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PAR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下图中图1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2表示“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2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C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4.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5.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拔

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3题,图示为山东省,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该区域≥10℃年积温在4 000℃左右,与图中数值不符;山东省平均海拔低于200米。故图2中等值线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第4题,两图中的等值线分别为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二者的相关性与年降水量、积温和海拔无关。第5题,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和天气等;影响年日照时数的因素:天气、昼长等;二者共同的因素是天气,而影响天气的主要是降水量,降水量多,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少;降水量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和年日照时数多。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7.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6.D 7.C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第7题,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呈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呈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若图中等值线等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 ) A.A地比B地大1 000 B.A地比B地大500

C.A地比B地小500 D.A地比B地小1 000

9.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D.地势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根据我国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分析,A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应该比B地

高(青藏高原地区最高);A、B之间相隔三条等值线,其差值应在两到四个等差值之间,即600~1 200,所以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最可能是A地比B地大1 000。第9题,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大气透明度、海拔等。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量应该低;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可能是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A 11.C 12.B

解析:第10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原理可推导出,①地冬季日照时数为700 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 h~1 000 h),冬、夏日照时数差为(200 h~300 h)。同理计算出②、③、④地的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 h~200 h)、(0 h~100 h)、100 h,因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大的是①地。第1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季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12题,图中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以①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②③地,但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①地来说,②地更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②地。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