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说课稿(全册精品)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说课稿(全册精品)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为主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置了12个教学单元。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道德、法律、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在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家庭观念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道德观念模糊,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2.法治观念淡薄,不知法、不懂法、守法意识不强;3.家庭观念淡漠,对家庭责任、家庭关系认识不清。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增强家庭观念,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乐雅学校曹守明本年度我们使用了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网络培训”。
我认真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的视频讲话,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与广大师生分享,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四、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
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分析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30期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特点分析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游彩秀(漳州八中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通过对新教材的特点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新教材,有利于教学的贯彻实施,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教材特点教学建议核心素养【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结果评价对其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以漳州地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76-02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部编道德与法治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进行深层思考,尤其要积极探索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七年级上册教材特点(一)教材的新1.教材内容新:新增了现行课标之外对学生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新内容。
比如:第五课第二框《网上交往新时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在网上交友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的常态。
学生需要学会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并能够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虚拟世界的交往等。
2.教学设计新:(1)课题设计,主旨突出,表达活泼,易于接受。
(2)栏目设计,形式多样,各具功能。
(3)版式、标识、装帧等方面的新。
3.教学资源新:(1)重视人类优秀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教材的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
(2)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比如:课本P116《路德育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现代学校来说,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对促进学校的发展也起着重要意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情况分析一、情况分析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学生入学也是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足,因而形象化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感觉不是十分明显,而且知识的渐进性让学生也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容易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性的学习,缺乏对学科的重视和深度认知。
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甚至不知道如何学习条理性的知识,课堂上记笔记都需要多次提醒。
3、每周课程安排上不是很紧密,学生学习的衔接性和节奏总是脱节的4、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往往流于课本表面化的知识,不注重材料的深挖和多层面分析。
三、对今后教学的个人想法(学科培优辅差计划)道德与法治是初一新生面对的新科目,很多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做题技巧也有待积累,所以针对这次期中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识记。
2、教会学生答题技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答题理论与实际脱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答题技巧,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平时上课,特别是讲授练习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要教会学生答题方法与答题的规范性。
3、开展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如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关心身边事物的兴趣。
4、思想动员工作要加强。
我们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学不好一些科目,但我们相信只要他们想学,是能学好政治的,因此,我们不能放弃这部分学生。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动员,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如果他们学好了,对优秀生和中断生都会有很大触动,更会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
总的来说,对于政治科教学注重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40分钟的效益是始终是最为根本的着眼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自己》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第一框的内容。
对应的课标是“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这一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贵自知”,是告诉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认识自己很重要,其二是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增强自信;其三是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二是“多把尺子量自己”,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自己,也是包含了三层意思。
其一是认识了自己的内容,其二是认识自己的途径,其三是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从全课内容看,本框是学习第二框题的基础,承接了前两课的学习。
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更客观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理性对待他人评价。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由于知识、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
为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接纳自己、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增强对自己的信心,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要善于从生理、心理、社会实践等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实现自主发展。
3.用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态度来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调查:如果5分为满分,请你给现阶段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打分?5分 4分 3分 2分 1分2.小游戏:(1)随机提问学生“你认为自己一分钟内能击掌多少次?”生:一般回答 60次、100次、120次等。
(2)老师计时10秒,我们一起试一试。
生:一般回答 20次、25次、30次等。
师:我们通过前面的调查和游戏发现,一开始我们是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是比较自信的,但是在后面的游戏环节我们却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可能没有那么高,我们身上也许还有很多没有被自己发掘的潜力。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体现本册教材紧密围绕《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育人目标。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二、逐层深入的内容教材内容设置上采用了逐层深入的方式,从简单的道德行为规范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更深层次的道德观念和法治原则。
每一章节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
三、内涵思辨性强调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和法治问题,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四、真实生活对话教材以真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展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和法治问题。
这种呈现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知识能力统一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内容广度与深度教材内容既涵盖了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法治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外延。
八、思想性引导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挖掘思想性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和法治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公民。
综上所述,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逐层深入的内容设置和内涵思辨性的强调,通过真实生活对话和知识能力统一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际应用能力。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是本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明白家的重要性和责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家的定义、家的功能、家的组成、家庭关系、家庭责任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家的真正含义,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可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有的可能是长子或长女,有的可能是有弟弟或妹妹的哥哥或姐姐。
他们对家庭有感情,但可能没有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的定义、功能和组成,明确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的定义、功能和组成,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2.难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庭场景,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的定义、功能和组成,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4.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师生之间以及家庭的相关知识,人的一生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而作为中学生,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与老师、父母的交往是初中阶段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内容。
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单元目标
1、了解教师的工作,学会尊重老师。
2、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
3、知道家的意义,学会孝敬亲长。
4、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3、家庭关系的确立。
难点:
1、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2、如何孝亲敬长。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思路分析2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思路分析2。
一、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
针对政治上册教材,我们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来制定目标:1.规范意识:学生了解和尊重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纪律,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律能力。
2.公民意识: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社会责任和法治精神等公民意识。
3.政治素养:学生掌握和了解国家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和公民议案制度等政治知识,增强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4.信息素养:学生通过学习政治课程,培养信息获取、分析、评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以上这些目标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一些难点,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领导干部和民主选举:教育学生理解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作用,以及选举制度的意义和运行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民主、公平、公正的选举原则。
3.公民议案制度:教育学生了解公民议案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立法和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方法。
以上这些重点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故事、演讲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三、教学组织形式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思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政治知识。
1.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通过看书、做题、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
2.课堂讲授: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介绍相关政治知识,通过PPT、教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3.课堂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4.案例分析:老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这些教学组织形式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政治知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起始,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
这个起点孕育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的萌芽。
设计这一单元,是为了帮助我们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单元目标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写好中学序曲。
2、少年拥有梦想的重要性,如何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3、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4、明确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5、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实现梦想的途径。
3、学习的重要性。
4、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方法。
难点:
1、少年应该有怎样的梦想以及如何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2、学习的滋味及如何学习。
3、怎样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和做更好的自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6.1《走近老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说课稿带教学反思-6.1《走近老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法治意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走近老师》的内容,主要围绕师生关系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角色、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以及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老师的角色、老师的日常工作、学会与老师沟通、尊敬老师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学会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和信任老师。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他们对老师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存在片面或误解。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老师,理解老师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角色,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尊敬老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角色,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尊敬老师。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接受和理解老师,建立起尊敬和信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老师的角色和重要性。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师生关系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024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2024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新教材的修订依据之一。
研读新教材,就要从拆解课标入手,先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再研读课程内容,最后还要关注学业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做到依标教学。
根据这一思路,现将七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如下。
一、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按照五大核心素养的顺序分段进行叙述的,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培育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在课标总目标的第三、四段中寻找依据。
第三单元“总目标”要求如下: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是按照五大核心素养分学段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根据素养目标找到相关要求即可。
第三单元“学段目标”要求如下: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要求7〜9年级是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
依据上述特点,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
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这个主题展开的,课标要求如下: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内容核心观点提炼(一)第八课生命可贵1.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生命是可贵的。
2.我们的生命的特质。
鲁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鲁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教材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如个人发展、社会交往、法律常识等。
每个单元下面又细分为若干课,每课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涵盖了道德、法制、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实践活动与评价本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评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需要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如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
六、教师专业发展与进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和进修,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
七、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等。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师教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师教材概述本教材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师教材。
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教材特点1. 简洁明了:教材采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易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
2. 综合性强:教材涵盖了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问题。
3. 实用性强:教材注重将道德和法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研究中能够获得实际应用的能力。
4. 强调实例:教材中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材内容1. 第一单元: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 探讨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和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分析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2. 第二单元:尊重和守法-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和尊重社会规则- 分析不尊重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守法意识3. 第三单元:公平和正义- 探讨公平和正义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 分析不公平行为的原因和危害4. 第四单元: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社会义务- 分析不履行责任和义务的后果和影响- 培养学生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意识5. 第五单元:法律和法治- 探讨法律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分析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引导学生养成守法的惯和法治意识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体验道德和法治决策的过程。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讨论案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总结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师教材旨在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和法治的知识。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治意识。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及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一、教材分析本套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初中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我与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方面的内容,提炼生活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
在教材的立意与设计上,关注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注重教材内容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的引领,以及从思想认识到生活实践的引导。
具体而言,本套教材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以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坚持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性引导,彰显人文性,注重实践性,体现综合性;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能力目标,更加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材内容设计的广度上,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范围为依据,通过内容点的落实、部分落实以及渗透等方式进行安排;在教材内容设计的深度上,每一个内容点都包含课程标准中具体的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知识为依托又不局限于知识本身,体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扩展的成长需要,进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二、单元解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新呈现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内化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
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当然,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
构建成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对比老版教材,从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上有如下新变化:
第一,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始终。
新教材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
首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其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再次,螺旋递进,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最后学思并举,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具体落实上,七年级上册教材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融入其中。
如在“少年有梦”中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突出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讨论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我和其他生命关系时,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全篇。
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表现在:
1.传承古文精髓,表明价值立意。
在七上教材中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我们的主题,表达我们的思想立意。
如,谈到少年要立志,引用《格言联璧》中:“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地努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机结合,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的品德。
2.引用经典诗句,体验文化之美。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语言文字或抒情唯美,或富有哲理,或正气凛然。
本册教材,将优美文字融入到每一课每一框题中,可读性强,易于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
如“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这是中学时代的成长课题,它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寻。
3.精选案例活动,彰显民族精神。
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
案例选择中,许多经典人物的选择和素材的引用均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而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用多种形式有机渗透。
例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展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第三,把握学科特点,整合知识。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新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其一: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如,教材74页“家的意味”中“相关链接”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说明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再如,探讨第九课珍视生命一课时,将挫折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深化心理教育。
其二:整合知识学习与行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材内容力求避免认识上的表面化,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走向全面和深刻。
如,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从自然生命到社会生命再到精神生命,通过三个层面的生命教育,设问层层深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更加完整,从生到死,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珍惜生命的存在。
其三:与初中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实践性的特点。
如,教材54页“网络交友新时空”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了最新网络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探讨慎重结交网友的问题。
再如,探讨“爱护身体”时,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引用学生常见的各种观点进行碰撞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第四,巧用编排设计,知行合一。
四个单元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己到人,由生活到生命,由现象到本质,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
少年有梦、网上交往、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提前至初一起始学期,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导言设计,主旨突出,引人入胜
本册教材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开始都有编者精心设计的导言。
本册导言将生命的教育融入全篇,从“我”的生命旅行出发感受中学生活的风景,到我生命中朋友、父母、老师的陪伴,再到我对生命的探索,成长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导言的设计既能贴近学生、引发兴趣和渴望,又简洁明确,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冲击,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自然过渡到课堂教学当中。
其次,栏目设计,形式多样,各具功能
较旧教材《思想品德》而言,本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整理和分布上做了调整,在教学栏目的编排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
每一框都以“运用你的经验”为道德学习的起点,以“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设计推动学生对关于道德的知识和有助于道德的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后以“拓展空间”结束,使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更具可操作性,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再次,版面设计,装帧新颖,生动活泼。
教材在正文之外,穿插了大量的反映真实场景的图片、生活气息浓郁的铲土以及创意美感十足的表格、图示等呈现学习内容,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教材变得可亲可近,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通过总结以上新变化,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出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分析发现这门课程与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轨迹更为契合,也与新时代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更为贴合,相信通过更长时间的摸索,一定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