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重难点、易错点突破技巧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2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2

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过程与方法1.回顾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了解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通过对扩散现象的探索、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通过演示和观察分子力模型及对物质三态分子模型的类比,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视频资源及类比手段,激发探究物质组成奥秘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通过能够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并知道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了解物理学具有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功能。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某些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教学突破】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这些现象的过程中提炼出能够印证分子动理论的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而对于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才表现为引力的理论,比较抽象,可以采用类比磁铁吸引铁钉的演示实验对比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人类从古到今探索物质组成奥秘的历程、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扩散图片、铅与金的扩散图片、机械制造中在金属表面层掺碳、掺硅)、酒精、毛笔、NO2气体、广口瓶、玻璃片、铅柱(分子引力演示器)、刀子、磁铁、铁钉等。

◆学生准备注射器、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批注一、结合分糖块实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块糖,然后提出问题:把这块糖分成两半,两个人来分享,是否都有甜的感觉?4个人呢?8个人呢……如此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点拔:假设在分糖的过程中,每分一次,取一粒加以检测,如果这粒仍具有糖的性质——甜味,就再往下分,假设分到某种程度而取一粒再分时就失去了糖的本质,那么这个最小的颗粒就是糖分子。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都是机械运动。

- 参照物:-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用公式v = (s)/(t)表示(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1m/s = 3.6km/h。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如,速度为5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例如,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100m,总时间为20s,则平均速度¯v=(100m)/(20s) = 5m/s。

3. 测量平均速度。

- 实验原理:v=(s)/(t)。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等。

- 实验步骤:-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_1。

-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_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分子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热------温度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扩散:(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注意: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4.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考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说明: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4)状态: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可能不同3.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2)热传递区别:A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B从状态;做功者应处于运动状态;而热传递无论是传递着或被传递着;整体处于静止状态考点三:热值1.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J/kg 或J/m33.公式:q=Q/m 或q=Q/v4.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qm 或Q=qv说明:A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3.0×107J/kgB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考点四:比热容1.定义: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2.单位:J/(kg. ℃)3.物理意义:由课本第15页比热容表引出:如:水的比热容:4.2×103J/(kg. ℃)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4.应用: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0)Q放=cm(t0—t)说明:A、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基础概念学问点,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够关怀到大家!〔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学问点总结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需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削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周密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分: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幸免,误差永久存在不能幸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讨论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物理九年级第1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第1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第1章知识点一、物理学简介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特性的科学。

它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单位用牛顿(N)表示。

2. 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4.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1)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

(2)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5.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压力和浮力1.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 = F/A计算,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与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成反比。

2.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挤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3. 浮力原理: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四、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的物理状态,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常见的能量有动能、势能、热能和光能等。

2.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形式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能量总量在物体或系统之间可以转化或转移,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1.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5.6.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7.8.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9.10.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11.1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13.14.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归纳总结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归纳总结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让人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科学学科。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章是我们物理学习的开端。

本文将对物理九年级第一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物理量则是对物质和能量变化所进行的观测和测量。

在物理中,我们将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而导出物理量则是基于基本物理量经过计算和推导得到的,例如速度、加速度、功等。

对于物理量,我们需要使用单位来进行表示和计量。

国际单位制是世界通用的物理量单位制,其中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是米(m)、质量单位是千克(kg)、时间单位是秒(s),电流单位是安培(A)等等。

熟练掌握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至关重要。

二、物理量的测量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测量来获取物理量的数值。

测量是将不确定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其数值的过程。

然而,任何测量都会存在误差,误差来源于测量精度的限制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常见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计数测量。

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使用测量仪器或工具直接获得物理量的数值,例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间接测量则是通过测量一些与待测物理量相关的物理量,再通过数学关系计算得到待测物理量的值,例如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来计算速度。

计数测量则是通过对物理量的个数进行计数来得到物理量的数值,例如通过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可以通过计数该物体中含有的质量单位个数进行估算。

三、运动的概念和运动图象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我们通过运动来研究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置变化。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运动图象来对匀速直线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

运动图象是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进行关联的图表,并且可以通过运动图象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特点,例如物体的匀速和非匀速性质,以及运动的方向等。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一章主要涵盖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质点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点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不变,即速度恒定。

这种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来描述,图中的斜率即为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不断改变速度的情况下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

图中的曲线斜率即为加速度。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指的是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通常情况下,加速度的单位是m/s^2,表示在1秒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的量。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会继续保持其原来的状态,静止的物体会一直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会一直保持匀速运动。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质量×加速度。

根据第二定律,力的方向和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有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其他物体上。

通过这个定律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翘板的作用、步行时的反作用力、船上行走时的反应等。

六、质量和重力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标准单位千克(kg)表示。

重力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

地球引力是人们常提及的一个例子,它使得物体受到向下的力,并使物体保持在地面上。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等。

2.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掌握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膨胀、液体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分子概念的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运动的讲解:解释分子为何会运动,运动的规律及其与温度关系。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讲解:介绍引力、斥力和范德华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5. 气体压强和温度的讲解:解释气体压强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6. 例题讲解: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如气体压强的计算、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动理论1.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2. 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的规律运动速度与温度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斥力范德华力4.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压强与分子运动关系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气体膨胀(2)液体沸腾2. 答案:(1)气体膨胀: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点对点复习及题型汇总 2022-2023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点对点复习及题型汇总 2022-2023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80℃
80℃+25℃=105℃ 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2.比例问题
练1.甲、乙两金属球质量是5:3,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的
温度之比是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B )
A.1:3
B.3:1
C.25:3
D.3:25
练2.水的比热容是炼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炼油的质量
之比为2:3,如果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1,则它们吸收
的热量之比为( B )
A.1:4
B.4:1
C.4:9
D.9:1
练3.有三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同,比热容之比c甲:c乙 =3:4,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D)
A.3:4:5
B.5:4:3
C.12:15:20 D.20:15:12
3.比例问题
练1.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
平衡状态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引力
斥力 引力<斥力
>10d 引力、斥力过小,可以忽略不计
注意: 破镜难重圆——分子间距太大 吸盘——大气压 压缩海绵——排空气
二、内能(微观)
1.概念: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机械能可以为零
四、比热容常见题型 1.比热容的简单计算 易错点: (1)区别“升高了”“升高到” (2)水升温,考虑沸点
c Q m t
Q=cmΔt
m Q c t
t Q cm
练1.汽车散热器等散热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 了水的_比__热__容_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5kg 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_4_.2_×__1_0_5_J。[已知c水=4.2×103J/(kg·℃)]

九年级物理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一章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压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向量量。

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同时,压力也是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我们学习了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相关知识。

二、运动物理学中运动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在九年级物理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速度-时间图与位移-时间图的关系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抛体运动和谐振动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动能而具有的能量总和,包括势能和动能。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能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原理以及各种能量转化的实例。

通过学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四、功和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效果,是物体运动时能量的转化过程。

我们学习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机械工作和效率的相关概念,并学习了计算工作和效率的方法。

五、压力传递压力会沿着液体或气体的传递而均匀作用于所有承受力的面上。

我们学习了压强与压力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帕斯卡定律和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

六、浮力与浮力的应用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浮力在物体浮沉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沉现象。

七、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和颗粒性的双重属性。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物理1章知识点九年级

物理1章知识点九年级

物理1章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物理1章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物理的定义物理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了自然界中运动的规律,并解释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本质。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特点是形状固定、容积固定不变;液态的特点是形状可变、容积固定;气态的特点是形状可变、容积可变。

3. 物质的内部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负电子组成。

不同元素的原子由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

4. 粒子的运动粒子的运动可以分为三种: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下落;斜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个确定的角度抛出时的运动。

5.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速度变化或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在国际单位制中表达为1N=1kg·m/s^2。

6.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使物体朝向地面方向运动的力。

在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7.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表面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在相互接触过程中产生摩擦。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形式。

8.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9.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的单位是焦耳(J),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10.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运动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姿态或形状随时间改变的现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 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量来进行描述。

4. 运动的图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为直线;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折线;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为曲线。

而速度-时间图像则可以根据位移-时间图像求得,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可以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求得。

二、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力的计算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即F=m*a。

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同时,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可以运用解析法来求解。

3.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将其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静止状态下,需要克服的最小力,动摩擦力则是在物体运动状态下需要克服的最小力。

同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5. 弹力弹力是物体之间弹性变形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有关。

三、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理系统进行物理活动时所需克服其他物理系统的约束条件所需的工作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做功。

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移动所做的工作量,单位为焦耳(J)。

功率则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单位为瓦(W)。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四、压强压强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承受的力与其单位面积之比。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易错盘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易错盘点教科版

2.9×107 J的热量
酒精的多
错解:B、D
【错因分析】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 同,对于同一种燃料,它的热值是固定的,不随燃料的质量大小、是
否燃烧及燃烧是否充分等外界因素而改变,故A、B错;实际上燃料不
可能完全燃烧,所以实际放出的热量比用热值计算出来的数值小,故 C正确;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不仅跟热值有关 ,还与燃料的 质量有关,D选项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放出热量的 多少,故D错。
易错点二:温度、内能、热量的联系与区别 易错现象: 1 . 不明确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 误认为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2 . 片面地认为物体内能增加 , 一定要吸热 , 忽略了做功也能改变 物体的内能。
3 . 误认为只要物体吸热 , 温度一定上升 , 忽略了晶体熔化、液体
沸腾等特殊情况。
例2:下列说法中正ຫໍສະໝຸດ 的是(【错因分析】尘土和油滴都是由若干分子组成的微粒 ,不是单个 分子,分子很小 ,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的运动。因此尘土和油
滴的运动都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选项A和B错误;打
开香水瓶后,由于香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最后香水分子充 满了整个屋子,所以满屋充满了香味,选项C正确;虽然选项D中的
整杯水都变甜了 ,但由于受到了筷子搅动的干扰 ,而不能充分地说
明这一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
举一反三
1.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D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一根铜丝不易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举一反三 4.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