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分解

合集下载

某特装备工程公司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某特装备工程公司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某特装备工程公司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一、背景介绍射线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尤其是特装备工程领域。

射线检测可以用于检测特装备工程中的焊缝、铸件、锻件等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从而保证特装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规范公司的射线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特装备工程公司制定了下述通用工艺规程。

二、检测设备和工具1. 射线源:公司使用的射线源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校正和检测。

2. 探测器:使用高质量的探测器,确保探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3. 必备工具:测量尺、标识笔、胶带、镉红、防护手套等。

三、工艺规程1. 准备工作:a. 检测人员必须熟悉所要检测的特装备工程的图纸和结构,了解其可能出现的缺陷和问题。

b. 确保被检测物体的表面清洁,无杂质和油污。

c. 检测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包括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2. 曝光:a. 根据被检测物体的尺寸和密度,选择适当的射线源和曝光时间。

b. 确保曝光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曝光过量或不足。

3. 检测:a. 将探测器放置在被检测物体的表面或其附近,确保探测器与被检测物体之间没有间隙。

b. 按照预定方向和方式进行扫描,检测整个被检测物体的区域。

c. 注意探测器和被检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保持恒定,确保精度和可靠性。

4. 影像评估:a. 将检测到的影像记录下来,包括曝光时间、射线源和探测器的信息。

b. 评估影像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裂缝和其他问题,与图纸进行核对,判断是否合格。

5. 报告编写:a. 根据影像评估结果,编写检测报告,详细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

b. 如果发现缺陷或问题,报告中应包含建议的修复和改进措施。

四、安全措施1. 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和标识牌。

2. 射线源在使用过程中要放置在合适的辐射防护设备中,避免辐射伤害。

3. 检测人员必须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培训,了解射线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五、总结特装备工程公司的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旨在规范公司的射线检测工作,确保特装备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01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NB_T47013(2019)

1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的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包括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管座角焊缝”)。

1.3承压设备其它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4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1.5如采用本工艺规程未引用的检测标准,应遵照原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2编制依据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3.1.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3.1.3不同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4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

3.1.5射线检测人员的视力不应低于5.0,测试方法按GB 11533规定进行。

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检测设备和器材3.2.1X 射线机、γ射线机(Ir192或Se75)、X射线管道爬行器、γ射线管道爬行器(Ir192或Se75),应视检测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射源种类、仪器型号。

3.2.2观片灯3.2.2.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的有关规定。

3.2.2.2.为评定黑度为4.5的射线底片,观片灯的最大亮度不得低于316228Lx。

3.2.3黑度计3.2.3.1.黑度计可测量的最大黑度值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守则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守则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gōngyì)守则1.主题(zhǔtí)内容及适用范围本守则规定了起重设备X射线检测的人员(rényuán)资格、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技术、底片质量和结果评定的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的名义(míngyì)厚度2~40mm的起重设备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fēn jí)要求。

2.引用标准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19384.2~2003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二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T16375—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9 线型象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X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射线检测人员要求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检测资格证书,评片人员必须持有中级制格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射线检测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体检合格,评片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3.4射线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用透照工艺,合理使用暗室处理方法,并应熟悉焊接工艺、金属材料等知识。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检测设备4.1.1本工艺采用XXQ2505和XXQ3005等型号的X射线探伤机。

4.1.2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管电压应符合GB/T3323—2005的规定。

4.1.3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透照时,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20的X射线管电压,但其增量不应超过50KV。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1.2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总则射线检测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一般要求3.1检测人员要求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各级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1.1未持证的实习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检测的辅助工作。

3.1.2 I级人员在II、III级人员的指导下或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并整理检测资料。

3.1.3 II,III级人员负责编写专用工艺,指导并参与实际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3.2射线防护射线检测应尽可能安排在曝光室内进行,由于设备结构及其他原因需要现场拍片时,应按有关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人员应备有相关的报警器或剂量仪,以测定工作环境的射线剂量。

3.3设备与器材检测人员应按下列条件或探伤专用工艺的要求选用设备与器材。

3.3.1射线源及射线能量的选择根据工件厚度及现有设备条件选用适当的透照设备(RF200、RF250、RF300、XXH300、GHC300、γ射线机),射线能量的选择参照JB4730.2图1“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X射线最高管电压”及表4“γ射线源和能量1MeV以上X射线设备的透照厚度范围”的要求和相应曝光曲线进行。

3.3.2 胶片探伤用胶片应采用中粒或细粒胶片,如无特殊说明推荐使用天III或天Ⅴ胶片(胶片规格为300×80mm、300×100mm、150×80mm、180×80mm)3.3.3 增感屏钢制压力容器焊缝及钢制压力管道对接焊缝检测必需采用金属增感屏,根据公司目前压力容器及钢制压力管道生产情况,推荐使用铅箔增感屏,增感屏规格为前屏厚0.03mm,后屏厚0.1mm。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汇总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汇总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汇总一、引言特种设备的射线检测是保障设备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特种设备射线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为了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各类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适用于国内各大型厂家、检验机构、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特种设备射线检测工作。

三、技术要求1.进行射线检测的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

2.人员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3.检测条件: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射线检测的相关要求,包括温度、湿度、辐射防护等。

4.辐射源: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并确保辐射源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5.辐射剂量:对被检测物进行射线照射时,应保持适当的辐射剂量,以防止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四、工艺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设备检查和校准、人员培训和装备准备等。

2.检测准备:包括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区域划定、辐射源准备等。

3.检测操作: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操作,包括设备调试、选择合适的辐射源和滤波器、确定辐射剂量等。

4.数据记录: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并标注相关信息,如设备型号、检测日期、操作人员等。

5.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判断设备是否合格,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等。

6.结束工作:包括设备清理和消毒、辐射源归位和封存等。

五、安全防护措施1.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防护标准的辐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

2.工作区域应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并确保进入工作区域人员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

3.辐射源应放置在防护容器或固定设备中,以防止辐射源外泄。

4.在射线照射过程中,必须保持设备的稳定性,禁止任何非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六、质量控制1.射线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2.检测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讲解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按NBT47013修订)讲解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制造检测中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和管子-管板角焊缝的射线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程中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程。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1533-2011 标准对数视力表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1924-1989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GB/T12604.2-2005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HB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JB/T7902-2006 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一般要求射线照相检验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按GB11924的规定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射线胶片3.2.1 射线胶片系统分为6类,即C1、C2、C3、C4、C5、C6类。

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

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和常见牌号胶片所属的胶片系统类别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厚度2~80mm的钢、镍及镍合金材料制承压设备、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环向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透照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焊接接头的型式包括板及管的对接接头对接焊缝、插入式和安放式接管角接接头对接焊缝。

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适用。

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探伤基本的技术要求和通用的工艺守则,每种型式的产品射线探伤,必须另行编制工艺卡,以具体指导探伤操作,工艺卡的内容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 引用标准、法规本规程以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3323-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细则》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T16507-2013 《水管锅炉》GB/T16508-2013 《锅壳锅炉》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术语和定义3.1透照厚度 W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

3.2工件至胶片距离b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工件受检部位射线源侧表面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3射线源至工件距离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工件受检部位近源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3.4焦距 F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5射线源尺寸 d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3.6圆形缺陷长宽比不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7条形缺陷长宽比大于 3 的气孔、夹渣和夹钨等缺陷。

3.8透照厚度比 K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射线束穿过母材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之比。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目的对射线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射线检测过程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射线检测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4 人员资格4.1 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4.2 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mm能读出高为0.5㎜、间距为0.5㎜的印刷字母。

4.3 取得不同射线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经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1 检测设备按本公司《无损检测仪器使用、维护管理规定》执行。

5.2 射线胶片5.2.1 胶片系统按照GB/T19384.1-2003《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一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分为四类,即T1、T2、T3、T4。

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5.2.2 射线检测技术为A级、AB级时,应采用T3及以上类别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为B级时,应采用T2及以上类别的胶片。

5.3 观片灯—95 —XX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DZZ03005-2014标题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版本号/修改次2014/0页数共8 页第2 页5.3.1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的有关规定。

5.3.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

5.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5.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方法、底片质量和质量分级的要求。

1.2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1. 3 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为AB级中灵敏度技术。

2.引用标准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2011 压力管道元件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射线检测GB/T19348.2~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2006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象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灯片3.射线检测人员要求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检测资格证书,评片人员必须持有Ⅱ级或Ⅲ级资格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射线检测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体检合格,评片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3.4射线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用透照工艺,合理使用暗室处理方法,并应熟悉焊接工艺、金属材料等知识,应了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工艺,熟悉有关压力管道元件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

3. 5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要求应符合通用部分有关要求。

4.射线检测和验收标准4.1范围:必须符合《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4.2凡要求进行100%射线检测的容器,对其A类和B类焊接接头应不低于JB/T4730.2-2005标准中质量等级Ⅱ级的要求。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规定了焊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

1.2本工艺依据JB/T4730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板厚2~50mm钢制压力容器和壁厚大于等于2mm钢管对接接头X射线和r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的要求。

1.3射线检测工艺卡是射线检测通用工艺的补充。

由RTⅡ级人员按图样,通用工艺、检测委托单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6357《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8465《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线型像质计》GB150《钢制压力容器》3.1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2射线检测人员未矫正或矫正的近(远)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小于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执行。

评片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4.辐射防护4.1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和GB18465的相关规定,曝光室应经环保部门测试合格。

,4.2透照时尽量在曝光室内进行,须现场检测时按照GB16357和GB18465的规定画定控制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作业事等。

4.3从事射线检测工作时,应配戴个人剂量仪,携带剂量报警仪,控制检测人员接受的最大射线照射剂量不大于每年5×10-2Sv。

5.设备、器材和材料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5.1.1使用设备见表1表1注:用r射线透照,当采用内透中心法,在达到像质计灵敏度达到JB4730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最小透照厚度下限减半。

5.1.2射线检测时,尽量选用较低管电压,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容器时接接头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的范围内。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1.1本工艺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方法、底片质量和质量分级的要求。

1.2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

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

1. 3 本工艺规程规定射线检测技术为AB级中灵敏度技术。

2.引用标准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2011 压力管道元件JB/T4730.2-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射线检测GB/T19348.2~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2006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象质计HB7684-2000 射线照相检验用线型象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灯片3.射线检测人员要求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检测资格证书,评片人员必须持有Ⅱ级或Ⅲ级资格证书。

3.2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射线检测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体检合格,评片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3.4射线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用透照工艺,合理使用暗室处理方法,并应熟悉焊接工艺、金属材料等知识,应了解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工艺,熟悉有关压力管道元件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

3. 5对接接头的表面质量要求应符合通用部分有关要求。

4.射线检测和验收标准4.1范围:必须符合《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4.2凡要求进行100%射线检测的容器,对其A类和B类焊接接头应不低于JB/T4730.2-2005标准中质量等级Ⅱ级的要求。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3.4.2 底片的象质计灵敏度选用按透照厚度及不同的透照方法选择表1至表3中要求达到的象质丝号。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引言射线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质量检测中。

本文档旨在规范射线检测工艺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设备准备在进行射线检测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 射线发生器:用于产生射线源,并具备设置射线强度和射线方向的功能。

- 检测介质:根据被检测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介质,常用的有液态或固态感光物质。

- 显影设备:用于显影感光物质中的曝光图像,可使用显影液或显影机等设备。

3. 检测工艺步骤3.1 准备工作•根据被检测物体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射线源,将其安装在射线发生器上。

•准备好所需的检测介质,并将其涂覆在被检测物体表面。

•将已涂覆介质的被检测物体放置在检测台上,并调整合适的角度和位置。

3.2 检测操作•打开射线发生器的电源,并设置合适的射线强度和射线方向。

•开始射线照射,并确保照射时间符合要求。

•照射完毕后,关闭射线发生器的电源。

3.3 显影处理•将显影设备准备好,并根据检测介质的要求进行显影处理。

•将显影液涂覆在已曝光介质上,然后进行显影时间的控制。

•完成显影处理后,将感光介质进行冲洗,以去除外部的显影液。

•将感光介质进行干燥处理,可以使用空气或设备进行干燥。

3.4 结果评定•检查显影图像,并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判断被检测物体是否合格。

•记录评定结果和相关数据,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射线检测时,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射线发生器和检测设备的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 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人员远离射线源的照射范围。

- 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射线伤害。

- 尽量选择低辐射的射线源,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射线检测工艺的规范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射线检测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工艺的安全性。

射线检测工艺标准

射线检测工艺标准

射线检测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和质量级。

1.2本工艺标准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通用的射线检测工艺标准,它与施工图纸和相关标准、规范配合使用。

2.编制依据2.1 本工艺标准主要依据JB4730编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测中若需执行行业标准时,应以现行行业标准为准。

2.2 本工艺标准执行时若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抵触时,应以现行行业标准为准。

3.射线检测范围及要求3.1 射线检测范围3.1.1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对接接头检测的数量抽查比例,应与施工图纸和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相一致。

3.1.2 焊接接头进行抽查检测时,若发现有不合格的缺陷,应做抽查数量双倍数目的补充检测抽查,双倍补充检测仍有不合格,则应对焊工焊接的全部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

3.2 射线检测要求3.2.1 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应执行G 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的规定,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不应低于AB级。

3.2.2 焊接接头质量的评定,应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测行业标准要求执行的相关标准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

4.检测人员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评片人员必须具备II级或II级以上的资格,操作人员必须具备I级或I级以上的检测资格。

4.2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符合JB4730标准4.3.3条的规定。

5.检测时机5.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

5.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

6.设备、胶片、增感屏6.1 射线机、观片机、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6.2 射线检测应使用中粒、中速工业用胶片和铅箔增感屏。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讲解

特种设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讲解

X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守则文件编号:1目的本工艺文件的目的是对射线检测对象、方法、人员资格、所用器材、工艺技术、质量分级、报告的填写与审核、资料档案等的控制和要求。

2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2.1本工艺文件规定了无损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2.2本工艺文件适用于我公司所开展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射线检测。

3编制依据3.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2 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3.3 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及质量分级3.4 GB4792-84 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5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6 SY/T4109-2005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3.7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 检测控制流程图5 检测控制要求5.1检测人员资格及要求5.1.1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5.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中)级和Ⅰ(初)级。

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5.1.3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1.4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6 检测前准备6.1仪器、设备、材料的选择6.1.1射线检测的主要设备为:定向工业X射线机、周向工业X射线机。

6.1.2 射线胶片6.1.2.1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射线探伤通用工艺MicrosoftWord文档

射线探伤通用工艺MicrosoftWord文档

射线探伤通⽤⼯艺MicrosoftWord⽂档⼀、射线探伤通⽤⼯艺1、主题内容与适⽤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射线检测的⽅法底⽚质量和评定的要求。

1.2本标准适⽤于材料厚度2-30mm的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照相⽅法。

2、引⽤标准〈〈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GB150-1998〈〈钢制压⼒容器〉〉JB/T4730-2005〈〈承压设备⽆损检测〉〉3、基本要求3.1标准采⽤JB/T4730-2005标准中规定的AB级照相⽅法。

3.2对探伤⼈员的要求3.2.1从事射线检测的⼈员必须持有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资格证书,评⽚⼈员必须持有省市质量监督部门办法的射线检测资格证书。

3.2.2射线⼈员必须⾝体健康,经体格检查合格,评⽚热源的视⼒应每年检测⼀次,矫正视⼒不得低于1.0。

3.2.3探伤⼈员应能熟练操作射线机,正确选⽤透照⼯艺,合理使⽤暗室处理⽅法。

3.2.4探伤⼈员应能熟悉焊接⼯艺,⾦属材料等知识,应了解压⼒容器的制造⼯艺,熟悉有关压⼒容器的法规,标准和技术⽂件。

3.3焊缝的外表要求3.3.1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质量(包括余⾼⾼度)应经外观检测合格,表⾯的不规则状态在底⽚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作适当的修磨。

3.3.2焊缝两侧应清楚焊扒,飞溅物⼤呢感,焊缝表⾯和热影响区表⾯不允许有裂纹,⽓孔,弧坑和夹渣等缺陷。

4、检测⽐例和验收标准4.1射线检测⽐例必须符合〈〈容规〉〉,GB和设计⽂件的要求。

4.2全部射线检测(100%)的焊缝采⽤JB4730标准的II级为合格,局部射线检测(20%)的焊缝III级为合格。

4.3局部检测的容器对其他所有的T型连接部位,以及拼接封头(管板)对接接头,必须进⾏100%射线检测。

4.4局部检测的容器如焊缝上开孔,离焊缝连缘开孔,则开孔中⼼两侧各不⼩于1.5倍开孔范围内的焊缝,被补强圈,⽀座,垫板所覆盖的焊缝必须进⾏100%射线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检测通用工艺守则文件编号:1目的本工艺文件的目的是对射线检测对象、方法、人员资格、所用器材、工艺技术、质量分级、报告的填写与审核、资料档案等的控制和要求。

2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2.1本工艺文件规定了无损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2.2本工艺文件适用于我公司所开展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射线检测。

3编制依据3.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2 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3.3 GB/T12605-90 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及质量分级3.4 GB4792-84 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5 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6 SY/T4109-2005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3.7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 检测控制流程图5 检测控制要求5.1检测人员资格及要求5.1.1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5.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中)级和Ⅰ(初)级。

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5.1.3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1.4 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6 检测前准备6.1仪器、设备、材料的选择6.1.1射线检测的主要设备为:定向工业X射线机、周向工业X射线机。

6.1.2 射线胶片6.1.2.1 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6.1.3观片灯6.1.3.1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6.1.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6.1.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6.1.4.2 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

校验方法可参照JB/T4730附录B(资料性附录)的规定进行。

6.1.5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金属增感屏。

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1.6 像质计6.1.6.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

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 7902的规定,JB/T 7902中未包含的丝径、线号等内容,应符合HB 7684的有关规定。

6.1.6.2 像质计的材料、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表6-2的规定。

6.2 检测技术及工艺准备6.2.1检测工艺卡6.2.1.1检测工艺卡由具有RTII级或以上资质人员编制。

工艺卡的要求应与所执行的技术规范及本工艺文件相符。

6.2.1.2检测工艺卡由具有RTII级或以上资质人员审核批准。

6.2.2射线检测技术的选择6.2.2.1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6.2.2.2 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 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6.2.2.3 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 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它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6.2.3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6.2.3.1 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图6-1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

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6-1规定的X射线管电压。

但对钢、铜及铜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对钛及钛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40kV;对铝及铝合金材料,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30kV。

1-铜及铜合金;2-钢;3-钛及钛合金;4-铝及铝合金图6-1 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X射线最高透照管电压6.2.4透照布置6.2.4.1透照方式6.2.4.1.1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

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典型的透照方式参见JB/T4730-2005附录C(资料性附录)。

6.2.4.2透照方向6.2.4.2.1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

6.2.4.3一次透照长度6.2.4.3.1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K进行控制。

•不同级别射线检测技术和不同类型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应符合表6-4的规定。

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参照JB/T4730-2005附录D(资料性附录)的曲线图确定。

6.2.5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和投照次数6.2.5.1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时应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a)T(壁厚)≤8mm;(b)g(焊缝宽度)≤D o /4。

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

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

6.2.5.2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次数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 D o≤0.12时,相隔90°透照2次。

当T/ D o>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一次。

鉴于透照一次不能实现焊缝全长的100%检测,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出范围,并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

6.2.6焦距的选择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式的要求:AB级射线检测技术:f ≥ 10d·b 2/3B 级射线检测技术: f ≥ 15d·b 2/3•有效焦点尺寸d 按JB/T4730-2005附录E(规范性附录)的规定计算。

6.2.6.1 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

6.2.6.2 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

6.2.7曝光量6.2.7.1 X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min;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20mA·min。

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

6.2.8曝光曲线6.2.8.1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做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

6.2.8.2 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以及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

6.2.8.3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

6.2.9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6.2.9.1 应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滤波板、准直器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

6.2.9.2 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当在使用中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铅字标记,一般B铅字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

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

若底片上不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6.2.10像质计的使用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接接头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

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

6.2.10.1 像质计放置原则a) 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

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

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b) 单壁透照中,如果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允许放置在胶片侧。

c) 单壁透照中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进行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应识别像质计丝号,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d) 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 F标记的影像应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6.2.10.2 原则上每张底片上都应有像质计的影像。

当一次曝光完成多张胶片照相时,使用的像质计数量允许减少但应符合以下要求:a) 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3个像质计;b) 球罐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球心的全景曝光时,至少在北极区、赤道区、南极区附近的焊缝上沿纬度等间隔地各放置3个像质计,在南、北极的极板拼缝上各放置1个像质计;c) 一次曝光连续排列的多张胶片时,至少在第一张、中间一张和最后一张胶片处各放置一个像质计。

6.2.10.3 小径管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JB/T4730-2005附录F(规范性附录)规定的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金属丝应横跨焊缝放置。

6.2.10.4 如底片黑度均匀部位(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

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

6.2.11标记6.2.11.1 透照部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组成。

标记一般由适当尺寸的铅(或其他适宜的重金属)制数字、拼音字母和符号等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