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郊区县高三一模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总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

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

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体察踩踏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当前,我国己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应该把握政策定力,不能仅仅因为“速度焦虑”而踩大油门过快运行。

B.《易传》所言的“修辞立其诚”是千百年来中国立言者信守的古训,它要求立言者说真话,矢志穷究天地间的真理,批评家当然也不例外。

C.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为重建中国民间记忆,致力于家书搜集和整理工作,自2015年4月至今,近五万多份家书从海内外汇集而来。

D.天津京剧演员刘桂娟一则“点翠头面”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就猎杀翠鸟获取翠羽做京剧演员的头饰是否过于残忍,网友的回答是肯定的。

3.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①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③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④早的山桃也多吐莆⑤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⑥我现在所在的地方A.⑤④①③⑥②B.④①⑥②⑤③C.②④①③⑥⑤D.⑥②④①⑤③4.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3分)A.村子里很静,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

果树的嫩叶,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

2016北京市高三朝阳一模散文阅读讲评

2016北京市高三朝阳一模散文阅读讲评
3、表现作者对故乡没有归属感。 4、作者对故乡的印象淡漠,感情不深。
5、表现作者不知道与故乡的情感怎样沟通,而又 渴望沟通与共鸣。
内在文脉
1、为后文故乡走进我的心中,我感受故乡与我的 联系做铺垫。
2、与后文听到宁波话后内心涌起的亲切感形成对 比。
3、为后文作者找到与故乡心意相通的感觉埋下伏 笔。
23.本文第二部分中详细描写了天童寺的 老法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 文简要分析。(6分)
24.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 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请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4分)
【说明】 ?本题属于含义题 ?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对作品重要信息的归纳和对作品主题的 理解能力。
24.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 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请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4分)
散文阅读
乡 魂【关注开头、结尾段 (句)】
?第一部分:作者未在 故乡生活过,因此第一次“来 ”故乡, 无法与故乡建立情感的 接通。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 乡音找到了情感上的接通点。 (路人——老法师(祖父) ——情感)
?第三部分:作者通过写在异乡听到 乡音,遇见同姓 乡人(老乡) 的故事,写出了他们的对故乡的无限 热爱成为他们 共同的潜在的 生命密码 。
?答案要点② 中“共同的生命密码”可理解为 “共 同的民族情感”“共同的对故乡的眷恋(爱恋、热 爱、喜爱)”、“(故)乡情”( 1分); “乡愁 ”不给分 。
?答案要点③ 中的“神秘地相牵”可理解为 “相通 ”、“共鸣”、“血脉相通”、“认同感”( 1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存在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阅读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奇招制胜》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阅读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奇招制胜》语文热点+题型全突破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题型特点与命题规律三年高考题型分布表2016年高考卷2015年高考卷2014年高考卷北京天津上海北京卷上海卷大纲卷北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在母语的屋檐下湖殇说起梅花雪天张抗抗听雨废墟之美重点语句√√√√√√√情感主旨√√√√√结构思路√√√√赏析形象√√√√√纵观三年来的高考,散文试题选用的材料多是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文章;从写作年代来说,大部分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时代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共鸣,语言规范,构思新颖,结构严谨,手法多样.散文阅读的考查,形式上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但主要还是侧重于主观题的考查,也就是主观表述能力的考查,而主观表述能力侧重于对文章组织和结构的考查、对艺术手法中描写的考查以及对主要语句的考查。

2017年的高考题,全国卷从原来的四道题减少到三道题,分值由原来的25分降为14分,这样考查的范围相对来说会小,但是综合性很可能会增大。

因为试题总量增加,估计难度不会加大。

题型特点作为高考常考的散文,它的命题题型都有哪些特点呢?散文语言能够展示丰富的内容,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必要手段。

准确把握语言是读懂散文的关键,也是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基础,分析语言特色更是检验考生文学修养的有效方法。

课标卷非常注重对语言作用的考查,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整体角度考查语言内涵和作用,二是从局部考查语言表达技巧和特色.思想感情是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思想感情的分析概括,其次是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进行评价探究.形散而神聚作为散文的主要特征,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查时,以考察结构为重。

命题的重心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标题、开头句段、中间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记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出题点多为分析概括形象的特点。

命题规律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深入理解语言,是读懂散文的关键,是欣赏散文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高中语文--2016届高三一模(B卷)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2016届高三一模(B卷)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B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这一数字,以至禹时人口统计本身,并非信史,葛剑雄等先生已有考证,兹不赘述。

问题在于,皇甫谧为何要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推原其意图,当是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上溯至夏禹之时。

夏禹平治洪水之后,划九州,制贡赋,赐土姓,家天下,奠定了此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可见禹作为天下共主,所面对的是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之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

夏禹所建立的孝治合一之传统,有力地将孝德由君王贯穿至社会基层,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德性政治。

裘锡圭先生基于甲骨文研究得出宗法制与嫡长子制均已见于殷商时期,而在古代文化思想中,这些具体政治制度所支撑的孝治传统则始于夏禹。

故而孟子要讨论君王的孝治矛盾时,只能将假设场景移至夏禹之前的虞舜之时。

在各诸侯国内部,其社会基层之构成与治理则需掌握户数。

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是大夫之家,还是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都征之于家主、户主,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

(3B)因此,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

《国语·周语》上,仲山父陈述传统礼制依据百官之职的日常运作与国家常规性籍田蒐狩,就可以“习民数”。

实际上,被登录于百官有司,能参与籍田蒐狩,都是政治身份的体现。

鉴赏艺术技巧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鉴赏艺术技巧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三鉴赏艺术技巧一、典题展示1.(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分)①联想。

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

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

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

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2.(2015年山东卷《四堡雕版》)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①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②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3. (《戈壁听沙》)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①借代,用“枪炮”代指武力,突出西部文化遭武力破坏。

②运用叠词,“密密”“干干”“默默”,增加了音韵美。

③运用拟人手法,用“干瘦”、“痉挛”形象地写出了河消逝后的枯寂。

④运用比喻手法,将干枯的河谷比作问号,那些河早已消逝在风沙中而寻不到名称,表达了对西部文化的审视与思考。

4.(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去》)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6分)①比喻,将碧波比作大匹软缎,形象生动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

②以动衬静,用橹声、水声、人语声反衬环境的宁静。

③多感官结合,从听觉写橹声、水声;从触觉写风“又暖又凉”;从视觉写碧波、山色苍翠等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5.(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是如何描写黑龙江开江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6 分)①比喻;将大风比作手臂、鞭子,将江水比作狮子,生动地表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荀子义利观阅读答案

荀子义利观阅读答案

荀子义利观阅读答案【篇一:2016年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散文阅读】/p> 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北京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教师版)

北京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教师版)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文学类文本海淀一模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乌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版)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诊断考试语文答案1.B【解析】B项来源于文章第一段内容,文中写“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开始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来源”,而B项却称“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夸大了事实。

2.B【解析】B项来源于文章第二段内容,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西方国家很快强于中国”是由于“明清两朝都有外国人从事汉语著作的翻译活动”,另外文中写“近代中国之所以屡屡受欺于人,就在于闭关锁国,不通外文,对国外情况一无所知,处处受制于人”,而不是由于“明清两朝都有外国人从事汉语著作的翻译活动”。

这属于强加因果。

3.D【解析】D项来源于文章第三段内容,文中写戊戌变法、预备立宪等政治变革的失败的原因是“未能摆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权力制约”,并非“他们没有把‘西学’与‘中学’相结合”。

4.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

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

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5.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6.B(“全歼敌军”错误,原文是“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

)7.(1)等到武帝即位,多次升迁至内史下大夫,于是就处于心腹的地位。

军务国政,他都参与决策。

(“及”、“累迁”、“参预”各1分,句意2分)(2)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

(“严重”、“善”、“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王轨,太原祁地人,汉代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都是州郡的大族。

父亲王光,少小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

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宇文泰对他很好。

王轨秉性正直,初入仕时事奉辅城公。

等到武帝即位,多次升迁至内史下大夫,于是就处于心腹的地位。

军务国政,他都参与决策。

随从平定并州、邺城,因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位为郯国公。

当南陈将领吴明彻入侵吕梁时,徐州总管梁士彦多次与陈军作战都失利,于是退守州城。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①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②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③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 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④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⑤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

2016高三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6高三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6高三一模试卷及答案【篇一:2016年奉贤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txt>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1哈佛北大精英创立④他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成了将数字和图像结合的经典名作⑤这是一个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六掌为一腕尺,四肘尺合全身,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长度为身高的五分之一,而肘部到腋窝的长度为身高八分之一的完美男人的比例a.④②①③⑤b.②①③⑤④c.③①②⑤④d.②③①④⑤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3分)4.第⑤⑥两段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言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认为,文字的垄断和隔膜是巴别塔悲剧的根本原因。

b.他认为,技术制造会隐蔽和征服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

c.他向往“诗意”,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生命的表达。

d.他认为图像不该是复制,而是对世界了解的具象化。

5.分析第(7)段的作用。

(3分)6.从全文看,当图像“遭遇”数字,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哪些影响?(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0分)八月,别走①八月的草原,在天的怀抱里。

②我走进草原,发现小斯日古楞家的前后左右都是天。

天从他家蒙古包的门进入,又从套瑙(蒙语,蒙古包的天窗)走出,变成湿漉漉的彩虹,搭在红沙马的鞍鞯上,然后越过我的汽车,隔着牛圈栏杆向远处飘去,给风力发电机上的喜鹊窝披挂上一条淡淡的白纱巾。

太阳来得安静,悄悄在小斯日古楞的靴子尖上发亮,又移到他胯下变成跳动的金子……城市里的人们错了,错就错在他们没有到过小斯日古楞家。

他们不知道,其实将天和地分开是极愚蠢的事情。

天的呼吸是在草根下面的土壤里生成的,地的花蕾是在云霞中睁开眼睛的。

水泥和钢架不能,隐形的网络信号不能,褐色的苍鹰和洁白的银鸥不能,甚至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地平线也不能把天和地分开。

③八月,别走。

小斯日古楞说。

六只肥壮的喜鹊像一把张开的伞在他头上盘旋。

④其实他想说的是,八月,走吧,和我一起上学去吧。

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作文汇集(共五则范文)

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作文汇集(共五则范文)

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作文汇集(共五则范文)第一篇: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作文汇集【2016年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试题汇集】|作文海淀一模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并布置了以下任务:(1)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

要求:中心明确,描写生动。

(2)有关部门建议,劳动教育应该进入中学生课程表。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请以“我为劳动者唱支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1)在“汉语盘点2015”活动中,“廉、拼、跌、梦、稳、创”入围候选字。

请从以上入围的六个候选字中任选两个,构成一个话题,并围绕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2)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如果可以,你会换个星球生活吗?”网友纷纷跟帖,出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有人选择守在自己生活的地球,有人则选择离开。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西城一模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春天已经来临,请写一段文字,描写在某一时刻你所面对的春景。

②某校将约请知名校友木辛先生,于2016年4月11日在学校交流中心做主题讲座。

请你为讲座选定一个主题,以学生会的名义撰写一段有吸引力的海报语。

③有人激励青年人说: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

与此同时,影视明星艰辛成名之后的身价飙升,成为了激励青年人的素材。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激励?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谈一谈你的看法。

26.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北京2016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2016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2016⾼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度播洒汗⽔,即将迎来收获;⼏度⾟勤耕耘,即将结出硕果;⼏度怀揣梦想,即将放飞希望;成功已在招⼿,只等最后拼搏。

⾼考加油,期待奏响凯歌!店铺⾼考⽹为⼤家提供北京2016⾼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及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北京2016⾼考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 (⽤时:45分钟 满分:44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神明⾃得,圣⼼备焉。

(荀⼦《劝学》) (3)________________,⼀去三⼗年。

[陶渊明《归园⽥居(其⼀)》] (4)幸甚⾄哉,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往来⽆⽩丁。

(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深⼭巨⾕中。

(宋濂《送东阳马⽣序》) 答案 (1)信誓旦旦 (2)积善成德 (3)误落尘⽹中 (4)歌以咏志 (5)谈笑有鸿儒 (6)负箧曳屣 ⼆、语⾔⽂字运⽤(14分) 2.阅读下⾯的⽂字,完成后⾯的题⽬。

(3分) 苏州园林,除⼭⽯树⽊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

设计者巧妙地利⽤花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使空间显得更⼤,层次也更分明。

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会感到庭园虽⼩,却曲折有致。

这样,景物就给⼈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有明畅的空间感。

游园观景,如同欣赏⼀卷中国画,画⾯次第展开,让⼈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从下⾯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个填⼊②处(2分)( )A.如沐春风B.神清⽓爽C.⽬不暇接D.美不胜收 答案 (1)敛 (2)C 解析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形、义的统⼀,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据义定形。

2016年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散文阅读

2016年北京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东城】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6郊区县高三一模散文阅读

2016郊区县高三一模散文阅读

2016郊区县高三一模散文阅读顺义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1—26题。

陌上何时花开刘玉琴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

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

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

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

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

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

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

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

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

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

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

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

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文学类阅读之散文(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文学类阅读之散文(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文学类阅读之散文(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

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义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1—26题。

陌上何时花开刘玉琴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

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liú)。

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为他的雄霸吴越,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发才归去,岁岁如此。

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桓数旬未归。

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

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

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

一代君王对美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多。

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

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代。

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

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

于是,不但停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赏沿途的风景。

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善于发现、丰满内心的前提。

⑨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

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们高贵的身影。

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

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

但只要留心,总有惊喜。

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处风景,每一件事情,会发现许多不曾看到过的美丽,发现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

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

也许,那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⑩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立定反省:每一步是不是都有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有跟上来。

所以,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

守住内心,清理欲望,让心灵的顿悟,凝聚起全身的力量。

11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遭遇许多变故,既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忧伤,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投向更远。

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人生的要义。

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

在浮躁喧嚣的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

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是为了更好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12人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需要追求,但不能过多,需要加快速度,但还得学会放慢脚步,否则过多的追求、过快的脚步会湮没了作为初衷的快乐和本意。

当然,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停止或坐等。

它更多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坚守——宁静的心境,积极的奋斗,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

一位学者指出,放慢脚步不是支持懒惰,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13一边是力量积累的宁静,一边是积累力量的迸发。

慢下来,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取材于作者的同题散文)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提到的寒食节, 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这天禁烟火吃冷食,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

B.“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出自晏殊《蝶恋花》,文章引用这句诗,意在表明一种苦苦追寻而无所得的惆怅迷惘的人生际遇。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回头一看,寻找的那人正安静地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名句。

作者引用这句诗,意在激励人们不要停下脚步,要勇敢攀登人生的高峰。

2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钱镠被后人记得缘于他对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而不是他建立的功业,作者认为这对钱镠来说很不公平。

B.从全文看,作者引用钱镠的故事,主要是感慨于他能体贴、关怀夫人,克制自己的思念,嘱咐她“缓缓归”。

C.作者对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现代社会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主张清心寡欲,放弃功利心,回归自然。

D.作者让人们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提醒人们在迅速变革的快节奏时代,能放缓脚步,享受生活。

24.作者在“陌上花开”一句中嵌入“何时”二字,并以此作为文章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

(5分)25.作者为什么主张人们在当今时代要放慢脚步?(6分)26.有人说,“诗意与速度成反比”,请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大兴一模石磨,岁月深处的吟唱刘江①石磨停转,野草钻出磨道,青苔爬上磨盘。

②石磨停转,消失的不仅仅是一种劳作,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③想那从前逢年过节时,启明星未落太阳未升,家家户户的石磨就开始了它们的吟唱,牲口叮叮咚咚的铜铃和乡邻间你呼我喊的应答构成的是乡间节日特有的序曲。

石磨不仅认识一个家族的男女老少,石磨还认识未娶亲的姑爷、未过门的媳妇。

④磨面的第一道工序是簸粮食。

这表面上看是簸出灰尘扬弃秕糠,但其实是女人对男人劳动果实的检阅。

一簸一扬灰尘飘去,眼目中出现的是男人劳作的身影;一簸一颠秕糠落地,女人在那珍珠般饱满的籽粒中能看出男人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

心随眼热,眼随心潮,粮食就变成了手中的舞蹈,那手劲,那节奏同样充满了信天游的韵律,满心是“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睡下还想你”的甜言蜜语。

⑤上磨的粮食簸过还要淘。

淘,不是一次简单的再清洁,而是对劳动果实的进一步理解,是在水的温度和淘洗的时长中对不同籽粒的脾性的度的把握。

水的温度和淘的时间不够,籽粒过干,则会造成一种生硬的武断,磨出的面就没有色泽没有劲道。

水过热或淘的时间过长,不但会渍磨齿糊罗眼,磨出的面也是瘫的,做出的食品就没有弹性。

好女人会像熟悉自家男人一样熟悉自家粮食。

她知道自家田地的朝向、知道天年的旱涝、知道犁地的深浅、知道施肥的多少、知道除草的遍数、知道收获的迟早也知道晾晒的干湿,所以淘洗的度不屈粮食的劲也不腌臜粮食的性,刚好能调理出粮食的脾性。

手捧着那湿漉漉金灿灿的籽粒,她们那神情分明是抚摸着自家男人那浑圆的臂膀汗湿的脸庞,心曲儿自然是低吟浅唱:“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妹妹我就看下你一人。

”⑥有心人磨面时能听懂石磨与粮食的对话,石磨和粮食都来自于大地,它们有共同的母语。

即使饱满坚硬如铁的籽粒,石磨都能通过一遍一遍的抚摸抵达它的心里,让它徐徐吐露心声,缓缓展示性情。

不像磨面机,它是生生的倾轧,冷酷的粉碎,直至下锅入肚都没有给那精灵一般的籽粒吐露心声的机会。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制作器物时由“砸”到“磨”是一种进步,因为磨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有了心的加入。

而我们对粮食的态度由“磨”到“轧”看似是效率的提高,实则是一种爱意和耐心的减退。

其实粮食的籽粒也是有灵性的,在浮躁的人们一次次简化与它沟通的过程时,它也失去了①原汁原味的兴致。

冰冷的机械像一道铁墙,阻断了“亲”和“手”加在一起的爱意绵延。

石磨悠悠,罗床叮当,面絮纷纷,在磨面女子的心里那庄稼粮食和面粉都是活的:籽粒入土发芽是活的,禾苗拔节是活的,蹦出豆荚的籽粒更是活的,就那即将入口的面条也是下到锅里团团转,捞到筷子上打秋千。

⑦人和粮食共生于一方水土,共沐于一片阳光雨露,碟碗里可以指汤知水指糕知禾。

别说地力不同、品种不一打下的粮食有别;就是同样的粮食分到各家,你淘洗的干湿不同、磨子的利钝不同、罗子的疏密不同,磨出的面也会不同;即是同样的面到了不同婆姨的手中,由于厨艺不同那蒸出的馒头、摊出的黄儿、酿出的米酒也绝对不会相同。

再馋嘴的人,你就是吃遍全村也不会吃出相同的味儿。

⑧如今盘中餐虽然色香味俱全,但像那简化了的汉字,你不知道它的来路,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再为饮食发愁,但那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食品你不知道它的来路出处,不知道它的温凉脾性,不知道它披了多少层伪装,即使让那些麻辣佐料麻痹了嘴舌送入肚中,陌路相逢,也免不了一番争斗,往往就会埋下一些解不开的结。

⑨《易经•系词》里有一句: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意即安定在土地上,敦是一个动词,是指去做、去完成种植。

按照蒋勋先生的解释,这里的“仁”可以从果实的仁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就是种子。

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们把种子种在土地里充满爱意地等待发芽,并在劳动中渐渐开始懂得互助互爱。

工业社会的发达,不仅让我们把千万年以来培养出的深厚感情渐渐淡忘。

甚至认为,土就是落后、就是木讷、就是慢;而在浮躁中忘记了它朴实、稳定、厚重的本质。

⑽播种机让我们失去了点一粒种子赤脚片子踩一个脚印的惬意,收割机让我们听不到了锋利的镰刀挥过熟透了的麦秆的声音,脱粒机让我们看不到那打谷场上左右锨扬起的彩虹——黄的谷子、绿的豆子、红的荞麦,啊!还有那明知有谷糠纷落却笑脸朝天的面容、那感恩的心。

⑾磨面机让我们的家园失去了最有生命力的一道风景。

在本原哲学家眼里,它不只是一种加工粮食的器物,更是阴阳结合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的载体。

停转的石磨失去了语言,成了一尊雕塑。

在乡间消磨过青春的人无论如今在何方以何种方式谋生,总喜欢隔三差五拨开荒草为它们拍照,是他们坐在磨盘上还能凭着记忆在心里复原那一道道风景,还能在心里重温那曾经②在田畴村巷间淳朴的亲情与民风;但你能指望我们的子孙在这荒草丛中寻找到什么呢,这里还能成为他们安身心“故能爱”的后花园吗?⑿“蓝蓝的天上飘来一疙瘩瘩云,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⒀岁月悠悠,无着落的心事知多少?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以磨道野草丛生、磨盘爬满青苔的景物描写开头,意在营造萧瑟的氛围,为下文奠定失落惆怅的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