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合集下载

潘慧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潘慧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潘慧,来自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单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讲起,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再到国共关系破裂,中共领导武装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而红军的长征就是在革命探索道路中的一次巨大挫折。

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经过及意义,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党开辟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是我党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法宝,我们要将长征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二、学情分析本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生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再加小学时就接触过长征中相关故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接触到关于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小说等,所以为本课的学习也奠定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但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故事的知道、了解的层面,缺乏更深入地理解。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三维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掌握遵义会议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读长征示意图,绘制长征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爱党、爱军、爱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说教学目标这一段内内容说的是,依据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初中七年级学生特点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我们下面的第五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整合教材内容落实这三方面目标。

三、说重难点此段表现的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某某会议。

(2)难点:本课难点是某某会议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长征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和思路长征历时2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径12个省,长征是一部流动的人类战斗史,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和运动性。

长征中涌现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英雄事迹以及重要事件,有着丰富的史料,是一节向学生进行爱党爱国、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的课。

基于本节课以上两个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情景创设、史料展示,既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现长征本身的发展过程和空间变化,又可以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立体地感受长征,走进历史,身临其境,符合七年级学生学习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教材理解]本课要落实的内容标准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分析内容标准,同一教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任务要同步完成:其一是知识层面的“长征故事”,即通过选择数则不同情节、角度的长征故事,让学生感知长征,讲“故事”的形式,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

课堂中故事的呈现,一是通过学生讲述熟悉的长征故事,如来自小学和初中语文课本、电影电视、小说画本中的相关内容,以体现充分发掘、利用不同学科课程资源为历史学科所用的理念;二是通过教师精心挑选不同角度和情节的长征故事讲述或演示给学生,以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为下一步分析长征精神内涵做准备),最终通过故事情节,了解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其二,在知识层面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另外两项情感层面的任务:任务之一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是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英雄主义精神。

其核心是“革命英雄主义”。

这一点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本人将以此目标为教学重点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则长征故事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最终形成完整的“长征精神”的感悟。

进而通过教学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长征精神”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长征精神”成为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之二是“艰难曲折”,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危难的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正是“艰难曲折”的生动写照,这一历程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Microsoft Word 文档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Microsoft Word 文档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三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围绕“长征”这一主题讲了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重点介绍了遵义会议。

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本课内容在整个单元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意义,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分析历史、表述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长征的起止时间、经过。

(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1)、遵义会议的意义。

(2)、长征精神。

二、说学情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有待提升。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下,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说教法历史的教学讲究“三环——五步”:“三环”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课末知识升华。

“五步”即:导入新课—生生和师生交流自学内容—激发学生展示自我—小组合作收获智慧—达标测试。

为了防止空洞的讲课,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四、说学法根据八年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特点,联系本课的实际,我指导学生在本课掌握以下两种学法:(1)问题探究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精神”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光荣中学:曾莉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2、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理解长征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根本上是一种追求解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它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可能去进行直接观察,因此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针对上述情况,根据大纲的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图片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3、情感与价值: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

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

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的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历史的能力,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

学生对长征途中的一些故事非常熟悉,对本课也比较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重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历史与地图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与地理有机结合的方法。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四、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这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v2.0 -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 v2.0 -说课稿

讨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
1、红一方面军是从( A )出发开始长征 的。 A、江西瑞金 B、贵州贵阳 C、甘肃会宁 D、陕西吴起镇 2、红军长征没有经过的省份是( D ) A、江西 B、贵州 C、甘肃 D、福建
下 课 啦 !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红军的长征应该说有一定的了 解,但大多同学对长征的了解是通过文学影视作品而缺乏 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同时,作为八年级学生,已 经初步具备历史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网络的普及, 也使得他们能够方便的从网上收集各种课外资料。因此, 老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查找资料。 本课主要学法如下: 讨论法:根据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等 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质 疑,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 问题。 合作学习:分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合作学习课文,各小组向 全班展示学习成果,以此使学生更好融入到互助互学的学 习氛围中。

何时何地出发? 桥梁等)
途经哪些重要地点?(江河、山川、城镇、


何时何地结束?
统计:途经多少省份?总计行程多少里?
吴起镇
会宁
大草地 夹金山 大渡河 泸 定 桥 赤水河 遵义 瑞金 湘江
吴起镇
会宁
大草地 夹金山 大渡河 泸 定 桥 赤水河 遵义 瑞金 湘江
吴起镇
会宁
大草地 夹金山 大渡河 泸 定 桥 赤水河 遵义 瑞金 湘江
思考: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 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 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 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 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胡锦涛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呼和中学白俊琴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主要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长征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仍然指导着后辈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学习本课可以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让学生能从根本认识到灿烂的今天得之不易,应该要好好珍惜。

2、课标要求: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红军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和长征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协调合作、语言组织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且通过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②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③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①红军长征及其意义②遵义会议(2)学习难点: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地位②长征精神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个性普遍突出,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人教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教案][人教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设想,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设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3课的内容,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根据上述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识图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与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三、说学法八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因为长征为后人留下的长征精神,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本课也是重要的素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二、教法学法1、教法1)、问题导学法——我使用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2)、探究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过程中)3)、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难点。

2、学法(1)联系比较法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小组讨论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欣赏图片“这里有路吗?”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首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入此环节后出示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分为三个步骤:A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以学为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

(2)结合长征示意图,掌握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和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㈢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红军长征在课本、影视剧中有所了解,但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知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

依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说学法---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感悟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四环节)1导入新课2学习新课3思维拓展4巩固练习1.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七律--长征》视频音乐,导入新课。

(二)引出问题1)视频音乐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设计意图:以视频音乐、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习新课(一)分组合作探究、感悟新知:做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依据导学问题,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原因、长征过程、长征胜利以及遵义会议等内容。

其中有4张图片1幅地图,1首诗歌和长征途中的3个故事,向学生展示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长征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

红军长征的壮举以及长征途中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复兴中华而奋斗。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焕发着时代精神。

三、【教学设计】第一篇章“曾经的足迹”,主要是完成课本中的学习内容,采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读图识图、分析思考、归纳整理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长征的基本史实。

例如:出示五次“反围剿”的图表,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起因。

其次,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和江河,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战地记者报道遵义会议、学生讲述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的军事传奇、找一找长征途中重大事件等活动,完成对长征的开始、长征的转折、长征的胜利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等史实的学习。

第二篇章“如歌的长征”,主要是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融入历史,从历史中得到感悟。

初二学生对长征的历史特别好奇,同学们具有较浓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从已知的有兴趣的话题展开,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关于长征的故事,使语文教科书成为历史教学资源。

海口市8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节课的内容,都是关于长征的话题,有故事有诗歌。

有了这一个单元的学习积淀,学生们对“长征”这个话题有一定的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作者:翟笃成学校: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红杨中学年级:八年级历史上册版本:人教课标版时间:2013年元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情、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共六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目标依据2012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和八年级学生处于感性认识为主,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的学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MTV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MTV歌曲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从侧重点看: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2)、教学难点: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四)教学方法从教法来看:我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和教学设计上进行分析。

一、说课标新课程标规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本课以”长征的艰难险阻“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同时学生在了解长征过程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基于此,课标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提出的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出自鲁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材编写把《红军不怕远征难》放在此单元的最后一课,旨在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的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同时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教材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主题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这一主线展开。

包括两个大板块,“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及“长征的胜利”,其中“第五次反围剿”和“飞夺泸定桥”以小字呈现,学生可自主阅读。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重整教材,把内容分成三大板块:“长征前夜、长征经过和长征胜利”其中重点“长征经过”,以“读图学史’”红色之旅’”品读故事”三个活动环节展示。

(二)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中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层次的要求)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影响(三)教学方法(依据课标中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比较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确立以下目标)1、了解长征原因,说出长征路线;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历史地位;理解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说课稿

人教版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说课稿

人教版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word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伙儿好!我来自天门市天门杭州华泰中学,专门荣幸参加此次交流活动!今天我讲的课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用时一课时,我的讲课要紧有以下五步。

一、讲教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要紧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教材不管在本单元依旧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将军所讲:“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行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宝。

”二、讲目标本课的目标有三个:①了解长征的缘故、通过及历史意义。

②记住遵义会议内容及历史意义。

③体会长征精神。

三、讲重难点:遵义会议,长征的通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讲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以后进展动身的设计理念,采纳“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形、影片资料的展现,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学习方法学法采纳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观看、探究、合作、动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讲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以角色任务分配,合作探究,成果展现为主线。

第一步诗词导入,激发角色爱好;第二步角色任务分配,明确学习任务;第三步合作探究、展现成果,完成学习目标;第四步感悟历史,升华情感。

下面我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1、诗词导入,激发角色爱好。

播放毛泽东《七律·长征》的朗诵,感受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描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磅礴气概。

请看我的课堂实际操作。

(播放视频)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

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进行角色任务分配。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自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自作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2、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长征胜利的意义
5、长征精神
第二环节:
寻因索引 进入长征
第三环节:
动手实践 认识长征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雪山、 过草地 飞夺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金沙江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渡过 湘江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第四环节:
情景再现 感受长征
红军强渡乌江的渡河点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陕 北 吴 起 镇
红一、 二、四 方面军 会师的 甘肃会 宁城
第五环节:
内化领悟 升华长征
第十三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
2、长征的经历: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 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 陕北会师——会宁、静宁会师 3、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课件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课件
1
2
3
把握重点(一)(二) 16分钟
4
把握重点(一)
中央红军的长征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出红军长 征经过那些省份? 2、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指出红军长征渡过 那些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3、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复述中共中 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读图、识图的基本要求: 1、要弄清方向。 2、要看清图例。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是什么时间开始长征的? 3、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是哪儿?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各是 什 么? 5、红军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的时间、地点、 部队各是什么? 6、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课讲授之把握重点
导入新课 2-3分钟
整体感知 3分钟 理清线索 8分钟
新课讲授之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2-3分钟
1
整体感知 3分钟
2
新课讲授之整体感知
课程目标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新课讲授之理பைடு நூலகம்线索
导入新课 2-3分钟
整体感知 3分钟 理清线索 8分钟
1
2
3
新课讲授之理清线索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
导入新课 2-3分钟
1
2
整体感知 3分钟
理清线索 8分钟
3
把握重点(一)(二) 16分钟 4
情感升华
5分钟 8-9分钟
5
小结作业
6
板书设计
时间 原因 经过
时间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前郭县穆家中学王亚飞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2、加深对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理解长征精神,认识长征精神在根本上是一种追求解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它既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可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更不可能去进行直接观察,因此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根据大纲的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知识与能力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学习用绘画、绘图来表现历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熟悉搜寻历史资料的多种途径。

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学习编写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了解更多的长征史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四)、重点难点重点一: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本课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

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它的胜利不但使革命转危为安,还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和红军优秀的品质、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起“长征精神”。

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1)让学生阅读、看长征图、找出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把它们连成线,制作红军长征路线简易图。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flash版),边展示边讲解。

(3)思考讨论:红军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路线?面对这样的艰难险阻,红军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精神?(4)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剪辑材料。

重点二:遵义会议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要让学生明白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向往和拥护党的领导。

因此把它定为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指导学生从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引入,比较讨论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重点问题。

难点: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长征、长征胜利结束之间的关系和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采用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这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和故事穿插法。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课件是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演示战役的过程,同时配以录像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长征来说,似乎是并不陌生的,且他们在初中语文课上还学过《红军鞋》、《草地的晚餐》、《七根火柴》等作品。

“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更是耳熟能详。

本课的新意究竟在什么地方,需要思量。

(2)从情感方面,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同时他们有可能对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概展示出向往、认同的判断,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甚至觉得长征的红军的一些事迹并不感人。

总之,一种态度是认可的,一种态度是疏远的。

两者之间,前者在学生中占的比重或许会大些——不排除个别班级持后者的认识的人数要多些的可能。

故,教学策略应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3)长征中,比较吸引男生的估计还是战术策略和战争过程;对于女生,可能对长征中的感人事迹、长征的作品比较感兴趣。

2、学法指导(1)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 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 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三、说教学程序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突出以下五点:(1)在教学准备阶段,把班级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若干人,以组为单位,收集资料。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设置“创新点”,“授之以渔,终身受益”。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4)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组织资料,体味成功的喜悦。

教学程序具体如下:课前10分钟,播放丁善德《长征组曲》渲染气氛导入新课:利用情境导入: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边讲解毛泽东毛泽东创作《长征》的由来。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对课文题目提出问题:面对长征,你想知道什么、了解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次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教学阶段,应对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

讲解新课:一、长征的开始:展示动画《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后播放视频剪辑《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并展示《五次反围剿双方人数图表》。

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并提出问题:红军为什么要长征?①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②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③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综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小结:红军长征的原因就是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是一次危险的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力量。

那么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展示动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根据《示意图》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

其中应注意的有:A、以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为主线;B、点明长征的起点是红色首都瑞金;C、重点讲述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卢定桥、过草地D、点明三大主力红军最后会师地点,长征的时间。

关于长征的开始,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把学生带入到长征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①红军开始长征,敌人会不会让红军顺利地走呢?②敌人是怎么做的呢?②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呢?③红军冲破了四道防线,但损失很大。

过湘江后,红军人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下来,讲解:就在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红军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

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红军这时得到了暂时的休整,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教师展示遵义会议的会址图片,并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剪辑《遵义会议》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②、遵义会议做了哪些决定?四、说板书设计反围剿失败——突围——改变行军路线——胜利会师错误路线——损失重大——遵义会议——党的成熟扭转不利局面板书形式的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作了系统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条理的理解这段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