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讲解(课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选《春秋左氏传》
左丘明
1
壹、关于《春秋》和《春秋左氏传》
• 1、关于《春秋》 • 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
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 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 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 体史书。 • 后代成为古代史书的通称,有时也可引申 出一种文笔,即“春秋笔法”,即直陈事 实的写法。
15
• 为之所 • “之”、“所”两个词都是“为”的宾语。用现
代汉语来表示时,要将间接宾语提前:给共叔段 安排一个地方。 • 无使滋蔓 • “无”通“毋”。在古汉语中通假字比较多,实 词中有通假字,虚词中也有通假宇。虚词的意义 比较虚,通假字在辨认时难度更大些。 • 蔓,难图也 • 若使野草滋蔓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单词 句.以上是主从复句,“蔓”,从句,表示假设, “难图也”,主句表结果。“蔓”字用逗点隔开, 不能连下读。
10
•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 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 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 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 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 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 《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11
8
• “经”(春秋)与“传”(左传)原来是分 开的,不编在一起的。西晋时的杜预,著 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和 《左传》按年插编在一起,从此,《左传》 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9
贰:文选分析 一、《郑伯克段于鄢》
• 1、解题。郑伯克段于鄢可 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 (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 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 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郑 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 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克,攻 克。
2、重点词语分析
•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 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请京,主
语是姜氏。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谓之……” 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谓之” 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 称说,这么认为。唐孔颖达对这句话注释是: “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城,墙。雉,丈量城墙的单位。古城墙以长一丈 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百雉,即周长三百 丈的墙。
13
• 当时最高的统治者是周王,周王在各地分 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里又有分封,形 成等级。在那个重等级的社会里,都城大 小也是有等级差异的。周王的国都最大, 合九里,即540雉。周的都邑,大的定制是 “参国之一”,即180雉;中,“五之一” 即108雉;小,“九之一”,即60雉。
14
• 郑属伯爵,国都规定为300雉,其境内的大 都、中都、小都按上述比例递减,即100雉 (大都)、60雉(中都)、30雉(小都)。现在京 的城墙超过100雉,按大都算,也超过了定 制,所以说“今京不度,非制也”。不度, 不按法度办。非制,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君将不堪,您郑君经受不了这种违法行为 的冲击。意思是说先例一开,不合法度的 事将接踵而来,郑君的统治权将受到挑战。
2
春秋形势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 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 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 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 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 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 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 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 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 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3
4
2、关于《春秋左氏传》
• 对《春秋》能起到补充和说明作用的有三 部书,这就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儒家把《春秋》 看作重要的经典,而把解释经义的文字称 做“传”。因此就把《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为 《春秋》的三传。
5
•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 氏春秋》,汉代改称《春 秋左氏传》,简称《左 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 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而作。《左传》 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 史书。
16
• 况君之宠弟乎 • 乎,疑问语气词,在要求回答的句子里译作
“吗”,在不要求回答的反问句里要译成“呢”。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子己 • 贰属与专属是相对的。凡专属于某,后又另属于
• 第二,《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பைடு நூலகம்著,是一部 杰出的文学巨著。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和处理 复杂材料的能力,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画人 物,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生动的历史画面。作 者还擅长于写战争,把纷繁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 《左传》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很好。这些使我 们看到远在古代汉语就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
6
•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 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 (时间上跟《春秋》略有出入),通过记 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 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7
• 《左传》一书对后世的历史学,文学等都有巨大 的影响。
• 第一,《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史料。
•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 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 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 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 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 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 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 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 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 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 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12
•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先王,周代开国的君主周文王、周武王。制,制 度,规则。先王立下的制度在当时认为是标准。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指大的都邑的城墙,不 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国,国都,不要理 解为国家。参,同“三”。这里用为动词,指在 计算的时候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参国之一” 指三分国都有其一,即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左丘明
1
壹、关于《春秋》和《春秋左氏传》
• 1、关于《春秋》 • 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
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 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 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 体史书。 • 后代成为古代史书的通称,有时也可引申 出一种文笔,即“春秋笔法”,即直陈事 实的写法。
15
• 为之所 • “之”、“所”两个词都是“为”的宾语。用现
代汉语来表示时,要将间接宾语提前:给共叔段 安排一个地方。 • 无使滋蔓 • “无”通“毋”。在古汉语中通假字比较多,实 词中有通假字,虚词中也有通假宇。虚词的意义 比较虚,通假字在辨认时难度更大些。 • 蔓,难图也 • 若使野草滋蔓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单词 句.以上是主从复句,“蔓”,从句,表示假设, “难图也”,主句表结果。“蔓”字用逗点隔开, 不能连下读。
10
•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 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 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 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 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 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 《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11
8
• “经”(春秋)与“传”(左传)原来是分 开的,不编在一起的。西晋时的杜预,著 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和 《左传》按年插编在一起,从此,《左传》 与《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9
贰:文选分析 一、《郑伯克段于鄢》
• 1、解题。郑伯克段于鄢可 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 (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 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 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郑 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 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克,攻 克。
2、重点词语分析
•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 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请京,主
语是姜氏。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谓之……” 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谓之” 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 称说,这么认为。唐孔颖达对这句话注释是: “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城,墙。雉,丈量城墙的单位。古城墙以长一丈 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百雉,即周长三百 丈的墙。
13
• 当时最高的统治者是周王,周王在各地分 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里又有分封,形 成等级。在那个重等级的社会里,都城大 小也是有等级差异的。周王的国都最大, 合九里,即540雉。周的都邑,大的定制是 “参国之一”,即180雉;中,“五之一” 即108雉;小,“九之一”,即60雉。
14
• 郑属伯爵,国都规定为300雉,其境内的大 都、中都、小都按上述比例递减,即100雉 (大都)、60雉(中都)、30雉(小都)。现在京 的城墙超过100雉,按大都算,也超过了定 制,所以说“今京不度,非制也”。不度, 不按法度办。非制,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君将不堪,您郑君经受不了这种违法行为 的冲击。意思是说先例一开,不合法度的 事将接踵而来,郑君的统治权将受到挑战。
2
春秋形势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 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 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 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 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 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 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 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 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 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3
4
2、关于《春秋左氏传》
• 对《春秋》能起到补充和说明作用的有三 部书,这就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儒家把《春秋》 看作重要的经典,而把解释经义的文字称 做“传”。因此就把《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为 《春秋》的三传。
5
•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 氏春秋》,汉代改称《春 秋左氏传》,简称《左 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 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而作。《左传》 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 史书。
16
• 况君之宠弟乎 • 乎,疑问语气词,在要求回答的句子里译作
“吗”,在不要求回答的反问句里要译成“呢”。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子己 • 贰属与专属是相对的。凡专属于某,后又另属于
• 第二,《左传》又是一部历史散文பைடு நூலகம்著,是一部 杰出的文学巨著。作者有很高的语言修养和处理 复杂材料的能力,文笔简练,善于叙事和刻画人 物,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生动的历史画面。作 者还擅长于写战争,把纷繁的战争写得井井有条。 《左传》的许多外交辞令也写得很好。这些使我 们看到远在古代汉语就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
6
•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 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 (时间上跟《春秋》略有出入),通过记 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 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7
• 《左传》一书对后世的历史学,文学等都有巨大 的影响。
• 第一,《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和变革,保存了大量史料。
•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 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 邦,故不用中国之礼,自称王。国君之下设诸卿,二 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 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 为三军之将佐。卿之官职,有司徒、司马、司空、司 寇等,分掌民事、军事、工事、法事。春秋初期,晋、 楚等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或聚若干小邑为县, 或将私家之田分置县。而在边境地区则设郡。郡县之 间没有隶属关系,其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数 作为采邑赏给贵族。
12
•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先王,周代开国的君主周文王、周武王。制,制 度,规则。先王立下的制度在当时认为是标准。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指大的都邑的城墙,不 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国,国都,不要理 解为国家。参,同“三”。这里用为动词,指在 计算的时候将国都的城墙三等分。“参国之一” 指三分国都有其一,即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