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实验

合集下载

小学生发动机实验报告

小学生发动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及组成。

2. 通过实验,掌握发动机的运行过程,观察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发动机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在气缸内,燃料与空气混合,经过点火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发动机旋转。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发动机实验台2. 发动机模型3. 燃料(汽油或柴油)4. 点火器5. 气缸压力表6. 温度计7. 活塞行程表8.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发动机实验台各部件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2)将发动机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

(3)将燃料倒入发动机油箱,注意不要过量。

2. 发动机启动(1)将点火器插入点火插座,打开点火开关。

(2)缓慢旋转发动机手柄,使发动机开始运转。

3. 观察发动机运行状态(1)观察发动机转速,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观察发动机振动情况,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使用气缸压力表测量气缸压力,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4)使用温度计测量发动机温度,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4. 改变工况(1)调整发动机转速,观察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2)记录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转速、振动、气缸压力和温度。

5. 实验结束(1)关闭点火开关,停止发动机运行。

(2)清理实验现场,回收实验材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发动机转速:在实验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保持在1500-2000r/min。

(2)发动机振动:在实验过程中,发动机振动较小,符合正常工作状态。

(3)气缸压力:在实验过程中,气缸压力保持在0.8-1.0MPa。

(4)发动机温度:在实验过程中,发动机温度保持在80-90℃。

2. 结果分析(1)发动机转速:实验过程中,发动机转速稳定,说明发动机运行状态良好。

(2)发动机振动:实验过程中,发动机振动较小,说明发动机结构稳定,无故障。

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原理

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原理

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原理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热机,它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来产生机械功,而不像内燃机那样利用高温与低温之间的热差来产生机械功。

和内燃机相比,斯特林发动机的热效率更高,因此在一些特殊应用,如低温环境或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循环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个循环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气体:在发动机内部有一个热源(例如一个火炉),它加热气体(通常是氢气或氮气),使气体温度升高。

2. 膨胀气体:加热后的气体进入一个气缸,气缸外围有一个活塞,气体膨胀时会推动活塞向外运动。

3. 冷却气体:气缸的另一侧与一个冷源相连,使气体冷却并收缩。

4. 压缩气体:冷却并收缩后的气体由于压力下降而吸回活塞,回到第一步重新开始循环。

斯特林发动机的实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组装:将实验所需的斯特林发动机装配起来,通常包括一个气缸、活塞、曲轴和连接杆。

2. 准备:在发动机中加入气体(如氢气或氮气),并将热源放置在适当位置,以便将气体加热。

3. 启动:点燃热源,加热气体,使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带动曲轴旋转。

4. 测试:测量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例如产生的功率和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热源的位置、调整气缸的尺寸和形状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5.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并推导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规律。

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来验证实验结果,进一步深入理解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斯特林发动机的优点在于高效、低污染和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长的启动时间、重量较大、体积较大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斯特林发动机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在特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斯特林发动机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改进器件和技术,例如:1. 调节调速器:将变速器安装在斯特林发动机上,可以更好地控制发动机的转速,从而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2. 节流阀:通过使用节流阀可以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从而在运行时节省燃料和能源,同时也能降低机械部件的磨损和维护成本。

物理发动机的实验报告

物理发动机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物理发动机的实验操作方法。

3. 分析物理发动机的能量转换过程,探讨其效率。

二、实验原理物理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进行能量转换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某种物理现象(如热膨胀、电磁感应等),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工作。

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发动机是利用热膨胀原理制成的。

当加热时,物体体积膨胀,从而产生推动力。

这种推动力可以用来驱动发动机的活塞运动,进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三、实验器材1. 物理发动机一套(包括加热器、冷却器、活塞、连杆、曲轴等)。

2. 加热器一台。

3. 温度计一只。

4. 电流表一只。

5. 压力计一只。

6. 计时器一只。

四、实验步骤1. 将物理发动机安装好,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2. 将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

3. 启动计时器,观察活塞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活塞运动的时间。

4. 关闭加热器,使发动机冷却,记录下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观察活塞运动速度的变化,记录下活塞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度。

6. 利用电流表和压力计测量发动机输出的电能和机械能,记录下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下加热器加热时的温度、活塞运动的时间、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活塞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度。

2. 利用公式计算发动机的效率,即输出的机械能与输入的热能之比。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加热器加热时,活塞运动速度逐渐加快;关闭加热器后,活塞运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2.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活塞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关系。

3. 通过计算,得出物理发动机的效率为30%。

七、实验结论1. 物理发动机利用热膨胀原理实现能量转换,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

2. 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发动机在实验条件下,效率为30%,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优化发动机结构、提高加热温度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物理发动机的效率。

发动机剧烈抖动实验报告

发动机剧烈抖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汽车发动机抖动现象日益普遍,给驾驶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探究发动机抖动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本实验对一辆2019年生产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实验目的1. 分析发动机抖动的原因;2. 探索解决发动机抖动的方法;3. 为发动机抖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发动机试验台、示波器、万用表、诊断仪等;2. 实验步骤:(1)对发动机进行基础检查,确保发动机运行正常;(2)利用诊断仪读取发动机故障码,初步判断抖动原因;(3)使用示波器检测发动机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4)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抖动原因;(5)针对抖动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点火系统:点火提前角、点火波形正常;(2)燃油系统:喷油脉宽、喷油压力正常;(3)润滑系统:机油压力、机油温度正常;(4)发动机振动:怠速时振动较大,中高速时振动逐渐减小。

2. 结果分析(1)点火系统:点火系统工作正常,排除点火系统原因;(2)燃油系统:燃油系统工作正常,排除燃油系统原因;(3)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工作正常,排除润滑系统原因;(4)发动机振动:怠速时振动较大,可能原因如下:a. 活塞连杆机构磨损严重,导致活塞与气缸壁间隙过大;b. 气门弹簧老化,导致气门关闭不严;c. 发动机内部积碳过多,导致燃烧不完全。

五、解决措施1. 对发动机进行拆解,检查活塞连杆机构、气门弹簧等部件;2. 清除发动机内部积碳,提高燃烧效率;3. 更换磨损严重的活塞连杆机构、气门弹簧等部件;4. 对发动机进行磨合,确保各部件配合良好。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发动机抖动原因的分析,确定了活塞连杆机构磨损严重、气门弹簧老化、发动机内部积碳过多等原因。

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发动机抖动问题,提高发动机性能。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发动机抖动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发动机抖动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动机实验报告范文

发动机实验报告范文

发动机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发动机、动力测试台、测功机、传感器等。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将发动机安装在动力测试台上,确保稳定不易摇晃。

(2)连接测功机和传感器,确保数据传输正常。

2.实验过程(1)首先调整发动机的初始参数,比如燃烧室压力、进气量等。

(2)开始启动发动机,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如转速、负载)。

(3)进行实验测试,记录各项数据,包括发动机的功率、转速、排放等。

(4)观察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注意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常噪声等。

(5)调整发动机工作状态,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组实验。

3.实验结果通过多组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发动机的功率曲线图,显示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2)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图,显示了在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的扭矩变化。

(3)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曲线图,显示了在不同转速和负载下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情况。

(4)发动机的排放数据,包括CO、HC、NOx等的排放浓度。

四、实验讨论及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其输出功率和扭矩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与发动机的设计和工作原理有关。

(2)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不同负载和转速下存在差异,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发动机的排放浓度与燃料的完全燃烧程度相关,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

本次实验对于我们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表现,并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发动机拆装实验实验报告(3篇)

发动机拆装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加深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理解。

2. 掌握发动机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器材1. 发动机一台(包括曲轴、连杆、活塞、气缸、气门等)2. 工具一套(扳手、螺丝刀、钳子、锤子等)3. 拆装专用工具(如气门弹簧压缩工具、气门间隙调整工具等)4. 检查设备(如万用表、压力表等)三、实验原理发动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过程。

本实验通过对发动机的拆装,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1. 发动机的拆卸(1)拆卸气缸盖:首先将气缸盖螺丝拧下,然后用气门弹簧压缩工具取出气门弹簧和气门,最后拆卸气缸盖。

(2)拆卸活塞连杆组:拆卸活塞销螺丝,取下活塞销,取出活塞和连杆。

(3)拆卸曲轴:拆卸曲轴螺丝,取下曲轴。

(4)拆卸气门机构:拆卸气门摇臂螺丝,取下气门摇臂和气门弹簧,拆卸气门导管。

(5)拆卸气缸体:拆卸气缸体螺丝,取下气缸体。

2. 发动机的组装(1)组装气缸体:将气缸体螺丝拧紧,安装气门导管。

(2)组装气门机构:安装气门摇臂和气门弹簧,调整气门间隙。

(3)组装曲轴:安装曲轴,拧紧曲轴螺丝。

(4)组装活塞连杆组:安装活塞销,拧紧活塞销螺丝。

(5)组装气缸盖:安装气门弹簧和气门,拧紧气缸盖螺丝。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发动机的拆装,使学生熟悉了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加深了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的理解。

2. 在拆装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发动机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动手能力。

3.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了拆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4. 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拆装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否则可能会损坏发动机部件。

六、实验总结本次发动机拆装实验使学生熟悉了发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掌握了发动机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动手能力。

实验三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

实验三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实验指导书(中南林机电院刘谦钢)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1实验目的:1.1掌握发动机万有特性的试验方法。

1.1.1 掌握发动机负荷的加载方法和转速、燃油消耗率的测量方法。

1.1.2 掌握发动机功率、转速、油耗等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操作、使用方法。

1.1.3 熟悉发动机万有特性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1.2 通过实验,学习绘制、分析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1.2.1 依据原始数据和处理的数据,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1.2.2 通过分析万有特性曲线评价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经济能,并为合理选用发动机和了解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提供资料。

2 实验要求:2.1 每次参加试验的学生为10~20人。

2.2 实验前复习发动机原理教材中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相关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其附件。

2.3 实验时应作好记录纸笔等准备,按指导书操作仪器设备、试验及作好实验记录。

2.4 实验后,严格按实际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分析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经济性,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预习及准备(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P9。

)1 实验原理:(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1~P4。

)1.1 万有特性定义:即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在万有特性曲线上,可以表示3个或3个以上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多参数特性曲线。

最常见的形式是以转速n为横坐标,以平均有效压力Pc为纵坐标,在图上画出许多条等油耗率ge曲线、等功率Pe曲线。

1.2 万有特性的作用发动机负荷特性和功率特性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发动机的主要性能随负荷或转速变化的规律,从而可以基本评价发动机的性能和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发动机的要求。

而万有特性则是一种能同时反映出各种不同工况(功率(扭矩)/转速)下油耗率等性能的曲线。

1.3 测量原理1.3.1 功率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1.3.2 燃油消耗率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1.3.3 排温、油温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2 实验设备及仪器:详见附件2。

发动机综合实验实训报告

发动机综合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发动机综合实验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及维修技术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总体认识;2. 发动机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原理;3. 发动机的拆装、调整和维修技术;4.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二、实训内容1. 发动机拆装实训(1)实训目的: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训内容:以四缸直列发动机为例,进行发动机的拆装。

包括:① 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如发电机、起动机、分电器等;② 拆卸发动机内部零件,如曲轴、连杆、活塞、气缸盖、气门等;③ 拆卸发动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等;④ 拆卸后的零件检查、清洗、润滑、装配等。

2. 发动机性能测试实训(1)实训目的:了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掌握发动机性能测试方法。

(2)实训内容:① 发动机功率测试:使用功率测试仪对发动机进行功率测试,分析发动机功率变化;② 发动机油耗测试:使用油耗仪对发动机进行油耗测试,分析发动机燃油消耗情况;③ 发动机排放测试:使用排放测试仪对发动机进行排放测试,分析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情况。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1)实训目的:掌握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提高故障排查能力。

(2)实训内容:① 故障现象分析:通过观察、询问、试车等方法,分析发动机故障现象;② 故障原因诊断:根据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如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等;③ 故障排除: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

三、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发动机综合实验实训,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我对发动机结构、原理及维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2. 提高动手能力:在拆装发动机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提高了动手能力。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四个过程。

在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机械设备工作。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曲线;2. 测量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3. 测量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

四、实验步骤。

1. 将发动机连接到测功机上,测量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扭矩曲线;2. 使用燃油消耗量计和排气温度计,测量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3.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测得的扭矩曲线和转速曲线,绘制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曲线;2. 根据测得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分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特点;3. 计算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并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和曲线分析,得出了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特点和燃烧特性。

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峰值,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计算得出的功率和热效率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表现。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全面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具有不同的性能表现,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

八、实验改进与展望。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增加更多的参数测量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和工作状态。

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环保性能。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指导书[整理]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指导书[整理]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的许多性能都与发动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此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检测对于了解整车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发动机不解体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对发动机当前的运转状况做出判断,并给出调整意见,这无疑提高了汽车使用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小了盲目维修产生的费用。

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具有检测项目多、功能全、涉及面广的特点,当然,它也是一种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仪器。

一、实验目的1、掌握点火提前角、发动机转速、机油温度、冷却水温度、进气温度、进气管真空度等的检测方法。

2、能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若检测结果不正常能够了解原因。

二、实验仪器1、EA2000型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2、一汽大众捷达汽车三、仪器结构功能EA2000型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是用来检测汽车发动机及电控系统的全新设备,可检测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及排放性能,可实时采集初次级点火信号、喷油信号、电控传感器信号、进排气系统等的动态波形,同时可进行性能分析、波形存储与回放、测试结果查询等,还具有强大的在线帮助系统。

1、外形结构信号提取系统、前端处理器、主电缆、机柜、PC主机(内置高速采集卡、通讯卡)、17’’彩色显示器、喷墨打印机、VEA-501废气分析仪(选配)。

(1)信号提取系统:由各类夹持器、探针和传感器组成,与发动机的被测部位直接或间接连接以拾取被测信号。

该系统由十二组拾取器组成,每一组拾取器根据其任务不同由相应的夹持器、探针及传感器通过电缆与其适配器或接插头连接构成。

(2)前端处理器:包括部分采集信号的预处理,多路转换开关,并承担与计算机的并行通讯,前端处理器底面有八个适配器插口、四个航插和一个主电缆插口。

(3)精灵狗:在使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进行测试时,必须将精灵狗插接在主机并行口上,才能启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如果无精灵狗或其接触不良则程序不能运行。

2、主要功能(1)发动机基本检测功能①汽油发动机的检测初级与次级点火波形的采集与处理;点火提前角;动力平衡;汽缸效率测试;起动/充电电压电流测试;相对汽缸压缩压力测试;进气管真空度波形;温度测量;转速稳定性分析;无外载测功;废弃分析。

发动机实践教学实验报告(3篇)

发动机实践教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发动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拆卸、组装、调试和维修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二、实验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从而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燃油系统等组成。

三、实验内容1. 发动机拆卸(1)观察发动机外观,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发动机各部件。

(3)注意拆卸过程中各部件的标记和位置,以便后续组装。

2. 发动机组装(1)根据拆卸时的标记和位置,依次组装发动机各部件。

(2)注意组装过程中各部件的间隙和配合要求。

(3)组装完成后,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紧固情况。

3. 发动机调试(1)对发动机进行磨合,消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

(2)调整气门间隙,确保气门开启和关闭的准确性。

(3)检查发动机的供油、供气、点火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发动机维修(1)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2)针对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维修。

(3)维修完成后,对发动机进行试车,检查维修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实验器材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发动机拆卸(1)观察发动机外观,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发动机各部件。

(3)注意拆卸过程中各部件的标记和位置,以便后续组装。

3. 发动机组装(1)根据拆卸时的标记和位置,依次组装发动机各部件。

(2)注意组装过程中各部件的间隙和配合要求。

(3)组装完成后,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紧固情况。

4. 发动机调试(1)对发动机进行磨合,消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

(2)调整气门间隙,确保气门开启和关闭的准确性。

(3)检查发动机的供油、供气、点火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5. 发动机维修(1)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

篇一:发动机实验报告柴油机性能试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柴油机负荷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柴油机负荷特性的试验方法。

了解电涡流测功机、油耗仪、转速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熟悉负荷特性试验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绘制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并分析其经济性。

二、实验原理当转速n保持不变时,柴油机某些性能参数随负荷的改变而变化的关系称为负荷特性。

三、实验设备 1.试验用柴油机一台。

2.功率测量设备:电涡流测功机3.燃油消耗量测量:油耗仪4.转速测量传感器。

5.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6. fc3000发动机测控系统。

四、实验步骤 1.开机(1)检查发动机和测功机各连接件的螺丝和螺栓的松紧度、如发现过松须将其拧紧。

(2)先将测功机冷却水进水阀打开。

(3)将油耗仪电源打开。

(4)将启动稳压电源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中,合上开关。

(5)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下油门励磁控制仪打开、励磁电源开关打开、(注意:如果测功机冷却水未开、当油门励磁控制仪打开时会出现报警现象、这时需将测功机冷却水进水阀打开、复位可消除)(6)将启动钥匙顺时针转到底启动发动机,逐步将转速升高至标定转速。

2.实验(1)机器发动起来后,首先将控制模式选定“n/m”方式,将转速设定为2200r/min,扭矩设定为最大负荷点的数值,使柴油机在该状态运行2-3分钟,待热稳定后记录一次数据。

(2)将扭矩设定为次大负荷点的数值,使柴油机在该状态运行2-3分钟,待热稳定后,将控制切换到“m / n”模式, 使柴油机在该状态运行2-3分钟, 待工况稳定后,记录一次数据。

(3)按上述步骤逐渐减小负荷测量,直到负荷特性曲线上的实验点全部做完,共做10个工况。

在试验中,每调节一次负荷,应同时调节油门位置,使转速保持不变。

各次测量均需同时记录下列参数:功率pe、扭矩te,燃油消耗量b、燃油消耗率be、排烟温度、机油温度等,一起填入表1所示的表格中。

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实验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号:1008180141姓名:阳维一、实验目的①、了解发动机实验台架主要仪器设备的功能、组成结构、工作原理;②、学习内燃机性能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③、应用课堂学习的相关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二、实验概述发动机诸性能特性中有一个叫做负荷特性,它是指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经济性指标的有效比燃油消耗量随发动机负荷的变化关系。

利用这一变化曲线,可最全面地确定发动机在各种负荷和转速时的经济性。

衡量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工程技术人员用有效比燃油消耗量这一个指标,简称油耗率,用ge表示,它指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消耗的燃油量,单位是g/kw.h。

由于发动机转速是经常变化的,需要测定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负荷特性,才能全面评价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荷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发动机负荷特性的读取在试验台架上进行。

以汽油机为例,启动发动机后逐渐开启节气门,直至最大,同时调节载荷使发动机保持某一转速稳定运行,测定此工况下发动机输出功率及燃油消耗量。

然后再关小节气门,调整载荷使发动机保持转速不变再测定。

如此依次进行下去,直到发动机能保持稳定工作的最小节气门开度,得到不同负荷和转速下的燃油消耗量。

不同转速下的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变化的趋势是差不多,只是具体数值的不同。

图2.1发动机负荷特性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发动机原理实验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

测控系统通过测功机调节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同时测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

图3.1实验系统框图四、实验仪器设备与条件发动机原理实验所使用的汽车动力装置实验台架为南京理工大学“211”建设项目之一,主要有电涡流测功机,转速转矩测试仪,油耗仪,冷却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等组成,用于进行汽车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0KW,最高转速为6000r/min),变速器等汽车动力装置部件或总成性能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可测试经济性,动力性以及传动效率等性能。

匹配其他相关设备或传感器后,还可测量发动机排气成分,发动机示工图等。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拆卸、组装及维护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分析发动机性能参数,了解其运行规律。

二、实验设备1. 发动机一台(汽油机或柴油机)2. 拆装工具一套(扳手、螺丝刀、钳子等)3. 量具(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等)4. 发动机测功机一台5. 油压表、水温表、转速表等辅助仪表三、实验原理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其基本工作原理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曲轴旋转,实现机械能的输出。

四、实验步骤1. 发动机拆装(1)拆卸气缸盖、气缸体、曲轴箱等主要部件。

(2)拆卸活塞、连杆、曲轴、凸轮轴等运动部件。

(3)拆卸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部件。

(4)拆卸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冷却水泵等辅助系统部件。

2. 部件检查(1)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测量尺寸,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2)检查气门间隙,调整气门开启和关闭时机。

(3)检查活塞环、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等配合间隙。

3. 组装发动机(1)按照拆卸顺序,依次组装各部件。

(2)安装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冷却水泵等辅助系统部件。

(3)安装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等配气机构部件。

(4)安装气缸盖、气缸体、曲轴箱等主要部件。

4. 性能测试(1)启动发动机,观察其运行情况。

(2)使用测功机测量发动机功率、扭矩等性能参数。

(3)使用油压表、水温表、转速表等仪表检测发动机运行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动机拆装过程顺利,各部件尺寸符合要求。

2. 发动机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功率、扭矩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发动机的拆装、组装及维护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们对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发动机的拆装、组装及维护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汽车发动机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实验报告汽车发动机实验报告引言: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燃烧室温度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热电偶传感器来测量汽车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

通过将热电偶传感器插入燃烧室内,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到燃烧室内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燃烧室温度也相应上升。

这是因为更多的燃料被喷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量增加。

实验二:排气温度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红外线测温仪来测量汽车发动机排气管的温度。

通过将红外线测温仪对准排气管,我们可以非接触地测量到排气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排气温度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而上升。

这是因为更多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排出。

实验三:发动机功率输出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功率测量仪来测量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通过将功率测量仪与发动机连接,并记录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准确地得到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更多的燃料被燃烧,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提高。

实验四:发动机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记录发动机运行时的燃油消耗量来测量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实验结果显示,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更多的燃料被喷入燃烧室,燃烧产生的能量被转化为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而非被用于行驶。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汽车发动机的燃烧室温度和排气温度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而上升。

2. 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输出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3. 汽车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汽车设计和制造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结论来优化发动机的设计,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实训操作发动机实验报告

实训操作发动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拆装、调试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燃油系统等组成。

本实验通过对发动机的拆装和调试,了解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三、实验设备1. 发动机一台2. 拆装工具一套3. 调试设备一套4. 量具一套四、实验步骤1. 发动机拆装(1)发动机外部拆装:拆卸发动机外部零部件,如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火花塞等。

(2)发动机内部拆装:拆卸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如曲轴、连杆、活塞、气缸盖、气门、气门弹簧等。

2. 发动机调试(1)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配合间隙,确保符合要求。

(2)检查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确保机油压力正常。

(3)检查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确保点火时机准确。

(4)检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效果良好。

3. 发动机维修(1)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2)检查发动机的密封性,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密封件。

(3)检查发动机的平衡性,确保发动机运转平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动机拆装通过发动机的拆装,我们了解了发动机各部件的名称、位置和作用,掌握了拆装顺序和注意事项。

2. 发动机调试在发动机调试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发动机的配合间隙、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和冷却系统,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

3. 发动机维修在发动机维修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修复损坏的密封件和检查发动机的平衡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动机的拆装、调试和维修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拆装工具和调试设备,提高了安全意识。

3. 通过对发动机各部件的拆装和调试,我们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本次实验让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技能的关键,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引言现代社会中,发动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发动机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对发动机的研究和实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关于一次发动机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一台汽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包括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油耗和排放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发动机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一台常见的四缸汽油发动机作为测试对象。

我们首先检查了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系统,确保其基本工作状态良好。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步骤,包括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发动机转速、燃油喷射量和排气温度的测量。

最后,我们记录下每一组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3.1 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我们测得了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

通过绘制功率和转速曲线、扭矩和转速曲线,我们可以确定发动机在何种转速范围内能够提供最佳性能。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功率和扭矩曲线,评估发动机的负荷适应能力和动力输出稳定性。

3.2 油耗和排放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发动机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燃油喷射量和油耗量,并计算了油耗率。

通过比较不同负荷下的油耗率,我们可以评估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有关排放物的实验测量,并通过与排放标准的比较,评估发动机的环保性能。

4.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出现在特定转速范围内,这为发动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4.2 发动机的负荷适应能力和动力输出稳定性较好,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均较为稳定。

4.3 发动机在经济负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燃油经济性,但在高负荷条件下会出现一定的油耗增加。

4.4 发动机的排放性能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但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4.5 进一步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提高其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油耗。

汽车发动机测量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发动机测量方法及实验仪器使用;3. 通过实验,提高对汽车发动机性能参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泉,其性能参数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测量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转速、燃油消耗量等参数,分析发动机的性能,为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和维修提供依据。

三、实验设备1. 发动机实验台;2. 发动机测功机;3.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4. 发动机扭矩传感器;5. 发动机油耗仪;6. 数据采集系统;7.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

四、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2. 将发动机与测功机连接,启动发动机;3. 调整发动机转速至标定转速;4. 记录发动机转速、扭矩、燃油消耗量等参数;5.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实验数据传输至计算机;6. 利用实验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7.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发动机性能曲线。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发动机功率测量实验中,发动机功率通过测功机测量。

实验数据如下:- 发动机转速:3000 r/min;- 发动机扭矩:100 N·m;- 发动机功率:75 kW。

根据实验数据,发动机在3000 r/min转速下,功率为75 kW。

2. 发动机扭矩测量实验中,发动机扭矩通过扭矩传感器测量。

实验数据如下:- 发动机转速:3000 r/min;- 发动机扭矩:100 N·m。

根据实验数据,发动机在3000 r/min转速下,扭矩为100 N·m。

3. 发动机燃油消耗量测量实验中,发动机燃油消耗量通过油耗仪测量。

实验数据如下:- 发动机转速:3000 r/min;- 发动机燃油消耗量:10 L/h。

根据实验数据,发动机在3000 r/min转速下,燃油消耗量为10 L/h。

4. 发动机性能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发动机功率、扭矩、燃油消耗量与转速的关系曲线,如下:(此处插入实验曲线图)从实验曲线可以看出,发动机功率、扭矩和燃油消耗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发动机功率和扭矩呈线性关系。

《汽车发动机原理》实验大纲解读

《汽车发动机原理》实验大纲解读

《汽车发动机原理(车用内燃机)》实验大纲指导老师王辉一、发动机试验的一般常识(一)试验前的准备1.了解试验目的;2.熟悉试验项目程序、试验方法、工况选定以及要求记录的项目;3.熟悉试验所用的仪器名称、规格、精度、安装方法;4.了解试验用燃油、润滑油牌号;5.明确水温、油温、排气温度的控制范围。

(二)试验中的注意事项1.试验中,应使发动机保持一定的热力状态,特别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参数,如:水温、油温,一般情况下保持在80~90℃为宜;2.发动机必须在工况稳定后方可测量记录参数,各参数测量同时进行。

主要参数,如油耗、转速、转矩等。

(三)操作注意事项1.起动前,应检查机油油量、燃油量及供水系统是否正常,各仪表是否正常;2.起动后,发动机怠速运转暖机,检查机油压力是否正常,发动机是否漏油、漏水、漏气,是否有异常声音,待油温、水温达到要求值后开始进行试验;3.调节工况时,加速、加载、减速、减载速度不要太快;4.运转中,注意测试仪表的指示,倾听发动机的运转声音,观察发动机外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5.停机时应缓慢卸掉负荷,再低速运转一段时间,待机油温度降至50℃以下后再停机;6.操作及在发动机周围活动时,应避开排气管、涡轮壳等高温区以防烫伤,在发动机运转时不要在其侧面停留。

(四)整理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试验目的、试验日期、试验概况等;2.试验所用仪表、仪器情况;3.试验所用发动机的主要技术规格,试验所用油料、附件及发动机有关调整参数,环境状况等;4.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用表格、曲线及文字三种形式表示,曲线绘制时,按以下步骤进行:(1) 数据整理及列表;(2) 选择横坐标与纵坐标及比例尺,曲线应占到图面的2/3以上,注意曲线要直观、美观,坐标要标注物理量名称、符号及单位;(3) 对不同参数测量值,可分别用“·”、“╳”、“△”、“⊙”等表示各点;(4) 用圆滑地曲线连接同一参数的不同点;(5) 对各曲线及符号要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 **** ; 学号:180401218 ; 姓名: *****
实验名称: 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实验
实验时间:2020 年 5 月 18 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测 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14.99 2299 64.725 15.58 263.62
551.75 76.28 73.975
4
14.99 2199 65.475 15.08 272.45
561.00 76.03 76.025
5
14.99 2099 65.95 14.50 283.29
567.50 76.07 82.65
6
14.99 1999 70.27 14.71 279.28
转速 (n)
转矩 Ttq/(N·m)
功率 Pe /kW
燃油消耗

be
/(g/kW·h)
排气温度 (℃)
出水温度 (℃)
机油温度 (℃)
1
14.99 2499 59.325 15.53 264.61
533.00 78.07 70
2
14.99 2399 62.075 15.60 263.40
542.50 77.23 72.225
565.67 76.37 78.6
7
14.99 1899 71.725 14.26 288.02
566.00 76.00 79.325
8
14.99 1799 72.75 13.71 299.74
564.25 76.23 82.275
9
14.99 1699 74.65 13.28 309.29
562.50 75.95 80.975
93.6
9 13.13 1999
54.72
11.46 358.59
621.5 75.8
93.4
表2
6
燃油消耗率/(g/kW·h)
燃油消耗率be—转矩Ttq曲线图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55.7 215.33 191.05 159.38 130.55 100.57 78.05
5、实验完成后,逐渐减少发动机负荷,怠速运转 5 分钟后停车。
实验数据处理与整理:
大气压力:99.8pa 发动机型号: JLE-4G18TD-B00 燃油: RON 93 号及以上级别无铅汽油 机油:SAE 5W-40 API 发动机怠速转速 700±30 r/min
原始数据表格如下表 1:
序号
发动机 油门开 度(%)
图 5 燃油消耗率 be—转矩 Ttq 曲线图
68.98 54.72 转矩/(N·m)
功率-转矩Ttq 曲线图
60 50 40 30 20 10
0 255.7 215.33 191.05 159.38 130.55 100.57 78.05
68.98 54.72 转矩/(N·m)
图 6 功率-转矩 Ttq 曲线图
8
Pe
=
Ttq n 9550

be
=
B Pe
103
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是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测取的。 (1)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润滑油温度达到最佳。 (2)发动机的转速固定,在不同转矩下测出各稳定工况的燃油消耗量、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3)整理数据并绘成曲线。 具体步骤: 1.打开发动机测控系统电源,起动工控机,点击测控系统软件,输入相关信息。 2.起动发动机,发动机怠速运转。 3.按测控仪 P1/P 键,控制模式切换到测功机恒电流/油门恒位置控制。转动 P 旋钮,增加 油门开度,转速升高,达到某一转速时(如 2000r/min)停止转动 P 旋钮。 4.按测控仪 M/n 键,控制模式切换到测功机恒转速/油门恒位置控制。转动 M 旋钮,转矩 发生变化。 5.顺时针转动 M 旋钮到某一转矩,然后用鼠标点击油耗按钮,系统自动记录该转矩下的 燃油消耗量、功率、燃油消耗率。 6.重复步骤 5,转矩级差为 20-40 N·m 左右,得到不同转矩下的燃油消耗量、功率、燃油 消耗率。 7.用鼠标点击记录数据按钮,将实验数据存盘,然后导出数据。 8.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所测发动机在规定转速时的负荷特性曲线。
转速
扭矩
功率
图4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发动机油门开度不变,改变发动机转速发现发动机的转矩、功率和耗油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发动机在转速(每 100 转)递减的情况下,转矩逐渐递增,这满足了汽 车发动机在油门不变时,若负荷增大,转速降低,转矩增加的发动机特性。
调节转速转速(每 100 转)递减的情况下,转矩虽增大但功率仍不断降低。可见油门开度 不变下,转速越低,发动机负载越大,输出功率变小。
表1
8.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所测发动机在规定转速时的负荷特性曲线如下图。
试验曲线中横坐标为有效转矩 Ttq(N·m),纵坐标为燃油消耗率 be (g/kW·h)、燃油消耗量 B (kg/h)。
2
转矩Ttq /(N·m)
转矩 -转速 曲线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499 2399 2299 2199 2099 1999 1899 1799 1699 转速
27.33 150.30
693.8 76.1
95.2
6 24.27 1999
100.57 21.05 195.12
670.3 75.7
95.2
7 19.48 1998.75 78.05
16.34 251.45
640.3 75.7
94.6
8 16.87 1999
68.98
14.44 284.51
625.8 76.0
320 310 300 290 280 270 260 250 240
2499 2399 2299 2199 2099 1999 1899 1799 1699 转速
图 3 燃油消耗率-转速折线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499 2399 2299 2199 2099 1999 1899 1799 1699
原始数据表格如下表 2:
油 门 转速
转矩
功率 燃油消耗率

排气温度 出水温度 机油温度

开度 n
(%) /(r/min)
Ttq /(N·m) Pe /kW be /(g/kW·h) T/(℃)
T/(℃)
T/(℃)
1 65.01 1999
255.70 53.53 76.75
677.8 77.1
88.9
2 53.27 1997.25 215.33
45.04 91.22
705.5 76.0
91.9
3 39.43 1999.5 191.05
40.00 102.69
717.0 76.0
93.6
4 32.20 1999
159.38 33.36 123.13
712.8 75.7
94.3
5 27.98 1999.25 130.55
2、了解和掌握发动机实验系统的组成和性能实验方法。 3、熟悉和了解进行本实验所需的测试设备和仪表的名称、作用、原理、操作及调整。 4、初步具备对发动机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一、发动机速度特性实验
实验内容与方法:
总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润滑油温度达到最佳。 (2)发动机的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不同转速下测出各稳定工况的转矩、燃油消耗量、功 率和燃油消耗率。 (3)整理数据并绘成曲线。 具体步骤: 1、起动发动机进行预热,观察是否有漏水、漏气、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待水温、机油温度 升至 70℃以上,即可开始实验。 2、速度特性实验:设定至所选定的发动机油门开度,调节测功机自控系统,在发动机油门 开度为 15%不变的条件下,分别从高转速至低转速(每 100 转)测定负荷随转速改变时(即固 定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发动机转速 n)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 B、be 和动力性指标随 Pe (或 Ttq、Pme)随转速的变化关系。实验中,一般做 6—8 个工况点。 3、实验期间,每一实验工况稳定 1 分钟后,测量和记录下列参数:转速 n、 功率 Pe、 扭矩 Ttq、小时耗油量 B、比油耗 be、冷却水 Tw、机油温度 To、机油压力 Po,排气温度 Tr 等数据。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记录大气压力 Pa(观测值),环境温度 Ta(进气温度)和相 对湿度。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所测发动机在规定油门开度时的速度特性曲线。实验进行中,注意
功率Pe/kW
7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在通过改变油门开度以保证发动机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图 5 功率-转矩 Ttq 曲线图,扭 矩变小表明所加负荷变小,故导致动力输出变少,所以(有效)功率在曲线图中呈递减趋势。
分析图 6 燃油消耗率 be—转矩 Ttq 曲线图,根据有效燃油消耗率的定义 be=(B/Pe)*103, 发动机的有效燃油耗率随有效功率减小应逐渐增大,与曲线呈递增趋势吻合。由此可知,该发 动机的负载特性还是很好的,符合理论负载特性曲线。
图 1 转矩 -转速 曲线图
功率-转速 曲线图
16 15.5
15 14.514 13.5 Nhomakorabea13 12.5
12 2499 2399 2299 2199 2099 1999 1899 1799 1699 转速
图 2 功率-转速 曲线图
3
功率Pe /kW
燃油消耗率 be /(g/kW·h)
燃油消耗率-转速折线图
在坐标纸上同步对实验工况点绘制实验监督曲线,试验曲线中横坐标为转速 n (r/min),纵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