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概念界定(混合式学习)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495bfb269eae009591bec8a.png)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作者:陈金菊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30期[摘要]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互联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时,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和重构已有的教学内容;梳理和重建课程资源;合理分配线上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时间,并采用多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30-0106-02自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后,线上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
线上教学是否能就此取代传统课堂教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然线上学习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线课程也有诸如师生互动性弱、学生管理难、课程完成率低等方面的弱点。
今后将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界定及其特征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界定,学界一般有四种理解:学习理论的混合、教学理念的混合、教学媒体和技术的混合以及教学模式的混合。
班克(Bonk)给混合式教学下的定义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
莫泽利乌斯(Mozelius)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介于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纯粹远程网络课程两端的连续体”。
[1]国内有学者主张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2]本文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三方面的明显特征:(1)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让“互联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各类以教学视频、数字动画为载体,集在线测试、学习档案记录、答疑互动讨论、学习成果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云平台快速兴起,性能不断完善,使用日趋便捷,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混合式学习设计
![混合式学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8994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5.png)
第二个层次: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
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不再单一考虑线上 与线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以“达 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 式更为广泛。
基于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既可能都是传统方式的, 例如:课堂培训与读书以及讨论会相结合的混合 学习,
又可能都是在线方式的混合, 例如: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与BBS讨论相结合 的在线学习等等。因此,该层次的混合式学习又 被称为“整合式学习”
第四个层次:学习与工作的混合
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又被称为“嵌 入式”的学习或“行动学习”,与其说是一种 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学习境界。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学习。管理者在推动 这个层面的效果上,往往体现在通过一些措施 来促进员工的工作总结、经验分享以及业务创 新等方面。从多数企业的组织架构来看,教育 培训部门很难推动这个层面的“混合式学习”, 因此就不做过多的阐述。个人认为在第三个层 次,“学”与“习”的混合上,教育培训者还 有很大的空间,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个层次:线上与线下的混合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即“E(e-Learning)+C (Classroom)”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 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当人 们认识到单一的e-Learning模式并不能取得满 意的效果时,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 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 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仍然是狭义上的混合式 学习,从广义来看,混合式学习还包括更多内 容和层次。
2、教练第一次上课,3个半小时,主要剖析本课程的作用、重要性、
常见问题,引发学习兴趣,告知学习方法
3、网上学习一周后,教练上门辅导半天,辅导重点为学员学习过程的
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15d4fd19e8b8f67c1cb9af.png)
混合学习的相关定义:柯蒂斯·邦克在《混合学习手册》中曾界定: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
规范性定义术语用词性的定义:Blended Learning、Hybrid Learning、Flexible Learning混合学习_定义_策略_现状与发展_省略_第安纳大学柯蒂斯_邦克教授的对话_詹泽慧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台湾邹景平指出,混合学习是老师或者开课单位在课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而机动选用实体教室、同步模式或异步模式来进行教学的方式。
混合学习用于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行动研究_李云文Michael Orey 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定义混合学习: 从学习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一种能力,指从所有可以得到的,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适于自己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从教育管理者的观点看,混合学习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有些事情有可能交叉重叠。
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Learning 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黎加厚认为,混合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促教促学的中职数学混合式学习设计
![促教促学的中职数学混合式学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c5dac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f.png)
课程与教学】一促教促学的中职数学混台式学习设计郭群闵文彬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也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线上数学教学,已成为中职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后疫情”时代,促教促学的混合式学习将是未来教学的最佳出路。
笔者以中职数学部分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促教促学的中职数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网络平台;中职数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2-0020-03匕忒眾痛衍X2020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示,宜兴高等职业学校学校(以下简称“宜兴高职校”幷艮好地完成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任务。
当然,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我们对线上教学的思考。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线上数学教学,已成为中职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后疫情”时代,促教促学的混合式学习将是未来教学的最佳出路。
笔者以中职数学部分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促教促学的中职数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混合式学习是指根据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征、学习需求等因素,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使其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打破常规课堂的时空限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需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中职教学混合式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专业出发感知数学、建构数学、体验数学,在不断地参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
通过师生间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拉近距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数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最优化。
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1.前端分析教材分析。
基于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兼顾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总第4 68期220・」2C 20*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中职数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D/2020/41),宜兴市学科微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研究(项目编号:YW-X/2019/062),宜兴市教师个人专项微课题“以超星学习通为载体的中职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中职数学第_册为例”(项目编号:YW-j/2019/122)研究成果。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基础研究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基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e656715acfa1c7aa00ccb3.png)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基础研究摘要:混合式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E-learning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基础进行了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混合式学习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理论体系;技术基础0 引言混合式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早已存在,但是直到2001年国外E-learning进入低潮以后,人们才开始对纯技术的环境进行反思,关于Blended-learning的探讨才逐渐增多,并出现Blended E-Learning。
现在学术界将Blended E-Learning和Blended-Learning看做同一名词,国内学术界也对此产生了很大的热情。
1 背景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E-learning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并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但是人们在应用E-learning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由于学习过程过度地依赖数字技术,人和人之间缺乏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人和人心灵的距离被拉大了这些问题在传统课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避免。
另外,由于学习资源获得的便捷,而使得教师在学习中的地位受到质疑,教学中的盲目低效、难以持久以及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作用如何体现,都成为现代教学过程面临的新问题。
由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E-learning和传统的课堂学习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2 Blended-Learning的涵义与其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名词一样,Blended-Learning也面临着中文译名的问题:何克抗教授将其翻译为“混合式学习”,祝智庭教授将其译为“混合学习”,而黎加厚教授在自己的网络Blog中结合整合的思想,主张将其翻译为“融合式学习”,台湾省学者把它译为“混成学习”。
笔者认为,结合Blended-Learning 的发展历史,将其翻译为混合式学习是比较准确的。
学习进阶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
![学习进阶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9e7e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c.png)
学习进阶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张静1姚建欣2丁林1,3(1.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北京100875;3.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美国俄亥俄哥伦布43210)摘要:文章以学习进阶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确定认知进阶框架、开发序列化测试工具、选择基于认知水平需求的网络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促进认知进阶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效果导向的课程评价设计。
学习进阶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以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文章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四轮教学实验,结果显示:此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尤其喜欢语音版预习PPT、项目学习等有挑战度的学习活动,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学习进阶;高阶性;混合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20)10—0065—06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0.10.009近年来,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学习分析等技术迅猛发展,促使混合式学习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的新常态[1]。
2019年以来,教育部高教司将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简称“两性一度”)的“金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真正发挥课程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呢?作为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突破性理论,学习进阶理论的内涵与“金课”建设标准高度契合,能够为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指导。
一相关研究述评当前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多,分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研究过程与结果呈现出跨学科特征,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理论指导,导致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很难落地,且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
哈贝马斯交往互动视角下混合教学的学生评价研究
![哈贝马斯交往互动视角下混合教学的学生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4fa3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f.png)
的交往互动理论"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教学交往主体
的平等性#双向互动性#生活性三个角度进行构建$-.
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混
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中"学者基本立足于对混合教学的模
式研究#教学模式建构以及混合教学模式执行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另外从交往互动理论出发研究师生互
互碰撞的回应中吸收对方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
师生互动评价维度及具体指标表
师生交往互动评价维度 二级评价维度
具体评价维度
对话
对话形式#对话效果
线上线下交流方式#次数#频率等
协调
教学气氛#教学环境
愉快的教学气氛#融洽的教学环境
理解
知识理解#精神理解
知识与精神沟通的方式#效果等
二数据来源
二学生对话意愿较强但对话效果一般
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应建立在对话#协调与相互理解的基 理解"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知识与感受的了解"还
础上$
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平等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互动质量$
对话指的师生对话双方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并且要 因此"从哈贝马斯交往互动理论出发"本文的师生互动评
互相倾听对方的意见"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师生在相 价指标体系构建如下表$
从师生互动对话#协调和理解三个维度的具体问题进 根据调研可知"超过0%9的硕士研究生希望能够与教
行学生评价调研"对某'65 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 师进行平等和谐的对话"并建立长期的师生双向互动性"
调查$ 调查人数为预计发放)%% 份学生版调查问卷"共收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学生在遇到知识困惑时"都希望得
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
![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https://img.taocdn.com/s3/m/12cb333b5a8102d276a22fb0.png)
界定 其 含义 。本 文 中 ,混 合式 学 习是 指技 术 支持 的 自主 学 习 或 远 程 学 习环 境 与 面 对 面 学 习环 境 的结 合 。根 据这个 定 义 ,哪些 因素是 影 响混合 式 学 习取
得成 功 的关键 ?越 来 越多 的实证研 究 尝试 着 给 出答 案 。笔者 结合 近期 的一些 实证 研究 结果 ,从 教 学方 面 ,提 出了关于这个 问题 的五种假设 。
本文原载z yr La ig(r  ̄d g oIH 0 0 L C ,V 12 8 P — 5) #H bi er n Po i s fC L2 1 )( N S o64 ,P . 1.,文章翻译 已获得作者及 L c 出版商授权。 d n c n . 9 Ns
l 1年 1 /亘0 期 垂 堡壑 盟 窒 【01 期 总1 9 2
但是混合 式学 习能否有效促进学习?哪些是影响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 因素?从教 学方面来讲 ,要使混合 式学 习发挥真正的效用 ,必须正确认识 混合式学 习的经济价值和教 育价值 ,用课程理念来设计 学习过程,根据学 习需求 选择 学习工具,综合考虑教学元素 ,帮助 学生和教师做好新 角色的准备。 关键词 : 混合式学习;有效学习;五种假设 ;影响 因素
一
该 门 外 语 学 习 的过 程 是 高 度 个 人 化 和 复 杂 化 的 :它 包括 词 汇和 语法 结构 的知识 以及 这些 结构 在 语 言交 流 中的应 用 ,而交 流 过程 本身 也是 非 常复 杂 的 ,因为 它意 味着 听 、说 、读 、写 以及 这 四项 技 能 的综 合 运用 。另 外 ,外语 学 习还 需要 跨 文化 知识 的
学 习? 不 同 的 人 对混 合 式学 习有 不 同 的理 解 。 (irl20)因此 ,研 究混 合式学 习时 ,首先必 须 Dso, 02 cl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31b2655acfa1c7aa00cc9f.png)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内涵及特点一、“混合学习”的由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它是在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等优势。
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的激烈辩论。
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
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2)E-Learning 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
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abbb25010b4e767f5bcfce08.png)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内涵及特点一、“混合学习”的由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它是在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等优势。
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的激烈辩论。
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
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2)E-Learning 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
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b11557816fc700abb68fca3.png)
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内涵及特点一、“混合学习”的由来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提出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也可以称为在线学习或者远程学习)的兴起以及关于“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的辩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它是在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等优势。
为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展开了“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的激烈辩论。
两派意见各抒己见,长期相持。
在2000年,美国教育部在“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1)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2)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这种观点在国际教育界逐渐产生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企业培训领域中首先出现并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
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开始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训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
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d982b7b0740be1e640e9a17.png)
·36·
图 1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一)自主学习阶段 正式课堂教学前,教师运用学习通平台的媒体 集成功能,将学习视频与学习资源作为自主学习任 务发布给学生。学生针对教师发布的任务展开自主 学习。当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借助学习 通的好友功能与其他学习同伴讨论,亦可在课程班 级群内寻求帮助,当然也可以在课程讨论区发帖留 言与其他学习同伴讨论。经过这样的自主学习,若 学生仍然存在问题,可梳理成问题清单发送给教师 (见图 1),以便课堂教学时解决。 (二)课堂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分析学生发送的问题清单,寻找问题存在 的根源,并据此设计相应问题解决策略及课堂教学 情境:在学习通课程班级群中发布相应问题学习资 料(或指导),为学生设置分组搜集资料与讨论任务。 学生针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展开小组协作,为课 堂教学做准备。 (三)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阶段:①教师针对自主学习阶段学 生遗留问题,采用启发式策略设定问题解决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②教师将教学准备阶段为学生 分组布置的资料搜集任务作为课堂主题,组织学生 开展交流讨论,各小组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观点总结 梳理,教师将针对讨论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 进行奖励;③经过教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交 流讨论,自主学习阶段遗留问题得以解决,知识得 到内化。此时,教师可总结学习过程,而学生亦可 将学生成果展示共享。 (四)课后提高阶段 课后,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与课堂教学 情境相关作业,练习课堂学习成效,亦可提高学生 知识迁移能力;而学习通本就是交流学习的平台, 课后学生仍然可以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团队 协作能力。 (五)学习评价阶段 从以上构建的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展 开过程可以看出,其学习评价不仅涉及教师评价, 亦有学生评价(互评与自评),不再局限于对学习 结果的关注,亦有学习过程体现,其评价具体内容 见表 1。
关于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关于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ce3161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8.png)
关于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在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内容方法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混合式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教学中提高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存在问题;改进策略;研究一、混合式学习的内涵解读(一)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在线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个较为流行的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将多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等有机结合,形成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以达到1+1>2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促使高校教师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改善面对面教学课时的不足、师生课下交流不充分的现状。
(二)混合式学习内容解读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方式,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混合等内容。
[1]1.学习理论的混合:混合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涉及到多种学习理论,诸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
在实际运行情境中,为适应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的需求,多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3.学习环境的混合:学生有部分的时间在真实的物理环境(如教室)中进行面对面的学习,有部分的时间将在虚拟环境(如网络平台、虚拟学习社区、移动学习载体等)中进行学习。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授和在线两部分逐渐交融,尤其是在空间、时间上达到了混合状态,以达到系统的功能最大化。
(4)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作用于特定学习内容(对象、客体)的具体路径。
[3]其常见类型有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四类,混合式学习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可实行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的教师讲授,也可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还有传统和围绕网络开展的自主学习。
关于学习共同体、社区、终身学习等概念
![关于学习共同体、社区、终身学习等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01bf13d19e8b8f67d1cb976.png)
1.学习共同体(1)定义学习共同体是共享情感、价值与信念的人组成的一个群组,积极地而且习惯于致力于相互地学习。
这种共同体已经变成了高等教育的以队列为基础的跨学科学习模式。
它是基于一种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而成。
有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包括虚拟学习共同体(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网络学习共同体(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它不是传统培训体系中的学习共同体(成员在主体学习活动中不在同一个可以面接交互的物理时空),也不是一般形态的网络在线学习(访问或登陆门户网站、教育网站、专题网站进行浏览、下载、自主学习、论坛讨论等)。
共同体心理学家McMillam与Chavis在1986年指出,某种意义上的共同体必须具备四种因素:共同体成员;影响;满足个人的需求;共享事务与情感的联结。
因此,参与学习共同体必须对共同体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驱使他们维持学习与帮助他人的热情。
参与者做的事情也会影响学习共同体中发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个学习共同体必须给个人发表意见、寻求帮助与信息、分享事务与经验的机会来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
学习共同体在美国学院与大学中都是较为普遍的,而且,存在于英国与欧洲。
共同体即Community,也译作社区,这个英文词在14世纪就存在。
19世纪以来,community更倾向于指由更为直接的关系构成的群体,群体联结的方式是直接的。
1887年,特尼斯(Tǒnnies)归类了“礼俗社会(Gemeinschaft,德文)”与“法理社会(Gesellschaft,德文)”,随着这一归类,community日渐指涉各种包含直接行动的地方组织。
学习共同体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流行于美国的高等院校中,而且盛行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
(2)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专家们在描述学习共同体的时候常用五种模式:①相联课程:学习者参与两种联结的课程。
常常是一种学科课程如历史或者生物连接另一种技术课程例如写作、演讲。
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
![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e68ef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7.png)
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导语: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继续教育毕业论文论文【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急速的影响下,正在发生极大的改变。
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传统教学的改造,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在这种教学进行尝试的时候以及开展初期,将网络信息信息技术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是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其必然会经过的阶段。
同时,混合式学习更是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
混合式学习很好的将两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实现了融合,在继续教育的开展中,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较好的进行引导以及启发,帮助其管控整个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主动并且富有创造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继续教育;自主学习一、概念界定1。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因特网普及之前,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学习方式进行结合的一种模式,比如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同视听媒体(录音、投影等)的结合。
伴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不断前进,混合式学习模式也增添了新的模式,即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结合。
在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其体现的不仅仅是网络学习模式同传统学习模式的结合,更是较好的体现了教育理念同教学方式的结合。
网络学习的出现和发展,其不仅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人们在对其进行衡量分析以后,逐渐推动产生了混合式学习。
这种学习是将面对面教学同在线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节省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混合式学习较好将这两种模式的优点融合在了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且能够获得时间上便利,其通过借助各种学习形式的有效开展实施,较好的推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采取更加主动的学习态度去学习。
混合式学习将面对面学习以及在线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这就让其首先要面对并且较好的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精选教育文档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1f59b5d941ea76e58fa04b4.png)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
”如何推进和实现信息化网络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微课程、慕课和在线课程等信息化课程建设,并借助网络课程开展了创新式的教学应用探索与实践。
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对传统课堂与网络化课程教学的深刻反思和理性恢复,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集网络课堂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二者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才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和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对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与学的效率。
1 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发展及内涵)在传统教学中就已存在。
Blended-learning混合式教学(国外专家学者在研究和构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理论体系过程中逐渐发现试图用e-learning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传统课堂教学在社会性、互动性方面具有e-learning 无法替代的优势。
2002年斯密斯与艾略特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学习相结合,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并引起了国内外高校的广泛关注。
关于混合式教学概念,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界定。
Machael Drey从获得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与管理者(教师)和学习者相互结合达到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b232b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f.png)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究0引言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不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学实践者,对混合式教学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理解的局限性以及学生群体的复杂性,混合式教学下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学习阶段,未能走向深度学习,未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1混合式教学的浅层化表现1.1表层化从外在表现形式看,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将线上和线下两种物理教学空间结合起来。
但部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仅停留在外在表现层面,将线上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手段和途径,作为线下课堂的补充。
在线上教学阶段,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课件或慕课资源等补充性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反馈,学生的在线学习通常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
1.2形式化部分教师将混合式教学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种教学形式的简单叠加,看作是线上和线下两种物理教学空间的机械相加。
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割裂,没有认识到线下教学是线上教学的延伸,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的反馈情况实施线下教学,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式是有机统一的。
否则,混合式教学将流于形式,达不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
1.3碎片化信息化学习存在知识获取碎片化和浅层读图的弊端[1]。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督,能够较为及时、有效地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连贯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但是,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则不同。
由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自主学习的自制力,不少学生会选择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零散地完成在线学习任务,无法完全沉浸于线上学习内容,无法完成系统化在线学习,不容易实现深度学习。
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研究
![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407dd29ec3d5bbfd0a745f.png)
混合 式学 习的过程性评 价指 标设 计研 究
王丹华
( 云 南师 范 大学信 息 学院
摘 要
孟 宝兴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混合 式学 习是 目前 国内外的热点, 但 是研 究大 多是关于教 学设计 、 教学模式、 实践应用方面 的, 而关于评价方
面的研 究比较缺乏 , 笔者基于以往 的实践经验和 阅读有关文献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设计 , 以期通过研究 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全 面发展。 关键 词 混合 式学习 过程性评价 指标 设计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 号: G 4 2 3
教 育部在 2 0 1 2 年 推 出《 教 育信 息化十年 发展规 划 ( 2 0 1 1 - 2 0 2 0 价 内容丰 富 , 有 助 于从 各 方 面 检 查 学 生 的 学 习状 况 , 已成 为 学 年) 》 , 其中提 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 生升学、 申请大学 、 毕业考核 的主要评价依据。英国强调基本 境, 提 供 优质 数 字 教 育资源 和 软 件 工 具 ,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开 展启 阶段 中 的过 程 性评 价 , 强 调 评 价 内容 的 全 面性 、 综 合 性和 学 生 发式 、 探究式、 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 , 鼓 励 发 展 性 评 价 。从 文件 的 自我评 价 。 印度 在 中小 学 阶 段 , 在 课 程 的评 价 内容 和 评 价
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_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
![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_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dd9d017da26925c52cc5bf26.png)
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到混合式协作学习彭绍东(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BCL)是指恰当选择与综合运用各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策略中的有利因素,使学习者形成学习共同体,并在现实时空与网络虚拟时空的小组学习活动整合和社会交互、操作交互以及自我反思交互中,进行协同认知,培养协作技能与互助情感,以促进学习绩效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BCL是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Face to Face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F2FCL)经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发展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协作学习类型。
BCL是CSCL与F2FCL 整合、混合学习与协作学习整合的必然选择。
笔者自2006年9月开始一直致力于BCL研究。
在基于“教育技术原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硕士课程的BCL设计研究中,初步建立了BCL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与研究方法体系。
本文重点介绍其中BCL的产生脉络、含义界定,比较F2FCL、CSCL、BCL的优缺点,并简介国内外BCL研究动态。
[关键词]F2FCL;CSCL;BCL;产生脉络;含义界定[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一、混合式协作学习产生的逻辑脉络与含义界定学习是一个古老、现实而又永恒的话题。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探讨学习规律,并利用学习规律调整学习策略,以求不断提高学习绩效。
(一)混合式协作学习产生的逻辑脉络从教育的技术角度来疏理人类学习特别是网络时代的人类学习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存在如下两条脉络:第一条脉络是,自农耕时代言传身教的私塾制向工业化时代成批教学的班级授课制转变后,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的曙光,人们希冀乘网络快车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通过e-Learning这种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教育的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概念界定(混合式学习)
1.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模式”英文是“model”,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最早将“模式”这一概念引入教学范围并加以研究,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该说法表现出教学活动设计的程序性。
在20 世纪 80 年代,“模式”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国内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模式的定义进行了概括,于是就形成了“方法说”、“程序说”、“结构说”和“理论说”等不同的观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便形成了多种风格的教学模式,比如:探究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等。
教育者与一线教师们根据实际存在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并按照综合选择、混合使用的原则,使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功效,进而取得比较符合期望的结果。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界定义应该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所形成稳定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
2.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
印度的 NIIT 公司在 2002 年于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网站上发表了名为《Blended Learning 白皮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教学专家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混合式学习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其中就包括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e-learning。
Chris Reed 和 Harvi Singh在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混合式学习的实质,他们二人指出:混合式的学习注重应用“恰当的”教学技术要匹配“恰当的”个人学习风格,以便于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技能传达给正确的人。
William Paarmann 和 Craig Barnum则认为混合式的学习的定义为:是一种由教育者提出、使学习者掌握某种特殊技能所使用的,且基于课堂教学、印刷品和网络的学习方式。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的singh&Reed(2001)提倡混合式学习的五个“适当的”定义:“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M。
这一说法得到了国际学者的肯定,被公认为此概念是最贴近混合式学习本质。
在国内关于Blebded-learning的研究开始于2004年,其一初被译作“混合
式学习”、“混合学习”,亦或者是“混合式教学”,或是“融合学习”等等。
然而在事实上,国内外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其核心均在于如何混合。
从微观上看,是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等元素,根据混合原则进行混合,来实现教学目标,以取得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从宏观上看,则混合式学习是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2003 年 12 月 9 日的第 7 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何克抗教授提出:“B-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有机融合起来。
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这一概念被国内的广大学者所认同,该事件也标志着教育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李克东教授随后也结合我国国情对 B-Learning 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提出B-Learning是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较为流行的术语,B-Learning是实现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2016 年,丁蕾在其所写的《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艺文中指出,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基于学生混合式学习的需求,在“互联网+”的理念下,结合教育信息化要求与新课程的标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的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
从国内外各个学者对 B-Learning 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该模式的界定角度都有自己的见解,因而得出的定义也都是不太相同的。
但从这也可以看出学界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而且对该模式的认识是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中的。
虽然学界关于B-Learning的表述不同,但是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的本质都是 e-learning 与面对面教学优势的有机融合与结合,也都同时体现了“双主”的思想。
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的含义应为:在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传统课堂为主阵地,以网络教学的平台为载体,实现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的有机融合,以此致力于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