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简述决策的含义及特点

简述决策的含义及特点
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选择时,经过分析比较后选择一种或多种可行行为方案的过程。
决策通常需要根据信息、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评估和选择。
决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性:决策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某种效果。
在做决策时,人们通常会明确地制定目标,并选择与目标相符合的行为方案。
2. 不确定性: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存在不确定因素。
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但是并不总是能够准确预测每个选择的后果。
决策者需要根据现有信息和经验进行评估,然后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
3. 有风险性:决策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决策者需要在评估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得失,并做出有利于达到目标的选择。
4. 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有些决策可以进行调整和撤回,而有些决策一旦做出,就不可逆转。
不同的决策可能对个人、组织或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慎重考虑。
5. 多目标性: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不同的目标可能会相互矛盾,需要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权衡和优先级排序。
6. 带有选择的结果:决策的结果是选择的结果,即选择了某种行为方案后,会带来一系列结果。
这些结果可能包括预期的收益、风险、影响等,决策者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总之,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目标的制定和权衡、选择的评估和判断等多个方面。
决策者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境和目标,灵活运用各种决策方法和工具,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
第七章 行政决策

6.弹性原则 行政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变化的,并 且任何一个行政决策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其 他相关要素的变化。为此,决策要有弹性,即决策 要适应事物的变化,保持有调节的弹性,备好应变 性计划和措施,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
7.民主原则 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 益,让公众行使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民 主权利,由决策集团、智囊团、人民群众三 方面有机结合的决策过程。
四、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一)有些择定的决策方案有必要局部试点 一些重大的、缺乏经验的、不确定因素多的、 目标不易量化的问题,虽已择定了决策方案,还不 能马上普遍实施,而要通过局部试点,以取得方案 可行的验证资料或实施后果影响的数据,既可优选 方案,也可积累一些实施经验。如建立经济特区的 决策方案,就是通过局部试点验证后才实施起来的。
确定决策目标,务必要求: (1)从实际出发,切中要害。 (2)要合理合法。 (3)要具体明确,力求标准定量化。 (4)要综合平衡,把好目标之间主次、轻 重关系。 (5)要明确规定资源、环境、法规、时限 等限制和约束条件,量力而行。
二、集思广益,拟定备择方案
(一)拟订方案的过程 在明确决策目标后,通过调查研究,运 用适当方法,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办法, 即可能性方案(或称备择方案)的行为与过 程,这就是拟订方案。
追踪决策是一项更为复杂而困难的决策活动,表现 出如下特点: 1)回溯分析。需要对原有决策进行客观冷静分 析,找出问题及原因,重事不重人,还要看到原有 决策的合理因素。 2)非零起点。原有决策已有消耗,并已产生实 际影响,对此要果断处理,尽量减少损失。 3)双重优化。既要在诸多替代方案中选优,还 要优于原有决策。 4)心理效应多。在有关决策人员心理上会引起 强烈感情动荡,容易失去公正,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七章行政决策

(3)、理性决策模式
①、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 的目标。
②、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③、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④、决策者能有意义的评估这些选择。 ⑤、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
策者提出的价值。
“有限理性”模式
①、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态的 所有信息。
②、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③、决策者占有了有关决策状态的简单印象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2、信息原则 3、预测原则 4、可行原则 5、择优原则 6、弹性原则 7、民主原则
三、行政决策基本程序和方法
1、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1)、发现问题是行政决策活动的起始
点 (2)、明确目标,为决策活动指明方向 2、集思广益,拟定备择方案
3、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
有力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的进程。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全民参与决策成为可能,有利于提
高政府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强化对政府决策执行过程的监
督,从而减少政府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变形。 网络技术应用改变了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性,从而能够
使部分决策权回归社会。
互联网技术的缺陷及其对政府 决策的负面影响
4、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四、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1、行政决策体制的概念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
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 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总称。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行 政决策体制也由个人决策体制逐步向集 体分工的组织体制发展。
2、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系统
(1)、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 ①、确定决策问题、目标体系和研究课
题。 ②、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拟定若干备
简述领导决策的含义及特点

简述领导决策的含义及特点所谓决策就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某种目标,遵循决策程序,运用相关知识与信息,对所面临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抉择,从而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
领导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是领导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决策是科学决策的核心。
科学决策就是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借助科学的工具,以尽可能小的社会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即领导决策具有科学性。
如果不进行科学决策,一些领导决策看似符合实际情况,但却无法执行。
有些领导者认为只要制订决策就算是完成了决策,因而忽视了决策的正确性问题,结果导致决策失误。
领导决策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理论依据,要服务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决策具有预测功能,这一功能要求决策者必须全面地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包括有关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要善于利用可能的多种手段来获取信息。
其次,领导决策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大量的信息材料,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形成科学的决策,避免决策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领导决策主要有五个特点:( 1)正确性;( 2)前瞻性;( 3)创造性;( 4)风险性;( 5)权变性。
正确的领导决策应该是高瞻远瞩的,否则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
不同时期需要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达到领导的最佳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概括起来说,领导决策的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前瞻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前瞻性”,既包括领导决策要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也包括领导决策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科学发展观。
由此可见,“前瞻性”的重点在于不断进行战略思考。
所谓“一叶落而知秋”,同样,从领导决策角度看,就是要以对未来的超前思考去洞察问题、把握规律、增强预见性,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
二、创造性。
领导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决策本身又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决策的本质

利用通信方式,向一个专家小组进行调查,将专 组织决策对组织内个人具强制性。
属单纯执行性决策,重点是对日常作业进行有效的组织,解决具体怎样做;
家小组的判断预测加以集中、反馈,并反复调查 头脑风暴法:群体成员围桌而坐,群体领导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然后成员在一定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
(1) 匿名性 任务的日常分配、人力安排等
个人决策则主要由决策者单独进行决策,独自拍板。
(2) 反馈性 指决策事件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后果及概率都无法确定,只能依靠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和估计做出决策
(S-V)·X0-C=0 所以
(3) 收敛性 非常规或例外决策,在管理中很少重复出现、无先例可循的决策
常规或例行性决策,在日常管理中以(基本)相同形式重复出现的决策 电子会议:群体成员围坐在一张马蹄形桌子旁,这张桌子上除了一系列的计算机终端外别无它物。
• 4、责任不清
集体决策的常用方法
1、德尔菲法 2、名义群体法 3、头脑风暴法 4、电子会议
德尔菲法
(1)量、本、利的含义: 缺点:思想表述受到打字速度影响; 即决策就是针对问题和目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根据决策的常规性不同分类
•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小组法,是采用征询意见表, 非常规或例外决策,在管理中很少重复出现、无先例可循的决策
在组织管理中合 执行管理决策中,
理选择、使用人、日常作业方面的
财、物
具体决策
特点
影响时间长范围 影响时间较短范
广,重点在组织 围较小,重点在
与环境的关系, 组织内部资源的
解决组织做什么;有效利用,解决
高层管理者
如何做;中层
属单纯执行性决 策,重点是对日 常作业进行有效 的组织,解决具 体怎样做;基层
管理学中决策的概念

管理学中决策的概念在管理学中,决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在面临一个问题或者局面时,通过分析和选择,做出一个确定的选择或者行动方案。
决策是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现代企业中,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决策的概念决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含义。
在管理学中,决策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分析和选择,做出一个确定的选择或者行动方案。
简单来说,决策是指在面临多种选择时,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评估、选择和实施等。
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二、决策的特点1. 风险性决策是一个带有风险的过程,因为决策者所面临的信息不完全,未来的情况也难以预知。
因此,决策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和判断力,以便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2. 不可逆性决策的结果是不可逆的,一旦做出了决策,就难以回头。
因此,决策者需要在做出决策之前,对各种可能的结果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
在现代企业中,决策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管理者,都会面临不同的决策问题。
因此,决策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决策方法和工具。
三、决策的过程决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问题识别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识别问题。
决策者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以便在后续的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2. 信息收集在问题识别之后,决策者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
信息收集的方式可以是调查、观察、分析等多种方法。
决策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在做出决策时能够有充分的依据。
3. 方案评估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之后,决策者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是定量的或者定性的,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SWOT分析等。
管理学阶段作业3参考答案

管理学阶段作业3参考答案离线作业3第七章决策一、判断题1.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一般决策。
()3.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4.满意决策模型是在“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 ) 5.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大于成本总额的点。
(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下面的描述中,哪一种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③)①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②决策是SWOT分析③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④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2.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②)。
①成本最低的方案②较为满意的方案③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④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3.决策条件或自然状态是明确的,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结果,这种决策称为(④)。
①预测型决策②风险型决策③非确定型决策④确定型决策4.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点在于(①)。
①各方案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未知②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③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未知④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已知三、多项选择题1.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来划分决策方法有(①③④)。
①确定型决策②周密型决策③风险型决策④非确定型决策2.组织(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比较优点是(①③④)。
①集思广益②决策速度慢快③有利于决策的执行④更能承担风险。
3.与规范决策理论相比较的行为决策理论包括(①②③)模型。
①有限理性②成功管理③社会④“满意”标准4.决策的过程一般包括(①④)。
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订备选方案③评价备选方案④抉择方案和实施决策方案5.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因素。
(②④)①决策的重要性②决策者③其他有关人员④环境因素。
6.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一般包括(②③)。
①盈亏平衡分析②决策树③悲观准则④损益表四、简答题1.决策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1)、决策的含义基于组织的使命,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简述管理就是决策的含义

简述管理就是决策的含义管理就是决策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决策是管理者选择行动方案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这种选择涉及对信息、知识和未来的预测,因此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以下将从决策的概念、特点、分类、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简要阐述管理就是决策的含义。
决策的概念决策是指在不同可行方案之间进行选择以求达到目标的行为过程。
在管理中,决策是管理者根据目标和环境情况,对于可能的行动方案进行选择和实施的过程。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成败。
决策可以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或操作性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都需要进行决策。
决策的特点决策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目标导向、选择性和时间限制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和环境变化加剧了决策的不确定性,使决策者需要具备更多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同时,决策往往伴随着风险,因为未来情况无法准确预测,决策者必须承担一定风险。
决策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选择,要求明确的目标作为决策的依据。
决策者需要在多个方案中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决策过程具有选择性。
另外,决策也存在时间限制,决策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决策,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运转。
决策的分类决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根据决策过程的结构程度可以分为程序决策和非程序决策;根据决策的性质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决策;根据决策的性格可以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等。
决策的过程决策过程通常包括问题诊断、信息收集、方案制定、方案评估和选择、实施和监督等阶段。
在问题诊断阶段,决策者需要准确理解问题,并确定决策的目标。
信息收集阶段是为了获取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在方案制定阶段,决策者需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
方案评估和选择阶段是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最后,在实施和监督阶段,决策者需要将选择的方案付诸实施,并定期监督和评估实施效果。
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三章公共决策

第三章 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含义二、决策类型三、决策的前提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先秦时期,《韩非子·孤愤》中出现了决策•20世纪中叶,美国形成决策理论•决策是人们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作出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抉择。
•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决策往往被视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伊斯顿和拉斯韦尔——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西蒙——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渐进主义解释•罗森布鲁姆——《公正行政: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等同于公共行政)•阿利森——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理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决策的一般特征(属性):预见性,选择性(重要特性,灵魂),主观性•管理的特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行政的特性: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决策的内容: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有可检验性)•方案选择(拟定方案要考虑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通过综合的比较和评估,在被选方案中比较孰优孰劣)“霍布森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二、决策类型联想公共组织的类型•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性决策(又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重复性),非程序性决策•决策目标的多寡——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原始决策(初始选择),追踪决策(修正后的二次决策)•根据决策影响时间长短———长期决策,中期决策,短期决策。
•决策者在管理系统的层级——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决策管理)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

第二节决策与计划职能一、决策与决策理论1.决策的含义决策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决策的定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本书认为,决策是管理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关于对决策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二是决策的本质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三是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的依据和原则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来讲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难以正确做出决策,所以。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出最优的决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获取全部的信息;二是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三是能够预测每一个决策方案可能的执行结果。
但事实上这三个条件是不可能全部具备的,正是这个原因,决策时不能遵循最优的原则,而只能遵循满意的原则。
3.决策的普遍性决策问题的普遍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决策角色的普遍性。
在日常生活或社会组织中,每一个人都要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决策,因此,决策者角色具有普遍性。
(2)决策活动的普遍性。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即是决策”,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五个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的核心。
表3-1列举了管理职能中所面临的部分决策问题。
4.决策理论(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其后的学者对决策行为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管理学原理 决策

15
5年
第二步:计算期望值
方案1: 30×0.3+25×0.5+12×0.2 ×5=119.5万 方案2: 25×0.3+20×0.5+14×0.2 ×5=101.5万 方案3:18×0.3+16×0.5+15×0.2=82万 第三步:方案选择——方案1
练习2:
某企业为了扩大某产品的生产,拟建设新厂,据市场预测,产品销路 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有三种方案可供企业选择:
Analysis of
Alternatives
Selection of an
Alternative
Dodge
Toyota
Toyota
Ford Jeep
Mazda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ternative
Audi
Isuzu
Ford
Jeep
•Price •Comfort •Durability •Repair Record •Performance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结构良好的问题:一目了然的、熟悉的、易定义的 程序化决策 - 用于处理结构化的问题 对管理者斟酌决定的要求最小化;提高组织效率
结构不良的问题:新颖的、不经常发生的、信息模糊 的和不完整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 - 用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引起已形成习惯的反应;更频繁地发生在高层管理者 上
组织层次 Level in Organization
Programmed Decisions
程序化决策
Well-Structured结构良好
Nonprogrammed Decisions
非程序化决策
Lower底层
3.按决策分析的方法划分
《管理学基础》学习情境三练习题

学习情境三科学决策1.何谓决策?试分析决策的含义。
所谓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做如下理解。
(1)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是为实现组织的某一目标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决策。
(2)决策的条件: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
决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在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决策要以可行方案为依据,决策时不仅要有若干个方案来相互比较,而且各方案必须是可行的。
(3)决策的重点:比较分析备选方案。
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征之一。
(4)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
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为实现目标寻求有效的途径,即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
科学决策理论认为,追求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现实。
因此,科学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即追求的是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够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他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可行方案。
2.简要分析决策的基本过程。
决策过程是指从问题提出到方案确定所经历的过程。
它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一个瞬时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1)识别决策问题。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决策,是因为存在着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为了识别决策问题,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需要立即行动。
为此,决策者要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有效的逻辑推理,找到问题的本质。
(2)明确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3)拟订可行方案。
问题一旦明确,管理者就要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出多个可行的方案。
拟订可行方案时,管理者必须牢记决策目标,根据已经具备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然后经过比较分析后选出比较理想的方案。
(4)比较分析方案。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科学决策)

管理学原理教案(首页)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续页)三、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决策者因素3.组织文化4.时间因素任务二一、定性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
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它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中在一起,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这种方法适合于解决那些比较单一、严格确定的问题。
1.头脑风暴法实施的原则1.1提出不同的意见1.2追求数量1.3禁止批评和评论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2.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3.运用该方法要注意的问题3.1资选择适当的专家3.2 确定适当的专家人数3.3拟好意见调查表(四)哥顿法哥顿法主要是通过会议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引导,让与会者进行讨论,但会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实际上只有主持人自己知道,其他与会者都不知晓。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与会者避免受思维定势的约束,使大家能跳出框框去思考,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以实现方案的创新。
哥顿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变陌生为熟悉”,即运用熟悉的方法处理陌生的问题;二是“变熟悉为陌生”,即运用陌生的方法处理熟悉的问题。
二、定量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1.盈亏平衡分析法2.企业经营安全状况分析(二)风险型决策方法1.决策树的构成2.决策树的计算方法3.单级决策树4.多级决策树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尾页)。
管理学阶段作业3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3第七章决策一、判断题1.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一般决策。
()3.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4.满意决策模型是在“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 ) 5.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大于成本总额的点。
(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下面的描述中,哪一种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③)①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②决策是SWOT分析③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④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2.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②)。
①成本最低的方案②较为满意的方案③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④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3.决策条件或自然状态是明确的,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结果,这种决策称为(④)。
①预测型决策②风险型决策③非确定型决策④确定型决策4.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点在于(①)。
①各方案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未知②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③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未知④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已知三、多项选择题1.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来划分决策方法有(①③④)。
①确定型决策②周密型决策③风险型决策④非确定型决策2.组织(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比较优点是(①③④)。
①集思广益②决策速度慢快③有利于决策的执行④更能承担风险。
3.与规范决策理论相比较的行为决策理论包括(①②③)模型。
①有限理性②成功管理③社会④“满意”标准4.决策的过程一般包括(①④)。
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订备选方案③评价备选方案④抉择方案和实施决策方案5.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因素。
(②④)①决策的重要性②决策者③其他有关人员④环境因素。
6.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一般包括(②③)。
①盈亏平衡分析②决策树③悲观准则④损益表四、简答题1.决策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1)、决策的含义基于组织的使命,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
第一章 决策概述

2、按决策范围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1)宏观决策 宏观决策也叫战略决策,指全局性和长 期性的战略决策,需要作出准确的定性分 析与判断。 (2)微观决策 也称战术决策,指基层的、局部性、战 术性问题的决策,是宏观决策的延续,比 较注重作定量分析。
3、按思维过程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 决策 (1)程序化决策是指可以制定出固定程序 进行处理的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没有一套固定的 程序,只能采用“现裁现做”的方式进行 处理的决策,或者说是不能准确表达过程 的决策。程序化决策又称重复性决策,非 程序化决策又称一次性决策,非常规性决 策。
1、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
需实现的目标
决策或是为 了解决某个 问题,或是 为了实现一 定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无 从决策,没有 问题则无需决 策。
因此,决策的前提 条件是: –要解决的问题必 须十分明确。 –所追求的目标必 须可检验可衡量。
需解决的问题
2、决策条件:有若干可行的备择方案
“多方案抉择” 一个方案无从 比较其优劣, 也无选择的余 地。 是科学决策的 重要原则。
许多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一、决策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多种决策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1、按决策主体分为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 这是按照决策者的人数所进行的决策分 类。
(1)个体决策责任。 个人价值系统对决策的影响:
2、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指政党和国家在较长时期所采取的基本 原则或所要走的基本道路,依其范围大小,又可 分为总路线和各种工作中的具体路线。 方针指在某个具体时间和问题上的基本原则。 政策一般指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任务所制 定的行动目标和准则。 以上几个词语在同时使用时,也体现出一种 层次关系,即: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可以把它 们当作大小不同的决策来看。
正确理解决策的含义简答题

决策的含义与重要性
决策的含义是指从多个可选方案中选择一个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对不同方案的评估、比较和选择,目的是达成一个目标或者解决一个问题。
在个人生活、组织管理和政治领域中,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
决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问题。
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或者需要达成一个目标时,有很多种可能的方案可供选择。
但是,只有通过决策,我们才能够选择最优的方案,达到最好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对于个人来说,决策意味着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学习和娱乐方式等。
对于组织来说,决策意味着更好地管理和运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政治领域来说,决策意味着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公共资源,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然而,决策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有效的决策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决策技巧:
1. 确定目标和价值观:在决策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这有助于自己更好地评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2. 收集信息:决策需要依据充分的信息,因此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 制定备选方案:制定备选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并选择最优的方案。
4. 考虑风险和后果:决策需要考虑不同方案的风险和后果,这有助于自己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情况,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5. 征求他人意见:征求他人意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并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决策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管理学离线作业三答案

离线作业3参考答案第七章决策一、判断题1.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答案讲解: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一般决策。
(×)答案讲解: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及业务决策三种。
3.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答案讲解:有限理性模型。
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4.满意决策模型是在“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 √ )答案讲解: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
它的主要观点如下:①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一个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②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追求理性,决策者只要求“有限理性”。
③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5.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总额大于成本总额的点。
( × )答案讲解:盈亏平衡分析。
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在直角平面坐标系中企业利润为零的点,也即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与成本总额相等的点。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下面的描述中,哪一种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③)①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②决策是SWOT分析③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④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答案讲解: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组织的决策者以其知识、经验、掌握的信息为依据,遵循决策的原理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组织未来的行动目标,并从两个以上可能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2.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②)。
①成本最低的方案②较为满意的方案③各个目标都最佳的方案④实现利润最大的方案答案讲解:满意决策。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具体理解如下: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①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最优的原则是:①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②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②最优决策条件不能满足的原因:①组织内外存在的很多因素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②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③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3)决策的依据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依据。
管理者在收集信息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因决策水平提高而给组织带来的利益)超过为此而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该信息。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尔菲法
方法: 方法:
确定预测题目 选择专家 制定调查表 预测过程 作出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有下述特点: 德尔菲法有下述特点:
匿名性 多轮反馈 统计性
16
4.2 计量决策
风险决策和决策树法 现值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经济效益分析法 概率论 效用论 期望值 博弈论 线形规划
17
定量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7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决策的正确性 决策的创造性 决策的风险性 决策(执行 的速度与灵活性 决策 执行)的速度与灵活性 执行
8
集体决策
许多甚至绝大部分重要的企业决策都是通过管理者 集体而不是个人做出的。集体决策在一些方面要优 于个人决策。 然而,集体决策也存在一些缺陷。集体决策通常要 比个人决策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让具有不同利益 和偏好的人对一个问题达成一致是比较困难的。另 外,与单个管理者做决定一样,集体决策也会受到 偏见的影响。集体偏见的主要根源在于集体思维。
19
盈亏平衡点分析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单价× 单价×销售量 =利润 总成本 利润+总成本 利润 =利润 (总固 利润+( 利润 定成本+总可 定成本 总可 变成本) 利润 变成本)=利润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单位可变成本× 单位可变成本× 销售量) 销售量)
20
风险型决策方法
当一个决策方案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 斥的可能状态, 斥的可能状态 , 每一种状态都以一定的可能 性出现,并对应特定的结果时, 性出现 , 并对应特定的结果时 , 这种已知方 案的各种可能状态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 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14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
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 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 , 即通过有关专 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 家之间的信息交流 , 引起思维共振 , 产生组 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原则 独立思考,开阔思路, 独立思考,开阔思路,不重复别人的意见 意见建议越多越好, 意见建议越多越好,不受限制 对别人的意见不作任何评价 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意见
悲观法的决策者在进行方案取舍时以 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 准 ( 即假定每个方案最不利的状态发 生 ) , 再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 者对应的方案。 者对应的方案。 空城计的成功
26
折衷法
( 1) 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状态中的最小值和最 ) 大值; 大值; ( 2) 决策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矢口否认芭 ) 给定最大值系数a 给定最大值系数 (0<a<1), 最小值的系数随 , 之被确定为1-a 。a也叫乐观系数,是决策者冒 也叫乐观系数, 之被确定为 也叫乐观系数 或保守)的程度的度量。 险(或保守)的程度的度量。 (3)用给定的乐观系数 和对应的各方案最大 )用给定的乐观系数a和对应的各方案最大 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 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 (4 取加权平均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所 选方案。 选方案。
第四章 决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1.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了解决策 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点 的过程。 的过程。 2.认识决策的类型,掌握决策的基本 认识决策的类型, 认识决策的类型 方法。 方法。
1
第四章 决策
第1节 决策的含义 第2节 决策的类型 第3节 决策的行为 第4节 决策的方法
11
决策者的多元化
改善集体决策的另外一种方法, 改善集体决策的另外一种方法 , 是促进决策 集体成员的多元化。通过将不同性别、 集体成员的多元化 。 通过将不同性别 、 不同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 不同国籍以及不同部门的管理者 组织在一起,能够扩展人生经验的幅度, 组织在一起 , 能够扩展人生经验的幅度 , 能 够在形成、 评价、 够在形成 、 评价 、 选择备选方案的过程中生 成更多的观点。 成更多的观点。
4
个人价值系统对决策的影响
个人价值系统影响决策者以某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 来反映刺激物。 来反映刺激物。 个人价值系统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包括对问题的判断、 个人价值系统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包括对问题的判断、 对情报信息的判断和对方案的抉择。 对情报信息的判断和对方案的抉择。 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迅速有效感知事物 有助于认识事物本质 有助于从不完全信息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 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大胆的选择。 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大胆的选择。 消极作用: 消极作用: 因循守旧 先入为主
9
集体思维的危险
所谓集体思维( 所谓集体思维( groupthink),是指集体成 ) 员为了达成一致, 员为了达成一致 , 以对决策相关信息不做准 确评价为代价, 确评价为代价 , 从而导致有缺陷的决策的现 象。
10
魔鬼的争辩与辩证的质询
魔鬼的争辩(devil’s advocacy)是对于选择 魔鬼的争辩 是对于选择 出的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关键分析, 出的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关键分析,目的是 在实施之前确定其优点和不足。 在实施之前确定其优点和不足。通常由决策 集体的一个成员扮演魔鬼争辩的角色。 集体的一个成员扮演魔鬼争辩的角色。 辩证的质询(dialectical inquiry)则更前进了 辩证的质询 则更前进了 一步。就一个决策问题安排两组管理者, 一步。就一个决策问题安排两组管理者,每 一组都要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 一组都要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并从中选择 出一个行动方案。 出一个行动方案。高层管理者听取每一组对 其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说明, 其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说明,以及对另外一 组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批评。 组选择出的方案进行的批评。
12
第4节
决策的方法
4.1 主管决策 4.2 计量决策
13
第4节
4.1 主管决策
决策的方法
含义: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 含义: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采用有效的 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 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 知识和经验,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资料, 知识和经验,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 出决策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出决策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作出评价 和选择。 和选择。 方法:德尔菲法、 方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优点:方法灵活,通用性大,易于接受, 优点:方法灵活,通用性大,易于接受,适用 于非程序决策。 于非程序决策。
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盈亏分析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 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后悔值法
18
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的特点, 确定型决策方法的特点,是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 提条件,模型就给出特定的结果。 提条件,模型就给出特定的结果。 盈亏平衡点法的基本原理 Q* =F/(P-V) =F/(P-V) S=(Q- Q*)/Q ( 式中S为经营安全率 为经营安全率, 值越大说明企业对市 式中 为经营安全率,S值越大说明企业对市 场的适应能力越强,企业经营状况越好; 为现 场的适应能力越强 , 企业经营状况越好 ; Q为现 实产量, 为盈亏平衡点产量。 实产量,Q*为盈亏平衡点产量。
状态 A1 A2 A3 A4 S1
600 800 350 0
S2
400 350 220 250
S3
-150 -300 50 90
2
第3节
决策的行为
3.1 个人因素 3.2 群体因素
3
第3节
3.1 个人因素
决策的行为
个人问题的感知方式
影响人们对问题的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验。 影响人们对问题的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验。 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应重视我们的经验和直觉。 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应重视我们的经验和直觉。
个人价值系统
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 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 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 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
22
决策树
23
A10年销路一直好(概率0.6) 年销路一直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好 方案1、 方案 、建大厂 投资250万 投资 万 1 B10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0.2) 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不好 C、头3年销路好 、 年销路好, 年销路好 年销路不好( 后7年销路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不好 概率0.2) 方案2、 方案 、建小厂 投资100万 投资 万 2 A10年销路一直好(概率0.6) 年销路一直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好 B10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0.2) 年销路一直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一直不好 C、头3年销路好 、 年销路好, 年销路好 年销路不好( 后7年销路不好(概率 ) 年销路不好 概率0.2)
24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乐观法(大中取大法) 乐观法(大中取大法)
指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方案取舍时以各方案在 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 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即假定各方案 最有利的状态发生) 最有利的状态发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 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 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
25
悲观法(小中取大法) 悲观法(小中取大法)
27
后悔值法
(1)计算损益值的后悔值矩阵 ) (2)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 )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 № (3)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者, )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者, 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值法选取的 方案。 方案。
28
课堂练习
29
在不同的自然状态S1-S4条件下,方案A1-A4会出现不同结果。由 在不同的自然状态 条件下,方案 会出现不同结果。 条件下 会出现不同结果 于自然状态S出现的不确定性 因此可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出现的不确定性, 种不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于自然状态 出现的不确定性,因此可用 种不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