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教学难点: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利弊;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外出踏青的季节。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的旅游团游览了亚洲的名山大河。

接下来旅游团将要去一个国家进行旅游,领略异域风情,感受自然之美。

猜一猜:这次去旅游的目的地是哪个国家?二、讲授新知1.自主学习日本的位置、领土的组成:地图──日本海陆位置、确定旅游地与中国的位置关系、组成(四个大岛)、主要城市位置(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等。

2.日本的气候气候──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概括气候特点(与北京比较)解决穿衣问题和雨具。

3.日本的交通交通工具──海陆位置──岛国──轮船(与中国隔东海)或飞机。

4.日本的饮食食:展示日本的传统饮食图片,如寿司、各种鱼片等。

其中寿司的制作除主料大米外,其他大多为海产品(紫菜、鱼片),市场上也有很多海产品。

师:日本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鱼?(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5.讨论: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多地震、多温泉。

(2)日本有很多火山。

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

尽管日本地震多,但是每次地震死伤的人数很少。

因为每年9月1日日本都要进行防震演习。

只要大家掌握了地震知识,大家就不用慌张了,你了解防震知识吗?活动1:防震模拟演习模拟演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抽取情景题签,学生作出相应的反映)情况一: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情况二:你正在驾驶一辆汽车……情况三: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情况四: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情况五: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情况六:正在上课的学生……活动2:地震后的自救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纠正或指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相对较弱。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呈现环节,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辅助教学;在操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巩固环节,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采用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辅助教学。

3.操练: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巩固: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复习。

5.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歌曲、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地理游戏,准备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日本富士山、樱花等图片,播放日本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辅助教学,详细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提问他们对于日本的一些看法和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

《日本》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日本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

读图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会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学会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日本的位置,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地震的危害,因而学会如何防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体会到日本面对的威胁和机遇,树立在地震发生时,如何做才是安全而有效的灾难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日本的位置。

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如何做。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应对灾难。

【教学方法】读较分析、方法总结、总结归纳、图片及视频等直观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图片: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某国国旗、富士山和樱花。

看了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日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的邻邦——日本,去看看那里的自然环境吧!二、新课学习(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位置(1)半球位置读图,日本主要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东半球)(2)海陆位置读图填空: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西北部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俄罗斯(国家)相望,西南部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

(3)经纬度位置读图,说一说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北纬23.5 °~45°,东经125°~145°)2.范围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其中本州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3.地形读图,分析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狭小)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沿海。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4.面积、人口日本总面积约37.7万平方千米,相当云南省的面积。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节 日本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节 日本精品教案

第一节日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领土组成以及日本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传统文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日本的地形、气候图,学会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本的人口、民族、语言的了解,增强对该国家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基本的地理信息、日本的经济特点、日本的工业布局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三、教学工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日本动漫为话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国家日本【讲授新课】1.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学生阅读p14页课文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日本地形图日本的位置在哪里?日本的自然环境条件都有哪些?日本岛国,在我国的东面。

国家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组成。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请同学们阅读P15页课文,了解一下日本的火山、地震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日本火山对日本的影响有很多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日本人泡温泉的习俗、但火山和地震也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学生读图7.7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

问学生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岩石圈板块边界有何关联?引导学生总结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版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的结论。

学生读图7.8、7.9 看日本的传统民居和防震演习分析日本民居的建筑特色如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等结合我国也是多地震的现状,组织学学生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震救灾。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教师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日本依靠什么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1)经济发展条件阅读17页教材内容,找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和不利条件。

A 不利:地域狭小,资源贫乏B 有利: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岛国多优良港湾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日本的更深入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只停留在一些肤浅的了解,如富士山、樱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日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知道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2.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日本与中国大陆的地理特征,加深学生对日本地理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日本地图、日本风光图片、相关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和日本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 部分学生在地图阅读和空间想象力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3. 素质层面:
-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具备一定的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有利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
- 部分学生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地关系观念有待加强,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4. 行为习惯:
- 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懈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 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缺乏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有限。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知识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可能导致在学习日本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时,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5. 增进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特征、资源状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日本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提出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积极思考相关地理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对于不懂的问题,勇敢地提问并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认识相对有限,对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树立全球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特点。

2.难点:日本的经济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经济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3.准备好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对日本的基本了解,为学生深入学习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日本,理解日本。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但同时,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讨论式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地图阅读教学: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日本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图片。

4.教学视频: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的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视频和图片,呈现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日本有更直观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一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区国家地理特征的继续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日本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地理位置的记忆。

2.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3.日本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发展历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关于日本发展历程的案例资料。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是关于东亚地区的一个国家——日本的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日本的概况,提高对东亚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周边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些皮毛,如富士山、樱花等,对于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日本,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等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一邻近国家的认识,增进学生对东亚地区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日本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地形、气候等资料,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关日本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日本经济、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日本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日本作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日本的地理风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把握日本的地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日本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日本地理位置的认识较为模糊,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

2.难点:对日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日本的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日本地理特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题目。

3.准备板书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日本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同时,介绍日本的人文特点,如传统服饰、饮食习惯等。

3.操练(10分钟)针对日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提取地图信息,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分享各自的观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国家地理特点的进一步了解,通过学习日本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地理特点,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日本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特殊历史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2.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3.培养学生对日本的客观认识,提高区域认知能力;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提高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特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日本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讨论问题;3.制作好PPT,以便于教学过程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本的美丽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问:“你们对日本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日本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介绍日本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日本的认识和看法。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__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__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写有生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

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

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1)出示:惊恐残忍照料至仁至义无辜和善抚养有始有终小勺拽着聂荣臻(2)指名读——齐读(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残忍:凶恶、狠毒无辜:辜,罪。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日本的具体领域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特点和优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日本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一些表面现象,对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和了解日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掌握日本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难点:日本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日本为例,分析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日本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日本和中国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包含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案: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讨论话题: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话题,以便于课堂讨论。

4.板书设计: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特点。

同时,简要介绍日本的国旗、国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区国家地理特征的进一步了解,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掌握亚洲地区国家的地理差异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亚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国家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日本这一国家,学生可能存在对日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的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亚洲地区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难点:对日本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日本的地理特点。

2.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进行详细讲解。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日本与其他亚洲地区国家的地理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对日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让学生对日本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日本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日本为什么地震频繁?日本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日本的文化特色有哪些?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日本地理特点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比较日本与其他亚洲地区国家的地理差异,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区的多样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亚洲的相关知识,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具体情况,如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了解日本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全面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日本为例,分析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2.课件:日本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图片和视频3.学生活动材料:小组讨论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节 日本(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优质教案)

第一节 日本(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优质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日本的四大岛屿和重要城市名称。

2.记住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4.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工业的发展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及重要的城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懂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学会借鉴他国经验与教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结合实际认识防震的相关知识。

2.日本是经济强国,具有发达的加工工业、对外贸易。

难点:
1.日本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形成的原因。

2.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具准备】板图、地图册、自绘日本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的信息,如富士山、樱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本,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日本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加深对日本特点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日本的相关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富士山、樱花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日本的经济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如:日本为什么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日本的经济特点有哪些?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日本-优秀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日本-优秀

日本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知道日本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其发达的经济让很多国家羡慕;同时,我国各地反日情绪高涨,特别是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日本,从地理的视角认识一下这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4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2.如何表述日本的位置特征3.你能说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吗这种特点对于日本有什么影响4.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吗多火山地震对于日本有什么影响(要找到有利影响和不利的影响)你有好的策略帮助日本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吗5.日本的地形有何特点6.中国也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你知道地震来临时应该怎么做吗教师:展示大屏幕,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日本有哪些岛屿组成学生: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教师: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学生: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外贸易。

教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观察图形,说出日本海陆位置的特点。

学生: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教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形,找出日本的纬度位置特点。

学生:日本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至北纬45度之间,所以日本的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

教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地图,说出日本的板块位置,并讨论思考这样的板块位置对日本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
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
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课件《樱花》
2、课件<日本>
3、活动设计
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概况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