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肝胆胰外科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腹部疾病,包括肝癌、胆囊炎、胰腺炎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成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术后康复周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仍困扰着患者和医生。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旨在基于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现状,提供加速康复专家共识,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

常规检查: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健康饮食:术前应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以减轻肝脏、胆囊、胰腺的负担。

适当运动:术前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术中保温: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体温稳定,以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出血:术中严格控制出血,减少输血量,有利于术后康复。

引流:术后合理放置引流管,防止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运动: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饮食调节:术后应逐步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恢复到正常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减轻消化负担。

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是一个多环节、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多学科协作。

通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康复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胰外科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加速康复外科将为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我们将不断优化加速康复路径,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

希望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和支持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为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5例胰腺癌术后多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5例胰腺癌术后多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压、 脉搏 、 吸 、 呼 血氧 饱 和 度 、 氧 分 压 、 心 静 脉 压 、 氧 症 状 、 血 中 缺
体温等 , 根据 血气分析结 果调节人 工 呼吸机 的技术参 数。密切
19 年 ~ 0 8年 我 科 共 治 疗 5例 胰 腺 癌 术 后 出 现 胰 瘘 、 90 20 腹 腔 出血 和 应 激 性 溃 疡 的 患 者 。术 后 采 取 多 项 护 理 措 施 , 密 观 严
[ 关键词] 胰腺癌 并发症 护理
施情况 。
[ 中图分类号 ] R4 36 [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6 3 (0 0 0 — 9 0 0 8— 6 3 2 1 ) 1 0 7— 2
2 2 密 切 观察 病 情 变 化 .
患 者 病 情 重 , 次 手 术 , 面 监 护 血 多 全
参 考 文 献
[ ] 崔允华. 1 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 的预 防及 护理对策 [ ] 中华 J.
现 代 外科 学杂 志 ,0 5,( )7 7 2 0 2 8 :6
者咳嗽时, 迅速放开按压手指 Fra bibliotek 方法 二 : 用无菌 吸痰管 从鼻腔 插
人 至声 门处 , 出 咳 嗽反 射 。另 一 护 士 站 在 患 者 左 侧 , 手捂 住 引 双 患 者胸 部 伤 口 , 以减 轻 咳 嗽 引起 的伤 口疼 痛 , 后 每 4小 时进 行 以 诱 发 性排 痰 1 。 次
临床医学 杂志 , 0 4 1 ( ) 3 2 2 0 ,0 6 : 6 [ ] 曲维香. 准护理计划. 3 标 外科分册 [ . M]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
和 医科 大学 联 合 出版 社 ,06 7 20.1 ( 0 9— 8—0 收 稿 ) 岳静 玲 20 0 6 ( 编辑)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02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筛选标准
肿瘤可切除性
患者肿瘤应局限于胰腺内或仅侵 犯周围器官/血管,且未发生远处 转移,可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辅
助手术实现根治性切除。
患者身体状况
患者需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能耐 受气腹和手术创伤。同时,患者的 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也应符合手术 要求。
术前影像学评估
通过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 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 的关系等,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 依据。
专家共识制定目的与意义
1 2
规范胰腺癌手术治疗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规范胰腺癌手术治疗的操作 流程和技术标准,提高手术治疗的水平和质量。
推动新技术应用与发展
专家共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 技术等新技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3
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专家共识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胰腺癌治疗的参考意 见和指导建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个体化治疗需求迫切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近年 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患者 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不同患者的胰腺癌病情差异较大,因 此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制定精准的治疗 方案。
传统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 、放疗和化疗等,但传统手术创伤大 、恢复慢,且对于晚期患者效果有限 。
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机器人手术系 统,进行术前模拟和规划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操作
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精 准度和灵活性,进行精细 的胰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
术后处理
与腹腔镜手术相似,需要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 及时处理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L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L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023-2026
ONE
KEEP VIEW
L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Βιβλιοθήκη 11CATALOGUE目 录
• LC并发症概述 • LC并发症的预防 • LC并发症的处理 • LC并发症的康复与护理 • LC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案例分析
PART 01
LC并发症概述
LC并发症的定义
• LC并发症是指在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 出现的一系列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由于手术 操作本身或患者自身因素引起,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 定的影响。
LC并发症的分类
• LC并发症主要分为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两大类。术中并发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血管损伤、胆管损伤 等;术后并发症则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胆漏等。
定期检查与筛查
01
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 查,以及肝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 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LC并发症 的迹象。
02
针对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应加强定期检查与筛查的频率。
健康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劳累,有 助于维护肝脏健康。
饮食应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案例二
某医生采用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设 备,结合术后严密监测,有效预 防了LC并发症的发生。
成功处理LC并发症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出血,医生迅速 采取止血措施,成功控制了出血,避 免了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二
某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医生及时 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并结合呼吸治 疗,成功控制了感染。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是一种能够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介入性检查技术,但是其并发症风险较高。

本文将对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胰腺炎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10%。

其主要原因是ERCP过程中的胆管、胰管造影或括约肌切开等操作可能导致胆汁、胰液反流入胰腺,从而引起胰腺炎。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防治措施:1. 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尽量避免胆汁、胰液反流。

2.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出现中度或重度上腹疼痛、发热等表现,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包括禁食、抗生素、止痛药等。

二、出血ERCP术后出血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5-5%。

出血可能源自胆道、胰管探针插入过程中的创伤或肿瘤活检时的血管破裂等原因。

防治措施:1. 减少插入胆道、胰管探针的次数,尽量避免创伤。

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出血表现,如呕血、黑便等,及时抽取血凝块、输血,必要时行内镜止血或介入治疗。

三、感染ERCP术后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胆石清除术。

感染可能发生在胆道或胰管,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上腹疼痛、乏力等。

防治措施:1. 术中严格操作,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2.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选择覆盖肠道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必要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四、胆管梗阻或狭窄ERCP术后胆管梗阻或狭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胆汁潴留、黄疸等症状。

造成此并发症的原因包括括约肌切开的局部创伤或胆管内镜操作时的损伤等。

防治措施:1. 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尽量避免造成胆管损伤。

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黄疸指标的变化,如发现胆汁潴留等情况,及时行胆管扩张或介入治疗。

ERCP术后并发症包括胰腺炎、出血、感染和胆管梗阻或狭窄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风险。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_年版)》解读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_年版)》解读

收稿日期:2023-08-03 录用日期:2023-11-03Received Date: 2023-08-03 Accepted Date: 2023-11-03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Y11908600)Foundation I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ovation Action Plan of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20Y11908600)通讯作者:姜翀弋,Email:*********************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Chongyi, Email: : *********************引用格式:蔡志伟,姜翀弋.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J].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4,5(2):299-303.Citation: CAI Z W, JIANG C Y.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laparoscopic or robot-assisted radical pancreatectomy for pancreatic cancer (2022 edi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botic Surgery, 2024, 5(2): 299-303.《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蔡志伟,姜翀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胆胰疾病诊疗中心 上海 200040)摘 要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微创诊治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组织全国部分胰腺外科专家制定,2022年首次发表于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

胰腺癌的手术后恢复指南如何加快康复进程

胰腺癌的手术后恢复指南如何加快康复进程

胰腺癌的手术后恢复指南如何加快康复进程胰腺癌是一种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是胰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然而,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活动、药物管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为胰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指南提供一些建议,以加快康复进程。

一、饮食手术后的胰腺癌患者需要特殊关注饮食的调整,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 轻食:手术后的胰腺仍处于愈合阶段,因此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且不刺激肠道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煮蛋等。

2. 分餐:手术后的胰腺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建议将每日进食量分为5-6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3. 控制脂肪摄入:胰腺癌手术后可能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胰腺负担,可选择低脂饮食,限制油脂、油炸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 补充水分:手术后可能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但仍需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

二、活动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康复进程,胰腺癌患者手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1. 有氧运动:手术后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2. 功能锻炼: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如灵活度、平衡力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协调能力。

3. 避免过度劳累:手术后恢复期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

三、药物管理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对于胰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几点需注意:1. 正确用药:遵守医生的开药和用药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 控制并发症:胰腺癌手术后可能伴随并发症,如疼痛、恶心、呕吐等,需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寻求合理的药物管理。

3. 抗生素使用:根据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后感染。

四、心理护理手术后的胰腺癌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以下几点可提供心理护理建议:1. 寻求支持:积极与家人、友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接受情感支持和鼓励,减轻焦虑和压力。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三级预防思路及措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三级预防思路及措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三级预防思路及措施尚培中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仍然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胰漏可引起腹腔感染和大出血,成为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发生胰漏的原因除患者高龄、营养状态、黄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者的经验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则是胰腺本身质地的软硬程度、主胰管口径大小、胰液分泌量以及胰腺断端次级胰管的处理和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等[2-5]。

研究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胰漏的发生,是临床外科医师长期以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胰漏的三级预防思路并将有关措施不断贯彻到临床应用中,有效降低了胰漏发生率,减少了相关并发症[6-7]。

现就有关具体措施阐述如下。

一、胰漏的一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针对胰腺本身,通过缝扎被切断的次级胰管开口和抑制胰液分泌,减少胰液分泌到胰腺组织之外。

(一)应用石蕊试纸检测胰腺断面,帮助寻找次级胰管开口并予缝扎石蕊试纸是用石蕊溶液浸过的干小纸条,有红色和蓝色两种,前者在碱性溶液中变蓝色,后者在酸性溶液中变红色,化学试验和化工生产中常用以鉴定溶液的酸碱性。

Yamaguchi等[8]报道胰腺切除术中被切断的横向或非垂直走行的次级胰管,也是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之一。

利用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胰液可以变蓝的特性,检测胰腺断面裸露的次级胰管开口,并对其施行贯穿缝扎,以消灭胰液外渗的根源,有助于实现减少或避免胰漏的理想目的。

近年来,笔者围绕胰空肠吻合口漏的三级预防思路,高度重视对胰腺断端的妥善处理,将上述方法作为加强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9-10]。

实际应用中,一些患者由于麻醉影响、手术打击等因素,胰腺断面胰管渗出的胰液可能不足以使红色石蕊试纸明显变蓝,必要时可经静脉注射50 U促胰液素刺激胰液分泌,1~2 min后胰液分泌增加,自断面快速溢出,可用干纱布和滤纸反复试净后,再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开始时试纸呈弥漫性蓝色反应,反复覆盖数次后,则仅在相当于被横断的次级胰管处呈现蓝色小点,对此可用细丝线贯穿缝扎。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一种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技术,用于检查胆管和胰管的疾病。

ERCP术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对ERCP 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

1. 胰腺炎: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胰腺炎,可能由于检查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或胆胰管道梗阻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术中操作时间,避免胰管组织损伤,以及在引流胰管和补液方面进行积极管理。

治疗包括禁食、胰腺酶抑制剂和静脉补液。

2. 出血: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道或胰道出血。

预防措施包括检查术前的凝血功能,避免损伤血管,并且在需要时可以使用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治疗包括止血药物、静脉输液和血管介入治疗。

3. 感染: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道或胰道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的准备消毒、使用无菌材料和规范操作。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引流和抗炎药物。

4. 胆管损伤: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管损伤,包括胆管穿孔、狭窄和梗阻。

预防措施包括熟练的技术操作、严格的术中指导和注意术中的异常表现。

治疗包括胆管修复手术、内支架植入和胆管吻合术。

6. 胆道结石迁移: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胆道结石在植管过程中迁移到胆管或胆囊中。

预防措施包括在操作中谨慎处理胆道结石,避免结石碎裂和移位。

治疗包括结石取出、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

7. 肺部并发症: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肺部并发症,包括肺炎和肺不张。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抗生素预防和术中积极预防肺不张。

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和胸腔引流。

8. 心血管并发症:ERCP术后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心血管评估和合理的液体管理。

治疗包括心血管支持、心脏监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在进行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时,需要个体化管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术后的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2023年ERCP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意见

2023年ERCP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意见

2023年ERCP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意见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1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广泛应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但ERCP操作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X出血、感染,穿孔等。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药物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然而目前对ERCP的围手术期合理用药认识存在明显不足,围手术期合理使用预防药物的比例较低。

目前关于ERCP 围手术期用药的研究繁多,但结论不一,2015年我国制定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药物预防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近年来随着对ERCP围手术期用药研究的报道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占30%以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5月在南昌组织召开了〃ERCP 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意见研讨会〃,经与会专家充分讨论后形成了本共识意见,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一、基本定义1.ERCP:是指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的降部,并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或瘦口等部位插入相关器械,向胰胆管内注入造影剂。

若仅注入造影剂显示胰胆管或进行细胞刷检、活检取材或Oddi括约肌测压等诊断目的称诊断性ERCP;若通过各种器械对胰胆管病变进行治疗性操作则称治疗性ERCP o2.PEP:1991年Cotton等制定了关于ERCP术后并发症的共识意见,将PEP定义为ERCP术后出现胰腺炎相关的临床症状持续超过24h,同时伴有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

若ERCP术后仅有血淀粉酶升高,而无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则称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ost-ERCPhyperamy1asemia,PEH∖PEP的诊断也可参考最近发布的《中国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MDT)共识意见(草案)》,根据PEP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3级。

2021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1年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胰腺急性炎症和组织学上腺泡细胞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是急诊科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常常由局部发展累及全身器官及系统而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AP全世界每年的发病率为13~45/10万,中国20年间发病率由0.19%上升至0.71%,80%~85%的患者为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病程呈自限性,病死率小于1%~3%,但也有约20%的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症胰腺炎,病死率可达13%~ 35%。

因此在急诊科及时诊断或及早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发生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

近年来在急性胰腺炎治疗领域逐渐形成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救治模式。

由于该病常常因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而首先就诊于急诊科,且患者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早期治疗的整个过程均在急诊科完成,因此,急诊医师对AP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化处理至关重要。

鉴于AP在急诊的诊治尚不十分规范,同时,急诊医生的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因此,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至今还没有AP急诊诊治的相关共识或指南。

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根据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Association, AGA)制定的AP初期处理指南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13年、2019年颁布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结合急诊科救治最新相关文献,依据他们的学术和临床经验起草,并提交共识委员会讨论通过,就AP急诊诊治规范达成共识,旨在帮助急诊临床医护人员对AP快速做出诊断及病情评估,并及时给予规范化治疗,以期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干预率、缩短住院时间。

胰腺外科围术期全程化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胰腺外科围术期全程化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胰腺外科围术期全程化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关键词胰腺外科;围术期;全程化管理;营养支持;共识胰腺外科手术按照切除范围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全胰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胰腺局部切除术以及针对慢性胰腺炎的各种引流手术。

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占比最大,该手术方式涉及消化系统的多器官切除及重建,手术复杂,难度大[1]。

手术创伤及应激,消化道重建,术后腺体缺失,术后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均会不同程度影响机体代谢与营养状态,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临床结局[2]。

由于胰腺十二指肠区域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学改变,多数患者在术前就出现疼痛、黄疸、消化道梗阻等临床表现,并产生厌食、乏力、进行性体质量下降等营养相关继发症状,以至于出现高营养风险、肿瘤相关的肌肉减少症以及营养不良。

上述术前营养相关问题均与胰瘘、感染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3]。

胰腺外科患者的营养问题贯穿于整个围术期。

2019年,国际肝胆胰协会一项针对多个国家胰腺外科医师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4%的医师不进行术前营养评价,围术期的营养应用不规范[4]。

2020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全国22个省35个城市64家三甲医院的96名医师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术期营养管理的快照式调查(以下简称全国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营养支持不规范、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该研究将于本期同步刊发)[5]。

结合该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南共识及专家经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订《胰腺外科围术期全程化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简称本共识),旨在推动统一的胰腺外科围术期全程化营养管理方略,为营养支持的规范开展提供依据。

本共识依据推荐与评价分级系统(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evaluation,GRADE)进行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评价(表1)。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术后PEI的治疗推荐
• 胰酶替代治疗: 正餐:50000-75000 Ph.U.脂肪酶. 少量进食:25000-50000 Ph.U.脂肪酶
• 体重减轻或体重指数<20 kg·m-2时,在专科营养师建议下高能量高热量饮食 • 非低脂饮食(除非因其他发病率而需要) • 内分泌功能的生化评估 • 纠正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在2周内检查酶剂量的充足性
• 胰体尾切除术后:PEI发生率较低,为0-42%;
• 胰腺中段切除术后:PEI发生率约为10%。
Nordback I,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7, 42(2):263-270. Speicher JE, J Gastmintest Surg, 2010, 14(6):1006-1011.
2. 临床疑似病例+试验性治疗
• 依据患者主诉、排便情况、体重减轻等症状来综合评估 • 对疑似胰腺术后PEI的患者,进行胰酶替代试验性治疗;如症状改善可进一步支持诊断。
一些研究以出现脂肪泻为诊断PEI的标准,导致胰腺术后PEI发生率被低估。以
脂肪泻作为评估PEI的依据并不可靠。
Sikkens EC, et a1. Br J Surg, 2014, 101(2):109-113.
正餐:72000-75000 Ph.U.脂肪酶. 少量进食:36000-50000 Ph.U.脂肪酶
Sikkens EC, BrJ Surg, 2014, 101(2):109-113. Speicher JE, J Gastmintest Surg, 2010, 14(6):1006-1011. Luaces-Regueira M, Pancreas, 2014, 43(2):275-280. Gheorghe C, 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 2015, 24(1):117-123. Afghani E, Nutr ClinPract, 2014, 29(3):295-3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最佳实践:除外以上内容。在拔除气管插管的同时拔除胃管。
Lassen K, et al. Clin Nutr 2012; 31(6): 817.
15. 术后液体平衡
专家共识:液体不足及液体过剩对于患者的临床结局均是有 害的,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特别是使用硬膜外 镇痛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发生液体过剩和水钠潴留,应当追 求患者液体出入量平衡 。
6. 术前禁食禁饮
专家共识:不推荐患者自术前午夜开始禁食禁饮。术前2小 时前进食清流质不会增加胃潴留风险,并能够帮助患者减少 饥渴感、减轻焦虑并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
最低要求:麻醉诱导前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2小时前进食 一定量的清流质,包括葡萄糖水、不含果肉的果汁、碳酸饮 料、茶水等,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清水。
最低要求:推荐术前不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对于术前存在 便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缓泻剂进行肠道准备。对于计划 联合结肠切除的患者,则可以考虑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
最佳实践:所有患者,无论是否计划联合结肠切除,均不推 荐进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
Lassen K, et al. Clin Nutr 2012; 31(6): 817.
最佳实践:除外以上内容。护士负责提供加温输液器。
Lassen K, et al. Clin Nutr 2012; 31(6): 817.
13. 术后血糖控制
专家共识:术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水平及术后死亡及并发症 发生相关。多项ERAS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 平。血糖控制的目标需结合病房实践,避免过于激进的血糖 控制策略,预防低血糖发生。
最佳实践:除外以上内容。在有条件的单位,推荐常规开展 PCEA。成立成员包括麻醉师、疼痛科医师、外科医师以及 护士在内的APS小组负责患者急性疼痛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引言胰腺手术后(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代表,包括远端胰腺切除术、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等)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围手术期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

为了规范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分级标准,便于开展国内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切实提高我国胰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外科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水平,特发布本专家共识。

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的定义、分级、预防及治疗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包括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术后出血、腹腔内感染、术后胃排空延迟、胆瘘,现对其定义、分级、预防及治疗分述如下。

一、胰瘘胰瘘是可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胰腺术后胰瘘发生率为5%~20%。

(一)胰瘘的定义和分级1.定义:术后3 d每日的吻合口或胰腺残端液体引流量超过10 ml,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浆淀粉酶浓度上限3倍以上,并连续3 d以上;或存在临床症状(如发热等),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吻合口周围液体积聚,积液穿刺证实液体中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浆淀粉酶浓度上限3倍以上。

2.分级:术后胰瘘可分为三级,分级依据及内容详见表1。

(二)胰瘘的预防和治疗1.术前预防措施:改善术前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预防术后胰瘘的基础。

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如>256 μmol/L)、持续时间过长(≥8周)、高龄患者术前实施减黄,可以改善肝功能,利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但目前采用的减黄方法可能会增加胆道感染的概率,一旦感染,术后发生胰瘘的可能性增大。

表1术后胰瘘分级[1]分级依据A级B级C级临床表现良好较好出现症状或较差针对性治疗无有或无有超声或CT --或++术后3周持续引流无通常是是再次手术否否是无无可能是与术后胰瘘相关死亡感染征象无有有败血症无无有再次入院否是或否是或否2.手术操作: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的质量对于术后是否发生胰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采用何种重建方式主要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目前尚无公认的证据证明哪种重建方式更优。

3.术后主要预防措施:(1)维持足量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术后通过多次小剂量输血、血浆和白蛋白制剂,确保血红蛋白浓度(≥9 g/L)和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2)给予肠外营养,纠正负氮平衡;(3)使用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抑制胰腺外分泌。

4.治疗:胰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未合并胰腺出血和感染的前提下,首选保守方法,绝大多数术后胰瘘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和特异性治疗。

一般性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流通畅:通畅的引流是胰瘘愈合的前提。

如果术中留置的引流管不能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或术中置入的引流管脱落导致吻合口周围胰液积聚,需要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重新置引流管。

(2)控制感染:术后的胰瘘多有感染存在,并直接影响胰瘘的愈合。

应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3)饮食控制和营养支持:适当禁食,有利于瘘道的愈合。

可以考虑使用全胃肠外营养,如果禁食时间较长,可考虑于远侧空肠进行肠内营养。

如果一般情况稳定后而胰瘘仍未能愈合,可以尝试进食,并每日监测胰瘘引流量。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流量瘘由于每天丢失大量碱性胰液,易于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必须予以纠正。

每天计算引流量,以等渗晶体液补充丢失的胰液。

表2胰腺术后出血分级及诊断、治疗原则分级出血时间出血部位严重程度临床情况诊断策略治疗A早期肠内/腹腔内轻度良好观察、复查血常规、超声或CT不需要B早期/迟发性肠内/腹腔内轻度/重度较好或极少数进展迅速观察、复查血常规、超声、CT输血(液),ICU观察,内镜治疗,血管栓塞、早期出血可再次手术或内镜C迟发性肠内/腹腔内重度极差或危及生命血管造影术、CT、内镜检查确定出血位置,血管造影栓塞,内镜/再次手术,ICU观察特异性治疗主要指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的治疗。

生长抑素或其衍生物能够减少胰瘘的流出量,可能利于瘘道愈合。

手术治疗主要适于引流不畅或伴有严重腹腔内感染的胰瘘患者。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新放置引流管,引流感染性积液,为胰瘘闭合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需要探查胰肠吻合口的情况,如发现胰肠吻合口的肠壁坏死,则应在胰管置入引流管,将胰液引出体外,同时在胰周放置多根引流管,并将空肠闭合或断端造瘘。

部分患者感染严重,可以考虑残胰切除,以控制腹膜后感染。

通过手术亦可探查、排除其他因素如空肠襻梗阻导致的胰瘘。

二、术后出血(一)术后出血的定义和分级1.定义:术后出血的定义包括三个要素:(1)出血部位:腹腔内出血指来自于腹腔内动静脉断端、手术创面、假性动脉瘤等部位的出血,消化道内出血指来自胰肠(或胰胃)、胆肠、胃肠吻合口或应激性溃疡出血。

(2)出血时间:手术结束后24 h以内发生的出血称为早期出血,24 h以后发生的出血称为迟发性出血。

(3)严重程度:轻度出血指临床症状轻,血红蛋白浓度降幅<30 g/L,术后24 h内输入2~3个单位浓缩红细胞或术后24 h输入1~3个单位浓缩红细胞,需补液或输血等非侵入性治疗,无需再次手术或血管介入栓塞,必要时对吻合口处出血行内镜治疗。

重度出血指大量失血,血红蛋白水平降幅≥30 g/L,临床症状明显(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3个单位浓缩红细胞,需要侵入性治疗(介入或手术)。

2.分级:将术后出血定义中三个要素整合,术后出血分级见表2。

(二)术后出血的预防、诊断和治疗1.早期出血:早期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确切、术后结扎线(吻合钉)脱落或未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所引起。

因此,术中应确切止血,关腹前仔细检查手术野。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早期出血:(1)术后出现腹腔引流管或鼻胃管引出鲜血;(2)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低血压、心动过速、尿少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3)短时间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

轻度早期出血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对于手术治疗后出血加重或中重度早期出血,建议手术治疗。

如疑为胃肠道出血,应首选内镜治疗;内镜止血失败则再次行手术止血。

2.迟发性出血:迟发性出血多继发于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及时治疗吻合口漏和腹腔内感染是预防迟发性出血的关键。

对于迟发性出血,在采取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的前提下,可考虑血管造影(栓塞)、内镜检查(治疗),如高度怀疑由严重腹腔内感染、吻合口漏腐蚀血管造成的出血,在积极的非手术或介入治疗手段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应手术探查。

三、腹腔内感染胰腺术后腹腔内感染和脓肿通常由胰瘘、胆瘘所致,发生率为4%~16%。

与术后其他外科并发症相比,腹腔内感染和脓肿通常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导致病死率升高。

(一)腹腔内感染和脓肿的定义与诊断手术3 d后患者出现畏寒、高热、腹胀、肠麻痹等,并持续24~48 h以上,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同时影像学检查可见腹腔内液体积聚,可以基本诊断为腹腔内感染,穿刺抽出液为脓性或液体中查出细菌可以确定诊断。

感染局限且形成包裹,在影像学图像中可见边缘清晰的、含有或不含有气体的积液灶,则为脓肿。

CT和超声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二)腹腔内感染的治疗对于胰腺术后腹腔内感染,除了选择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进行治疗外,还可以选择CT和超声引导下的置管引流,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引流。

四、术后胃排空延迟(一)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定义、诊断和分级1.定义: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在排除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的前提下,可诊断为术后胃排空延迟:(1)术后需置胃管时间超过3 d;(2)拔管后因呕吐等原因再次置管;(3)术后7 d仍不能进食固体食物。

2.分级: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分级标准见表3。

表3术后胃排空延迟分级标准分级表现A 术后置胃管4~7 d,或术后3 d拔管后需再次置管;术后7 d不能进食固体食物,可伴呕吐,可能需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B 术后置胃管8~14 d,或术后7 d拔管后需再次置管,术后14 d不能进食固体食物,伴呕吐,需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C 术后置胃管>14 d,或术后7 d拔管后需再次置管,术后21 d不能进食固体食物,伴呕吐,需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目前对于术后胃排空延迟尚无成熟的治疗模式和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以及疏解患者情绪、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

五、胆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3%~9%,有时可能与胰瘘同时存在。

(一)胆瘘的诊断术后出现高热、腹痛、腹胀、黄疸和腹膜刺激症状,B超或CT发现胆肠吻合口周围或腹腔内积液,应考虑胆瘘的可能,并施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如果腹腔穿刺液或腹腔引流液确定为胆汁,可诊断为胆瘘。

若漏出的胆汁与肠液难以分辨时,应施行引流管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胆瘘的预防如果胰腺术中发现胆总管内径较细、吻合口张力大,吻合有困难,建议在胆肠吻合口内放置支撑管外引流,并在吻合口周围放置引流。

(三)胆瘘的治疗治疗的关键是建立通畅的引流,大多数胆瘘经通畅引流后均能自行闭合。

需要注意的是:(1)保持胆肠吻合口周围腹腔引流管和胆肠吻合口内支撑管引流通畅。

(2)若术中放置的腹腔引流管不能有效引流,可在B超或CT引导下在瘘口周围放置引流;必要时再次剖腹,在瘘口周围放置有效引流。

(3)通常情况下,胆瘘患者依然可以进食或肠内营养。

胰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一、术前行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胰头肿瘤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PBD用于术前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可有助于达到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

然而,目前对于胰腺手术前是否需行PBD尚有争议。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审慎决定是否施行PBD,如胆汁淤积、胆管炎引起发热者应行PBD。

(2)PBD方式的选择:首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放置引流或内支架;其次选择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并留置引流管。

(3)PBD时应注意患者的凝血功能,并调整抗生素应用方案,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多项研究表明,术中单次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与手术前后长期应用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效果相同。

因此建议:对于远端胰腺切除的患者,术中可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胰腺切除术,可在术中和术后预防性追加应用1~2次同等剂量的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