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8章泌尿系统幻灯片
生理学课件之泌尿
3. 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FP) 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intracapillary blood pressure) •正常血压 (80~180mmHg) 时稳定 ← 自身调节 •大失血 → 动脉血压↓ (< 80mmHg) → RBF↓ → GFR↓ •高血压晚期 → 入球小动脉狭窄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FP↓→ 滤过量↓
21
Left: detail of the way podocytes form filtration slits on the basal lamina,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lamina to the capillary endothelium;
Right: enlargement of the rectangle in the left panel to show the foot processes of the podocyte
in the thick ascending
limb of Henle’s loop
34
③ 远端小管 (distal tubule) 和集合管 (connecting duct) 重吸收量: NaCl约12%, 水不等 (可调节) • Na+受醛固酮 (aldosterone) 调节, • 水受血管升压素 (vasopressin, VP) 调节 重吸收机制: 多属主动转运 • 远曲小管初段: Na+-Cl同向转运, 钠泵提供动力——噻嗪
28
② 囊内压 (intracapsular pressure) •肾盂、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 → 尿路梗阻 →囊内压↑ →EFP↓→滤过量↓ •溶血性疾病 →Hb堵塞肾小管→囊内压↑→EFP↓→滤过量↓ ③ 血浆胶体渗透压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肝、肾疾病→血浆蛋白↓或快速 i.v. 大量生理盐水 →血浆蛋白 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EFP↑→滤过量↑
泌尿系统(生理)PPT课件
/AMuseum/organs/nzqk/rgs/fmtx.html
第二节 重吸收和分泌
重吸收与分泌
重吸收:物质从小管液中转运到血液中。高达99%
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 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主要有 肌酐、H+、 K+和 NH3等。
略
NH3的分泌与H+、HCO3-转运的关系
略
机制:单纯扩散
泌NH3的意义: 促进泌H+ 促进HCO3-重吸收 排酸保碱
谷氨酰胺
集合管分泌NH3示意图
略
H+的分泌: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能分 泌H+
1)近端小管是分泌H+的主要部位。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 H+与小管液中的Na+以1︰1经管腔膜的载体逆向同步转运, 即H+进入小管液,Na+进入小管细胞内,这一过程称为 H+-Na+交换。肾小管每分泌一个H+入小管液,就可从小 管液中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入血。
近曲小管吸收70% 肾小管袢升支吸收20% 远曲小管吸收8%~9% 排泄到尿中的钠量仅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1%
重吸收: 水 Na+ 葡萄糖
分泌 肌酐 NH3 K+ H+ 药物
重吸收和分泌的部位与功能
(1) 近曲小管:重吸收量最大,重吸 收的物质种类也最多,是重吸收最主 要的部位。
血浆与原尿主要成分比较(g/L)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Na+ ClK+ 尿酸 尿素 肌酐 氨
血浆 900 80 1 3.3 3.7 0.2 0.02 0.3 0.01 0.001
原尿 原 980 尿
2024泌尿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01泌尿系统概述Chapter尿道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还兼有排精功能。
肾脏生成尿液的器官,包括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肾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肾皮质主要分布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肾髓质则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壁内含有平滑肌,可节律性收缩以推动尿液下行。
膀胱储存尿液的器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
泌尿系统组成与结构排泄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调节功能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与其他系统相互关系与循环系统关系与神经系统关系与内分泌系统关系与免疫系统关系02肾脏解剖与生理Chapter肾脏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球负责滤过血液,肾小管则对滤过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主要负责血液的滤过。
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负责对滤过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作用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03尿液形成与排放过程Chapter1 2 3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尿液形成原理及步骤尿液成分变化及其意义尿液pH值变化01尿液比重和渗透压变化02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等成分变化03排尿反射和神经调节机制排尿反射神经调节机制04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调节Chapter水平衡调节机制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01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02口渴机制03钠、钾、氯等电解质平衡调节肾脏对钠、钾、氯的排泄和重吸收醛固酮的作用饮食和消化道的调节酸碱平衡调节原理缓冲系统的作用肺的调节肾脏的调节05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Chapter肾小球疾病分类和临床表现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临床表现与原发疾病及肾损害程度相关。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间质性炎症纤维化与硬化030201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特点尿路感染分类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进行分类。
生理学泌尿系统ppt课件
体循环
入球小动脉
叶间动脉
肾动脉直接起自于腹主动
脉,所以血流量很大。
肾动脉
最新版整理ppt
38
最新版整理ppt
39
2、肾血液循环特点
①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入球小动脉比出球 小动脉粗
流量大, 流量≈心输出量1/4~1/5;(利于原 尿的形成)
②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
最新版整理ppt
25
③远曲小管
较短。 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 相邻。 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大而规 则。其末端与集合管相连。 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
最新版整理ppt
26
肾皮质
(高倍)
刷毛缘
近曲小管有刷毛缘(是由微绒毛(电镜可见)组成)
最新版整理ppt
27
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
16
(1)肾小体
球形,直径约150— 250微米,大小不等。 两个极,血管极和尿 极。 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 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 成。
最新版整理ppt
17
肾小体的结构
入球小 动脉
壁层
最新版整理ppt
出球小动脉
脏层
尿极
18
① 肾小球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
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 管网。
为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 间的毛细血管网,属于有孔毛 细血管。
②电荷屏障:滤过膜三层结构的表面都覆盖有 一层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这就使带负电荷的 物质不易通过,而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通过。
(3)滤过面积( 1.5m2 )
人体两侧肾脏的肾单位总数达200万个,总 滤过面积约1.5m2,十分有利于滤过。
泌尿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肾小球 (毛细血管球)肾小体
肾小囊 (脏层、囊腔、壁层)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弓形集合管
肾单位
肾的微细结构
集合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生理学泌尿系统完整版课件
生理学泌尿系统完整版课件目录CONTENCT •泌尿系统概述•肾脏结构与功能•尿液生成调节与异常•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功能•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调节•常见疾病及其临床表现01泌尿系统概述泌尿系统组成与功能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功能生成、储存和排泄尿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持酸碱平衡01020304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尿液浓缩与稀释尿液排泄尿液生成及排泄过程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调节尿液的渗透压和浓度超滤液在肾小管各段被不同程度地重吸收,形成终尿血液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过,形成超滤液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与循环系统关系与神经系统关系与内分泌系统关系与免疫系统关系泌尿系统与其他系统关系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内环境稳定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肾脏的血管阻力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影响尿液生成和排泄肾脏分泌的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等参与体液调节和血压控制肾脏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清除免疫复合物并调节免疫反应02肾脏结构与功能肾脏解剖结构肾脏位置与形态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形似蚕豆。
肾脏内部结构包括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等。
肾脏血管与神经支配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确保肾脏正常生理功能。
80%80%100%肾小球滤过作用及机制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包括机械性屏障和电荷屏障,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肾小球滤过膜滤过作用滤过机制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及机制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分和有用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
肾小管结构包括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
重吸收机制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转运蛋白和酶等机制,实现物质的选择性重吸收。
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还具有分泌功能,可将一些物质分泌到尿液中。
03尿液生成调节与异常交感神经兴奋当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减少肾血流量,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液生成减少。
泌尿(8学时)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典型病例二:肾结石的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早期发 现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VS
详细描述
肾结石是由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沉积形 成的硬结,症状包括腰部或腹部疼痛、血 尿等。肾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体外碎石和手术取石等。预防肾结石的关 键是多喝水、控制饮食中的盐和钙摄入量 等。
典型病例三:肾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和治 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肾炎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等。肾炎的治 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利尿剂等。预防 肾炎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等诱发因素。
详细描述
通过排泄尿液和调节尿液的成分,泌尿系统能够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同时,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泌尿系统还能维持体液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生理 功能。
02
泌尿系统疾病分类与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
01
02
03
04
泌尿系统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主 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
04
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和过度累,有助于维护泌尿系
统的正常功能。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 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
疾病。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可能对泌尿系统造 成损害,应尽量避免或限制。
定期进行体检
尿液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泌尿系统异常, 如尿路感染、肾炎等。
泌尿系统-讲课课件_PPT课件
泌尿系统的一般结构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主要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一、肾
1、形态和位置
T12-L3; 蚕豆形;肾区 平均重100~150g,长10~12cm, 宽 5~6cm, 厚 3~4cm
2、构造
(1)肾被膜: 纤维膜 脂肪囊 肾筋膜
(2)肾实质: 皮质:细粒状,红褐色 髓质:锥体形,淡红色
孔隙、负电荷
2)肾小管 近端小管:
最粗最长,微绒毛,发达的质膜内褶和线粒体
吸收: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 大部分水、离子和尿素
细段:
管壁薄,利于水和离子通透
远端小管:吸收:水、Na+ 分泌:K+、H+、 NH3 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调控
(2)集合管 管径由细 →粗;功能类似远端小管
4、肾的血流动力学
近端小管伴随溶质(Na+和葡萄糖等),属于固定性;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有关,并受抗利 尿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属于调节性。
3. K+的重吸收: ①重吸收量:94% ②吸收部位及方式:
近端小管占65%~70%;髓袢占25%~30%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既重吸收K+也能分泌K+
4.葡萄糖的重吸收 ①重吸收量:100% ②吸收部位:唯有近端小管 ③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2、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少 体液调节:儿茶酚胺类、精氨酸加压素(AVP)、
内皮素(ET)、前列腺素、一氧化氮(NO)等
6、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 尿素、肌酐、氨
(2)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钠、钾、氯、磷、钙、镁、H+、氨、尿酸
(8)泌尿系统_PPT幻灯片
二. 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一)肾血供特点
1.血供丰富,分布不同(主要是皮质) 成人安静时:1200 mL/min 其中,94%→皮质 5% →外髓,1% →内髓
2.两套毛细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网
肾-3A 肾V
肾入球小A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出球小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高,利于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血压较低,利于肾小管重吸收
(一) H+的分泌——肾对酸碱度的调节
H2O + CO2
H2CO3
H+ + HCO3-
各段肾小管,Na HCO3重吸收 H+分泌=1 1,保碱排酸
方式:主动转运(Na—H 逆向交换与 管腔膜上的H+泵)
(二) NH3的分泌
1.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来源于谷氨酰胺脱氨
2.方式:被动扩散 ( H+ 、 NH3分泌相互促进 ) 意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数量 90%,中外皮质层
10%,内皮质层
血管
入A口径出A 肾周毛细血管网
入A口径=出A 肾周毛细血管网和直小血管
髓袢 功能
短 尿生成
长,可达内髓 尿浓缩稀释
(三)球旁器
1.球旁/(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2.致密斑: Na+感受器,调节肾素分泌 3.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1)定义:肾动脉压在80-180mmHg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 = 肾A压/ 肾A阻力 肾A压↑→入球小A管壁平滑肌收缩→口径↓ →阻力↑ 反之 肾A压↓ →入球小A管壁平滑肌舒张→口径 ↑ →阻力↓
泌尿系统_人体解剖生理学PPT精选课件
肾门
肾蒂
从前向后
静脉 动脉 肾盂
从上向下
动脉
静脉
肾盂
7
•
8
9
2、位置
• 与椎骨的关系:左肾上平胸12上缘,下平 腰3上缘;右肾上平胸12下缘,下平腰3下 缘。
• 与第十二肋的关系:第十二肋斜过左肾后 面中份,斜过右肾后面的上份。
• 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 夹角。
10
左T11-L2
• 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有利于尿的形成。 • 在肾的髓质形成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与尿
的浓缩有关。
45
46
47
四、输尿管、膀胱、 尿道
48
(一)输尿管
• 1、概述:肌性管道,长20~30cm,直径 0.5~0.7cm
• 2、行程:起于肾盂→腰大肌前方下行→小 骨盆上口与髂血管交叉→盆侧壁弯向后下 →膀胱底→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的输尿 管口。
37
38
(二)集合管、乳头管
• 从弓形集合管到直集合管,管径由细 (40um) →粗(200um);上皮C由立方形 →柱状→高柱状。
39
40
(三)球旁复合体
• 1、球旁C:是由入球小A管壁的平滑肌C变为上 皮样C形成。C呈立方形或多边形,核圆形,胞质 嗜碱性,可分泌肾素和红C生成因子,使血压↑和 促进骨髓红C的生成。
2
• 排泄(excretion)是指机体将新陈代谢的 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 过程。排泄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泌尿系统等。
3
4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 解剖结构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 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溶于 水的代谢产物。
生理学课件 泌尿系统
肾脏的功能: 肾脏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主要) (一)泌尿: (主要) 泌尿: ①排出机体的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过剩的物质和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体液的渗透压 维持水、 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尿生成过程:①滤过 尿生成过程: ②重吸收 ③分泌 (二)内分泌: 内分泌: 肾素: ①肾素:对血容量和动脉血压起调节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 ③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的调节 激肽、前列腺素: 促进1 25-二羟胆骨化醇生成:调节钙的吸收和血Ca ④ 促进1,25-二羟胆骨化醇生成:调节钙的吸收和血Ca2+水平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图)
皮质肾单位
肾小体的分布 肾小体的体积 分布数量 髓袢长度 AA/EA EA分支 EA分支 外、中皮质层 小 (80多(80-90%) 短 2 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网
近髓肾单位(髓旁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髓旁肾单位)
近髓) 内皮质层 (近髓) 大 (10少(10-15%) 长 接近1 接近1 形成u ①形成u形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 ②分布于临近的近曲小管和远曲 小管周围网状小血管
(四)肾脏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递质是NE 支配肾动脉 肾小管、 NE, 肾动脉、 1、肾交感神经:递质是NE,支配肾动脉、肾小管、球旁
细胞,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细胞,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 素释放,未发现肾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素释放,未发现肾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血浆与原尿比较( 血浆与原尿比较(图)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 1.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 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 滤液量.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 125ml/min 滤液量.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 , 即180L/d. 滤过分数( 2.滤过分数 2.滤过分数(FF) 概念: 概念: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125÷660×100%=19% %=19 = 125÷660×100%=19% 说明当血液流入肾脏时, 19%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腔生 说明当血液流入肾脏时,约19%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腔生 成超滤液(原尿) 成超滤液(原尿) 3.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 有效滤过压(P 3.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KF)和有效滤过压(PUF) 肾小球滤过率大小决定于滤过系数 滤过系数:即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 滤过系数: 滤过膜的面积及其通透性的状态 及其
生理学--泌尿系统 ppt课件
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变动。输液时,快速输
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液胶体渗透压↓ →EFP↑
3 肾血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流量血液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 →滤过平衡点后移 GFR
各段肾小管,Na HCO3重吸收 H+分泌=1 1,保碱排酸 方式:主动转运(Na—H 逆向交换与 管腔膜上的H+泵)
肾小球的滤过
生成原尿 (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将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管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将分泌的H+、 K+、 NH3+ 排出
生成终尿
PPT课件 16
一.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影响因素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1)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2)正常值:125ml/min (180 L/天) 生理意义:排出有毒物质
PPT课件 11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1)定义:肾动脉压在80-180mmHg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 = 肾A压/ 肾A阻力 肾A压↑→入球小A管壁平滑肌收缩→口径↓ →阻力↑ 反之 肾A压↓ →入球小A管壁平滑肌舒张→口径 ↑ →阻力↓
肾脏
第 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PPT课件
1
渗透调节:体内水分和盐类含量的调节。 排泄:动物将分解代谢的终末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器官:呼吸器官 肾 皮肤 消化器官 意义:保证内环境的稳定,包括:水盐代谢的稳定 排出废物
《泌尿系统》PPT课件
人体的相生相克
肾 kidney
一、肾
㈠肾的形态:肾为实质性器
官,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左、右 各一,形似蚕豆。右肾较左肾低12cm。肾的内侧缘中部为肾门,是 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 入之处。
肾上端
肾门
肾前面
肾动脉
肾的被膜
脂肪囊 肾筋膜
肾的结构
肾皮质 肾髓质 肾小盏 (7-8)
肾盂
肾 柱 肾锥体(15~20)
肾乳头
肾大盏 (2~3)
肾段
肾动脉→肾段动脉
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 区域的肾实质
5个肾段 上段 上前段 下前段 下段 后段
相关临床知识
肾移植 马蹄肾
异位肾 结石
肾
肾
肾被膜
浅表皮质 皮质迷路
E/M:①游离面有短而小的微绒毛;②基底部质膜内 褶发达。
功能:醛固酮(aldosterone)促进此段吸收Na+排出 K+;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促进此段对水的重 吸收。
3.集合管系(collecting tubule system)
分弓形集合管、直集合管和乳头管3段。 集合管系管径由细变粗,管壁上皮由单层立方增高 为单层柱状,至乳头管成为高柱状。
L/M:细胞质着色淡而明亮,细胞分界清楚。 E/M:①细胞器少,游离面有少量短微绒毛;②少 量侧突;③短小的质膜内褶。
功能: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作用进一步重吸收水 和交换离子。
肾血液循环特点:
肾血流量大,流速块,约占心输出量的1/4; 90%的血液供应皮质,进人肾小体后被滤过; 血管球内压力高(入球微A>出球微A); 形成两次CAP网(滤过,重吸收);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
泌尿生理PPT课件
05
03
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或仅含微量蛋 白质,若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 病。
04
尿糖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糖 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或肾小管功能受 损。
肾功能检查方法及评价指标
血清肌酐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
标。
尿素氮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与 肌酐一起用于评估肾小
球滤过率。
THANK YOU
泌尿生理PPT课件
• 泌尿系统概述 • 尿液生成与排泄 • 泌尿系统调节机制 •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及其生理改变 • 泌尿系统检查方法与评价指标 • 总结与展望
01
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组成与功能
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肾脏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闭塞,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终 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疾病及其生理改变
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潴留,引起代谢性 酸中毒。
Fanconi综合征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从尿中大 量丢失。
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液生成与排泄过程
深入探讨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尿液生成环节,以 及膀胱储存和尿道排泄等过程。
泌尿系统疾病及其诊治
系统介绍了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等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 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深入研究泌尿系统生理机制
进一步揭示尿液生成和排泄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为泌尿系 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血供特点:
1.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均匀 占心输出量的1/5 -1/4 左右 成人安静时,两肾血流量 1200 ml/min (血浆流量 660 ml/min) 皮质(cortex) 94 % 外髓(outer zone) 5~6 % 内髓(inner zone) 1%
近髓肾单位 10%,内皮质层
入A=出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直小血管
长,可达内髓
少
尿浓缩稀释、 维持水平衡
(二)球旁器(近球小体)
1.球旁细胞 juxtaglomerular cells) :入球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上皮样变, 内含分泌颗粒(颗粒细 胞),分泌肾素。 2.致密斑 macula densa) :远曲小管靠肾小体侧的管壁细胞变为高柱状,紧密排列形成的椭圆形斑状结 构。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变化(离子感受器),调节肾素的释放。 3.系膜细胞 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间质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大量蛋白尿(定性+3~+4、定量≥50mg/kg/d)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5.72mmol/L)
不同程度的水肿
(四)肾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 肾交感神经主要从胸12至腰2脊髓节段发出,其纤维经腹腔神经丛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释放肾素的球旁
细胞。 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生理学课件第8章泌尿系统__幻灯 片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分泌
生成原尿 (不含蛋白质的血浆 超滤液) 有用成分重吸收回血浆
分泌的H+、K+、NH3 排出 生成终尿
(一)肾单位的构成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
肾单位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曲部)
nephron
髓袢降支粗段
肾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
髓袢升支细段 袢
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曲部)
数量 血管
皮质肾单位 90%,中外皮质层
入球动脉口径出A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髓袢 球旁器 功能
短 多 尿生成、分泌肾素、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入球小动脉舒缩与跨壁压变化直接相关) 罂粟碱、水合氯醛——抑制血管平滑肌后自身调节现象消失。
当动脉压↑→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而收缩→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当动脉压↑↑或↓↓→平滑肌舒缩 (﹥180mmHg) (﹤80mmHg)
能力达极限→ 自身调节能力丧失
管-球反馈 tubulogomerular feedback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GFR的现象
(三)滤过膜构成 1、滤过膜filtration menbrance的结构(分子筛)
内层: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层 基膜层:微纤维网 外层: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
形态结构 ( 机械屏障 )
滤过膜组成
厚度[nm]
毛细血管内皮(窗孔)
40
基膜(网孔)
325
肾小囊上皮(裂隙膜)
40
孔径 [nm] 50~100 4~8 4~14
电中性分子:通透性决定于分子的大小 带负电大分子:内层细胞层和基膜内侧部的带负电结构可阻止它通过。 带正电大分子:虽可能通过内皮细胞层和基膜内侧部,但基膜外侧部和裂孔膜是它的主要屏障。
病理:缺氧、中毒、炎症等,滤过膜通透性增大,出现蛋白尿甚血尿。 肾炎(nephritis)、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蛋白尿(Proteinuria) 滤过膜带负电荷的涎基消失,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滤过 —— 蛋白尿
2)意义:紧急情况下,保证机体活动器官或重要器官的血供。
酸性蛋白(唾液蛋白) (电学屏障)
异多糖涎基 (负电荷)
葡萄糖胺硫酸基 (负电荷)
异多糖涎基 (负电荷)
2、滤过膜的分子通透性 1)机械屏障(分子量大小的选择性滤器):
有效半径: 可通过 < 1.8 – 4.2 nm <不能通过 白蛋白(有效半径3.6 分子量 69000)
物质有效半径和肾小球滤过能力的关系
<0.01
滤过能力值为1.0表示该物质可自由滤过
2)电屏障 (分子电荷的选择性滤器): 右旋糖酐(+) —— 易通过滤过膜 右旋糖酐(-) —— 难通过滤过膜 正性中性负性 上皮和内皮细胞上的酸性糖蛋白(硫酸类肝素糖蛋白 ),涎基带负电基团和基膜上的硫酸肝素负离子基团构
成了滤过的电学屏障,限制负电荷的滤过。
物质 水 钠
尿素 葡萄糖
蔗糖 菊粉 肌球蛋白 卵白蛋白 血红蛋白 血浆白蛋白
分子量 18 23 60 180 342
5500 17000 43000 68000 69000
有效半径(nm) 0.10 0.14 0.16 0.36 0.44 1.48 1.95 2.85 3.25 3.55
滤过能力 1.0 1.0 1.0 1.0 1.0 0.98 0.75 0.22 0.03
2.两套串联毛细血管网 Renal cortex Renal medulla
肾A
Cortical nephron Juxtamedullary
nephron
肾入球小A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
肾出球小A
3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V
Vasa recta
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动脉压在80-180mmHg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灌注压(perfusion pressure)20~80mmHg时,肾血流量随肾动脉压升高而增加。 灌注压80~180mmHg时,肾血流量稳定在一个水平。 灌注压>180mmHg时,肾血流量又随灌注压升高而增加。
动脉压↑→致密斑小管液流量↑→离子转运速率↑→ 致密斑反馈信息到肾小球↑→血管收缩→血流量↓ 意义:正常生理状态下,使肾血流量与泌尿机能相适应,GFR不会因血压波动而改变,有利于维持肾小球 滤过率的相对稳定。
(二)肾血流量的神奋: 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