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导学案.千克和克的换算
课题:千克和克的换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班级:小组: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习流程
1. 称比较重的物品,常用“”来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2.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来作单位,用字母表示。
例3.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称一称,你发现了什么?
500+500=(克)
我发现2袋盐重1千克,所以
1千克=克
1.填空
()大约重1克()大约重1千克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7千克500克=()克 23千克-15千克=()千克
1、请写出5种能用千克做单位的物品。
2、请写出5种能用克做单位的物品。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本课在学生对分数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回顾知识点并梳理,进而深化。
教学目标:回顾落实分数有关意义,大小比较、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落实分数有关意义,大小比较、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直接切入主题
这节课我们来分数初步认识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在练习中梳理知识点,加以运用
1、回顾分数的意义
用相关的分数表示一下阴影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说明为什么这样表示?)
2、根据给出的分数给相应图形涂阴影。
3、判断分数与所描述的阴影是否对应。
三、回顾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
1、看图写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
2、分数比较并说明方法。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3、独立完成比较题,教师巡视,订正。
4、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深入认识分数
看图写出四分之一,十六分之一,把阴影与空白部分相加得出整体“1”。
结论:计算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说明。
六、总结本课知识点,深化认识。
1. 学生说一说学习本课的收获。
2. 本课同学们表现真是非常棒,那么认真听课,那么用心思考,那么细心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掌握“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算理。
【知识链接】
1.口算。
3×5=4×8=7×6=36-17=80-43=
9×3=8×5=37-15=8+15=36+7=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当堂检测】
一、选一选。
(1)3+2×5与5×2+3的结果()
A.相等ﻩB.不相等C.不确定
(2)9×4+6的计算结果是()
A.90B.58C.42
(3)要使6×()+12=48,括号里应该填()
A.3ﻩB.18ﻩC.6
2、脱式计算。
12+7×32×9+415×6+14
3、小红读一本故事书,前3天平均每天看9页,第四天看了12页,正好把这本
【思路分析】4×3+8和8+4×3都是乘法和加法混合算式。这两个算式中一种是乘法在前,一种是乘法在后,解题时都要先求出香蕉的总价钱,再求出一共需要多少钱。所以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方法宝典】
方法:在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直接落下来。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运算)………………………18
第二课时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运算)………………………20
第三课时节余多少钱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22
第四课时试一试
(连续加与连续减)………………………24
第五课时里程表(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案
1.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数学技能和概念:
- 认识数字0-100,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取它们;
- 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
- 认识二维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辨认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教学内容
2.1 数字与比较
- 介绍数字0-100,帮助学生认识每个数字的书写和读取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2.2 简单加法和减法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练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3 二维几何图形
- 介绍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 帮助学生辨认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3. 教学活动
活动1:数字比较游戏
- 让学生两两配对,比较彼此手中的数字大小;
- 引导学生讨论比较结果,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活动2:加法和减法实践
- 准备一些实际物品,让学生模拟加法和减法运算;
- 鼓励学生使用数字符号记录计算过程。
活动3:图形辨认和描述
- 准备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辨认并描述卡片上的图形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纸和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5.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提供一些额外的练和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案的简要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掌握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概念及相关术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指将一个两位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一个一位数。
我们用“被除数÷ 除数 = 商”来表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
•被除数:要被分成几份的两位数;•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每份的数量是一个一位数;•商: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分后每份的数量。
2.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方法一:“商乘除加余”以85 ÷ 5 为例:1.进行整除:85 ÷ 5 = 17;2.计算余数:85 - 5 × 17 = 0;3.将计算出的商和余数写成答案:85 ÷ 5 = 17……0。
方法二:“拆位后除”以68 ÷ 4 为例:1.将被除数拆成十位和个位:68 = 6 × 10 + 8;2.首先用十位数除以除数:6 ÷ 4 = 1(商为1);3.将得到的商和个位数拼接起来得到答案:68 ÷ 4 = 17。
三、课后作业1.计算以下数学题:•92 ÷ 4 =•66 ÷ 3 =•78 ÷ 6 =•49 ÷ 7 =2.思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哪种方法计算更方便?为什么?四、学习小结学习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概念及相关术语,以及两种笔算方法:商乘除加余和拆位后除。
同时要求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6=7×8=9×=6×6=2×9=4×8=7×7=6×3=4×7=3×=8×8=×2=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0×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2×3=6,20×3=60(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2)教学过程同上。
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指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复习旧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2. 讲解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与要求1.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掌握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六、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反馈策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反思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2. 设计要求:板书要清晰、美观、有条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千克和克 练习五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千克和克练习五|苏教版一、教材内容概述在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中,第二章节“认识质量”中,探讨了质量的基本概念和称量单位,其中重点讲解了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
练习五是该章节的最后一道习题,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知识概念讲解1. 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千克(kg)是国际计量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克是质量的计量单位之一,是千克的一千分之一,通常用于表示质量较小的物品。
两者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2. 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需要用到单位换算。
其中,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是很常见的。
需要注意的是,换算时需要根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常用的换算方式如下:1千克 = 1000克1克 = 0.001千克三、练习题解答1. 题目描述求下列各物品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或克。
(1)一盒饼干,重230克;(2)一只小狗,重8千克;(3)三个苹果,共重540克。
2. 解答思路对于本题,需要根据题目所给的单位,将不同的物品质量进行换算,最终统一为千克或克来表示。
下面,我们分别对三个小题进行解答。
(1)一盒饼干,重230克;按照题目所给的质量单位,饼干的质量为230克。
因此,我们需要将克转换为千克。
根据上述的单位换算方式,可以得出:1千克 = 1000克 1克 = 0.001千克将230克转换为千克,可以得出:230克 = 0.23千克因此,一盒饼干的质量为0.23千克。
(2)一只小狗,重8千克;按照题目所给的质量单位,小狗的质量为8千克。
因此,不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小狗的质量即为8千克。
(3)三个苹果,共重540克。
题目中给出的是三个苹果的总重量,因此需要将质量单位从克转换为千克。
同样,可以根据上述的换算方式得出:1千克 = 1000克 1克 = 0.001千克将540克转换为千克,可以得出:540克 = 0.54千克因此,三个苹果的质量为0.54千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估测方法。
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2)教室长10()(3)玻璃厚5()(4)铁皮厚2()※3、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最新 苏教版三上数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学习内容 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第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例题,自主探索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2、应用所学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预习作业1、8÷2= 9÷3= 36÷6= 40÷8=2、用竖式计算。
58÷7= 80÷9= 58÷8=3、40里面有( )十,把4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个十,是( )。
4、预习课本第1页的例题,完成剩余部分。
5、试着在书上做第2页的题目。
6、想想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是怎么计算的。
学 习 过 程一、预习导学1、口算4÷2= 6÷3= 8÷4= 9÷3=40÷2= 60÷2= 80÷4= 90÷3=2、242 484 864 953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1、两个男孩一共买了40枝铅笔,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列出算式吗?2、40÷2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能说一说吗?学习引导 (二)1、两个女孩一共买了46枝铅笔,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列出算式吗?如何口算46÷2(三)展示交流1、学生代表说出自己口算40÷2的思考过程。
2、练一练20÷2= 60÷3= 80÷2= 90÷9=3、小组汇报是怎样口算46÷2的?4、练一练24÷2= 69÷3= 84÷2= 69÷3=三、学习板块(一)合作探究学习引导(1)1、你会用竖式计算46÷2吗?2、在小组里说说怎样列竖式?列竖式要注意一些什么?3、自己在本子上用竖式做一做,再想一想先把商上哪一位,为什么?(二)展示交流1、展示学生做正确竖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
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
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
做好准备。
”
1.口答。
3个5是()2个4是()
8里面有()个2 20里面有()个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2个3
(2)○○ ○○ ○○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
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
1.出示情境图(例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
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
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
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
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
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
随机板书:
求:6是2的几倍
想:6里面有几个2 (3个2)
所以:6是2的3倍。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汇报:
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
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2(4个2)
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
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
随机板书:
求:8是8的几倍
想:8里面有几个2 (4个2)
所以:8是2的4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
指名回答,8÷2=4
(3)小结:“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
”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年8岁,老师今年32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
五、全课总结
今天怎么学习了(),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