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练习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2.实证研究法3.具体形象思维4.记忆策略5.自传体记忆6.记忆恢复7.同伴关系8.亲社会行为9.依恋10.移情11.观察学习12.关键期13.知觉14.亲子关系15.象征性游戏二、填空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6.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
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
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15.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6.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17.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1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21.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问答题 (共 25 题,共 110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什么?2.客体永久性是指什么?3.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什么?4.依恋是指什么?5.结构性游戏是指什么?6.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什么?7.学前教育中的知觉是指什么?8. 自传体记忆是指什么?9. 自我中心是指什么?10.社会性游戏是指什么?11.记忆恢复是指什么?12.同伴关系是指什么?13. 自我中心语言是指什么?14.学前儿童心理学是指什么?15.亲社会行为是指什么?16.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7.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8.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19.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0.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普通趋势。
21.简述依恋的特征。
22.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23.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24.儿童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25.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1、正确答案: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正确答案: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正确答案: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正确答案:是婴儿与母亲或者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正确答案: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故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6、正确答案: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7、正确答案: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8、正确答案: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9、正确答案: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10、正确答案: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11、正确答案: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即将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2、正确答案: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3.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B3.A4.AD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ACD3.BC4.A5.B
二、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遗传素质是后代通过遗传从亲代获得的一些生物特征,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实验法是指在可控条件下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些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是否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可以将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具有实践意义;实验室实验法能够严格控制无关条件的干扰,但由于实验是在认为条件下进行,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因此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个性倾向主要表现为:()参考答案:兴趣;理想和世界观;价值观2.个体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积极能动的,表现出个体自身的经验和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对3.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推动发展。
()参考答案:对4.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青春期;潜伏期;性器期;口唇期;肛门期5.佛罗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要求的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以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心平衡”。
()对第二章测试1.小班幼儿的兴趣多变,大班幼儿则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参考答案:从被动到主动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环境3.“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理成熟4.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参考答案:语言发展和感知觉发展上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方向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连续性和阶段性6.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参考答案:爱玩、会玩;思维具体形象;活泼好动7.就个体发展的整体而言,在某一个时期,其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错8.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参考答案:对9.幼儿常常表现得活泼好动,难以控制自己,这是“抽动症”的表现。
()参考答案:错10.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不能说反话,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要具体。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天空中过往的小鸟、路边的鲜花会引起幼儿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参考答案:无意注意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幼儿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
这种现象属于是()。
参考答案:注意的分散3.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措施。
①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②教会幼儿科学的观察方法;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④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习惯。
2. 简述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对常见的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小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中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大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3. 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①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②观察缺乏持久性;③观察不够细致;④观察的概括性水平低。
二、材料分析
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因为对儿童时间知觉的规律缺乏了解。
幼儿的时间知觉则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会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理解起来仍然困难;幼儿晚期,时间概念进一步发展,开始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于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观念就很难分清。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由于没有具体的依据,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性,而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所以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是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幼儿的时间知觉逐渐得到发展。
尤其是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幼儿建立较为准确的时间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C.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D.个性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时间段包括()A.0~6岁B.0~18岁C.从出生到死亡D. 从出生到成熟3.在发展心理学中,通常把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经典的,本质的特质称为()A.年龄特征B.心理特征C.关键特征D.典型特征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是()A.皮亚杰 B.达尔文 C.陈鹤琴 D.普莱尔5.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的传略》C.《儿童心理之研究》 D. 《儿童心理》6.学前儿童教育专著《母育教育》(1633年)的作者是()A.卢梭B.蒙特梭利C.斐斯泰洛齐D.达尔文7.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A. 《理想家》B. 《林哈德与葛多德》C. 《爱弥儿》D. 《母育学校》8.首先将幼儿学校命名为“幼儿园”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特梭利C.普莱尔D.达尔文9.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还是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其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多德》,这位教育家是()A.斐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 卢梭D.杜威10.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根据对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于1876年出版的婴儿心理发展的著作是()A. 《儿童心理学》B. 《一个婴儿》C. 《儿童心理之研究》 C. 《儿童心理》11.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里研究的年龄扩展到()A.童年B.少年C.青年D.青少年12.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年)的作者是()A.霍金B.何林沃斯C.普莱尔D.詹姆斯1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从此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注重人的毕生发展研究,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 )A.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B.个体发展心理学C.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D.儿童发展心理学14.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的作者是()A.陈鹤琴B.朱智贤C.王国维D.陈大齐15.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代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A. 《儿童心理之研究》B. 《发展心理学》C.《思维发展心理》 D. 《儿童心理学》1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独立,这位心理学家是()A.穆勒B.艾宾浩斯C.布伦塔诺D. 冯特17.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主张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上半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 信任感B. 主动性C. 自主性D. 自我同一性2.(2017年上半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
这说明()。
A.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 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 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 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当3.(2016年上半年)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
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4.(2015年下半年)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方式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5.(2015年上半年)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6. (2018·山东菏泽)()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格赛尔D. 华生7. (2018·山东临沂)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狼孩”的事例。
这说明了()。
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8. (2018·安徽合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0~1.5岁幼儿处于()时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二、填空题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 调查方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产品分析法四种三、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2.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3.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4.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五、简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六、论述题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二次作业及答案(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2、纵向研究3、实证研究法4、横向研究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 把被研究者称为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2、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第1至2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因而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特殊分支。
2、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部分参考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这两种力量推动幼儿教育心理学产生。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第二、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3、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预测与控制、测量与描述、理解和说明。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被称为近代幼儿教育先驱的是卢梭,他并设立了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N【答案解析】: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6、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创建了幼儿之家。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蒙台梭利积极的吸取环境中的影响和文化模式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
7、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部分参考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这两种力量推动幼儿教育心理学产生。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第二、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3、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预测与控制、测量与描述、理解和说明。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被称为近代幼儿教育先驱的是卢梭,他并设立了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N【答案解析】: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6、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创建了幼儿之家。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蒙台梭利积极的吸取环境中的影响和文化模式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
7、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心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心理只存在于人身上,动物不具有(正确答案)B.心理产生于大脑C.人的心理的产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人的心理可以通过其外部行为反映出来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单选题]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教育(正确答案)3.学前儿童能力差异的不包括() [单选题] *A.类型的差异B.发展水平差异C.早晚的差异D.性别的差异(正确答案)4.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途径() [单选题] *A.加强思想品德教育B.树立良好榜样C.个别指导,因材施教D.忽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正确答案)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中,2岁幼儿的思维处于()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正确答案)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6.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表现不包括() [单选题] *A .合群性B .孤立性(正确答案)C.自制力D.活动性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
(正确答案)B.好创造是儿童突出的性格特征。
C.幼儿的好奇心与成人榜样的强化没有关系。
D.儿童的性格是完全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8.以下关于气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气质俗称脾气性情是所有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B.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与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并无联系。
C.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只表明人们行为进行的方式各有差异。
(正确答案)D.气质的先天性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当中最不稳定的特性。
9.古希腊医生希伯克利特将气质分为了4类。
下列关于气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胆汁质,易激动,好发怒不可抑制。
(正确答案)B.胆汁质,活泼好动。
C.粘液质,敏感抑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20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 2 4 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导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关于儿童在0-6岁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测评,可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
一、认知发展测试题:1.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A. 物体知觉B. 形态类比C. 倒序计数D. 因果关系理解答案:B. 形态类比解析: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中,物体知觉、倒序计数、因果关系理解等都是重要的标志,但形态类比是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在学前儿童阶段较为罕见。
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记忆类型?A. 短时记忆B. 工作记忆C. 长时记忆D. 意识记忆答案:D. 意识记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记忆类型包括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而意识记忆是更高级的记忆形式,通常在学龄儿童时期才完全形成。
二、情感发展测试题:1. 下面哪个情感描述与学前儿童的典型情感发展不符?A.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B. 学前儿童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较大,常表现出分离焦虑。
C. 学前儿童对于外界表情能够较准确地理解。
D. 学前儿童对同伴的情感体验能够表现出共情能力。
答案:A.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解析: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增加、分离焦虑的存在、对外界表情的理解以及对同伴情感体验的共情能力。
而学前儿童在情绪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三、社会发展测试题:1. 在学前儿童阶段,下面哪个行为反映了自我认知的发展?A. 理解别人的情绪B. 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C. 参与社交角色扮演游戏D. 长时间独自玩耍答案:B. 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解析: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中,自我认知的发展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龄前儿童能够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意识,并能够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等基本信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年龄段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前儿童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语言能力迅速发展B. 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C. 自我中心性D. 逻辑思维能力成熟答案:D二、填空题4. 学前儿童的_______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语言5. 学前儿童在_______阶段开始能够使用符号进行思考。
答案:前运算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理解他人情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发展初步的道德观念等。
7. 描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从情绪表达的原始状态到能够控制情绪,从对情绪的简单识别到对复杂情绪的理解,以及从依赖成人的情感支持到能够自我调节情绪。
四、论述题8. 论述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答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其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相反,一个充满冲突和紧张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退缩等不良心理反应。
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等都是影响因素。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今后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练习及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13.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1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一、填空: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25.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6.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7.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9.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
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10./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11.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
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12.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3.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4.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5.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6.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 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
二、判断1.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3.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对)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对)5.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对)6.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错)7.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
(对)三、问答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1)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四、论述1.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
(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一、填空题:1.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2.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3.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5.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6.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7.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8.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9.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10.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1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12.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1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5./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16.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17.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19.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的。
20.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
二、名词解释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4.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5.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6.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8.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9.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10.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11.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三、简答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再认好于回记忆;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3.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熟悉环境的改变;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后天经验所致。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一、填空1.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3./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4.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4 6.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
7.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8.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9.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因果关系/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10.语言获得理论有/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
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12.对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情感/则是依恋基本的内在心理压力。
13.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4.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15.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6.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17.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8.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20、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 3 水平, 6 阶段。
二、名词解释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4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3.儿童“观点采择”能力。
儿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理解情境的能力三、简答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 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