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听小学数学课心得体会
在我上小学数学课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有体会和感悟。数学课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因为老师教得非常生动有趣,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科目,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在数学课上,老师经常强调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通过学习数学,我逐渐认识到数学不是一门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而是需要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学科。
六、数学课程的学习方法的启发。通过数学课的学习,我逐渐领悟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学习数学,如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巧妙利用学习工具等,这些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极大的帮助。
七、数学课不仅教会了我数学知识,更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课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还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会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老师在数学课上给予我的精心教导,让我在数学的海洋中受益良多。
四、老师总是给予我们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无论我在数学课上表现得好与不好,老师都会给予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数学这门学科,也激发了我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五、数学课上的实践操作让我受益匪浅。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老师还鼓励我们进行实践操作,如利用教具进行模型演示、实地测量等。这些实际操作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加深了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数学课上的互动讨论总是让我受益匪浅。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同时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互动讨论不仅能够拓宽我的思维,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新理念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是有些课堂过于追求改革的形式,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实践中,我对新理念、新教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对目前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1.重视情景渲染,忽视针对性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一些教师为“情境创设”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
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情境创设的作用主要是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成为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
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垂直与平行”时创设的情境是:请同学们摸一摸书的表面,纸的表面,桌子的表面,感觉到什么?这样的一张纸一个面就是一个平面。
让学生在纸上画两条直线,看看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学生很有兴趣的开始试画,从而轻松引入主题。
同样是“垂直与平行”这节课,一位老师这样创设情境:请同学们将两支铅笔依次抛起来,使它们掉在桌面上,看看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图形?让每个学生在桌子上试一试,再将典型的图形展示出来。
动手操作一开始,教室内顿时沸腾了,响声此起彼伏。
有的都掉地上了,捡铅笔的,抛铅笔的,真是热闹啊!可到了展示的时间,教师预想的“垂直与平行”却没有出来。
这样的情境不利于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缺乏教学针对性,降低了课堂效率。
2.重视做法多样化,忽视最优化新课改提倡,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因此,针对过去小学数学做题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做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做法多样化”。
也就是针对数学中的问题,教材提供一种方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做法多样化。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体验成功快乐,唤起学习热情;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关键词数学教学看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不能仅仅关注于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现谈几点认识。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有所创新,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现代教育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
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是一种思维不能积极的被动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反,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教具、学具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必须勤思多想。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感悟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与感悟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深深认识到教学要以孩子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点和生活常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
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教四则运算时,我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孩子感受到运算的实用性,并且带领他们实际操作,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算方法。
在教“分数”时,我会用“一分为二”的例子解释分数的概念,然后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应用,例如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等。
借助数学游戏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使用卡片让孩子们互相比较大小,玩数学趣味游戏、数字接龙等,既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菜市场的计价,公交车站的乘车时间等等,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通过生活化教学,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愿意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学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同时,我也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菜市场的价格如何计算等。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趣的、积极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素养,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实践小学数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一年教学实践的总结,旨在分享我的教学心得,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学年,我主要教授了以下内容:(1)数的认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
(2)数的运算:加、减、乘、除等。
(3)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
(4)应用题:简单的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等。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水果、蛋糕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降低难度,加强辅导;对于优秀学生,适当提高难度,拓展思维。
4. 课堂互动,提高参与度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家校合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通过家访、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在讲解知识点时,有时过于注重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3)在课后辅导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心得总结五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心得总结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心得总结精选篇1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
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习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跟学生相处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
但这几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
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后,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
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
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
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强调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确实,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加减,统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内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
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
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
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
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
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
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
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浅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综合效益。
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童话故事,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利用童话故事编制问题,能够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集中学生精力、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许多主题图都可以拿来编制成童话故事,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中,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中,就可以结合多媒体编一个“猴子比比谁聪明”的故事:有一天,猴妈妈给两只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其中有桃、梨、苹果、香蕉等(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出来),然后猴妈妈说:“你们分别数一下妈妈带回来的礼物,看谁数的又快又准确,谁就是最聪明的猴子”。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看屏幕,看一下猴子们是怎样数数的,并用什么样的数字来表示。
当猴子数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两只猴子数的到底对不对呢?请你们帮猴子们数一下吧。
学生们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言表示猴子数错了。
这时,教师再将水果及数字分别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分析与比较中掌握2、3、4这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这种情境教学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资料,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因为这些资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所以他们都兴致高涨,并从中体会到了成功了喜悦,提高了主体意识。
可见,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造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1.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并给予学生成功的期望教师是学生的崇敬对象,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很强的感召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 看 问题 必须全面 , 不能绝对
化。教学是科学 , 一切要从 实际 出发 。
三、 正确 对 待 成 与 败
成功是学生在 主动 参与学 习过程 中的一种积极的情 感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重 视算 法多 样 化
验。 它是促使人们永远 乐观 向上的动力 。 事实上 , 人人都渴望着
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学 2 0以内加法时 , 出示 8 + 4 = ?, 一个
学生答“ 1 3 ” , 引起全班 哄堂大笑 ,  ̄ L H , J 教师用 严肃的 目光看 了
一
此, 有 的课 已上了 1 5 分钟, 还停 留在大量 的情境 渲染之中 , 丝
下大家 , 又用和气 的口吻对这个 学生说 : “ 不错 嘛 . 离 正确 答
挚的爱 。 夸奖不能不论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 , 即使 是一个 十 表扬 不能起到真正激励 的作 用 ,相 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 。 应该 指出 , 表扬与批评都是对 儿童 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 . 恰如 其分 、 实事 求是的强化 , 并得到学生群体 ( 包括学 生本人 ) 的认
的、 主动 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以往的计 算教学 无视学生 的算
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 的职责
新一轮课 改中 ,广大教师都很注重创设 各类问题 情境 , 为 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 , 从而增强他们 的学 习兴趣和成就感 。但 在提倡获得成功的同时 , 也要让 学生经受~些挫折与失败 。成 功与挫折都有 两面 性 , 学 习是艰苦 的劳动 , 探索 、 实验 、 尝试 的
法创新 , 只是把教材 中选定的方法灌输给 学生 , 扼 杀了学生 的
谈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谈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篇一:谈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谈谈小学数学教育摘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可以说只要一个人能参与社会活动,那么他就已经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小学教育更不容忽视。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做伯乐,伯乐意在选拔千里马,这不符合我们教育的宗旨,我们要让所有儿童都得到应有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把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工作来做。
关键词:数学教育实际能力潜在能力预习能力记得教育家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提出: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差别决定我们教育的迥异。
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千里马而淘汰其余马,我们的孩子走进校园的那天起,就是带着一颗求知的心来的,他们就像一张张透明洁白的纸,怎样的绚烂,多姿全凭老师的一颗心、一双手,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班上每位学生的巨大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必备的条件。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在方面的工作:篇二: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受龙源期刊网 .cn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受作者:王祝英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5期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充分捕捉亮点资源来激活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谈谈你对小学数学学科的认识
谈谈你对小学数学学科的认识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
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3)评价体系单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公式、定理的背诵:教师往往强调学生对公式、定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理解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
(2)解题过程过于依赖模板: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解题模板,使学生陷入机械操作的误区,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缺乏有效的思维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受限。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概念的字面意思,而未能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外延。
(2)缺乏对概念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整合,导致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善。
(3)忽视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未能将所学概念灵活运用,从而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重要过程,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应该采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活跃学习氛围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握好教学的节奏,注重学生探究和实践,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应采用游戏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其次,要以实际为基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小学数学教学还应注重数学习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宜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还应注重数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会应用。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结合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看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然而,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认为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知识点重复和单一教学方法等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既包含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重复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一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机械记忆和模仿,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我认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往往会覆盖大量的知识点,但却忽略了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实际上,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和实践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此外,我认为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师培养和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即使有些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上却存在欠缺。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小学数学教育。
最后,我认为要改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
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和运算,更是对于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的初步接触和认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非常重要,需要老师们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比如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从而逐渐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字填空、找规律、推理推断等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对于数学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老师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比如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器材和教学工具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要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一、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知识;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可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生1:9÷1生2:18÷2生3:45÷9生4:3÷9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体验做中学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而不是学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知识,其实,大家把圆对折后,描下来的一条条线段就是圆的直径,这些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圆片,描下折痕,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圆心,发现直径的本质特征;整个过程至少有1/2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通过亲自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领域的深入开展,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注重数学教学活动;采取由此求彼策略;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领域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在一步步向着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这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并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二、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以获取新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大部分创新都是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奥秘。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时机,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予以肯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
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
要使小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乐趣
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注意:1、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
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组知识。
2、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
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可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
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又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
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 0……
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
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
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面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
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
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
”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
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
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体验做中学
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而不是学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
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知识,其实,大家把圆对折后,描下来的一条条线段就是圆的直径,这些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圆片,描下折痕,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圆心,发现直径的本质特征。
整个过程至少有1/2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通过亲自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