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必修三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3篇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3篇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一一、教材分析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对半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
四、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1、设置问题情境,引人课题。
以9.11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PCR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人体内的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
2、分析经典实验,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设计引导学生对康贝格、梅赛尔一斯特尔等人的经典实验进行层层设疑,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设计,得出结论。
3、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具体过程。
五、教学过程1、设置问题情景,引人课题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夺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两幢大楼轰然倒塌,死伤者数以千计,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尸体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如何来确定罹难者的身份呢?警方利用PCR技术获得了罹难者大量的DNA系列。
通过与失踪人员的亲人进行DNA检测鉴定和认定。
提出问题:从案例可知PCR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人本节的学习。
2、对DNA复制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康贝格的实验,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通过讨论交流DNA分子的复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体会证明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1.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2.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在传递遗传信息的时候是如何由一份变成两份传递给后代的呢?引出课题——《DNA的复制》。
(二)新课教学1.播放DNA复制的视频,并提出要求仔细观看,在视频结束之后要描述DNA复制的大体过程。
2.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问题:(1)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哪些?(2)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3)DNA复制的场所在哪里?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师补充:DNA复制所需要的酶有多种,教材中介绍的“DNA解旋酶”、“DNA聚合酶”只是其中主要的两种。
在大体了解DNA复制的过程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叙述整个过程,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叙述。
3.教师补充:结合教材经典实验中大肠杆菌的半保留复制图例,计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DNA分子的个数及所占比例,进一步强调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让学生分析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的特征。
提问:DNA自我复制有何生物学意义?。
(三)巩固提升角色扮演小游戏:10名同学组成DNA分子一条链,两条链共20名同学。
扮演复制一次形成的DNA 分子。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搜集基因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一、教学目的:学习并熟知DNA复制的基本知识要点;理解DNA复制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DNA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DNA复制知识要点讲解。
四、教学过程:1、DNA复制的知识要点①、复制发生的场所:真核生物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以及叶绿体,其中,细胞核是复制发生的主要场所;原核生物中,因为没有细胞核这个结构,只具有拟核,拟核的本质是DNA,存有于细胞质,所以DNA复制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②、复制发生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③、复制发生的条件:模板:DNA的两条母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甘酸,腺嘌呤脱氧核甘酸,鸟嘌呤脱氧核甘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甘酸,胞嘧啶脱氧核甘酸;能量:由ATP直接提供;酶:主要是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④、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⑤、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双链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复制的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配对、聚合)③、形成子代DNA3、对DNA复制过程的具体讲解①、讲解DNA的结构:DNA是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在其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在其内侧则是配对的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既A一定跟T配对,G一定跟C配对。
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②、讲解DNA复制的过程解旋: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开始后,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两条主链逐步分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
在解旋的同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DNA解旋和复制是同时实行的,既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随着解旋过程的实行,新合成的子链也持续地延伸,并且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新的子代DNA中,因为只保留了母代DNA的一半,所以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在讲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一是使学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二是使学生理解对DNA分子复制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DNA复制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复制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领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重点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言: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教学过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DNA复制的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DNA复制的时期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复制的场所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4.DNA复制的过程学生阅读课文P54,看图3-13,银幕上也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强调: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点: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
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育,细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讨论的过程(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同学介绍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同学亲身参加探究过程,从而培育同学科学工作的力量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学问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同学深刻熟悉遗传的本质是特别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觉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同学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有很大的关心,有助于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学问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讨论,蕴含着科学讨论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学问,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学问。
高中同学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快速进展,认知力量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把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殊是抽象规律思维、辩证思维、制造思维有了较大的进展。
观看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掌握力量也有了相应的进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同学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进一步培育他们分析、归纳、概括力量。
高中生物遗传复制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复制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遗传复制的过程,并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材料:
1. DNA模型(可以使用玩具模型或制作纸质模型)
2. DNA复制相关的实验器材:DNA聚合酶、引物、dNTP等
3. 离心管、移液器、PCR仪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分配DNA模型和实验器材,老师介绍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3. 让学生用DNA聚合酶、引物和dNTP在实验器材中进行DNA复制实验。
具体操作步骤
如下:
- 将DNA模型分为两条链,作为模板链。
- 将引物与模板链结合,DNA聚合酶开始复制过程。
- 加入dNTP,让DNA聚合酶复制DNA链。
- 反复进行PCR过程,直至得到足够多的DNA。
4. 学生完成实验后,观察DNA复制的结果,并回答相关问题:
- 为什么需要引物进行DNA复制?
- DNA复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 DNA复制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错误?
5. 老师讲解遗传复制的原理和意义,强调遗传复制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并引导学
生总结实验中的结果。
实验评价:
1. 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能够独立操作实验器材进行DNA复制,理解遗传复制的基本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遗传复制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生物教案DNA复制
高中生物教案DNA复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理解DNA复制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2. DNA复制的过程、原理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合成链、分子复制;
3. DNA复制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展示DNA复制的实验过程;
4. 学生讨论DNA复制的意义和作用;
5. 结束。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DNA复制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
1. 练习DNA复制的相关实验操作;
2. 深入学习DNA的进化意义。
八、板书设计
DNA复制
九、教学资源
1. 实验用具和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十、教学评估
1. 整体教学效果;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dna复制的教学设计
DNA复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维持和传承生物遗传信息的过程。
本文旨在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复制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
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DNA复制的过程;
3. 让学生熟练掌握DNA复制中的各种概念。
二、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 了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DNA结构、DNA复制原理等;
2. 探讨DNA复制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双链分裂、核糖核酸合成、复制末端修复等;
3. 分析DNA复制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遗传突变、DNA编辑等。
三、教学方法
1. 导入法:使用相关图片、影片等资源,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演示法:用模型等实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复制的过程;
3. 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DNA复制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4. 总结法: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测评,评估学生学习DNA复制的情况;
2. 开展作业和实验,考核学生对DNA复制的掌握程度;
3. 开展小组讨论,考核学生对DNA复制中异常情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入相关图片、影片等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复制;
3. 注重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DNA复制中的各种概念;
4. 注重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型
构建DNA 的结构模型。
观看模型构建过程,检查 正误。
DNA 复制方式的推测搭建结构基础,进一
步强化结构与功能观。
通过类似拼图的游戏方式,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DNA 复制的 提出冋题1:DNA 复制的方式可能 学生提出假说
通过问题串形式引导
方式
是怎样的呢?
学生提出DNA 复制可 介绍分散复制假说
能方式的假说。
并通
提出问题2:到底哪种假说是正确 思考、回答问题
过问题串、小组讨论、
的呢?需要如何验证呢?
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3:你认为实验中区分的 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实验来验证假
关键是?
说,从而培养学生的
提出问题4:结合已有知识,你能 思考、回答问题
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探
想到运用什么技术“观察”或“追
究能力,提升学生的
踪”物质?
课堂参与感,充分保
提出问题5:用哪种兀素的冋位素 思考、回答问题
证学生课堂主体地
进行标记呢?
位。
介绍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的实验材
料及技术
提出问题6:其中他们选用了N15 思考、回答问题
和N14,他们属于哪类同位素?
提出问题7:二者的区别是?
思考、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8:因此要如何测定子代 思考、回答问题
带有标记同位素的情况呢?
提出问题9:不同的标记情况的
思考、回答问题
DNA 分子离心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呢?。
dna的复制的说课稿
dna的复制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 的复制”。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DNA 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其复制过程对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的结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 DNA 的结构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对于 DNA 复制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 DNA 复制的概念。
(2)概述 DNA 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 DNA 复制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 DNA 复制过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复制的过程。
(2)DNA 复制的条件和特点。
2、教学难点(1)DNA 复制的半保留方式。
(2)DNA 复制过程中有关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DNA 复制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NA 复制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 DNA 复制的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第3节 DNA的复制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3节内容。
本节是“DNA分子的结构”内容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中相关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为学习中心法则、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本节课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对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的两种推测: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
组织学生通过假说演绎法分析探索DNA分子复制方式的实验的整体思路和实验方法,并探究分析实验的预期结果,然后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由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是否一致,进而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模型建构模拟DNA的复制过程,并归纳总结DNA复制的时间、场所、条件、特点和在遗传学中的意义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2.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DNA半保留方复制方式的学习,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过程分析和相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对新冠疫情问题的关注的相关视频,引入课堂。
并结合假说演绎法,对DNA复制进行问题探讨: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1.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2. 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沃森和克里克紧接着发表第二篇论文,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学生阅读课本后填空)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_____,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生物学相关期刊论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 科普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DNA复制的原理和意义。
- 在线课程:推荐一些优质的在线课程,如MOOC、视频讲座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丰富知识体系。
- 实验指导:提供一些与DNA复制相关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拓展建议:
- 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DNA复制的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分享他们对DNA复制的理解。
在讲解DNA复制的条件时,我会逐一介绍模板、能量、酶和原料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条件含义的理解。
最后,我会讲解DNA复制的意义。我会引用一些实际案例,如遗传疾病的治疗、生物工程的应用等,让学生认识到DNA复制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DNA复制的相关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1. DNA复制的过程及其条件;2. DNA复制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1. 学生对DNA复制过程中解旋、子链合成等步骤的理解;2. 学生对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的理解和应用;3. 学生对DNA复制意义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动画、图解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2. 利用模型或实物道具,模拟DNA复制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3. 通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DNA复制的特点和意义。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的复制》教案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探究,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章第三节。
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复制的过程难点: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子复制的过程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案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案,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案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分子的复制。
()探讨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复制方式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五、教法、学法设计(一)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案法。
引导学生探究复制的方式,当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教师进行恰当的启发,让学生的探究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二)学法设计本课时通过设疑,学生动手操作,结合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复制的方式和复制的过程。
DNA的复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案【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时期、过程和条件。
(2)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
(3)阐明DNA分子复制的实质。
(4)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以及康贝格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指导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研究DNA分子复制的指导意义。
(2)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的确立】由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以及康贝格的实验是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对如何培养细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缺少感性认识,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较大,加上本节探究活动比较多,对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高,所以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半保留复制实验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1、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把Meselson、stehl的实验编入“积极思维”活动中,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
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假设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还是分散型复制?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剖析经典实验。
这过程中有科学方法的学习,还有推理判断能力的提升。
2、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探究任务都不同,有的小组是探究半保留复制,有的探究全保留复制,还有的探究分散型复制。
高中生物_DNA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_DNA复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必修⼆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材分析《DNA的复制》是必修⼆第3章第3节的内容。
第2节已经学习了《DNA分⼦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本节课⼜充分揭⽰了DNA分⼦作为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并且为下⼀章转录翻译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本节课将要从分⼦⽔平来探讨DNA的复制,⽐较微观和抽象,学⽣学习有⼀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通过设置问题串的形式,沿着假说演绎法的轨迹,引导学⽣⼀步步思考探索DNA分⼦复制的⽅式,使学⽣⾃主提出假说,通过⼩组合作探究完成演绎推理过程,并预期实验结果。
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逻辑推理、分析、归纳、⽐较、交流等等能⼒。
2、通过视频演⽰给学⽣抽象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并通过模具使学⽣⾃⼰构建复制过程,将DNA复制过程的条件、特点、意义等弄清楚。
最后通过表格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标1、概述DNA分⼦的复制⽅式与过程2、探讨DNA复制的⽣物学意义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DNA分⼦复制的条件、过程、特点。
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法与策略教法:问答法、谈话法、讲授法学法:⾃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型建构策略:1、通过⼩组建模加深理解,巩固知识;2、多媒体课件演⽰可以增强直观性,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3、合作探究,突破演绎推理,预期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情境导⼊:预习案中已经完成了复习内容,故教师在此处以科学家的发现来引出DNA的半保留复制,激发学⽣沿⽤科学家的实验探究⽅法,努⼒摸索创新。
(⼆)学习新课:【合作探究⼀】:运⽤假说演绎法,探索DNA复制的⽅式。
教师引导,学⽣活动。
【合作探究⼆】:DNA复制的过程【三】拓展计算1、规律归纳。
教师从DNA复制⽅式及过程的⾓度,引导学⽣分析数量变化。
2、典例巩固。
四、【当堂达标】学⽣当堂诊断,⿊板板演,教师点评。
五、【建构知识体系】【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我授课对象是⾼中⼆年级学⽣,在⾼⼀必修⼀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了核酸的结构知识,⽽本章第2节⼜介绍了DNA分⼦的结构特点,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学⽣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掌握DNA分⼦的复制过程,较好的理解半保留复制⽅式。
DNA的复制--教案
《DNA的复制》说课稿课题: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学科:高中生物必修2课的类型:传授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回顾细胞分裂的知识,说出DNA分子复制的时期和场所。
2、观察DNA分子复制的动画,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进而总结DNA分子复制特点,准确复制的原因及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康贝格的实验和梅赛尔-斯特尔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尝试设计实验验证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DNA复制的条件、特点及实验的分析,养成科学的素养和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特点及过程。
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分析。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2、引导回忆,发现问题3、介绍康贝格实验4、用flash课件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5、介绍梅赛尔-斯特尔实验,验证假说6、课堂小结7、课后练习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复习DNA双螺旋结构,提出问题:①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②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根据DNA分子的结构,你猜想一下DNA是如何复制的呢?”,激起学生和兴趣,引入新课。
2、引导回忆,发现问题首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概念, DNA分子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DNA复制的内容(复制的场所,复制的时间)。
3、介绍并分析科学家Kornbe的试验此时教师指出:“随着DNA双螺旋的建立,很多学者都在试图揭示DNA复制的奥秘。
”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康贝格实验: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首次在试管中人工合成了DNA,他将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加入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发现没有发生DNA的合成,当加入了少量噬菌体的单链DNA以及ATP后,再放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培养,发现其中DNA的含量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生物组周飞彪(225400)
Email:zfb0093@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
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
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五、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法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方式时,启发学生去思考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些?如果是这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那种方式,复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证明你的假设?再比如:在学习DNA复制的条件时,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科学家是怎么知道需要这些条件的?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条件外,还可能需要什么条件?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强化素质教育。
对于DNA复制的过程,学生是没有办法去探究的,但这一部分又比较抽象,我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采用拉链作为模型,让学生对比拉链的拉上、拉开和课本上介绍的DNA复制过程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得理解和掌握。
(二)学法设计
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DNA复制的方式和复制的条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媒体选择
1、多媒体课件
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
2、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推导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3、拉链四个
七、教学程序设计
(1
(2)教学过程:
1、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2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DNA中含最初DNA链的DNA占
A. 1%
B. 2%
C. 25%
D. 50%
2、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直接由糖类提供C.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 D.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母链均可作模板
3、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
的组成,32P比31P质量大。
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
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
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
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
到G l、G2代细胞。
再从G0、G l、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
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
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
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G0、G l、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________,G l________,G2_________。
⑵ G2代在①、②、③3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⑶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________,条带②__________。
⑷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后作业
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A.分裂前期B.分裂中期
C.分裂后期D.分裂间期
2、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
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
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A.(a+b)/2 B.(3a+b)/2 C.(a+3b)/2 D.(a+b)/2
3、某双链DNA分子带有15N同位素标记,在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连续复制4代之后,试管中带有14N同位素标记的DNA占总量的
A. 12.5%
B. 25%
C. 50%
D. 100%
4、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
5、研究性学习
请同学们在课后两周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题目:《“DNA复制”的研究史》。
两周后进行交流,并评选优秀小论文。
(设计此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小组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
十、板书设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二、复制的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三、复制的过程
解旋——合成子链——螺旋
四、复制的意义:传递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