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功能转变进步状况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导语:历史文化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着各种保护与再利用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历史文化建筑的再利用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它们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更是人们情感认同的重要象征。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还能够推动城市发展,吸引游客与投资者,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经济效益。

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现状1.保护现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涉及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通常采取的保护手段包括物理保护、法律保护以及社区参与等。

例如,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联合保护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2.再利用现状: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历史文化建筑的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再利用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酒店和商业设施等途径实现。

然而,再利用涉及到保护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

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方法: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人文、建筑和市场等多个因素。

因此,需要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建筑结构分析、市场调研等方法。

2.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文化建筑再利用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

例如,英国的波特兰石岛再利用计划以及中国的杨家村案例都是成功的范例,值得借鉴和研究。

四、历史文化建筑再利用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1.经济效益:历史文化建筑的再利用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游客和投资。

例如,某些历史文化建筑通过改建成酒店或商业街,成为旅游热点,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社会认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进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旨在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功能的升级与演进。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保护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对城市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城市文化传承的负责任态度。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历史建筑面临着拆迁的命运,为了给现代化建设让路。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争议,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平衡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成为必须面临的挑战。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核心是在不破坏建筑物原有结构和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建筑功能和利用方式,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历史建筑才能在城市更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历史建筑的再利用过程中,可以将其转变为博物馆、艺术中心、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载体,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在实践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面临着许多困难。

首先,一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大量的投资,而政府和企业通常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于新建项目,而不是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其次,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如地方政府、开发商、居民等,他们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导致决策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考核体系。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

其次,需要加强社会公众的意识和参与。

通过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和市民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

此外,还需要注重与城市规划的整合。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城市规划应该相互配合,既要充分考虑历史建筑的保护需求,又要确保城市更新的合理性和效益。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备受争议。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平衡经济利益与文化传承,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1. 传承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是保留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精髓的载体。

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建筑可以使城市保持独特的历史风貌,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底蕴。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历史建筑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通过保护和再利用这些建筑,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与品质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名片,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保护和再利用历史建筑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二、城市更新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历史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建筑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历史建筑保护的意识和重要性。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认识,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2. 持续投入与资金筹措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增加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行文化保护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顺利进行。

3. 综合规划与科学管理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综合规划与科学管理。

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明确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目标与任务,合理规划历史建筑的功能与利用方式,保护历史建筑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4. 创新再利用方式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创新的利用方式。

可以将历史建筑用作文化展示、艺术创作、创意产业等多个方面,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潜力,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赢。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研究题目: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自然灾害、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等,导致其保存和再利用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和指导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其次,结合实地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历史建筑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建筑本身的历史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等。

并且,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分析。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数据分析阶段,首先,对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其次,对实地调查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历史建筑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最后,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并以论证的方式呈现出来。

结论与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领导、专家、民众等多方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2.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和法规应更加明确和具体,确保其落地实施;3.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历史价值、功能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协调;4.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应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例如调查范围有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样本选择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深入分析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以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古代建筑的材料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古代建筑的材料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古代建筑的材料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在古代,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建筑材料的获取和利用更加注重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文将探讨古代建筑的材料循环利用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石材的循环利用在古代建筑中,石材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

古代人们通过精心挑选和雕刻石头,使其能够多次利用。

例如,在旧建筑的拆除过程中,石材会被保存下来,并在新建筑的修建中被重新使用。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还能够减少环境对新石材的需求。

二、木材的再利用古代建筑中使用大量的木材,如梁柱、门窗等。

在古代,人们充分利用木材的天然特性,使其持久耐用。

一旦需要更换木材,古代人们通常会选择将旧木材进行修复,或者将其用于其他用途,如家具制作、造船等。

通过这种方式,木材的寿命得到延长,资源利用得到了最大化。

三、土地与陶瓷的重复利用在古代建筑中,土地和陶瓷也被广泛利用,并进行循环利用。

当一座房屋不再适用或需要拆除时,古代人们会将这些土地重新用于耕种或者修建新的建筑。

同时,陶瓷器具在修建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陶瓷破片可以用来修补建筑,甚至用来制作瓷砖。

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水的循环利用在古代建筑中,人们非常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在古代宫殿和庭院中,常常会有精心设计的排水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使其用于灌溉和供水。

而不仅仅把水一次性地排放掉。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减少了排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古代建筑的材料循环利用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石材的精心保存和再利用,木材的修复与多次利用,土地与陶瓷的重复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古代人们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还减少了浪费,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古代建筑所倡导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到现代建筑中。

通过改变我们的建筑材料利用方式,我们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承载体,其保护与再利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不仅关乎城市的历史记忆,更关系到文化传承、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必要性、挑战及实施策略。

一、保护与再利用的必要性1. 文化传承历史建筑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的见证,保护这些建筑物就是保护城市的记忆。

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通过保护这些历史建筑,我们可以向后代传递历史信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

2. 经济价值再利用历史建筑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改造和再利用,这些建筑可以被转变为商业、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场所,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消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降低土地开发的成本,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环境保护在城市扩张面临资源紧张和环境压力的今天,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可以减少新建筑的开发需求,降低资源消耗,同时避免因毁坏历史建筑而造成的环境破坏。

维护原有建筑形态,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1. 资金短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许多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上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同时,私人投资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使得资金问题成为重要的挑战。

2. 保护与改造的矛盾在再利用的过程中,保护原有建筑的结构和风貌往往与改造使用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怎样在保持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功能,是设计师和开发者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3. 社会认知不足许多人对历史建筑的认知不足,认为它们是无用的“老古董”,这导致社会对保护工作缺乏支持和理解。

可以说,公众的认知与参与是保护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实施策略1. 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至关重要。

要明确规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管理体制以及违建的惩罚措施,确保历史建筑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再利用

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再利用

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再利用近年来,人们对于历史建筑的修复与再利用越发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城市发展的一种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

本文将探讨历史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的重要性、挑战与机遇等方面。

一、历史建筑的价值与重要性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修复和利用历史建筑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历史建筑也具有艺术和审美价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艺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二、历史建筑修复的挑战修复历史建筑不仅仅是简单的翻新,更需要考虑历史建筑本身的特点和修复原则。

首先,历史建筑的修复需要尊重原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不能随意更改。

其次,历史建筑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物理老化使得修复难度较大,需要细致入微的修复技术。

再者,修复历史建筑还需要考虑到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避免对历史建筑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三、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机遇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变化,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成为了提供城市功能空缺的机遇。

历史建筑可以成为文化艺术中心、创意产业园区、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和经济活力。

同时,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四、历史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的案例1. 国内案例:北京故宫修复、上海外滩历史建筑再利用等。

北京故宫修复工程是中国历史建筑修复的典范之一,通过多年的修复工作,故宫建筑焕发新生。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将外滩原有的历史建筑改造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既保留了历史遗迹,又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国际案例:巴黎圣母院修复、伦敦塔桥再利用等。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通过多方合作和传统工艺的运用,重建了圣母院的尖塔和玫瑰花窗,使其重新成为巴黎的地标建筑。

伦敦塔桥的再利用项目将塔桥转变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和公共通道,充分发挥了其文化价值和交通功能。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骄傲和记忆,保护与利用它们,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城市更新中的挑战以及历史建筑的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记忆。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历史建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

它们将过去的风貌、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传承给后人,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其次,历史建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建筑的存在为城市增添了历史深度和独特魅力,成为城市吸引人的标志之一。

保护历史建筑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再次,历史建筑是城市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这些建筑物常常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和活动中心,通过活化利用,可以促进社区内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最后,历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节约,减少新建筑的开发压力,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更新中的挑战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首先,城市更新的迫切性。

城市更新往往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追求经济效益和更新速度,容易忽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保护历史建筑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与城市更新的紧迫性相冲突。

其次,建筑技术和老化问题。

许多历史建筑已经存在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建筑技术和材料的老化使得建筑结构和功能出现问题。

在保护历史建筑时,如何解决老化问题成为了一大难题。

再次,资金问题。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修复、维护和保障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持续发展的经费。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的分析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的分析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的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扩张及城市结构的升级,众多历史建筑正在遭到破坏乃至慢慢消失。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符号和精神代言人,保护历史建筑迫在眉睫。

特色城市的建造需要以历史建筑的原址保护为主、多种发展方式为辅,将城市特色的延续与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完美结合起来。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引言作为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之一,中国有许多文化和自然遗产。

中国的历史文化诉求保护大致可以分为历史遗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空间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

但是,从历史文化需求保护的发展过程来看,它仍然主要是通过专家不断的呼吁和政府的指示来推动的,即可以称之为“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管理制度是保护制度的核心。

同时,我国相应的法律和财政保障制度需要改进。

公众对古迹保护意识的冷漠长期以来也造成历史建筑保护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我们当前保护工作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1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的历史价值历史建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的理解来了解这座城市的内涵。

建筑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也是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纽带”,历史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沧桑变化,一旦被破坏,便难以再恢复。

即使是一座破旧不堪的历史建筑,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痕迹也是无法被替代的;反之,再逼真的仿古建筑,也会因缺乏文化内涵,而导致其无法与真正的历史建筑相提并论,人们对历史建筑的精神寄托更不可能体现在仿古建筑中。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合肥所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数量并不算多。

为了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并将其留给后人,对现有历史建筑的保护更加刻不容缓。

2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对比中国历史建筑的保护离不开梁思成先生的重要贡献,可以说是文物建筑保护的代表,近几十年来这项工作才逐渐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海外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悠久。

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文物保护和修复逐渐专业化,成为特例,逐渐形成了系统理论和掌握的成熟技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相关文献。

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转换发展概况

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转换发展概况
型 工程 实例 . 出 了我 国在 再 利 用观 念 和 方 法上 与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的差 距 。 指 关键 词 : 史建 筑 历 再 利 用 功 能 转换
di 036 6i n10 — 5 42 1 . . 5 o: . 9 .s. 6 8 5 . 00 0 1 9 s 0 0 52
o - s f i o c b i i g o th me a d a r a . on u e g p o — s o c p ewe n we tr o nre n u fl u e o s r u l n sb t a o b o d P ito tt a fr u e c n e tb t e s n c u t sa d o r  ̄ h ti d h n h e e i

亚通过的《 巴拉宪章 》 首次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 , 在改造
的过程 中尽量使对结构的改变 降到最低限度 , 赋予建筑新 的功 能和用途 。 这些文献为各 国的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提供 了理论
指导。
种更为积极 的保 护方式 ,即结合历史建 筑本身的特点对历
史建 筑做适 当的改 造和功 能置换 ,挖掘原 有建筑 的新潜能 ,
使它们能够符合现代生 活的要求 。比如 :年久失修 的老住宅
被改建成博物馆 、美术 馆 ;废弃 的厂房被 改造 成展览馆和艺
在建筑再利用实践方 面, 0 在2世纪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发 展 阶段 : 在第一 阶段 ,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以及一系列新材料 、 新 技术 的涌现 , 一批建筑师开始大胆地将新 的建筑修复理念融人 到再利 用的实践 中,在一定程 度上打破 了原先 固有 的修复思
论 :再循 环不 同于保存或修复 , “ 再循环是功能 的改变 , 是将其

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棚屋到现代高楼大厦,建筑技术在不断进化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建筑技术的历史演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建筑技术的演变人类最早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洞穴和临时棚屋中,这些简陋的住所提供了最基本的庇护。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建造供居住的永久性建筑物。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古巴比伦人发明了砖石建筑,他们采用了胶泥砖和胶凝土技术。

古埃及人则以金字塔为代表,他们利用了巨型石块和完美的几何结构。

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建筑技术上开创了柱子和拱门的设计,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和持久。

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技术中世纪欧洲的建筑技术主要以教堂和城堡为主。

哥特式建筑采用了尖顶和飞扶壁等结构,以提高建筑的高度和宏伟。

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重新研究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追求比例和对称,使建筑复兴了古典风格。

三、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为建筑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新的材料和建筑方法被引入,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使得摩天大楼成为可能。

现代建筑技术也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益,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

四、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建筑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趋势:1. 智能建筑: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建筑物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自动化照明系统、智能温控和智能安防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的效能和安全性。

2. 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对能源可持续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筑师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和设计方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4.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将使建筑师能够更快速地打印出建筑模型和原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建筑成本。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摘要】历史建筑作为历史记忆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说着城市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瑰宝。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建筑,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紧迫任务。

本文将以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民大街伪满建筑的保护研究现状,提出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建议和思考,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出总结。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再利用;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历史建筑作为历史记忆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说着城市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它的每一个细节无不对于当时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生产工艺、结构组成等提供了最好的参考资料。

该文将要介绍的伪满建筑所在的时期是长春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一段屈辱史,是在其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压迫中国人民的情况下,建造的这些建筑,它们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对于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爱国情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1 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概述被称之为“长春市第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民大街,是长春市著名的大街之一,位于市东南,由地质宫广场一直延伸到新民广场,街宽二十多米,长达五华里。

它曾是伪满时期的政治中心,这条政治”中央大道”当时被称为顺天大街,大街东西两侧坐落四部一院一衙。

四部是伪满洲国军事部、伪满洲国经济部、伪满洲国交通部、伪满洲国司法部;一院是伪满洲国国务院;一衙是伪满洲国综合法衙。

其它还有四部分布在新民大街周围,他们分别是伪满洲国文教部、伪满洲国兴农部、伪满洲国外交部、伪满洲国民生部。

这四大部和位于新民大街的四大部,共同构成了伪满洲国八大部(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州国,把长春立为首都,称为新京。

日本为了永久占领,在新民大街及附近建起了政府部门。

这些建筑大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大部分带有当时的日本宫廷风情,解放后作为文化遗存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统称为八大部。

)2 新民大街伪满建筑保护再利用现状2.1 保护取得一定成果新民大街的历史保护建筑占整个街道界面的71.9%,长春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等有关部门积极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修缮,即复原重点建筑,简单修复以及复建建筑等。

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城市规划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第一篇范文城市,是历史的载体,每一座建筑都在默默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进行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建筑是城市的灵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我们的文化记忆。

我们要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保护规划。

1. 建立完善的历史建筑保护制度。

通过立法,明确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保护责任等,确保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2. 加强历史建筑的普查、评估和论证。

对城市中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调查,科学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3.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

如使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科技,对历史建筑进行精细化修复,最大程度地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

二、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历史建筑的保护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创新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模式。

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需求,探索多元化的再利用方式,如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等。

2. 加强历史建筑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建设中,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3. 提高历史建筑的利用率。

通过合理规划,使历史建筑得到充分使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二篇范文在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我们不妨从3W1H(What,Who,Where,How)模型和BROKE(Background,Reason,Objective,Key,Example)模型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一课题。

一、3W1H模型视角下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What: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城市历史文脉,促进文化传承,并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共3篇

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共3篇

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共3篇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中的旧建筑也不断增多。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旧建筑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废墟,严重浪费了城市土地资源。

而要实现旧建筑再利用,不仅需要考虑建筑外观,还需要重视内部空间的改造。

一、旧建筑内部空间的现状分析1.平面格局复杂:很多旧建筑的平面格局比较复杂,常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不便于改造。

2.空间利用率低:旧建筑在某些设计细节方面存在使用空间不充分的问题。

例如,在很多旧式住宅中会出现厨房、洗手间等功能空间设计的不合理现象。

3.结构性能较差:很多旧建筑的结构以木材为主,长期使用后可能存在老化情况。

此外,许多旧建筑也存在卫生、电气等方面的问题。

二、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方法1.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在现代化设计方面,平面格局越简单的建筑,越能吸引客户带来收益。

旧建筑的室内空间功能、空间层次、空间通透度、采光条件等也需要根据设计人员的需要进行调整。

2. 考虑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要求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出灵活性较强的旧建筑空间改造方案。

例如,如果一幢旧办公楼需要改造成一个写字楼,设计人员需要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打造出适合不同用户的办公空间。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旧建筑的舒适度:可以将照明、红外感应、温度控制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入旧建筑空间改造中,以提升建筑的舒适度。

4. 提升改造的可持续性: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冷却剂替代传统空调技术来节约能源。

三、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实例1.ATLANTA郊区的老工厂改造:通过空间划分和环境科技改造,将原本笨重的工厂改造成了适合各种不同用途的现代化空间。

2. 旧建筑的餐厅改造:这个空间的设计者就将原本不同的房间重新拼接,并创造出业内领先的绿色环保方案。

3. 19世纪普拉格解剖学大楼改造:在这里,设计者已经利用了旧建筑现有结构与空间,注入了一些现代的设计元素,让整个建筑重回活力。

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

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

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旧建筑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通过改建与再利用,这些旧建筑不仅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还能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的意义,介绍相关方法和策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旧建筑、改建、再利用、历史建筑、文化传承、城市更新一、引言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演变和发展。

随着城市更新的加速,许多旧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威胁。

然而,通过改建与再利用,这些旧建筑可以得到保护和再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探讨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二、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逐渐受到人们的。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如巴黎、伦敦和柏林,旧建筑改建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策略。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重视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

例如,上海的外滩改造和北京的798艺术区都是的成功案例。

三、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1、保留:保留旧建筑的历史风貌和结构特征,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维护,使其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需要。

2、修复:针对旧建筑的不同损坏程度,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包括清除污染、加固结构、修复损坏的部位等。

3、改造:在保留旧建筑基本结构的前提下,改变其使用功能。

这需要对旧建筑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保改造成本合理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4、再利用:将旧建筑重新用于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用途,如文化、教育、商业等。

再利用过程中应注重对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

四、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如资金投入不足、产权关系复杂、改造成本过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旧建筑改造。

同时,在改建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和材料的环保性和经济性,降低改造成本。

建筑与工业遗产保护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

建筑与工业遗产保护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

建筑与工业遗产保护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筑与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废弃、拆除或被忽视的风险。

为了有效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再利用与改造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即在保护其原始面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还可以让历史建筑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发挥更大的价值。

首先,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多历史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或功能单一而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

通过合理的改造,这些历史建筑可以焕发新的生机。

例如,将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保留了历史建筑的风貌,还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传统的历史建筑却愈发显得独特而珍贵。

将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改造,结合现代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或文化中心,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还可以增加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例如,修复古老的建筑并将其改造成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或咖啡馆,既能展示历史文化,又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再次,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可以创造更多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业态,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古老的城堡或庙宇中建设观光电梯、游客服务设施等,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并带动周边经济的增长。

最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更新成为了各大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城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逐渐显得陈旧、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然而,伴随着城市更新的同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如何在更新中兼顾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意义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再开发和改造的过程,旨在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出现了“城市病”,例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因此,进行城市更新不仅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城市更新的意义在于:1.提升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 通过对旧城区和废弃厂房的改造,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为更多的居民提供居住和生活空间。

2.改善生态环境: 更新过程中,可引入绿色建筑理念,进行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3.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更新能够吸引投资、带动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和提升。

二、历史建筑的价值与特点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蕴藏着丰富文化遗产和社会记忆的载体。

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过去的故事,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身份认同感。

因此,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1.文化价值: 许多历史建筑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工艺技艺和社会风俗传承,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2.经济价值: 经过改造的历史建筑可以转变为商业空间、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

3.视觉价值: 这些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提升城市的美誉度。

三、再利用的策略与方式为了有效实现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各地城市纷纷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策略和方式:1.文创产业发展: 在历史建筑内设置文创园区、艺术展览和创意办公空间,使旧建筑焕发新活力。

2.旅游与教育结合: 将历史建筑打造成旅游景点,并设计相关的文化教育项目,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情况汇报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情况汇报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就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情况总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一方面,许多历史建筑经过修缮和改造,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如将古老的庙宇改造成民宿、书店等,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一些历史建筑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成为文化艺术展览馆、博物馆等,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休闲场所。

这些都表明了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潜力和前景。

然而,也要看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存在不足,导致其活化利用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其次,一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过程中缺乏规划和设计,导致其功能和文化内涵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挥。

再者,一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存在商业化倾向,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初衷。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首先,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安全和完好。

其次,注重规划和设计,充分挖掘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意义。

再者,加强监管和引导,防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过程中的商业化倾向,保持其文化特质和传承。

总的来说,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品质、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潜力,实现其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城市更新旧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

城市更新旧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

城市更新旧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旧建筑被遗弃或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

然而,这些旧建筑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再利用与改造,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旧建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旧建筑再利用的重要性旧建筑的再利用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再利用旧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许多旧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若能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延续这些历史,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

其次,旧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如果每一座旧建筑都被拆除再重建,将浪费大量的材料和能源。

而通过改造和再利用,可以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外观的同时,实现功能的更新和提升,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最后,旧建筑的再利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品质。

城市中存在许多废弃的厂房、仓库等,这些废弃建筑往往成为城市环境的污染源和破败景象。

通过再利用,可以将这些废弃建筑转化为具有新功能的场所,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增添人们的生活享受。

二、旧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旧建筑再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

以下是一些提升旧建筑可利用性的方法:1. 功能改造:将旧建筑从原有的用途改造为符合当代需求的功能。

例如,将废弃的工厂改造为艺术创意园区,为创意产业提供空间;将旧仓库改造为时尚购物中心,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2. 空间重新布局:根据新需求重新规划和布局旧建筑内部空间。

通过灵活利用空间,使功能更加多样化。

例如,将废弃的教堂改造为多功能会议中心,既可以进行宗教活动,也可以用于婚礼、演讲等场合。

3. 建筑外观改造:保留旧建筑的外观特点,但在细节上进行一定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通过改变建筑外观,可以使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三、成功案例城市中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旧建筑再利用案例,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两个典型案例:1.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London)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是一座由原本废弃的发电厂改造而成的现代艺术馆。

建筑知识-古建筑的功能更新与再利用模式

建筑知识-古建筑的功能更新与再利用模式

古建筑的功能更新与再利用模式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建筑技术造就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传统建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许多传统古村落建筑仍然使用原有的空间形式。

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建筑,有些建筑主要是为了后人欣赏和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建筑技术造就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传统建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许多传统古村落建筑仍然使用原有的空间形式。

有些建筑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建筑,主要是保护给后人欣赏和学习的。

然而,很大一部分建筑仍然被人们使用。

古村落的人大多选择独立改善房子,或者回购外地的房子,而老房子则因为无人看管而变得更加破旧。

因此,建筑空间的更新尤为重要,尤其是古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的更新。

摘要:在总结古建筑内部空间功能更新的几个阶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更新原则,并为古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内部空间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内部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很多功能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在时间和气候的影响下,也会对原有建筑的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当地居民盲目拆迁、拆除和重建。

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域文化也会弱化。

因此,古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更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古建筑的重建、改造和重建历史上有许多案例。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必要通过一些合适的技术在空间上更新原有的建筑,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增强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更新古建筑功能的原则1.1传承文化的原则传统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空间需要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改造。

从当地地域特色和传统文脉出发,观察提取原有建筑的内在特征,提取可替代的空间,适当更新,从而实现传统古建筑的延续。

改造和更换既有建筑时,应满足以下条件:不得对建筑进行过度改动,应符合现场精神和使用要求,实现功能的转换、补充和完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功能转变进步状况
1.概述
历史建筑具体反映了一个城市在某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及历史特征,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产生了新的要求,很多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无情地拆除。

显然,这种消极的改造方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积极的保护方式,即结合历史建筑本身的特点对历史建筑做适当的改造和功能置换,挖掘原有建筑的新潜能,使它们能够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

比如:年久失修的老住宅被改建成博物馆、美术馆;废弃的厂房被改造成展览馆和艺术中心等。

2.相关概念定义
2.1历史建筑的定义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对历史建筑的定义为: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多建造于20世纪初,并且目前仍处于较好的物质结构状态。

2.2再利用的定义
美国著名景园大师劳伦斯最先提出了建筑的“再循环”理论:“再循环不同于保存或修复,再循环是功能的改变,是将其内部组成再重新调整成为人能接受的”。

1965年,劳伦斯在美国旧金山市吉拉德里广场的改造中实践了再循环理论,将一个意大利家族的巧克力工厂改造为当地具有特色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3.历史建筑再利用研究的发展概况
3.1国外发展概况
从20世纪开始,对于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升华。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通过了一
系列宪章及建议,确定了保护的原则。

1933年,《雅典宪章》的颁布
提出了对于历史古迹保护的框架和建议。

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明确了历史建筑的概念,要求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和修复
历史建筑。

1979年,在澳大利亚通过的《巴拉宪章》首次提出了改造
性再利用的概念,在改造的过程中尽量使对结构的改变降到最低限度,赋予建筑新的功能和用途。

这些文献为各国的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提
供了理论指导。

在建筑再利用实践方面,在20世纪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
一批建筑师开始大胆地将新的建筑修复理念融入到再利用的实践中,
在一定水准上打破了原先固有的修复思维。

1928年,在巴黎的一栋老
式公寓的改造中,法国建筑师首次运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已有的
建筑中插入一个裸露的钢结构,并将外墙改为玻璃砖墙,以充满想象
力的手法创造出了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宽敞空间,也就是著名的“玻
璃屋”(图3.1,图3.2)。

在第二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和整个
城市的建设联系在一起。

因为新建建筑将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
对一些旧建筑进行再利用会是更为经济的方式。

70年代中期,位于波
士顿的昆西跳蚤市场因为当时的经济危机已衰败不堪,建筑师对其进
行了功能改造,拆除部分隔墙和屋顶,原有帆布棚被改建成玻璃廊,
使其成为娱乐休闲中心。

这一实践的成功改变了以往大拆大建的观念,并在之后的类似建筑功能调整工程中被多次借鉴利用。

在第三阶段,历史建筑再利用在西方城市建设中得到大规模普及,保
护的规模和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旧建筑、旧城区
的改造实例。

人们对于历史建筑再利用产生了空前的热情,产业类建
筑的再利用开始大量普及,越来越多原先被遗忘的废弃工厂被改造成
博物馆、艺术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

例如,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煤气
厂被改造扩建成商业中心;原先生产螺旋桨的德国蔡瑟工厂被改造为
汉堡媒体中心(图3.3)等等。

3.2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发展概况
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各个时代均有种类繁多,各
具特色的历史建筑。

20世纪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各城市
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历史建筑遗产
的保护和再利用。

1930年颁布的《古物保存法》,将有价值的古物列为保护对象。

1982年国家通过了《文物保护法》,该法是文化部门的第一部法律,为我
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2年,《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颁布。

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法规虽然有很多,但其在保护理念
上存有一种潜在的将保护与再利用对立的意识。

因此,我国的建筑保
护和城市建设理念与西方还存有着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理论及实践
的工作可以做。

我国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改造实践起步较晚,大致始于本世纪80年代。

西方国家盛行的改造性再利用的新理念在国内仅有少数应用的实例,这些实例的规模较小,改造方法也不够完善。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
些值得一提的出色之作。

例如,上海著名的“新天地”改造工程,设
计者在分析了建筑物原有的结构特点后,进行了改建技术上的分析,
采用内框架的结构形式形成内部大空间,同时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完
成了使用功能的置换,使其适应现代化的娱乐、休闲以及商业等生活
形态。

另一个例子是位于上海沙泾路的“1933老场坊”创意园。

该建筑原使用功能为上海工部局宰牲厂,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设计上将东西
方特色元素巧妙融合,主体结构外方内圆,方、圆楼之间通过26座上
下交错的廊桥连接,别具特色。

该建筑还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
形柱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图3.4)。

在改造前,因为长时间被空置已经面目全非,成为了城市的死角。

2006年对其进行了改建设计,设计采用保护性再利用的策略,通过对水泥饰面的打磨保留了神秘的特色廊桥,同时在细部加入了金
属和玻璃的元素,使建筑更富有现代感。

改造修缮为该建筑注入了创
意产业的新功能,很多设计创意公司、餐饮、工作室迁入其中,成为了时尚创意新地标。

不过,相对于国外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的佳作频出,我国目前的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主要参照西方的成功经验,在改造手法上也比较质朴。

已有的少数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满足我国历史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社会需求,需要通过持续的实践来总结经验,因地制宜,考虑建筑的历史性、空间特性、结构特征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发掘历史建筑中的有利因素,从而使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新的作用。

4.结语
历史建筑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年代沉淀下来的珍贵宝藏,也是凝结了无数建造者智慧和心血的文化结晶。

对历史建筑进行功能调整转换研究可以使不同特点的历史建筑发挥其作用,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并创造出新的使用功能,更好地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应该以不损坏历史文化遗产为大前提,力求从物质层面上使历史建筑的功能得到延续,在有限的使用寿命内体现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研究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功能转变进步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