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环境规划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定位: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牛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 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5.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 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环境规划的原则: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利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牛态规律,合理利用坏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规划的类型:1 •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10年以上②中期: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
)③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一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2•①长远规划:制定长远坏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②年度坏境规划:具体,不全面3.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型⑵协调型⑶环境制约型4•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5.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现状调查。
环境规划学课程考试重点2021.06
环境规划学课程考试重点2021.06环境规划第一章为绪论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为了使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将“社会-经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并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研究其发展变化趋势,对人类活动和环境进行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生态学和地球科学。
2.环境规划的功能:(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理解):(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规划)前瞻性信息密集(性)政策(应用)性强4.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5.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
6.环境规划的类型和体系:(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规划。
(2)环境规划类型——根据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经济约束型;协调型;环境受限。
(3)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可能还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等。
(4)环境规划类型——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2023年修改整理
§1 环境规划与治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治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治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阻碍。
环境治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 在时刻、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治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爱护方案,其目的是在进展经济的同时爱护环境,使经济与社 会协调进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答: 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制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全然上 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那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一项长期的全然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大概会对环境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治理的要紧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爱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操纵规划等。
(3)都市环境规划:包括都市大气污染操纵规划、都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治理、噪声污染操纵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考试复习提纲(环科111班)
《环境规划学》考试复习要点一、试题类型本次考试共有五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3、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5小题,共10分);4、填空题(共计10个空格,每空格2分,共计20分);5、简答题(共计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二、复习要求及重点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基本覆盖了教材所有内容,且有一定的难度,要答好,就需要认认真真地把教材从头到尾看上1至2遍,在看书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容易混淆的说法和一些主要的定量化的数据。
关于这部分内容,老师就不提重点了,目的还是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认真研读教材,尽可能将所学过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
2、所考的名词解释均是环境规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名词,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自己总结哪些概念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这部分内容也不给同学们爆料。
3、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水和气这两章内容上。
三、问答题的复习重点1、简述水环境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2、简述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注释:也可用框图说明)3、简述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步骤。
4、什么是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它们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5、为什么要进行大气功能区的划分,如何进行划分?6、什么是大气总量控制?大气环境规划中实行总量控制的必要性。
7、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8、简述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主要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9、简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
10、简述环境规划的功能。
11、简述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12、简述环境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的内容。
13、简述大气环境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14、简述土地评价的内容。
15、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6、简述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17、简述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
18、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综合防治措施。
19、水环境规划基本步骤有哪些?。
环境规划期末考重点
环境规划期末考重点一、名词解释1、TMDL:全称Total Maximum Daily Load,即最大日均负荷,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量,包括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负荷分配,同时要考虑安全临界值和季节性的变化,从而采取适当的污染控制措施来保证目标水体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2、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是实现大气环境质量规划的技术与管理方案。
对于新建或污染较轻的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环境容量。
3、大气环境质量规划: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了城市不同功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限制浓度,是城市大气环境规划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反馈:一般来讲,控制论中的反馈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管理的基础:分类6、绿色贸易壁垒: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绿色壁垒通常是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目的而设置的贸易壁垒。
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装在固体容器中的液体也称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8、城市美化运动(列举):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而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运动,带有小农意识(痛恨杂草)、泥土意识(以沾到泥土为脏)、水泥砌岸,暴发户意识。
如瓷砖大广场、纯色大草坪、螺纹花坛等。
9、城市噪声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①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②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③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④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
环境规划期末复习
环境规划期末复习一、填空1.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p8)2.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划分: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p9,maybe)3.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由中央集中领导、环保部门统一协调、各职能机构各负其责的综合管理体制。
(p48)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八项制度之首,是整个管理制度的核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税收、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是新时期环境管理的主体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税收是构成我国环境管理的根基。
(p82)5.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p84-86)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5个分指数,和1个环境限制指数。
(p154)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或脆弱区、禁止开发区、其他。
(p167)8.当前基于末端控制的环境管理方法主要是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
(p176)9.我国目前的总量控制主要采用目标总量控制,同时辅以部分的容量总量控制。
(p179)10.产品环境标志类型:批准印记型、自我声明型、单项性能认证型。
(p188)11.行政管理方法在环境管理政策领域中一直都是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环境管理方法。
(p205)12.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程序包括目标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
(p208)13.ISO14000管理体系可以分为5个阶段:项目准备、体系建立、体系实施(试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内审)、管理评审。
(p221)二、简答1.环境管理的手段(p10-11)(1)行政手段(环境标准、环境政策)(2)法律手段(法律、法规、规章)(3)经济手段(收费、信贷、补贴、押金、保险)(4)宣传教育手段(影视、书刊、课程、科普)(5)科学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环境技术推广)2.环境规划的内容(p13)(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代表性、真实性)(2)环境预测(环境容量)(3)环境区划与功能分区(环境承载力)(4)环境目标(合理性和可实施性)(5)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的关键)(6)规划方案优选(7)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组织、管理、技术与资金支持措施)3.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p13,详见作业)(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4.环境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
环境规划学重点整理
生态环境规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a.长远环境规划(>10年)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5.按性质划分a.生态规划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章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环境规划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环境标准(p115):环境标准是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的总称。
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技术规范,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2.界面(p70):界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
3.土地资源(p291):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土地中,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的部分。
4.环境承载力(p6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自然环境能够承载和支撑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强度和总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环境将不能自行恢复。
因此,环境承载力是判断一项人类活动是否对自然环境构成威胁或破坏的基本标准。
5.生物多样性(p315):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的各个生物级水平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6.生态需水(p185):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所需要的水。
它是与流域工业、农业、城市生活需水相并列的一个用水单元。
7.环境监测(p113):环境监测是环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8.环境规划(P149):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9.环境规划模型(p149):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拟、预测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环科1101 2014.5.91.环境规划的功能:(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4.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环境容量的概念、组成、分类概念: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或:在保证达到预定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环境单元所能够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一个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组成:环境容量=基本环境容量即差值容量+变动环境容量即同化容量基本环境容量=(Cs-C)*V变动环境容量=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分类:依据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依据污染物划分:有机污染物环境容量重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环境容量6.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及其与环境规划的关系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一、环境规划1.定义: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2.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3.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6.分类: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
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7.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2.环境评价和预测3.环境功能区划4.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5.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8.编制过程: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预测分析;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9.发展过程:探索阶段、尝试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转变约束阶段。
10.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规划。
结论环境规划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是起指导作用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重点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可行性方案。
二.环境规划内涵: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乡镇)2、基本出发点:1)、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2)、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循的义务(公正)3、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求系统最佳发展。
4、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5、主要内容:对人类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安排和部署6、实质:1)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2)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作用:①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②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③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④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⑤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环境规划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五.环境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地区性3.目的性和目标性4.政策性5.科学性6.可操作性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环境规划(>10年)㈠近期目标㈡中期目标㈢远期目标;②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③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分:①经济制约型。
②协调型。
③环境制约型。
3、按照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工业区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4、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噪声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为5-10年,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3、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为:①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②协调型--反映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③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
按环境要素划分:①大气污染控制规划②水污染控制规划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④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污染物削减和环境治理是目前我国环境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目标。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掌握: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2、指标体系:①资源供给指标②社会影响指标③污染容量指标指标体系与环境规划的关系: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得到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①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在后续时段中,使资源的数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逐渐消耗尽现有资源之前,必须找到能够替代的新资源。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环境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环境规划学科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环境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2.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预防原则和合理利用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综合性原则强调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公众参与原则强调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预防原则强调事前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合理利用原则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3. 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
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描述、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等,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
5. 请简要介绍一下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特点。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生态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倡导低碳、循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倡可持续交通和绿色建筑,强调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
6. 请简要介绍一下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学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学1.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多样性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3.自然环境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环境过程多样性、环境形态多样性、环境功能多样性。
4.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
5.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
6.全球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紧缺、淡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资源减少、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土壤资源退化7.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
8.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
9.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和环境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不发生引起环境功能破坏的质的改变,即维系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阙值。
10.环境规律:指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11.五律协同:制约人类发展的规律有五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人类要实现重大的战略目标,其行为必须同时遵循五类规律,即五律协同。
12. ①规律的作用方向与目标一致者称为协同。
②规律的作用方向与目标相反者称为拮抗。
③规律作用方向偏离预期目标者称偏离。
协同者是实现目标的动力,拮抗者是实现目标的阻力,偏离者是实现目标的离心力。
13.1984年8月墨西哥城召开了世界人口会议,达成共识:人口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人类将面临自然资源耗竭与环境破坏的威胁。
14.人口环境容量:一定生态条件下,一定区域资源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15.大气的分层(从底到顶):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16.大气污染:由于大气中某些气体异常增多,或者增加了某些新的成分,从而破坏其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危害人类生活、生产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a.长远环境规划(>10年)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5.按性质划分a.生态规划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章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作为判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依据。
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这个定义实际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概念:a.“需求”,尤其是指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应将这类需求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b.“限制”,这是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所施加的限制;c.“平等”,即各代之间的平等以及当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平等。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a.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经济体能够连续地提供产品和劳务,使内债和外债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以内,并且要避免对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极端的结构性失衡。
b.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保持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过度地对资源系统加以利用,维护环境吸收功能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并且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控制在使投资能产生足够的替代作用的范围之内。
c.社会的可持续性通过分配和机遇的平等、建立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实现性别的平等、推进政治上的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这类机制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循环经济理论含义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1.特征a.充分通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b.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c.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3R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第三章1、环境规划目标概念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概念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3、指标体系的类型类型环境质量指标:大气、水环境、噪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投资相关指标:经济、社会、生态4、环境评价概念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自然环境评价经济、社会现状评价污染评价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污染源调查监测项目的确定监测网点的布局获得环境污染数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环境预测研究6、环境预测概念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质量评价发展目标相关规划类型警告型目标导向型规划协调型预测的主要内容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6、环境功能区划含义和目的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依据和内容依据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2.依据自然条件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5.依据行政辖区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内容确定不同功能类型区及其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提出的建议设计出各功能区内的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7、环境规划方案设计内容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原则•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径 • 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设计过程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分析预测的结果 详细列出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制定环境规划措施和对策第四章1、污染源评价需要确定5个特征数:超标率、排放强度、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负荷比。
超标率指某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出次数占该污染物检测总数的比率。
Di :第i 种污染物超标率,%;fi :第i 种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检测次数; N :第i 种污染物的检测总次数。
排放强度指单位时间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Wi ,第i 种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 Ci ,第i 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值;Qi ,含第i 种污染物的介质(污水、废气)排放量。
上述2个指标针对某一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负荷量,反映污染源中某一污染物的贡献作用。
等标污染指数指所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
它所反映的是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间的关系。
Nij :等标污染指数; Cij :第j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排放浓度mg/m3; Coi :第i 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
等标污染负荷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Pij :等标污染负荷; Qij :第j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若第j 个污染源共有n 个污染物,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若该区域第i 种污染物共有m 个污染源,该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若该区域共有m 个污染源,n 种污染物,该地区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等标污染负荷比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 个污染源内,第i 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根据Kij 值,可以确定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即Kij 最大者为源内主要污染物。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可以表示为: Kj 按大小排列并从大到小累加至70%-80%时,为主要污染源。
100%i i fD N =⨯i i i W C Q =ijij oiN ρρ=ijij ij ijij oi P N Q Q ρρ=⨯==⨯1n j ij i P P ==∑1mi ij j P P ==∑11m n ij j i P P ===∑∑ijij j PK P =j j P K P=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 值也是按大至小顺序排列,排在前几项的Ki 值为环境规划区内的主要污染物。
例:某流域主要受到四家工厂的污染,现测得这四家工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如下表所示。
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COD 为10mg/L , BOD 为5mg/L ,悬浮物为50mg/L , 挥发性酚为0.02mg/L 。
通过计算确定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假设1吨=1000L )1、等标污染指数3、 等标污染负荷比流域中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造纸厂,其次是化纤厂;流域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挥发性酚,其次是COD 。
☐ 等标污染负荷法原则上适用于废气的标化计算,在相同的单位和统一的标准下,亦可以与废水比较。
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固体废弃物评价时加以修正。
这是由于存在于废渣中的污染物并未完全释放出来影响环境,有少量污染物在堆放过程中随风飘散,大量的污染物被水浸溶后,形成污水而进入水体。
2、环境质量评价☐ 一般要筛选评价参数、确定评价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环境质量分级、绘制质量iiP K P=ijij oiN ρρ=评价图。
评价指标选择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价结论的可靠程度。
筛选办法有3种:根据评价自身的目的要求;根据污染源评价的结论;根据测试条件。
评价标准环境标准是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实施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
标准的选择除了要了解标准制定的合理程度外,还要根据环境规划的目的构成一个标准系列。
如果标准系列是紊乱的,则无法对比综合。
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只好借用、套用近似的标准或参考国外的标准。
这也是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原因。
评价模型为了定量描述规划区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往往要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
环境质量指数法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 单因子指数污染危害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评价参数: Ii =1时的环境质量处在临界状态环境质量指数是一个相对值,在进行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