物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相互间都收益的一种生态关系。

互利共生原则要求在园林建设时尽量将一些能对彼此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物种配植在一起,尽量避免把一些不利于一起生长发育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以此构成各种不同的群落外貌和各种合理的群落结构,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

譬如说,豆科、兰科、杜鹃花科等植物,都能以一些真菌共生,而研究表明,山茶花配植在白玉兰树下,垂丝海棠在桂花丛中,香樟树下均花叶茂盛。

而有些植物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生长不利或其它原因避免在一起生长,如黑胡桃不能与松树、苹果一起,桃树与茶树不能间种,松树不能与接骨木一起等等。

2.5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原则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园林建设中各物种生态位构成不同,园林结构外貌就不同,所形成的景观效果不同,所产生的生态功能也不同。

生态园林建设应充分考虑各物种生态位,充分利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攀缘植物、附
生植物在生态位上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生态系统。

2.6以人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在满足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充分考察和满足城市居民的一些生理或是心理上的需要。

生态园林透过生态观点来呼应环境保护,目的是在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同时,为人类提供一个融合生态、景观、园林为一体,具有观赏、游憩和文化功能的绿境空间,让人类更加亲近、感受、体验、融入大自然,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享受大自然的服务。

2.7人与自然协调原则
当前人类已经陷入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困境,人类只有尊重自然界的完整与健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才能做出使人类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的调整。

作为生态园林建设,不应简单地把重点放在建设上面,也不能单纯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应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建设中要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如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尽可能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尽可能减少水资源消耗。

2.8综合性原则
生态园林是由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共同组成的,强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是相互协调的综合性的园林绿化业。

近几年来,在郊区营造了不少生态观光或是休闲
农业,既发展了农业,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结论
生态园林建设是多学科交叉的工作,它涉及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它们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必须全面和综合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科学文化、经济条件等。

【参考文献】
[1]崔素娅.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表达[j].河南城
建学院学报,2009,18(4):4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