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育种学-第二章 遗传与突变(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断裂的数目、位置、断裂连接方式等可以造 成各种不同的突变,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等
缺失和重复
缺失和重复主要在DNA复制和修复系统进行修 饰过程中产生错误造成的。当DNA进行复制时 ,发生染色体断裂,前面链上的多聚酶掉落下 来加到后面尚未复制的DNA上而加以复制,结 果前面的链缺失了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节段 ,后面的链,由于多加了一段DNA,相同部分 出现两次,结果造成突变。
菌 盘菌目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块菌
鹿花菌
什么是真菌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 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个体发育 过程。相当于高等植物从种子萌芽、生长发育到 开花结实,又形成种子的过程。
真菌典型生活史是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长成菌丝 体,然后继续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从营养阶 段过渡到繁殖阶段;先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 孢子,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可重复产生,直到 最后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为止。
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诱变)
引起自发突变的原因:
1.微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低剂量的物理、化学诱 变因素;
2.微生物内在因素造成的,如生长发育过程中,DNA在复 制过程中出现碱基配对错误或修复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的 3.微生物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具有诱变作用的物质, 如过氧化氢、硫氰化合物、咖啡碱、二硫化二丙烯等,使 微生物在培养和存放过程中受到诱变作用而产生突变。
第二章 遗传与突变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突变及突变机制 第二节 诱变及其诱变剂
第一节 突变及其机制
➢突变是指DNA特定部位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过程和突变体的 形成。
➢ 从广义上讲,除了转化、转导、接合等遗传物 质的传递和重组引起生物变异外,任何可遗传 的突变都属突变范围。
染色体组变
染色体组变 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它可分为整倍体和 非整倍体,前者分为单倍体、三倍体、同源多倍 体和异源多倍体等。后者有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 有的生物由于突变或杂交重组使细胞内的染 色体数目比正常二倍体多出或少了一至几条,称 为非整倍体,如超二倍体(2n+1)和亚二倍体 (2n-1)等。
染色体组变
缺失和重复
缺失损伤是不可逆的 ,对生物体而言也是 有害的,会造成遗传 平衡失调。
重复突变,从微生物 育种角度而言,可能 获得具有人们需要的 优良性状的新个体, 如大幅度提高产量。
倒位
倒位是指染色体部分 节段的位置顺序颠倒 而形成的一段不正常 的染色体。
倒位分臂内倒位和臂 间倒位。前者染色体 外形不会改变,后者 形状会发生改变,但 两者表型基本一致。
➢ 基因突变形成新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 现出来的个体性状称为表型,突变结构产生新 表型的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突变型。
突变是生物遗传性状改变的依据,能在生活周 期的任何阶段发生。
突变与变异的区别
饰变:指生物体本身由于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表型 改变,变化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特点是几乎 整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性状 变化幅度小,不遗传,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 表型即可恢复。举例:Serratia marcescens (粘 质沙雷氏菌)的红色素在25℃和37℃的变化。
主要包括碱基置换、移码突变和移位突变等。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碱基置换
A
T
A
T
A
C
转换
颠换 T
G
移码突变
DNA分子中的每个碱基是三联密码中的一个成 员,遗传信息就体现在这些密码中,当复制或 其他诱导因素作用时,碱基序列中的一个或几 个碱基发生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叫移码突变。它 使遗传密码发生了位置上的移动,从而造成随 后翻译和转录的错误。
诱变与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 生物诱变剂
诱变剂的种类
物理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 生物诱变剂
真菌营养体常见形态
27
食用菌隶属于48个科,144个属 约5%属子囊菌亚门 约95%属担子菌亚门
返回本 节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 — 冬虫夏草
子 囊
马鞍菌科
马鞍菌属 — 马鞍菌 鹿花菌属— 鹿花菌
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一般 都在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环境 因素异常的影响,如接触诱变剂、生长条件、 代谢条件等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使纺锤 丝结构受到抑制或破坏,使染色体数目发生各 种变化。
第二节 诱变及其诱变剂
诱变是 诱变剂是指那些能诱发基因突变、并使突变
率提高到超过自发突变水平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因子。
诱发突变在效应上和自发突变没什么差别, 只是人工诱发突变速度快、时间短、突变频 率高。
突变来自百度文库分子机制
突变
突变的分子机制是 DNA分子中碱基序 列或碱基对数目的 改变,或染色体发 生变化。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组变
基因突变
DNA的正常结构受到损伤,碱基对发生变化,通 常指基因内部分子结构或基因之间的分子结构发 生改变,导致点突变。
35
食用菌的无性繁殖
食用菌的生活史,除了由担孢子(或子囊孢子) 生成担孢子(或子囊孢子)的有性繁殖外,另外 一些通过无性孢子进行小循环。如银耳的单核菌 丝或双核菌丝均可以产生酵母菌状的芽孢子,芽 孢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 核菌丝。草菇、香菇的菌丝细胞,有的细胞会增 厚,形成休眠孢子—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在条件 适宜时又萌发为菌丝体。
易位
易位指同源染色体之间部分连 接而交换。
一种情况是两条同源染色体相 互间进行部分交换,这种染色 体交换节段长短有时可能不等 ,当长短不同时,会影响到染 色体的外形;另一种是一条染 色体的部分节段连接到另一非 同源染色体上,也称单向易位 。
染色体组变
一般生物含有各种形态、大小、遗传功能 不同的染色体各一条,称为染色体组,具有这 样一套染色体组的生物叫单倍体生物,有两套 染色体组的生物叫二倍体生物,有两套以上染 色体组的生物叫多倍体生物,多倍体一般是由 变异或异常形成的。(整倍体)
移码突变分为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
易位突变
指DNA链上一个密码子中的某个碱基和邻近密 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对换,造成二个密码子编写 的氨基酸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和其他突变一 样可以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具有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改变多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遭到巨大 损失,使它们断裂。断裂点是随机的也可能是多 个。
缺失和重复
缺失和重复主要在DNA复制和修复系统进行修 饰过程中产生错误造成的。当DNA进行复制时 ,发生染色体断裂,前面链上的多聚酶掉落下 来加到后面尚未复制的DNA上而加以复制,结 果前面的链缺失了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节段 ,后面的链,由于多加了一段DNA,相同部分 出现两次,结果造成突变。
菌 盘菌目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块菌
鹿花菌
什么是真菌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 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个体发育 过程。相当于高等植物从种子萌芽、生长发育到 开花结实,又形成种子的过程。
真菌典型生活史是从有性孢子萌发开始长成菌丝 体,然后继续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从营养阶 段过渡到繁殖阶段;先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 孢子,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可重复产生,直到 最后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为止。
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诱变)
引起自发突变的原因:
1.微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低剂量的物理、化学诱 变因素;
2.微生物内在因素造成的,如生长发育过程中,DNA在复 制过程中出现碱基配对错误或修复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的 3.微生物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具有诱变作用的物质, 如过氧化氢、硫氰化合物、咖啡碱、二硫化二丙烯等,使 微生物在培养和存放过程中受到诱变作用而产生突变。
第二章 遗传与突变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突变及突变机制 第二节 诱变及其诱变剂
第一节 突变及其机制
➢突变是指DNA特定部位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过程和突变体的 形成。
➢ 从广义上讲,除了转化、转导、接合等遗传物 质的传递和重组引起生物变异外,任何可遗传 的突变都属突变范围。
染色体组变
染色体组变 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它可分为整倍体和 非整倍体,前者分为单倍体、三倍体、同源多倍 体和异源多倍体等。后者有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 有的生物由于突变或杂交重组使细胞内的染 色体数目比正常二倍体多出或少了一至几条,称 为非整倍体,如超二倍体(2n+1)和亚二倍体 (2n-1)等。
染色体组变
缺失和重复
缺失损伤是不可逆的 ,对生物体而言也是 有害的,会造成遗传 平衡失调。
重复突变,从微生物 育种角度而言,可能 获得具有人们需要的 优良性状的新个体, 如大幅度提高产量。
倒位
倒位是指染色体部分 节段的位置顺序颠倒 而形成的一段不正常 的染色体。
倒位分臂内倒位和臂 间倒位。前者染色体 外形不会改变,后者 形状会发生改变,但 两者表型基本一致。
➢ 基因突变形成新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 现出来的个体性状称为表型,突变结构产生新 表型的个体,称为突变体或突变型。
突变是生物遗传性状改变的依据,能在生活周 期的任何阶段发生。
突变与变异的区别
饰变:指生物体本身由于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表型 改变,变化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特点是几乎 整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性状 变化幅度小,不遗传,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 表型即可恢复。举例:Serratia marcescens (粘 质沙雷氏菌)的红色素在25℃和37℃的变化。
主要包括碱基置换、移码突变和移位突变等。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碱基置换
A
T
A
T
A
C
转换
颠换 T
G
移码突变
DNA分子中的每个碱基是三联密码中的一个成 员,遗传信息就体现在这些密码中,当复制或 其他诱导因素作用时,碱基序列中的一个或几 个碱基发生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叫移码突变。它 使遗传密码发生了位置上的移动,从而造成随 后翻译和转录的错误。
诱变与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 生物诱变剂
诱变剂的种类
物理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 生物诱变剂
真菌营养体常见形态
27
食用菌隶属于48个科,144个属 约5%属子囊菌亚门 约95%属担子菌亚门
返回本 节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 — 冬虫夏草
子 囊
马鞍菌科
马鞍菌属 — 马鞍菌 鹿花菌属— 鹿花菌
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一般 都在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环境 因素异常的影响,如接触诱变剂、生长条件、 代谢条件等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使纺锤 丝结构受到抑制或破坏,使染色体数目发生各 种变化。
第二节 诱变及其诱变剂
诱变是 诱变剂是指那些能诱发基因突变、并使突变
率提高到超过自发突变水平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因子。
诱发突变在效应上和自发突变没什么差别, 只是人工诱发突变速度快、时间短、突变频 率高。
突变来自百度文库分子机制
突变
突变的分子机制是 DNA分子中碱基序 列或碱基对数目的 改变,或染色体发 生变化。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组变
基因突变
DNA的正常结构受到损伤,碱基对发生变化,通 常指基因内部分子结构或基因之间的分子结构发 生改变,导致点突变。
35
食用菌的无性繁殖
食用菌的生活史,除了由担孢子(或子囊孢子) 生成担孢子(或子囊孢子)的有性繁殖外,另外 一些通过无性孢子进行小循环。如银耳的单核菌 丝或双核菌丝均可以产生酵母菌状的芽孢子,芽 孢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 核菌丝。草菇、香菇的菌丝细胞,有的细胞会增 厚,形成休眠孢子—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在条件 适宜时又萌发为菌丝体。
易位
易位指同源染色体之间部分连 接而交换。
一种情况是两条同源染色体相 互间进行部分交换,这种染色 体交换节段长短有时可能不等 ,当长短不同时,会影响到染 色体的外形;另一种是一条染 色体的部分节段连接到另一非 同源染色体上,也称单向易位 。
染色体组变
一般生物含有各种形态、大小、遗传功能 不同的染色体各一条,称为染色体组,具有这 样一套染色体组的生物叫单倍体生物,有两套 染色体组的生物叫二倍体生物,有两套以上染 色体组的生物叫多倍体生物,多倍体一般是由 变异或异常形成的。(整倍体)
移码突变分为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
易位突变
指DNA链上一个密码子中的某个碱基和邻近密 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对换,造成二个密码子编写 的氨基酸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和其他突变一 样可以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具有遗传效应。
染色体结构改变多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遭到巨大 损失,使它们断裂。断裂点是随机的也可能是多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