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和计划
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决策计划
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决策计划
管理工作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职能决策。
企业要顺利运营,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决策计划。
生产决策计划:明确生产流程设计、生产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目标等。
采取科学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方法,实时跟踪和调整生产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营销决策计划:制定合理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提供达到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财务决策计划:制定年度预算,按月季度进行财务分析,对比实际业绩与预算,调整和优化财务决策。
规范企业内部资金流通,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决策计划: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做人才需求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评优与薪资激励机制,保持企业人才梯队。
信息决策计划:建立企业宽带网络,实施管理软件,完善与外部联系的信息平台,提升决策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系统全面的管理决策计划,协调各职能之间,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待未来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2004年10月11日)第3章计划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
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5.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其主要特征为:(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1)现实性原则。
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略思维与决策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着战略思维与决策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战略思维的概念与内涵战略思维是指企业管理者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所展现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
它包括了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以及对市场变化的预测等方面。
战略思维的核心是要形成对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决策,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
战略思维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长远规划的能力、风险管理的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协调能力。
而在企业管理中,战略思维不仅仅是管理者个人的素质,更是整个组织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二、战略决策的重要性战略决策是企业管理者在制定长期目标和未来规划时所做出的重要决策。
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战略决策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而一个错误的战略决策则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
因此,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战略思维与决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环境分析与行业研究战略思维与决策首先体现在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与行业研究上。
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对市场趋势、竞争对手、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来把握市场动态,发现机遇与挑战。
只有准确把握市场趋势,企业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规划。
2.内部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战略思维与决策还体现在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上。
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资源和优势,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通过战略思维的整合,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管理中的领导者的战略规划与执行
企业管理中的领导者的战略规划与执行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的战略规划与执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组织内负责指导和决策,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经营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的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关键要素,并介绍一些建议以帮助领导者有效实施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领导者需要仔细分析内外部环境,确立组织的长期愿景和目标,并制定战略计划。
在规划过程中,领导者应该聚焦于战略定位、竞争优势、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
他们应该考虑组织目标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并确保战略与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愿景相一致。
一旦战略规划确定,领导者需要将其转化为可行的行动计划。
执行战略计划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为了有效执行战略,领导者需要:1. 激励员工:领导者应该能够激励和鼓舞员工,使其理解和认同组织的战略目标。
他们应该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领导者应该与员工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他们应该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分享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3. 管理变革:战略执行过程中,领导者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变化。
他们应该具备应对变革的能力,并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的转型过程。
他们应该能够调整战略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 监测和评估绩效:领导者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监测战略执行的进展和结果。
他们应该认真分析数据和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战略规划与执行的成功离不开领导者的坚定决心和决策能力。
领导者应该能够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他们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够把握时机,迎接挑战。
然而,领导者在战略规划与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项重要的挑战是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业绩。
有时候,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领导者可能会放弃长远规划,这可能会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个挑战是将战略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管理学中:计划与决策的关系是什么?
管理学中:计划与决策的关系是什么?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
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在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西蒙: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对诸行动方案进行评价和抉择,对于付诸实施的方案进行评价,(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
扩展资料决策的分类:1、确定型决策一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那么这类决策被称为确定型决策。
比起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性决策,确定型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是比较容易求解的问题。
2、风险型决策一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一如果决策问题所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4、战略决策一战略决策是为了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一般由企业高层决策者做出。
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
战略决策包括组织目标和大政方针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改造等等。
或者:战略决策是指事关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远景的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方面的决策。
5、战术决策.一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所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依据。
6、业务决策一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企业内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日常工作效率的决策。
其中包括:作业计划的制定,生产、质量、成本,以及日常性控制等方面的决策。
业务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影响局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决策。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有哪些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有哪些1.决策企业决策方案和决策结果两个部分,分别指企业的战略、决策、战略意图以及重大事件决定。
对企业来说,重要决策包括:①战略决策。
它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的科学判断和战略构想的结果。
②规划决策。
它是指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需要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依据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以及所确定的目标,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和特点、竞争环境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因素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相关的重大经营决策及其实施方案的总称。
③决定决策。
它是在企业决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的汇总和协调工作。
④评估决策。
决策包括经营决策与战略决策两个方面。
前者涉及决策的过程(如调查、收集资料并对企业所处环境变化做全面评估);后者则涉及决策本身(包括决策过程、决策结果等)。
⑤评估决策结果以及决策是否为真正有效的决策行为(如战略决策,经营决策)都需要评估决策结果;另外还有绩效评价等辅助决策也需要评估结果。
2.经营企业经营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和销售经营两个方面,生产经营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生产活动。
销售经营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
包括直接销售、经销、特许经营服务、委托经营和代理服务等。
企业经营不仅包含生产和销售等活动环节之外的其他活动环节,还包括生产、销售等具体经营活动。
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资金使用、设备更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方面。
销售经营主要包括产品销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
主要产品包括新产品、自有品牌产品、出口产品和委托品牌生产产品等;服务经营主要指企业日常服务活动;特许经营主要是指企业在特许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特许经营权管理、特许经营费用管控等主要内容。
3.激励和约束激励与约束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
激励是约束与控制的基础,它不仅要求管理者,而且也要求下属。
只有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激励是把管理当作一种工具来使用,用这一手段将各种因素聚集起来,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力量凝聚为一个整体的根本原因。
管理学决策与计划
问题
这往往是一个公司的新业务,为发展问题业务, 公司必须建立工厂,增加设备和人员,以便跟上 迅速发展的市场,并超过竞争对手,这些意味着 大量的资金投入。
“问题”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公司对待这类业务的 态度,因为这时公司必须慎重回答“是否继续投 资,发展该业务?”这个问题。
只有那些符合企业发展长远目标、企业具有资源 优势、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才能得 到肯定的口答。
来一定时期有关活动方向、内容及方式的 选择或调整过程。
2
(二)决策的类型
1、依决策主体划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个体决策是指个人在参与组织活动的各种决策,群体决策
是指组织整体或组织的某个部分参与组织活动的决策。 群体决策的优点: (1)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有助于获得认可和允诺 (3)可以得到更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缺点:花费时间多;可能导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折中方法;
28
1.基本战略(竞争战略)
基本战略: A、成本领先:目的在于降低成本。着重注意研究开 发、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的费用。 B、差异化战略(特色优势):企业力求为顾客提供独一 无二的产品或服务。 C、集中战略(目标聚集):采用成本领先或特色优势战 略的企业,把目标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产品系列、地理区域 或特殊的顾客群上,可能强调市场的某一特殊部分,而不是指高市场成长率、高相对市场份额的业务,这是由 问题业务继续投资发展起来的,可以视为高速成长市 场中的领导者,它可能成为公司未来的现金牛业务。
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星业务一定可以给企业带来滚滚财 源,因为市场还在高速成长,企业必须继续投资,以 保持与市场同步增长,并击退竞争对手。
企业没有明星业务,就失去了希望,但群星闪烁也可 能会耀花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眼睛,导致做出错误的 决策。这时必须具备识别行星和恒星的能力,将企业 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能够发展成为现金牛的恒星上。
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战略决策
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战略决策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战略决策在公司的经营效益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需要合适的管理方法来使公司高效的运作;同样,企业的决策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对市场有前瞻的目光,要知彼知己。
在这里,我简单谈谈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战略决策。
Part1 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方法可以分别从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这几个方面来解读,它们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一定管理方法上的差异,共同组成了企业做大做强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经营管理经营管理(Operating and Management)是指在企业内,为使生产、营业、劳动力、财务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之活动。
1、经营的实质经营的实质是经营某项资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与有形资产不同,没有处置权、占有权)。
从这个角度看资产实质上是一种权利,是知识转化来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对象不是有形的、占有空间的,而主要是无形的、观念的。
2、运营的主要方式资产的运作与经营是企业资产经营的核心。
其主要运作与经营的方式是企业并购,现实经营过程中,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战略失误、管理粗放、整合失败等问题,因此,在资产经营中要通过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战略协同、文化融合、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制度创新等确保并购成功。
3、管理方式的创新(1)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中的决策分析
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一、引言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日常生产与运营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各种决策来达到优化资源利用和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率的目标。
决策分析作为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提高运营效果。
二、决策分析方法决策分析是指对潜在决策方案进行评估、比较和选择的过程。
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中,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包括决策树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模拟分析、优化分析等。
1.决策树分析决策树分析是一种图形化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可能决策路径的情况。
通过构建决策树,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决策路径的风险和收益,并帮助企业选择最佳决策方案。
例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选择投资新设备还是维修旧设备,可以通过构建决策树来比较两种决策方案的各种因素,如成本、风险、效率等,从而选择最优方案。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比较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的方法。
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可以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潜在收益。
例如,在企业生产中,需要确定是否增加生产线来提高产能。
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增加生产线的成本和潜在收益,并决定是否值得进行投资。
3.模拟分析模拟分析是一种基于模型和模拟的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对潜在决策方案进行模拟,以评估其效果和风险。
例如,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建立供应链模型,模拟不同的仓储和物流方案,以评估其对企业运营效能的影响,并选择最佳方案。
4.优化分析优化分析是一种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的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可以求解最佳决策方案。
例如,在企业生产中,需要确定最佳生产规模和工人分配。
可以通过建立优化模型,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求解最佳的生产规模和工人分配方案。
三、决策分析的意义与挑战决策分析对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决策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决策风险,减少错误决策的可能。
一般管理工作
一般管理工作管理是指对组织、人员和事物进行有效、高效的协调、指导、控制和决策,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合理的运作方式。
在企业中,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资源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而在管理工作中,一般管理工作则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一般管理工作的概念一般管理工作,指的是与企业管理中基本、通用的管理职能、管理技能相关的管理任务。
这些任务通常包括组织、计划、决策、指挥、协调、监督等。
一般管理工作是企业中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工作类型,它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
2. 一般管理工作的内容在企业中,一般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安排和分配,以达到企业目标和业务需求。
组织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企业组织结构、职位描述、工作指派等等。
2.2 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来引导企业的行动,包括规划财务、营销、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企业的顺利运作。
计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预算、定期检查和修订计划等等。
2.3 决策管理决策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作出的决策,以保证企业运作的顺利和发展。
决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决策流程、因应危机业务恶化等事务、改正错误等等。
2.4 指挥管理指挥管理是指为使工作进展顺利、保障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有效性,制定和实施有关行动的管理活动。
它主要是对员工的协调、安排和指导,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指挥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认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指导、安排人员等等。
2.5 协调管理协调管理是指在企业中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资源的利用、生产与营销之间的衔接等各方面的问题,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运作。
协调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分配资源等等。
2.6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企业的运作顺利和高效。
决策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相互关系。
决策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相互关系。
关系如下: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部分,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职能,都是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来达到既定目标。
2、决策是计划的核心问题,只有对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法等要素进行科学的决策,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
3、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计划就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组织就是服从计划,并反映着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
5、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扩展资料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五个因素中后四个来自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决策是后来的学者在法约尔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补充。
法国管理学者法约尔最初提出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
其中计划表示对有关事件的预测,并且以预测的结果为根据,拟定出一项工作方案。
组织表示未组织中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构。
指挥表示有关促使组织为达成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
协调表示为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维持必要的统一的工作。
控制表示保证各项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
后来,又有学者认为人员配备、领导激励、创新等也是管理的职能。
因此管理的基本只能共有七类:决策、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
百度百科-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基础导语: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自身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和效率做承诺的人的集合体,我们需要还原组织自己的特性。
按照管理对象划分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
如何优化组织管理的方法1、管理严格质量提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第一步就是对企业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先要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到生产直到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决策与计划实施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决策与计划实施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决策与计划实施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成功的企业都能够制定出明确的战略规划,并将这些规划落实到行动计划当中,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责任感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了解和掌握行业和市场的趋势,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战略规划。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的制定、行动计划的落实和战略规划的调整三方面阐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决策与计划实施。
一、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企业实施战略决策的第一步。
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决定自己要干什么。
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客户、行业和竞争对手等信息,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对自身优劣势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够找到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内外部沟通和协调,并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性。
同时,企业也应该考虑风险因素,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挑战。
二、行动计划的落实制定战略规划只是企业实施战略决策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需要将战略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计划当中。
行动计划需要具体、可行和量化,同时也需要满足实施战略规划的时间要求和预算要求。
在实施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精细化的计划制定和预算控制。
此外,企业也应该注重人员组织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行动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三、战略规划的调整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执行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随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战略规划。
此时,企业需要良好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反馈机制,以及灵活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充分利用市场和环境的机遇,同时也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和风险。
总之,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以及战略规划的调整都是企业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
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思维与决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以确保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并实现长期发展。
战略思维是指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而决策则是在具体问题面前做出选择并采取行动。
如何将战略思维与决策相结合,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战略思维的意义和特点战略思维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其意义和特点凸显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战略思维强调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
其次,战略思维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战略思维强调创新和变革,有助于企业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和突破口。
战略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战略思维贯穿于各个管理环节,体现在企业的战略制定、市场定位、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是战略思维的体现,这涉及到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确定,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战略规划的设计。
其次,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也需要战略思维,这需要企业认清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找准自身的定位,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优化。
再次,组织架构设计和人才培养也需要战略思维,企业需要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需要设计适合的组织结构,并培养符合战略要求的人才。
战略思维与决策战略思维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战略思维的输出是战略决策,而决策执行又会影响战略思维的升级和调整。
在企业管理中,战略思维和决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首先,战略思维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战略思维的具体体现。
企业管理者要根据战略思维的指引,制定具体的决策方案。
其次,战略思维引导着决策的方向和目标。
企业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其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以确保决策能够促进战略的实施。
再次,决策执行的结果反馈会影响战略思维。
企业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反馈到企业管理者那里,会影响其对战略的思考和调整。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方法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方法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方法是指在面临各种决策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
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一、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SWOT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会,应对威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决策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决策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多个决策方案时,选择具有最佳成本效益比的方案,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
三、风险分析法风险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决策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帮助企业管理者降低风险并提高决策的成功率。
风险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中,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减少损失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决策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帮助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复杂的决策问题时,系统地分析和评估各种决策方案的优劣。
决策树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理清决策的逻辑和关系,选择最佳的决策路径,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它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帮助企业管理者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和因素,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多个评价指标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更加客观地评估决策方案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方法是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各种决策时,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决策优化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与决策优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决策是管理者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制定业务策略,还是应对市场变化,决策都必不可少。
而决策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
因此,通过决策分析和决策优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最大化企业的利益。
决策分析是指通过对决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了解这些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进而制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决策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比如SWOT分析、风险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管理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到各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并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各种风险和收益。
这样,在制定决策方案时,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进一步提高决策的质量。
在进行决策分析的过程中,管理者还需要关注决策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判断出各种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决策方案。
这样,就可以避免决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决策的实施效果。
除了决策分析外,决策优化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决策优化是指对已有的决策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决策效果。
在决策优化中,常常需要考虑最大化企业的利益,最小化成本和风险,以及优化资源的利用等。
决策优化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模拟运算、遗传算法等方法进行。
通过这些方法,管理者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效果和实施效率。
同时,在进行决策优化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权衡和平衡。
有时,一个决策方案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则存在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就需要进行权衡和平衡,找到最适合的决策方案。
这就需要对不同决策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以及分析各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只有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找到最佳的决策方案,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管理学中决策与计划的关系
管理学中决策与计划的关系
决策与计划是管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关系。
决策是指在制定管理方案时所做的选择,而计划则是为实现决
策目标而设计的行动方案。
在管理过程中,决策是第一步,计划是第二步。
通过对问题进行
分析和评估,确定决策,并进一步制定计划,以便实现事业发展目标。
通过制定计划,可以使决策变得更具可操作性,从而更加易于实现。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时间、资源、成本和风险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员和团队,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如果
决策不正确,计划也会失去其作用,因此,决策和计划的正确性是制
定一个成功管理方案的关键因素。
总之,决策和计划是管理学中相互依存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的
关系非常密切,并对企业或组织的决策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当
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组织的顶尖业绩。
“三同时”管理制度
三同时管理制度1.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实现高效运营和优质服务,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流程进行。
三同时管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旨在确保企业的决策、计划和执行能够在时间、空间和工作程序上保持同步,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和协同能力。
2. 三同时管理制度的定义三同时管理制度,又称“三同步管理制度”,指的是在企业管理中,决策、计划和执行三个环节在时间、空间和工作程序上保持同步进行的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三同时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同步考虑计划和执行的因素;在制定计划时,要同步考虑决策和执行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要同步考虑决策和计划的指导。
通过三同时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各项工作的高效协同,避免决策、计划和执行之间的脱节,提高工作执行质量和效率。
3. 三同时管理制度的目的三同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和协同能力,确保决策、计划和执行之间的密切衔接与协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工作执行效率通过三同时管理制度,可以避免因为决策、计划和执行之间的脱节而导致的工作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决策、计划和执行的同步进行,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误差,提高工作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3.2 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三同时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决策、计划和执行的同步进行,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3 加强组织协同能力三同时管理制度具有促进企业组织协同能力的作用。
决策、计划和执行之间的同步进行,可以减少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组织协同的能力。
4. 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三同时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和流程:4.1 决策环节的要求和流程在决策环节,需要进行以下步骤:•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明确决策的背景和目标。
•制定决策方案,并明确执行要求和时间节点。
•进行决策的评审和批准。
•将决策结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提供执行所需的支持和资源。
现代企业管理 第二章 决策与计划
决策的特点
5.过程性 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 这一系列的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从活动目标的确 定,到活动方案的拟定、评价和选择,这本身就是一 个包含了许多工作、由众多人员参与的过程。 6.动态性 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性相联系: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 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
5.执行方案 执行过程应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确保有关决策方案的各项内容为所有的人充分接受和 彻底了解;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 个执行单位和个人 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以便随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 及时调整行动。Βιβλιοθήκη 决策过程
6.检查处理 决策者应依据反馈来的信息,及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 应采取积极措施纠正与既定目标的偏离,以保证既定目 标的实现,对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原决策目标确实 无法实现的,则要重新寻找问题,确定新的目标,重新 制定可行的决策方案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决策者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工作,然后 确定目标,找出可行方案,并进行评价、权衡和选择, 最后再付诸行动。这些步骤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 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相互影响着,并 时常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反馈。
决策的类型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征: (1)回溯分析。回溯分析,就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 机制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列出须改变决策的原 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 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挖掘初始决策中 的合理因素,以其作为调整或改变的基础,而不 应“倒洗澡水连婴儿一起倒掉”。 (2)非零起点 追踪决策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已经不是处于初 始状态,而是初始决策已经实施,因而受到了某 种程度的改造、干扰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150
80 90
-50 -80
方案三 150
70
40
30
解: (1)绘制决策树
420 方案一 200万元 500 方案 二
销路好0.4 100×10 销路一般0.4 销路差0.2 销路好.4 80 ×10 -50 ×10 150 ×10 销路一般0.4 90 ×10 -80 ×10 70 ×10 40 ×10 30 ×10
概括: Why,为什么要做?原因和目的;
因此,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企业目标和计划性质。如该
项计划是为促进销售提高销售额,还是
为营造企业文化等。
2、预测环境的变化。研究该项销售
活动在这段时间内,环境对其有利和不 利影响。在计划中预作准备,保持企业 对环境的适应性。
3、制定计划方案及协调企业活动。
的特征 : 1)目的性:决策是为了达到一个既 定的目标。
2)行为性:决策是一个行为过程,
它总是要付诸实施的,不准备实施的决 策是多余的。 3)择优性:决策总是在确定的条件 下寻找优化,并在若干个有价值的可行 方案中进行选择。
(二)经营决策的特点
1、经营决策以经营目标、经营方针
和经营策略为主体
2、经营决策是企业各种决策的重要
时,还有求目标能层层分解,以便层层
落实。
3、拟定备选方案
决策是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进
行选择的过程。
在拟定备选方案时应注意符合三个
要求,即:目的性、可行性和多样性。
4、评价和选择方案
它是决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这
个环节包括对各种方案的评价,并从中
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评价方案要根据
标准和指标来进行的。由于实际生活中, 要用最优标准来衡量每一个方案是否符
方法二、成本比较法 例如,食品厂在原有生产设备条件 下,每生产1千克糕点的成本为1.56元。 现在该厂设想购买一套价值为12000元的 糕点生产设备。预计使用该设备后可使 每1千克糕点的生产成本降为1.4元。
如果该厂全年生产糕点150000千克,那
么该食品厂该不该购买这套设备。现有
两个方案:方案一是购买;方案二是不
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分析的具体 步骤如下:
第一步,绘制决策树
决策点
方 案 枝
方 案 结 点
结 果 点
第二步,计算或估计概率值
第三步,计算期望值
期望值=年数×年期望值—投资
第四步,选择最优方案
选收益最大或成本最小的方案
例、A公司为了应对目前激烈的市场
竞争,正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已 经研究出企业发展的三个可行性方 案。方案一是扩建,需要追加投资 200万元;方案二是新建,需要重新 投资300万元;方案三是联营,需要 投资150万元。三个方案的经营有效 期均为10年。
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而且连这个事
件的概率也无法估计。
3、风险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发生
何种自然状态,不能肯定,但对其发展 变化具有一定成功的概率。在企业的经
营活动中,大量的决策多属于这种决策。
(三)按决策者所处管理层次分为:
1、高层决策
2、中层决策
3、基层决策
(四)按其成熟程度分为: 1、程序化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往往是对企业中重 大战略问题的决策,对企业的成败关系
2、计划控制的类型。计划控制包括
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该企业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有三种可能,
即销路好的可能性为0.4,销路一般的可
能性0.4,销路差的可能性为0.2。具体资
料见下表。试根据以下资料,用决策树
法优选方案。
(投 方案 万 资 元额 ) 方案一 200 方案二 300
未来每年的收益值(万元)
销路好(0.4) 销路一般(0.4) 销路差(0.2)
很大。因此,非程序通常由商业企业的
最高层管理人员来担任。
(五)按其对象的量化与否分为:
1、计量决策
2、非计量决策
三、经营决策的基本程序
企业经营决策是一个动态的完整过
程,按照这个动态过程内在的规律性,
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既相对独立,又前 后联系的基本步骤,循着这些步骤来进 行决策,就是决策的程序。
决策程序一般可分为:提出问题、
计划的制定一般有三个组织层次,
经过三个循环周期。
(二)计划的执行
1、计划的执行实施
2、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变化和调整
(三)计划的控制
1、计划控制的目的。所谓计划的控
制,就是按预定的目标和标准来检查和
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 迅速予以解决,以保证计划的实现。计 划控制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偏差和纠正偏 差。
四、经营决策的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是指影响决策事件的未
来自然状态既定,各种备选方案的分析
都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情况下的决策。
方法一:损益平衡分析法
损益=销售毛利—固定费用 —变动费用—税收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 变动费用=销售额×变动费用率 税收=销售额×税率
损益=销售额×(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税率)—固定费用 1、当 损益=0 时 销售额=固定费用/(毛利率— 变动费用率—税率)
(二)按层次分: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三)按使用频率分:常用计划和一次性
计划。
三、计划的程序
管理中的计划是一个连续工作的过
程,它包括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控制的
全过程。
(一)计划的制定
1、计划制定的前提 任务、环境、价值观念和经验。
制定计划必须具有五个前提:目的、
2、计划制定的准备
3、计划制定的过程
×
500
销路差0.2
销路好0.4 销路一般0.4 销路差0.2
方案二 300万元 × 方案三 150万元 350
(2)计算期望值 方案一期望值 =(100 × 0.4+80 × 0.4-50 × 0.2) ×
10-200 =420(万元) 方案二期望值 =(150 × 0.4+90 × 0.4-80 × 0.2) × 10-300 =500(万元) 方案三期望值 =(70 × 0.4+40 × 0.4+30 × 0.2) × 10150
计划是管理的基本活动和基本职能。 管理工作过程,包括对事项的叙述、目
标和指标的排列、所采取手段的选择以 及进度的规定等。
(一) 计划的特征
1、先导性 计划在管理诸项职能中
处于先导地位。管理者在确定了目标和
拟定了计划之后,才能进行其他管理工 作。计划是实施组织、指挥、控制和协 调等职能的依据。
2、前瞻性 计划不是过去的总结,
产量条件是什么?
解:设两种方案成本相等时生产量为X, 则: 1.4 × X +12000= 1.56 ×X 得:X=75000(千克) 当生产量小于75000千克时采用方案二,当 生产量大于75000千克时采用方案一。
(二)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的特点是对问题的未来 情况不能事先确定,即是随机的;但对 未来发生情况的各种可能性即概率是可 以知道的。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和计划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经营决策的基 本概念,了解经营决策的方法;掌握企 业计划的基本概念,了解企业计划的程
序。
第一节 经营决策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
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
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由此可见决策一般具备下列几方面
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和选择 方案、实施决策方案及追踪决策等部分 组成。
1、提出问题
企业经营问题,是指企业在经营活
动中已经达到的状况与应当达到或希望
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2、确定目标
在找到问题之后,就要确定经营目
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企业的经营
目标要十分具体、明确,可以定量化,
而且有具体的衡量实现程度的标准。同
组织的活动达到有序性、有效性;计划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工作效率为 中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使企业能以最 少的耗费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编制计划的要求
任何计划的内容都可用六个“W”来 What,做什么?活动和内容; Who, 谁去
做?人员安排;Where,在什么地方做? 空间定位; When,在什么时候做?时间 定位;How,怎样做?手段和方法。
计划应拟定实现该项目标的各种可行方 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论证和综合评价, 优择合理者付诸实施。在方案实施中, 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做到协调和 平衡。
4、合理分配资源,保证计划落实。
根据目标要求和资源约束,按目标的重 要程度和先后次序,合理有效地分配和 安排组织的现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资本资源和时间资源,保证 重点需要,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经济 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3)方案优选
方案二期望值为500万元,大于方案 一和方案三的期望值。故方案二为最优 方案。 (4)剪枝 即把决策树中的方案一和方案三剪除。
(三)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影响决策事件的
未来自然状态无法确定,而且其出现的
概率也无法估计和计算出来情况下的决 策。
在这种情况下,方案的选择主要取
组成部分
二、经营决策的分类
企业经营决策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
活动各个方面,所以其内容较为广泛,
可按以下五种情况分类:
(一)按其在企业经营中地位分为:
1、战略决策
2、战术决策
3、业务决策
(二)按其所处的条件分为:
1、确定型决策。是指事件未来的自
然状态,已经完全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2、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对未来事件
也不是现状的描述,而是要面向未来, 考虑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指导组织未来 的活动,为实施未来的目标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