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勾股定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1通过复习让学生充分回忆前面学习的有关三角形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回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特别是面积法来验证勾股定理,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对此学生应该先形成一个印象、概念,然后才能学习掌握好。

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在上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练习过。

但为什么本节课中仍然有部分学生出错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太多,方法也较多、较灵活,因而学生对每一个内容与方法都仍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仍没达到理解掌握的程度。

因此,当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问题时,往往就产生了思维上存在的缺点,从而出现各种错误。

另一方面,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采用一种“一问齐答”的问答形式,这样会容易掩盖学生的真实想法。

其实,在解答此问题时,教师很容易就走进了这样的问答方式,原因在于我们认为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上节课学生也似学会了,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忽视的教学。

可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简单的知识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往往是不简单的。

因此,教学中应尽量少用“一问齐答”的欺骗教师的问答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养成反思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

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变式,可以让学生自我检查对知识与方法是否能真正达到理解、掌握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解答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就是验证勾股定理所用到的方法——面积法。

在课堂教学之初始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这里再提出来时学生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陌生,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解答时,并不是把问题的解答方法与过程全部一下子出来,而是引导学生经过一步步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在思考与感悟中得到问题的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7.1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一)创设问题情境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1)勾股定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2)在中国,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 (3)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最早的一部《周髀算经》。

书中记载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这作为勾股定理特例的出现。

2、毕答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写特性。

(1)现在请你一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2)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吗?(二)师生行为教师讲故事(勾股定理的发现)、展示图片,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学生听故事发表见解,分组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割、拼接、数格子的个数等等方法。

阐述自己发现的结论。

(三)(三)设计意图①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②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③鼓励学生用语免得数学活动的困难,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通过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地砖图形在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索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11篇〕《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11篇〕《勾股定理》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将知识的获取与才能的培养置身于学生形式各异的探究经历中;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开展理论才能及创新意识。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开展奠定坚实的根底。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让学生主动想学上这节课前一个星期老师布置给学生任务:查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可上网查,也可查阅报刊、书籍〕。

提早两三天由几位学生汇总〔老师可适当指导〕。

这样可使学生在上这节课前就对勾股定理历史背景有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学习勾股定理是非常必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也是一次爱国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发奋向上。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及归类总结才能。

二、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首先,创设情境,由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勇于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用定理进一步稳固进步。

表达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对于拼图验证,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中老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与鼓励。

充分表达了老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种才能课前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及归类总结才能;课上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才能、观察才能、猜测归纳总结的才能、合作交流的才能……四、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来于理论,而又应用于理论。

因此从实例引入,最后通过定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并在定理的应用中,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充分表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整节课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气氛中进展的,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进展了自主学习。

学生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思路、解法,体验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细心观察、认真考虑的态度。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3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3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3篇)勾股定理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模型(即直角三角形),能正确远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问题,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注意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直角三角形)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服务于生活”,激起广大学生对数学对生活的热爱。

这节课主要是围绕“课前预习?——设置问题——几何建模——解决问题——相应练习——拓展延伸”这一主线轴展开教学工作。

其中主要体现在: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教材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猜一猜,梯的顶端下滑0.5米,问梯的底端将滑动多少米?也是滑动0.5米吗?学生将会得出不同的反应,甚至争论;这时教师就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建立几何模型(即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最终来验证彼此的猜想,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特别轻松,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格外浓。

其次,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探讨例1、例2时都是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结论,然后再动手建摸、验证、质疑、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教师是参入学习的启发者、协调者、激励者,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创设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多途径思考,发现答案多种多样,让他们体味出教学的精彩,享受做数学的成功喜悦。

通过备课、上课后,虽然取得一定成功,但感到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信息;不断地及时充电、更新、常常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既要有领导者组织指导、调控能力,又要有被学生欣赏佩服的魅力;要让学生课堂上配合你、信任你、喜欢你,只要达到了这一高度,我们才能轻松自如地驾御课堂,高效、高质、高量地完成教学预设目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2 这节课重在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现谈谈本节课的反思:1、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勾股定理教案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教案第一课时

勾股定理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知道勾股定理的定义。

2. 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与运用。

2.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运用与解释。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a. 讲解勾股定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勾股定理。

b.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

c.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方法。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有足够的课堂参与度等,都是需要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③若a∶b=3∶4,c=10,求a, b.
3.求下列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正方形的面积.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4 cm,则第三边的为.
能力提升
5.如图,在△ABC中,∠ACB=,AB=10 cm,BC=6 cm,CD⊥AB与D.
求:(1)AC的长;(2)CD的长.
课后作业:教材P24 1、2题
反思:课程培训中,好几个专家都同时强调,学会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才是根本。

这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寓教于学,同时充分利用一体机,直观图形的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作为班主任懂得放手,更加重要。

坚守教室、关爱学生,做事讲方法,让我一点一点的学会去做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学会和家长沟通,学会处理学生的问题,学会应对压力。

但是也不可否认遇到了瓶颈,我可能还不太会也不太敢放手,所以虽然班级整体越来越好,而我也越来越累,究其根本就是我不懂的放手。

我一直都在尝试,主题班会放手,家长会放手等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家长会,三天时间,开会决定形式,负责人,所有的事情全部由学生完成。

舞蹈、唱歌、情景剧、朗诵各种形式都在短时间内自发完成。

诧异于学生的主动,得意于他们的表现。

这两年我一共外出学习或比赛三次,最长的有十天,没找代理班主任,没麻烦家长们帮忙管理,他们依然保持优秀,我真的感觉学会管理才能真正出成效!。

《勾股定理》(1)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1)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1)教学反思商南县初级中学石贵旺本节课是公式课,探索勾股定理和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由此可见,勾股定理是对直角三角形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做数学”,选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先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归纳验证,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进一步理解并运用归纳猜想,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解决问题—课堂小结五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中的学生对邮票的观察发现,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自我小结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发展了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由展示生活图片,感受生活中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生活图形数学化。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由实际问题:工人师傅要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支架,一般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除了我们已知的不等关系以外,是不是还存在着我们未知的等量关系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能够应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知道勾股定理的结果,并能运用于解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三角尺、图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出示了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XXX的人发现的。

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讨论:32+42与52有何关系?52+122和132有何关系?通过计算得到32+42=52,52+122=132,于是有勾2+股2=弦2.那么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即4×ab+(b-a)2=c2,化简可得a2+b2=c2.三、证明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下面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能利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地砖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观察,并填空1、观察图形(简化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①正方形A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②正方形B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③正方形C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结论:2、观察图形,填表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图1-1图1-2教师口述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并展示图案。

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填空,探究发现,学生就发现的特点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做详细准确的归纳。

通过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体会观察、大胆猜想、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你能发现图1-1正方形A、B、C的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图1-2呢?3、用边长表示A的面积用边长表示B的面积用边长表示C的面积用边长表示图1-1图1-2二、探究新知大胆猜想: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长度存在什么关系?语言描述:符号表示:动手拼拼图1、准备四个全等的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2、你能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边长为c的正方形吗?拼一拼,试试看。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验证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用图形、文字和符号表达来描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技能目标: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验证定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探索定理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重点:验证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通过拼图,利用图形等面积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实验准备6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64个全等的非等腰直角三角形12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48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与情景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现发现约有4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颇感兴趣,因为这个定理太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以至于古往今来,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总统都愿意探讨、研究它的证明,因此不断出现新的证法,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验证呢?今天我们就用拼图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二)实验验证勾股定理实验1 利用卡纸剪出如图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均为a,斜边长为c,你能用剪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吗?若能拼出你能利用拼出的图形面积验证勾股定理吗?实验2利用卡纸剪出如图四个全等的非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均为a,b。

斜边长为c,你能用剪出的四个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吗?若能拼出你能利用拼出的图形面积验证勾股定理吗?思考:大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实验3 剪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剪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的正方形,你能用它们拼成两个边长都是a + b 的正方形吗?若能,你能利用拼出的两个正方形图形面积相等来验证勾股定理吗? 实验4: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剪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6篇)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三、动手实践,得出定理
先了解赵爽的证明思路,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剪拼,并利用图形进行证明。
由于难度比较大,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巡回辅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全文约:796字,阅读时间:72秒。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模型(即直角三角形),能正确远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问题,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注意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直角三角形)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数学________于生活,同时又能服务于生活”,激起广大学生对数学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节课,备课、上课后,我个人还有一些困惑,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放片子),原本的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感觉学生反映平平。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景更合适?
二是:探究问题的设计(放片子),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如何设计探究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全文约:782字,阅读时间:70秒。
《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下)的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教材的任务要求,我是按照如下的教学流程进行的:
其次,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探讨例1、例2时都是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结论,然后再动手建摸、验证、质疑、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教师是参入学习的启发者、协调者、激励者,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创设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设计活动:让学生用硬纸片制作直角三角形模型,通过测量和计算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2.突破难点,通过多种证明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勾股定理。
-教学策略:呈现多种证明方法,如几何拼贴法、代数法、平面几何法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定理的本质。
5.结合课堂所学,探讨勾股定理在以下特殊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等腰直角三角形
- 30°-60°-90°直角三角形
- 45°-45°-90°直角三角形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解答过程清晰、逻辑严密。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无误。
3.互相交流、讨论作业中的问题,共同提高。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3.通过勾股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1.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直角三角形知识,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内涵和证明方法。
2.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图形。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驱动、范例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兴趣。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分层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数学推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_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勾股定理姓名:单位: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与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展示图片)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

(新图片)这就是本届大会的会徽。

(展示课本封面)。

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此图被称为“赵爽弦图”,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通过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特例,发现新知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师:下面先让我们认识一个人物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展示图片)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我们也来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观察思考,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若能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你们从不同角度发现了不同的内容,我们来看看数学家发现了什么);若学生观察不出内容,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来学习(我们只看到了地砖的装饰效果,数学家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图形)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图形,请大家根据这一图形观察分析: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存在什么关系?生:观察分析,发表见解 A的面积加B的面积等于C的面积。

师: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边关系,并用语言叙述: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其他的直角三角形是否都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2、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师: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质?(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展示图片)请分别计算出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A、B的面积很容易求出。

《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2.内容解析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长,就能够求出第三边长.勾股定理常用来求解线段长度或距离问题.勾股定理的探究是从专门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动身,到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再到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表达了从专门到一样的探探究、发觉和证明的过程.证明勾股定理的关键是利用割补法求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发觉图形的性质,提出一样的猜想,并获得定理的证明.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又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确实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教学中能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奉献,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围绕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用勾股定明白得决一些简单问题.2.目标解析(1)学生通过观看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示勾股定理的结论.明白得赵爽弦图的意义及其证明勾股定理的思路,能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证明勾股定理.了解勾股定理相关的史料,明白我国古代在研究勾股定理上的杰出成就.(2)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运算,关键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能求第三条边的长度.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勾股定理是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专门的结论.在正方形网格中比较容易发觉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而得出三边之间的关系.但要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过渡到网格中的一样直角三角形,提出合理的猜想,学生有较大困难.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构造图形的方法来证明定理存在较大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想到用合理的割补方法求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先引导学生观看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然后摸索没有网格背景下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再将这种关系表示成边长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自然合理地发觉和证明勾股定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探究和证明.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学科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202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右图确实是大会会徽的图案.你见过那个图案吗?它由哪些我们学过的差不多图形组成?那个图案有什么专门的意义?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我们明白,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问题1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明确吗?三条边的数量关系明确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5篇)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1 ⼀、教案背景概述: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三⾓形的重要性质,它把三⾓形有⼀个直⾓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

它可以解决许多直⾓三⾓形中的计算问题,它是直⾓三⾓形特有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勾股定理,难点是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学⽣分析: 1、考虑到三⾓尺学⽣天天在⽤,较为熟悉,但真正能仔细研究过三⾓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常简单地将学⽣的注意⼒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2、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直⾓三⾓形三边关系的讨论,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中舞动的三⾓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过程,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的成就,激发学⽣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标: 1、经历⽤⾯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理推理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多种割、补图形的⽅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能⼒以及语⾔表达能⼒等,感受勾股定理的⽂化价值。

3、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勾股定理(1)》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1)》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1)》教学反思荷兰数学教育家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本教学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采取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动态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景,以说故事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规律让学生归纳。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来设计组织教学,通过讲故事(加菲尔德与孩子们关于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讨论)→学生观察(整体构建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概念)→学生验证(具体数据验证)→学生猜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形成规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定理证明→定理的应用→小结提升→课后练习,在每个环节中都力求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乐学善思、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学习品质,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基本上实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目标。

二、“过程自然”——呈现知识发展过程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探索定理则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认知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三、不足之处1、因为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学生来源于偏僻的农村,学困生较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不足(比如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想时,表达不明朗),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课时,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课时,由于没有认真准备,也没有让学生准备学具,所以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利用书中的图形来进行探究。

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只是用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了拼,运用同一图形的不同表示法得出了结论。

一节课,将课堂重点放到了对勾股定理结论的记忆和运用上,淡化了教材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结果只有班内少数同学学到了探索和证明方法,教学效果不佳。

这节课讲过没多久,由于要参加优质课比赛,我又认真对这节课进行了准备。

针对教材的任务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通过欣赏0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引出“赵爽弦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引入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传说故事:相传年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分析探究,得出猜想通过对地板图形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的探究,让同学们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学习这种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及反思江西省东乡县实验中学黄树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勾股定理(1)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定理简单应用,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勾股定理及定理的简单应用;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

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活动1:问题(1):如图1,某年10月份的一次强台风把小明家门前的一棵5米高的大树从2米处折断了,折断的树枝会不会打到停在大树旁2.5米处的小轿车呢?为什么?(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问题(2):如图2,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它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于数学的“奥运会”,这就是我们的会徽。

该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它有什么含义呢?(师生互动:教师解说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图案回答问题,教师解说,引出课题:2.1勾 股 定 理(1))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赵爽弦图”,展现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1、探索勾股定理活动2:问题(3):如图3,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某种数值关系:(1)我们也来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如图4师生互动:教师解说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学生观察、交流、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归纳结论,总结发现学们在网格上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类比上述方法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特殊直接三角形通过数格子法、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割补法探索三边关系)师生互动:教师布置、巡视,引导,学生动手探索,得出结论。

2、同学们由以上探索,依据该图形,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结论呢?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222c b a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概括回答,教师板写结论。

)归纳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这个定理叫勾股定理。

3、证明勾股定理活动5: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⑴让学生课前准备不同颜色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用拼图的方法验证这个命题。

(如图5)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拼图验证结论,巡视参与并引导提示:①所拼图形面积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②所拼图形的面积要用两种不同方法表示,并用等号连结,化简验证;③学生小组交流,动手拼图验证结论,小组代表展示实践结果;④师生共同评价,概括归纳勾股定理。

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家之手。

⑷通过“谈一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面积法探索出勾股定理。

(师生互动,进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结论的合理性)利用( 面积 )法,探索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即a2+b2=c2.(如图6)设计说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三) 知识拓展,巩固新知活动6:练习:1、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若a=12,b=5,则c等于多少?若a=6,c=10,则b等于多少?若b=7,c=8则a等于多少?师生互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展示学生解答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归纳定理应用注意事项。

2、如图7,某年10月份的一次强台风把小明家门前一棵5米高的大树从2米处折断了,折断的树枝会不会打到停在大树旁2.5米处的小轿车呢?为什么?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思考,帮助学生数学建型,并提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来判断?学生思考、回答、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引导,展示ABB学生解答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时小结,归纳新知请同学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共同归纳。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1第1、2题思考题:1、如表一,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1.填空题⑴在Rt△ABC,∠C=90°,a=8,b=15,则c= 。

⑵在Rt△ABC,∠B=90°,a=3,b=4,则c= 。

⑶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面积为。

2.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⑴c= 。

(已知a、b,求c)⑵a= 。

(已知b、c,求a)⑶b= 。

(已知a、c,求b)3.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34,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

4.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腰三角形的面积。

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 AB⊥AC,∠B=60°,CD=1cm,求BC的长。

七、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将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置身于学生形式各异的探索经历中;关注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让学生主动想学通过欣赏200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引入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欣赏传说故事:相传2500年前,毕达格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首先,创设情境,由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用定理进一步巩固提高。

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于拼图验证,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与鼓励。

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课前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归类总结能力;课上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观察能力、猜想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

因此从实例引入,最后通过定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并在定理的应用中,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整节课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的,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

学生上讲台表达自己的思路、解法,体验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

但本节课拼图验证的方法以前学生没接触过,稍嫌吃力。

另在例举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思路不够开阔。

以后要多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使学生思路更开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