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1、询问、交谈 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根据经验往往能指出其工 作中的危害。 2、现场观察
辨识小组成同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利用经验 发现其存在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 慢性损害的因素 。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 大类;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 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 (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四大类。 (3)管理缺陷 如: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等。
新工艺、新技术、 新材料、新设备
注意:辨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 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组织工作
(1)安环部职责: A、具体安排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任务; B、按进度要求负责督促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工作 的开展; C、对上报的危险源进行确认、评审、汇总和补充 工作; D、编制“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 单”,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B、运输单元危险有害因素 车辆的防火防爆措施;
车辆行驶(人流、物流、超速行驶等);
物料的装卸; 输送管道和输送泵;
静电危害;
防撞设施等。
①如高纯氮气管道或阀门发生泄漏,现场通 风不好,会对人员造成窒息伤害。 ②如氮气管道、阀门等发生泄漏,有产生噪 声的危害。 (5)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③氮气管道超压或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 件失灵有发生管道爆炸的可能。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6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3)电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
4)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
5)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g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预先危险性分析
总结词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定性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详细描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在实施某项活动前,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分类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初步评估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事件树分析
总结词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定量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详细描述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系统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的方法,通过将一系列可能 的事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树形结构,以评估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这种方 法通常用于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连锁反应。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总结词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是一种定量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详细描述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是一种识别和分析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影响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识 别潜在的故障点,并评估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
潜在性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不会立即导致事故,但长期或高强度暴露会增加风险。
可预防性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危险有害因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 潜在风险。
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水平。
辐射危害
辐射危害类型
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 离辐射。
辐射危害危害
损伤DNA、诱发癌症、损 伤免疫系统等。
辐射危害预防
加强辐射源的管理,提高 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合 理规划和控制辐射设施的 建设等。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类型
主要包括高处作业、临边作业 、攀登作业等。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离辐射 破坏造血系统 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暂时或永久不育 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发育障碍 引起恶性肿瘤
33
※ 高温、低温
¤ 高温危害 •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 • 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低温危害 •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 火炸药 •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
的物质 • 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 • 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 • 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24
气相爆炸物质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 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 • 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 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
电气设备 触电 火灾 静电 雷击
22
7、作业环境:
粉尘 毒物 噪声 振动 辐射 高温 低温 工时制度 女职工劳动保护 体力劳动强度
8、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事故因急救援预案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日常安全管理 辅助生产和生活卫生设施
23
4.2 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 易燃易爆物质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
10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检查

02
发现违规:通报批
评,追究责任
01
发现隐患:立即整
改,消除隐患
3
安全培训和教 育
培训内容
安全法规和标准:介绍相关法律法规
0 1 和行业标准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识别工作场所
0 2 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安全操作规程: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0 3 和安全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和救援:教授应急处理和救
0 4 援的方法和技巧
04
网络培训:通过在线
课程,自主学习安全
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评估
01
培训内容:包括 安全知识、技能 和态度等方面的 培训
02
培训方式:包括 课堂培训、实际 操作培训、在线 培训等多种方式
03
培训效果评估方 法:包括问卷调 查、实际操作考 核、知识测试等 多种方法
04
培训效果评估结 果:包括培训满 意度、知识掌握 程度、技能掌握 程度等方面的评 估结果
演讲人
危险和有害 因素辨识及 安全检查
目录
01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02 安全检查 03 安全培训和教育 04 应急处理和救援
1
危险和有害因 素辨识
辨识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环境、设备、人员等,发 现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
询问法:向员工、管理人员、专家等询问有关危 险和有害因素的信息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潜在危险和有害因 素的存在和影响
应急预案的 演练:定期 进行应急预 案演练,检 验应急预案 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提 高应急处置 能力
01
02
03
04
05
应急演练
A
目的:提高应急处理和救 援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指的是潜在的危害人类健康、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意外事故等不良后果。
对于不同的行业、环境和工作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估,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步。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为了确定一个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潜在的危害,能够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安全:识别可能造成伤害、事故或其他危险的因素,如开放式设备、悬挂物品、旋转或移动设备、刀具、有害化学物质等。
(2)人机界面:机器设备的运作、布局、灯光、噪声、振动等对人体的危害、压力及不适等,包括可见的设备和潜在的设备。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食物和水源等,确定这些因素可以避免员工在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或环境。
(4)其他因素:如火灾、电击、危化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2.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是基于所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通过科学、系统、定量的方法,评估其对人员健康、环境以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危害程度。
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过程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且要使用可靠的评估工具。
(2)评估应考虑不同的情况和潜在的后果,对风险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评估结果应该根据工作场所或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必须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确定适当的处置和控制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管控,降低其潜在影响。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项:(1)消除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永久性的措施来消除这些因素,如更换危险的设备、更改工作方式等。
(2)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操作控制等方式来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
对于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应使用可替代材料来取代有毒物质。
(3)个人保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装备、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确保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装备和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料的危险特性
公司所涉及物料中氢氧化钠属第8.2类碱性腐蚀品,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
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硫酸第8.1类酸性腐品,本品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并在可能引起化学灼伤。
2)生产作业主要设备、设施的危险性
生产作业中使用反应罐和摆线针轮减速机以及各类泵等机械设备,操作和维修过程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发生碰伤、卷入等人身伤害事故。
2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
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
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
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技术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2.行政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紧急预案,以便对突发事故作出快速反应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使用个人保护装备的形式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耳塞、口罩等防护装备•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三、结语危险有害因素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56019

附件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安监总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文案大全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损伤或其它健康相关的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环境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电磁场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较隐蔽,但长期暴露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化学环境因素:如污染物、有害气体、化学品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农林渔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3.生物环境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它们存在于空气中、食物、水源、土壤等环境中,长期接触可能引发人体感染、疾病等。
如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包括对职工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节奏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
2.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如对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监测,查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根据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等。
4.对有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超标情况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如何防范危险有害因素?防范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权利和义务、安全目标和标准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墙、消防设备等,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药品、卫生设施等,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培训教育。
强化管理和监督对职工进行岗前、在岗和离岗三类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职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职业性病、工伤和事故的发生。
加强环保和污染治理加强环保工作,严禁不合法的污染行为,减少污染的产生,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危险有害因素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06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与建议
控制措施制定原则与要求
科学性原则
控制措施应基于科学原 理,确保其针对性和有
效性。
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危险有害因素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
适用性。
可操作性原则
控制措施应具有可操作 性,便于实施和监督。
安全性原则
控制措施应确保作业人 员的安全,避免因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述 •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识别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与技巧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施步骤与
注意事项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分析与
评估 •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与建议
0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对作业场所、设 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新和调整。
0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分析与 评估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分析与评估
分析方法与流程- 直观经验 法
1
根据现场观察和经验,对生 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
行初步判断。- 流程图法
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标准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的特性、 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 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指 标体系
0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识别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如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制动系 统等存在故障或缺陷,可能导致 意外伤害。
噪声与振动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或振动环境 中,可能对听力、身体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
高温与低温
过高的温度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对 人体的体温调节、循环系统等产 生影响。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等等。
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
在职业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
噪音可能引起聋或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
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
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工艺设备和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设备本身是否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安装等是否具有相应资质);
2)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液位计、阻火器、防爆膜);
3)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超限、异常、故障报警);
4)是否具备紧急停车装置;
5)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
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2)密封是否安全可靠;
(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4)适用性是否强。
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
(2)电气设备是否具备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气的防爆等级;
(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的情况;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是否符合规定;
(8)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接措施是否可靠;
(9)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制度;
(10)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
(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等。
3)锅炉与压力容器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锅炉与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
(2)承压元件是否失效;
(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
3.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
(2)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辨识;
(3)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
(4)分析是否具备形成爆炸性粉尘及爆炸的条件。
惰性气体保护可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对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储罐,充灌惰性气体;
(2)易燃固体的压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呈粉末状态输送时,可在惰性气体覆盖下进行;
(3)易燃固体的粉状、粒状的料仓可用惰性气体加以保护;
(4)可燃气体混合物在处理过程中,加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
(5)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储罐、管道等连接惰性气体管,以备在发生火灾时使用惰性气体充灌保护;
(6)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输送爆炸危险性液体;
(7)在有爆炸危险性的生产中,对能引起火花危险的电器、仪表等,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正压保护;
(8)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装置停车检修时,在动火之前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有爆炸危险的设备、管线、容器等进行置换;
(9)发生事故有大量危险物质泄漏时,用大量惰性气体(如水蒸气)稀释;
(10)备用的反应器、干燥器等用惰性气体保护。
设立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述要求:
1)固定动火区距易燃易爆设备、储罐、仓库、堆场等的距离,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2)固定动火区内可能出现的可燃气体的含量应在允许含量以下;
3)在生产装置正常放空时可燃气体应不致扩散到动火区;
4)室内动火区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应向外开启,道路应畅通;
5)周围10m以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
6)固定动火区内备有足够的灭火器具。
针对引发事故的原因和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在考虑安全联锁防爆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系统的构成可以选用有触点的继电器,也可以选用无触点的回路,但必须保证动作可靠;
(2)信号报警节点可利用仪表的内藏节点,也可以单独设置报警单元。
对于自动保护(联锁)用节点,在重要场合宜与信号节点分开,单独设置故障检出;
(3)联锁系统动作后应有征兆报警设施。
在重要场合,联锁故障检查器可设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确保可靠性。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以下方面构成:
1)从事故预防的角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将事故控制在局部”是事故预防的两个关键点。
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来看,事故预防应由技术对策和管理对策共同构成:
(1)技术上采取措施,使“机一环境”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状态的能力;
(2)通过管理协调“人”自身及“人一机”系统的关系,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
2)从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事故损失控制的两个关键点。
事先对可能发生事故后的状态和后果进行预测并制定救援措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
(1)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进行救援处理;
(2)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
(3)能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4)同时又能及时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